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加快我區城鎮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發展城鎮,積極推動城鎮建設,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消費能力,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鎮品位,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已成爲當前經濟發展的值得思考的課題。

一、我區城鎮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區城鎮建設的基本情況是:城鎮總體規模較小,但城鎮分佈相對集中。經濟總量不大,但發展速度較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

1、城鎮規模:xx區幅員面積x平方公里,全區轄x個鎮、x個街道辦事處,全區共有x個行政村、x個居委會。城鎮建成區面積x平方公里。

2、城鎮經濟:____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x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x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x元,比上年增加__元,增長_._。區域經濟以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爲支柱,汽車產業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__。鄉鎮企業發展迅速,保持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發展。____年,實現總產值x萬元。

3、城鎮化水平:全區總人口x萬,其中城鎮人口x萬,城鎮化率爲x。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體系佈局不合理。城鎮功能混雜,鎮區用地佈局不合理,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鎮區現有商貿區、居民住宅錯綜複雜,建築物密度大,通風、採光、衛生等條件差;路邊市場仍存在。

(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目前鎮區排污能力弱,無大的河流排污,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嚴重滯後;鎮區道路結構不合理,城鎮道路沒有形成環狀,道路多爲丁字路,且部分道路路面狹窄,路況不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不配套,功能不齊全,聚集效應不大,影響城鎮建設的進程。

(三)城鎮建設資金缺乏成爲發展的瓶頸。城鎮建設資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雖然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個人、集體及社會各方面參與城鎮建設、管理和經營,但沒有形成穩定的融資渠道,城鎮建設的資金來源十分有限,城鎮缺乏必要的資金政策支持,制約了城鎮的發展。

(四)城鎮職能雷同,缺乏合理分工。城鎮發展表現出城鎮間產業同構性顯著、職能單一的現象,沒有形成相互協作的合理分工,極大地制約了城鎮現代化的進程。

(五)城鎮規劃管理滯後。城鎮規劃缺乏科學性,城鎮化建設特色不明顯。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思想認識的影響,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範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規劃實施缺乏連續性,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造成管理不到位,鎮區功能繁雜,擴張無序,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在建設和發展中未突出自身特點,建設水平低,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城鎮文化氣息淡薄,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三、建議和對策

(一)以科學規劃爲龍頭,長遠佈局,實現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優勢、滾動發展的思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搞好城鎮建設的規劃設計。科學的規劃要有利於發展本地優勢,有利於方便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有利於繁榮經濟保護環境,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

一是要抓好城鎮的總體規劃,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用地、教育用地、生態用地。要做好城鎮體系的佈局,注重城鎮風貌建設,採取“統建聯建、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打造亮點、突出特色”的措施,建設_—_個具有一定特色的農民新村,擴大城鎮容量,吸納人口,提高經濟集合度和積聚效應,引導城鎮的合理發展。

二是要科學制定城鎮發展規劃,編制兩鎮一街的城鎮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統一安排供水、供電、通信、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集中地安排工業區、商業區和生活區,預留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的空間和城鎮綠化及公共活動用地,改善城鎮的生活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

三是城鎮規劃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統一規劃,分期實施,要注意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降低城鎮發展成本,講究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引導合理流動。四是要強化城鎮規劃管理工作。加強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建立規劃實施責任追究機制,嚴肅查處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

(二)以產業爲支撐,增強城鎮建設發展動力。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原動力,是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支撐點。要牢固樹立“經濟靠產業壯大,產業靠項目支撐,項目靠投資推動”的理念,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爲推進城鎮建設,加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來抓。

一是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行城鄉互動,三次產業互動。要進一步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壯大重汽優勢產業,着力打造渝西重型汽車城。要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房地產、旅遊、商貿等第三產業。加大商貿中心、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的建設力度,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格局,形成與第一、第二產業相互支撐、充滿活力的新型產業體系。

二是圍繞優勢產業抓項目,加大城鎮建設力度。我們必須抓緊項目建設,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抓住西部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和市裏“退二進三”等重大機遇,依託現有的企業,圍繞優勢產業,主動策劃組織滾動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吸引外部資金,推進一些新產業技術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重視發展就業容量大,吸納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培育城鎮的產業優勢。

三是以工業園區建設爲載體,以工業化推進城鎮化。車城園區是推動城鎮化的載體,是重構產業和城市體系的着力點。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動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爲城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區。必須立足區位優勢和基礎優>;:請記住我站域名/<勢,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爲城鎮經濟上規模、上檔次的有效載體。我們應以重汽集團、正大飼料和新世紀化纖>;公司爲龍頭,吸引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入駐園區,同時引導區內中小加工企業與其實現配套生產,帶動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通過羣體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共享,獲得綜合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要樹立和強化經營園區理論,不斷健全、創新園區管理機制,形成“以園養園、以園建園、以園興園”的經營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配套服務,充分利用市級特色產業園區的有關政策措施,認真研究制定出臺園區開發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各類工業項目,充實園區經濟,增加城鎮經濟總量。

四是以培育龍頭企業爲核心,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堅持用抓大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利用各種農業資金和政策,培育發展一批農業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農戶”爲模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各類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一步提升農業競爭力。

(三)以拓寬融資渠道爲基礎,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依靠社會力量搞開發,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把城鎮開發建設推向市場。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是將城鎮建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政務公開,簡化審批手續等優質服務,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來參與城鎮的開發建設。

三是土地開發融資。把土地開發資金回投到城鎮建設,實行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興業、以業活鎮、滾動開發。四是調動農民建設城鎮的積極性,鼓勵本地和外地的能工巧匠、先富起來的農民進鎮辦廠經商。

(四)以改革創新爲導向,增加城鎮發展功能。

發展城鎮一定要重視聚集人氣,把着力點放在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上來,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賈在本地落戶,提高非農業人口的數量,提高城鎮的質量。政策制度的改革創新,是聚集人氣,吸納能人,調動農民參與城鎮建設的積極性的前提,因此要對制約農民進城的土地制度、城鎮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政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降低“戶口”門檻,打開鎮門吸納能人、聚集人氣。允許進鎮農民將承包地的經營權有償轉讓,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解決土地對農民的束縛,確保農民離地進城的自由。積極引導“富工又富鄉,進廠又進城”,調動農民參與城鎮建設的積極性,把城鎮建設作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新增長點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

(五)以塑造獨特的城市精神爲載體,實現城鎮的協調發展。

我區是一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一部分市民從農村轉移而來,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成爲促進城鎮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堅持城鎮文化與城市經濟同步發展,把育人作爲推進城鎮建設的一條主線,積極開展以幹部爲表率、城市爲龍頭、農村爲重點的富有時代特徵、體現__特點的羣衆精神文明活動;積極推進以“誠信__、文明市民”爲主題的信用雙橋建設,引導市民強化誠信意識和城市意識,創造人人講素質、個個重修養的社會風氣;要圍繞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城鎮中建設各類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圖書館及管理中心,讓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質的提高;要加強對農民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與城鎮文明對接、體現__特色的“誠信、開放、自強、奮進”的城市“氣”和“神”,實現城鎮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第2篇】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_____,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

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第3篇】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兩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見成效、十年實現跨越的目標,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驅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結合,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狠抓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各縣區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功能持續完善,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縣區發展定位準確,城鎮化發展方向明確。根據省、市人民政府批覆的我市各縣區總規,各縣(區)城市發展定位爲:畢節大方中心城區定位爲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核心及示範窗口、西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以新興產業爲基礎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金沙縣定位爲以發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爲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定位爲具有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黔西縣城着力打造成爲以能源工業爲主,具有獨特自然風光和多元文化的旅遊服務城市;織金縣定位爲西南地區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遊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黔中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納雍縣城定位爲以煤電產業爲依託的旅遊服務小城市;威寧自治縣定位爲貴州省西部門戶和西部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之一、區域物質集散地、以發展旅遊業和輕工業爲主的高原生態城市;赫章縣定位爲全國知名的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目的地、黔西北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區特色的宜居城市。

(四)高起點規劃設計,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市縣區在城鎮化發展中,不斷強化規劃龍頭意識,注意發揮規劃對城鎮建設發展的宏觀調控作用。市提出兩年內完成城鄉規劃全覆蓋 的工作目標,各縣區對不夠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原有規劃及時進行了修編,一些縣聘請資深策劃人士參與城鎮發展策劃,編制了各種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各縣區重點發展的鄉鎮政府也都積極編制了集鎮發展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同時,以規劃爲引領,對重點打造的街道、廣場、標誌性建築等進行精心設計施工,着力提升城鎮品味。

