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辦學經驗調研報告

目錄

辦學經驗調研報告
第一篇:規模集中辦學調研報告第二篇:廣電大學辦學狀況調研報告第三篇:廣電大學辦學狀況調研報告第四篇:關於農村集中辦學情況的調研報告第五篇:關於調整精英學校辦學體制的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規模集中辦學調研報告

整合教育資源實行規模集中辦學

華坪縣政協主席—雷玉菊

尊敬的羅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市政協常委:

整合並優化教育資源配臵,創辦集中辦學模式,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是解決當前民族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不足、辦學效益不高、學生接受教育不均衡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

華坪縣政協於2014年1月對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4月底對華坪縣中國小集中辦學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根據市政協常委會的安排,剛纔聽了市教育局的彙報和市政協xxx委關於麗江市民族貧困地區集中辦學情況的彙報和調研報告。我就華坪縣集中辦學情況作個簡要發言,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華坪縣中國小基本情況及集中辦學現狀

(一)基本情況

華坪縣現有初級中學9所,在校生6090人,教職工530人;農村國小校79所,在校學生12631人,教職工1057人。

(二)集中辦學現狀

華坪自2014年開展中國小規模集中辦學以來,共爭取中央排危資金2434.8萬元,省級1012萬元,市級299萬元,縣級配套投入7588萬元,排除中國小危房74275㎡,新建中國小校舍137618㎡,並以此爲契機對全縣中國小小點進行了 - 1 -

適度撤併,並在鞏固入學率、降低輟學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歷經7年,共撤併中國小校點192所,目前,全縣初級中學已由2014年的13所撤併爲9所,國小從2014年的259所撤併爲79所。計劃在今年9月將興泉鎮、石龍壩鄉、通達鄉中學集中到榮將集中辦學,下一步華坪縣擬將永興、船房、新莊三所中學併入中心中學和縣民族中學集中辦學,撤併後,華坪將僅保留3所初級中學。

二、規模集中辦學的共識及成效

華坪規模集中辦學改變了一師一校、點多面廣、辦學條件參差不齊、教育教學硬件、師資利用率低、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不僅沒有出現影響適齡兒童的入學、學生輟學等現象,還打造了像永興民族國小、通達丁王民族國小、中心楠木完小等一批寄宿制、勤工儉學的示範學校。

通過調研、視察和座談走訪,各方面人士對華坪縣已經進行的國小集中辦學的成效作了充分的肯定,對即將進行的部分中學集中辦學的前景作了較積極的估價,對全縣中國小教育集中辦學形成了很好的共識。

(一(本站:))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通過規模集中辦學,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的合理佈局,逐步縮小了城鄉、山區和壩區學校的差距,讓學生享受了相對平等的教育資源,接受了同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機會。

(二)有利於教師安心工作和規範學校管理。規模集中辦學,不僅是校點的撤併,學生的集中,而且自然地解決了

很多教師想從山區調往壩區,從壩區調往城鎮的需求,同時增加了教師間相互交流溝通和學習的機會,教師生活和工作條件得到相對改善,身心健康、家庭團結和睦得到進一步保障。同時推動了學校管理模式走向現代管理模式。

(三)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實行集中辦學後,辦學規模擴大,投資相對集中,發展有規劃、投入有重點,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鑽研業務,專業水平將會得到提高,教學質量將會得到提升;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得到整合,音體美等課程全面落實,學生的獨立思考、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觀念等綜合素質將會得到全面發展。

(四)有利於減輕家長監管負擔,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規模集中辦學後,每週一至週五均由學校負責孩子衣食住行、功課輔導、安全、衛生等,大大地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監管負擔,而且還極大地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校方面,由於學生數量增加,部分校舍和活動場地顯得窄小,學校環境條件需要進一步完善,後勤、醫療、安全管理人員配備跟不上,教師既要做好教學工作,又要承擔保育員、炊事員和安全護理員的工作責任,感到壓力很大。

