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學技術研究論文【新版多篇】

科學技術研究論文【新版多篇】

科研管理論文 篇一

論文摘要:高校科研檔案反映了一所大學的學術水平和實力。科學有序管理好科研檔案,充分挖掘其成果價值,有助於高校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進步。理清科研檔案管理的思路,將有利於更好地開展科研檔案管理工作。

科研檔案是人們在從事科學活動中形成的,並經過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數據、聲像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動的基礎和真實記載,直接反映着一個高校的學術水平,是一所高校實力的憑證,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體制改革和現代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科技檔案在整個高校檔案中所佔的比例也顯著增加,在學校科學管理中所處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但是對於高校的科研檔案,能夠完整認識到它的作用的論述並不多。多年來,受到傳統觀點的影響,一般檔案工作者認爲只有學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爲檔案管理,而對教師,尤其是個人自由獨立形成的學術著作、手稿等不夠重視,往往把它們排斥在檔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檔案比較蒼白、貧乏,這是目前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這顯然是與信息化時代對信息資料的大量需求相違背的。因此,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檔案局1987年頒發了《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管理暫行規定》,對科研檔案的歸檔與管理進行了有效的規範。如何加強科研檔案的管理是擺在科研檔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高校科研綜合交稿日期:檔案的管理進行思考和探討。

一、高校科研檔案歸檔範圍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檔案的歸檔範圍之前,首先需要確定高校學術檔案歸檔範圍的原則。筆者認爲應堅持成果性和記錄性並舉。科研檔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的成果,“有利用價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據。因此,必須堅持科研檔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檔案的記錄性強調其完整性、憑證性,有些科研檔案或許沒有成果性和利用價值,但是它反映了學校科學技術研究發展的現狀和歷史,這些檔案也應當妥善保存。因此,在確定學術檔案的歸檔範圍時,一定要兩者兼顧,堅持雙重性質並舉。科研檔案的具體歸檔範圍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科研項目檔案

科研項目材料檔案是探索科研規律的實踐活動的直接記錄。主要包括:科研準備階段中科研課題申請書、審批文件、任務書、項目計劃書、委託書、開題報告、調研報告、方案論證和協議等材料;研究實驗階段中的各種載體的重要原始記錄、實驗報告、項目進展報告、計算材料、專利申請的有關文件材料;總結鑑定驗收階段中的工作總結、科研報告、論文、專著、參加人員名單、技術鑑定材料、科研投資情況、成果和獎勵申報中的成果和獎勵申報材料及審批材料,這部分檔案是科研檔案存檔的主體。

(二)科研文書檔案

科研文書檔案是科研管理活動的直接記錄,包括科研發展、總結、學校制定和上級管理部門下發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課題管理、成果管理等專項管理活動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這部分檔案是進行科學決策、計劃、組織、控制等基本管理職能和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進行項目申報、成果評獎及科研管理經驗總結的依據,也是科研檔案的重要部分,對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三)科研成果檔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統計表、教師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編寫的學術著作、獲獎成果和證書、專利和技術轉讓資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實力大小的依據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檔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佔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檔案收集不齊全。原因是:多數科研人員在科研過程中,重視科學研究實踐活動,重視科研成果的與獲獎,輕視科研檔案資料的平時累積工作,認爲這是檔案部門的事,與己無關。

(二)高校科研人員檔案意識缺乏。他們認爲自己的科研成果爲什麼一定要歸檔,放到檔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邊使用起來方便,於是以關鍵技術資料保密爲藉口,在科研過程中或科技成果獎勵後應歸檔的資料不願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動上交。

(三)高校科研檔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檔案的歸檔工作缺乏系統、完整的制度保證,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統一管理。高校檔案管理沒有真正實行“三納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約手段,致使高校科研歸檔管理工作處於失控狀態。

(四)高校科研檔案重心偏離。在高校科研檔案中,紙質材料多、電子檔案少,傳統簡易設備多,現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高校科研檔案材料。

鑑於此,高校科研檔案中出現了“四多四少”現象,即一般性技術材料多,關鍵性技術材料少;鑑定、審批性材料多,工藝技術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盤、磁盤、圖表、照片、錄像材料少;複印件多,原件少。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科研檔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檔案自身價值的發展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對加強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幾點見解

(一)建立科學管理制度,理順科研檔案歸檔程序。科研檔案是科研課題科技成果研究的全過程的反映,但又不僅僅侷限於某一項科研課題、某一項成果,它是課題及成果之間、學科之間的綜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檔案的四個特點:專業性、系統性、集體性、和階段性。爲了規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就必須遵循國務院的《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規定的“完整、明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歸檔。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檔案材料零散在外現象的出現。爲此,必須把科研檔案工作與計劃管理、課題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走實現科研工作與科研建檔工作兩者協調發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歸檔程序,掌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律,保證高校科研檔案的準確、完整、系統,最終使高校科研檔案工作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達到提高科研檔案歸檔的質量和效率。(二)加強重點、重大科研項目的檔案管理。重大、重點項目及高級別獲獎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點、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時間較長,往往有一些階段性成果,每一階段中肯定有技術進步和新的成果,這些檔案材料既是學校的歷史見證,又是新技術、新創新的基礎。因此對重點、重大科研項目應從立項起就實行課題組預立卷歸檔,然後每個階段產生的技術進步、最新成果、新立項的子課題份年度補倉到科研檔案中去,以免遺漏,這對項目研究人員、學校和國家都有重大意義。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員的科研檔案歸檔意識。科研人員是科研檔案形成的主體,科研人員檔案意識的提高,將會使高校科研檔案的管理走上規範化、科學化的良性循環軌道,將會使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推廣科研檔案的開發利用。美國檔案學家謝倫伯格認爲:“檔案部門進行各種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價值的文件保存下來,並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檔案管理的工作要考慮其開發利用問題。“檔案的開發利用是企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鏡子。”目前的檔案查閱仍停留在傳統的手工層面上,遊離於先進的信息技術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閱檔案目錄,查閱起來既耽誤時間,又浪費人力。儘管目前多數高校科研檔案已開始使用計算機等信息設備,但使用範圍仍侷限於文檔目錄著入,檔案利用的無紙化、電子化、網絡化程度不高。這種檔案管理工作的滯後,嚴重影響了科研檔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檔案網站的作用,使相關網站成爲有效開發利用科研檔案的窗口。

同時,高校的科研檔案保管的是一批學者和科研人員的學術成果,它是體力和腦力勞動的結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識產權。這就決定了高校科研檔案開發利用的特殊性,在對高校科研檔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別人的勞動與知識產權,學會正確地利用科研檔案,以避免有意或無意地造成侵權的後果。

爲在實際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識產權,可進行這樣幾項工作:

(1)對科研檔案中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在卷內目錄上打上明顯的著作權目錄標記,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對科研檔案中有著作權的作品應限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權保護的學術檔案時,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利用,應與著作權所有者簽訂著作權許可使用證,或徵得本人的同意。

總之,要通過多渠道,採取各種方法加大科研檔案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高校科技人員的檔案意識,做好高校科研檔案的平時收集、整理、開發利用等檔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讓高校科研檔案爲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發揮應用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關月英。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7.10.30(10)