(五)五園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畢節特色的建設項目有力助推城鎮化發展。全市實施以四在農家爲特色,以五園新村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與村莊整治改治結合試點建設爲載體的新型農村社區創建工作,建設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產業發展、個性鮮明、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如織金縣珠藏鎮罵丫村、威寧縣迤那鎮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着眼於在挖掘歷史、民族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建設出一批規劃起點高、規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鎮,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大方縣六龍鎮,黔西縣素樸鎮,金沙縣巖孔鎮,織金縣熊家場鄉,納雍縣勺窩鄉,威寧自治縣迤那鎮,赫章縣六曲河鎮等等。大方縣慕俄格古城、織金縣官寨古街等五古保護項目建設,增加了我市的旅遊亮點,提升了畢節旅遊文化品位。

(六)主導產業初步確立,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各縣區根據自身的資源情況,全面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着力實現三化互動。一是全面建設以畢節經濟開發區、織金經濟開發區、威寧經濟開發區爲代表的12個重點產業園區,通過園區化承載、集羣化推進、大企業帶動、大項目支撐等方式推進園區發展。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努力將建設成爲中國西部獨具特色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四是積極發展壯大現代物流、金融、房地產爲主的新型服務業,爲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增強城鎮發展後勁。

二、我市推進城鎮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市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仍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二)建設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由於財政壓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設的資金不足,導致城市建設中的功能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資金嚴重缺乏;另一方面,由於區位條件有限、交通滯後、政府貸款融資難,沒有穩定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匱乏。

(三)基礎設施仍較落後。由於我市城鎮化建設起步晚、欠賬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點低、標準差,導致配套功能設施還不完善,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民行車難、停車難、住房難、上學難、就醫難、入廁難、賣菜難、健身難、休閒難等等矛盾和問題。

(四)徵地拆遷比較棘手。由於利益分配關係複雜,補償與被補償雙方在補償標準期望值差距過大,利益雙方在徵拆補償未取得一致時,時常出現堵工現象,致使某些城鎮建設項目進度遲緩,給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維護穩定工作帶來消極影響。

(五)經營城鎮經驗不足。一些縣(區)、鄉鎮政府對構成城鎮空間和城鎮功能的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和相關的延伸資本等進行集聚、重組和市場化營運的認識不夠、能力不強、手段不多,在城市資源、設施 變現增值的過程中不能獲取最佳收益。

【第4篇】2022全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調研的報告

爲推進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從五月上旬開始,縣政協組織開展了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專題調研。邀請縣發改委、住建委、經信委、國土局、環保局、旅遊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成立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到大渡口、東流、堯渡、香隅、勝利、張溪、葛公、官港、昭潭等鄉鎮瞭解實際情況,並選擇新型城鎮化發展比較好的省內無爲縣和湖南省沅江市(縣級市)進行了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xx年以前我縣城鎮化水平較低,基本屬於緩慢發展狀態。xx年撤鄉並鎮後,我縣把城鎮化發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特別是xx年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意見》並實施了對市縣新型城鎮化考覈以來,縣委、縣政府立足東至實際,着眼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爲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緊緊圍繞“工業強縣、生態立縣、旅遊興縣、商貿活縣、文化名縣”發展戰略,按照“開發沿江一線、保護山區一片”的指導思想,引導縣域經濟分工,全力推進城鄉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xx年我縣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xx年大渡口開發區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產城一體試點園區,與此同時,我縣參加池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也獲得成功。目前,我縣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縣。

1、城鎮佈局得到優化。編制完成了《東至縣城市總體規劃(xx-2030)》,並對15個鄉鎮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在此基礎上又編制完成《東至縣人防工程規劃》、《東至縣給排水工程規劃》等25個控制性規劃和專項規劃。按照“一帶二軸三區”的總體佈局,構建了以縣城爲龍頭,以大渡口、東流、香隅爲重點,沿206國道和銅九鐵路及327省道發展爲骨架的城鎮空間結構,推進堯渡東流一體化發展,初步形成以縣城爲核心、中心鎮爲支撐、特色鄉鎮爲基礎、其他鄉鎮爲補充的城鎮網絡體系。xx年的城鎮化率從xx年的31.9%提升到44.1%。

2、城鄉建設日益加快。近年來,縣城堯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建成區面積達到6.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萬人,不僅拉開了縣城路網框架,人口聚集效應也進一步顯現,環城南路、敬慈路等5條道路和至德、聖德等6座大橋等重點路網建成使用,金字牌、赤頭公園和堯渡新河兩岸一期綠化等項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上級規定要求,先後建成了舜帝花園、百悅星城、格林藍天等多個生活小區,建成保障性住房2.2萬平方米,大大提升了縣城形象;xx年大渡口鎮列爲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東流鎮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xx年7月東流、大渡口兩鎮被住建部授予全國重點鎮,東流鎮目前正積極創建全國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香隅、勝利、張溪等鎮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通過以獎代補政策引導,集鎮規模明顯擴大,城鎮功能明顯增強;城鄉公交發展較快,先後開通縣城內三條公交線路和縣城至香隅、東流,大渡口至安慶等公交班車,並正在逐步向其他鄉鎮延伸;美好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xx年開展美好鄉村建設以來,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鄉村省級示範點27個,並計劃每年建成30個美好鄉村示範點,目標是於2022年前在全縣建設美好鄉村示範點208個,屆時村鎮面貌將煥然一新。

3、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我縣高度重視城鎮管理工作,加強了城鎮管理隊伍的建設。進一步細化責任要求,結合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動員幹部職工和廣大羣衆全民參與,城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髒、亂、差現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鄉村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三線三邊”環境治理,xx年勝利、昭潭等9個鄉鎮被省環保廳授予爲省級生態鄉鎮,東流鎮被環保部授予爲國家生態鎮。縣財政不斷加大投入,xx年已統籌安排1200萬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二、我縣城鎮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羣衆對城鎮化建設的迫切需求相比,與發達地區兄弟縣(市)城鎮化建設相比,仍存在着推進不快,功能不強等實際困難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一)城鎮化水平仍然滯後。

xx年我縣城鎮化率分別比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9.6、3.8、2.7個百分點。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考覈評價方案(試行)》確定的7個二類市的縣區中,處於中游靠後,低於我縣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的位次。

(二)規劃的指導作用不夠。

許多規劃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有的規劃質量不高,一些重點項目規劃,在聘請外地規劃設計院做規劃時,即使脫離實際,也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如某鎮工業區規劃建設時未曾考慮到污水處理廠建設,造成了企業排污困難,也引起了當地羣衆的不滿。同時,規劃力量薄弱也日益突顯,xx年成立的縣規劃局屬住建委二級機構,人少且難以留住人才,鄉鎮也只有一、兩名城建員且年齡偏大,無法有效履行好規劃的執行監督職責。

(三)產業支撐能力不強。

我縣是一個山區農業縣,經濟發展基礎薄弱,二、三產比重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和2.5個百分點,主導產業優勢不明顯,服務業發展總體水平偏低,產業支撐作用不強。縣內雖有兩個省級開發區,但起步較晚,缺少成長性好、關聯度高、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大型企業的帶動,且遠離縣城(即堯城區),難以吸引農村人口向區鎮集中;堯城區周邊的濱湖園區、站前區以及東流工業集中區建設滯後,難以吸納縣城居民就近就地就業,導致城區人口過於密集,家庭作坊和小微企業遍地開花,馬自達越來越多等就業亂象。我縣面積3261平方公里,xx年底戶籍人口54.96萬,可常住人口只有43.3萬,一方面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有12萬多人,一方面卻是縣內企業招工難凸顯。從發展模式看,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的合理比值在1.4至2.5之間,xx年我縣工業化率爲37.5%,若以工業化水平考校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至少要達到52.5%。從實際看,東至經濟開發區是個典型的例子,後勤服務不配套,娛樂設施不足,文化體育建設落後,導致企業招工難和鎮區人氣不旺,影響了人口集聚。也說明了工業發展和產業佈局上沒有與以人爲本的城鎮化發展相適應。

(四)建設投入明顯不足

我縣的財政收入近年來呈兩位數增長,但總量不大,xx年的11.7億元除去用於保運轉保民生,所剩財力非常有限。據初步統計,綜合財政和各專項資金前三年用於縣城市政建設資金分別爲:0.73億、0.83億和1.2億。而湖南沅江市和本省的無爲縣每年用於縣城市政建設資金都在8億元以上。由於投入的明顯不足,造成縣城及中心鎮區之間交通不夠快捷,堯城區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環城路不能環,斷頭路不能通,天然氣遲遲不能入戶,休閒和運動場所匱乏,出租車、公交車運營不暢,老城區道路狹窄擁擠,行車難停車難,站前區路網管網建設滯後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解決。而目前市場運作的機制又不完善,企業參與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社會融資難度較大,資金短缺是影響和制約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大瓶頸。

三、關於加快推進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建議

中央提出加快發展長三角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省政府提出新型城鎮化“11221”工程實施方案,無疑給我縣新型城鎮化發展帶來了機遇。xx年我縣地區生產總值110.7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500美元,按照城鎮化發展規律,我縣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基本縣情的認識,主動作爲,按照“城鄉統籌、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正視問題,迎難而上,努力推進我縣新型城鎮化健康快速發展。