二是學生方面,由於離家遠要在學校食宿,雖然國家每月對寄宿生都有一定補助,但經濟困難的家庭還是感到壓力較大,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學生,經濟上的困難帶來了學習上的顧慮,由於離家遠,週末、節假日往返學校的交通費開支

增大,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困難家庭學生輟學。

三是家長反映,除了經濟開支增大以外,對低齡子女住校就讀很不放心,對小孩從家裏到學校往返途中的安全感到擔憂。

四、建議及措施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優先發展、育人爲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把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資源作爲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根據國家、省關於均衡教育發展政策的要求和華坪縣教育實際,提出以下建議及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對相關政策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力度,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做好規模集中辦學的科學規劃和實施工作,妥善處理好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促進規模集中辦學工作健康發展。

(二)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會同各鄉鎮、財政和相關部門,共同就家庭比較貧困,上學又比較遠的學生數量,做一個準確統計,建議政府對這類學生提高財政對其生活困難的補助標準、適當補助交通費用,確保貧困山區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進得來、留得住、學習得好。同時鼓勵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繼續關心、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繼續做好捐資助學工作,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另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有條件支持子女上學讀書,通過政府補助一點,社會捐助一點,學生家庭支持一點,學校通過勤工儉學幫補一點,

齊心協力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

(三)對規模相對較大,學生較多的學校,優先考慮解決保育員、安保人員、炊事員、校醫不足的問題。對其他學校根據條件逐步給予解決,解除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後顧之憂。

(四)切實加強各學校的後勤保障工作,積極解決部分學校食堂開辦難的問題,加強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讓學生吃得放心,學得安心。

(五)強化師資,加強管理,提升質量。沒有優秀的教師,就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一要創新補充機制,大力推行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制。二要創新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合理流動。三要創新培訓機制,加大教師知識更新力度。

(六)合理利用好因校點撤併後閒臵的學校校舍,避免因管理不善或處臵不當,導致國有資產的毀損和流失。

(七)對新建校舍要嚴格按照建設規劃和質量監督管理要求把好質量關,確保校舍工程不出質量問題。

以上發言如不恰當指出,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第二篇:廣電大學辦學狀況調研報告

爲貫徹中央提出的“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要求,進一步推動xx遠程教育的發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對xx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省電大)的辦學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建立廣播電視大學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項創舉

1978年2月6日,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親自批准了當時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決定創辦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爲構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遠程教育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已形成學科齊全、功能完備、特色突出、面向基層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在教學方面,構建起一個由中央電大、44所省級電大、956所州(市)級分校、1875個縣級工作站和3000多個教學班(點)組成的,遍及全國城鄉的集教學、管理與支持服務系統於一體的遠程教育體系;在師資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萬名教學、管理、技術和科研人員組成的教職員工隊伍;在辦學條件方面,積累了固定資產238億元,搭建起覆蓋全國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技術支持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累計爲全社會培養高等教育畢業生600多萬人,培訓非學歷教育人才4000多萬人次,培訓中國小教師和校長300多萬人次,併爲數以千萬計的農民提供了農村各類實用技術培訓。電大創建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辦學的成功實踐,電大已成爲國家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發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xx廣播電視大學爲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

xx廣播電視大學建校29年來,形成了人網(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學管理系統)、天網(數字化衛星電視教育網)、地網(計算機寬帶網和雙向視頻傳輸網)三網合一,相互配合、互爲補充,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多維平臺和功能完備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初步構建了求學者不受時空限制,以方便的時間、地點和個人喜愛的方式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舉辦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已向社會輸送了20餘萬名畢業生,非學歷教育培訓200萬餘人(次)。到2014年底,我省電大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爲社會尤其是基層,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其中高等學歷畢業生已經超過20萬人,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累計超過200萬人次。特別是1999年至2014年的7年間,在實施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中,全省電大開放教育累計招生近11萬人,相當於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總數的32.7%,成爲xx發展大衆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隨改革開放的30年,省電大對開放式的遠程教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爲建設我省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近平臺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探索了適應不同人員學習需求,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的新模式。長期以來,省電大始終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山區的辦學方針,努力滿足各類社會成員在職學習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過3/4的學生來自基層,超過90%的學生是21歲以上的在職人員,還有專門面向殘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勢羣體的教育班(點)。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爲目標,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

