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多篇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多篇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1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爲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xx年被評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着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通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xx年237萬畝的,xx年240.1萬畝,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xx年21.5萬畝,xx年25.97萬畝,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xx年實現這一目標。

(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爲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創建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創建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xx年20個,xx年25個,xx年40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爲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

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強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一要抓基地建設。依託現有的宏達、北大荒、羅麥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圍繞構築“大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產業鏈,加快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二要抓龍頭企業。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引進新上一批糧食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完成羣龍共舞的糧食產業化格局。三要抓利益連結。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簽訂購銷合同和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同時,引導企業、農民組建糧食生產協會,發揮協會和農村經紀人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簽訂訂單、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糧食作物訂單面積要達到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0個。四要抓品牌。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整合優勢品牌,組建企業集團,使我縣知名品牌借龍頭做大做強,基地和企業借品牌增量增效。全縣重點培育和打響“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拉動產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抓好與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的院縣合作共建工作,構建我縣與高等院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及時將院校的人才、技術和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吸收,增加我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我縣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

(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大豆大壟密植、小壟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鉢體育苗栽培等先進技術。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步伐。

(三)實施良種化工程。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的選育、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加快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增產增收潛力。xx年,全縣落實糧食種子繁育基地面積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抓好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普及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完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農民按標準進行生產。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縣、鄉、村都要有糧食標準化示範區、高產創建示範田,村屯要有示範戶,通過示範帶動把先進科技成果、高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糧食的生產實踐中,發揮示範區的輔射帶動作用。xx年,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實施面積佔總播種面積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民。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xx年,全縣計劃培訓農民6.5萬人次。

(六)抓好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引導縣、鄉、村幹部,創新工作方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爲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各種有效服務。重點從農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農業信息、糧食購銷、農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實實爲農民辦實事、做好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謀發展、抓落實、促和諧的合力,爲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保障。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2

爲了全面瞭解基層學校關工委常態化建設情況,今年4—5月,市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專題調研組,聯合縣(區)教育局關工委調研組,深入到全市共166所中國小(幼兒園),採用座談、問卷調查、走訪交流等方法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基層學校關工委常態化建設的現狀、經驗做法和問題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全市中國小(含中職校、特校)關工委組織共456個。20xx—20xx年,已創建成市級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143所,佔全市中國小校關工委數的32%,今年各縣(區)及市直學校擬申報創建“關工委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119所,累計將達到58%。各地已創建成“關工委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的,正着力抓好鞏固提高工作,力爭創品牌、創特色。

二、基本做法

1、行政力推。市教育局的黨政領導高度重視關工委工作的常態化建設,把20xx—20xx年作爲基層學校關工委常態化建設年。兩年來,市教育局就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先後印發了五個重要指導性文件。金湖、洪澤、清浦、淮陰等縣(區)教育局都下發文件進行部署安排,使創建學校有章可循。20xx年,洪澤縣教育局還召開了全縣“創建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籤狀會”,各創建學校深入開展活動,營造了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2、分類推進。各縣(區)教育局關工委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把所屬學校關工委分成“較好、一般、薄弱”三類來推進,基礎好的1—2年,基礎薄弱的4—5年,一般化的3—4年。先易後難,分類推進,提高了創建工作效果。

3、典型引領。市教育局關工委樹立樣板,推廣經驗。金湖、盱眙等縣(區)教育局召開現場會、放樣會、觀摩會、推進會進行交流展示,淮陰區教育局樹立10所學校爲關工委常態化建設示範學校。

4、自查自評。爲了保證創建工作不“跟風跑”、不“走過場”,各地重視抓細、抓實學校的“自查自評”和整改措施的落實,使申報數量和創建質量明顯得到提升。

5、互學互評。市、縣(區)教育局每年都分別下發文件,組織開展互學互評活動。清浦區教育局每年按片區成立互學互評小組,深入學校進行互學互評活動,盱眙縣堅持年中開展一次分類互評,金湖縣每年8月份召開一次“互學互查交流會”,區組織相關人員分片深入到創建學校檢查指導。

三、主要經驗

1、學校黨政領導的重視是做好創建工作的關鍵。

實踐證明,學校黨政領導的重視與否是做好創建工作的關鍵。很多創建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關工委常態化建設,發揮好主導作用,堅持“三個納入”:即將關工委工作納入學校黨政工作計劃,統一部署;將關工委的主題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之中,通盤考慮;將關工委工作納入本單位年終的目標考覈,確保落實。充分調動關工委老同志“有爲”的積極性,推動關工委工作與學校黨政工作一體推進。

2、加強機制建設是做好創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兩年來,全市基層學校在工作中建立健全關工委領導機制、組織建設機制、工作運行機制、條件保障機制和工作激勵機制,爲關工委常態化建設提供了充分有力地保障。今年以來,各地各校認真貫徹落實市教育局辦公室印發的《關於規範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申報考覈辦法的通知》,使創建工作更加科學、規範和富有可操作性。

3、抓好鞏固提高是深化創建工作的必經之路。

鞏固提高工作是關工委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發展的重要保證。20xx年以來,創建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印發的《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常態化建設鞏固提高的意見》、《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常態化建設鞏固提高工作考評標準》,重點從機制建設、隊伍建設、特色建設等三個方面做好鞏固提高工作,已被市教育局認定爲“常態化建設合格學校”的中國小校,開始從重合格向重特色、創品牌轉型,對過去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活動項目在繼續實施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優化實施方案,爭取用3—5年時間創出特色,形成品牌。