(一)提高對新型城鎮化的認識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的城鎮化有着很大的區別,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規模擴張,而是強調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因此,我們一要通過開展培訓、組織學習、加強交流、選派幹部赴先發地區掛職鍛鍊等途徑,培育和引導廣大幹部,增強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認識和了解;二要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工作,及時成立相關的領導小組和聯席議事機構,專事謀劃與部署,確立即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做好任務分解,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分工負責與協作聯動的新機制。三要強化輿論宣傳與思想引導,並形成共識,營造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共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1、注重長遠。對城鎮佈局的規劃,對城鎮路網、園林綠化、公共服務設施等規劃要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既要着眼當前,更要注重長遠,規劃要高起點,確保今後30年甚至更長時間不落後。考察的湖南省沅江市,早在十幾年前就投入巨資,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規劃確保50年不落後,爲沅江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爲湖南省乃至全國的樣板奠定了基礎。

2、體現特色。規劃設計要彰顯城鎮建設的個性,提升城鎮建設的文化內涵,避免城鎮建設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質化問題發生。要重視城市標誌性地帶、標誌性景觀、標誌性建築的規劃,努力打造城市建設的亮點。要多接地氣。政府在制定規劃時,在邀請權威部門、權威專家設計的基礎上,也應徵求羣衆的意見建議,讓規劃更符合東至實際,更深入人心。

3、嚴格執行規劃。建立完善“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管理機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追究問責並切實解決規劃隨意變更的問題。我省無爲縣就十分尊重規劃的嚴謹性,不輕易修改,一以貫之抓落實,該縣城鎮化建設已走在全省前列。

4、狠抓規劃隊伍建設。針對當前規劃人才短缺的情況,要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將培養人才列入規劃局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定向培養,集中培訓等方式,培養出能夠獨當一面的規劃人才。縣政府要出臺引進人才的新政策,確保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同時,爲強化規劃局的管理職能,發揮好規劃執行監督作用,建議像省內大多數縣一樣,將規劃局獨立設置爲縣政府直屬局。

(三)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優化產業支撐作用。

1、全力推進縣城中心區域的建設。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縣城發展的總體要求,我縣縣城人口到2022年將達到17萬人,到2022年達到20萬人,到2030年達到25萬人,人口的急劇增加,必然提出了拉大縣城框架的同步剛性要求。要在加速堯城區、濱湖園區和站前區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堯東一體化建設,實施縣城的提質擴容。要按照堯東一體化總體佈局和建成中等城市要求,儘快完成堯東一體化發展規劃並加快編制專項規劃,完善近期開發區域的控制性詳規,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加快堯東快速通道建設和堯渡河兩岸生態景觀帶建設。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堅持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同步推進,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互連互通,提升產業和人口的集聚承載能力。一是堯城區要打造成宜居縣城,進一步突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社會功能,商貿金融發達、生態文明、適宜人居的環境功能,退出二產,發展三產,解決能吸引人、留得住人、宜居宜業的問題,以人口的集聚效應,爲全縣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牽動力。二是加快濱湖園區建設進度。無工不強,無工不城。隨着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堯城區的輕工服裝、機械加工等工業企業已經不適應城市發展需要,且帶來了一定的環保和安全隱患,搬遷工作迫在眉睫,當務之急應加快濱湖園區的建設進度,爲堯城區二產的退出,提供騰挪空間。三是加快站前區的建設進度。站前區是我縣重要的人流、物流集聚地,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將站前區的建設納入到城市建設總體考慮,優化整合物流園區、教育園區和交通人流等資源,引導社會資源合理流動,進一步拉大縣城建設框架,緩解縣城老城區人口壓力。四是通過堯東一體化的推進,促進東流與縣城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東流老工業基地的稟賦,重點發展材料深加工和港口物流業,合理引導紡織服裝向周邊擴散,儘快促進東流工業園區與濱湖新區、站前區聯成一片。

2、加快兩區建設步伐。一要抓好東至經濟開發區產城聯動發展。要按照“產業主導型”的產城發展模式來實現新型城鎮化,香隅鎮應重點抓好東至經濟開發區的一般後勤服務區建設。通過合理佈局,開發國土空間,明晰產業配套功能、鎮區服務功能,着力建成500億產值化工產業新城,實現香隅及周邊地區人口就近就業,爲全縣新型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二要抓好大渡口鎮產城一體發展。以省新型城鎮化產城一體試點園區建設爲抓手,按照城市的標準和“產城一體、功能綜合、完整發展”的要求,緊扣大渡口實際,在建設現代商貿服務園區的過程中,按照產業發展要求,引入上下游關聯企業,並將關聯企業和性質相近企業集中建設成特色園區,在整個園區內,發展成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園中園(如:龍溪麻油、玉龍麪條和天利糧油可組成食品工業園等),從而抱團發展,相互協作,既能降低企業成本,更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3、抓好其他鄉鎮的特色發展。其他鄉鎮要結合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環升金湖的張溪、勝利鎮要打好升金湖國家級生態溼地招牌,打旅遊、休閒牌;邊貿集鎮龍泉、青山要立足地理資源優勢,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建設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貿易市場,推動邊貿流通業的健康發展;葛公鎮要充分利用境內仙寓山4a級景區優勢,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鼓勵羣衆參與旅遊發展,打好旅遊牌;官港、昭潭要充分發揮中心鎮帶動作用,結合境內茶葉香菇大市場和教育資源優勢,爲城鎮化發展聚集人氣;洋湖、花園、木塔、泥溪要立足農林、生態、旅遊資源優勢,以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生態養生旅遊業爲切入點,發展現代農林業,培育壯大旅遊業,做深農產品加工業。同時,要落實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沿江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大力扶持家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興主體,加快構建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結合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宜居村莊集約化,小城鎮規模化,以農興工、以人興鎮、以鎮興市,解決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走好生態發展之路。

(四)突出中心城區帶動,統籌城鄉協同發展

1、增強中心城區的帶動作用。一要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舊城升級改造力度和進度,對斷頭路、水電路網及弱電網,分期分批進行改造升級,力爭縣城及重點城鎮居民三年內使用上天然氣。要拓建、新建停車場,下決心取締馬自達,增開公交車班次和確保出租車正常運營。適時建設體育館、科技館、展覽館等,增設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動場所。要增加休閒廣場、公共衛生間等公共場所建設,同時,推進金字牌公園二期建設。加快縣城北擴步伐。二要完善縣城商業配套功能。商業是城市風貌、城市品質和現代實力的綜合體現。要做好縣城商業網點規劃,提升堯舜市場、新區商貿城匯金廣場和新天地商城等商業區功能和形象。引進建設農貿批發、汽貿、建材等專業服務大市場。着手建立東至地產品網購展示中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適應現代購物和消費休閒的生活方式。其次是要完善城鄉物流體系建設,要根據未來發展的需求,超前佈局,引進有實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進駐東至,以豐富市場供應,營造物盡其美、貨暢其流的消費環境。

2、注重城鄉協同發展。一要加強城鎮路網建設。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綜合交通體系是現代城鎮發展的重要標誌。要以縣城爲樞紐,以鄉鎮集鎮爲節點,建立暢通快捷的城鄉交通體系。同時,加快縣城和重點鎮區的公交建設,扶持出租車公司的健康發展,建立城市化交通的快捷通道;加快我縣大渡口、東流、香隅等三大港口區建設,不斷提高港口貨物吞吐能力,提升水路運輸水平。在抓好縣域內城鎮路網建設的同時,要從我縣發展大交通的基礎上進行長遠的謀劃,規劃和建設東流到香隅沿江一級公路、堯渡至香隅快速通道和東至仙寓山與石臺牯牛降旅遊公路,鍥而不捨向上爭取城際高鐵、多條普通鐵路和高速公路經過我縣,切實提升縣內城鎮聯通和對外交通聯網能力,更好地促進我縣城鎮化發展。二要加快鎮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大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國小和幼兒園建設力度,按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模和學校、幼兒園建設標準,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國小和幼兒園,滿足廣大農村學生就近就讀、入園的需要。完善醫療衛生設施,加強鄉鎮醫院建設,增添醫療設備,充實醫務人員隊伍,提高醫療水平。加強城鎮社區和新型農村社區醫療衛生保健機構的建設,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障需求。重視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抓好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廣播、電視、網絡和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設施建設,構建以縣城文化陣地爲中心,以鄉鎮文化站所爲紐帶,以村(區)文化活動場所爲網點,覆蓋城鄉全境的新型文化體系。三要注重鎮村建設特色。堅持以人爲本,因地制宜,順其自然,把握規律,體現特色,塑造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型城鄉發展模式。要注重發掘地方特色文化。對全縣各地的特色文化進行廣泛挖掘梳理,在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如東至花燈、陶公文化等,既能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也能爲新型村莊注入靈氣。要注重歷史街區和傳統村寨的保護。傳統村寨和歷史街區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對歷史街區、傳統村寨的保護,傳承鄉土文化,如堯渡老街、東流老街、南溪古寨等,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四要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我縣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沒有形成氣候與市場,要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旅遊與城鎮化建設的深度融合,加快景點周邊的公共設施配套建設,拓寬和改造城鎮到景點的公路,做好景點周邊旅遊產品的開發與三產服務的跟進,切實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打造多條短途一日遊路線,滿足城市居民新的休閒需求。