二是探索了綜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多層次遠程教育的新路子。省電大注重多種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網結合、三級互動的平臺,營造了方便、靈活、開放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實現了由以廣播電視手段爲主向以網絡技術手段爲主的教育技術轉變。利用多種媒體技術的開放教育已成爲我省電大教學的主流和方向,電大系統也成爲xx遠程教育的骨幹力量。目前,我省電大形成了以省校爲龍頭,36所州市和行業分校、66個縣級工作站、111個教學點爲基地,覆蓋全省城鄉的三級辦學系統網絡。通過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設了適合xx農村、山區、邊疆、民族地區急需的種植類、養殖類、管理類及符合當地實際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業,爲調整省內高等教育區域佈局、彌補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資源匱乏、加快xx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在開展多層次遠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遠程教育質量,適合於xx教學特點的新機制。經過多年實踐,我省電大形成了適合xx特點的“12345混合型教學模式”和“一箇中心三個加強的閉環控制教學管理模式”,作爲全國電大系統的亮點之一,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評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省電大還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材使用、學生考試、評分標準等“五統一”的教學管理,建立起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支持服務、教管系統運作等一體化運行的新機制,爲保證實施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作出了積極努力。

三、利用廣播電視大學的資源進行遠程教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爲電大發展指明瞭方向。國家把“現代國民教育體系要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作爲建設小康社會的教育發展戰略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這既體現了黨中央對遠程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也充分展示出遠程教育在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央在新形勢下對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確立的新目標,提出的新要求。在慶祝電大成立30週年紀念大會上,全國人大陳至立副委員長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在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中;在發展繼續教育中;在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中;在面向欠發達地區和弱勢羣體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的四大重要作用。這些都爲電大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其次,教育部門的發展計劃爲電大明確了工作方向。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訂《2014—2014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進行的《繼續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也被列爲部裏的重大課題。在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爲依託,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大學的重要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現代遠程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社區居民教育,以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此外,國家的《終身學習法》也正在加緊起草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以法律的形式確立我國更加開放和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制框架。隨着這些重要法律和政策的出臺,必將推進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新一輪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大學將更多地發揮平臺作用,展示自身的價值、實現自身的發展。

第三,人力資源強省的建設給電大提出了新的要求。xx人口的整體素質,原本就比全國平均水平底得多,而教育發展水平又相對偏低。要把沉重的低素質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實現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的跨越,就必須優先發展教育。然而,2014年的統計表明,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爲14.6%,而同期全國爲23%。與其他省份相比,浙江是38%,江蘇是37%,山西是24%。與上海、北京都達到70%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我省高等教育資源匱乏,教育基礎相對薄弱,要改變這種現狀,建設人力資源強省,除了發展傳統的高等教育外,大力發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無疑是xx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四,電大的教學手段具有其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作爲現代信息技術和高等教育的結合產物,有着與傳統教育方式不可比擬的特色和優勢:一是覆蓋面廣,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們都可以參與學習;二是方便迅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三是成本較低,能使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學;四是涉及面廣,服務對象無所不包;五是資源共享,可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儘量滿足大衆求知需求;六是技術先進,可爲人們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總之,xx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正在以其獨特的優勢,爲不同地點、不同需要的人們,在任何時候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深受廣大基層學員的歡迎。

四、xx廣播電視大學目前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全省電大的運行現狀不容樂觀,生存問題已經突顯,進一步發展難度更大。