四、問題與建議

1、部分學校黨政領導對關工委認識存在偏差。

有的校領導和職能部門不能全面正確看待老同志從事關工委工作,認爲“關工委是擺設,可有可無”,“老同志以休養爲主,不要多管閒事,到學校幹事,給我們找事”、“老同志意志退化,思想僵化,行動弱化,來校反而給我們帶來麻煩。”等等。不僅僅是基層黨政領導,一些老同志對關工委的認知度也不高。爲此,今後應強化學習培訓,組織學校黨政領導和“五老”學習中央領導和各級領導關於關工委工作的重要批示,學習教育部黨組和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着重加深對關工委性質、任務、工作方針的理解,提高對基層學校關工委常態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對老同志發揮主體作用的認識。切實抓好常態化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

2、一些學校關工委“關鍵角色”的配備不盡如人意。

主要是常務副主任這一關鍵位置,有些學校在缺少選擇餘地或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採取了“誰先退誰上”的辦法,導致關工委工作因缺乏有效組織領導而軟弱渙散。有縣(區)反映,有些老同志只是名義上的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一個月也不來一次或一個學期只來一兩次,形同虛設,不做實際工作,勢必給學校關工委打開局面、開展工作帶來很大難處。今後,應進一步加強關工委領導班子建設,選配好“核心層”。基層學校關工委領導班子須由所屬教育局以文件形式任命。要切實做好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的調整工作。要動員一批有能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又剛退休或剛退居二線的校領導,擔任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對不願做或工作不得力的常務副主任,要及時調整。如學校暫無老同志接替的,建議學校實行“雙常務副主任”,即由學校的現職分管領導擔任常務副主任,再配一名退休的中層幹部擔任常務副主任。爭取今年把基層學校關工委需要調整的常務副主任,大部分調整到位,20xx年全部到位。要繼續實施“基層學校關工委骨幹培訓工程”,重點培訓常務副主任和祕書長。

3、老同志的參與率、參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市教育系統的“五老”參與率雖爲82、6%,參與人數7017人,但真正經常參加骨幹層活動的人數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隨着城鎮化逐年推進,有的農村中國小退休教幹教師多數進城或隨子女到外地居住,真正住在本地或住在學校周邊的老同志很少,也有些退休老同志忙於爲孫子輩服務,無心參與關工委工作。此外,一些從事關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退下來後,學習不夠,能力退化,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參與水平有待提高。今後,需採取三項措施:一是建立“友情邀請制”,對辦理退養退休的同志,由人事部門或委託學校負責人在辦理手續前約談一次,邀請他們參加關工委工作;二是對老同志偏少或缺乏的學校,對50歲以上的教乾和教師,採取適當減輕他們的工作量,請他們參與關工委工作,或對參加關工委工作的這些同志,摺合成一定的工作量,在評定績效工資時兌現。三是提供工作目錄,組織進城居住的老同志定期分批來校參與活動,或者就近參與附近社區輔導站工作等,各地教育關工委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搭好平臺,使老同志與相應關係崗位對接。

4、基層學校落實關工委工作經費有一定困難。

雖然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縣(區)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有明文規定,要給基層學校關工委提供一定的工作經費。但目前有些學校,特別是不少農村學校,把承諾“實報實銷“作爲落實了經費,還沒有建立一個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即使今年有了經費,明年乃至今後還能不能有大家心中沒有數。今後,應參照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的文件口徑,原則上應該單列,至少要確定一個額度,使關工委可以有計劃地安排活動,不能以校領導承諾“實報實銷”作爲落實了經費。經費標準目前仍按生均公用經費3%落實。對基層學校關工委駐會的常務副主任應給予每月不低於200元的工作補貼,其他工作骨幹可以採用適當時機慰問的形式加以解決。

5、學校關工委吸引力不夠,優勢與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不少學校關工委僅僅由在職人員以關工委的名義組織活動,或將學校的正常活動算作關工委的“功勞”。今後,應正確處理關工委與委員單位的關係,進一步整合學校職能科室和關工委的育人合力,多舉措施鼓勵和支持關工委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工作,全面形成“一校一品”的關工委特色,爲更多的“五老”提供適合自己的工作。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3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爲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爲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一、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xx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爲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xx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二、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爲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爲“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纔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衆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爲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爲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爲衆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爲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說。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爲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爲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爲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爲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三、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持、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爲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持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說:“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爲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爲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爲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爲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爲核心、以社區爲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爲依靠,爲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區爲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持、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區,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爲主要形式,爲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絡”。

據全國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爲15.9%,換句話說,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爲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爲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4

社區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爲惡習,促進其順利迴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的適用範圍包括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五種罪犯。2015年11月,我省根據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要求,啓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三年多來,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紮實推進,採用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招聘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下稱專職社工),協助司法助理員從事社區矯正工作,推動了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取得較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專職社工隊伍建設,5月下旬,我廳按照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組織部等《關於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組成調研組,並下發相關文件,發放調查表,部署各設區市司法局和社區矯正試點縣(市、區)開展調研。6月中下旬,調研組先後到長樂市、連江縣、福清市、湖裏區、同安區和思明區,召開六場座談會,有7個基層司法局的負責人、24個基層司法所的所長和近40名專職社工參與座談,共同探討研究專職社工隊伍建設,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專職社工隊伍的基本情況

