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分享人教版精品多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分享人教版精品多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一

考點1: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的變化來表示。表達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單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主要因素)

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一個條件)

3、理論解釋——有效碰撞理論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圖

圖中:E1爲正反應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爲E3,反應熱爲E1-E2。(注:E2爲逆反應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間能夠引發化學反應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考點2: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一定條件(恆溫、恆容或恆壓)下的可逆反應裏,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2、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

考點3:化學平衡的移動

1、概念

可逆反應中舊化學平衡的破壞、新化學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狀態向新化學平衡狀態的轉化過程,稱爲化學平衡的移動。

2、化學平衡移動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係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v正=v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不發生平衡移動。

(3)v正

3、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①恆溫、恆容條件

原平衡體系

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

②恆溫、恆壓條件

原平衡體系

容器容積增大,各反應氣體的分壓減小―→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同倍數減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義: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原理適用的範圍:已達平衡的體系、所有的平衡狀態(如溶解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於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解釋: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發生移動的結果,是減弱對這種條件的改變,而不是抵消這種改變,也就是說:外界因素對平衡體系的影響佔主要方面。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 篇二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

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方法 適用範圍 主要儀器 注意點實例

固+液 蒸發 易溶固體與液體分開 酒精燈、蒸發皿、玻璃棒

①不斷攪拌;②最後用餘熱加熱;③液體不超過容積2/3 NaCl(H2O)

固+固 結晶 溶解度差別大的溶質分開 NaCl(NaNO3)

昇華 能昇華固體與不升華物分開 酒精燈 I2(NaCl)

(1)固+液 過濾 易溶物與難溶物分開 漏斗、燒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澱要洗滌;③定量實驗要“無損” NaCl(CaCO3)

(2)液+液 萃取 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質分離出來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對萃取劑的要求;③使漏斗內外大氣相通;

④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從溴水中提取Br2

(3)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液體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

(4)蒸餾 分離沸點不同混合溶液 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牛角管

①溫度計水銀球位於支管處;②冷凝水從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5)滲析 分離膠體與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 半透膜 更換蒸餾水 澱粉與NaCl

(6)鹽析 加入某些鹽,使溶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燒杯 用固體鹽或濃溶液 蛋白質溶液、硬脂酸鈉和甘油

(7)氣+氣 洗氣 易溶氣與難溶氣分開 洗氣瓶 長進短出 CO2(HCl)

液化 沸點不同氣分開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劑裏的溶解度的不同,通過蒸發減少溶劑或降低溫度使溶解度變小,從而使晶體析出。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例如用結晶的方法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

操作時要注意:

①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②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底口下緣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③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l/3。

④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從上口出。

⑤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例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分離開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並且溶劑易揮發。

在萃取過程中要注意:

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盪。

②振盪時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頸部,並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

③然後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後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斗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裏的溴。

iv、昇華 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後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利用某些物質具有昇華的特性,將這種物質和其它受熱不升華的物質分離開來,例如加熱使碘昇華,來分離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

對物質的分離可一般先用化學方法對物質進行處理,然後再根據混合物的特點用恰當的分離方法(見化學基本操作)進行分離。

用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時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雜質;

②不能損耗或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

③實驗操作要簡便,不能繁雜。用化學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雜質時,要使被分離的物質或離子儘可能除淨,需要加入過量的分離試劑,在多步分離過程中,後加的試劑應能夠把前面所加入的無關物質或離子除去。

對於無機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進行分離和提純:

(1)生成沉澱法 (2)生成氣體法 (3)氧化還原法

(4)正鹽和與酸式鹽相互轉化法 (5)利用物質的兩性除去雜質 (6)離子交換法

人教版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三

化學實驗室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並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幹抹布拭去,再用水衝淨。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濃鹼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鹼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鹼濺在眼中,用水洗淨後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溼抹布撲蓋。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並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

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幹抹布拭去,再用水衝淨。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濃鹼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鹼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鹼濺在眼中,用水洗淨後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溼抹布撲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

過濾用於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裏的溴、碘

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裏的溴、碘後再分液

蒸發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澱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澱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爲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後續操作中便於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爲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單位:g/mol或g.。mol-1(3)數值:等於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精選5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五

1、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的方式:

電能

(電力)火電(火力發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缺點:環境污染、低效。

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爲電能優點:清潔、高效。

2、原電池原理(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爲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爲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閉合迴路

(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託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鹼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六

1、物質的組成

從宏觀的角度看,物質由元素組成;從微觀的角度看,原子,分子,離子等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物質組成的判斷依據有:

(1)根據有無固定的組成或有無固定的熔沸點可判斷該物質是純淨物還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態物質及含有同種元素的不同同素異形體的物質均屬於混合物。

(2)對於化合物可根據晶體類型判斷:離子晶體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分子晶體是由分子構成的;原子晶體是由原子構成的。

(3)對於單質也可根據晶體類型判斷:金屬單質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的;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分別由原子,分子構成。

2、物質的分類

(1)分類是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質分類的依據有多種,同一種物質可能分別屬於不同的物質類別。

(2)物質的分類依據不同,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特別是氧化物的分類是物質分類的難點,要掌握此類知識,關鍵是明確其分類方法。

氧化物的分類比較複雜,判斷氧化物所屬類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如Na2O2爲過氧化物(又稱爲鹽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爲混合型氧化物(一種複雜氧化物),Al2O3和ZnO爲兩性氧化物,Mn2O7爲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鹼(如

