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德育個案--搭建信任橋樑,傳遞愛的信息

搭建信任橋樑,傳遞愛的信息

德育個案--搭建信任橋樑,傳遞愛的信息

--德育個案

一、案例情況:

曾某某,16歲,來自單親家庭。3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由母親撫養長大。爺爺奶奶將父親的死怪罪於母親,將兩母子趕出家門,因此曾某某與母親長期寄居於外婆家。姑媽因覬覦父親的財產,不時對曾某某進行不良思想灌輸,離間曾某某與媽媽的母子關係。母親無固定工作,母子生活以母親打短期工爲主,生活拮据。缺少父愛關懷的曾某某在母親有心無力的管教下,性格乖張,倔強自負,暴躁衝動,在班級人緣差,班上同學對他敬而遠之。七年級八年級時,與語文老師因爲有過一次矛盾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從此與老師關係完全對立,作業不做,考試不考,早讀不讀,上課睡覺。經過年級和家長的聯合教育,情況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二、案例分析

1. 青春期的特徵。首先,曾某某的行爲跟所有學生一樣,具有青春期心理的典型特徵。他獨立意識強,表現慾望高,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爲,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以顯示其獨立的個性。其次,曾某某具有青春期的叛逆和對立心理,對於批評,容易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他的社會閱歷淺,知識面簡單,看問題相當片面,容易把事情往偏激的方向發展。

2. 家庭環境的影響。在教育方面來說,對子女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雙親都在身邊給孩子帶來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滿足,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難以代替的,而且,也是單親家庭所沒有的,這是不能不承認的事實。由於出生於單親家庭,在家裏得不到完整的親情,因此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曾某某顯得比較自卑,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他又顯得非常固執,不輕易相信人,不願聽人勸說,對他人缺乏信任,防範心理特別重,不能客觀地、正確得地分析形勢。加上來自父親那邊親戚的不良影響,給他錯誤的引導,傳達錯誤的信息,使母親對他的教育更加無力,也加劇了母子之間的矛盾。

3. 學校學習環境的影響。與其他孩子相比,本來,單親家庭的曾某某在羣體中就容易與他人比較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爲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如果再趕上有個別同學說些歧視的話,這種壓力會加劇,給孩子帶來性格和學業上的問題。而在一個學生當中,難免曾某某會受到這種壓力和影響,這也是曾某某與其他同學容易發生矛盾和衝突的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學習沒有目標,沉重的學習負擔直接推動了曾某某厭學情緒的出現。

三、行爲診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人走向社會的港口,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影響時間也最長。單親家庭是一個有缺陷的家庭,它對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會產生一種殘缺感,特別是對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影響更大。不少單親家庭的子女,由於受家庭不良環境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產生心理異常,行爲表現讓人難以理解,形成所謂的“後進生”。而對於這類學生的教育和轉變需要一個長期的耐心的過程,愛是最有效的療法。對於曾某某的這種現象和行爲,只有真正走進他的內心,傾聽他的心聲,關注他的心理感受,給予他不斷的關心,不斷的理解和不斷的引導,才能慢慢轉化他內心的“瘧氣”,走向積極的人生。

四、教育措施:

1. 搭建信任的橋樑。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 剛接手新的班級,所有學生,包括他都在對我進行觀察。在瞭解到曾某某的情況之後,從一開始,我並沒有用特別的眼光來看待他,只是在暗中不斷地給他鼓勵與支持。他是個很愛出風頭的人,很喜歡幫助老師做事,但有時又會處理不當,得罪同學。因此,我會盡量把一些簡單易做的,不會得罪人的活交給他做。例如,週日晚上給班上同學充飯卡。週日是學生回校的日子,晚修時,由於他不愛學習,經常會沒事做,因此會時不時地弄出聲響,影響班級。把充值的任務交給他去做後,一來到學校,他就會認真積極地去飯堂履行自己的職責,從沒有出現任何錯誤,也不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平時凡是遇到有張貼宣傳單,監督同學們換座位這些簡單的事情,我都會交給他去做,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重視,從而爲我今後對他的教育鋪好路。