2015年11月,經省委領導同意,在省委政法委的牽頭組織下,思明、豐澤、梅列3個區第一批開展社區矯正試點。2016年11月,省委政法委確定福州市鼓樓區等20個縣(市、區)爲第二批社區矯正試點單位,廈門、福州主動擴大試點範圍,自行批准12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全省共有35個縣(市、區)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第二批擴大試點時,省裏明確要求每個司法所配備1名專職社工,社區矯正對象50名以上的司法所配備2名專職社工,作爲司法所的輔助力量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廈門、福州、泉州等地的縣(市、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先後制定相關規定,面向社會招聘專職社工。其它試點縣(市、區)也陸續配備社工,或正積極努力按要求配備社工。2009年8月,省兩辦轉發《省司法廳關於加強全省司法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聘用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專職人民調解員等人員充實司法所,從事社區矯正、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等工作;專職協助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志願者,可享受縣級固定工工作津貼;將社區矯正工作經費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目前,全省共聘用專職社工417人,其中福州289人,廈門55人,莆田10人,泉州14人,漳州3人,龍巖21人,三明12人,寧德10人。在我省35個試點縣(市、區)中,有23個縣(市、區)聘請專職社工,佔比67%;在384個試點司法所中,有280個所配備專職社工,佔比72%。專職社工佔社區矯正試點司法所工作人員1049名的40%,佔社區矯正試點司法所在編人員384名的108%,是基層司法所非監禁刑執行工作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

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社工隊伍,各地在招聘時都有相應的條件限制,從總體上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年齡輕。全省417名專職社工中,25歲以下佔45%,35歲以下佔44%,一大批年輕人進入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爲基層司法所隊伍建設增添了新鮮的血液。二是學歷高。全省417名專職社工,大專學歷174人,佔比42%,本科學歷240人,佔比58%。基層司法所在編或其他聘用人員,學歷普遍是在職大專及以下,而專職社工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學歷優勢明顯。三是專業強。專職社工中法律類專業畢業的有153人,佔比37%以上,其餘264人也均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專業特長,具有良好的多學科、交叉學科專業素養,基層司法所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四是素質好。各地進人時大多經過嚴格的筆試面試,品行良好,文字能力、口頭表達強,近一半人還獲得國家外語及電腦操作考試等級,適應工作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二、專職社工隊伍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作用

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35個試點單位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9765人,累計解除矯正3091人,正在接受矯正的有6674人,重新犯罪5人,重犯率僅爲0.05%。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總體是好的'、平穩的、有效的、符合要求的,基層幹部羣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態度更趨理性、寬容,初步顯示出社區矯正工作在促進罪犯改造、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通過調研,我們充分認識到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與專職社工的工作是分不開的。其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緩解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司法所是執行社區矯正工作的主體和平臺。擔負着人民調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工作。全省1101個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2285個,使用1891個,所均不到1.7人。社區矯正試點過程中,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矯正力量薄弱,工作難以拓展等問題。新增社區矯正工作職能後,人少事多矛盾更加突出。據統計,目前正在接受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有6674人,384個試點司法所平均接收社區矯正對象17人,最多的將近百人。在各項保障措施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要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好社區服刑人員,單靠1-2名司法助理員,是難以完成好任務的。專職社工就是基層司法行政在社區矯正試點中,探索通過社會化渠道解決人員不足的一種嘗試。從實踐看,採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爲基層司法所配備專職社工,初步緩解了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的問題,爲全省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適合社區矯正工作特點。遵循社會規律、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社會力量對五種罪犯進行教育改造是社區矯正與監獄矯正的重要區別。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啓動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司法行政部門與其他社會力量的結合,重視吸引專職社工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以彌補專業人才和專門知識的不足。調研中,我們發現專職社工一般具有本土化色彩。戶籍地屬本縣(市、區)的有379名,佔比91%。社區服刑人員按現有政策,以戶籍地矯正爲主,基本上分散在鄉鎮街道的各村居。本地專職社工熟悉社情民意、瞭解風俗習慣,開展工作能得到家庭、親友支持幫助,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共同做好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和幫困扶助,這些都符合社區矯正的特點和要求。

(三)促進非監禁刑罰規範進行。社區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具有很強的法律性、規範性、嚴肅性,從長遠看,需要專門的機構、專業的隊伍和專門的知識。專職社工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法律、教育、心理等專業的學習背景,法律意識、規範意識強,他們作爲社會工作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從事社區矯正輔助工作,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有利於基層司法所更好地把握社區矯正工作特點和工作規律,提升社區矯正的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深入推進基層司法所依法、公正、廉潔、文明執法。

