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膜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膜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膜產業調研報告篇1

廣州芳村茶葉市場調研報告

一、芳村基本概況

芳村區位於廣州市西南端。北、東面臨珠江(南航道) ,與白雲區石井鎮、荔灣區、海珠區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 ,與番禺區大石鎮、南海 市平洲鎮相鄰;西與南海區鹽步鎮、黃岐鎮接壤。總面積 46.2平方千米。 總人口 19 萬人(20xx 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360。代碼:440107。 區號:020。拼音:fangcun qu。

二、茶葉產業在芳村所佔比重

芳村,歷史上以花聞名於世。花,是芳村一個傳統產業,可以說芳村先有 花後有茶。是花帶動了茶葉的發展。目前落戶在石圍塘街管轄區內的茶商 3500 多戶,20xx 年茶葉成交額 25 億多元,是廣州年銷額超過 25 億元的十 大市場之一。茶葉產業佔芳村 gdp 的 37%。

三、芳村茶葉產業規模數量

●芳村目前有茶葉商戶 3500 多家; ●產業營業面積達 20.2 萬平米; ●大型的茶葉批發市場及交易中心有 8 家。

● 主要茶葉市場參數(資料來源:現場瞭解、時常專業網站提供)

市場名稱 建築面積 芳村茶葉城 3.2 萬㎡ 南方茶葉市場 9 萬㎡ 山村茶葉城 5000 ㎡ 三一國際茶葉城 2 萬㎡ 錦桂茶葉市場 2 萬㎡ 承鴻茶葉市場 8000 ㎡ 正好茶葉市場 2 萬㎡ 萬華茶葉市場 1 萬㎡

數量 600 間 1500 間 100 間 300 間 300 間 150 間 300 間 250 間

單位租金 60-400 元/㎡ 100-350 元/㎡ 200-250 元/㎡ 60-300 元/㎡ 100-250 元/㎡ 200-250 元/㎡ 100-250 元/㎡ 100-250 元/㎡

建築結構 四層專業市場 兩層街鋪 四層專業市場 四層專業市場 一層街鋪 一層街鋪 一層街鋪 一層街鋪

狀況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四、芳村主要茶葉市場建築規劃

(一) 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主要交通幹道旁,一層街鋪、單間建築面積在 30-60 ㎡;如圖:

(二) 專業茶葉市場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設有大型停車場;場地規劃合理,有多個進出 口,通道寬敞,上下樓方便,有專門上下貨區及倉儲區和辦工區;

(三) 專業市場功能分佈 ●一樓爲茶葉銷售門市部 ●二樓爲茶具銷售市場 ●三樓爲茶葉經營公司辦公場所及倉儲區、休閒品茶區

五、產品種類

芳村茶葉市場,產品覆蓋中國所 有茶種,主要包括: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差、花 茶、其中普洱茶佔相當大比重。

六、主要銷售模式 ●批發零售 ●出口 ●休閒茶藝

七、主要消費羣呈現

年齡、收入、工作性質、生活習慣、個人性格、居住城市等等因素都會影 響個人消費行爲。 一般表現爲:時尚消費、習慣消費、功能消費、家庭消 費。 ●時尚消費羣體主要爲城市青年,講究情調是一大消費特點,泰和居吸引 年輕的消費者,需在時

尚消費適當進行縱深。 ●習慣消費羣體多爲愛茶一族,這些消費者有自己喜愛的茶葉品種或品牌, 消費習慣性強,有個人偏好,較難改變。 ●功能消費羣體主要爲女性或中老年人,減肥茶、美容茶、保健茶等等 ●家庭消費指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費。 ●旅遊消費者 ●茶在中國長期以來被視爲土特產,不同的地方盛產不同的茶,西湖龍井、信陽毛尖、中國臺灣烏龍等等,到杭州旅遊的人不會忘了買地道的西湖龍井, 到雲南旅遊的人也會帶上一些普洱茶。多爲一次性消費。 ●禮品消費者 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禮品是煙、酒、茶。在這三項禮品中,唯有茶是老少皆 宜,且有益健康。因此,無論在傳統佳節還是在各種公關活動中,高檔名 茶都是消費者的首選。禮品消費產品的外包裝、知名度和銷售場所是其主 要的購買動機。

●團體消費者 團體消費指以團體購買爲主的消費形勢,這種消費的特點是消費選擇權集 中在少數人手中,而直接使用產品的人大多沒有選擇的機會。團體消費多 爲賓館酒店茶樓等公共消費場所的消費和辦公室消費 ●專業場所消費者 專業場所指以品茶爲主要目的茶藝館、茶樓、茶館等。這些場所最能集中 體現中國茶文化,是極品茶、高檔茶的主要消費區域。 這些場所對市場價 格統一的品牌茶有一定排斥。作爲中國茶消費的頂級層次,這個市場具有 一定的示範作用。