2. 多鼓勵,少批評,進行是非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像曾某某這樣的孩子,不出問題是不可能的。開學不久,就收到很多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投訴,上課插嘴,晚修講話,作業不認真完成,凡是能出的問題,他全都出了。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不能不管,但是也不得不考慮與其他人不同的方法。開學的前兩個星期,每天課餘時間,我都會找他聊上幾句,有時候是閒聊,拍拍肩膀,給幾句鼓勵,或開幾句玩笑。有時候是有意識地針對他出現的問題,淡而化之,用輕鬆的的方法與他進行溝通,避免說教式和批評式。例如,如果前一晚班幹部反映說他晚修違反紀律,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去之後,我首先會以問班幹部的姿態問題問題。例如,昨天晚上班級的紀律怎麼樣?有哪些同學愛講話?你願不願意幫老師觀察監督講話的人?他的回答一定是願意。然後我再輕鬆地問,有沒有你啊?他會很不好意思。多幾次之後,他就會有意識地去避免自己出現問題。雖然不能保證100%不違紀,但是比起七八年級,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另外,對他的違紀除了“曉之以禮”之外,還要在和他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對他嚴格要求,而不是一味地放縱。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對於性格特立獨行的孩子,心理的健康遠遠比學習來得重要。明辨是非,樹立正確價值觀對他的整個人生的影響都意義深遠。

3. 目標引導。通過跟他的溝通和了解後發現,曾某某對自己的現狀沒有任何感覺,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生活,也沒有想過自己將來要怎麼過。九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年,對曾某某的教育也是最有利的一年。如果能夠好好引導,在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下,再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他能夠有所行動,有所付出,或許能夠改寫他的命運。對他來講,最大的動力應該是來自他的母親。對母親,他並不是不懂、不體恤,只是把持不了自己,忍不住犯錯。以前的老師也試圖通過他母親來打動他,但是由於他和老師關係對立,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在得到他的信任之後,我再和他去談母親的問題,他就顯得比較能夠接受。爲了他和母親的未來,他答應我會努力去學習。雖然這可能只是個承諾,能否付出行動,能否堅持還需要長期的跟蹤和堅持。

4. 與家長溝通。認知過程有它自身的規律,認知心理有它自己的特徵,父母的教育不但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還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批評“不及”固然達不到即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產生一些反作用。通過和曾某某家長的溝通,發現曾某某媽媽的教育方式傳統又單一。她怕老師不喜歡曾某某,歧視曾某某,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是先讓曾某某認錯或幫甚至自己幫曾某某認錯,沒有站在他的立場考慮問題。回到家後,也總是不斷地在這個問題上重複批評,翻來覆去地說,結果反而使孩子由想改正變爲抗拒。所以,對曾某某的教育必須先從他的媽媽的教育開始。跟他媽媽談過這些問題之後,媽媽有所感悟,答應配合老師的教育,並且會保持密切的聯繫。

五、案例效果:

對於老師家長眼中的問題少年曾某某來說,他所缺失的是老師家長的賞識和關愛,是老師家長對他的正確引導。在我的努力下,我和他之間搭起了信任的橋樑。慢慢地,我的言行能夠影響他的行爲,使他的品行有所改變,行爲趨向成熟。一年的時間,曾某某沒有和同學發生大的矛盾和衝突,除了主動幫老師之外,能夠主動幫其他同學解決問題。自信心增強,情緒穩定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目標漸漸明確,考試也有了一些進步。

六、案例反思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能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要求,老師要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單親家庭的學生。心理學家認爲“現代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了解孩子,而瞭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纔會做到有的放矢的愛。而談心就是一種好辦法,老師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態同他們去談,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讓孩子體會到溫暖,信任、愉快。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多鼓勵他們參加校內外活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師愛、同學情填補家庭愛的殘缺,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

同時,還要明確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應嚴格要求他們。沒有嚴就沒有教育,對他們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曉知以理的基礎上要求嚴,使他們明白嚴要求的目的,是讓他們進步、成長得更好;有“方”,要講究教育方法,要有針對性。因爲他們在性格、習慣、經歷、環境、氣質上有所不同,差異大,所以要講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藝術,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發現閃光點,選好切入點,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要適合他們努力的程度。特別要有耐心,不怕反覆,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寬容和多些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