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多篇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多篇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一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制度的改革,我國企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時機。隨着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企業的發展空間和領域也越來越寬闊。但是,在我們看到企業發展良好態勢的情況下,也要看到目前我國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比如內控管理和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其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較爲突出,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就很難優化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中,筆者首先探究了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存在的問題探究了一些優化稅務風險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企業稅務會計;稅務風險管理;問題;方法

一、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些年總體來說,我國的企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可以用驚人的發展速度來形容,但是在快速發展的業績背後,企業的自身的管理卻沒有跟上,出現了高業績和低管理的不協調發展,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他們更多的只重視企業的承接項目和工程質量,對自身的管理有些鬆懈,特別是內稅務風險的管理更是顯得極爲鬆弛。稅務問題不出問題則沒有任何的影響,如果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就會出大問題,嚴重者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我國很多的企業對稅務風險的管理重視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規範不專業,缺乏專業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上呈現出一定的滯後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業不能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此同時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環境也比較的脆弱,這些都導致我國的企業在內部財務的管控上呈現出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市場更具有開放性和競爭性,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業承接的項目和開發的項目產品上,但是針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特別是稅務風險管理來說都沒有給予重視,這就導致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造就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環境呈現出極爲脆弱的特性。企業的工作重視仍是工程項目,而對於所謂的辦公室工作的重視不足,他們的工作以來各種報表和書面材料,對於工程項目的各類報表材料他們是可以一目瞭然的,但是對稅務報表和稅務公示卻無法瞭解的細緻,對其存在的真僞性也很難辨別,只要數據過得去,他們是不會深究的,也不會把稅務報表中的數據一一去核實,這就造成企業的稅務管理呈現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點,其中就會容易滋生各種違規操作,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情況,給企業的發展埋下安全隱患。對於企業來說,其工作的內容較多,程序較爲複雜,牽扯到的人員也較多,如果在管理中沒有響應的規範和制度的話是很難將工程項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針對上述筆者分析的問題,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確實需要改進,稅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有機內容和組成部分,作爲企業領導者和稅務風險管理人員應該重新認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轉變工作思想,首先給予稅務風險管理應有的重視,把日常稅務管理工作當成企業發展的大事來抓;其次就是構建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的規章制度,讓制度來管人管事,提升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最後要抓好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人才建設,從人員的招錄、培訓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規範,提升稅務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優化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環境。

(一)創新工作思路,重視稅務風險管理工作

企業的工作是非常複雜的,主要的內容是項目的承接和作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企業獲得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質量。一般來說,企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稅務風險管理作爲企業內部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重視起來,財務是企業運轉的物質基礎,沒有良好的稅務管理作爲支撐企業是不會健康發展起來的。對於企業來說,面對着新形勢的變化,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視稅務管理工作,把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納入到企業日常的管理議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選拔和錄用上,要做到專業化和科學化,以爲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視制度機制建設,實現規範化的稅務管理

企業的稅務管理存在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規章制度建設不齊全,甚至有的部分企業都沒有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這樣在稅務管理的時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沒就會出問題,有風險。制度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則性要求和規範化要求,沒有健全的制度,企業的稅務管理是非常困難的。爲了優化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首先要重視稅務管理的制度建設,設立專業的稅務管理部門,同時依據工作內容細化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統一負責企業的稅務資金,實施稅務稽覈等制度,確保稅務的安全管理。

(三)發展企業稅務管理人才,提升稅務管理的有效性

對於企業來說,強化稅務風險管理首先就需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招錄和聘用擁有專業稅務風險管理能力的人才,並對他們的工作內容實施監督和檢查,把稅務管理工作納入企業考覈和員工績效考覈,讓財務部門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壓力,與此同時要強化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讓稅務風險管理人員依據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創新工作思路,提升稅務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蓋地,張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風險識別與防控[J].財務與會計,2012(16).

[2]張曉。基於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稅務風險管理[J].商業會計,2010(01).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二

1.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共享性和時效性

2.有利於打破會計服務的地域界限

1.在數據層面的融合

在會計信息化的處理中,要致力於對海量數據的處理工作,而且數據源是數據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深遠持久。數據源主要包括外部數據源和內部數據源兩大類。其中,外部數據源是指通過銀行、證券交易所以及稅務部分等方面獲得;而內部數據源主要通過企業來獲取。在數據層面,企業可以制定一個系統完善且兼容性較強的賬務系統[2],結合財務會計科目和管理會計數據,對信息目錄進行必要的分類和編碼,從而使信息目錄中具備充分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核算數據,便於進行數據檢索與統計。同時,統一數據源庫可以使原始數據同時應用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管理,可以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而避免數據出現冗餘的現象。

2.在流程層面的融合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三

摘要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公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預算會計制度的諸多問題和侷限性逐漸產生和顯現出來。公共財政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是績效預算實施的必要條件,建立完善的財政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財政信息;運用績效預算的科學管理工具和方法促進績效預算的實施進程,才能提高績效預算的決策和執行效率。

關鍵詞

現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分析;改革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基本體系由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構成。現行的預算會計只是覈算、反映和監督政府及行政事業單位以預算執行爲中心的各項財政資金收支活動的專業會計,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預算會計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公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預算會計制度的諸多問題和侷限性逐漸產生和顯現出來。

一、相關研究綜述和概念

(一)相關研究綜述

(二)相關概念

1、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領域的規範性方針和工作指南。當前對會計準則的劃分有不同的依據和標準,其中採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單位的經營特性來進行劃分,通常分爲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也是規範會計信息記錄和披露的系統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使會計覈算變得真實可信同時又是標準一致的從而便於使用。

2、預算會計準則體系預算會計制定的目的是爲社會非盈利機構的會計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規則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預算會計準則體系是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國家非盈利組織進行財務覈算的會計規範。

二、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不適應績效預算的問題分析

1、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方法,在收付實現制會計制度下,可以通過提前或延遲現金支付來人爲地操縱各年度的支出,同時也不能將資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內進行攤銷。這使得政府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很難客觀、準確地反映出來,與績效預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財政透明性不相適應。收付實現制對於推行績效預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侷限性。

2、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存在的侷限性

(1)財政支出只包括以現金實際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用現金支付的部分,許多承擔的現實債務不能得到反映,不利於防範財政風險。

(2)不利於正確處理年終結轉事項。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經常出現預算已安排,但由於各種原因當年無法支出而不得不作爲年終結餘處理,從而出現年終結餘虛增的現象。

(3)造成人爲操作的問題。它可以通過提前或延遲支付現金,人爲地操縱各年度的支出,同時,也不能將資本性項目的購買成本在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

(4)沒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不計提折舊。從報表上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淨值情況,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報表價值量的彙總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不利於準確地反映行政單位政務成本情況,不利於考覈政績。

(5)只將政府參股反映爲當期的財政支出。沒有對國有股權和有價證券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國有資本運營狀況沒有全面反映,不利於考覈國有資本運營績效。

三、績效預算的改革與實施

1、計劃與績效預算。計劃與績效預算,目的是對政府活動的產出成本予以衡量。在這種預算制度中,公共部門的產出與投入都受到重視。換言之,比較重視效率性。這種預算制度是由於政府公共部門追求效率產生的,也就是說是在投入—產出工具的推動下產生的。