八、貨源組織

● 主要來自,浙江、福建、雲南、廣西、潮汕、湖南、香港、中國臺灣等地方, 茶葉經銷商,經營的商品適合高、中、低不同消費階層的需要。 ● 有廠家直銷、貿易公司代理、加盟、連鎖店。 ● 品種覆蓋中國所有茶種。

九、發展趨勢及出路

1、改造和提高交易場所的建設水平。 批發市場是人流、物流、車流的集中場所,因此要造就一個適宜交易的良 好環境。 2、建設市場信息系統。 包括信息收集發佈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市場是發現和形成價格、傳遞信 息的重要場所。批發市場產生的價格與供求信息,對引導流通和生產具有 重要作用,每個批發市場都要建立市場信息收集發佈系統,包括市場的信 息網站,信息採集處理設備,信息發佈與查詢設備。 3、建立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系統。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控制上市農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 每一個批發市場都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系統,以快速檢測農產品的有毒 有害物質。包括建立檢驗檢測室,配備相應的設備和合格的檢測人員,建 立檢測制度。嚴格控制有殘留農藥的茶葉上市。 4、積極發展茶產品連鎖經營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 連鎖經營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是適應農業規

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的經營方 式,具有集貨、分級包裝、運銷服務、品牌效應等功能,可以擴大銷售規 模,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營銷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全方位開展茶產品促銷工作。 利用有形市場、無形市場和互聯網絡,積極參加中國國際茶產品交易會、茶博覽會、中國農產品網上展廳等專項產品交易會,積極辦好,做大做強 幾個特色的農產品交易會、博覽會,構建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強影響的茶產 品貿易與交流平臺。 6、扶持茶產品擴大出口。 鼓勵和支持茶產品出口企業擴大出口,加強對國際市場的研究分析,有針 對性地組織優勢企業和優勢茶產品出國參展促銷,近期要加強對中國臺灣茶產 品市場的研究,擴大海峽兩岸茶產品貿易合作。 7、進一步推動農產品運銷綠色信道建設。 加強調研,擴大宣傳,搞好協調, 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推動建立綠色信道, 爲茶產品運銷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提高當地茶產品競爭力和增加茶農收 入。

膜產業調研報告篇2

產業化扶貧是調整貧困地區經濟結構,增強“造血功能”,促進貧困地區長效脫貧和農民持續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爲全面瞭解掌握我市產業化扶貧工作情況,推動全市產業化扶貧工作持續健康發展,8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田立,帶領農村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全市產業化扶貧工作情況,先後到大悟、孝昌和市直有關部門進行了專題調研。

調研組先後到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業扶貧項目基地等視察瞭解情況,聽取縣及有關鄉鎮兩級政府和發改、財政、農辦、農業、扶貧、農商行、農信社等部門工作彙報及建議。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業化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1、特色產業和基地初步形成,規模不斷擴大。把大力實施產業扶貧作爲開發式扶貧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注重發揮老區、貧困地區山場、林地、人力等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特色資源,重點培育市場前景好、比較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茶葉、油茶、中藥材、苗木花卉、優質稻、養殖和旅遊等主導產業,而且規模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截止20xc年底,茶葉基地面積35.4萬畝,油茶8萬畝,中藥材9萬畝,苗木花卉苗圃基地5萬畝,畜禽養殖大戶6000多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300多個,水產養殖可養水面10萬畝,先後開發白果樹灣新四軍五師司令部舊址、宣化店中原突圍舊址兩個全國百個經典紅色旅遊景點,建成觀音湖、雙峯山2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僅大悟的五大產業產值就達41.7億元,安置解決20多萬人就業。同時,我市以實施全省重點老區鄉鎮、插花貧困鄉鎮連片開發試點項目爲契機,新建青(油)茶、藥材、苗木花卉、肉鴨等農林特基地10萬多畝,如漢川楊林溝鎮5000畝紅辣椒基地、應城陳河鎮2萬畝和雲夢吳鋪鎮1.2萬畝優質糯稻基地等,形成了穩定的致富產業,羣衆增收效果明顯。

