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XX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1月4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多重疫情疊加的嚴峻形勢,農業農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正確指導下,攻堅克難,負重前行,紮實抓好農產品穩產保供、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農村支持保護體系建設和農村改革等系列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細落實,實現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

一、2020年工作回顧

(一)立足於“穩”,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克服疫情和長期低溫陰雨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着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有序推進糧食生產。一是穩定糧食麪積產量。今年計劃糧食播種面積121萬畝,穩定產量52萬噸,全年共完成糧食總播種面積121.1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2.0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4.58%和10.17%。各地採取開展集中育秧、創建“早加晚優”萬畝示範基地,大力發展雙季稻,全市落實集中育秧點376個主體,可插大田面積6.21 萬畝,推動全市完成早稻育秧面積43萬畝(大田);採取有力措施對種糧大戶實行全方位扶助,市政府出臺政策,對種糧大戶在農機購置上累加補貼,綜合服務上享受“一對一”結對幫扶服務,全市發展30 畝以上的種糧大戶4941戶,糧食規模經營面積達 56.59 萬畝。全市共落實水稻108.90萬畝,其中早稻面積42.96萬畝,比上年增加9.94萬畝,增長30.1%;雙季晚稻播種面積47.43萬畝,比上年增加12.6萬畝,增長36.17%;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積18.51萬畝,比上年減少8.68萬畝,降低31.92%。雙季稻面積大幅增長。二是穩步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全市今年新推各類補貼農機具538臺(套),農機總量達7.7萬臺(套),農機總動力突破92.3萬千瓦。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機具保有量逐年增加,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達72.45%,較去年增長1.16個百分點。我市被推薦爲“2020年度全省農機工作綜合先進單位”。

(二)立足於“保”,有效保障“菜籃子”供應。一是保障蔬菜供應。堅持培育蔬菜生產企業和保護中小菜農兩條腿走路,綜合施策,確保蔬菜產量穩定,供應有保障,成功申請“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積極開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設施蔬菜基地建設,XX鎮潤福祥蔬菜基地對接成功等待授牌,按照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規範要求,逐步完善XX鎮的XX廣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XX鎮的龍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兩個蔬菜基地設施建設,積極推動XX街道辦事處湖南榮創黃花菜食品有限公司與海關對接。二是保障肉食品供應。積極推動養殖業轉型升級,科學規避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的不利影響,實現全市生豬產能恢復性增長,2020年新備案生豬規模場130個,已建成投產有26個,已有7個大型生豬養殖場投產。2020年出欄生豬156萬頭,目標完成率達175.28%,超額完成XX市下達的89萬頭任務數。出籠家禽2512.32萬羽,存欄7.22萬頭,出欄肉牛2.22萬頭,出欄肉羊4.16萬隻,水產品產量達5.1萬餘噸。

(三)立足於“扶”,大力扶持涉農企業全面發展。一是扶持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有序復工復產,組織局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及局各股室負責人,按照“一對一”的方式,負責指導聯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精準幫扶,指導企業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復工復產。特別注重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2020年度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產值889872萬元,較去年增長10.3%,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重完成280%以上,兩者產值比重小康指標建設考覈工作第三季度完成數在XX市二類縣市中排第二。二是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上規升級。XX市奇宏林業有限公司、胡佳園茶葉有限公司成功申報省級龍頭企業,推薦湖南神農國油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省級龍頭企業進行運行監測。三是做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經營主體數量是經濟活動基礎,爲不斷激活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我們積極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2020年新發展合作社96個,創辦家庭農場210家,完成率分別達到120%和105%。成功創建省四星級鄉村休閒旅遊農莊1家、省三星級鄉村休閒農莊5家。四是扶持企業創品牌。重點發展區域公共品牌,通過公用品牌的創建,不斷擴大XX市域經濟影響力。成功申請註冊了“XX神農+”“XX蔡倫+”等公共品牌,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行成種、加、銷一體化,做到宜生產則生產,則加工則加工,宜銷售則銷售。對加工企業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標識、統一商標、統一標準、統一包裝,形成拳頭,擴大規模。對“XX油茶”“大和草魚”“江頭貢茶”“XX紅薯粉皮”等列爲扶貧產業,開展了消費扶貧線上推介,同時開展地攤及市長直播帶貨等系列推介活動。