2、設計、計劃和預算制度。這種預算制度的雛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車公司的一種管理制度。設計—計劃預算制度的基本內涵是:在設計階段,預算編制者尋求的是確認目前與未來組織之目標,以及對達成這些目標的各種可能途徑作出評估;在計劃階段,預算編制人員將設計階段所提出建議加以整合,並根據優先順序形成各種計劃,以備組織中不同層級進行決策制定時用;最後一個階段即預算階段,它的任務是通過工作分配和相應的資源分配,將每一個年度計劃轉化爲一系列具體的年度活動。

3、零基預算是將每年的預算,從“零”的基準開始,不侷限於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預算數字的高低,重新審視其業務活動,決定其優先級,並根據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預算做出最適當的安排。由於決策技術的發展使得零基預算在個人決策時顯得簡單和有效,因此零基預算主要應用於小規模的組織決策,在地方政府層面上零基預算得到了發展和廣泛應用。

四、績效預算管理的優勢

第一,績效預算管理工具改進了政府預算部門公共服務的方法與技能。績效預算分析工具的實行帶來了一系列以結果績效爲本的管理措施的運用。預算部門圍繞其績效戰略進行績效管理,採用目標管理、全面標杆管理等手段,強化政府對顧客(公民)的責任;增加顧客選擇的機會,尊重顧客選擇的權利,調查和審視社會公衆對公共服務的要求和滿意程度,讓顧客參與管理;實行戰略資源控制和成本覈算,建立以結果導向爲基礎的公共預算制度,實行績效審計和反饋與財政預算撥款掛鉤。

第二,績效預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預算的效率,產生良好的績效預算執行效果。現代化的績效預算制度要求決策者必須專業化,顧客(公民)不會僅僅因爲政府公務員的權威而信任,而是更因爲政府公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而維護其服務,接受政府的預算決策。利用不斷創新的績效預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決策者的決策水平,使其更加專業化。專業化的決策提高了決策的效率,也使實現預算結果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

五、績效預算管理分析工具的應用

1、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方法應用在績效預算中,其分級實施將促進信息在組織層級之間的上下流動,提高決策效率。與傳統的績效預算評估方法相比,分級實施平衡計分卡更能促進績效預算部門內部各組織之間的良好溝通。而且在公共績效預算部門,要達到績效目標,經常要跨越各層次和各服務部門,分級實施平衡計分卡技術能夠促進內部協調。

2、全面標杆管理全面標杆管理在績效預算中應用,其核心是給公共預算決策者提供一個恰當的方法途徑,通過對領先部門的管理學習對比,提高本部門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績效預算中全面標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在學習和引進了其他機構或私營部門的一些較好的做法後,會自覺主動地找出自己與之相比較顯現出來的不足,從而縮短差距。首先,對公共預算部門的組織績效而言保證組織活動方向的正確。

採用標杆管理,借鑑其他組織如何進行決策、如何配備組織人員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可以儘可能地做到最優決策,從而保證方向的正確。其次,在保證組織活動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推行標杆管理可使組織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再次,採用標杆管理可使部門績效得到提高,有效實現組織的績效預算戰略目標。標杆管理極爲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引進並嚴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斷反覆的一種機制。組織工作人員能通過對業務處理中存在的顯在或潛在的程序的認識,作出預測、保護程序,有效地處理業務。

公共財政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是績效預算實施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進績效預算,績效預算是以權責發生製爲前提的預算制度;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對績效預算的實施至關重要,績效預算要求項目成本衡量準確,要求反映政府活動成本充分和完整,這些都需要財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財政信息系統,才能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財政信息;績效預算的科學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夠促進績效預算的實施進程,同時提高績效預算的決策和執行效率,也能夠通過反饋進行正向激勵;績效預算的實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瞭解政策內涵並運用現代化手段處理業務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隊伍。

參考文獻

[1]王德祥。美國新績效預算改革及其對我國公共財政建設的啓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2)。

[2]劉羣,邱錦異。淺議項目績效預算[j]。現代商業,2008(23)。

[3]孫達男,宋良榮。科研項目績效預算管理探討[j]。商業時代,2007(6)。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四

內容提要:

隨着會計電算化在會計工作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手工審計工作造成了衝擊,迫切要求現有的審計工作進行相應的改變、補充和完善。如何適應新形勢保證審計方式、方法的科學合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搞好電算化審計工作已成爲當前審計工作的重心。筆者從目前我國審計工作現狀入手,就如何搞好審計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對我國審計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電算化審計,審計線索

人才培養21世紀,人類全面進入了信息社會,隨着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無論是在會計基礎,還是在會計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較大差別,因此,傳統的手工審計在新的條件下就顯得很不適應,迫切要求現有的審計工作進行相應的改變、補充和完善。目前,由於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審計工作還存在着一些問題,爲了促進我國電算化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筆者就如何做好審計工作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一)存儲介質的改變對審計線索的影響

在手工會計記賬條件下,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各種賬簿和編制的會計報表都是以紙張的形式進行存儲,審計的線索即爲紙質的賬簿資料,審計人員通過調閱這些紙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經驗判斷,來獲取審計信息。但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處理集中由計算機完成,會計信息集中存貯在磁性介質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見的線索。對於長期進行手工審計的人員來說,過去那種習慣應用的審計方法,已不能適應現有的審計工作的要求。雖然他們對審計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針對財務軟件所提供的複雜的核算功能、多種軟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們卻無從下手,面對這種情況自然會影響到他們尋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錯防弊、獲取證據等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財務軟件的高效性對審計方法的影響

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給會計工作帶來高效率,原來手工條件下對憑證的審覈、記賬、結賬和編制報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不是很高。實行電算化工作以後,這些工作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準確性之高是原來不可想象的。在這種記賬條件下,一方面,如果繼續採用手工審計的方法,由於其在操作技術上存在侷限性,效率不高,越來越難以勝任國家提出的審計工作應準確、時效、全面的各項要求;另一方面,由於實現會計電算化後,會計人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賬簿進行大幅度調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跡,所以,如何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審計工作的時效性,採用什麼樣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進行審計,已成爲審計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三)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對審計內容的影響

由於實行會計電算化以後,審計的對象不再是手工處理的會計資料,而是變成了會計電算化系統,一方面,單位使用的會計軟件是否符合有關部門的要求,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否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會計軟件程序質量是否滿足對數據進行處理和控制的及時性、正確性和可靠性,軟件程序是否具備糾錯能力和容錯能力。最後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否具有真實性、正確性和可靠性。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說審計內容主要包括對單位使用的會計軟件進行測評、對會計電算化會計系統程序的審計、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會計數據進行的審計。

(四)會計電算化的技術性對審計人員素質要求的影響

由於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環境比手工處理的信息系統更爲複雜、技術性要求較高,使得審計內容和範圍也更爲廣泛和複雜。傳統手工審計下,從事審計工作的多爲掌握豐富會計知識與審計方法的專業人員,但面對會計電算化,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和表述能力,還要求其對電算化會計系統有一定的瞭解,對其輸入輸出的控制、數據處理的過程以及有可能發生的舞弊情況有深刻的認識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國審計工作中,由於電算化審計理論和實踐研究相對滯後,複合型的審計人才匱乏,審計人員對以磁性介質存放的賬表數據不適應,難以開展有效的電算化審計,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