2、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輻射帶動力持續增強。堅持把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爲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提高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優勢與經濟優勢。近兩年來,利用貸款貼息政策,扶持了以大悟悟道茶、華龍生物製藥和孝昌鴻翔鴨業、管氏茶等爲代表的40多家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目前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悟縣14家,孝昌縣29家。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和企業與村組、農戶利益聯動機制,實行以龍頭企業爲依託,大力實施“公司聯村”工程,引導企業參與村級扶貧,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大悟縣依託悟道茶、新花花生、華龍生物藥業等企業,大力發展茶葉、花生、板栗、藥材和畜禽養殖小區,覆蓋17個鄉鎮、178個行政村,網絡基地農戶13000多戶。孝昌縣組織鴻翔鴨業、管氏茶業、太子米業等重點民營企業幫扶產業建設,覆蓋14鄉鎮148個貧困村,網絡基地農戶17600多戶。

3、農產品品牌效應逐漸凸顯,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大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商標,提高了企業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爲創造企業經濟效益和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xc年,僅大悟、孝昌兩縣就有金鼓露毫茶葉、齊天花生等6個產品獲得“湖北省著名商標”認證,有管氏茶葉、鳳凰茶等140多個“三品一標”產品,太子米獲得“中國地理標誌”認證。大悟縣悟道茶業、三裏天然綠色公司等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參加大別山綠色農產品展銷活動,全部獲展會金獎。

4、農民增產增收基本穩定,脫貧致富步伐加快。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產業化扶貧工作力度,有效地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使貧困地區農民逐步擺脫貧窮,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截至20xc年,全市老區、貧困地區產業基地總面積達260多萬畝,覆蓋80%以上的貧困村和農民,農民從特色產業基地獲得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50%以上,通過產業開發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兩年來,全市有近6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化扶貧擺脫貧困,5萬多農民被轉移安置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就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二、產業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資金投入不足。一是市、縣兩級政府沒有達到《湖北省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扶貧工作責任制考覈辦法》中關於扶貧配套資金按不低於中、省撥資10%的比例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資金比例的要求。二是專項扶貧獎勵資金少,難以滿足不同產業、不同規模、不同區域類型產業扶貧的要求。如孝昌縣,由於貧困人口多、產業基礎差、財政實力不強,20xc年產業扶貧資金的投入僅可滿足部分重點貧困村和重點老區村整村推進的需要,而生活在非重點貧困村和老區村約40%的貧困戶則因資金不足,限制了發展產業和改變生產生活條件的願望。

2、產業鏈條不長。我市老區、貧困地區的產業在產業鏈條上只有第一個鏈條的多,像鴻翔鴨業長鏈條的少。如板栗、花生都只是初級產品,沒有深加工之類的後續鏈條,產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產出效益低,仍然沒有擺脫原料供應型產業的困境。同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整體數量少,規模小,實力較弱,儲藏、加工、包裝、宣傳和營銷的水平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3、基礎設施不配套。大悟、孝昌兩個重點貧困縣的特色產業基地絕大多數都是開發山場和崗地建成的,通往基地的路況差,影響了產品的運輸。而且大多數基地的水、電等基礎設施不配套,導致產業效益低,有相當一部分處於“靠天收”的狀態,一旦遇上像今年的持續高溫天氣,產業基地將損失慘重。

4、利益機制不健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夠規範和緊密,大多爲鬆散型,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影響了產業扶貧的健康發展。

5、人才和技術支撐不夠。我市老區、貧困地區人力資源豐富,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但是缺乏符合有關產業發展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加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和推廣體系不健全、推廣程度不深入,導致優質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低,農民增產增收困難。

三、深入推進產業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強化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化扶貧。一是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的發展不斷調整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堅持把致富產業與本地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鼓勵引導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和項目建設。二是要充分利用貸款貼息等政策,培育壯大示範帶動作用好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加大招商引進力度,着力引進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同時,大力實施迴歸創業工程,積極鼓勵和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2、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化扶貧。要整合農村教育培訓資源,以農村遠程教育基地、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和農業科普示範基地爲依託,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提高創業就業的能力。要強化科技支撐,依靠科技創新來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科技含量,打造精品名牌,力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有一個名牌產品當龍頭,一個系列產業有一批拳頭產品作支撐,一個市縣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創新格局。

3、健全利益分配機制,保證產業化扶貧成果共享。政府要引導和扶持農村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社,並促其正常有序運轉,更好地保護農戶利益。要逐步完善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關係,促進企業和貧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

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化扶貧基礎。要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通村、通組、通基地、通企業公路水平。加大新建和整修水庫、渠道、塘堰、泵站、電力等工程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

