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音樂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論文 篇一

內容摘要: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鬆愉悅的氛圍,而善於爲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爲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於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爲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關鍵詞:信心激趣 愛心鼓勵 用心啓迪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鬆愉悅的氛圍,而善於爲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爲重要,童心就像一 張白紙,有待於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爲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信心激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鑑於這一特徵,“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形成,主要是來自於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記得在10班一次音樂課上開展了“小歌星擂臺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叫田雨晴,平時很少說話,要上臺唱歌就更別說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較好的同學——雷詩雅一起邊唱邊跳。當他們一曲下來,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接着,我進一步引導,“既然他們的歌聲這麼美,那麼我們請她單獨再來一曲,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漲紅了臉,但同時我們也驚喜地聽到了從她嘴裏發出的甜美歌聲。雨晴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到:“我今天好開心,因爲我爲班上的同學表演了節目,陳老師表揚了我,全班同學都給了我熱烈的掌聲。其實做什麼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礎,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大了。

二、愛心鼓勵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爲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讚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爲我有一隻可愛的小狗,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用心啓迪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爲衆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着想,鼓勵他們成爲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啓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併爲他們今後的成長髮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我也騎馬巡邏去》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啓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總之,教師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絃,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吧!

讓童心在音樂教育中插上幻想的翅膀!

音樂論文 篇二

摘 要: 流行音樂的合理、科學引用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音樂主觀學習需求,而且能幫助他們透過流行音樂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知識原理,對於強化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中音樂 鑑賞教學 流行音樂

所謂流行音樂,指那些特定時間段內深厚大衆歡迎、並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與普及的音樂。高中階段學生熱衷於追求新鮮時尚,對於流行音樂更是格外青睞與喜愛。流行音樂的合理、科學引用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音樂主觀學習需求,而且能幫助他們透過流行音樂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知識原理,對於優化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藉助流行音樂可幫助學生實現對音樂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教育實踐表明,流行音樂的恰當利用可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可幫助學生藉助熟悉的淺層次流行音樂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原理等理論知識點,即實現對相關音樂內容的深刻理解。

對此,筆者感受頗深。如爲了幫助學生深入瞭解“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也不盡相同”這一知識點,筆者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分別爲學生播放了美國的R&B流行音樂代表人物亞瑟小子(Usher)的經典音樂曲目,隨後又爲他們播放了中國的R&B流行音樂代表人物周杰倫的優秀音樂作品。由於平常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這些流行音樂,因此他們中大多數人都隨着作品的播放小聲哼唱了起來。音樂課堂氣氛空前熱烈而活躍。在此基礎上,筆者趁勢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通過亞瑟小子及周杰倫不同R&B作品的對比,你能從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行音樂上的異同點?要求學生結合剛纔聆聽的流行音樂作品,嘗試對這一問題進行合作分析與探討。由於討論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流行音樂作品,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格外高漲,很快得出如下結論:亞瑟小子的R&B風格更爲直接、更爲濃烈,而周杰倫的R&B作品則是創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具有中國風特色的元素,使得R&B風格更貼閤中國音樂聽衆的口味。而這一認知的形成很顯然爲學生實現對於“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不盡相同”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有利於其形成端正、科學的音樂欣賞、鑑賞理念,更爲接下來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真正取得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藉助流行音樂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實際音樂鑑賞能力

《高中音樂鑑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師不能僅教會給學生基礎的音樂鑑賞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當使他們逐漸具備起紮實的音樂鑑賞實踐技巧,即會對現實生活中良莠不齊的音樂作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挑選,真正具備良好的音樂鑑賞水平與相關能力。”