(四)改善基層司法所人員結構。384個試點司法所共有在編司法助理員384人,其中35歲以上佔272人,學歷也均在大專及以下,從總體上看,呈現人員單一,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狀況。而目前的專職社工隊伍,80%的以上是經過公開招聘的,他們珍惜工作機會,吃苦耐勞,愛崗敬業,聽從指揮,遵守制度,兢兢業業,成績顯著,有37名專職社工受到各種表彰。特別是能利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結合社區矯正工作實踐,虛心學習,積極探索,提高技能。全省共有403名社工參加各類社區矯正工作培訓班的輔導教育,掌握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環節,積累了司法所基層工作實用經驗。調查中,司法所普遍反映專職社工頭腦靈活,思路清晰,接受新知識快,進入工作角色快,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好。國家在短時間內不能大幅增加政法專項編制的情況下,專職社工是基層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三、加強專職社工隊伍建設的建議

專職社工是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中的嘗試性和探索性工作,從部分試點縣(市、區)看,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我省開展時間短,範圍僅限於35個縣(市、區),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認知度和知曉率還不夠高。社會各界及基層黨政領導,對專職社工的理解還比較模糊,對“社工”作爲一種職業的認識還不完全到位,有的認爲是“義工”, 有的認爲是“志願者”, 有的認爲是“臨時工”,有的認爲是“編外合同工”。由於認識存在偏差,導致在使用專職社工時就出現隨意性,專職社工被當作臨時工隨意派遣,從事鄉鎮街道計生、綜治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專職社工設立的社會性、專業性和專職化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加強社區矯正的宣傳工作,突出作爲社會工作人才一部分的專職社工隊伍在社區矯正中的功能作用,進一步提高認識,爲專職社工隊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5

爲進一步關心關注幼兒的成長教育環境,瞭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的成果和不足,全面掌握我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根據縣政協2017年工作安排,縣政協科教文衛和文史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徐治國副主席的帶領下,於3月14日至15日,對全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聽取了縣教體局關於我縣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總體介紹,與相關局領導及部分鄉鎮中心校分管負責人、幼兒園園長進行了座談交流,實地查看了上派鎮、桃花工業園、柿樹崗鄉、官亭鎮部分幼兒教育機構軟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情況,全面摸清了我縣學前教育當前狀況,並就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認真地梳理總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學前教育發展現狀

自2011年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縣按照“廣覆蓋、保基本”的要求,以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爲重點,大力發展公辦園,引導扶持民辦幼兒園普惠性發展,努力構建佈局合理、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到2016年底,我縣已順利完成學前教育第一、二期三年行動計劃,政府直接投資達1.35億元。共新建標準公辦中心幼兒園17所,覆蓋全縣各鄉鎮;安置點配套幼兒園14所;改擴建幼兒園6所;另有商業小區配建幼兒園近20所。目前全縣共有幼兒園100所,其中公辦園28所,民辦園72所;此外還有國小附屬幼兒園和教學點16個;無證園47所,其中看護點20個。全縣共有民辦普惠性幼兒園42所;有縣級一類園19所,市級一類園9所。目前在園幼兒共22671人,其中公辦園(含附屬園)4225人,民辦園(含看護點和無證園)18446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到94%,提前實現了省裏提出的到2020年不低於90%的目標。各級各類幼兒園共有專任教師1037人,其中公辦園275人(在編152人,其餘爲自聘教師),民辦園762人(含看護點和無證園)。

爲了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管理,縣教體局向縣政府、縣編委積極爭取,組建了“學前教育辦公室”,作爲局屬常設二級機構並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在學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縣教體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規範,對全縣學前教育機構實行縣局、鄉鎮中心校、幼兒園三級管理模式,落實獎懲考覈和評比評價機制,同時通過組建“肥西縣幼教輔導網”等形式,採取組長園、中心園、普通園三級輻射,以園帶園促進共同提升。近年來,我縣學前教育工作在各類比賽、評比活動中屢獲殊榮,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二、我縣學前教育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大力強化學前教育工作,將這一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但因起步較晚,推進過程中暴露出諸多難點問題,如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無證幼兒園大量存在且取締難、幼兒園設計建造不專業、幼兒園管理機制欠科學、幼教資源分佈不均衡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解決。當前,就我縣而言,亟待解決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

1、公辦園自聘教師難。我縣現有公辦幼兒園28所,153個班級,在編教師僅152人。按照上級要求,幼兒園每班要配備“兩教一保”,即兩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所以我縣公辦園教師缺口很大,各幼兒園只能自行招聘幼兒教師。但招聘幼教非常困難,有的意向人員到幼兒園看了一眼即轉身離去,有的在瞭解了相關情況、條件後放棄應聘,有的雖然應聘卻並不安心,很快離職。究其原因,一是薪酬待遇低,普遍只有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資,且大部分沒有辦理社保,還享受不了住房、交通等補貼待遇。而如果到我縣桃花等近城地區高價民辦幼兒園就職,則每月薪酬可達三四千元,如果到合肥市區就職,則更可高達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但對編外聘用人員充滿誘惑,連一些公辦園的在編教師也受其吸引,放棄“鐵飯碗”。二是農村地區交通不便,條件簡陋,影響上下班和生活質量,缺乏吸引力。三是招聘幼教大多面向年輕人,許多未婚青年擔心長期投身農村地區,會影響自己擇偶成家,轉而到城市求職應聘。