高一化學知識點 篇七

一、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較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

二、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象:①鈉浮在水面上;②熔化爲銀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處遊動;④伴有嗞嗞響聲;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2、鐵絲在氯氣中燃燒:2Fe+3Cl2點燃===2FeCl3

3、製取漂白粉(氯氣能通入石灰漿)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鈉在空氣中變質: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鈣在空氣中變質: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質的量爲中心的物理量關係

1、物質的量n(mol)= N/N(A)

2、物質的量n(mol)= m/M

3、標準狀況下氣體物質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n(mol)=cV

五、膠體:

1、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1~100nm之間的分散系。

2、膠體性質:

① 丁達爾現象

② 聚沉

③ 電泳

④ 布朗運動

3、膠體提純:滲析

六、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定義:①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②性質:能否導電;③物質類別:化合物。

2、強電解質:強酸、強鹼、大多數鹽;弱電解質:弱酸、弱鹼、水等。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 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② 拆:將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形式,其它以化學式形式出現。

下列情況不拆:難溶物質、難電離物質(弱酸、弱鹼、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刪:將反應前後沒有變化的離子符號刪去。

④ 查:檢查元素是否守恆、電荷是否守恆。

4、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問題:下列離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如Ba2+與SO42-;Ag+與Cl-等

② 生成氣體或易揮發物質:如H+與CO32-、HCO3-、SO32-、S2-等;OH-與NH4+等。

③ 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弱電解質)

④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MnO4-與I-;H+、NO3-與Fe2+等

人教版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八

(一)鈉的反應

1、鈉跟氧氣常溫下一般認爲生成氧化鈉,加熱(或點燃)生成過氧化鈉。(鈉的保存)

2、鈉跟硫研磨能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3、鈉跟水反應(現象?)

4、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現象?)

5、鈉跟乙醇反應(與跟水的反應比較?)

(有機物中的醇羥基、酚羥基、羧基都跟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劇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1、都是固態物,顏色不同。氧化鈉是白色,過氧化鈉是淡黃色;

2、氧化鈉是典型的鹼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應都符合鹼性氧化物的通性;

3、過氧化鈉不屬於鹼性氧化物。(電子式?陰陽離子個數比?)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用作供氧劑):※作呼吸面具上述兩個反應均存

在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強氧化性)

(三)氫氧化鈉的性質

1、白色固體,易潮解,溶解放熱,強腐蝕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稱量時應注意?)

2、強鹼,具有鹼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應;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沉澱;跟銨鹽反應生成氨氣

(實驗中製取氨氣用消石灰)

3、氫氧化鈉跟兩性氧化物(Al2O3)反應;跟兩性氫氧化物[Al(OH)3]反應

4、氫氧化鈉與金屬鋁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

5、腐蝕玻璃、陶瓷等硅酸鹽製品,特別是熔融態的氫氧化鈉強腐蝕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時間過長;熔化氫氧化鈉的容器選擇等)

7、氫氧化鈉跟氯氣等非金屬單質反應(用NaOH溶液吸收殘餘氯氣);實驗室製得的溴苯有紅褐色(溶有溴單質),可用氫氧化鈉除去。

8、氫氧化鈉跟苯酚(酚羥基)反應(用於苯酚與苯等有機物的分離)(醇羥基沒有酸性,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9、酯的鹼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應(制肥皂)

根據生成沉澱的現象作判斷幾例:

①、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澱不消失—可能是鎂鹽

②、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白色沉澱逐漸消失—常見爲鋁鹽

③、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亞鐵鹽

④、加鹽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逐漸消失—偏鋁酸鈉

⑤、加鹽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銀或硅酸鈉或苯酚鈉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澱氫氧化銀(或黑褐色沉澱—氧化銀)繼續加,沉澱消失—硝酸銀(制銀氨溶液)

⑦、加氫氧化鈉生成紅褐色沉澱—鐵鹽;生成藍色沉澱—銅鹽

⑧、石灰水中通入氣體,能生成沉澱,繼續通時沉澱逐漸消失,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澱,繼續通,沉澱能逐漸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繼續通二氧化碳時沉澱不消失的有硅酸鈉溶液,苯酚鈉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

(四)、既跟酸反應又跟鹼反應的物質小結

1、金屬鋁

2、兩性氧化物(氧化鋁)

3、兩性氫氧化物(氫氧化鋁)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

5、弱酸弱鹼鹽(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質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九

1、概念

可逆反應中舊化學平衡的破壞、新化學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狀態向新化學平衡狀態的轉化過程,稱爲化學平衡的移動。

2、化學平衡移動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係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v正=v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不發生平衡移動。

(3)v正

3、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①恆溫、恆容條件

原平衡體系

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

②恆溫、恆壓條件

原平衡體系

容器容積增大,各反應氣體的分壓減小―→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同倍數減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義: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原理適用的範圍:已達平衡的體系、所有的平衡狀態(如溶解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於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解釋: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發生移動的結果,是減弱對這種條件的改變,而不是抵消這種改變,也就是說:外界因素對平衡體系的影響佔主要方面。

人教版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十

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

1、氧化還原反應的類型: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4HNO3(濃)=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種元素不同價態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歸中反應)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不止一種的氧化還原反應: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還原反應分析:

(1)找四物: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關係:特別是歧化反應、歸中反應、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3)電子轉移的量與反應物或產物的關係

例:根據反應: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當有68gNH3參加反應時,被氧化物質的質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__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