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爲可將當下社會背景下質量參差不齊的衆多流行音樂作品作爲鍛鍊、發展學生實際音樂鑑賞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如學習“流行風”這一版塊的內容時,筆者特意爲學生選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流行音樂風格作品:一種是典型的口水歌,歌詞簡單沒有深意,節奏旋律更是毫無技巧可言,如現下流行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等,另一種則是具有深刻內涵及積極向上意義的流行音樂作品,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蝸牛》等。隨後,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演唱體驗及實際體會,嘗試對這兩種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對比,探究爲什麼同是流行範圍較廣的音樂作品卻能帶給演唱者截然不同的演唱主觀感受。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實際就是他們運用所學音樂知識科學、合理審視、辨別兩種不同流行音樂風格的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他們既得以對之前學過的音樂理論知識點及時溫習與鞏固,與此同時,更使得他們深刻意識到:社會上特定時間段內流行的音樂作品質量差距懸殊,只有學會合理辨別、科學欣賞,才能在遠離惡俗音樂曲目的同時真正享受到有水平、有質量的音樂佳作。

如此一來,藉助不同流行音樂作品,學生的實際音樂鑑賞能力就得到顯著鍛鍊、提升與發展,從而爲他們在日後現實生活中得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度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打下堅實基礎,有利於其及時摒棄低劣的音樂作品,免受其不良影響,更有利於其從高質量的音樂作品中真正感受到正面、健康、向上的真善美力量。而這很顯然正是高中音樂鑑賞教學內容的根本目標所在,真正將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目標落實到實處。

三、結語

流行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引起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與肯定。對此,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與所學鑑賞內容密切相關的流行音樂適當融入教學實踐活動之中。既是滿足學生主觀心理需求的重要措施,更是顯著鍛鍊、發展學生實際鑑賞能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著。全日制普通高中音樂鑑賞新課程標準。2015.

[2]賈麗。淺談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的有效方法[J]。音樂時空,2013,03(31)。

音樂論文 篇三

摘要:在高中的音樂鑑賞教學中,流行音樂是高中生最熟悉和最喜愛的音樂類型,符合他們的情趣和審美觀。所以,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中,要把流行音樂因素融入進去,這不僅關係到音樂鑑賞質量的高低,而且關係到學生均衡鑑賞能力的強弱。本文正以此爲主線,論述了高中音樂鑑賞教學中流行音樂因素的運用情況,並對其作用和運用方法進行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音樂鑑賞;流行音樂;高中生;音樂課

音樂教學是藝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高中生來說,音樂鑑賞課不僅有利於他們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從繁重的課業活動中解脫出來,獲得休息和放鬆。流行音樂的元素是高中音樂鑑賞課不可或缺的,這一點應該得到重視。流行音樂具備青春、活力和大衆的特點,符合高中生的審美要求,應該加入到音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流行音樂的要素,提高音樂鑑賞課的教學質量,是教育者應該思考的課題。

一、運用流行音樂元素進行高中音樂鑑賞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拓寬學生視野

音樂鑑賞教學是藝術門類的一種,應該符合藝術鑑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基本精神,要融合多種音樂類型,向學生傳遞最爲健康、積極和正面的音樂力量,幫助高中生提升藝術欣賞能力,完善個人素養,促進身心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在高中生的青春期階段,他們大都接觸的是流行音樂,包括內地、港臺甚至日韓、歐美的流行樂等,這既符合他們的價值訴求,又可以追求青春的感覺,是高中生的最愛。

因此,在高中音樂鑑賞的教學中,要適度地運用流行音樂的元素和內容進行授課,要把學生融入到他們喜愛的氛圍中去,讓興趣支撐學習,而不是督促和教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天真爛漫、青春勃發,正是追求時尚、愛好潮流的時期,流行音樂快樂自然的特性符合他們的心理,自然得到高中生們的厚愛。所以,基於大部分高中生的興趣點,教師的音樂教學要從流行音樂入手,博取學生的好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帶動音樂鑑賞課的全面活躍。

將流行音樂的因素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可以激發更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這保證了音樂鑑賞課的質量。同時,學生因爲愛好流行音樂而更加願意參與到音樂鑑賞課的各種活動中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音樂鑑賞課的視野拓展,學生們從中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在音樂鑑賞教學中運用流行音樂元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輔導

