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最終定稿)精品多篇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最終定稿)精品多篇

農村文化產業概論、農村發展概論論文說明 篇一

農村文化產業概論論文(課程大作業)說明

1.終結性考試方式

本課程的終結性考試採用課程大作業形式,即學生撰寫並提交當地(縣、鄉鎮、村)農村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設計方案(或經營管理方案)。

2.課程大作業題目要求

(1)課程大作業題目和內容在本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範圍內。

(2)課程大作業題目主要按照本課程教材中農村文化產業開發和經營管理的有關章節的要求,並結合其它章節所學內容進行設定。

(3)課程大作業必須與學習者所在區域(縣、鄉鎮、村)的需求相結合。

(4)課程大作業的題目可以由指導教師自主命題,也可採用如下題目之一:

***縣(鄉鎮、村等)+農村文化產業項目名稱+策劃方案 ***縣(鄉鎮、村等)+農村文化產業項目名稱+設計方案 ***縣(鄉鎮、村等)+農村文化產業項目名稱+管理方案 ***縣(鄉鎮、村等)+農村文化產業項目名稱+營銷方案

例:陝西省富平縣陶藝村生態文化產業園項目策劃方案

北京市懷柔區富樂村民間手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計方案

安徽省廣德縣甘溪民俗文化村項目管理方案

廣西臨桂縣五通鎮農民畫文化產業產品營銷方案

雲南省南澗縣跳菜旅遊文化村建設項目設計方案

„„

3.課程大作業的評定

(1)字數要求不少於3000字。

(2)課程大作業評定按百分制計分,具體要求如下:

95~85分:

獨立完成課程大作業;

課程大作業有創意,規劃設計(或經營管理)思路、目標、重點和實施措施等符合當地發展實際,有所在地區、單位的特色;

課程大作業文本規範,中心突出,依據充分,數據可靠,層次分明,邏輯清楚,文字結構嚴謹;

課程大作業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或已經實施(實現);

能夠理論聯繫實際,較好地結合教材相關知識;

原始資料齊全,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加工整理;投入產出分析透徹。

84~70分:

課程大作業有一定的新穎性,較爲符合當地需要;

課程大作業文本較爲全面,未缺漏重要內容,中心突出,依據較充分,數據基本可靠,層次比較分明,文句通順;

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能夠理論聯繫實際,適當聯繫教材相關內容;

原始資料基本齊全,能較好地進行加工整理;有投入產出分析。

69~60分:

課程大作業文本不夠全面,但未缺漏重要項目,有一定的論據,主要數據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順;

課程大作業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定的原始資料,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60分以下:

課程大作業文本不規範,缺漏項目嚴重,原始資料殘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問題分析有嚴重錯誤,層次混淆不清; 4.格式

統一使用A4紙進行文字打印,左側裝訂,頁面上下邊距各2 CM,左邊距2.5CM,右邊距2 CM。標題爲小二號黑體字,頂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爲小四號宋體字,行距爲1.5倍行距。各級標題序號爲“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頁碼,居中對齊,從正文頁開始爲第1頁。5.上交論文時間

各位學員務必於6月18日前將紙質論文上交給電大班主任。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課程大作業)

1、考試方式

課程結課論文,字數不少於3000字。2.題目擬定 結課論文題目從下列範式中選擇:

**縣**村農業發展與展望——從傳統農業改造的視角 **縣**村農業發展與展望——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視角 **縣**村農業發展與展望

——從傳統農業改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視角 3.考試時限(論文上交時間)6月18日前 4.論文格式

統一使用A4紙進行文字打印,左側裝訂,頁面上下邊距各2 CM,左邊距2.5CM,右邊距2 CM。標題爲小二號黑體字,頂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爲小四號宋體字,行距爲1.5倍行距。各級標題序號爲“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頁碼,居中對齊,從正文頁開始爲第1頁。4.特殊說明

結課論文必須由學生按照要求獨立完成,嚴控抄襲、剽竊等不端行爲。終結性考試試題、要求及評分標準 【試題內容】:

請結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實際情況,運用課程學習的相關理論,梳理概括本地傳統農業改造,或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特徵,並借鑑國內外相關經驗,就本地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行論述。【試題要求】:

1、論文要以具體地區爲分析對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論綜述層面。2.對傳統農業改造及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儘量依據調研,或實際工作展開。

3、對國內外相關經驗的借鑑可以出自教材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

4、對本地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論述,至少要包括髮展定位、發展主導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等方面。