(四)立足於“準”,精準對接資源稟賦發展產業。一是發展特色種養業。2020年度新增發展紅薯、茶葉、油茶、水果、楠竹等特色種植業企業99家,新增茶葉面積2000畝,油茶5萬畝、水果2000畝;新發展大型生豬養殖企業48家。二是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田園綜合體選址XX鎮桃花村,計劃總投資1620.4萬元,已完成投資約480萬元,全村房屋外立面改造79棟,面積約24038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471盞,建垃圾收集站25個,已完成老村部修繕,已完成污水管網建設。村內道路擴寬一公里,修建遊道3公里,發展水稻3000畝,油菜1000畝,烤煙300畝,種植觀賞桃花樹1200棵。三是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共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9466.76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283個,以發展特色種植、健康養殖、農副產品加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電商冷鏈物流、農業生產服務、農村公共服務、“扶貧車間”式加工等“八大產業”爲抓手,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4466戶43172人和435戶1082人邊緣戶均得到產業扶持, 2020年戶均增收2538.7元,增長177.4%。人民日報刊登的《湖南XX:資金之水滴灌產業之根》,對我市的產業扶貧工作進行了推介。

(五)立足於“治”,穩步推進鄉村治理。一是全面抓好農村垃圾治理。今年,全市351個村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覆蓋率達100%,共發放垃圾桶201127個,清理亂堆亂放102處;清理衛生死角123處、農村生活垃圾30940噸、村內溝渠塘壩68處;整治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41處;全市29個涉農鄉鎮街道340個村實行了垃圾分類回收利用,佔村總數的96.8%。2020年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XX市位居前列,扭轉了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在XX被動落後的局面,農村面貌大爲改觀。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62個畜禽養殖場的糞污設施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現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大力推進禁止秸稈焚燒工作,積極推行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1%。三是強力推進受污耕地治理。完成18萬畝以上中輕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3.0863萬畝重度污染耕地嚴格管控防治工作,實現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目標,完成了省裏下達的目標任務。已對全市55.4萬畝受污染耕地進行了入戶調查,建立了臺賬。四是整治漁業秩序、高壓退捕禁捕。全市共完成502艘“三無”船舶處置任務,其中標識登記移交76艘、識別留用57艘、統一回收拆解369艘。同時全面禁捕撈,組織開展“漁政亮劍”“零點行動”及常態化執法行動18次,共查處銷售禁用漁具案件4起,魚網73牀,刺網35張約5500米,禁用漁具電拖網1張約6米,地籠和絕戶網366個(約11250米),蝦籠56個,塑料船2艘。組織執法隊伍,對河魚河鮮交易行爲進行依法打擊,特別加大對沿河一帶碼頭巡查監管力度,杜絕河魚河鮮交易行爲的發生,共檢查農貿市場128次、漁具店34家、餐飲經營主體217次。五是積極強化鄉村社會治理。開展了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戶、最美鄉賢和好鄰里等系列評比活動,向XX市推薦文明鄉鎮10個、文明村5個、文明戶10戶、最美鄉賢10人、好鄰里10戶,通過示範引領,有效夯實了鄉村社會向善向美的人文基礎。

(六)立足於“改”,不斷改進農村的設施硬環境和制度軟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改廁。2020年是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農村改廁是其中必須交賬的硬任務,今年省委、省政府下達我市改(新)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任務數分別爲7500戶,公廁建設任務數爲15座,實際分別完成8331戶、17座,完成率分別達111.1%、113.3%。完成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XX市前列。二是土地頒證工作。到2020年,我市共確權耕地76.6萬畝,確權到戶22萬7千餘戶,確權面積、確權到戶和發證率佔比均達100%。三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20年,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了清產覈資、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全市按照政策要求成立了345個村(居)委集體經濟合作社,全部完成合作社成立的籌備、登記、賦碼、發證、刻章和銀行開戶等各項程序,餘下需進行股份制改革的14個村(居)委,正在加緊股份量化,建立股份制經濟合作社。四是農村宅基地管理。對我市農村宅基地現狀調查摸底,排查亂佔耕地建房情況;組織鄉鎮有關人員進行專題培訓;成立了以市政府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分管農業、財政、城建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爲成員的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了《XX市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實施細則》、《XX市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鋪開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工作。