二、搞好電算化會計審計工作的新思路

實行會計電算化以後,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諸多方面的問題,通過以上對各種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的應用,不論是對審計線索、審計內容還是審計方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問題,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一)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後審計

在過去的手工會計條件下,審計工作往往更多重視的是事後審計,隨着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廣泛開展,爲了保證電算化會計條件下審計工作的真實可靠性,審計工作應從事後審計轉變爲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

1、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事前審計

在單位實行會計電算化工作之前,首先應對單位採用的會計系統軟件的適用性進行審計,軟件中提供的各項覈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滿足單位對會計信息提供的要求。對於自行開發的會計軟件,審計人員應參加信息系統設計和評審驗收,針對審計可視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強調在會計數據處理流程中,設置審計控制點,由計算機自動記錄有關審計所需線索。通過事前審計,保證單位使用的會計軟件系統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個系統評價過程中,我們應注意的一點是可審計性。

2、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事中審計、事後審計

在會計電算化應用於會計工作以後,要保證計算出的會計數據正確無誤,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的數據處理程序、自動轉賬公式的設置和會計報表公式的定義進行事中審計,防止覈算單位惡意篡改系統程序。當然也要做好會計電算化過程的事後審計,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算結果與軟件提供的核算功能進行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繼而保證審計工作的正確性。

(二)適應新形勢,實行審計工作電算化

從1979年會計電算化引入我國以來,相繼經歷了緩慢發展、自發發展和穩步發展三個階段,電算化會計軟件的研究與開發方面,已取得了較好成績。由於對電算化審計的優越性認識不夠,起步較晚後,使得電算化審計的研究相對落後,爲了適應會計電算化這一記賬工作的新形勢,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我們應該借鑑推行會計電算化的實踐經驗,重視對審計軟件的開發研究,大力發展審計軟件市場,組建一批既懂財會審計業務,又熟悉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公司,使電算化審計軟件廣泛地應用到審計工作中,不斷吸取電算化審計的工作經驗,逐步改進和完善審計工作,促進我國審計工作電算化的迅速發展。

(三)結合會計電算化高效率的特點,採用適當的審計方法

實現電算化以後,會計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證了會計覈算的及時性,電子計算機以極高的速度處理會計數據,手工方式幾個人幾天的核算工作,採用電子計算機用很短時間就可以完成,保證了會計覈算的及時性。也正是由於電算化會計這一高效性,給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出了挑戰。由於利用會計軟件更正賬簿數據可以做到不留痕跡,會計人員可在審計前對會計數據做隨意更改,所以審計部門應調整常規下所採用的審計方法:審計的工具可採用審計軟件和藉助一些輔助審計軟件;審計的方法也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在審計前,可不用預先通知審計的時間、目的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有效防止人爲調賬、賬外賬的現象發生。

(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培養電算化審計專業人才。

在會計電算化工作廣泛應用的今天,對審計工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審計工作能否滿足現代信息時代的要求,審計方式是否採用現代技術,審計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其關鍵在於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筆者認爲,審計人才的培養可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1、注重對高校學生本專業的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設置中,電算化會計專業的開設已普及化,已爲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會計電算化人才。但是,由於人們對電算化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藉助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和應用審計軟件進行審計工作還沒有廣泛開展。所以,爲了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培養問題,我國高等院校應逐步開設電算化審計專業,這樣通過專業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學習,爲社會輸送複合型的專業技術人才。

2、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利用高等院校進行電算化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是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但是,對於處於審計工作崗位中的審計人員來說,應該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方式,着重培養他們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的操作技能和電算化審計軟件的操作方法,採用這種短期培訓的方式也是解決審計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我們可以看到,會計電算化在會計工作的廣泛應用,雖然造成了對傳統手工審計的衝擊,同時也促進了審計工作改革的進程。我們相信,隨着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普及運用,電算化審計條件也將在電算化會計發展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會計工作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也會因電算化審計工作的開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五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範圍也在逐漸增大,因此人們對國有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良好的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不僅可以爲企業提升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是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依據。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外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對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造成了一定的衝擊。本文就實現我國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目標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分析,同時闡述了相關的應對措施,以優化企業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問題;對策

財務會計目標作爲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的根本,同時又是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財務會計目標進行明確,才能夠更好的建立會計實務與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由於國有企業並不是以盈利爲唯一目的的特殊性企業,所以其必須密切監督財務會計行爲與活動運行程序,進而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充分發揮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爲國有企業的健康、穩定、持久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決定着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它不僅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開端,同時又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契合點。

因此,針對財務會計目標的研究不容小覷,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也在不斷的呈上升趨勢,通過不斷與國際化社會的互動,我國經濟已然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2011年所倡導的經濟轉型,使得中國企業加快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步伐,而這一發展方式的改進爲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着經濟危機的產生,使得世界經濟發展也出現了不協調現象,一些經濟弊端由此形成,因此,經濟轉型勢在必行,而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也就顯得尤爲重要。其轉型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爲擴大內部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並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的整體水平和升級結構,爲滿足經濟發展的各項要求建立強大的會計體系,以此來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方向,同時爲廣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大型企業中的投資者、供應商、客戶、職工以及相關人員及時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極其重要。

一、財務會計目標概述

目前,我國對於財務會計目標這一問題的探討並未放鬆,在1969年美國財務會計學會曾發表了《基本財務會計理論說明》這一政策,因此,財務會計被定義爲一個固定的信息系統。而這一信息系統的落實主要是明確有價值的信息,併爲企業帶來實用型的信息且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所產生的信息系統。而我們所說的信息系統,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滿足信息系統的需求,從而使這個信息系統達到真正的決策效果。十八世紀時期,國外對財務會計目標多數是以圍繞決策和價值進行定義的,針對這一理論也產生了兩大派系,既“決策有用學派”以及“受託責任學派”

二、國有企業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存在的現狀問題分析

1.缺乏明確的財務會計工作目標定位

現階段,我國財務會計部門頒佈了一系列與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相關聯的制度準則,這些制度的產生對各大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工作和財務報告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得會計管理工作逐漸規範化、科學化以及合理化。例如,財政部門發佈的《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等,其內容都制定了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覈算與財務報告的規範性,以此來加強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的管理工作。對於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的確定和實施,更有利於會計規範價值信息的決策以及正確選擇會計方法程序,從而建立健全的財務會計目標理論體系。但目前由於大型國有企業與中小型國有企業間的規模、經濟基礎、組織結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兩者間在會計信息方面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別,這一問題的產生導致多數中小型國有企業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定位,嚴重阻礙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

2.缺乏健全的財務會計工作制度

大多數國有企業以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目標作爲自身發展的參考依據,並以此來制定一系列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準則,但缺乏對股份公司與上市公司的理解。由於股份公司與上市公司的運行模式,包括資金運作、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與國有企業的運行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一味的按照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目標作爲發展動力,只會使得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下降,導致國有企業無法健康、穩定且可持續發展。此外,國有企業缺乏高素質、高業務能力且專業的財務會計人員,這一現象的產生導致部分財務會計人員無視企業會計制度,因此,無法按照企業財會的規章制度來規範自身的行爲,使得財務會計目標難以實現。