2、對公辦園、民辦普惠園的扶持力度不夠。爲了大力發展和扶持學前教育,根據上級要求,我縣安排專項資金,落實了對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的“生均補貼”政策。對公辦園按每年每名幼兒100元標準給予補貼,對b類民辦普惠園按每年每名幼兒200元標準補貼,c類民辦普惠園補貼標準爲每年每名幼兒160元。隨着經濟的發展,教育形勢的變化,目前的生均補貼對幼兒園的高額運營成本來說顯得杯水車薪,基本上已起不到“扶持”的作用。此外,對民辦普惠園給予生均補貼,除了是對公益事業的扶持獎補外,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鼓勵更多的企業、公民投資創辦普惠性幼兒園。縣政府在省、市要求的基礎上提出我縣到2020年末公辦園、民辦普惠園佔比要達到90%,而我縣目前僅爲70%,差距較大,這就需要民辦普惠園數量逐年增加,但因爲補貼標準過低,無法形成有效激勵,我縣的民辦普惠園近兩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3、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問題有待落實。根據市政府要求,2015年後新建小區的配套幼兒園應在建成驗收合格後,由建設單位及時將幼兒園以及相關建設資料移交教育行政部門,由教育行政部門開設公辦幼兒園或對外招租創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但我縣對這一規定尚未執行到位,已經建成的兩處小區配套幼兒園一直沒有移交,均由開發商自行對外租賃,且均開辦成高價園;對另外10餘處在建待移交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也因缺少詳細操作規程,縣教體局一直無法介入。應當如何落實上級文件規定,以及具體移交的程序、內容、方法,我縣尚沒有政策跟進。、

三、對我縣學前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1、出臺“三項舉措”,打造優質幼教人才隊伍。人員隊伍數量不足和人才缺乏是當前制約我縣學前教育發展的最突出問題,人員不穩定、人才留不住、招聘幼教難、隊伍老齡化已成爲全縣公辦幼兒園的共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幼教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學前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縣政府通過以下“三項舉措”,着力解決或緩解幼教隊伍問題。一是提高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穩定現有隊伍。不但要提高工資標準,同時要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爲幼教人員提供政策傾斜,尤其是對偏遠地區的幼教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差異化對待,解決幼教人員現實困難,防止人才流失。二是增加公辦幼兒園編制,優化隊伍質量。我縣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與中國小教師編制沒有劃分開來,大量編制被中國小使用,擠佔了幼兒園教師的入職空間。建議對公辦幼兒園教師單獨覈編,進一步增加編制,着重招收年輕教師和優秀人才,一方面擴大數量,優化隊伍年齡結構;另一方面引進人才,優化隊伍整體質量,並從中選擇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園長替隊,爲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三是規範公辦幼兒園教師招聘管理辦法,暢通進人渠道。對公辦教師數量仍不能滿足上級要求或工作需求的幼兒園,可以通過面向社會招聘的方式解決,但必須改變目前由各園自行招聘的“辦法不一、待遇不一、保障不一”局面。建議由縣教體局會同縣人社局,結合幼教工作實際,定期統一組織招聘,統一底薪,統一辦理“五險一金”,再統一分配就職。招聘教師工資由縣財政在全縣教育資金中切塊安排,減輕幼兒園壓力。

2、針對“三類園種”,加大對公辦園、普惠園的扶持力度。對公辦幼兒園給予生均補貼,我縣是全省唯一的試點縣,兄弟縣區沒有同類情形可比。但每年生均100元的標準過低,既然是“試點”,就應當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在實踐中尋求最佳方案,建議按照略低於義務教育國小階段的生均補貼標準,予以適當提高。對民辦普惠園的生均補貼,我縣目前的標準是b類園每生每年200元、c類園每生每年160元,而市區的標準是每生每年1400元。結合我縣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消費水平,以及百強縣的綜合實力,建議按照略低於市區的標準,將b類民辦普惠園生均補貼標準提高至1000-1200元每生每年,c類園提高至800-1000元每生每年。通過提高三個園種的生均補貼標準,真正實現補貼資金的扶持作用,進一步調動公、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辦學方的積極性,實現施惠於民的目標。

3、把握“三個階段”,全面做好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工作。在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前,要由縣教體局會同規劃、國土部門共同對幼兒園建設事宜審覈批准,同時由縣教體局全面參與幼兒園建設方案設計,可聘請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把關,確保設計的專業性、規範性和適用性;在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過程中,縣教體局要適時組織開展檢查指導工作,及時發現建設單位的錯漏失誤,提出整改意見,必要時可知會建設、規劃部門或上報縣政府對開發商、建設單位作出處理;在小區配套幼兒園竣工並通過驗收後,建設單位要及時向縣教體局整體移交。建議縣政府及時出臺規定,按照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的相關要求,細化工作辦法,對具體的移交時限、移交內容、移交程序等作出詳細安排並儘快抓好落實。對之前建成並已經投入運營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以及目前已經在建但尚未完工的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問題,也要同時作出規定,一併予以解決。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6

廣大職工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在改革發展穩定中充分發揮了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廣大職工在改革發展中普遍得到了實惠,全區職工隊伍總體穩定。但也要看到,當前在職工隊伍穩定,職工權益保障方面還存在着不少問題,有的還比較突出。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有可能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影響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