科學研究論文 篇二

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一般都是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碩士、黨員,他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較高的知識結構,因此有能力擔負起學科團隊、課題組、科研一線人員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無論是院級科技處還是所級領導必須給予其最大的信任,要敢於並善於把重任交給他們。在工作中不怕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也不用急於去批評否定,而是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每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積累一點點經驗。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會善於在工作中總結,在總結中工作,經過時間的考驗,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終會發生量的改變和質的飛躍。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滿懷熱情這種熱情,終將綻放在工作中各個方面,體現在科研項目的日常運作、科研項目的申報、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的申報、監督科研任務書的落實、編寫科研工作總結匯報等過程中,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會積極協調,使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儘量保持一致。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下,信息化時代帶來的不僅是日新月異科技研發,還有與時俱進的科技平臺的創建、科研項目數據庫的建設、新科技軟件的實施等等新產物,相對一些年長的科技管理工作者,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更具優勢。

2對提高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業務能力的對策

2.1提高寫作水平,多讀多寫多練

科研管理工作者不能忽視寫作能力。寫作體現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很難開展工作。而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要把寫作當做一種習慣,當習慣變成自然的時候,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寫材料任務就不是一項任務了,而會變成一種樂趣,處理起來就能遊刃有餘。

2.2要善於總結

總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總結對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尤爲重要,它是對以往工作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是對過去前人工作的一個概括歸納,通過總結能發現新的觀點,掌握新的方法,塑造新的想法,得到新的啓迪。可以更加正確認清工作中的優點和缺點不足,能進一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犯錯誤和提高工作效益。對於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分析、反省和思考,才能逐步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業務水平。

2.3科研項目管理採取全程監督項目管理是關鍵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在科研項目管理上採取全程監督管理通過開展項目申報答辯質疑,組織所學術委員會專家進行論證,從科研項目的立項—簽訂合同—項目中期管理包括經費管理和中期執行檢查—項目後期管理包括提交驗收申請、覈對任務指標、組織鑑定驗收和科研成果的申報與轉化。對已實

施的課題要強化管理,統一上報年度科研計劃,根據生產發展及時修正補充,確保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

2.4增強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綜合能力

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所作爲,必須提高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包括很多,比如院級領導分配任務後的執行力、遇事處理事情的決斷力、在十字路口的選擇力、組織協調力等平時善於儲備這些能力,有意識地培養這些能力,對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科研管理工作是有驅動力的。

2.5不斷學習,提高知識層面的深度和廣度

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始終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的人,才能解決知識恐慌和不斷創新。要始終堅持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這樣一個原則。只有具備了廣博的多學科交叉知識結構的管理人員,才能把握當今學科領域的前沿動態,才能在研究方向廣、研究領域深的農業科研課題中,正確將科研一線人員的意圖和科研思路導向高水平研究。也只有學習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政策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的檔次和研究水平。

2.6加強分析整合複雜信息以及利用各類信息的能力

科學研究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青年科技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科研管理人員應有較強的綜合業務水平、整合複雜信息的能力。科技管理辦公室作爲信息的集散地,每天都面對着來自方方面面的大量信息,整合利用好這些信息資源,是青年科技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加強整合能力能夠將科學研究任務、項目、經費、成果、等多重科技管理任務統籌兼顧,有利於處理由於多重任務或新增任務帶來的矛盾。

2.7管理方式藝術探究

只有科學的方法才能推動工作順利開展,要做到忙而不亂,緊而不急。青年科研管理者應該勤于思考,要分清輕重緩急,要統籌兼顧。對於年輕、資歷較淺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講究方法,不講究管理藝術,會滋生一些不滿情緒,有些事情會弄巧成拙。把握一種科學的技巧和方法非常必要,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結合,帶動科研工作的全面發展。

2.8加強制度化管理,使科研工作能夠順利保質保量完成

青年管理者在工作中只有掌握並遵循制度下管理行爲的科學規律並依章照程行事,纔不會造成管理行爲的個人主觀隨意性。要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對工作中長期行之有效的辦法要加以理論昇華,固化形成新的制度。要善於總結髮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制度建設加以解決。改進工作,制度建設是基礎,落實制度是關鍵,只有制度的落實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更趨科學化、合理化和規範化。

2.9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

定期組織省內外同行專家舉辦講座交流會,召集科研工作一線人員開展青年座談會,交流新想法,新思路。每年定期舉辦青年論文交流報告會,課題中期舉辦中期課題進展報告等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報告,營造出學術氛圍,活躍學術思維,令青年人的研究思維的火花在特定的平臺迸發。這樣可以更好地帶動所青年科技工作人員的學術研討熱情,並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與交叉。

3結語

科學研究論文 篇三

創新是恆久不變的話題,是獲得一定有效結果的行爲。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研究,是對新課程改革的一種傳承和延續,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解放,是對現代科學教學模式的一種追從。

關鍵詞: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氛圍;自主探究;生活情境;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知識與情感傳遞最直接的途徑,是發展素質教育的最純粹的場所。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及傳統素養的一種傳承,是對學生思維、意識、行爲、情感的一種調劑。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上均呈現出單一趨勢,此種形勢使學生陷於被動,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的發展與教學效果的強化。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探究,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解放,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種延續,是對學生髮展的一種重視。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維繫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

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只在於教師如何教,也不只在於學生如何學,還取決於一定的教學環境,以及一定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綜合心理狀態的一種現實反映,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情感、認知、態度、行爲的一種體現特徵,是維繫師生和諧關係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遠近距離,可以激進低落的情緒,可以煥發師生精神,可以激發師生的內在潛能,可以端正師生的教、學態度,可以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清語文教學的本質並非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以教師的人格、性情等的傳遞塑造高素質人才。教師要注重自身人格在課堂教學中的直接影響力量,抑制課堂教學中的本我衝動行爲,自行監控本體情緒,要以現實原則調節課堂教學矛盾,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質調控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教學中語言、行爲的修飾,要以幽默的語言和趣味的肢體行爲活躍課堂氣氛,以此營造輕鬆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增添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

二、創設自主探究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主體主動求知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體性的挖掘與培養。所以課堂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主體,必須着眼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就要充分創設自主探究活動,以自主探究方式帶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發展,以自主探究形式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挖掘學生的積極本性。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知識內容創設自主探究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發問質疑,鼓勵學生自主研究揣摩,鼓勵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個性化地挖掘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主動探究中瞭解語文真實的深厚內涵,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情感的遞增。教師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行爲基礎上給予適當的引導與點評,要以激勵性的點評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國小語文《小石潭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自主探究活動:同學們,請你們先自行讀一遍《小石潭記》這篇課文,然後請你們告訴我你們喜歡作者描述的這個小石潭麼?請你們告訴我你們最喜歡文章的哪一部分或者是哪一句話,並告訴我何故喜歡?等等。通過這樣活動的創設,激發學生認真讀取文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以此實現學生主體潛能的有效激發。