農村發展概論 篇二

學號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農村發展概論》

論文(作業)題目平山縣上東峪村農業發展與展望 姓 名 王 豔 專 業 入學時間 教 學 點

2016年4月10日

平山縣上東峪村農業發展與展望

——從傳統農業改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視角

摘要:通過對平山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的分析,針對該縣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結合該目前國內外現代農業前景和經驗的借鑑,提出了平山縣上東峪村突破目前現代農業發展瓶頸的發展方向。

關健詞:平山;農業;發展;旅遊

一、平山縣農村農業發展現狀

平山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上游,距石家莊4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東臨鹿泉市,南接井陘縣,北靠靈壽、阜平,西與山西省接壤。全縣總面積爲26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88萬畝,耕地46萬畝,水域46萬畝,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70萬畝左右。

近幾年來,隨着農業科技的發展和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深入,平山縣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方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基礎設施全面加強。通過“項目投入、政府支持、羣衆自籌”的方式,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中低產田改良、病險水庫加固、農村沼氣推廣等項目,同時完善了農村路網、電網、廣電通信等設施,農業生產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以往糧食種植“一頭沉”的局面得到了切實改變。特色作物種植和旅遊農業得到了很大發展,核桃種植已經初具規模,並且獲得了“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配合西柏坡、駝樑、天桂山等景區的旅遊觀光采摘農業得到了長足進步,許多觀光采摘園都已經建成迎客。以“農家樂”形式發展的鄉村旅遊業,每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次,已成爲邊遠鄉村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二、平山縣農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少且規模不大,缺乏具有示範帶動和品牌效應的基地典型,產業競爭力弱。農業生產依然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爲主體,區域佈局滯後,科學規劃不足,且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科技含量不高。個體經濟實力弱,難以抗拒自然災害和市場所帶來的雙重風險,導致收入增長困難,經濟效益不明顯。

(二)龍頭企業發展不力。主要是企業規模小,品牌效益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優勢不明顯,導致引進的龍頭企業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難見成效,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

(三)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目前,雖然農村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要求。如:田間機耕道建設滯後,加之小丘塊農田居多,大型農機具作業困難,從而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造成整體農機化水平不高;用於防汛抗旱、排灌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還不到位,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

(四)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民中以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爲主,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很少,從整體上看素質較低,農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對於新型農業發展十分不利。

三、上東峪村農業發展現狀

上東峪村位於平山縣中部蘇家莊鄉境內,崗南水庫上游,是崗南水庫移民村,村中土地大多爲高崗次地。多年來,上東峪村民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依靠傳統農業勉強維持着生計。近年來,隨着全縣農業的發展和縣委、縣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強,上東峪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積極發展核桃種植、木耳種植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農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受傳統農業經濟的影響,小農意識、自然經濟在廣大農戶中根深蒂固,農戶市場意識、規模意識不強,在種、養、加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技術和市場理念,優質高效農業意識淡薄,導致農業管理水平不高,農產品質量也上不去。同時,由於大量農民外出務工,致使農田出現拋荒現象,耕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四 、對上東峪村未來農業發展的謀劃

目前,根據平山縣農業發展的大致方向,結合上東峪村農業發展現狀,我認爲,可以堅持“兩手抓”發展戰略,一方面繼續做大做強已有一定規模的核桃產業,一方面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方向發展,培養農家樂等休閒觀光采摘旅遊業。

(一)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近年來,隨着對核桃營養、保健、醫療、生態功能的逐步深化認識,其開發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重視和珍愛。核桃不僅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更擁有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雙重作用,是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多功能產業,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平山是全國聞名的“中國核桃之鄉”,具有氣候溫和、水熱條件較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氣候優勢。良好的前期產業基礎,廣闊的市場前景,決定了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核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山區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自2009年以來,上東峪村兩委班子帶領羣衆,通過成立富峪農業專業合作社,對農戶實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紅”,將村中的核桃樹地統一集中起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銷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羣衆收入,帶動了羣衆參與生產的積極性。目前,村裏已建成了千畝核桃基地,核桃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臨近的下東峪村是全縣乃至全石家莊市聞名的核桃加工產業聚散地,爲上東峪村的核桃不出鄉就找到了銷售地,爲核桃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另外,黑木耳俗稱木耳、雲耳、光木耳,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真菌,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元素。它的膠體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清胃和消化纖維素的作用。因此,它不僅是烹調高級菜餚必備的佐料,也是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而且,黑木耳是一種腐生性很強的腐生菌,其水分、溫度、空氣、光照等生長環境而言,非常適合林區大面積種植,進行產業化作業,形成規模效益。平山縣委、縣政府結合本縣實際情況,立足於開闢農民新的增收渠道,設置專門的扶持政策,在全縣大力推進木耳種植。上東峪村緊緊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在村內發展了幾十畝的木耳種植基地。未來,有必要把這一基地繼續做大做強,豐富羣衆的收入來源。