5、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產業化扶貧。一是要認真落實《湖北農村扶貧條例》、《扶持老區建設條例》、《湖北省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扶貧工作責任制考覈辦法》的有關規定,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資金的比例,用於支持老區、貧困地區產業化扶貧的發展。二是要進一步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水利建設等涉農資金,有重點地投向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要進一步拓寬產業扶貧的融資平臺,用足用好產業化扶貧貸款貼息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產業化扶貧領域。四是積極爭取上級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用於扶貧開發和促進產業化扶貧的發展。

6、打好革命老區牌,助推產業化扶貧。充分發揮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政治、資源優勢,打好革命老區牌。要大力宣傳大別山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和產業化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引導和鼓勵全社會關心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建設和扶貧攻堅工作,不斷提高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知名度。

膜產業調研報告篇3

東方紅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3.4億元,其中設備投資1.64億元,建設一條年產1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建設餘熱發電系統、配套建設自備礦山開採工程。

項目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幹法工藝技術,實行計算機網絡集散控制,裝備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環保投入達總投資的26%左右,能源消耗指標最先進,粉塵排放量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以內的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建設不破壞原有水系和植被,按照花園式工廠佈置,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2154萬元,稅收1605萬元。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和諧發展。

一、政策優勢明顯

水泥行業爲高污染行業,近年來,國家爲治理水泥行業的小、散、亂及污染嚴重的問題,採取了嚴格的行業准入政策。四川省相應採取了淘汰落後產能,以大換小,產能等量置換的行業政策,基本不新批、新增水泥產能。堅決杜絕重複建設及嚴格的行業准入政策,爲資中縣東方紅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日產2500噸水泥項目竣工投產後的正常生產經營奠定了政策基礎。

四川省資中縣東方紅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爲了執行“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淘汰落後、上大壓小”的戰略方針和提高旋窯水泥比重的產業政策,實現水泥工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決定利用當地豐富的原料資源,在位於距資中縣約13km處的興隆街鎮三皇廟村11社,緊鄰東方紅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老廠區建設一條2500t/d熟料的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同時,爲了充分利用2500t/d新型幹法生產線的廢氣餘熱,還建設一座額定功率爲4.5mw的純低溫餘熱電站。這項目得到了資中縣委政府、內江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將項目列爲市重點項目,推薦爲四川省重點項目,將項目的建設寫入了兩會的工作報告。

二、市場優勢突出

(一)內江水泥行業現狀與趨勢

現狀: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從市場需求與設計產能看:截止20xx年,內江市全部水泥企業總設計生產能力1154萬噸,其中旋窯生產能力760萬噸,立窯生產能力394萬噸,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從市場價格與庫存情況看:價格走勢平穩,水泥企業基本沒有庫存。目前,資中幾家水泥公司所有水泥現款現貨,無滯銷,無欠款。

趨勢:將出現供小於求的現狀。淘汰落後產能帶來的供給不足。到20xx年,內江地區將要淘汰的立窯設計產能達394萬噸/年,而實際產能在600萬噸以上。四川省要淘汰的落後產能爲4500萬噸/年。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需求增加。gdp的增長與水泥需求具有正相關性。如xx年,四川省1萬元投資需要消費水泥1.2噸。十二五期間,我們周邊的幾個地方的gdp仍將是兩位數的增長,其增長仍將是靠投資拉動。內江、資中等加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需要大量投資,尤以是城鄉住房建設、道路交通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的大量動工,帶來巨大的水泥需求。

(二)優質水泥供小於求

從川南地區水泥供給的現狀來看,一是優質水泥產量低。大型水泥廠和新型幹法生產線生產的水泥不能滿足本地區對優質水泥的需求量。二是銷售價格上優質水泥、品牌水泥價格每噸要高出幾十元。三是東方紅公司生產的幹法水泥質量很好,只是生產時間短,還沒有形成品牌優勢。

(三)東方紅水泥公司的主要用戶及用量

東方紅公司有二十多年的水泥經營歷史,具有成熟的銷售市場,生產的水泥主要銷往成都、資陽、內江、瀘州、宜賓、永川、遂寧等地。所有銷售現款現貨,主要用戶爲各地房地產開發商和道路橋樑建築公司,東方紅公司一直以來庫存無積壓。

(四)全省的幹法水泥亟待大力發展

四川省新型幹法所佔的比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總體上看,四川省水泥工業總量基本平衡,但旋窯水泥所佔比例不大,新型幹法水泥的比例更小,水泥工業結構很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優質旋窯水泥,特別是新型幹法水泥亟待大力發展。東方紅公司投建的生產線,在內江以至周邊城市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三、礦山資源充足