高中的音樂鑑賞課教學,要包含多種多樣的音樂種類,既要有一般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還應該包括流行音樂和其他的音樂類型,這樣纔是一個完整的音樂教學體系,才能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要想準確地運用流行音樂促進音樂教學課的發展,就必須做到“結合實際,深入輔導”。

所謂“結合實際”,就是要把學校、學生和課業的實際情況弄清楚,根據現實狀況進行教學,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例如,在普通鄉鎮的高中,音樂鑑賞課的分量和課程含量都不太高,這樣的話,就要根據實際需要,適度地引入流行音樂的教學因素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那些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必然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也讓課堂活躍起來。比如,現今絕大部分高中生都會喜歡的歌手如周杰倫、陳奕迅、SHE、汪峯等,將他們的經典流行作品帶入到課堂鑑賞中,會讓學生“羣情激奮,欲罷不能”。比如鑑賞課上,可以設計一個“中國風”的流行音樂討論主題,教師可以給出諸如周杰倫的《青花瓷》《東風破》《本草綱目》等曲目,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甚至可以讓學生當堂獻唱,然後由教師和大家一起進行評點,最後總結出“中國風”歌曲的精髓。

所以,在類似上述的音樂研討專題中,引入流行音樂的歌曲進行鑑賞,可以激發高中生的討論熱情,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促進教學鑑賞質量的提高。在類似的專題輔導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然後節末進行總結和剖析,要讓高中生們對流行音樂“一分爲二”地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流行音樂中好的部分拿到音樂鑑賞課上進行推廣和普及,也要對那些“糟粕”的作品進行評點,使學生們分清優劣,注意吸收那些對自己成長有利的“營養”,而摒棄掉那些不利於學習和成長的因素,這或許也是流行音樂運用於音樂鑑賞課的一個目的吧。

參考文獻:

[1]王萌。讓流行音樂在音樂課堂中響起[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7)。

[2]段婷婷。京劇走進中國小課堂的意義[J]。大衆文藝,2011(10)。

音樂論文 篇四

論文關鍵詞:音樂教育 學前兒童 欣賞能力 發展 淺談

論文摘要: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直接關係到兒童未來人格和智慧的發展,幼兒教師要千方百計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學前兒童欣賞能力的發展,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從四方面淺談音樂教育促進學前兒童欣賞能力的發展,即:傾聽感受音樂、理解感覺音樂、創造性表現音樂、興趣欣賞音樂,希望筆者的拙見對學前兒童教育有一定的幫助。

音樂欣賞一種傾聽音樂的高雅的活動,人們在欣賞音樂時總是懷着愉悅和欣喜的心情,在反覆傾聽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陶冶自身的情操。對處在學前的兒童教育作用更是很大的,音樂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前兒童的思維的活躍和發展,使兒童的運動舞蹈的能力大有增強,另外對兒童形成節奏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能發展學前兒童的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兒童的欣賞能力越強,欣賞的興趣和願望越高。能力發展的越快所以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創造條件進行音樂教育,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快速進步。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從四方面談音樂教育與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一、傾聽感受音樂

傾聽不同於普通的簡單的聽聽,它是一種有主動意識的,注意力較爲集中的留神地聽,傾聽不僅是注意力的集中,還要有情感的投入,傾聽的認真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和感受和吸收的能力,是音樂欣賞的關鍵基礎,也是促進個性化欣賞的關鍵環節。幼兒教師要在學前兒童三歲左右通過音樂教育讓孩子們感受傾聽。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較爲簡單的音樂,讓學生通過傾聽辨別各種聲音,比如流水聲、雨聲、鳥鳴聲等等。在音樂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音響,及時的提問是什麼樂器發出的音響,讓孩子們做簡單的描述。如在“什麼樂器在唱歌”的遊戲中,正確指出在遮擋物後面發出聲響的熟悉樂器;在“誰來了”的韻律活動中,正確地分辨“沉重的”、“輕柔的”和“跳躍的”音樂,並用性質相似的動物走路的動作來描述所聽到的音樂。他們還能逐步養成注意傾聽教師、同伴的歌聲和琴聲伴奏的習慣,並以此爲基礎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能夠與他人相一致。