(五)拓寬投融資渠道,強化要素保障

1、增加財政投入,發揮槓桿撬動作用。首先要加大對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的資金投入,確保財政投入有一定幅度增長。其次要整合和爭取項目資金。我縣雖然在整合涉農資金,推行投入集約化上有了新突破,但在打好項目牌,爭取國家支農惠農和環保項目資金上還需有新作爲。三是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新型城鎮化建設以獎代補機制,盤活城鎮土地,壟斷一級市場,放開二、三級市場,採取拍賣、招標等方式出讓土地積累資金。建議在扣除上繳省市後的土地出讓金中提高鄉鎮留成比例,切塊用於城鎮化建設。四是積極爭取發行地方政府新型城鎮化債券,探索成立國有城鎮化建設投資公司,承擔小城鎮建設的項目主體,承接相關國際援助和社會支助項目資金。五是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盤活鎮村存量建設土地,來籌集財政性城鎮化建設資金。我縣勝利鎮黃石村按照“土地整治、整村推進”的總體思路,實行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輪驅動,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盤活存量建設用地700多畝,有效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探索示範作用。堯渡鎮的查橋區域、東流鎮的七裏湖區域、香隅鎮的經開區周邊區域等,應大力借鑑勝利鎮黃石村的做法,進行科學規劃,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的“三結合”(即與村貌民情相結合、與項目效益相結合、與產業升級相結合),盤活鎮村存量建設土地,籌集城鎮化建設所需資金,推進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

2、加強政策引導,激勵投資多元化。充分利用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城鎮建設的政策,引入民間社會資本,對公益設施公開拍賣、放開經營,有償出讓戶外廣告發布權,道路冠名權,基礎設施經營權、收費權、租用權等,實行“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多渠道多途徑地聚集社會資金,形成“政府主體、部門支持、社會參與”城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吸引更多單位和企業投入到社會公共設施和服務設施領域,有效化解政府單一投資的壓力。同時,積極探索放開小城鎮公益事業建設和設立城鎮創業等投資基金,引導和扶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3、強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務功能。一要做好社會保障。主動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社保、住房等民生工作,集聚“城”的人氣;提高和完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等社會保險機制,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支付制度和困難農民工社會救助等制度,讓其感受“城”的溫暖;大力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適用範圍,使其在“城”內有房居住;要進一步放寬戶籍制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政策,使他們能夠安心留“城”。二要抓好人才保障。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積極組織人力資源招聘會,推動企業需求和求職需求的對接,把用工信息傳遞到村和社區,傳遞到居民家中,提高用工效果。加大對企業經管人員的培訓力度,爲企業培養穩定可靠的管理人才,形成一支穩定性強,技術素質高,經營管理能力強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大高技能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外引內聯,交流培養等方式,爲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加快制度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待遇,確保人才引的進,留得住。

【第5篇】2022城鎮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引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城鎮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城鎮化建設的調研報告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_____,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2022城鎮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第6篇】縣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

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

特色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後勁足。始終把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作爲小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去年全縣鄉鎮財政總收入1.6億元,是20xx年的2.4倍,實現了鄉鎮經濟與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爲城鎮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 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第7篇】2022城鎮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業化的強大引擎和載體。我縣近年來牢牢把握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等重大歷史機遇,深化我縣新型城鎮化改革,千方百計把城鎮的綜合競爭力做強,科學合理地把城鎮規模做大,堅持不懈地把城鎮功能做全,精心細緻地把城鎮環境做美。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組織專題調研組通過實際調查、查閱文獻、數據統計等方式,進一步摸清了我縣城鎮化的現狀,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現狀

我縣現有人口32萬人,城鎮人口15.11萬人(其中,縣城人口8.76萬人),轄7鎮8鄉。近年來,縣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5%,城鎮的聚焦、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

1、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隨着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我縣高起點完善各項規劃,先後聘請了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等甲級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了我縣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城市設計、新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黃崗山公園規劃、蘇區振興土坯房規劃等,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城市佈局更加合理。同時,按照新東新區控制性詳規的標準和要求,科學設計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際線,通過不同的建築樣式和綠地景觀,充分體現出顯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吉潭鎮已完成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南橋鎮總規編制已初步完成並上報評審,羅珊、水源、菖蒲已啓動總規修編工作。

2、城區建設初具規模。縣城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76萬人,道路面積57.92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6.61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386.05公頃,城鎮化率達45%,城區建設初具規模。

3、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近年來,相繼實施了高速公路連接線、城區排水管網工程、垃圾中轉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等大批基礎設施項目。新區中學、體育中心、迎賓大道、濱河公園、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項目相繼竣工投入使用。新羅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樓沿河路等一些節點路段全面打通。黃崗山公園、新區醫院、長舉大橋、文峯防洪工程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進展順利。統籌佈局教育、醫療、文化、衛生、辦公、購物、休閒娛樂等場所和設施,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顯增強。縣城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顯著,精心打造了“一河兩岸”、新東新區、新區路網等重點區域的園林景觀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靚麗。縣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強,完備了交通標識、標誌、標牌,設置了電子監控裝置。開展了違法建設和非法土地交易專項整治,縣城規劃區內亂搭亂建行爲得到有效控制。城區市場管理、環境衛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區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的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但城鎮化水平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標(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縣城綠化覆蓋率、自來水廠生產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於省標要求。

1、規劃編制工作滯後。目前,我縣各項規劃雖在不斷完善中,在專項規劃中只編制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排水系統規劃和城市天燃氣規劃,仍有大量專項規劃沒有編制,比較迫切的有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村莊布點規劃等。在鄉鎮規劃方面,除吉潭、南橋、羅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啓動總規修編外,大部分鄉鎮均沒有編制圩鎮控規和沒有對原有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由於規劃滯後,加上管理缺失,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較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

2、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儘管我縣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加大,但由於我縣財力有限,加上長期以來對城市建設的欠賬較多,對城鎮建設資金的投入還相對不足。小城鎮建設方面更爲突出,由於當前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圩鎮產業過於單一,鄉鎮還屬於“吃飯財政”,很難拿出資金用於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更多的依賴上級財政的投入和補助。目前,不少鄉鎮缺乏相應的路燈、環衛等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3、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比較突出的是自來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嚴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污管網不全、環衛設施不達標、城市道路擁擠、公園綠地建設欠賬大、公共停車場缺乏、農貿市場不足等問題。在文教衛生方面,隨着縣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現在縣城幼兒園緊缺,目前只有一所縣城公辦幼兒園;縣衛生院人滿爲患,病牀經常供不應求。一些鄉鎮的道路、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綠化水平低,居住環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員不足、裝備落後、經費不足、體制不順等問題。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城鎮建設管理隊伍和人員,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髒、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5、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工業基礎薄弱,近幾年,我縣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業產業集聚程度不高,工業園區規模小、檔次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規模企業、新型支柱產業和知名產品品牌;服務業發展緩慢,我縣第三產業還侷限於傳統的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現代物流、科技教育、信息中介等服務業從業人員少,服務功能弱,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緩慢,由於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城鎮就業崗位不足,制約了城市化進程;農業產業單一,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隱患也日益凸顯,果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應呈現出減慢的趨勢,也就打擊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影響了城市化進程。

與此同時,還存在制約我縣城鎮化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理念瓶頸。主要體現在缺乏新型城鎮化理念,特別是有的鄉鎮沒有樹立科學經營城鎮的理念,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沒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資源,將之作爲資產來經營。二是體制瓶頸。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管理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頸。主要缺乏高素質的城建管理專業技術人才,註冊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較爲缺乏,使得我縣部分專業機構資質難以得到提升,影響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四是徵地拆遷瓶頸。由於徵地拆遷補償標準、失地農民保障及徵地拆遷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導致徵地拆遷難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響了城市建設的推進。

三、意見和建議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對增加投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歷史機遇,以規劃爲引領,以項目爲抓手,以產業爲支撐,以創新爲動力,以民生爲根本,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一)完善城鎮規劃體系,進一步提升規劃水平。

1、堅持發展定位。我縣城市發展定位爲贛粵閩三省邊界以果品、稀土資源加工產業爲主導的邊貿山水城市,按照“合理佈局,有利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北拓、南延、東進、中優”爲總體思路,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軸、兩心、五區”的規劃區用地佈局。即:一軸是以河爲中軸,形成貫穿城區南北的城市空間拓展軸,兩心是新城區形成教育、行政、衛生中心和健身、休閒、購物中心,五區爲老城區、新東新區、向陽坪居住區、長舉居住區、黃坳工業小區。從具體實踐來看,該定位比較符合實際,應按該定位進行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紮實推進。