(一)資中石灰石資源優勢突出

資中具有豐富的水泥資源優勢。縣委政府依託資源優勢,把資中水泥行業的建設融入四川全省的產業大格局中,發揮優勢,振興資中的水泥產業。

縣委政府提出了建“年產1000萬噸的水泥生產大縣”的奮鬥目標。據地質勘查成果和估算,資中的石灰石資源總儲量在30億噸以上,可利用資源儲量約10億噸,正常情況下,能滿足年產1000萬噸水泥的原料供應30年以上。

資中的石灰石資源開發利用,始於上世紀60年代(燒石灰),到目前已形成年400—500萬噸的生產能力,支撐縣內形成了近3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直接創稅約xx萬元。 解決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羣衆勞務收入超過xx萬元。加之,以資中爲中心的有效運輸半徑內,僅資中擁有相對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周邊有的市、縣甚至根本沒有這種資源,這是資中提出在四川盆地中心區域打造年產1000萬噸水泥生產基地的重要依據。

(二)自備礦山資源充足

白石爲水泥的主要原料,資中縣擁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儲量398億噸。資中縣人民政府將興隆街鎮紅廟子、金星、三皇廟、高峯、華光五個村6個礦山的石灰岩礦產資源掛牌拍賣給予項目業主做自備礦山,用於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正式採礦權按照法定程序已辦理三個,另外三個正在辦理之中。爲新項目的建設提供給了充足的資源,可供該項目建成後使用1xx年以上。四川省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備礦山,周邊城市大多缺乏石灰石礦山資源,東方紅公司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三)自備礦山勘察結果

項目擁有自備礦區,經四川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二0二地質隊地質勘察,普查面積5.4平方公里。在現探礦權內獲得內石灰岩礦資源量(333+334)類爲24932萬噸,其中推斷的(333)爲15781萬噸,(334)爲9151萬噸。平均剝採比爲0.9:1。其中0.5:1以上的爲底下開採,0.5:1以下的爲露天開採。露天開採中可利用的砂岩、頁岩有8-10米,年用石灰石200萬噸,可滿足年產100萬噸水泥的企業開採石灰岩礦資源1xx年。

礦區礦石質量很高。含鈣達50%以上,比其他礦石高出3-5個白分點。含硅在20%以上。充分保證了水泥生產的高質量、高品質。爲產品贏得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自備礦區距離生產車間平均爲2.8公里,運輸成本極低。生產車間距離興隆街鎮約1公里,距離資中縣城約12公里,距離內江市區約40公里,礦區內有三級公路和鄉村簡易公路穿叉,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膜產業調研報告篇4

文化作爲一種產業,已經成爲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當代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成爲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爲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西部地區,尤其是我區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可以說還剛剛起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顯得非常弱小。爲了促進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委對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文化產業界定和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和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力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文化產業分爲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絡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9大門類。

由於長期以來,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緩慢的制約和影響,我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也相對滯後。目前,在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已有娛樂、音像、影視、演出、報刊圖書、網絡文化、藝術培訓等國有、集體、個體文化產業,形成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經營格局。從文化部門統計的資料看,2005年底全區在文化部門登記的文化經營戶近900家,其中網吧132家,音像製品經營282家,歌舞廳53家,電子遊戲72家,檯球36家,音樂茶室46家,遊樂場8家,營業性演出團休7家,圖書業101家,印刷業50家,複印打字121家,電腦軟件經營戶8家,文化傳媒(含廣電)18家。2005年從業人員約3000 人,年總產值約10億元,約佔當年gdp的0。03%,按平均贏利15%計算利潤達1500萬元。年人均贏利5000元。這些文化產業的逐步興起和形成,拓展了就業門路,開闢了新的經濟文化發展領域,增加了地方財政稅收,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但與省內其他地區相比,我區的文化產業還顯得很薄弱,數量少、規模小、效益低。全區文化產業經營戶的總量不到xx市的五分之一,不到xx市的三分之一。全區有100臺以上電腦的網吧經營戶僅有3家,且集中在xx市,其餘各縣上50臺電腦的經營戶較少,大都在30臺左右,並且經營情況較差。在農村,除個別縣(市)的鄉鎮有一兩家網吧外,其餘均未開設。藝術品市場、書畫市場、文物市場尚未形成,電影市場嚴重滑坡,基本倒閉,文化旅遊市場尚未完全啓動。文化產業中不少項目經營慘淡、效益不佳。