二、理解感覺音樂

音樂欣賞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理解,只有理解音樂的感情,纔會使兒童初步聯繫生活展開想象的翅膀,逐漸在感覺音樂帶給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有理解音樂傳達的信息,纔會使兒童對所表現的內容自由的聯想,才能使兒童初步理解不同的音樂形式。以致提高孩子們的較爲初級的音樂表達能力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如在2—3歲的幼兒園小班,幼兒教師在幾周之內反覆給孩子們欣賞馬革順創作的《拍球》和《寶寶睡覺吧》,在此基礎上,教師向他們提供兩幅有關圖片,並要求他們將之與那兩首音樂一一相配,大部分兒童都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在3歲末期,小朋友們就會理解平時常常傾聽的歌曲的歌詞和內容,感覺音樂的情緒就會隨着提高,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活動,邊播放音樂,便讓孩子們聯想一些動物,能根據音樂優美、輕柔的性質聯想起小魚、小鳥、蝴蝶等美麗溫柔的動物等。真是感覺音樂其樂無窮呀!

三、創造性表現音樂

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發展較爲緩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有時欣賞音樂和小朋友們的創造性表現還不夠明顯,所以常常是兒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伴隨一些有意思的、可愛的動作等一些創造性的表現,隨時表達兒童對所欣賞的音樂的理解創造。所以幼兒教師要會有意識地利用創造性表現活動來促進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如,在一次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要求兒童畫兩幅圖畫分別用來表達聽了《搖籃曲》和《伏爾加船伕曲》之後的感受,—位男孩爲《伏爾加船伕曲》畫了一個送葬的場面,並解釋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死了”,而爲《搖籃曲》畫了一個婦女在家裏對着一幅遺像哭泣的場面,解釋說“這是一個不偉大的人死了”。小朋友們還能有不同的語調爲所聽的音樂配上一句話,還可以表演較爲恰當的舞蹈動作等。

四、興趣欣賞音樂

小朋友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就自然表現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幼兒教師在播放現在流行的成人喜歡的歌曲時,絕大部分孩子們表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就開始自己玩,同樣放外國歌曲更是表現強烈,如果換成是兒童歌曲就會馬上表現爲積極的情緒等。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音樂欣賞有自己的興趣,教師要依據兒童的興趣和愛好營造環境,激發兒童對音樂的欣賞熱情,儘可能多地向兒童提供由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創作、製作的音樂作品,讓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更多的機會自然、愉快地接觸到豐富多樣的美好的音樂,還要激發兒童主動投入音樂學習的指導方法,有利於學前兒童音樂素質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應該努力探究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規律,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爲,以使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夠更好地促進學前兒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姍姍著《幼兒音樂素質的培養》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王懿穎著《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3]徐卓婭主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音樂論文 篇五

論文摘要:音樂來源於民族,是各個民族的產物,由此解析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就是一個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經濟形態並是傳統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體現各個民族的內涵和精神價值。因此,民族音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徵,所以民族音樂是表現其民族特徵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論文關鍵詞:民族音樂 民族文化 研究

在給民族音樂學下定義時,常常是從劃定其研究對象和方法着手,無論是起初的比較音樂學,還是後來的民族音樂學,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詞譯成民族音樂學或音樂民族學,或者乾脆叫音樂學、音樂文化人類學等爭論,都是與這一學科自始至今研究對象的不斷變化拓展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民族音樂學最初被稱爲比較音樂學。比較音樂學的名稱是進入20世紀後首先在德國開始使用的,英文爲“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實,比較研究的方法用於非歐洲音樂研究,最早在17世紀就開始了。但是這一學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樂學的範疇、方法和目的》和亞歷山大約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階》爲標誌的。其研究對象是歐洲以外的種族、民族的音樂文化,正如薩克斯所定義的異國文化的音樂。這一學科的建立和研究對象的確立,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場有着密切關係的。

但是,如何理解中華民族音樂文化?