三、創設貼切生活的課堂情境,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

生活是煉就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強化知識掌握的主要陣地,是檢驗與融合語文知識的力量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貼切生活的教學情境,就要以適宜教學內容與學生髮展的生活素材爲依據,以學生主體的情感昇華爲根本,以情境的強化效果爲最終目的。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找取素材,將語文知識的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爲一個整體,將靜態的語文知識以動態的現實生活形式展現出來,以生動的生活情境轉化枯燥單一的文本內容。例如,在國小語文《失物招領》教學中,教師可以爲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請問大家有沒有撿到過他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撿到過什麼呢?對於撿到的物品大家都是怎麼處理的呢?請同學們踊躍地談一下吧。以此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快速回想,引發學生思維快速運轉,激起學生情感與語文知識的共鳴。

四、創設融合科技的現代課堂,拓展國小語文的教學內容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延伸發展,信息技術以輔助支撐的形式走進課堂,以其栩栩如生的圖文形式及形象生動的動畫形式衝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爲課堂教學活動增添與衆不同的魅力。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知識與信息技術優化整合,以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理利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信息技術的可聽、可視形態激發學生參與求知的興趣,以信息技術的直觀轉化語文知識的抽象化,以信息技術的生動轉化語文知識的靜態化,以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拓展語文教學的寬度,延伸語文教學的廣度,讓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更加意趣橫生。例如,在國小語文《觀潮》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信息技術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浪潮景象,並讓學生將所觀影像與課文詞句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身臨其中感知潮水的奔流勇進,在壯觀的景象中感知課文詞句描繪的形象與生動。

五、結語

總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研究,要建立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上,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與關鍵點,注重學生主體各種能動性的綜合培養,以生活與技術拓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以綜合性、全面性的教學策略達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陳培旺 單位:固原市原州區西關國小

參考文獻:

[1]金翎。國小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2.

科研論文 篇四

一、目前,高校管理科研經費存在的問題

二、高校如何科學的對科研經費進行財務上的管理

第一,要創建一個通用的管理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科研經費的實際情況,立足於推動高校科研的順利發展,創建一個通用的科研經費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費用、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費用。此外,按照相關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應該編制通用的管理辦法。政府相關部門要和高校聯合起來,達成一致意見,可以更好的監督有關科經費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撥轉、財務的報銷、經費的結餘等等。要嚴格的審計科研經費,使科研經費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項目方面,對於這個領域存在的不良現象,要堅決的抵制。第二,要對財務項目進行細緻的劃分。高校在設置會計科目時,要做出一定的改變,財務科目必須是明晰的,以預算爲基礎正確的利用資金,對開支的情況進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經費利用方面,高校應該建立評價體系。結合科研經費的實際情況,參考經費總額、社會效應、技術含量以及預期利益等,認真考覈科研經費,採取獎勵以及懲罰的手段,推動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獲得科研成果。第四,對預算編制管理進行完善,也就是說由項目主要責任人牽頭,聯合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一起進行預算的編制。在工作當中,要體現出財務人員的價值,可以爲項目主要責任人提供有效信息,這樣編制的預算纔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第五,要加強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這個信息平臺必須可以很好的連接多個職能部門,比如教育部門、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等,可以隨時的獲得信息,將每一個環節都連接起來。要及時的更新財務軟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結語

概括來講,爲了更好的管理科研經費,政府相關部門和高等院校都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要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從各個角度進行完善,這樣才能使科研經費真正的使用在項目上,從而推動科研項目的進步。

科研論文 篇五

一、工科院校的學術科研與本科教學平臺兼容共享不足

1.建立完整的學術科研平臺共享制度

制度保障是實現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開端。只有教師(或課題組)的相關權利得到保障,打消教師的顧慮,教師才能放心大膽地分享科研平臺。同時,要用制度規定教師(或課題組)在本科教學中應該承擔的義務,從而使本科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2.增強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共識

目前,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未得到兼容共享的部分原因是課題組的教師不願意共享,認爲這樣會增加管理和維修上的負擔,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可否認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從長期的教學規劃上來看,這有違大學“教書育人”的本質功能。因此教師需要形成共識,本科教學不僅僅是一線授課教師的責任,也是在高校裏從事科研項目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才能自覺地實現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

3.合理的科研與教學一體化團隊建設

一旦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兼容共享,必然要調用相應的課題組的科研資源。因此,需要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學一體化梯隊,明確科研團隊的分工,保證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兼容共享的同時又不影響課題組科研工作的進展。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二、學術科研平臺

反哺本科教學具有諸多優點學術科研平臺不僅僅能夠爲科研服務,還能夠反哺本科教學,達到教學與科研協同作用的效果。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具體的優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極大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能夠給本科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它極大的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同時解放了教學方式。學生不再是“填鴨式”的被動接受教師課堂的授課知識,而是在科研實踐中主觀能動的積極思考。這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樣的本科生畢業後繼續深造的,將成爲科研工作優良的後備軍;畢業後直接參與科研工作,將會極大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

2.實現學研緊密結合

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就可以將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學術科研平臺爲教學拓寬視野,促進教學;同時教學又能培養更多的科研力量,在深入細緻的教學中發現科學問題,促進科研。依託學術科研平臺,教師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優質的教學資源,同時還能夠利用教學成果轉變成科研方向或成果。這體現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研實踐理念。

3.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

以教學促進科研思想拼發。衆所周知,科學研究不是一蹉而就的,它需要依靠長時間的堅持努力,但是,更需要集思廣益,迸發思想的火花,獲得科研的靈感。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必然使觀察問題的角度增多,認識問題也更加全面。特別地,新一代的年輕學生,在本科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固化的科研思路和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他們用非傳統的眼光發現、思考、解決科學問題。而且,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剖析是細緻深入的,如果這個過程中讓不同年齡段的人自由思考、暢所欲言,必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促進科研思想的拼發。

三、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

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雖然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平臺存在兼容共享不足,但是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應用於本科教學中則是完全可行的。諸多高校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豐富的成績,如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總結這些高校成功的經驗,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硬件條件充足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已經形成相應的科研硬件平臺,具有可供學生科研實踐的平臺。當然,部分高校儘管具備較爲完成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但要麼是這些設備爲學術科研團隊專用,要麼是專門管理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人員不足,而且預約申請使用的流程繁雜,導致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利用率極低。因此,高校的硬件條件已經準備充分,只是缺乏開放共享的推動力、以及合理的整合與規劃。

2.學校制度保障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學校制度的保障。目前,以科研反哺教學、積極支持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已經是諸多工科院校的共識。但是,相關的制度與保障措施的缺乏,或者現有制度未能有效充分落實,導致科研團隊在本科實踐教學中的責、權、利不夠明確。然而,一旦相關的制度得以制定落實,讓科研團隊在一定程度上回歸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任務,學術科研團隊的教師積極承擔本科實踐教學任務是完全可行的。

3.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作保障。目前。我國大多工科高校都已經根據各自學校的特點形成相應的師資隊伍,而且近年高校引進師資人才的方式多樣化,大量海歸人才、高層次人才都加入進來。因此,目前工科高校較爲完善的師資隊伍是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有效保障。

4.教改的迫切需求

當前的高等教育體制正在不斷與時俱進,各級主管單位和高校本身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使中國的高等教育能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以教育部“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模式爲導向的教學改革,迫切需要在本科生教學中儘快落實執行。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這樣的教改嘗試,可以爲教改打開一條新的思路。