二、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對發展文化產業認識不到位

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主要還是在於自身陳舊觀念的束縛。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觀念滯後,產業意識不強,發展文化產業的認識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發展的模式中,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畏難情緒,怕擔風險。只拘泥於投資風險小或是傳統經營項目,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的美好前景及在經濟發展中所佔有的重要戰略地位。因而不重視,不主動抓文化產業,在今年5月18日至21日,第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xx區是全省唯一沒有參加的地區。而經濟實力不如我區的xx區卻能在交易會上籤約42個項目,金額達30億元。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體制上、機制上還存在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現象,權責不明晰,致使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2、資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礎設施缺乏

由於我區經濟比較落後,地區和各縣(市)財政屬吃飯財政,只保職工工資,投入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很少,而靠自身發展困難又很大。文化基礎設施缺乏,全區8 個縣(市)目前只有3個縣新建了圖書館、文化館,其餘縣(市)的圖書館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舊房子,面積小且因年長失修,成了危房。文化館設施少、陳舊,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各縣(市)過去修建的一些劇場、影院,因經營不善,大部分變成了商場、小吃城。如:作爲七百多萬人口的地區所在地畢節,目前,沒有一個大的影劇院,影響了演出業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羣衆的文化需求。

3、缺乏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演藝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的能力較弱

電影公司、影劇場、地區演出公司等單位,職工年齡老化、文化程度較低,經營管理能力差,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電影院、影劇場都作爲商場、小吃城解決下崗職工的生活來源用。文化單位中各類文化藝術創作專業人才青黃不接,缺門斷層。文化單位缺乏文化人的現象嚴重存在。如:畢節藝術團有在職職工137人,真正能夠走向舞臺的演員不到1/2,基本沒有30歲以下的演員,有的舞蹈演員已不適應藝術表演的要求,更難使自己的表演藝術走向市場,形成真正的產業。

4、執法管理人員少,執法條件差

我區文化市場執法管理人員全地區不足50人,文化程度低,綜合素質不高。全區大部分稽查隊沒有專門的辦公用房,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辦案經費。由於受條件的限制,執法人員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扶持、服務都還存在不少的差距,不利於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5、對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夠

我區有6個國保單位,即xx縣可樂文化遺址、畢節大屯土司莊園、大方奢香墓、黔西觀音洞遺址、大方、畢節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織金古建築羣;4個國家級風景旅遊景區,即織金洞、百里杜鵑、九洞天、威寧草海。還有近200個省級、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旅遊區。但這些旅遊景點基本上只有自然景觀,缺乏文化內涵,缺少帶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包裝、人文景觀、文化商品、藝術表演等,沒有很好地體現其價值。我區現存的許多民族民間藝術、傳統工藝也沒有得到整合包裝,走向市場。

三、對發展文化產業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文化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開發工作的領導。要認真學習中央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要看到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開發工作的領導,把發展文化產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與改革的總體規劃,確立重點發展項目,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探索產業文化經營的有效途徑,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組織實施好文化產業的綜合開發利用。要把抓好文化產業工作的績效作爲地委、行署對 縣(市)黨委、政府和地直有關部門的年終目標考覈的重要內容,爲文化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2、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要切實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使政府職能真正轉到對文化建設的宏觀指導和調控上來,實行分類管理。黨的十六大指出,文化按不同性質和功能分爲公益性和經營性兩種,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應對我區的公益性文化單位,以財政扶持爲主,部分創收爲輔,使之真正發揮社會公益作用。對經營性文化單位,鼓勵和支持其進入市場,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吸收社會資本,組建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集團。

3、要進一步完善拓展投融資渠道。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制定優惠政策,培育和優化投資、融資環境,鼓勵、吸引私營企業、個人投資興辦文化產業;二是政府配套,地方財政要加大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啓動資金的投入,各縣每年都應有一定比例的經費來作爲文化產業運作基金。三是單位自籌的融資渠道。建立多渠道籌資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依靠國家和社會力量共同支持,保證資金投入。

4、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文化產業的門類和品種很多,不能盲目發展,要制訂規劃,突出重點,有序發展。對市場飽和、需求萎縮、瀕臨淘汰的項目,如:錄相放映、電子遊戲等國家政策規定一般不予新批、新辦、新開的,不要強行發展。對於富有市場前景,且有潛力可挖的文化經營項目如演出業、印刷業等要給予支持和扶持,積極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發展速度,鞏固和發展已有的市場。根據當今社會知識化、信息化、現代化、科學化的時代特徵,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優先發展潛力大、見效快、科技及文化含量高的項目。