音樂來源於民族,是各個民族的產物,由此解析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就是一個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經濟形態並是傳統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體現各個民族的內涵和精神價值。

音樂作爲普遍藝術的共同紐帶培育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全部的人來說它是自然而然表現出的藝術媒體。音樂並無什麼特別之處,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藝術。音樂並不象其他藝術一樣有什麼特別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義的代表性。

音樂兼具民族精神的價值,就是說它有與個人和民族的靈魂保持同一性的特點,也是像民族語言、民族生活習慣,民族文化一樣具有保持性和流傳性。

民族的存在受民族同一性極大的影響,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具備自己的歸屬意識,那麼,就不能稱之爲民族,換言之,這個民族就是不存在。“民族同一性來源於民族的傳統文化,換句話說就是傳統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個性,並且爲了強調民族的個性,慢慢形成民族同一性,瞭解民族同一性最重要的線索就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管是哪個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會形成適應於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民族文化。

民族音樂作爲民族傳統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會存在着各種各樣的音樂形態。民族音樂從民族存在開始,不僅隨着風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受民族歷史,政治背景的變化而變化。因爲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習俗,生活,習慣等文化傳統,特別是語言共同的社會集團,所以不管是哪個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會形成適應於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音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徵,所以民族音樂是表現其民族特徵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國音樂是從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二世紀的商代開始的。根據孔子的話,真正的音樂,即是“民族民間溝通的橋樑,使人快樂和積極。音樂必須是明朗的,所以“音樂”和“明朗”表現出同一個字,那就是樂。一般來說,音樂受人間,政治和教育影響。

對中國人來說,音樂是發自內心的,是人的精神,對任何人的靈魂來說都是受音樂的影響。

民間音樂簡稱爲民謠,民謠是從民衆的必要性中直接產生的。是在21世紀的現在能表現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藝術。民謠因爲是純粹直觀的,所以不能計算;民謠是根據音聲來傳達的,所以不能從視覺上考;民謠是全部口頭上直接傳下來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並不關係。有“民謠是自己形成的”的語言存在。

民謠是民族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民謠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爲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藝術的欲求的一種表現。民族音樂不僅僅是民謠,但是民謠能表現出這個民族的本質,民謠所體現出的精神通常就是這個民族的精神。

民族音樂是民族的產物,與其說是個人的東西,不如說是能反映出民族共同體的感性和趣味更加合理。它通常是流動性的,個人在民族音樂創造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民族也佔有一定的比率。

比如說,蒙古族是很好客的民族,客人來的時候很有禮貌地給他們帶上哈達,唱歌、敬酒並奉上美酒佳餚,不過這個傳統越來越商品化,現在有很多的蒙古餐廳開起來。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有很多蒙古餐廳,在這其中,有個叫“蒙古大營”的餐廳裏有40個歌手,其中有10個是漢族的歌手。

民族音樂並不只是作爲音樂本身存在的,而是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適應存在的,由於人間生活和行動樣式,但更是由價值體系的文化產生和培育出的。在現代化的社會當中,民族音樂的本質更需要我們保護和傳承。

所以,首先可以認定,民族音樂學作爲一門學科,無論在世界上,還是在中國,都是已經確立並真實存在的。而作爲一門完善學科一定有其確定的、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其中,方法和對象是相輔相成的,特殊的研究對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其適應的研究對象,它們同時決定着一個學科的特殊性、獨立性,如同哲學、美學、歷史學、人類學各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與之相應的研究領域。