三、國有企業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對策研究

1.合理規劃企業風險管理,避免經濟風險的產生

多數國有企業在管理上只重視系統性的風險,卻忽視了財務控制能力的重要性,這也是導致財務會計目標無法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國有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實際情況,對系統性風險管理採取正確的防範措施,合理規劃企業風險管理方針,以實現理想的企業管理效果。雖然企業的利率存在一定的升降趨勢,但這一升降問題取決於中央銀行,而國有企業的運行趨勢仍處於有章可循的趨勢中,也就是說國有企業雖然無法在相應的時間內解決利率上升或下降現象,但可以通過建立“政策研究室”來全面分析和跟蹤當前的宏觀經濟狀況,從而更好的瞭解和掌握當時的利率、匯率、經濟增長等諸多方面的實際變化情況,以此利用投資、籌資以及利潤分配等多元化的財務調配方式來防範企業系統性風險管理所產生的危害。

如人民幣的利率處於下降趨勢,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進行成本節流;如人民幣的利率處於上升趨勢,外貿企業就可以利用外匯交易市場採取套期保值政策;如由於物價過高而產生的通貨膨脹現象,國有企業就可以適當的調整債務比例,以削減貨幣的比重值;如因自然災害產生嚴重的系統性風險,國有企業就必須要提高自身財力的整體預防水平,合理配置保險種類,以此來確保國有企業健康、持久發展。

2.建立健全的企業管理結構,降低企業經濟損失

國有企業的主要管理結構包括外部管理體系與內部管理體系兩大管理機制。但目前由於外部管理體系的建設尚未健全,又受到內部管理體系的約束,導致國有企業在實現財務會計目標的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問題的阻礙。因此,國有企業應針對這一現象結合自身管理結構的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手段,以降低企業不同程度上的經濟損失。

首先,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一定要建立健全的企業管理結構來規範自身的長期行爲;其次,國有企業還應構建專業的會計人才培養市場,以培養出高素質且經驗豐富的職業人員,使其擁有一定的職業能力,爲實現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提供有力保障;最後,建立健全的激勵體系,不僅隨時檢查和監督國有資產,同時爲股東們的權益提供合法保障,有效防止股東們的利益受到損害,以此來進一步實現財務會計目標。

3.優化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爲了儘快實現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的偉大目標,優化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極爲重要。首先,應先從降低成本着手,國有企業一定要全方位研究對成本造成影響的各項活動,並嚴格控制不良因素產生的成本損失,以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包括日常所應用到的各類會計報表,企業應嚴格要求相關人員對報表的使用,這對降低成本有着很好的引導作用。

其次,要實施內部重組方法與內部創業方法,內部重組方法是指國有企業利用重組模式來簡化自身的運作模式,這一方法的實施不僅及時提高組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降低並協調成本,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和提升;而內部創業法是指國有企業對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現有資源狀況相結合,並對內部組織進行創新,以此來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最後,實施激勵方法,實際調查表明,在企業管理制度中,激勵機制是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工作過程中,採取激勵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合理設置激勵政策,促進企業財務會計目標高效完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要想實現財務會計理想的目標,必須要重視財務會計目標所存在的諸多問題,詳細分析各項問題並逐一解決問題。通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採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合理設定目標範圍,做出防範企業經濟風險的有效方案,並建立健全的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管理結構,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只有不斷對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進一步推動企業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從而全面發揮財務會計管理的職能,爲國有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併爲國有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志英。國有企業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

[2]胡馬爾。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商情》,2015.

[3]劉^v^。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財會學習》,2016.

[4]肖麗娟,林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創新對策。《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委員會2011學術年會》,2012.

[5]王均偉。國有企業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財會天地》,2013.

[6]楊紅,熊軍。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12).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六

摘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會計系統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一起構成了會計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企業的會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今大數據背景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會計行業日後的必然趨勢,所以說縮小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邊界,儘早實現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企業的財務管理正在發生着日新月日的變化,以往企業財務管理注重會計覈算,重視財務會計的作用,忽視會計管理工作的開展。但是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以往的會計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作爲企業對內、對外的財務工作模式必須要實現融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會計資源的浪費,推動企業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促進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因素

(一)內部因素分析

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企業各生產要素之間的聯繫更爲緊密,財務工作中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界限逐漸淡化,漸漸向相互融合的方向發展。以往的財務工作重視財務會計,但是在目前的新形勢下,人才、技術上的競爭使得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逐漸趨同,兩者的相互融合也將會成爲必然的趨勢。

(二)外部因素分析

在過去的經濟體制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無法實現融合的,兩者之間必然是相互分離的。但是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信息層出不窮,而企業財務工作所需要的信息更是不斷增多,傳統以財務會計爲主的會計工作形式無法有效的獲取新信息,此時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突顯,其可以通過自身的靈活性實現對新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從而爲財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保證[1]。所以說在當前的大背景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必然趨勢,也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措施

(一)轉變會計觀念,利用現代技術

在以往的企業財務工作中,對財務管理重視較高,所以想要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首先就要轉變以往的會計理念,樹立兩者相融合的會計思想。當前很多企業的會計工作仍然延用以前的方式,都只停留在信息的計量、積累與報告上,而且長久形成的財務會計理念,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只熟悉本職工作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在會計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知識體系,並且沒有決策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管理會計被長期忽視的主要原因所在,沒有將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突顯出來。所以說企業會計工作的這一大誤區,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企業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會計思想,吸引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同時加大企業會計人員的培養力度,不僅能夠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並可以逐漸在會計工作中實現兩者的融合發展。另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應用的過程中數據來源是一致的,而且財務會計的數據是管理會計的重要依據,所以兩者之間想要實現融合需要現代技術作保證。首先,可以建立數據共有目錄,也就是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共同擁有相同的會計數據;其次,與企業的ERP系統連接建立會計數據管理系統,實現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向着智能優化的方向發展。

(二)融合循序漸進,健全會計制度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企業財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的作用是不分上下的,所以想要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就要充分發揮出兩者各自的價值,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循序漸進的在原有的以財務會計爲主的會計體系上進行管理會計的融合。財務工作自身的性質以及我國以往的經濟體制奠定了財務會計的重要地位,相比之下管理會計的基礎相對薄弱,所以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必須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並要以健全的會計制度做保證,這樣才能夠避免由於某個環節失誤而影響整個財務系統的正常運行。由於財務會計在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多企業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財務會計制度,但是管理會計制度還不完善,兩者的融合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管理會計制度的建立,還要健全完善的會計準則,爲管理會計人員提供明確的崗位職責,發揮兩者的共同作用,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分離後再融合,構建融合體系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作爲企業財務管理的兩大分支,很多單位都是將其分離開的,但是財務會計中包含了很多管理會計的內容,兩者的分離導致財務會計方面需要做很多重複的工作,這也造成了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不夠明確,對兩者工作的開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需要先將兩者分離然後再融合,以此來明確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對傳統會計工作的創新,所以兩者融合體系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造成會計資源的浪費,也能夠提高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對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企業的管理人員要提高重視,並將兩者的應用範圍適當擴大,特別要營造有利於兩者融合的工作氛圍。其次,企業要定期爲會計人員組織培訓和考覈,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便兩者的相互融合,也提高會計人員進行二者融合的能力,從而推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共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的組織經營方式,企業財務管理的形式都發生了適時的變化,以往以財務會計爲主的會計管理形式已經與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相違背了,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所以兩者之間的。融合是企業財務管理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企業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準確的考量市場需求,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企業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云楊。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0):123-123.