5、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充分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打造人無我有的文化產業。要充分利用我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在有效保護、合理利用、開發特色上下功夫。要邀請區內外專家、學者,加大研究、宣傳力度,把我區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與旅遊資源融爲一體,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烘托旅遊資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氛圍,促進我區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6、大力培養和引進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演藝人才。發展文化產業缺乏一批懂專業、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和高水平演藝人才,這是當前制約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培養各方面的人才,改進和調整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人才資源開發規劃,開闢引進人才的綠色通道,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區外人才到我區創業。

7、積極培育文化產業中介組織。當今文化產業已經從文化事業中剝離出來,在這樣的形勢下,在此關鍵時刻,要使文化產業得以健康發展,按市場運作慣例,必須有中介組織作爲文化產業市場契合的粘合劑。通過中介組織進行人才、資源、資金、技術、交易等方面的粘接,使文化產業真正具有產業特色。

8、借鑑外地經驗,謀劃我區文化產業。要借鑑外地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經歷、經驗、經營方式、突破難點的方法,正確界定我區文化產業目前應有的發展可能和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態勢;突出我區應發展的特色文化產業;找準我區當前重點發展和今後長期發展的目標;突破我區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點。

膜產業調研報告篇5

脫水蔬菜是xxx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生產規模達到西北地區脫水蔬菜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國最大的脫水蔬菜生產銷售基地,其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銷售勢頭,發展前景可觀。

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前景

xxx縣蔬菜脫水企業始建於80年代初期,以此帶動xxx縣脫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嘗縣有龍頭、鄉有產業、村有基地、戶有品種的農業產業化格局。xx年的發展與擴大,已成爲xxx縣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創匯產業,蔬菜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①、脫水蔬菜產業起步早、發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企業數、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並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鍛鍊了一批有較強經營能力的經紀人,贏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在農民羣衆心中形成了加快該產業發展的共識。全縣蔬菜脫水企業已發展到79家,從業人員8000餘人;其中6家獲得了自營出口權,2家獲得了iso9000國際產品質量認證資格,8家企業通過商檢註冊認證;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噸,其中 2家企業生產規模達到xx年,實現年產值 億元,利稅 500萬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xxx縣脫水蔬菜成爲西北乃至全國最大的生產銷售基地之一。③、自然條件和經濟效益好。據調查,xxx縣有較好的脫水菜原料生產的自然條件。引黃灌區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蔬菜病蟲害較少,環境污染相對較輕,適於許多優質脫水菜原料的生產,生產的脫水菜原料品質優、色澤好、污染輕,加工出的脫水菜產品質量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認可。經濟效益好,隨着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種糧比較效益的下降,種植脫水蔬菜原料的比較效益更爲突出,農民種植脫水蔬菜原料的積極性高。據測算,在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平均一畝脫水蔬菜原料的產值是糧食的2-3倍。農民人均來自脫水菜產業的純收入可達6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xx年發展,xxx縣脫水菜基本形成了番茄、芫荽、芹菜、韭茺四大主導產品;原料基地穩定,xx年xxx縣發展原料基地3.3萬畝。加之xxx縣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大,脫水菜原料生產的勞動力成本較低;寧夏脫水菜生產中的煤、電,水費用低於山東、江蘇等沿海發達省份,使xxx的脫水蔬菜產品的生產成本較低。

二、脫水菜企業存在的問題

?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脫水蔬菜企業不僅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原料收購季節性強、資金用量相對集中的企業,每噸成本都在萬元左右。xxx縣年脫水菜生產量達8000多噸,需流動資金4000多萬元。可目前企業只有不足xx萬元的自有資金,這就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