民族音樂學是一門民族學和音樂學相結合的學科,也正如梅里亞姆所強調的“民族音樂學通常是由音樂和民族學這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可以認爲它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強調任何一方,而是採用雙方都考慮進去這種特徵性的方法,使其融爲一體。”所以,要用文化的視角、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民族音樂學,用文化視野、全球視野進行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民族音樂學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這些認識都是正確的,也正是由於民族音樂學有這樣的特殊的方法,才定義了它的研究領域和對象,即適合用這些方法去研究的對象和領域。所以,民族音樂學研究對象不是無限寬泛的,而是可以且有必要劃定的。

音樂論文 篇六

摘要:加強青年學生音樂教育的可行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類論文

一、加強青年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深入,音樂教育在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一,加強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藝術的創作,因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景所表達出來的情景和感情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加強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課堂之外的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能夠開闊青年學生的視野。並且好的音樂作品還有着一定的現實功用。現在研究得知,不同的音樂還能夠對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舒緩的音樂能夠環節人們焦躁和消極的情緒,激昂的音樂能夠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因此在青年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加強音樂教育能夠有效培養青年學生的高尚品德和積極的性格從而陶冶青年學生的情操。

第二,加強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能夠開發青年學生的智力,提升青年學生的審美觀。科學研究表明,音樂藝術能夠調解人大腦左右半球的活動節奏,使其更加協調的運行。因此加強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能夠使青年學生髮散性思維得到開發,並且音樂藝術所具有的創造性不僅僅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悅還能夠促進智力的發展,提高青年學生學習的效率。除此之外,音樂的教育功能使其具有淨化人心靈,從而端正青年學生的行爲,提升他們感覺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其品格不斷完善,審美觀念也不斷得以提升,反過來還能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

二、目前學校對青年學生音樂教育的現狀

自從教育體制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學校對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缺陷:

首先,學校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音樂教育的課時比例較少。目前國內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學課時比例偏少,而音樂也是一門比較龐雜的知識體系。過少的課時使老師根本不能系統全面的講述音樂知識體系,並且青年學生也難以全部掌握住需要掌握的樂理知識。由於學校對音樂教育的不夠重視,並且音樂教師難以對各種音樂領域全部有所涉獵,因此在知識的專業素養和知識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都有所限制,導致不能滿足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對各類音樂的求知慾。

其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音樂教學目標難以完成。很多學校因師資受限的原因並不能按照國家規定的音樂教育計劃進行相應課程設置,而課程設置的變化必然影響到教學方針和教學內容。這樣就會導致學生難以學到應有的知識,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會造成青年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逆反心理。

三、加強青年學生音樂教育的可行性途徑探討

1、增加音樂教學的課時比例,注重對音樂教師隊伍的拓建

學校應該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因爲音樂藝術的學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學校應該增加對音樂教學課時的比例,並進行階段系統性的音樂教育,使學生能夠逐漸的加強自己自身的音樂修養。學校還應該對音樂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定期舉行音樂教師的專業知識考覈,使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得以提高。音樂教師也應該對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音樂知識有所研究,以便於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直接的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變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加強音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針對目前青少年音樂教育的不容樂觀現象,學校應該轉變以往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這就需要學校重視起學生音樂藝術能力的基礎教育工作,從而建設一個系統完善的音樂教育體制制度,也能提高青年學生對音樂教育不會感到太過突兀,並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和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師也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素質,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針對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從青年學生喜愛的音樂中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從視聽、鑑賞和交流這個過程使青年學生能夠從中瞭解不同國家、民族的獨特文化。並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深度解析,使青年學生能夠汲取其中的精華,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和積極健康的審美情感。

總而言之,音樂教育對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它能夠豐富青年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在增加藝術修養的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文化內涵。注重對青年學生的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審美觀念的同時,還能夠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從而促進青年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學校應該充分重視起音樂教育的重要功能,借音樂教育的作用來加強學校的素質教育,這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着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