四、結論

科研實踐在本科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各種原因,科研實踐平臺與本科教學完全兼容共享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建立科學的制度,增強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明確教師科研團隊在本科教學中的責任與義務,可有效推動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同時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還具有諸多優點: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爲科研工作提供後備軍;實現學研緊密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以教學促進科研思想拼發。同時,分析表明,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是完全可行的。

科學研究論文 篇六

首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培養學生“:……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爲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以人爲本,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技能的人才。這一理念,無論是從眼前的教育內容,到未來社會人才的需求等都是無可厚非的。另外,美國認知心理學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爲,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定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學習就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結構,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他說過:教學與其說是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的基本事實和技巧,不如說是教授其學習結構。多年來課堂教學的實踐也證明:歷史學科更是如此。教學實踐中,將頭緒繁亂的各部分歷史知識,根據其內在聯繫,納入一定結構,形成知識框架圖,是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漸接受這一教學模式和思維模式,達到高效完成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思維的目的,這也是基於目前新課程高中教學現狀問題的思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使學生重視知識結構的構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新課改和大學聯考的要求。同時,達到優化課堂效果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對象

方法:1、行動研究法:本着從教育教學的實際中發現問題,以創建實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爲研究目的,以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實際問題爲主要內容,進行動態性研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2、活動實踐法: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以課堂引導構建、談話、問卷調查、分析等方法進行探討。3、經驗總結法,對課題研究過程的感性經驗和認識進行提煉和概括。對象:高三六班學生。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策略及階段性成果。

本課題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從2013年9月份開始至2013年12月底結束,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2013.9—10)課題的準備與申報階段通過對現階段中學歷史的教學現狀,尤其是學生學情的瞭解、分析,充分考慮後,我確定了小課題---《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建構與應用的研究》,認真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收集。如通過對高三六班78名學生的調查:他們困惑的問題是:第一,現在新教材使用專題體例的教材,時空跨越大,內容跳躍性大,時序性差,古今中外歷史融於一本教科書,一下很難適應。第二,在國中階段學的是通史體例的教材,學習方法上、思維方式上都是按時間順序進行的,一直存在不能適應專題學習法。理論研究方面:認真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閱讀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的著作:《教育過程》、《論認知》、《教學論探討》等,尋找課題的可操作性及理論依據。第二階段:(2013.10—2013.11)素材積累與方案研究實施階段本研究立足於我校的校情,學生的學情、高中歷史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以課堂教學爲載體,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爲了更好的促進課題研究,與其他任課老師交流,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探索出一種適合我校學生現狀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以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高中歷史課程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歷史學科成績。做法是:第一,結合所一輪複習冊子《世紀金榜》,以“導學案”的方式指導知識結構的構建、理清線索,提高學生認知和自學能力。第二,根據必修一(政治文明)和必修二(經濟文明)所授內容,引導學生每課、分單元及進行整個模塊的知識梳理,並以表格或大擴號歸納的形式形成文字性的東西。再進行糾正、完善,同時好的作品在班級(張貼在公佈欄或文化牆)、甚至是在其他班級予以推廣。每次過後,積累與本課題相關的教育教學素材,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確定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知識體系的有效策略,並形成階段性的研究資料。在教學過程中,重在學生動手總結一些典型的案例拍成了幻燈片,對存在的問題,老師及時點評總結。第三階段:(2013.11—2013.12)研究成果的總結階段對研究成果進行深化和提升,撰寫研究報告,並形成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字材料,最後結題,完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成果: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有效策略,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知識體系,激發了學生求知興趣,增強了學習能力,也提高了解題能力與技巧,如答題考慮:認真構思,理清解題思路。先在草稿紙上列出來,答案分幾個要點,先答什麼,後答什麼,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分析問題時要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等。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本人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更好的完善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自己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和對課堂的駕馭組織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反思

科研論文 篇七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學校領導班子重視教育科研工作。

領導的重視,是學校順利開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黨政領導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還在時間、經費、教學設施等方面給予了保障,撥出專款作爲科研經費,定期舉辦教育科研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還請專家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體指導,使教師對科研的認識水平和知識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領導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則。學校領導帶頭擔任課題負責人,帶動我校教職工搞課題研究。積極參與各類論文比賽活動,在各級論文評比中均獲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長負責的省遠程教育學會重點課題《高等教育大衆化推進過程中電大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XX順利結題,論文《縣市電大在高等教育大衆化中的定位與思考》榮獲省電大首屆科研論文評比一等獎;宋德清副校長和張彩娟副校長都主持過課題研究,並全部結題,論文在各級評比中獲獎。

“科研興校”已深入人心,學校科研機構是使整體科研工作和課題研究實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行政保證。我校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人員,根據教師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學校專門成立了科研信息處(原教學支持服務處),由一名副校長主管,設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熱衷於教育研究工作、積極肯幹的教研組長和教學骨幹成爲學校科研機構的主要力量。學校科研信息處負責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及指導各級課題的操作等。今年在學校遷入新校園,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又增設了一名副主任。

二、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

爲了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學校採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爲教師提供各類培訓。如XX年組織全校教師進行了論文交流,請了省市電大專家進行點評;XX年請了省電大科研處專家舉行了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的講座;XX年組織了學校教研組長和科研骨幹到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州電大)參觀學習。現在全校教師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建立學習、研究制度。沒有教育科研理論指導的教研活動,只能是盲目的實踐,教研活動必須有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學校領導帶頭學習,堅持集體學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鼓勵教師關注教育動態,閱讀教育著作,如學校組織學習了《第五項修練》,要求每位教師制訂學習計劃,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寫心得體會。同時,爲了讓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校對全體教師進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校園信息化”培訓培訓,要求45週歲以下的教師建立自己的個人主頁,開放教育的課任教師在完成教學輔導的同時,將教學內容製作成課件,期末上交。

建立獎勵制度。爲了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我校把科研活動跟每年考覈制度結合起來,對於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者,學校還會在物質及精神上對其進行獎勵,去年學校共獎勵了近二萬元。

建立檔案管理制度。自XX年成立科研信息處以來,學校開始逐步將各科研成果的資料進行規範化管理。凡一年中教師的科研成果或獲獎成果進行登記造冊,同時要求教師提供複印資料二份、電子文稿,以此作爲學校獎勵的依據。另外,還在學校共享文件服務器上設有科研信息處欄目,專門存放有關的科研資料及各課題的相關資料。

四、積極參與論文評比活動

教師們在參與科研過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學校每年都組織教師參與各類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也取得優異的成績。三年以來,曾有54篇論文在省市電大評比中獲獎,如詹漪君校長的論文《縣市電大在高等教育大衆化中的定位與思考》榮獲省電大首屆科研論文評比一等獎,張彩娟副校長的論文在杭州電大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另有10多篇論文在蕭山區科協和浙江省民辦學校協會高教分會論文評比中獲獎,如宋德清副校長的論文《專修學院黨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考》獲浙江省民辦學校協會高教分會論文評比二等獎,陳懿偉老師的論文《基於web的考覈系統的研究》獲蕭山區科協論文評比一等獎。學校每年都組織教師進行總結,頒發相應的獎狀和獎金。