一、當前我區職工隊伍穩定情況分析

從我區的情況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使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較好地實現,勞動關係在總體上是健康協調的,但由於目前企業還存在着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區企業勞動關係出現了三大變化。

一是由原來長期、固定的勞動關係,逐漸向相對短期、流動的勞資關係轉變。調查中顯示,部分新工人不願意簽訂長期、固定的勞動合同。新工人認爲,雙方權責對等明確的勞資關係很重要。企業反映,高素質勞動者大多希望並儘量與企業簽訂短期勞動合同,以利於他們頻繁“跳槽”提升價值;企業與低素質低技能勞動者大多簽訂短期合同,這樣可以減少僱用長期人員的加薪成本。

二是勞動用工形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動態的勞動關係比重明顯上升。有的企業反映,他們近年的用工相當數量且不斷增多的是農民工、短期合同工、協議勞務工。從工會的角度看,企業方和勞動者只在提供勞務期限內存在簡單的權利義務關係,由於相關法規政策的不夠配套、完善,致使靈活多樣就業形式下的勞動關係呈現出非規範、動態和不穩定等特點。

三是分配方式多樣化,出現了低收入人員和農民工爲主的企業弱勢羣體。在走訪中瞭解到,企業職工隊伍中已經開始出現了經營者、管理者、勞動者等各種不同的利益羣體。再加之目前勞動力的相對過剩,一些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的職工和大量進城的農民工在社會勞動力市場上和企業內部的競爭中都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往往只能在技能和知識含量要求偏低,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勞動收入偏低的崗位就業,有時爲了在競爭中獲得崗位,甚至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些合法權益。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在金融風暴影響的特定環境下,積極引入和吸納高素質人才。

二、當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突出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區職工隊伍不穩定因素主要反映在企業。我區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比較早,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職工權益保障狀況相對比較好,職工隊伍也比較穩定。但非公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下企業,在普通職工權益保障方面還存在着不少問題,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同時,在改制企業退休人員和部分困難企業困難職工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具體來看,當前影響企業職工隊伍穩定和權益保障的突出問題,集中反映在職工經濟權益和勞動權益問題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企業勞動用工不規範,勞動爭議解決渠道不夠暢通。有的企業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尤其是一些小型非公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更低。部分改制企業職工勞動合同呈現短期化傾向,不少職工的合同期只有一年,有的甚至只訂半年,影響職工的職業安全感。相當一部分企業不按規定落實女職工“四期”保護政策、特別是產期生育保險待遇,個別企業還存在着違法使用童工和收取押金現象。2004年以來,職工向區勞動仲裁部門投訴勞動爭議案件達900餘件,其中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達700件左右。仲裁部門因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難以及時有效處理量多難度大的勞動爭議,極易引發羣體性上訪事件。

(二)企業分配體系不夠透明,彼此收入差距過大。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有的企業多年沒有給職工增長工資,若扣除應繳保險款項,實際月收入較低,進城務工人員則更低。而職工醫療、教育和住房費用支出增長較快,低收入職工羣體特別是困難職工生活負擔加重。一些實行計件工資制的企業,隨意提高勞動定額,壓低職工工資水平,若扣除職工應得的加班工資,職工收入水平往往低於全市最低工資標準。企業經營者與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拉大,不同領域、不同層次職工之間收入差距擴大,已成爲引起企業勞動關係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拖欠、剋扣職工工資現象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特別是一些小型建築企業對進城務工人員,依然存在着工資前清後欠的現象。

(三)社會保障覆蓋面不夠寬,部分職工缺乏社會保障。社會保險參保率不高,一些非公企業職工、城鎮非正規就業人員,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缺乏社會保障。患大病職工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有不少因此而導致生活困難。據統計,區總工會建檔的特困職工共3000餘名,其中有70% 左右是因病致困。近年來,因社會保障方面的合法權益得不到落實而上訪的職工呈增多趨勢。

(四)企業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一些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小型企業和建築工地,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勞動衛生條件較差,職工上崗缺乏安全培訓,防範措施不夠到位,職工傷亡事故時有發生。手指傷、眼外傷等職業危害和事故依然較爲突出,重工企業職工身體健康也存在隱患。有的企業沒有落實職工工傷保險,也不按法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導致職工追索工傷補償的勞動爭議案件多發。

當前職工隊伍穩定和權益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特別是我市市場化改革起步較早,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企業勞資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和企業沒有正確處理好發展速度、改革力度和職工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對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夠重視;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夠完備;協調勞動關係的制度、機制不夠健全;部分職工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沒有組織到工會中來,不少非公企業工會作用難以發揮。

三、進一步維護好職工隊伍穩定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對策建議

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事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也是貫徹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必然要求和集中體現。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近期關於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加強工會維權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切實把維護包括廣大職工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當前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中的主力軍作用。爲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繼續抓好再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切實關心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各有關部門要繼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再就業扶持政策,在增加新的就業崗位、開展再就業培訓、完善再就業服務政策、保障改制企業職工就業相對穩定、支持失業職工自謀職業、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並健全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要高度重視並妥善處理好改制企業職工遺留問題。特別是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要注重兼顧困難職工的經濟利益,對實施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一定要認真執行“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方案必須提交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職工安置方案必須經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後方可實施”的規定,規範操作,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要進一步關心困難職工、困難勞模的生產生活,繼續開展幫困送溫暖活動,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二)大力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引導企業合理調整勞資分配比例,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切實解決拖欠、剋扣工資和加班加點不加工資問題。要督促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着重解決企業增效職工不增資問題,逐步提高企業職工收入水平。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適當提高保障水平,讓更多的職工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同時要注意把普通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作爲重點對象進行一併考慮,使他們真正得到實惠。要大力支持工會做好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多渠道減輕患病職工尤其是患大病職工的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使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更好地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充作用。