2、原料基地失優,收購竟爭。脫水菜的當家產品甜椒因受病蟲害的影響,已有多年不能在xxx縣種植,原料基地失去了優勢品種,使企業只能從甘肅張掖市和內蒙臨河市等地遠距離調運,每噸產品僅運費一項成本增加xx多元,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出現了個別企業在銀南、內蒙、新疆等地投資辦廠的現象,使xxx縣的農民痛失增收的好項目。加之,企業原料基地零散,訂單尚不規範,供給出現競爭。原料的保鮮不易,青紅椒病害和原料訂單履約率低等問題造成原料供給不及時,使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出現在原料過剩時,收購壓級壓價;供不應求時,企業哄擡價格,你爭我搶,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 3、管理鬆散、銷售盲目。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缺乏,絕大部分脫水蔬菜企業的董事長、經理和重要關口上負責人均爲親戚關係,管理上呈現“家族型”。內銷上營銷水平低,機制不健全,企業間無序、盲目的惡性競爭時有發生,甚至出現各自爲陣、低價傾銷,相互拆臺,沒有完全實現脫水菜企業協會“四統一”的管理要求。外銷上忽視了銷售市場的佔領,脫水菜最早發源在江浙一帶,隨着西北脫水菜的發展,南方在原料、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等方面逐漸失去了優勢,聰明的南方人及時把優勢轉向銷售環節上,而我們則忙於生產,忽視了銷售市場的佔領,隨着生產加工能力的不斷擴大,使原來供不應求的蔬菜脫水產品市場逐漸飽和,而今天的外銷市場早已被南方脫水蔬菜經銷商壟斷,xxx縣脫水菜企業生產什麼、價格高低受制於這些銷售商,嚴重製約了脫水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4、企業規模孝起點低。xxx縣投資在百萬元以下的企業佔80%,且經營分散,規模太小,生產設備簡陋,產品衛生質量不穩定,加工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總體水平還不高,產品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時,企業對脫水蔬菜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嚴,安全檢疫重視程度不夠。加入wto後,國內外客商對脫水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縣部分脫水蔬菜產品的衛生質量達不到國際認證標準;質量檢測和信息服務滯後,對脫水蔬菜企業的加工技術、質量檢測技術及原料生產中的衛生安全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三、脫水菜企業發展思路與對策

(一)發展思路

適應入世後國際國內市場的新環境,抓住機遇,充分發揮xxx縣已形成的脫水蔬菜產業的比較優勢,依託科技,建好基地,增強原料供給能力,提高企業達產率;加強企業技改、原料生產標準及加工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鼓勵、支持產業協會完善職能,創新機制,組建企業集團,增強產業內在競爭力;加強政府對脫水蔬菜產業的支持和政策引導力度,增強xxx脫水蔬菜可持續發展能力,使脫水蔬菜成爲xxx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創匯型支柱產業。

(二)發展對策

l、抓原料基地建設,提高企業達產率。必須確立企業在原料基地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使基地成爲企業的第一車間。積極鼓勵企業與農技推广部門掛鉤、聯營,依託農技推广部門從品種的引進到原料的

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全過程技術服務。指導基地農戶按企業生產時序,安排原料種植品種的茬口,延長原料供應和企業生產期;按生產技術規程要求進行生產,提高單產和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積極鼓勵支持企業與技術部門聯手,根據市場要求,引進開發脫水蔬菜新品種,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產品市場;積極開闢新的青紅椒原料生產基地,多方面解決青紅椒原料問題,面向全國相關科研機構招標,解決青紅椒病害問題,恢復xxx縣青紅椒固有基地,防止因青紅椒病害的繼續蔓延給整個產業發展帶來的較大沖擊;研究大批量原料萊低成本保鮮技術問題,延長原料供應時間。

2、以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爲核心,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加大對脫水蔬菜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爲中心的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全力推行不鏽鋼烘箱乾燥法,實行烘乾、分選和包裝全過程封閉,防止加工過程中的污染,強化產品檢驗設施建設,健全產品檢驗制度,確保產品質量。組織力量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無公害脫水蔬菜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衛生標準;加強環保,衛生安全宣傳,增強農戶和企業的安全意識;逐步引導企業、基地按技術規程和質量衛生標準進行生產和加工,向無公害方向發展。在全面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支持企業申報產品品牌,做到產品有品牌、有標準、有承諾、創名牌,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開拓創新,增強產業內在競爭力。遵循市場競爭和經濟發展規律,引導產業協會完善、創新機制和功能,增強行業內部自律能力和上通下達的協調能力,以規範企業間的經營行爲,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推進和完善訂單農業,走“企業+農戶+基地”之路,促使企業和基地農戶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在充分尊重企業自主權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引導企業通過聯合、兼併、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脫水菜企業集團,有效整合產業內部資源,提高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自營出口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企業應重視高層次經營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高營銷水平;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對區內外及國際市場脫水蔬菜產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時把握商機,組織生產,進行網上交易,提高經營效益率。

4、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入wto後,企業的生產,經營、貿易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水平,適應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大對企業廠長(經理)、中層管理幹部、營銷人員的wto知識、貿易規則、金融結算、經營管理等知識技能的培訓力度,強化素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5、加強政府對脫水蔬菜產業發展的支持。政府要用活用好wto對農業“綠箱政策”、“黃箱政策”,加強對脫水蔬菜原料基地建設、科技培訓、技改研發、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等支持;實施積極的稅收、信貸政策,加強對蔬菜脫水企業的稅收和信貸支持,加快xxx縣脫水蔬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