五、科研效果明顯

學校從1999年開始創辦校刊《蕭山電大教育》,到現在已經出版了21期,共發表文章238篇,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校刊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提高。三年來學校共有57篇論文在國內公開發表,如詹漪君校長的論文《縣市電大在高等教育大衆化中的定位與思考》、張彩娟副校長、馮凱等老師的論文發表在《中國成人教育》,宋德清副校長的論文《基層電大聯合辦學的實踐研究》、汪敏裏等老師的論文發表在《教育教學研究論叢》,吳信賢、姜紅等老師的論文發表在一些大學學報中……。在研究中,教師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級各類論文評比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六、努力方向

1.繼續創造性的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教研活動,不斷探索符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以適應開放教育的需要。

2.繼續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指導與檢查。積極爭取各級各類課題研究,認真檢查落實研究計劃情況,嚴格把關,做到有檢查有記錄。

3.積極做好試點工作的典型經驗的總結,寫出總結報告。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

我校科研工作在上級電大的指導下,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以創新教育爲主題,以課題研究爲主線,開拓進取,不斷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我校科研工作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

科學技術研究論文 篇八

關 鍵 詞:技術科學;技術;技術哲學

前蘇聯以及現今俄羅斯的重工業技術和軍事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究其原因我們不能 迴避其發達的技術科學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實早在前蘇聯時期,學者們就對技術科學 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其相關研究具有鮮明特色,不但代表了前蘇聯技術哲學的主要 成就,也極大豐富了當今占主導地位的西方技術哲學體系。

一、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研究背景

前蘇聯和俄羅斯的科學技術哲學是世界技術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指導思想、研究綱領 和研究重心都與中國和西方科學技術哲學有着顯著的區別,因而成爲我國乃至世界科學技術 哲學界特別關注的研究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上個世紀我國學者在前蘇聯自然科學的哲學問 題的研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對於作爲前蘇聯科學技術哲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技術哲學 的研究卻大相徑庭。之所以存在上述狀況是因爲,一方面,正如俄羅斯學者指出的:“哲學顯 然很晚纔開始研究技術現象。……相對於實踐認識和實踐理性,哲學更偏好理論認識、理性 和理論規則,顯然,這種偏好成爲哲學很晚才轉向思考技術現象以及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的一個原因”[1]。的確,相對於其他哲學分支學科,技術哲學本身起步較晚,現代技 術哲學就其本身而言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到目前爲止發展也不是很完善,諸如技術的本質 、技術是否是價值中立的焦點問題,以及技術哲學的奠基人物和奠基性著作還沒有形成壓倒 多數的、相對統一的觀點。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前蘇聯時期的技 術哲學往往被視爲資產階級哲學加以批判。蘇俄技術哲學研究開始於19世紀末,那時“п.к .恩格邁爾(п.к.энгельмейер)在自己的小冊子《19世紀技術的總結》(1898 )中提出了技術哲學的任務。同時他的許多著作被用德語出版”[2]。但是,自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前蘇聯技術哲學研究開始轉向一個特殊時期。正如俄羅斯學者所評論的: “技術哲學在俄國的命運非常悲慘。關於技術哲學必要性的思想,是由п.к.恩格邁爾提出 的。п.к.恩格邁爾是俄國工程師,他是技術哲學第一個研究綱領的提出者,這個綱領於1912 被提出來。1929年,當恩格邁爾不得不再次號召建立技術哲學時,他遇到的是不理解和公開的 反對。恩格邁爾在《我們需要技術哲學嗎?》一文中發展了技術哲學重要性的思想。而在這 個雜誌的同一期中還收錄了б.馬爾科夫(б.марков)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技術哲學 遭到批判-‘現在沒有,以後也不可能有獨立於人類社會和獨立於階級鬥爭之外的技術哲 學。談技術哲學,就意味着唯心主義的思考。技術哲學不是唯物主義的概念,而是唯心主義的 概念’。從這時起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把技術哲學斥爲唯心主義,在蘇聯哲學界已成定論 ,儘管馬克思就是19世紀有興趣從社會—哲學方向研究技術的一個創始人”[3]。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技術哲學”的提法在前蘇聯時期被禁止,但是對於“技術”的哲學 思考在前蘇聯卻從未停止過。那時(也包括現在)有一大批學者長期致力於技術哲學問題的研 究,其中比較重要的人物有:в.м.羅津、в.г.高羅霍夫(в.г.горохов)、г.м. 塔夫裏江(г.м.тавризян)、г.и.舍梅涅夫(г.и.шеменев)、и.т.弗 羅洛夫(и.т.фролов)、в.в.切舍夫(в.в.чешев)和в.с.斯焦賓(в.с. стёпин)等人。他們的研究成果頗豐,而且具有不同於西方技術哲學的典型特色,因而 這些人的思想和成果成爲我國學者和西方學者極爲關注的研究課題。

в.м.羅津等在《技術哲學:歷史與現實》一書中曾寫道:“蘇聯時期對於技術的研究開始於 世紀初(指20世紀初-筆者注)。由於п.к.恩格邁爾,技術哲學在俄羅斯獲得極大發展。 後來在我國,這一學科被視爲資產階級科學而被禁止研究。但是卻發展起一系列研究或討論 技術不同方面的學科,並且,如今它們被部分地納入到技術哲學中來。首先就是技術史。…… 研究技術的第二個領域被稱爲‘技術的哲學問題’。恰恰在這裏討論了技術的本性和本質, ……第三個領域在蘇聯時期急劇發展-這就是技術科學的方法論和歷史。雖然這門學科 屬於科學學和方法論,但如今它們被包括到技術哲學中來。……第四個領域是設計和工程技 術活動的本性和歷史。……正如我們已經發現的那樣,如今這些研究領域不僅僅單獨發展,而 且還處於技術哲學的範圍之內。”[3]因此可以說,前蘇聯時期學者們把技術史、技 術的哲學問題、技術科學的方法論和歷史、設計與工程技術活動的方法論和歷史等問題不同 程度地納入到技術哲學的研究範圍內。在這四個組成部分中,對於技術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最 爲充分,並且具有鮮明的俄式風格。

二、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研究重心

前蘇聯學者非常重視對技術科學認識論的研究,這主要包括技術科學的起源、對象、結構、功能、任務等問題,其中技術科學理論的結構問題成爲學者們關注的焦點。

1. 技術科學起源的內外史要素

前蘇聯學者普遍認爲:“技術科學是關於有目的地將自然物質和過程改造成技術對象,關於 構建技術活動的方法,同時也是關於技術對象在社會生產體系中起作用方式的特殊的知識系 統。”[4]關於技術科學的產生,前蘇聯學者們的觀點可以概括如下:技術科學的產 生有 外史和內史兩方面因素。從外史方面看,人們的生活、生產(特別是機器生產)爲技術科學的 產生和發展提出研究的課題,並決定技術科學的研究方向。從內史方面看,一方面,技術科 學是技術知識的系統化、邏輯化的結果,它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對象活動中所形 成的對習慣、概念、認識的思考和概括;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技術科學的產生源於對基礎科 學的應用,是從基礎科學中分化出來的;此外,還有一部分技術科學源於不同知識、模型、概念和原則的大綜合,是這些要素橫向搭構的結果。