[2]惠莉。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研究[J].當代會計,2014,(10):3-4.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七

摘要:本文從實證角度出發,對X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會計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利用IBMSPSSStatistics22軟件通過交叉列聯表分析研究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個體層面相關因素對其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畢業論文範文5000

國家通過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希望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合適的對口的崗位上服務於國家整體建設。另一方面,高職學生也更希望能學以致用,能用學校學到的知識技能去直接謀生,而對口就業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找出影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的因素,並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提出對策建議,可以進一步促進高職會計畢業生的對口就業,也可以爲在校生提供專業學習及就業準備的努力方向。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會計專業高職畢業生爲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並用IBMSPSSStatistics22軟件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以期找出影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的顯著因素,並以此爲基礎得出研究結論,提出促進會計專業高職畢業生在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的相關建議和措施。

二、本文中高職畢業生的界定

本文所涉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是指已經畢業的全日制高職(普通專科)學生,即通過普通大學聯考進入大學學習的統招專科畢業生。

三、調查問卷

1.調查問卷指標設計。本文將性別、戶籍、黨員、專業成績排名、獎學金、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初級會計職稱證書、父親學歷、母親學歷、家庭年均收入、汽車、駕照、校內實踐、校外實踐、期望工資這些指標作爲待考察的影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而是否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作爲因變量。2.信度效度檢驗。本文所用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問卷整體的克朗巴哈α係數值爲,說明本研究的問卷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本文所用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各影響因素的KMO值爲,表示效果較好。綜上所述,本文中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較好。

四、調查樣本及調查實施

1.調查樣本的選取。本次調查的抽樣樣本爲X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問卷的發放主要是由X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E-mail給學生,因此問卷填寫的真實性較強。2.樣本分析。本次調查問卷一共發出了150份,回收問卷數量爲129份,回收率爲86%,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爲118份,有效率爲。3.數據整理。在回收的有效問卷裏,參與調查的118人中,願意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有104人,不願意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有14人。鑑於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出影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影響因素,因此將不願意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14份樣本剔除。以下所涉及的相關統計均是針對願意從事會計工作的104人進行分析。下文指的調查對象及樣本均是指此104人。將問卷中每個指標的不同選項用相對應的阿拉伯數字代替,按照實際的填寫情況輸入SPSS軟件生成數據文件,並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IBMSPSSStatistics22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

五、不同影響因素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的影響

對於不同的影響因素指標,在IBMSPSSStatistics22軟件中用交叉列聯表對其進行分析,結果整理如下表。

六、研究結論

經過以上分析,得出性別、戶籍、黨員、專業成績排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父母學歷、駕照、期望工資因素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有顯著影響。女性、城鎮戶籍、是黨員、專業成績排名靠前、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父母學歷較高、有駕照、期望工資適中(3000-4000元)都會更有利於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

七、對策建議

在這些因素中有一些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如性別、戶籍、父母學歷等,但這些只是部分影響因素,可以通過改變能夠改變的因素來促進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會計相關崗位對口就業。1.珍惜校園學習時光,夯實專業基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本來就薄弱,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中學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約束力,進入大學這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後自我約束力進一步下降。而通過前述分析我們知道,高職會計專業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會對對口就業產生有利的影響。因此,自進入大學學習起,學生們就要敦促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專業能力。高職學生一般是三年學制,一定要珍惜這本來就短暫的校園時光,在課堂上端正學習態度,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在課下多瞭解行業動態,多進圖書館,多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在校園內就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不僅可以給自己畢業時的擇業帶來優勢,還可以在將來進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後不斷穩步提升自己。2.努力學習,拿到職業資格證書。雖然陝西省目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工作正在停滯狀態中,但不管將來大政策如何變化,或改由省級組織,或有其他入門證書來替代它,都沒必要感到迷茫。在完成日常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更多地拿出時間來積極備考,至少在畢業前拿到職業資格證書,爲自己畢業時的擇業增加優勢。另外,校方也可以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對涉及考證的課程予以學時上的放寬和教學條件方面的配合,全力保障學生的考證學習。3.多拓展綜合能力素質,向黨組織靠攏。學生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水平,實現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即使沒能入黨,通過入黨的努力過程,也可以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在就業時發揮優勢。4.在校期間取得駕照。基於高職學生就業的特殊性,擁有駕照無疑使他們在就業時多了一項優勢。大學生活課餘時間較多,駕照考取的時間跨度也不長,有的高職院校如X職業技術學院還有自己的校園內的駕校,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餘時間便利地進行駕駛學習和駕考,爲自己將來就業時增加一項重要的籌碼。5.儘早開始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規劃方面,學生要儘早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很多高職會計學生對社會現實和專業職業發展不太瞭解,對未來存在太多朦朧的過於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就業目標也不甚明確。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瞭解職業發展和前景,瞭解個人就業優劣勢。因此高職會計學生需要先分析自身特點,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併爲其做準備,利用在校期間不斷完善職業發展需要能力,才能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有優勢。這方面,除了學生自己的努力,還需要校方爲學生提供條件和指導,如安排職業規劃課程,請業內專業人士開展職業規劃講座,舉辦職業規劃互動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專業的職業規劃諮詢。擇業觀方面,從學生角度: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尤其是高職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教育總體上早已經從精英教育走向了大衆教育,絕大部分學生終將成爲許許多多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員。在就業過程中,既不要拔高期望值,也不要過於悲觀,在現實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意識到就業的嚴峻形勢,給自己做好較準確的職業定位。從家長角度:高職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也需要學生家長的理解、配合與幫助。高職學生絕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周邊縣市的省內人,與很多跨省上學的本科生不同,他們在上學期間與家和家長的聯繫更加緊密,經常在節假日回家。很多高職學生本身並不愛學習或沒有學習自律性,家長要注意經常溝通,鼓勵學生寒暑假到企業實習,及時做好職業定位,使其擺脫渾渾噩噩狀態,儘早培養相關就業能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參考文獻:

[1]靳煒偉,林東輝。2014.高職會計類畢業生質量跟蹤調研——以廣東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爲例[J].商業會計,(12):117-119.

[2]劉依林,楊一熠,張怡文,朱麗君,鄒雅君。2014.關於人才市場中會計學專業女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以華中人才市場爲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1(4):150-152.

[3]王家明。2011.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研究——以合肥市高職院校調查爲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58-261.