(三)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工作,切實保障職工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工會和企業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以及薄弱環節的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加大對小型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的監督力度,依法處理職工傷亡事故。要督促各類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必須保證必要的安全生產投入,加強職工安全培訓,及時淘汰危及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落後工藝和設備,不斷改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搞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

(四)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製度,加大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執法力度。要堅持和完善保障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政策法規,積極創造條件,推進職工權益保障的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加強監察力量,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訂立和切實履行勞動合同,嚴肅查處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爲,堅決防止和糾正各種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做法。工會組織和相關部門,每年要組織開展一次以規範勞動用工和工資待遇、落實勞動安全措施爲重點,以推動建立和諧勞動關係爲目標的執法監察行動,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五)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職工整體素質。要加強對職工理想信念、形勢政策和法制紀律教育,引導職工羣衆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對工人階級和勞動模範的宣傳力度,通過勞動模範的引領示範作用,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的意識,讓社會形成尊重勞模、關愛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以達到穩定職工隊伍,促進企業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的目標。

鎮毒情況調研報告篇7

閱讀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悄然過去的4月23日,是國人眼中稍顯陌生的“世界讀書日”。每年這一天都會敲響我國檢視國民閱讀的“文化鬧鐘”。在這個數字化閱讀、碎片化閱讀蔚然成風的時代,國人閱讀現狀如何?同以往捧一本紙質書籍安靜閱讀相比,現在的人如何讀書?以“80後”、“90後”爲代表的年輕一代,又有着怎樣的讀書習慣?爲具體瞭解華政研究生課外閱讀情況,研教院團委調研中心以“世界讀書日”爲調研背景,從研究生課外閱讀目的和偏好、閱讀的方式和習慣等層面開展此次調研,以期通過調查對我校研究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

調研概況

01

調研對象及內容

本次調研樣本來自於華東政法大學全體研究生,從閱讀時間、閱讀類型、閱讀目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以及對“世界讀書日”的瞭解和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得出我校研究生課外閱讀情況的一系列有效數據。

02

調研實施與樣本數量

本次調研內容較爲全面,調研問卷包括十題,涵蓋多個角度,力求充分了解當前我校研究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本次問卷採用網絡問卷調研方式,調研時間爲2017年5月9日到2017年 5月12日。調研組利用“華政法碩中心”微信平臺進行網絡調研,共收到網絡問卷101份,獲得有效問卷101份,獲取的有效樣本數比例爲100%。

華政研究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數據分析

01

閱讀時間及偏好分析

調研小組首先對在校研究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進行了統計。調查數據如圖一顯示。閱讀時間的多少是判斷閱讀習慣有無的重要標誌,從數據的反映來看,大多數華政研究生能保證自己每天都進行閱讀,只是閱讀時間多少存在差別,說明華政研究生的閱讀時間現狀還是比較樂觀的,這可能跟研究生的學習階段相對較高,對綜合知識的需求量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1

在對華政研究生閱讀類型偏好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文學名著、通俗小說、歷史傳記分別排列一、二、三位,而自然科學、哲學宗教、經濟管理類的分列後三位,選擇政治法律類的所佔比例也不高。具體調查結果如圖二所示。

圖2

由此可見,華政研究生對閱讀類型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對偏感性、具有故事情節的書籍情有獨鍾,對相對比較理性,需要有一定專業知識基礎的書籍興趣不大。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華政研究生多是法律專業,平常接觸最多的就是有關政治法律一類的書籍,在進行自由的課外閱讀時,可能想暫時拋開學業的束縛,選擇一些輕鬆有趣的讀物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見聞。這個判斷在“ 您爲什麼喜歡閱讀此類書籍? ”一題的調查數據中得到了驗證。

由圖三可以看出,各有一部分同學選擇閱讀此類書籍是因爲純粹的娛樂性,緩解自己學習工作帶來的壓力以及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和見解。而選擇“爲了專業需求,紮實自己理論功底和學術造詣”選項的學生只有寥寥。

圖3

02

閱讀媒介及導火索分析

閱讀媒介影響着閱讀習慣,閱讀媒介的選擇也是一個人閱讀習慣的反映。“您現在主要的閱讀方式是?”一題的調查結果顯示,紙質讀物和電子閱讀器是兩種主要的方式,其次是網絡電子書和手機報。具體調查結果如圖四所示。

圖4

由此可以看出,當前華政研究生主要還是通過紙質書籍來閱讀,但是電子書、網絡閱讀等新興媒介改變了部分研究生的閱讀習慣,影響力逐漸增強。智能手機和電子閱讀器等高新技術產品不僅便捷,而且降低了獲取讀物的`成本。因此,電子書籍的流行也是合情合理的。

