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宣城市物流業專題調研材料

宣城市物流業專題調研

宣城市物流業專題調研材料

 

一、物流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物流業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底,全市註冊登記物流企業148戶,總註冊資本2億元。2011年全市貨運總量爲1.28億噸,週轉量255.47億噸公里,並保持15.8%和14.2%的平均增長率,完成內河港口吞吐量110.5萬噸,同比增長12.4%。全市各類貨運業戶17100餘戶,其中各類道路貨運企業220餘戶,各類貨運車輛22500餘輛,參與貨物運輸的其他運輸車輛6500餘輛。

近三年宣城市物流業增加值情況

                                        單位:億元

年份物流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佔GDP比重(%)增速(%)
2009年30.3166.3
18.2
7.0
8.0
2010年32.9189.0
17.46.38.5
2011年35.6
219.4
35.65.38.3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情況

安徽婉飾琳物流有限公司,作爲一傢俱備一級國際貨運代理權的外貿進出口物流企業,已在宣城建立並發展。中國·茶府擬組建物流運營管理中心,目前已積聚經營信息物流和零擔物流的客戶300餘家。其中意向入駐的有80餘家,已經入駐的30家。

(三)物流園區建設

雙橋物流園於2010年10月底啓動。物流園區規劃範圍21.2平方公里,一期規劃12.9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4.9平方公里。一期規劃了“一核三區”,即公共服務中心和商貿服務區、生產加工服務區、農副農資產品服務區。目前,在建和簽約的項目共10個,協議總投資18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百匯商貿物流園、中國·茶府、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3個項目進展順利。其中,百匯商貿物流園,總投資20億元,規劃總面積1000畝,分三期建成。目前一期建設已基本完工。中國·茶府項目,總投資16.6億元,佔地460畝,茶產品展示中心已建成,招商工作已經全面啓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總投資5.7億元,佔地330畝,總建築面積18.7萬平方米。一期6.3萬平方米農副產品交易區已封頂,計劃11月份試運營。

(四)存在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信息化水平較低。一是海關、商檢尚未建成。二是直接爲物流業服務的倉儲、停車場、港口、火車站貨運堆場等基礎設施嚴重缺乏。三是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統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企業之間、區域之間,物流企業與一、二、三產業企業之間供銷信息不暢,難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物流運輸工具空載率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影響物流企業效益水平和服務質量。四是規劃的物流園區建設除雙橋物流園外,其他園區和場站建設步伐較慢。

二、當地促進物流業的做法

2010年出臺的《關於加快市本級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宣政〔2010〕76號)文件制定了物流業相關保障措施,包括土地、行政收費、稅收等優惠政策,爲我市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三、物流業發展形勢分析

雖然我市現代物流業處在起步階段,但已具備一定的發展條件。一是明顯的區位優勢。我市是全省唯一與江蘇、浙江兩省交界的地級市,是長三角地區向內地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同時,我市緊臨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寧波爲中心的長江三角物流圈,區位優勢日益顯現。二是一定的產業基礎。我市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加快發展、跨越崛起階段。“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建成“三個基地(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新型加工製造業基地;面向長三角的優質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以自然生態和宣城地域文化爲特色的旅遊休閒度假基地)一個樞紐(皖蘇浙邊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物流業快速發展基礎條件逐步具備。三是難得的政策機遇。國務院、省政府相繼出臺加快物流業發展規劃和優惠的扶持政策,給我市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政策環境。省政府《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將我市納入“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定位爲與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相連接的區域性物流集散和分撥、配送中心,規劃我市爲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四是良好的發展環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發展,強力推動物流園區建設,市直相關部門把推進物流業發展作爲中心工作開展,企業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的願望較爲迫切,這些都爲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加快物流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出臺專項規劃和扶持政策。對列入物流業發展規劃的物流園區和重點物流業項目,要優先保障用地,並參照工業地價收取出讓金,相關費用按下限收取或採取減、免、先徵後獎勵返還政策。完善稅收配套政策。參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制定物流企業稅收政策,建立統一的物流企業納稅體系。對提供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物流服務的企業,符合相關認定條件,給予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設立物流專項激勵扶持資金,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二)加強交通運輸管理。嚴厲打擊公路“三亂”,免除物流企業不合理負擔;開闢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爲城市配送車輛進城通行、停靠和裝卸作業提供便利;制定最低運費保護限價政策,建立物流運價參照客運業制定貨運業燃料成本補貼制度

(三)協調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商業銀行在防範資金風險的前提下,放寬物流企業貸款融資條件,降低其融資成本;建立物流業融資擔保體系,協助中小物流企業取得貸款;推廣物流金融新模式,鼓勵重點物流企業特別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對於重點物流企業在物流園區、重點項目建設方面給予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健全人才培養引進和保障機制。制定物流人才培養使用規劃,培育現代物流專業人才。建立物流人才引進激勵機制,積極引進包括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教學科研、物流企業管理等方面人才。鼓勵和支持外地和本地物流人才在宣投資創業。大力開展物流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形成多層次的物流人才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