[4]張榮,王錫耀,洪凱。2012.高職學生就業行爲與就業能力的研究[J].現代商業,(2):272-273.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八

題目:會計準則下有關職工薪酬覈算的論文

關鍵詞:新企業會計準則 職工薪酬 確認和計量 信息披露

企業職工的主要收入來源爲企業發放給職工的薪酬,職工薪酬的核算、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於企業以及企業的職工都有着重要影響。隨着企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形式和勞動關係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制度發生深刻變化,勞動者的薪酬有待進一步改革與完善。

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以及從2008年1月1日起執行的《勞動合同法》,都對勞動者職工及職工薪酬進行了特別的詮註。監管部門、企業家和勞動者都在關注新準則、新法規對職工薪酬產生了哪些影響。

一、新準則對於企業職工薪酬的成本影響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步入婚育年齡,中國已經進入一個獨生子女時代。與此相呼應,養老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山東省老齡辦事業發展處處長王照奎認爲,中國的養老方式是反哺式的,而國外是接力式的。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紛紛成家立業,一個孩子要贍養四個老人,養老壓力增大,傳統養老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家庭構成形式。在中國城鎮,對父母進行經濟供養理由不很突出,難的是讓子女拿出時間和精力在生活上照料老人。 正因如此,“積極養老”在中國一些城市得到大力提倡。中國目前大力提倡發揮老人自身的作用,年輕時就爲養老積極做準備,包括參加各種養老保險,從事力所能及的社會事務,減少對子女的依賴。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傳統的“養兒防老”的養老觀念發生了轉變。養老是人一生中不能迴避理由,而養老方式的選擇是養老這一國際性理由中的重要因素。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追求自己選擇獨立性的養老方式,他們的養老觀念是選擇恰當的養老方式,在在自己能夠度過一個幸福晚年之餘的同時,不會給青年人造成過大的壓力,而且對於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和購買力的提升有幫助,在爲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的動力之餘的同時,也推動了自己幸福指數的提升、社會的和諧穩定。在這樣的養老觀念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養老方式選擇。

二、新準則對於職工薪酬可准予資本化影響

新準則的這一規定無疑給企業管理當局增加研發經費投入、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吃了定心丸。

然而,對於新城區大多數的居民家庭來說,在養老方式整體環境欠佳,政策發展極不穩定的背景下,要求全部的居民家庭實現依賴與獨立的均衡是不現實的。本文的三個案例中所代表的三種模式在當前的養老方式選擇的居民家庭中現實存在,是各個居民家庭根據外部環境與自身發展特點的戰略性選擇。本文認爲,隨着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的日益成熟,依賴型、獨立型與均衡型三種選擇模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均衡型的實現是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發展成熟的最終表現。

通常情況下,資源依賴性是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發展最不成熟的表現。作爲養老方式選擇的主體來講,要想存活下去安度晚年,必須依賴周圍的環境獲取資源。因此,在選擇的初期,依賴型是必須的存活策略。在基本的存活需要滿足之後,對於高質量的養老生活開始逐步追求,這樣的養老方式選擇的居民家庭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發展階段。在發展階段,居民家庭不斷地減少對外界資源的依賴,努力朝着資源多元化的目標前進,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實現發展目標。經過發展階段的生活,居民家庭最終進入成熟階段。在成熟階段,依賴與獨立之間能夠達到較好的均衡:資源多元化與獨立自主同時並存,形成了養老方式選擇的良性運轉模式。

不成熟階段(依賴型)→發展階段(獨立型)→成熟階段(均衡型),是較爲理想的養老方式選擇發展過程。實踐中的居民家庭選擇養老方式並不一定按照這個過程發展,而且不同的居民家庭根據自身情況的差距在各個階段的停留時間也不一樣,但大體的發展過程是固定的。一旦居民家庭養老方式的選擇長期停留在依賴型或者獨立型的選擇模式之下,必定會出現前文中所提到的選擇風險,進而進入困境,難以長效的發展下去。

三、新準則對於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保護

國內關於居民家庭養老方式的選擇研究中,資源依賴理論通常用來解釋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與子女、政府及社會等外界主體之間的關係,但對於這種依賴產生的後果,現有文獻並未深入研究。本文在已有的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依賴性的基礎上,引入獨立維度,認爲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的依賴與獨立之間存在着張力,導致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在依賴外界資源得以存活時,卻降低了獨立自主性。簡而言之,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的依賴性降低了自主性。對此,將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的依賴與獨立兩個維度結合起來一起討論,探討之間的關係,在國內的居民家庭養老方式選擇的研究中未有涉及。可以說,本文豐富了以往關於養老方式選擇的研究視角。

四、新準則下我們職工薪酬變化的發展方向

新職工薪酬準則規範了企業職工薪酬的概念、確認、計量和披露,全面規範了我國的現行實務,使得企業該類業務的會計處理有所依據,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有關職工薪酬內容和範圍的界定更加明確,且內涵大爲擴展,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07

[3]^v^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戴德明,毛新述。新企業會計準則闡釋、應用與難點透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5]陸明。對職工薪酬準則會計覈算的幾點認識[M].商業會計,2007

[6]孫喻。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剖析。財會月刊,2006

[7]企業會計準則[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8]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07

[9]財務會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0]財務會計[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九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雙軌制

2014年6月^v^正式發佈《^v^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指出近些年來,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迅速,爲社會經濟發展及就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需注意到目前的職業教育沒有完全適應社會就業的需要。

一、中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上對職業教育存在的偏見和歧視

在中國,一般家庭把職業教育作爲備選,由於大學聯考分數沒有達到理想水平而無奈選擇的一條道路。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職業教育是國家戰略,高級藍領受到人們的尊敬。

(二)校企合作中企業配合度不高

在以往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決人才培養之後的出路問題,同時也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減輕其培訓的成本。但是,在中國企業參與教學的配合度不高,多方面的原因是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表層。

二、國際上經驗借鑑

(一)德國

德國的職業教育最開始是由企業運作的,由於企業的需求而成立一些“培訓班”,然後“培訓班”慢慢發展成爲學校,再後來國家出臺一些法律保障。以德國爲代表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雙元”的含義是指職業教育的地點,在企業和學校兩個地方進行的。德國是很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合作,學校主要以企業對人才需求來開展教學和培訓使得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熟練地掌握崗位所需要的技術,畢業以後很快能夠勝任工作。在時間的分配上德國的學生基本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是在企業實習,其餘的時間是在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德國職業教育發展對中國職業教育的借鑑意義)德國的“雙軌制”有以下幾個特點:1.學校、政府、社會三個層面缺一不可中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院校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德國的校企合作是有制度保障的。但是在中國職業教育和企業的合作並不是十分自然,2.師資力量的准入制度明確且統一在德國要成爲職業學校的一名老師不僅需要專業學位,還需要在實踐領域的工作經驗。同時與職業學校合作的企業裏還要爲學生專門的培訓老師,這種培訓老師也需要先通過由行業統一舉辦考試,然後取得資格證書。

(二)其他國家

加拿大、美國是CBE(CompepencyBasedEducatin)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能力培養爲基礎。學生有學習過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權,教師只是作爲管理者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在澳大利亞主要是以TAFE爲代表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非常的靈活,可以在職也可以脫產,學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最後,主要學生完成了評估,獲得了所需要的學分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在澳洲TAFE的教學模式有完善的校內實習以及校外的實訓基地。綜合以上幾個國家,雖然教學的模式有一定的區別,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中國的高職教育