2. 技術科學對象的兩重性

關於技術科學對象,前蘇聯學者們認爲,技術科學對象具有兩重性,即技術科學對象有“天 然的”和“人工的”區分。而且其中技術科學的“天然性”對應着技術與自然、技術與自然 科學的關係;而技術科學的“人工性”對應着技術與人、技術與人文科學的關係。正如в. г.高羅霍夫和в.м.羅津在《技術科學的哲學方法論研究》中指出的:“在技術科學中可 以統計出兩個技術對象:自然的技術對象和人工的技術對象。……技術對象的人工性在於, 它們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它們的天然性首先在於,所有人造對象歸根到底都是由天然的(自 然界的)材料製成的。”[4]而這種觀點也得到а.н.鮑戈柳波夫(а.н.бого любов)的認同,他指出:“技術科學不僅與自然科學(這決定了技術科學的‘天然的’特 徵)相聯繫,而且它還與經濟學和人文科學有着不同的、極爲重要的交叉(而這一點相對於它 的‘人工的’特徵)”[5]。

3. 技術科學理論的三種結構要素

在對比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科學理論的結構時,前蘇聯學者認爲,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科學 理論的結構均可分爲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本體論模式、數學工具和概念工具,但其含義卻有 很大差異。其中自然科學的本體論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想化實驗中的理想對象的總和。而技 術科學理論的本體論模式可分爲三個基本層次:以數學描述爲目標的函數圖像;在工程對象 中進行的自然過程的連動模式;表現爲構造參數和工程計算的結構模式,即研究對象的結構 。此外,在自然科學理論中,數學工具首先是爲了實驗計算,它們是建立和證明所獲得的理 論知識的手段。而在技術科學理論中,數學則具有多方面作用:第一,用它來對工程對象的 結構和工藝參數進行工程計算;第二,用它來分析和綜合技術的本體論模式;第三,用它來 研究發生在工程對象中的自然過程[6]。可以看出,技術科學理論結構中的三個要素 要比自 然科學理論結構中的要素更爲複雜。其原因恰恰在於技術手段具有特殊性,它是主體和客體 相互聯繫的中介,而且它往往比自然科學理論更多兼顧實踐的方面。

4. 技術科學功能的工程指向性

與此相聯繫,在對比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科學理論的功能時,前蘇聯學者認爲,自然科學理 論的功能主要是反映自然過程,研究理論問題,以預測和描繪理論發展的未來狀況。而技術 科學理論功能的起點和歸宿,都是爲了對工程對象的技術結構和 工藝參數進行理想描述。而且技術科學理論功能的實驗層次不僅僅包括實際上是以概括工程 師的工作經驗爲目標的結構技術和工藝知識,還包括特殊的實踐方法知識。當前工程研究的 目的是:把在技術理論中獲得的理論知識形成實踐方法的形式,提出新的科學問題。這些問 題是在建立工程對象的各個階段中,在解決工程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而且它們將會傳播到 技術領域當中去,以實現技術理論的功能[6]。

5. 技術科學任務的實踐特徵

技術科學與自然科學結構與功能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在科學領域中所擔負任務的 不同。作爲科學知識集合的自然科學的任務在於:揭示和研究新的自然規律,預測自然過程 的發展;而作爲技術知識集合的技術科學的任務在於,從實踐上利用這些自然科學成果,研 究自然規律在技術設備中的作用,以及運用知識和計算保障工程技術活動[4]。儘管 前蘇聯學者認爲技術科學的任務在於實踐,但是他們仍然強調不應將技術科學的形成與技術 科學在工程中的應用混爲一談。в.г.高羅霍夫和в.м.羅津指出,技術科學的形成與技術 科學應用於工程實踐是有區別的:前一種情況說的是獨立學科的建立,這意味着各種不同科學 知識、模型、概念和方法被應用於一定的研究對象,並建立起理想模式及其轉換程序,形成現 有學科所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和任務;而後一種情況指的是在解決具體的工程任務過程中,各 種科學知識、方法、模型和原理的系列化和組織化的過程[7]。

三、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研究特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學者習慣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四個角度分析自然 科學哲學問題,這一傳統也影響到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的研究,即學者們往往從技術本體論、技術認識論、技術方法論和技術價值論角度來研究技術科學的哲學問題。因此可以說“師從 自然科學哲學”是前蘇聯技術科學哲學研究的重要特點。

在前蘇聯學者看來,自然科學方法論之所以能夠類推至技術科學領域是因爲,自然科學和技 術科學都是科學的組成部分,因此較爲發達的自然科學方法論當然可以成爲技術科學方法論 研究的範例。這正如前蘇聯學者們指出的:“技術科學與自然科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無論是 在起源方面,還是在起作用的過程方面。技術科學最初的理論原理、認識客體和概念的方式, 恰恰是從自然科學向技術科學傳遞過來的;同樣,技術科學自身科學性的規範、知識理論結構 的確立、理想對象的結構和數學化,恰恰也都是從自然科學借用到技術科學中來的。”? [4]尤其針對技術科學的數學化,а.н.鮑戈柳波夫指出:“知識數學化的問題是歷史 性的問題,從廣義上講,未必能夠在科學史和技術史的框架之外去研究它。特別是相對於技術 科學,更是如此。多虧技術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緊密聯繫,才產生出將適合於自然科學的數學 化模型轉移到技術科學中去的可能性,並且同樣產生出利用自然科學數學化歷史來了解數學 在技術知識發展中所起(或者說它應當起)作用的可能性”[5]。正是基於這一點,前 蘇聯學者更關注自然科學對技術科學和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的影響。

概括說來,前蘇聯時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通常只是在科學哲學的背景下研究 技術哲學,把技術哲學混同於規範的科學哲學的附屬物,並且僅僅從自然科學知識附屬物的 角度來研究技術。技術被歸結爲科學的附屬物,而技術哲學則被歸結爲運用於技術知識結構 的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研究的簡單附屬物,這就是20世紀50至60年代的特點[1]。 如果說這一時期運用科學哲學手段研究技術哲學是自發的,那從20世紀70年代中 期開始,前蘇聯學者就開始自覺地借用科學哲學和科學學的方法研究技術哲學,特別是研究 技術科學的哲學問題。в.г.高羅霍夫和в.м.羅津在《技術科學的哲學方法論研究》一文 中指出:“雖然很早以前,技術知識的不同方面就引起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的興趣,但只是 在最近五六年纔開始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在這個方向範圍內提出一個目標:就是用科學學和科 學方法論的手段來系統地研究技術科學。”[4]他們還補充道:“技術科學方法的特 點暫時揭示得還不太清楚。一方面,應當注意專業方法獨特的多樣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廣泛 地應用一般科學的認識方法(如分析、綜合、模型化、實驗)。”[4]在此不可否認, 分析、綜合、模型化、實驗等方法最先都是在研究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時成熟壯大起來的。

可見,由於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自然科學充當了技術科學的基礎,因此我們不能脫離自然科學 孤立地研究技術科學;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技術科學相對獨立的特點,正如前蘇聯學者鮑 戈柳波夫指出:“技術科學從本質上應當與不斷髮展的技術相適應,並且最佳的情況 是應當超前於技術。……技術科學、實用科學和基礎科學是知識具體化和概括化的不同層次 。因此,技術科學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能夠變成實用科學(如果技術科學的應用範圍超出技 術框架外),甚至變成基礎科學”[5]。這表明,在技術科學與技術的辯證關係中,技 術科學應當具備先驗的預測功能,而且技術科學、實用科學與基礎科學之間存在着轉換關係 。這是技術科學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特點。

總之,通過上述研究我們能夠看到,前蘇聯技術科學哲學問題研究是其技術哲學研究的重要 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斯大林高壓意識形態統治時期技術哲學研究的主要成績, 其相關問題研究(如技術科學的起源、對象、結構、功能、任務等問題)即使在技術哲學日 趨走向成熟的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重大價值。

參考文獻:

?[1]от редакции. философия техники[j] .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1993(10):24-26.