2、優化城鎮佈局。按照“一城兩鎮,強化中心,點軸帶動,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引導城鎮分層次、有序發展,構建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有序、職能明確的現代化城鎮體系。重點建設一箇中心城區長寧鎮(含文峯鄉)和兩個重點鎮(南橋鎮、澄江鎮),完善中心城區職能,打造縣域發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東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鎮發展帶,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

3、完善規劃體系。一是加快總規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總規修編的初步方案,儘快完成總規修編的正式文本,做好評審及報批工作,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專項規劃,啓動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等,做到城市佈局合理。三是啓動各鄉鎮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編制村莊布點規劃,改變小城鎮規劃滯後,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現狀。同時,要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全面整治違規違章建築確保規劃的全局性和權威性。

4、提高文化內涵。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要樹立以地方文化特色爲依託實施城市建設規劃的理念,大膽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應把具有我縣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爲城市文化主題,使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觀及客家文化園。提升新區基礎設施的文化內涵和檔次,增強基礎設施的文化韻味。

(二)加大城市建設投入,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

1、完善配套設施。完善城區道路、供水、環衛、排污、照明、停車、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加快縣城規劃區的綠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營造一個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生態優美、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區路網建設。啓動城東206國道改道項目,減輕城市交通壓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長舉大橋及新東大道長舉段項目、一河兩岸西岸貫通工程,使新區與長舉連爲一體;加快花旗東路硬化,啓動新中學至一中之間十字道路、濱河東路至黃崗山東入口人行景觀橋,完善新區次幹道,實現城區可擴容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完善老城建設。重點完善老城區的給水、排水、道路、電力、電訊、公園、綠地及避震場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三是完善其他配套設施。以每平方公里一座垃圾中轉站的要求,規劃建設新東、迎賓大道垃圾中轉站。以每萬人建設3座水衝式公廁的標準,增建公共廁所。建設管道天然氣項目。同時,在進行基礎設施時,要做到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產業共樹、環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複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建設成本。

2、突出建設風格。編制中心新區建築風格專項規劃,引入文化元素,兼顧整體設計和單體風格,確保風格各異、羣體協調、風貌獨特,並劃分好建築風格的控制區、協調區和發展區,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藝術個性的城市景觀,使新區建築風格有層次的得以展現。從建築的造型、風格、色彩以及道路、廣場、公園、雕塑、路燈、欄杆,甚至路牌、廣告等等體現我縣的客家特色、紅色文化和藝術品味,做到不凌亂無章、殘缺不全、千人一面,使城市整體和諧,有文化個性和藝術感。啓動中山路南段拓寬改建,將其打造成爲客家風情街。建設特色小城鎮,對新建沿街樓嚴格按新標準建設,對危舊房進行改造,提高小城鎮檔次,做到局部整齊劃一,全局統籌協調。

3、建設精品工程。堅持“政府控制規劃、規劃引導項目、項目吸引資金”的思路,形成規劃培育一批、前期儲備一批、動工建設一批的項目實施計劃,對工程項目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一是建議啓動城市綜合體項目,以豐富的現代美學創意、豐厚的客家傳統文化底蘊和東江源頭優美的自然風景爲依託,充分體現“城市綜合體”的核心內涵,以發展我縣特色文化爲重點,以文化館、展覽館、圖書館、旅遊、休閒、購物、娛樂場所爲建設內容,逐步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開放靈動的空間新格局,併爲打造客家風情文化園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二是建議啓動汽車站及城東物流中心項目,依託高速路連接線,結合鷹梅汕鐵路及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建設,着力把縣新汽車站及城東物流中心項目打造成爲我縣的精品項目之一,塑造好綠色生態、美麗花園式形象,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三是高標準建設206國道改道及高標準改造城東、城南、城西出口路,力爭三年內完成繞城快速線路,改善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強建築業管理,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

1、促進建築市場健康發展

堅持以基本建設管理和質量安全生產管理爲軸心,深化建設領域專項整治,提升建築工程監管水平,保持建築安全生產平穩態勢。在建築市場、建築工程和建築企業管理中,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報建制度、施工許可制度和驗收備案制度,把好工程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

2、全面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

一是明確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按住建部規定,建設單位項目責任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監理單位總監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相應的質量終身責任。二是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三是建立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將五方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納入城建檔案統一管理保存。

3、深入開展安全治理

一是經常性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高防範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針對我縣建築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嚴格執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制度,加強建築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突出開展對高墜、坍塌、垂直運輸、深基坑等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質量監督抽檢力度,實行嚴管重罰,使施工安全生產始終處於高壓態勢。要求所有施工單位嚴格按施工質量標準化工程管理進行施工。三是積極組織推薦工程評優工作,嚴格執行對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建設手續方面存在問題的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進行停止投標資格和記不良行爲的處罰。

(四)深入推進“三城同創”,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爲契機,創新機制,規範管理。一是充實城管隊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員,切實解決城管隊伍人員少、年齡大的現狀,做到定人定崗定區域管理,確保管理效果。二是紮實開展“三治”活動,重點規範專業市場,切實解決建材銷售、汽車銷售、汽車維修、廢品收購以路爲市,佔道經營等問題;三是建立社區城市管理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城區內村(居)委會作用,落實村(居)委會的城市管理職能和責任,把村(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納入到城市管理體系中來,劃分管理責任區,嚴格所屬管理責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區環衛保潔、園林綠化、廣告管理、市政設施維護、道路停車收費的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五是加強城市秩序管理。嚴厲整治店外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爲;加強戶外廣告審批管理;規範建築工地管理,實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運輸建築材料、餘土與拋灑滴漏行爲;抓好公園、廣場等重點區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着力發展果業產業。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切實做好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着力扶持楊氏、源興、泓源達、桔都等現有果品企業,在鞏固發展果業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我縣的現有資源,發展茶葉、油茶、毛竹、花生生產等產業,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2、着力發展工業產業。把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產業現代化相結合,立足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稀土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產業集聚過程中存在的資源、體制、管理障礙問題,將園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加快經濟社會結構的現代化轉型。

3、着力發展城市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積極構建集約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實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啓動汽車站及物流中心項目等現代物流產業建設,啓動南橋物流園區建設,着力構築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方便羣衆生活的現代商貿、休閒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努力爲人民羣衆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六)全面優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1、創新投資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亟需化解資金瓶頸的制約,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擺脫過分依賴財政投入的習慣心理,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範圍和領域,對於公共服務領域,明確政府的投資主體地位,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對屬於市場運作的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明確民間資本投資主體的地位,對通過市場行爲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應適當補貼以保障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2、創新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工程項目目標責任機制、督查通報機制、動態管理機制、推進激勵機制,優化項目推進工作機構,對全縣重點工程根據項目性質進行科學分類,分別成立各類項目推進工作組。制定科學合理的重點項目考評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激發全縣上下克難攻堅,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的龍頭作用促進全縣經濟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3、創新示範鎮管理機制。建立示範鎮新型管理體制,改革並落實示範鎮用地保障、財政扶持、產業扶持等機制,打造南橋物流園區,加快啓動南橋示範鎮“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配齊配強示範鎮領導班子,堅持能放則放,賦予試點鎮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職權,非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直接交給示範鎮行使,強化鎮級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管理機構,把南橋打造成爲縣城副中心鎮。

(七)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以爲人本,致力於實現城鄉居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同等權利,爲的是讓城鄉居民都能夠平等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推進城鎮化的整個過程中,要突出以人爲本的理念。在科學搞好整體規劃的同時,從羣衆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迴應幹羣期待。在實際操作中,努力做到“四個改變”:

1、改變“重面子、輕裏子”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爲居民提供一個舒心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更要注重“裏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項功能,堅決避免將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鮮漂亮,卻忽視了“裏子”建設的通病。

2、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一規劃地下空間,高標準建設地下排水設施、燃氣管道、強電弱電工程,做到“雨污分離”。

3、改變“重硬件、輕軟件”的觀念。城市的發展不僅要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更要有與之適應的“軟件”配套。硬件方面要致力於解決制約城區發展的環節、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等。軟件方面要通過降低門檻、拓寬渠道,加快完善以人爲本的勞動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業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子女教育、公共就業、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陽光”。

4、改變“重短期、輕長期”的觀念。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從長遠發展推進城鎮建設,走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在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今後的發展,爲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注意節約用地,凡是能夠保留的山體和水面,都儘量予以保留。

【第8篇】2022年縣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

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

特色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後勁足。始終把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作爲小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去年全縣鄉鎮財政總收入1.6億元,是xx年的2.4倍,實現了鄉鎮經濟與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爲城鎮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第9篇】2022年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