(一)現階段中國高職會計專業交運存在的問題

1.觀念落後

主要的高職教育還是停留在教學在主導地位上,老師只是機械式的傳授書本上的內容,導致學生只知道應該這樣做但是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即使是在實訓環節,要求學生按照要求要求完成從填制記賬憑證到報表編制一整套會計循環,很多學生也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並不真正理解每一個環節的意義所在,這種設計先不說是不是與實際脫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喪失了一種積極思考的能動性。

2.實踐教學環境

現階段隨着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注重會計實訓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完善。也意識到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但是由於提供崗位的限制,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到企業學習。

3.實踐教材設計

現階段我國會計實踐教材種類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各個院校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的往往都強調會計覈算,由於編寫者實踐經驗的缺乏,使得教材和實際工作中的賬務處理存在一定的差異,並且會計實訓教材大部分都是採用工業企業的業務來模擬,對金融、物流、稅務、保險、房地產、海關等其他行業的活動涉及很少。在會計的實務操作中,很多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依靠學生自己的職業判斷去解決問題,但是這些都麼有在教材的設計中體現出來。

4.高職院校的師資問題

從目前的高職院校師資來源看,主要是從高校畢業生直接選拔,選拔主要看中畢業學校以及學歷是否符合招聘條件,而對是否有實踐經驗往往不太看中。而高職教師更重要的是職業技能的培訓,尤其是會計專業,所以導致在整個學校的會計教師隊伍中,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老師非常匱乏。現在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比重很大,一方面體現出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經驗的缺乏。

(二)解決對策

1.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觀念轉變

在德國,從國小後,教育開始劃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到底是接受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決定。職業教育並不是作爲一種備選而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並且如果如果覺得自己並不適合職業教育又有多種方式可是實現兩種教育之間的轉換。(職業性德國職業教育本質特徵之研究)

2.教學內容設計

高職的會計教育是理論和實踐並存,更需要的是突出實踐。對於高職的會計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是三方面的:一方面是會計的基礎理論知識;二是會計的實踐教學;三是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其中素質教育是貫穿其中的,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教學都需要對會計專業學生本身的素質教育加以強調。高職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而實操能力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實踐教學。所以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一定要以實務操作能力爲核心,通過實際訓練,提高學生的能力。

3.創新教學模式

建立以學生爲中心,以實際工作需求爲導向的課程設計。學生通過小組作業、案例研究、模擬實訓等方式互動學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模擬具體崗位,比如讓學生分別來擔任純愛、審計和稅務人員來進行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對這些崗位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對辦事流程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例如在《財務管理》中的籌資資金這一章節設計:

1)設計任務題目

教師可以採用問題的方式“如果大家現在合夥辦一個企業,你們要如何讓企業維持並盈利呢?”通過小組提問的方式讓同學都參與到思考的環節當中來。

2)項目分析

提出問題之後,學生們需要自己分析應該創辦什麼樣的公司,主營的業務是什麼。收集資料信息要了解到如何註冊以及需要的啓動資金是多少,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籌集。老師利用書本和自身的知識幫助引導學生們完成這個任務。

3)完成項目

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需要給小組制定一個“經理”來負責整個小組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也需要老師從中給出指導方法及思路。

4)項目評價

完成項目之後,學生對自己的項目進行評價,教師提出可以改進的方法。

4.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可以從幾方面來加強會計教師的時間技能,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爲教師的實踐技能培養創造條件,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優秀教師到企業去實踐鍛鍊,提高教師的實務能力。具體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1)調研。教師可以去企業對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流程有更具體的瞭解並反饋到教學過程中來。(2)諮詢。當遇到了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定期可以向企業中有經驗的會計人員請教,提高教師的實操能力。(3)見習。具體到企業的會計崗位或者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相關工作。(4)訪談。與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的會計人員進行交流,瞭解會計實操。二是聘請更有經驗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財務總監、註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等等到學校向老師授課。(借鑑“雙元制”教育構建我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三是鼓勵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會,與同行業人才多交流進一步提升會計教師的知識結構。四是鼓勵教師多接觸實務操作。讓教師參與到實訓基地的設計和建造之中,並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兼職創辦企業或擔任會計工作。

5.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模式新探)

在建設實訓基地的時候要按照下企業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來建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針對會計崗位不同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操作方法等進行教學。在教學選材上儘量採用接近真實賬務處理的材料。是學生在實訓中能夠有真實的直觀的感受,達到實訓的目的。

6.校企合作的切入點

一方面社會需要學校培養出更加“實用”的人才,另一方面由於企業和學校卻有效的溝通導致人才輸出時並不有效。所以現行的校企合作存在着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校企合作的基本的形式、雙方的職責以及評價的標準。應該找準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點,一種雙贏的機制,使得校企合作轉化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在合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效仿德國“雙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從各個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實操性更強的會計人才。通過借鑑德國“雙元制”的高職教育,爲我們國家高職教育中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一些思路。在高職教育的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學校和企業的配合之外,政府的參與也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可以通過效仿德國制定一些法規政策保障“雙元制”的實施同時解決部分資金問題。總之,想要真正達到企業和學校“雙元”的目的,社會各界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 篇十

摘要: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結構的調整,企業財務部門的職能也由原來的核算型向管理覈算型轉變,財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也逐漸的分化爲兩部分,即會計覈算工作和會計管理工作。也就是說,財會部門在企業的運行管理中佔有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情況下,要求企業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相關的數據覈算與統計知識,還應該運行自己的專業能力對企業經營信息作出職業判斷,給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信息。對此,文章簡要分析瞭如何提高我國企業中的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

關鍵詞:財務會計;提升判斷能力

一、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性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各行業都面臨着企業轉型和改革,爲了更好的順應市場競爭,企業紛紛完善管理機制,改進管理措施。財務部門作爲企業管理的重要部門,其職能已經逐漸由單純的數據統計覈算轉變爲管理覈算並行,這種情況下,決定了財務會計人員不僅要做好相關的數據信息處理工作,還要根據所得的企業發展信息,以及市場最新動態,對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狀況進行一定的判斷,從而爲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因此,提高我國企業的財會工作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勢在必行,筆者認爲其必要性主要表現爲以下兩個方面:

(1)財務會計部門的工作對象的特殊性

企業的財務會計部門作爲企業信息的重要傳遞載體,在工作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對這些數據進行彙總和綜合是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任務,在覈算和報表繪製的過程中,財會工作人員可以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較爲直接和深刻的瞭解企業目前的經營管理狀況。

這種優勢使得財會工作人員可以對市場信息和企業決策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從而給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可靠的參考意見和備選方案。所以,基於財會部門的這種工作對象決定的優勢,企業要善加利用,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可以從大量的企業信息中甄別有效信息,爲企業決策提供合理參考意見。

(2)激烈的行業競爭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各行各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二十一世紀後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在市場競爭中,誰首先掌握了準確的信息,誰就在競爭中佔有了先機。所以,各個企業也都加大對於信息的採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夠通過對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

因此,企業在加強信息管理的同時,也對信息的直接接觸人員,即財會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們能夠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有效的過濾和排除無用信息,篩選出對企業發展和行業發展趨勢有着重要影響的信息。這種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和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也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我國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現狀