?[2]стёпин в с, горохов в г, розов м а.философиянауки и техники[eb/ol]. (2006-06-20)[2007 -08-02]. .

?[3]розин в м, горохов в г, алексеева ию, et al. философия техники: 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 нность[eb/ol]. (2006-06-28)[2007-08-02]. .

?[4]горохов в г, розин в м. философско -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ехнически х наук[j].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1981(10):172-178.

?[5]боголюбов а н. математика и техни ческие науки[j].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1980(10):81-8 2.

科研論文範文 篇九

目前,地方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實施各環節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指導教師力量不足,畢業論文實施全程缺乏質量控制。有的教師指導學生人數過多,在指導工作上力不從心,無法對每個學生每個階段的工作進行仔細的檢查和指導;有的指導教師教學和科研工作繁重,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不足;有的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或者缺乏科研經驗和指導經驗,對學生指導沒有到位。所有以上問題均影響了論文水平的提高,導致畢業論文質量的下降。各院系在畢業論文工作佈置上要求嚴格,但缺乏必要可行的監督機制,致使畢業論文工作流於形式,管理制度形成虛設。以上諸多因素均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對現有畢業論文的指導模式進行改革和實踐,以適應教學改革的不斷髮展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2基於科研導師制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2.1科研導師制的內容

“導師制(Tutorialsystem)”是源於14世紀英語牛津大學,是近年來國內高等學校本科生教育中正在探索實踐的一項制度創新,導師對少數學生的學習法、課程安排、科研訓練、大學生活、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個別交流和指導,是一種有別於本科生班主任制度的新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而“科研導師制”是以科研爲紐帶,充分利用教師的科研能力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培養與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從而提升的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一項制度。科研導師制以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爲主旨,通過指導學生完成適度的科研任務,有效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台州學院環境工程系從2007年開始導師制,是集教學和科研爲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從第三學期開始實施,每位學生根據意願選定一名教師作爲導師。在第一階段(二年級),導師幫助學生熟悉學科和專業的研究內容、方向和發展前沿的介紹,使學生及早了解和明確學習的專業內容與發展方向,儘可能安排學生參與簡單基礎的科學研究。在第二階段(三年級),以科研訓練爲主,導師應切實安排學生進行課題研究,讓學生獨立完成科研的每個環節,使學生在科研實踐中接受系統的技能和科學素養的嚴格訓練。導師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學術和科技諮詢活動,閱讀專業書籍,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學術討論,參與生產實踐,擴大視野,活躍創新思維。在第三階段(四年級),以畢業論文工作爲主,導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撰寫畢業論文,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2.2基於科研導師制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的實施途徑

2.2.1鼓勵學生儘早介入導師課題

國外很多國家都採用的是大學二、三年級就進入研究室從事科研工作,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科研思維及創新性思維都很強。而我們很多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往往在最後一個學期實施與畢業實習、找工作的時間相沖突,,時間緊,任務重,很難在短時間內鍛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畢業論文也大打折扣。實行科研導師制,可以將科研導師制和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相結合,使學生儘早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將畢業論文工作提前。導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課題推薦、指導學生檢索閱讀相關科研論文,組織參加各種學術講座,爲後面的畢業論文進行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同時,低年級學生能較早地和高年級學生一起融入科研環境中,共同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使他們的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都有機會得到鍛鍊,並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親身體驗導師嚴謹治學、嚴肅科研的優良作用,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2爲導師增設學生科研助手崗位

爲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發揮學生助學助研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院自2012年起爲正主持廳局級以上課題的教師增設“學生科研助手”崗位,幫助教師管理實驗室,指導低年級學生開展科研工作,提高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運轉效率,推進教師科研的順利實施,幫助學生出科研精品。學生作爲科研小助手,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實驗突破點,驗證實驗方案,幫助教師擺脫繁重教學工作,使教師能在宏觀上把握整個課題的進展,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得到導師的指導,自身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得到提高,進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2.2.3結合導師的研究課題進行選題

導師可以將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與自身在研課題進行有機的結合。選題要針對現有的實驗條件和專業培養目標,大小適中,難度適宜。例如,我院教師主持的“半導體多元納米晶複合膜生物誘導仿生合成及可見光催化降解染料廢水研究”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分解設計或拓展延伸,拆解出若干不同的子課題。通過該選題,學生對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機廢水的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熟悉了光催化裝置和光催化處理廢水的工藝流程,並掌握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等常用大型儀器的使用方法,與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一致,有利於學生的就業。

2.2.4鼓勵學生申請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推廣大學生科研創新實踐平臺,如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開放實驗室等。依託科研創新實踐平臺,與本科畢業論文結合起來,部分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即可通過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平臺申請各級各類科研創新項目,儘早地進入實驗室並參與導師的一些課題研究工作。學生申請科研創新項目,需要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做實驗和撰寫研究報告或科研論文,能夠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學生直接將科研課題深入研究轉爲畢業論文,對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大有裨益,也有利於學生畢業後更快地適應社會。從我院環境工程專業歷屆學生科研立項完成情況看,凡作爲科研項目主持人的學生,能順利結題的畢業論文質量高,成績均爲優良,且多數在國內中文核心二級刊物上。學生在文獻閱讀、實驗操作、數據處理、論文寫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因此,鼓勵大學生申請和參加科研創新項目,本結合科研課題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既是對創新實踐項目的延續和深入,而且因研究時限較長,研究內容系統深入,研究經費充足,一般來說,論文質量較高。

3結語

科學技術研究論文 篇十

關鍵詞:科學技術哲學;統計分析;研究現狀

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進一步的深化,在科學研究領域,我國的各個學科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對於科學的研究必須要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對於科研的歷史加以總結和回顧,然後再對當前科學研究的現狀進行分析,最後在此基礎之上對於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加以制定。當前我國在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的研究也在不斷的發展,本文通過統計分析對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發展現狀取得了清晰的認識,制訂了一系列繼續研究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在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把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不斷向前推進。

一、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現狀

1.研究背景

伴隨着近代科學的誕生,科學技術領域也一直處在中高速發展和變化的狀態之中,並且當前的發展模式較之於前幾個世紀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但是科學技術哲學研究這個概念是在近代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才產生的,在科學技術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之後,才產生了科學技術哲學這門學科,科學技術哲學產生於20世紀,但是這一學科的出現對於後來的學術研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隨着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科學研究也必須要對於過去進行有效的反思,從而爲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我國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的不斷研究和現狀分析以及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客觀、全面、及時的瞭解。通過對主要涉及科學哲學領域的核心期刊作爲研究對象,主要針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相關成果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爲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依據。