(一)電大系統的完整性受到影響。近幾年來,在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我省地方高校爲整合高等教育資源進行了重組和拆並,省內電大的州市級分校(除保山分校外),均被併入地方高校,這些分校有的變成了地方高校附屬建制的學校;大部份成爲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處的一個內設科室;有些甚至被取消了建制,整個電大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這在全國電大44所省級電大中是絕無僅有的。由於的不健全,系統辦學功能被嚴重削弱乃至缺失,電大向下延伸辦學遇到很大困難。

(二)電大辦學的自主權沒有落實。近些年來,很多普通專科學校紛紛升格爲本科院校,普通高校所辦的網絡學院、新成立民辦高校和中專升格爲專科的學校,均具有本專科學歷文憑發證權。相比之下,具有30年辦學歷史的廣播電視大學,至今仍然沒有辦學自主權,沒有發放本科學歷證書和向學生授予學士學位的權力。電大教育在有些地區實際上已被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邊緣化,電大文憑在一些地方招考中也得不到承認。

1986年由教育部,財政部和發改委三部委曾聯合發文,批准電大在從事成人教育的同時,可招收全日制普通專科學生,開始了順應世界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趨勢的“雙模式”辦學探索。但2014年,省電大受國家教育部有關電大辦學政策調整的影響和限制,停止了招收有20年辦學歷史的全日制普通專科學生,2014年起又停止了招收有7年辦學歷史的全日制五年制高職教育學生。學校失去了辦學的重要支撐,這不僅使大量的優秀師資人才及教學資源閒置和浪費,波及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電大的可持續發展和辦學特色優勢的有效發揮。

(三)電大教育的主業務競爭加劇。電大招生與省內外高校函授教育、夜大等成人教育、網絡學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xx電大自2014年秋季起,開放教育的生源出現較大滑坡,招生規模及在冊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在籍學生人數從最高峯2014年的近12萬人下滑到目前的58215人,3年時間就減少了6萬人,減幅達50%。

(四)電大財源的主收入大幅下滑。受辦學規模大幅下滑的影響,省電大辦學收入也在大幅度下降。全年事業費收入從最多的2014年實際收入6325萬元,減少到2014年的預算收入只有2527萬元,3年時間就減少3798萬元,減幅達60%。

五、加強我省電大辦學條件的幾點建議

利用廣播電視大學這一良好的平臺,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這是國家的戰略舉措,也是國際的發展趨勢,但目前我省電大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急需採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變。通過調研,我們初步提出三點建議:

(1)結合優先發展教育的新形勢,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制定我省電大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在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建設新的辦學系統。建議由省政府研究室、省教育廳、省電大組成課題組,認真調研,拿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辦法。

(2)結合構建終生學習教育體系的新目標,進一步改革創新,激活辦學機制,結合xx電大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重建xx電大的辦學系統,使我省電大真正成爲一所具有獨立辦學資格,具有辦學自主權的現代遠程開放大學。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幫助解決電大的辦學自主權問題。

(3)結合建立學習型社會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電大在我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骨幹作用,賦予電大對全省終身教育實施管理和服務的功能。建議以電大系統爲依託,成立xx省終身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爲全省羣衆的終身教育提供系統、完善的服務和管理。同時,對各州市終身教育服務中心的建設給予指導。

第三篇:廣電大學辦學狀況調研報告

爲貫徹中央提出的“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要求,進一步推動**遠程教育的發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對**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省電大)的辦學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建立廣播電視大學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項創舉

1978年2月6日,改革開放

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親自批准了當時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決定創辦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爲構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遠程教育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已形成學科齊全、功能完備、特色突出、面向基層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在教學方面,構建起一個由中央電大、44所省級電大、956所州(市)級分校、1875個縣級工作站和3000多個教學班(點)組成的,遍及全國城鄉的集教學、管理與支持服務系統於一體的遠程教育體系;在師資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萬名教學、管理、技術和科研人員組成的教職員工隊伍;在辦學條件方面,積累了固定資產238億元,搭建起覆蓋全國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技術支持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累計爲全社會培養高等教育畢業生600多萬人,培訓非學歷教育人才4000多萬人次,培訓中國小教師和校長300多萬人次,併爲數以千萬計的農民提供了農村各類實用技術培訓。電大創建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辦學的成功實踐,電大已成爲國家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發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廣播電視大學爲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