(七)立足於“爭”,積極爭取項目並實施好項目。積極搞好項目申報工作,嚴格抓好項目實施工作,通過項目資金投入,切實補上“三農”領域的一些短板。建立“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入庫重點建設項目共13個,2020年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稻集中育秧、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稻油水旱輪作試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農村改廁、基層農技推廣等一系列強農惠農項目,共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共2.5億餘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特色產業豐產不豐收的現象依然存在。由於優良品種規模種養不夠,高產優質種養意識不足,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未形成,農產品產業鏈終端的冷藏和加工環節相對落後等原因,極易導致特色產業豐產不豐收。

二是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境外疫情多發,重大動物疫病疫源分佈較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豬瘟等疫病的威脅仍然存在,病毒變異加快,防控難度加大。我市活畜禽調運頻繁,疫情跨區域傳播風險機率上升,加之基層動物防疫機構人員老齡化趨勢嚴重,隊伍不夠穩定,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將對整個畜牧產業造成巨大打擊。

三是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配套機制尚不完善。機構改革後,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部分人員被劃到了鄉鎮,大多數人到鄉鎮後主要協助行政輔助性工作,實際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隊伍面臨萎縮的風險。同時局機關對應股室與各二級機構職責權限如何進一步明晰?人員配置如何既實現“人崗相適”又能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對編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結合行業編制特點,進一步深入全面研究。

三、2021年工作思路和舉措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立足產業抓發展、重視農村促善治、關愛農民惠民生,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區分輕重緩解精準補足農村短板,迴應農民新期待切實解決所急所需,不斷促進全市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一)以更實的舉措抓產業。一要完成目標硬任務。繼續抓好糧食、畜禽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同時抓好草食動物、水產、蔬菜、菸葉、茶葉、葡萄、柑橘、紅薯等相關農副產業發展。糧食、油菜播種面積分別穩定在121萬畝、48萬畝,總產穩定在52萬噸、4.9萬噸以上;生豬出欄、禽出籠分別穩定在140萬頭、2600萬羽以上;其它農副產業產量確保穩中有升。二要強化工作硬舉措。加大先進適用種植業、養殖業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主推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齊穗三項關鍵水稻增產技術,積極推進非洲豬瘟淨化工程,大力推廣普及現代生物安全防護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緊密結合,繼續實施省級機拋秧推廣試點縣項目,力爭5月10日前累計實施機拋秧面積3萬畝;加大動植物病蟲害預防控制,確保產業安全高效;着力做好動植物優良品種引進推廣工作,以優種促進全市種養業優質高效。

(二)以更大的力度強支撐。一是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計劃完成6.7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繼續嚴格管控3.08萬畝重度污染耕地;二是合理引進先進環保農機,力爭全市農機總動力突破92.5萬千瓦,農業機械總量保持7.8萬臺(套),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5%;三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2021年力爭發展家庭農場100個,創建示範家庭農場20個;四是爲農業引入金融活水,引入金融力量,推動我市農業加速轉型升級,以“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試點模式爲參照,引導金融力量向更多的農業領域滲透。

(三)以更多的途徑促增收。通過多種途徑確保農民持續增收:一是以聯合促增收。進一步完善以新五豐、溫氏、XX國油爲代表的“龍頭企業+農戶”合作模式,穩定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企農雙贏的命運共同體。二是以融合促增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推進以市縣域爲整體的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和管護,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融合促進農村在資金、物資、人才等方面與城市形成對等交換。三是以信息促增收。讓數字爲農業賦能,積極完成鄉村產業大數據平臺統計,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現信息進村入戶,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加快發展農村電商。

(四)以更嚴的治理保安全。通過完善鄉村治理,確保農業生產領域和農村社會領域全面安全,着重抓好幾項工作:一是抓好農村生態安全。繼續抓好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進空心房整治、農村改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制度改革,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繼續推進100個美麗鄉村建設,創建一批美麗鄉村、秀美屋場、五美庭院。二是抓好農業生產安全。加強對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地下屠宰場,嚴禁未經檢疫的肉品上市銷售,繼續保持打擊非法捕撈高壓態勢,儘快撥付禁捕退捕漁船拆解獎補資金,把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做實做穩。三是抓好農村社會安全。按照《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賦予農業農村部門的職能職責,加強部門聯動,建立鄉村治理工作協同運行機制,大力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開展文明村、文明戶、最美鄉賢系列評比活動,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以農村文明素養大提升促進農村社會安全水平上臺階。

標籤:農村 農業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