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農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課欣賞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篇一

當代世界大小民族約有兩三千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加上各國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樂,現代音樂呈多元化是客觀存在的。就我國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音樂都不盡相同,我們想通過某人的演唱或演奏來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樂的體載、演奏形式,演唱特點的多樣化,都決定我們不可能親身親歷。這時,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爲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小學生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特別喜歡動畫形式的音樂作品,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我們的音樂課形式多樣,上得有聲有色。例如動畫片《獅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現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讓學生分析音樂情緒的變化在片中的運用。音樂隨生動的情節而變化,加上漂亮的畫面深受學生的喜愛。多媒體的運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爲了提高農村國小生音樂欣賞的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突出所欣賞音樂作品鮮明的基本形象,確定“聽”的內容。

二要重視生動形象的歌詞,明快的節奏,符合樂曲主題的解說,並以此選擇不同的“聽”的方法。

三要合理處理欣賞與學生活動之間的關係,側重積累聽覺記憶和欣賞經驗,積極進行教師演示“說”和學生表述“說”,引導學生將欣賞到的模糊的音樂感受“說”出來,深化欣賞,將欣賞“進行到底”。

實踐表明,只要我們在教)本站●(學中處理好了這幾個方面,音樂欣賞教學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聽賞能力 篇二

音樂教師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學唱歌曲,偶爾有聽賞的任務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難的。首先,他們所擁有的資料很少;其次,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欣賞。這樣,他們就不喜歡上聽賞課,所以老師們常常省去了聽賞的部分。我通過不斷在平行班的教學嘗試中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1、身臨其境

意境是美學的核心範疇,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在我們周圍,有着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如《野蜂的飛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聲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沒有反覆的聽、鑑別、訓練,聽覺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農村學校周圍有着廣闊的活動環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學校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田間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禾苗的聲音,聽各種農機具的聲音,聽各種勞動的聲音;佈置一些課外作業,如下雨時紅薯地和玉米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麼不同?記憶並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

2、借景生情

音樂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聽覺享受。更爲奇妙的是,這些音符的組合竟能時時撥動着人的心絃,也能把你帶進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歡快的音樂之中,少了幾分憂傷,多了幾分快樂地笑聲,直到一個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樂欣賞課《小儺面》時,我出示仫佬族的風土人情景圖,在歡快的歌聲中把學生引入少數民族的原始世界,讓學生細細體會作者歡快的心情,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多瞭解少數民族的音樂和原始文化。讓學生通過帶面具反覆感受歌曲的快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同時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勵表述

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大致分爲音樂審美直覺、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審美昇華三個階段。欣賞者必須通過親身聆聽音樂,直接接受音樂信息,獲得直觀審美感受。特別是在音樂審美體驗階段後,欣賞者處於一種主動的狀態,是一種積極的再創造活動。想象、聯想和情感在欣賞審美體驗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欣賞者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實現了客體與主體的融合,與音樂作者發生了情感共鳴。這是更高層次的欣賞,是欣賞的深化。由於學生的水平有限,特別是農村國小生接觸面較窄,而且語言能力低,我對學生表達不做任何規定,可以不用專業術語,也不分對與錯,只讓學生談自己的真實認識與感受,重在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不論學生說得好不好,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