**廣播電視大學建校29年來,形成了人網(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學管理系統)、天網(數字化衛星電視教育網)、地網(計算機寬帶網和雙向視頻傳輸網)三網合一,相互配合、互爲補充,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多維平臺和功能完備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初步構建了求學者不受時空限制,以方便的時間、地點和個人喜愛的方式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舉辦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已向社會輸送了20餘萬名畢業生,非學歷教育培訓200萬餘人(次)。到2014年底,我省電大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爲社會尤其是基層,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其中高等學歷畢業生已經超過20萬人,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累計超過200萬人次。特別是1999年至2014年的7年間,在實施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中,全省電大開放教育累計招生近11萬人,相當於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總數的32.7%,成爲**發展大衆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隨改革開放的30年,省電大對開放式的遠程教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爲建設我省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近平臺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探索了適應不同人員學習需求,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的新模式。長期以來,省電大始終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山區的辦學方針,努力滿足各類社會成員在職學習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過3/4的學生來自基層,超過90%的學生是21歲以上的在職人員,還有專門面向殘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勢羣體的教育班(點)。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爲目標,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

二是探索了綜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多層次遠程教育的新路子。省電大注重多種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網結合、三級互動的平臺,營造了方便、靈活、開放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實現了由以廣播電視手段爲主向以網絡技術手段爲主的教育技術轉變。利用多種媒體技術的開放教育已成爲我省電大教學的主流和方向,電大系統也成爲**遠程教育的骨幹力量。目前,我省電大形成了以省校爲龍頭,36所州市和行業分校、66個縣級工作站、111個教學點爲基地,覆蓋全省城鄉的三級辦學系統網絡。通過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設了適合**農村、山區、邊疆、民族地區急需的種植類、養殖類、管理類及符合當地實際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業,爲調整省內高等教育區域佈局、彌補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資源匱乏、加快**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在開展多層次遠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遠程教育質量,適合於**教學特點的新機制。經過多年實踐,我省電大形成了適合**特點的“12345混合型教學模式”和“一箇中心三個加強的閉環控制教學管理模式”,作爲全國電大系統的亮點之一,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評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省電大還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材使用、學生考試、評分標準等“五統一”的教學管理,建立起教學過程控制、學習

第四篇:關於農村集中辦學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集中辦學情況的調研報告

長期以來分散辦學的格局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嚴重浪費,農村教育非常薄弱。爲了徹底扭轉全縣基礎教育落後的局面,2014年3月方山縣委、政府提出了“抓基礎,調結構,辦寄宿,抓質量”的教育改革思路,把創辦寄宿學校作爲發展農村教育的戰略舉措。經過7年的發展,真正實現了規模辦學,徹底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農村集中辦學的成果

第一, 教師隊伍得到優化。一是教師隊伍結構得到改善。集中辦學後,科學用人機制發揮了效用。選拔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科任教師。二是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提高。農村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均爲100%。三是教師培訓得到加強。通過集中教學研究,邀請各級名師專家指導講座,城鄉結隊幫扶等。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第二,學校管理體現特色。實行集中辦學後,各學校因地制宜地創新了學校特色管理模式,寄宿制學校通過特色德育引領,靠特色環境薰陶,靠特色教育吸引,靠特色辦學發展,增強了學校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第三,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創辦寄宿制學校後,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得到改善,克服了複式教學顧此失彼的弊端,實行單科教學,開全開足所有科目,教研活動有聲有色,專業特長得到發揮,學生視野得到拓寬,知識更加紮實,學習成績普遍提高。