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

特色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後勁足。始終把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作爲小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去年全縣鄉鎮財政總收入1.6億元,是XX年的2.4倍,實現了鄉鎮經濟與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爲城鎮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2017年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2)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城鎮化已成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縣鄉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爲全縣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那麼,在新形勢下,鄉鎮城鎮化道路究竟怎麼走?結合工作實際,通過我們##區縣政協小組的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結合##區縣城鎮化建設實際談一下對鄉鎮城鎮化建設粗淺的看法。

一、##區縣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區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許多鎮政府所在地建設了廣場,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燈,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0.58%。村鎮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環境衛生等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環境衛生投入不足,衛生死角多。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而鎮村財力十分困難,存在資金缺口問題。

二是環境衛生監督力度不夠。農村羣衆環境衛生意識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廁不夠全面,衛生環境差,垃圾亂扔亂堆的現象比較普遍,住在集鎮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隨手往路邊扔,而居住在農村裏的羣衆由於還沒有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大部分往河裏倒,造成水源污染,影響羣衆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規劃不合理。房屋建設雜亂無章,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統一規劃,影響村容村貌,綠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數村沒有綠化帶。但現要規劃整治,沒有資金來源。

四是個別羣衆對收取衛生費實行上門收集袋裝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場與周邊地區發展不平衡,易受影響。

二、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領導機制,落實工作責任 一是鄉鎮黨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衛生工作領導任副組長,黨政辦、村鎮規劃、城管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務分解到村到戶,把責任落實到人,形成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二是落實村容村貌管理責任制。成立環境衛生監察組,由工作責任心強的幹部擔任,全面負責環境衛生監察工作,聘請專職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並與他們簽訂責任書,同時制定了鄉鎮村容村貌管理細則及垃圾清運管理辦法,將工作責任落到實處。三是各村配備土地與規劃協管員,明確工作職責,配合鄉鎮職能部門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傳工作到位,營造濃厚氛圍一是在幹部大會、農村工作例會上,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鄉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宣傳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鎮村幹部的思想,增強工作責任感,並進行周密佈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落實。二是通過張貼標語、出板報、發放宣傳材料以及駐村入戶宣講等形式,積極開展“鄉鎮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爲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不斷增強幹部羣衆的衛生意識、規劃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羣衆自覺參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環境

一是爲提高環境衛生整治效果,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把環境衛生監管和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徹底分開。成立環境衛生監察隊,由正式幹部任隊長,專門負責環境衛生監管工作,不參與具體的衛生保潔工作。集鎮範圍內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發包給社會人員經營,由其聘請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具體負責環境衛生保潔、垃圾清運及農貿市場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上門收集袋裝垃圾。在集鎮街道按每戶每月收取適當衛生費,單位則按垃圾量收費,每天上午8:00準時出車上門收集並清運垃圾,做到垃圾日產日清。進一步擴大集鎮區域的垃圾收集和清運範圍。

四是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在重大節日期間,由鄉鎮政府統一部署,組織各村、各單位、中國小校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重點清理道路兩邊的暴露垃圾、衛生死角、廢棄土以及亂張貼物等。

五是以點帶面,促進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全面開展。把中心村確定爲環境衛生整治重點村,推行袋裝垃圾和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積極做好這些村的垃圾填埋場選址等前期準備工作。

六是積極開展創建文明鄉鎮、文明單位、文明村及開展愛國衛生月等活動。居民住宅區、單位室內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戶實行“門前三包、門內達標”;統一組織除“四害”,確保羣衆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開展農村改廁工作,提高羣衆的生活質量。

八是加強牲畜養殖業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氣池等,引導立體種養,污染物達標排放,並嚴格把好規劃和審批關,控制養殖規模,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九是抓好新農村規劃,嚴厲打擊違法濫建行爲。結合新農村建設,在重點村建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另外針對環境衛生方面建議: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羣衆觀念,提高他們的環境衛生和規劃意識,增強羣衆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繼續加大經費投入,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全面實行袋裝垃圾、上門收集垃圾、集中填埋處理以及改廁工作,重點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點帶面,輻射周邊,促進全鎮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強新村規劃建設,進一步做好新農村建設示點工作,統一規劃,人畜分離,創建整潔、優美的農村環境。

2017年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3)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爲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爲“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爲,××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爲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爲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爲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衆參與範圍,接受羣衆監督,提高公衆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爲“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爲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啓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啓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啓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第10篇】2022年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鎮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我局圍繞加快推進陽谷縣城鎮化進程進行專題調研。我局在深入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我縣目前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有利條件,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增強城鎮功能,改善人民羣衆居住環境,不斷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縣城區面積擴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22年的38%,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城鄉建設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作爲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打造“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特色城市品牌,制訂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興縣、城建靚縣”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工作中,堅持用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目前,我縣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規劃區爲中心、壽張鎮、阿城鎮兩個中心鎮爲次中心、13個鄉鎮、中心村4個層次的城鎮體系。

我縣現轄12鎮3鄉3個街道辦事處,縣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規劃區面積64.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39平方公里。2022年底全縣總人口80.4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12萬人,建制鎮駐地非農人口18.44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入8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6億元,三次產業比爲18.13∶57.56∶24.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8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17元。2022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4.25億元,佔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區特色顯著。

2022年,我縣在聊城各縣市第一個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爲聊城南部以發展工業爲重點、以旅遊爲特色的生態型園林城市,提出了“東擴北展”的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是跨越京九鐵路向東依託鳳祥工業園發展新工業園區;“北展”是跨越黃河路依託谷山路向北發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區。我縣城市規劃區的範圍是:東到閆樓鎮東界,西至金線河,南到南外環南1公里,北到鳳祥路北1公里,縣域範圍內的城市水源保護區、景陽岡景區、祝家莊景區、海會寺景區、古阿井景區和古東阿古城遺址等風景名勝區爲規劃區。目前,我縣城區基本形成了古城區、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4個佈局板塊。

在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控下,近年來,我縣相繼編制完成北部中心區、老城區、工業園區、西部工業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2.9%。同時先後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熱力工程、防洪排澇、排水等專業規劃。城區水系、燃氣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第11篇】2018年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鎮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我局圍繞加快推進陽谷縣城鎮化進程進行專題調研。我局在深入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我縣目前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有利條件,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增強城鎮功能,改善人民羣衆居住環境,不斷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縣城區面積擴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38%,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城鄉建設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作爲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打造“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特色城市品牌,制訂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興縣、城建靚縣”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工作中,堅持用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目前,我縣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規劃區爲中心、壽張鎮、阿城鎮兩個中心鎮爲次中心、13個鄉鎮、中心村4個層次的城鎮體系。

我縣現轄12鎮3鄉3個街道辦事處,縣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規劃區面積64.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39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縣總人口80.4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12萬人,建制鎮駐地非農人口18.44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入8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6億元,三次產業比爲18.13∶57.56∶24.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8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17元。2010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4.25億元,佔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區特色顯著。

2004年,我縣在聊城各縣市第一個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爲聊城南部以發展工業爲重點、以旅遊爲特色的生態型園林城市,提出了“東擴北展”的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是跨越京九鐵路向東依託鳳祥工業園發展新工業園區;“北展”是跨越黃河路依託谷山路向北發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區。我縣城市規劃區的範圍是:東到閆樓鎮東界,西至金線河,南到南外環南1公里,北到鳳祥路北1公里,縣域範圍內的城市水源保護區、景陽岡景區、祝家莊景區、海會寺景區、古阿井景區和古東阿古城遺址等風景名勝區爲規劃區。目前,我縣城區基本形成了古城區、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4個佈局板塊。

在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控下,近年來,我縣相繼編制完成北部中心區、老城區、工業園區、西部工業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2.9%。同時先後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熱力工程、防洪排澇、排水等專業規劃。城區水系、燃氣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2006年以來,以谷山路的綜合改造爲起點,拉開了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大建設、大完善、大發展的序幕。縣委、縣政府在縣財政極爲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當資金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設、園林綠化、溝渠治理、排水管網、美化亮化、小區開發等工程相繼實施並竣工。按照“先地下、後地上、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原則,埋設了各種管線,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式發展,實現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層、小高層建築不斷涌現。改造開發了6條宋式古街,建設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濃郁宋代風格的古城核心區初步形成。

截至2010年底,我縣城市道路總長度爲131.2公里,總面積爲370.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17平方米;設供水企業1個,日均供水能力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務面積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燈共計6156盞,種類分爲高壓納燈和節能燈兩種,亮度達到200流明,年度耗電量120萬度,電費總計80萬元;現有3個公園、8個廣場,總佔地面積26.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綠化面積爲77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22平方米,現有園林綠化水車3輛,機械化修剪率40%;現有2座熱力發電廠,供熱管道總長度45公里,集中供熱面積爲93萬平方米,至今縣內無生物發電廠;城區燃氣由陽谷三山天然氣公司供給,供氣管網總長度爲70公里,總用氣戶數爲14040戶,供氣普及率爲98.63%;城區建有1座污