(1)我國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構成

近些年,我國財務工作人員的准入制度還是比較嚴格的,考覈機制也相對完善,所以我國的企業會計一般都具有國家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並且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和掌握。就我國目前企業中的財務人員的總體職業素養來看,並沒有很強的職業判斷能力。

主要表現爲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重點仍然以會計覈算任務爲主,相關的會計職業技能非常熟練和完善,但是與此相對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就顯得比較薄弱。而隨着高新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傳統、繁複的數據整理與覈算工作,已經大部分由計算機系統完成,財務會計從繁重的手工勞作中解放出來,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相關的管理工作。這種情況下,如果財務人員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判斷能力,將會使會計管理工作舉步維艱。

(2)導致我國財務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國企業財會人員的能力構成不協調,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職業判斷能力的缺失,即財務人員在工作中不能根據會計系統中的各種類目和相關資訊,爲企業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和信息。更有一些財務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爲企業提供一些錯誤的判斷信息,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

筆者經過認真的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兩種影響我國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正常發揮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啓發和借鑑意義。

首先,主觀因素。雖然隨着會計行業的不斷髮展,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並不具有相應的從業資質。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業發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沒有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財務人員,並且隨着企業的發展,這些財會人員已經流入了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管理層,導致了整個財會部門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後,也就無法順應財務部門的轉型以及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判讀能力的培養。同時,由於一些企業並不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其不能及時的更新知識結構,導致了職業判斷能力的缺失;由於財務工作人員自身的認知偏差導致的對職業判斷能力的認識不當,使其沒有正確地發揮和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筆者從企業和財務工作人員自身總結出的導致我國財會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觀因素。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市場信息充斥在企業的運行和發展過程中。然而由於經濟運行的複雜性和不穩定性,導致了這些信息本身就具備很強的不確定性。這種經濟運行規律和實物發展規律影響下的信息不確定性,是無法通過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對於出現這些信息不確定性導致的財會人員的職業判斷失誤,企業和財會人員只能盡力避免,而無法消除。此外,由於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場對經濟活動進行操控,還要通過一定的宏觀調控政策對社會的整體經濟運行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進行相關調整。所以,這些政策和規範的制定和更改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財會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的發揮。以上便是筆者總結的影響企業財會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客觀因素。

三、提升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力的方法

(1)企業應當加強財務部門的相關管理機制的建設

企業應該建立和制定一個約束工作人員工作行爲的管理機制,不僅可以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也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而對於財務部門來說,應該根據其重要性,有針對性的加強內部管理。這種約束和管理機制所要達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財務工作人員的各項工作有據可依,即在財會人員的各項工作活動中都必須遵循一定的操作規範和原則,否則其所做出的工作將被視爲無效。這樣不僅可以加強財務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職業規範進行作業。

如果配合相應的監理機制,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財會工作的各個環節,委任專門的監理部門和人員對其工作行爲和工作成果進行監督檢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監督作用,也可以使內部管理機制的落實更加完善。其次,企業管理部門應該通過認真的研究分析,及時發現內部管理環節中的薄弱點,並制定措施予以強化和改正,尤其是對於會計部門的審查和監管工作。

(2)財會人員應該正確認識和使用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財會人員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系統內所涉及到的各種類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評價和評估。從形式上講,會計職業判斷的結果是一種財會人員的主觀意識,但是其產生的過程並不是自由隨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條件約束的。最基本的約束條件就是行業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職業判斷框架。

遵循行業會計準則,就是指財會人員在職業判斷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從會計工作人員的角度出發來闡述和評估所得會計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會計職業範疇外的判斷;遵循職業判斷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財會人員在發揮職業判斷能力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相關的信息和數據的基本判斷程序和步驟,不得隨意做出假設,或者依照不被認可的計算以及統計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和判斷。總之,會計的職業判斷同會計審覈工作相比,雖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主觀性,但是也並非隨意進行的。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在一定的操作規範和準則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現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而不是對信息中所表達的數據進行片面武斷的認定。

(3)善於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的方法和程序

作爲財會工作人員,對於不同的數據和信

息進行判斷時,要面對形態各異、難易程度不同的會計系統情況。所以,在職業判斷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具體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是這並不代表會計職業判斷的方法和程序的選擇是絕對自由和靈活的。雖然每一項職業判斷工作的具體對象和表現形式不同,且具體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其判斷過程都應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驟和程序,並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會對應不同的會計系統情況。

這是由於會計職業判斷的準則決定的,所以,企業的財會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各種職業判斷方法,並在工作中嚴格的予以執行,實踐證明,運用合理的職業判斷方法和程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則,就是掌握了問題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並依據程序辦事,才能較好地發現、解決需要會計職業判斷處理的問題。

(4)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

作爲一個優秀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政治素養外,還必須善於實踐,因爲會計職業判斷工作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會計工作人員的實踐經驗的豐富程度。另外,在實踐中要注重經驗的積累,對於實踐中的會計處理,要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不斷地積累,取得豐富的經驗。同時,由於經濟運行和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業的成長一日千里,會計工作人員如果不能實時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職業判斷能力也將不進則退。

所以,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積極的參加各種職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僅可以豐富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還能夠使其保持先進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會計職業判斷力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避免企業管理層的干預導致職業判斷喪失客觀性

企業管理層對會計人員的干預,導致會計人員缺乏獨立性,這是致使會計信息失真的客觀原因。再次,由於會計人員處於利益多元化主體的中心,無法真正歸屬任何一方,這是致使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觀原因。

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堅持獨立性原則的基礎下,必須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客觀、公正地處理各方面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要加強與其他專業人員的溝通,協同完成企業目標。

(2)避免會計職業判斷中的各項違法違規操作

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是正確運用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先決條件。它要求會計人員在法律法規或準則允許的範圍內,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進行判斷。在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應選擇符合一般會計原則的會計處理方法,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熟練掌握國際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以及我國當前相關的法律法規,綜合運用確認和計量的各項會計原則,作出準確無誤、客觀公允的職業判斷。

(3)避免會計職業判斷行爲脫離基本框架體系和程序

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應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於一些在不同時間出現的、具有相同性質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該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於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避免會計人員無法判斷,或因濫用會計原則引起的判斷偏差,或因沒有合理運用會計原則引起的判斷失誤。

此外,會計人員還必須對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爲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偏差。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照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通過確定判斷對象與判斷標準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斷對象各自的優劣,從中選擇出最優的方案。

五、總結

新準則體系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很大,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只有財會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在業務中自如應對各種複雜的經濟關係。也只有財會人員職業判斷運用得當,才能發揮其核算、監督和服務的職能,爲利益相關方提供相關可靠的備選方案。爲了維護國家的財經紀律,貫徹實施會計改革,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國際性的交流合作,必須堅持不懈的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參考文獻:

1.^v^桔。淺談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會計人員如何在新準則下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J].會計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淺析會計職業判斷的提升[J].企業家天地,2010(2).

4.黃麗瓊。論會計職業判斷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與提高措施[J].中國經貿,2009(24).

5.倪小玲。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的途徑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5).:

1.^v^桔。淺談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會計人員如何在新準則下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J].會計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淺析會計職業判斷的提升[J].企業家天地,2010(2).

4.黃麗瓊。論會計職業判斷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與提高措施[J].中國經貿,2009(24).

5.倪小玲。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的途徑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