第四,義務教育彰顯公平。實行集中辦學後,農村義務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縮短了城與鄉、校與校之間教育差距,提高了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保證了農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羣衆滿意度明顯提高。一是學生寄宿後,在生活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己洗漱、穿衣、整理用品,學會了與同學和諧相處與交往,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明顯增強。二是孩子寄宿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婦女勞動力。三是撤併學校以後,農民不必再爲改善辦學條件集資和投工投勞,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第六,新農村建設得到深化。寄宿制國小的創辦和移民並村的同步實施,特別是學生進入寄宿制國小所在的鄉鎮讀書,帶動了家庭向沿川鄉鎮的遷移和聚集,有效地推進了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提高了農村義務教育水平。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圖書陳舊,盲目使用多媒體設施設備、以應試教育爲主。 學校教師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方面的圖書、報刊、雜誌資料嚴重不足,現存圖書陳舊,借閱率很低。教師不能正確理解和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施,有的教師一節課不在黑板子上板書一個字,純屬“爲用而用”,並非“需用而用”。

思想觀念落後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迫於家長社會對升學率的需求與高分的認可,爲了迎合他們的心理需求,所有學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質教育,實際上還是隻能以應試教育爲主;各校對藝術、體育、安全教育課不重視。

(二)現行的編制標準不能滿足現實需求

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教師不足,這些學校班級人數一般在30——40人左右,按1:21,標準只能配備的1.5人要把該班級所有課程的教學任務承擔起來,法體現單班單科教學;炊事人員按1:50的比例配備,不僅是人員不足而且“廚藝”很難講“技術”二字;沒有專職的教輔人員,造成學校圖書、儀器等資源難以合理利用。

(三)、農村教師的待遇低,社會環境差,隊伍不穩定

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低,獎金、福利更是少的可憐,工資總額遠低於富裕地區工資水平。受區位的影響,特別是非鄉鎮政府所在地的農村學校,各方面的條件落後,工作生活環境差。受“進城熱”的影響,許多農村教師上班之日起就不能安心工作,想方設法拉關係、走後門進縣城。

(四)後勤服務條件跟不上發展的需求

沒有校醫、學生醫療室和醫療設施設備。接送學生成爲家長的負擔,因爲鄉村溝道不通客運車輛,學校沒有校車,大部分家長只能使用無牌證三輪、摩托車接送學生,安全隱患極大。食宿條件差,住宿、就餐人均佔地面積少;玩耍設施設備幾乎沒有。

三、幾點建議:

(一)、均衡調配教師資源,完善農村學校教師補充機制,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

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需求,增加、均衡教職工編制,均衡配備教師,取消複式教學,全部實行單班單科教學。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手段、設施設備,端正教育理念,開全開足課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結合實際需要優先傾斜、足額配備農村學校所需教職工,認真落實國家政策,確保農村教師工資和國家規定各類福利待遇足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結合實際設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殊的崗位津貼,根據山區的邊遠程度,兌現山區補助。

(二)、設立校內醫療機構,配備設施和專業醫生、護士。

針對寄宿制學校“學生寄宿”的特殊性,涉及到學生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醫療衛生工作至關重要,所以結農村醫療改革設立醫療所,配備專業醫生和護士各一名、相關配套設備。

(三)、充實後勤生活設施設備,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舒心環境,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遊戲和鍛鍊條件。

對於封閉式管理的寄宿制學校學生而言,學校不僅僅是學習的場所,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場所,於國小生從心理、生理特點講,更需要的是玩耍,所以一定要充實後勤生活設施設備。

1、開發自身資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國小現有的圖書室、閱覽室、科技室、電視播放室等陣地,因地制宜,創辦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組織學生讀書、看電視、唱歌,舉辦演講、跳繩、拔河、文藝表演、詩歌朗誦等比賽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避免學生厭校、厭學現象發生。

2、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定期召開家長大會,吸收家長意見和建議,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法規。逐步更換、添置教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結合實際,逐步提高學生伙食標準。方山縣北武當鎮中心校