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爲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100%;城區設有2處垃圾處理廠,其中1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中,目前日處理能力200噸,垃圾處理率爲100%。城區共有垃圾清運車28臺,機械化清掃95萬平方米,公廁16座,環衛工人257名;城區共設置公交線路11條,公交汽車113輛,日運送能力1321人;城區建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5個,人均住房面積34.95平方米;建有體育館1處,總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能容納觀衆8000人;建有影劇院1處,總建築面積1156平方米,能容納觀衆數940人。目前我縣城市會展中心還未建設,還沒有購買除雪機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縣委、縣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點實施了以“綠化、亮化、淨化”爲主要內容的“三化靚城”工程,狠抓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設施日常修復,初步形成了規範化、精細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機制。亮化方面,城區80個主要臨街單位的辦公樓體全部安裝了燈亮設施。大力開展了門牌廣告亮化整治,統一設置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予以拆除;綠化方面,積極拆牆透綠、見縫插綠,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格局;淨化方面,堅持“清掃工人年輕化、着裝規範化、車輛統一化、值班輪流化”,主城區街道晚10點前基本實現了無亂倒垃圾現象,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屬市政工程管理處、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園林管理處和城市公用事業管理處,具體負責城區各項管理工作。城區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衛生保潔均實行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

(四)村鎮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加大對鄉鎮駐地建設的投入,鎮容鎮貌有了較大改觀,增強了聚集和輻射功能。各鄉鎮都加大規劃編制力度,目前15個鄉鎮全部重新修編完成駐地總體規劃,全縣876個行政村擬合併爲112個農村社區。啓動了農村新居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啓動整村遷建50多個村,建設新居。

【第12篇】2022年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是地方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大突出亮點。爲總結地方改革經驗,探索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近日,我們到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如皋市長江鎮、泗洪縣陳圩鄉等地,就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總體看,江蘇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形成了支農資金集中整合投入、農村新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土地集中連片開發、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建設用地優化配置、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內需旺盛、發展動力強勁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模式

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和陳圩鄉,分別地處蘇南、蘇中和蘇北,由於人口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不同,其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可概括爲三種不同的類型或模式。一種是以盛澤鎮、鳳凰鎮爲代表的離土進城模式。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作爲江蘇省強鎮擴權試點鎮和統籌城鄉先行區,積極引導農民以集體資產所有權置換股份合作社股權、以土地承包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以宅基地及住房置換城鎮住房產權,農保並社保,農房得產權,農民基本告別傳統的農耕生活。一種是以長江鎮爲代表的半離土半進城模式。如皋市長江鎮以加大土地整理、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爲契機,節約出建設用地,在城鎮和工業區周圍建設集中居住點,對入住農民辦理城鎮住房產權,但在農民拆遷補償、住房安置和就業保障上,標準相對較低,農民沒有納入城市社保體系之內。一種是以陳圩鄉爲代表的舊村改造模式。泗洪縣陳圩鄉本着利於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集約投入的原則,按照靠近中心鎮、靠近商貿區、靠近工業集中區的要求,推行集中居住點建設,整合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這三種主要模式,儘管差異較大,內容不一,但都適應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農民羣衆的基本需求,對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集約整合投資、縮小城鄉差距等發揮了較大作用。一是支農資金集中整合投入,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過去,村莊分佈很散,通路、通電、通水等成本高。合理規劃佈局後,通過整合各項投入,農民住上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社區。政府花較少的錢,解決了農村髒、亂、差的問題。二是集中連片開發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廣闊。長江鎮拆除散落在耕地之間的村莊並復墾後,大塊耕地連成一片,渠系配套,設施先進,耕作方便,爲發展現代農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優化配置城鄉建設用地,城鎮化、工業化獲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由於缺少規劃和監管,原有村莊建設用地不合理、不充分和廢棄閒置的問題比較突出。據鳳凰鎮負責人介紹,當地一戶農民擁有宅基地和自留地約0.78畝,而建設多層和小高層樓房集中安置農民,平均每戶約需0.3畝,這樣可騰出建設用地接近半畝。這些通過整理增加的農村建設用地,可等量用於發展小城鎮和二三產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發達地區城鎮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四是拉動了農村內在需求,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主要做法

(一)以強鎮擴權試點爲突破口,助推城鎮實現跨越式發展。XX年,江蘇省決定在20個鄉鎮開展強鎮擴權試點,試點鄉鎮被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力爭通過兩年左右努力,推動試點鄉鎮逐步發展成爲人口聚集、產業集羣、結構合理、體制創新、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現代小城市。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和如皋市長江鎮作爲強鎮擴權試點鎮,積極創新管理體制,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農業人口就近轉移就業和參加社保的配套政策,探索以土地承包權換社保、以宅基地換住房,進一步激活了鄉鎮發展活力。

(二)以科學規劃爲先導,統籌安排城鄉佈局。按照城鄉聯動發展的要求,江蘇省堅持“四集中”,即工業向規劃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科學編制城鄉一體化規劃。張家港市鳳凰鎮編制了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鎮村佈局規劃。泗洪縣安排1056萬元規劃編制經費,聘請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相繼完成了全縣鎮村佈局規劃、小城鎮總體規劃、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劃等。

(三)以小城鎮和農村新社區爲載體和平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土地、金融等政策傾斜。蘇州市作爲江蘇省城鄉統籌試驗區,積極爭取城鎮建設用地週轉指標,同時將宅基地置換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全部留給縣(市、區)鎮兩級,有效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制約瓶頸。泗洪縣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村集中居住點及康居示範村建設28條意見》,對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依法實行規費減免和稅收返還;農民在集中居住點建房由農村合作銀行按每戶3-10萬元辦理貸款授信,國土、建設部門爲新建住房辦理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允許以“兩證”作爲建房貸款抵押。二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張家港市政府給予每個鄉鎮3000萬元借款作爲集中居住區建設啓動資金,滾動使用;對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復墾分別給予160元/平方米和300元/畝的補助,同時還對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項目融資給予30%的財政貼息。吳江市盛澤鎮對入住集中居住點的農戶給予3萬元/戶的補助。泗洪縣政府設立1.5億元專項基金,集中居住區規劃設計費、建築設計費由縣財政全額承擔;按照建築面積30元/平方米的標準給予鄉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獎勵;並對通過省、市級康居示範村驗收的,分別獎勵300萬元和100萬元。三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無論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盛澤鎮、鳳凰鎮,還是經濟條件較差的陳圩鄉,都把強化農村新社區公共服務功能作爲重點,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中國小校、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在居民集中居住點預留部分商品房,其出租收益歸社區農民所有,用於小區物業管理等支出,還在已基本融入城鎮的農村新社區專門建設公共食堂和紅白喜事廳,尊重農村習俗,方便羣衆生產生活。陳圩鄉在農民集中居住的房屋戶型上,專門設計了存放農機具和糧食的場所,並在農村新社區配套建設了公共服務中心,爲農民提供遠程教育、圖書閱覽、技術指導、信息諮詢、休閒娛樂、警務司法等全方位服務。

(四)以保護農民利益爲出發點,確保農民有房住、有收入、有保障。盛澤鎮、鳳凰鎮採取“拆一還一”的方式給予拆遷農民同等面積的住房補償,並對農民購房進行補貼,農民基本可以免費入住同等面積的新房。長江鎮推行“讓利於民”和“陽光安置”政策,制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對農民宅基地及附着物評估價、拆遷補助標準、農戶補助款數額、安置房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羣衆監督。盛澤鎮、鳳凰鎮成立社區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以承包地和集體土地入股,經營收益歸全體村民所有。農民進城後,不僅可以得到土地流轉收入、土地入股收入、工資性收入、社會保障性收入,更爲重要的是得到了房屋出租和交易的財產性收入。長江鎮結合當地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培訓,並定期舉辦就業洽談會,累計培訓農民8000多人,安置就業近6000人,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同時,積極推進失地保障與城鎮職工保障接軌、醫療保障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接軌以及最低生活保障與城鎮基本保障接軌。

三、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江蘇省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深入推進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土地使用規劃問題。XX年國土資源部制定下發《關於規範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爲城鎮化、工業化發展鬆了綁,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轉指標較少,省裏只選擇少數試點地區使用,非試點地區建新房拆舊房工作難以及時啓動,影響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進度。另外,關於先建後拆的規定,增加了基層政府安置被拆遷農民的難度,同時加大了農民拆舊遷新的顧慮。

二是資金投入問題。據初步測算,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農村新社區,按照適度超前的要求,社區道路、電力、給排水、路燈、公共廁所、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及社區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3萬元。當前,各級財政直接支持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政策較少,地方政府投入壓力較大,迫切要求中央財政增加專項投入。