3.已有的科研成果研究及其評價

通過對於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我國也產生了大量的科學技術哲學研究著作,比如說《中國自然辯證法的歷史與現狀》、《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等,在本文的研究之中,對於這些著作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進行了一定的概括和總結,並對相關各個領域的研究發展現狀以及相關學科基礎理論的進行分析和統計,對於近些年來相關學科的發展歷程進行了一定的總結。研究這些已有的成果是一種研究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發展現狀的一個重要手段,只有通過對於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夠對於前人研究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加以總結和分析,從而爲將來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以山西大學爲例,他們通過對於相關期刊的研究,統計分析了在科學技術與哲學領域研究者的一些基本情況和相關研究情況,對於他們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一定的評述,指出了這些研究中所存在的弊端。

4.研究方法

第一,比較研究法:通過對相關學科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分析比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借鑑前人研究的經驗,來爲我們的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第二,個體訪談法:通過對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相關研究人員進行採訪,因爲他們從事該方面的研究,所以對於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現狀往往更爲了解,從而爲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第三,網絡調查法:網絡調查法是通過對於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通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來獲取我國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並且獲得相應的數據。第四,文獻法:依據相關文獻的整理、分析、鑑定、查閱等工作,對我國在科學技術哲學方面採取的研究方向、解決的問題、存在問題等進行了一定的瞭解,這就爲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

二、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歷程回顧

1.以科學爲本的發展時期

在以科學文本發展階段,提出了以民生和科學爲主的新文化運動科學,對自然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發展中體現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在這一階段先被看成反迷信、反盲從等思想方式,然後有了提倡科學和關心思想文化問題的陳獨秀、丁文江、胡適等人,大力宣傳科學世界觀,使人們充分認識了實證主義哲學,逐步形成了以科學爲本的思想。

2.多學派互相競爭的發展階段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涌現了很多科學哲學方面的研究學者,例如主張唯物史觀的陳獨秀、主張科學觀的胡適等等,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相互競爭的局面。科學派的成就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首先,發行了大量關於科學啓蒙性的科技哲學類作品,如1934年張少良《科學導論》、1931年胡明覆《科學方法》、1940年汪敬熙《科學的方法論》等。其次,出現了西方科技哲學的翻譯著作,代表人物有湯姆生、秦斯、皮爾生、德爾柏、柏爾納等,他們發行了很多有關科學方面的哲學的專著,宣傳了他們對科學的看法與思想。除此之外,嚴復側重於對科學哲學的專業性進行了探討,但是中國缺乏專一的具有邏輯和科學方法的深度研究,但薛嶽霖推進了這一方面的研究,他極爲深刻的批判了主觀論和操作主義,同時自然辯證法不斷的傳播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是以唯物史觀派傳播的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一方面對於自然辯證法相關著作進行的翻譯並出版,例如,在三四十年代《自然辯證法》的翻譯出版經歷了八次印刷,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關於自然辯證法的學術性活動得到開展。比如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成立的專門的研究團隊1940年由“自然科學研究會組織了”關於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小組。

3.中國自然辯證法的發展歷史情況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西方科學哲學以及中方傳統哲學停滯不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的長足的發展,其中自然辯證法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發展十分之快,這就催生了後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觀,這個發展過程主要分爲以下幾個階段:第一,特定歷史時期前的奠定基礎階段,這一時期提倡百家爭鳴,在大陸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初期以及蘇聯的學術運動當中,自然辯證法的學術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1953年北大成功開啓了有關自然辯證法的相關課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對我國有關自然辯證法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暢想與探討,使多方面力量參與到了自然辯證法研究中來、1956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院關於自然辯證法研究小組,出版了《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這一時期在大學裏有了專門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機構和課程。第二,曲折階段,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科學的特點、歷史、本質、規律等方面都遭到了極大的歪曲,關於自然辯證法的研究遭到破壞,但這並不能妨礙其發展,仍有一些優秀作品產生,如莫諾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等。第三,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自然辯證法作爲國家技術發展長期規劃的重點項目,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自然辯證法學科,確立了中國自然辯證法學科基本內容理論框架。例如,有孫小孔等人編寫的《自然辯證法講義》、《科學技術與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通訊》等陸續發行。形成了主要圍繞科技生產力這一話題的理論探討與學術研究,這些表明,中國特色的自然辯證法學科逐步形成。

4.快速發展時期及其國際化時期

改革開放之後隨着外國關於科學技術哲學相關理論知識傳入中國,與中國特色的自然辯證法的自身發展的互相影響,使中國科學哲學學科不斷髮展,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這一時期我國從實際發展需要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將自然辯證法與我國實際相融合,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哲學,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西方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擁有了自身的學術價值和學術地位。如,九十年代邱仁宗的《科學哲學引論》、舒煒光的《科學認識論》、于光遠《一個哲學學派正在中國興起》這些優秀作品針對我國特色的科學哲學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與評價,促進了國際交流與溝通,中國科技哲學逐漸走向了國際化道路。

三、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統計分析

1.科學技術哲學及論文概述

在新的發展時期當中,我國的科學技術哲學理論體系開始了更加全面的快速發展。不再侷限於數理化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而是在科技管理、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等實用類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通過對中國相關領域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以統計分析爲主要研究方法對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當前發展現狀得到反映,同時我國的科學技術哲學理論的發展與推廣還受到了來自於國家政策、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論文類型方面,通過論文類型統計分析,對當前發展現狀得到了深入瞭解,爲下一階段發展方向奠定基礎。根據統計各種文獻類型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我國的科學技術哲學的主要研究內容集中在於自然辯證法的結合、與社會的關係以及發展歷史等方面,對這三個層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體現了我國科學技術哲學具有學術導向性;第二,自然辯證法理論和科學哲學,理論方面學術論文的刊用率,近年來一直維持穩中有升的趨勢,可見我國對科學技術哲學重視程度,例如,西氣東輸、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工程方面的學術理論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我國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理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協調發展,處理好資源、環境、投資、效益、人材、資金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及其關係,更系統的、更自覺的、更科學的發展中國科學哲學。最後,在整個科學技術系統當中,科學史學是重要的學術研究基礎,是科學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所以科學技術史學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2.作者年齡狀況淺析

通過對作者年齡情況的調查與統計,來分析我國科學技術的相關研究學者在年齡方面的情況,對我國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研究有指導性作用。通過分析得知,我國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領域的人材機構當中,既有中老年學者的深思熟慮,也有青年學者的創新突破,從而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學術發展局面。通過研究年齡組成對充分利用和發揮不同年齡段的學者提供重要依據。由於人文科學是創新能力的問題,更是知識積累的過程,這是自然研究能夠避免的環節。所以可看出人文科學的研究比自然科學研究的年齡段稍晚。近年來,國家增大對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投入力度,整體上看作者平均年齡段趨於平穩,並有減小趨勢。對於不同區域,不同時期作者年齡有較大區別不斷變化,這些都取決於受教育狀況,應該學會充分利用對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爲我國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充分發揮和重視提供依據。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