2014年5月25日

第五篇:關於調整精英學校辦學體制的調研報告

關於調整精英學校辦學體制的調研報告

一、精英學校目前現狀

精英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目前有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學生。(幼兒園已單列,單門獨院)

1、學生人數

國小共5個年級(三年級缺),有196人。

國中共3個年級有300人。

高中共3個年級有800人。

全校共計中國小生1296人。

2、教師人數

國小10人,國中20人,高中40人,職工10人,全校共有教師80人。

3、收費情況

精英學校學年收費約441.2萬元(其中:(1)學雜費國小36.2萬,國中86.4萬,高中275.4萬共計398萬(2)住宿費按600人計算約31.2萬(3)資料、補課等收費約12萬)

4、開支情況

(1)教師工資一年約開支205萬元(其中國小20萬,國中50萬、高中120萬、職工15萬)

(2)其它開支

學校一學年其它開支約188萬元(其中:水電18萬,教師養老保險60萬,抄本資料20萬,教師培訓5萬、招生費用15萬,辦公

費用30萬,生活招待費用10萬,學生學雜費減免30萬)

精英學校一學年初步覈算可獲利潤:441.2–393=48.2萬元。

二、精英學校調整後的辦學體制

精英學校調整爲“民助公辦”性質的學校,實行教育系統承包,簽約20年。撤銷高中,創辦國小、國中一貫制的一流學校。

1、必要性

一方面:目前,一是城區人口不斷增多(小區建設擴展、經營人口增多、項目引進、工業區建設),學生就學壓力增大(農莊國小、實驗國小學生近3000人,班額達80多人,一初突破4000人,班額達90人),二是家長、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優質資源的需求日趨強烈(過去二中辦國中就是典型例子),現在人們在窗口學校附近購房、租房陪讀現象較普遍,三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形勢需要均衡發展,城區學校均有提升辦學品位的責任和義務,以滿足人們讀書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精英學校教育資源閒置,有着較大的開發利用空間。

2、可行性

一是精英學校現有校園面積近50畝,教室55個,可容納學生3000多人,辦公室7個,功能室7個,學生宿舍樓2棟,可容納1100人,學生食堂可容納700人同時就餐,教工宿舍可容納40人,體育設施較爲齊全。

二是,目前精英學校教師來源廣泛,成分複雜,學校管理難以到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難、招生難、鞏固難,致使學校無吸引力。學

校體制改革是必然趨勢。

三是精英學校區位優勢明顯,學校地處開發區,教師、學生生活較爲方便。小區開發,外來居住人口不斷增多。

四是改制後,教育局可整合教育資源,配齊配足教師,加強學校管理,提升辦學水平,滿足中國小生就讀需求。

五是改制後,精英學校社會、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1)較好解決了人們讀書的需求。

(2)實行“民助公辦”較好取得經濟效益。

(3)充分利用城區現有教育資源,避免學校建設重複投入。

三、調整後的精英學校設想

1、辦學規模:調整後精英學校保留國小、國中,實行九年一貫制,國小控制在600人左右,即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每班50人,國中控制在1800人左右,即三個年級每個年級12個班,每班50人。調整後可分兩期實施,前期國小各年級實行單班教學,國中各年級規模減半。後期根據形勢發展擴大規模。

2、幹部配備:教育局主持,面向全縣或社會,公開選聘校長,由校在全縣公辦教師中組閣校級領導、中層幹部。

3、教師配備:按省委職工編制標準,選調國小教師28人,國中教師108人,按學科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分期分批調整到位。教師來源可在全縣中國小範圍內,公開選拔,部分思想素質好,教學水平高,社會影響大、學科帶頭人,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也可從當年高中籤約的來孝昌資教老師中培養使用,

本站推薦更多範文:

規範辦學行爲,促進素質教育調研報告

國小辦學行爲規範情況的督導調研報告

西鄉縣飛鳳中學辦學方向調研報告

民辦學校辦學情況的調研報告

辦事處關於集中辦學情況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