三是新型社區管理問題。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新建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多的達3000戶以上,少的也有500戶左右,多數以建制村整體遷入,個別社區也有多個行政村共處。農村新社區在多數地方還是新鮮事務,社區組織管理體制還不明確,特別是社區組織與村委會、村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關係難以界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難度加大。

四是農民權益保障問題。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農民宅基地徵佔、住房拆遷和補償安置等問題。隨着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逐步推進,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將越來越成爲一個重要的方面。

四、幾點建議

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節點,也是不斷創造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過程。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順勢而爲,進一步加強引導指導,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一)加強督促指導,堅持試點先行。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是今後較長時期內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必須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應在規劃編制、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對地方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支持和指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水平,按照“城鄉對接,雙輪驅動,資源整合,試點先行”的原則,從XX年起,選取領導重視、基礎較好、工作已開展的少數幾個省份,開展小城鎮和農村新社區建設改革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創新政策機制。

(二)加大支持力度,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爲適應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需要,應逐步建立以政府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爲導向、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在清理規範各類融資平臺的同時,合理利用小城鎮建設融資平臺,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貸款扶持。靈活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農村土地整理增加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壯大投入來源。整合農村道路、改水改廁、環境保護等支農資金項目,提高整體功效。

(三)不斷改革創新,健全城鄉一體化機制。城鎮化和農村新社區建設除了“硬件”建設,更繁重的任務是城鄉建設規劃、農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經營制度、農村金融、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改革創新。應進一步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金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積極探索強鎮擴權的途徑,對重點建設的小城鎮在財政、規劃等方面賦予適當管理權限,增強發展活力。

(四)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保護農民利益始終是農村改革發展的首要目標。應進一步加強農民權益監管,完善相關制度辦法,防止農民權益受到損害。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第13篇】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小城鎮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務等爲特徵的地域系統。黨指出,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建設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經營小城鎮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落實省委“兩個加快”、市委“兩個強力推進”有效途徑,統籌城鄉發展的橋樑和紐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把發展小城鎮作爲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抓緊抓實抓好。

一、對巴中小城鎮建設的現狀分析

建區設市十六年來,由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對經濟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到底,全市有123個鄉集鎮,61個建制鎮,其中重點鎮5個,省級試點鎮48個,縣城以下鄉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98平方公里,鄉鎮平均建成區1.1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佈着一個小城鎮。恩陽鎮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4.5萬人,是全國重點小城鎮。清江鎮近幾年來城鎮房屋建築面積以每年5—10萬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戶、人的速度增長。

(二)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抓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功能完善,小城鎮成爲人口、經濟、社會等資源的重要集聚點,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爲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輻射點,成爲農村和城市的重要結合點。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對農村人口的轉移起到了吸納作用。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全市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7.1%。比如,樂壩鎮總人口7680人,城鎮人口達到6100人,城鎮化率達到80%。白衣鎮十年來鎮區面積擴大8倍,城鎮人口增加6倍,達到1.2萬人,佔總人口的35%。

(三)基礎和服務設施明顯改善。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市場等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到底,全市鄉鎮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條,里程1208公里;建成區道路硬化率達到70%;鄉鎮通電率100%;60個鄉鎮建有集中供水廠(站);所有建制鄉鎮開通固定電話、移動電話,60%的鄉鎮開通網絡;建成了一批綜合農貿市場、專業市場、經營超市,促進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陽、清江、樂壩、涪陽和興文實現天然氣管道集中供氣;地處深山的空山鄉實現了“五通”。

(四)鎮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小城鎮的發展,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加快增長,特別是建制鎮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鄉集鎮。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的旅遊型、工貿型、商貿型、農產品加工型小城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小城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24億元,其中二產業6.47億元,三產業10.63億元。如,樂壩建鎮十五年來,堅持以工業、商貿爲主導,去年底工業產值超過1億元,佔gdp的80%以上,三次產業比重爲4:43:53,提供稅收超過萬元。涪陽鎮興辦12家超市,新建1萬平方米綜合商品交易樓,吸引了一批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客商,個體戶達到250戶,帶動了以涪陽、陳河爲中心的通江銀耳、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

(五)歷史文化底蘊較爲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鎮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軍文化。長赤、毛浴、沙溪、光霧山(桃園)、得勝等鎮具有光榮的紅色歷史,深厚的紅色文化。白衣古鎮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著稱。恩陽古鎮以紅軍文化、特色民居遠近聞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十大古鎮。水寧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清江、曾口、涪陽、鐵佛等21個鎮被省政府命名爲文明村鎮。

儘管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建設中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規劃明顯滯後。城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規劃滯後於建設發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率僅爲27%,絕大部分小城鎮沒有控制性詳規,更沒有小區規劃。已有的小城鎮規劃大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總體佈局與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鎮規模偏小,90%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鄉集鎮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農村居民點的層次上,輻射帶動能力弱。城鎮建設缺乏特色風貌,缺乏文化內涵,缺乏城鎮品味,基本上是一條水泥路、一排捲簾門,“千鎮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築,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

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由於自身財力薄弱,多元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投入明顯不足。一方面,鄉鎮政府性債務沉重。據對恩陽、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駟馬、諾水河、廣納、涪陽、樂壩、大河、光霧山12個小城鎮的調查,除涪陽已消化全部債務外,其餘11個鎮政府性債務達到1.25億元,最少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的樂壩鎮爲140萬元,的駟馬、恩陽達到2200萬元,平均達到1000萬元以上。制約了城鎮規模的擴大,城鎮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和公建設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設的鄉鎮,公路與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現象突出;多數鄉鎮未實現雨污分流,未集中進行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

缺乏;燃氣普及率僅爲0.1%。

三是缺乏產業支撐。城鎮經濟總體效益不高,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鏈條短、水平低的狀況,產業支撐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礎設施的快速改善和促進生產要素向城鎮的有效積聚,城鎮的輻射和帶動能力弱,二元結構特徵明顯。同時,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對外交流合作有限,對外開放的水平低,仍處於封閉半封閉狀態,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不強,借力、借勢、藉資金、借技術發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鎮管理水平不高。城鎮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發展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門調控能力較弱。規劃應有的指導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作用發揮得不夠,隨意性明顯,重建輕管的現象比較突出。小城鎮違法建設屢禁不止,髒、亂、差現象較爲普遍,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準確把握小城鎮建設在城鄉統籌中的功能定位

城鎮化直接體現着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不可逾越的階段。發展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主要途徑。在推進農村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增強發展的緊迫感。

(一)發揮小城鎮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中心。位於農村之首,城市之尾,一頭連農村,一頭連城市,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是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繫。在該地域系統內發揮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的發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爲此,必須作爲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二)發揮小城鎮的聚集作用。城鎮化是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專業化的結果。當前,大中城市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產業升級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減弱。而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滿足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於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相對集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有利於解決農民離土不離鄉,起到維護社會穩定和擴大內需之功效。建設小城鎮,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以發展一個地方的生產,繁榮一個地方的經濟,富裕一個地方的百姓。

(三)發揮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小城鎮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工業文明向農村擴散,離不開小城鎮,城市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鎮爲基地,才能儘快爲分散的農民所掌握、所享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多要通過小城鎮向農村傳播。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帶動作用,對農村產業的輻射作用。

(四)發揮小城鎮促進對外開放的作用。擴大對外開放是農村進步的強大動力。小城鎮是農村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起步晚、起點低、積累少,招商引資難度大,更應該加快建設農村小城鎮,充分發揮其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像樂壩鎮多年來重視抓小城鎮建設,促進開放開發,吸引了大量外地和當地人務工經商,興辦企業,鎮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五)發揮小城鎮促進科學發展的作用。要確立抓小城鎮建設就是抓發展的思想觀念。把小城鎮建設作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作爲體現以人爲本、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作爲統籌區域、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實現人口、經濟要素的合理分佈和自由流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產業集中區,增強小城鎮的經濟實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輿論導向。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形成廣泛共識。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落實市委重大發展戰略的需要,是推進農村城鎮化的需要,是推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需要,是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需要。根據巴中實際,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市、縣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一手抓星羅棋佈的小城鎮,堅持城鄉統籌、合理佈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創新體制、突出特色,把城鎮化與農村工業化、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小城鎮的發展活力、發展後勁。

(二)堅持規劃導向。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按照起點要高、規模適度、分步實施的要求,提高規劃水平。明確小城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有所爲有所不爲,因地制宜、節約資源、突出特色、個性發展,體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相結合,切實避免“千鎮一面”的雷同。合理確定小城鎮建設的選址、規模、標準和設施配置,把小城鎮建設成爲佈局合理、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鎮。一要搞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二要搞好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包括控制性詳規、小區規劃、管理建設規劃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的規劃;三要搞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小城鎮規劃與產業佈局規劃、教育規劃、區域交通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有機地銜接起來,更好地發揮小城鎮的基礎潛力、產業潛力。四要嚴格實行規劃控制,增強規劃的嚴肅性,保障規劃的連續性、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