選擇閱讀某本書肯定會受某些因素影響,誘因亦是調研小組關注的問題。在回答“您選擇閱讀某本書的主要原因是?”一題時,同學們認爲內容可讀性強是最大的誘因,朋友推薦和作者的知名度也是兩個很重要的誘因。還有一個相對比較客觀的誘因是這本書籍已經被改編爲電視劇和電影,增強了同學們對原著的好奇心。但同學們對封面設計及書名不太關注,這也表明學生對書籍的選擇有比較深刻和理性的判斷,關注最多的還是在書籍的內容上,朋友的推薦和作者的知名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書籍內容的質量和可讀性,而有個性的封面設計和書名對書本身而言只是錦上添花,同學們對此並不是特別在意。

圖5

03

閱讀習慣和阻礙閱讀的原因分析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閱讀變得更有效率,記憶更加深刻。但好的習慣不易養成,在參與調查的華政研究生中,一邊閱讀一邊寫批註的學生只佔少部分,摘抄精美語句和段落的學生更少,看完書能夠寫讀後感的更是寥寥幾人,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只是單純瀏覽或是有其他閱讀習慣。具體結果如圖六所示。由此看來,絕大多數華政研究生在閱讀過程中還是會有一定的記錄和反饋,只是方式各有不同。

圖6

阻礙閱讀的原因亦是調研小組重點調查的內容之一。“您覺得阻礙閱讀的原因有哪些?”一題的調查結果如圖七所示。根據圖表可以看出,阻礙閱讀的原因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如課程緊、可供選擇的娛樂活動多樣化、讀書興趣不大等。其中讀書氛圍不濃厚是最主要的原因。從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反思讀書氛圍對研究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激發讀書的渴望。其次,當代研究生的生活誘惑也比以前多,娛樂方式多種多樣,不一定要通過閱讀來減壓和放鬆。而且研究生承擔的學業壓力重,空閒時間相對較少,這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圖7

04

對“世界讀書日”的調查分析

此次調研的契機是“世界讀書日”,所以華政研究生對“世界讀書日”的認知程度具有調查的必要性。從圖八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的同學知道每年的4月23號是“世界讀書日”,但仍有少部分的同學表示並沒有聽說過。由此說明華政研究生對“世界讀書日”還是有一定熟悉度,但仍有些同學不知道,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世界讀書日”的宣傳不夠充分。

圖8

在“您認爲設置世界讀書日的意義是什麼?”一題的調研中,調研小組瞭解到同學們傾向於認爲“世界讀書日”設立的首要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多看書,使閱讀在社會中更受重視,其次是宣傳新的閱讀理念和培養閱讀習慣。這樣的理解還是比較符合“世界讀書日”設立宗旨和目標的。

圖9

最後一項是關於大家對學校舉行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意見的調查。調查結果如圖十所示。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大多數同學都十分贊成學校舉行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或者對此種活動表示出興趣,希望通過舉辦類似活動,培養良好的閱讀氛圍。

圖10

優化研究生課外閱讀的理性建議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雖說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每一天都充實快樂,但也存在負面影響。例如使我們的情緒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緩和,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少之又少。“世界讀書日”存在的意義在於促使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欠缺閱讀,如果是那就行動起來,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根據此次的調查可以看出,華政研究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整體還是比較樂觀的,但仍存在不足之處。針對這些不足,調研小組提出以下建議和思考。

01

多留點時間給閱讀

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休閒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業餘時間,研究生進行專業學習,因此閱讀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當學習疲憊時,可以閱讀半個小時的課外讀物,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然後再投入專業知識的學習。這樣既可以增強專業學習的趣味性,也可以實現“勞逸結合”的目的。

02

多深讀紙質讀物

網絡無時無刻不在充斥着我們的生活,電子閱讀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正在不斷衝擊或顛覆着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或許在某些情況下,電子閱讀的確是較爲理想化的閱讀方式,可沒有了以紙張爲載體的書籍又有何意義?著名的導演王潮歌曾在《開講了》節目中講到他們那個時候書籍很少,當她買到了一本剛出版的文學雜誌,心情激動,她沐浴更衣,懷着一種神聖的心情翻開第一頁,品味墨香,欣賞美文。電子閱讀。總而言之,電子閱讀方便快捷,但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閱讀的情調,減少讀者對書籍的尊重感,只適合泛讀,而我們更應該多深讀紙質讀物。

03

多開展閱讀交流活動

針對華政研究生閱讀現狀,學校可以根據研究生的特點與訴求,舉辦一些校園閱讀交流活動。圖書館可以開展讀書激勵活動、讀書推介活動,如在宣傳“世界讀書日”的活動中推薦書目給同學。同時,針對大量讀書無計劃、盲目讀書的同學,各個學院、專業、班級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針對性開展閱讀輔導、閱讀督查活動,例如國際經濟法學院開展的早讀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結語

此次調研採用網絡問卷的方式,關注我校研究生課外閱讀情況,包括閱讀時間及偏好、閱讀媒介及導火索、閱讀習慣及阻礙閱讀的原因、對“世界讀書日”的瞭解等角度,以此爲出發點,分析目前我校研究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調研主要面向全體在校研究生,來自不同年級,來自不同專業,具有代表性。並在收集調研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改善閱讀現狀的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