(二)着力發展休閒旅遊農業

從全國的形勢看,休閒農業已經成爲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閒農業點數量穩隨着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同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看好。

從全縣的形勢看,平山縣被定爲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大力發展紅綠相間的旅遊文化產業,休閒農業作爲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新型產業、朝陽產業,是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農業結構調整的新模式、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板,得到了自上而下地重視和支持,在諸如溫塘、崗南、合河口等鄉鎮已經得到了迅速發展,爲各地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機遇和條件。

從上東峪村的形勢看,上東峪村位於崗南水庫上游,距離革命聖地西柏坡只有不到15公里的路程,且緊鄰西柏坡高速公路、207國道等交通幹線,交通便利;村子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美,發展休閒旅遊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今後在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時,可以秉持“以農爲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的原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規劃,爭取上級政策扶持,統籌安排項目,優化發展環境,合力謀取更大發展。例如:在村北,通過山杆農業合作社,集中經營“中華壽桃採摘+農家樂”發展項目;在崗南水庫沿岸,建設垂釣設施,發展休閒垂釣產業;各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上東峪村休閒旅遊農業產業形成大的規模,融入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大的格局當中。總的來說,上東峪村雖然地處山區,但是緊鄰西柏坡紅色旅遊聖地、崗南水庫,西柏坡高速和207國道,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潛力巨大。繼續堅持對該村傳統農業的改造,打造核桃、木耳特色種植產業和休閒觀光旅遊農業產業兩大經濟支柱,將極大增強該村的經濟實力,提高羣衆收入水平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爲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村發展概論課程論文三門縣農業 篇三

《農村發展概論》課程論文

題目: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 學 校

得 分

三門縣農業發展與展望

三門縣農業發展與展望 一、三門縣農業的基本概況

三門縣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東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東瀕三門灣,北接寧海縣,南毗臨海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西部爲低山丘陵地區,間有小塊河谷平地,東部爲濱海平原,河道縱橫,土壤肥沃。三門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捷。近年來,三門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認真實施“龍頭、品牌、園區”三大戰略,紮實推進效益農業發展,經濟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主要農產品:杏子、山藥、捲心菜、葡萄、蘆筍 二、三門縣農業的發展

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鄉鎮,三門縣人民艱苦創業,永不停步。

一是突破常規,發展效益農業,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建立了山嶴藥材種籽基地;桐巖、高梘花色小水果基地;吳嶴畜禽養殖基地,擺脫傳統農業束縛,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抓科技。舉辦每年兩次農技知識培訓,邀請專家授課。

三是加強隊伍。建立了三門農業綜合服務站,組建了100餘人的鄉村兩級農業服務宣傳隊伍,開通農技“110”,定期發佈農情簡報。

四是拓寬市場。與浙汪省中藥材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成了鄉農技服務公司,發展訂單農業,解決農民後顧之憂。2001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16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5元。[工業經濟]按照工業強鄉的總體思路,貫徹“培育、改造、發展”六字方針,樹立工業經濟重中之重思想,營造合力扶工氣氛,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搞好服務。全鄉實現工業生產總值6.08億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平均增長29.47%,銷售產值5.78億元,產銷率達95%,財政總收入1330.7萬元,增長20.0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3.3萬元,增長11.8%,技改投入4310萬元,增長42%,新產品發省級申報1只,國家級1只。現鄉內有企業216家,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8家;其中產值上億元的1家;有出口企業10家,獲自營出口權企業3家,已有15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銷往24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綜合實力已躍居全縣第二位。三、三門縣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三門縣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位於浙江省三門縣六敖北塘,總規劃用地面積21471.13畝,規劃投資

在我縣,科技融入農業的成功案例遠不止這些。在不久前成立的浙大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三門分中心裏,來自浙大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林果、土肥、畜牧、水產和中藥材產業等第一批5名首席專家也帶來了“智力錦囊”。

“可以把西藍花的廢棄菜葉等綜合利用起來,做成有機青飼料,提高生豬的健康度。”幾天前,在臺州金澤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浙大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張金枝副教授經過一番仔細查看後,向該公司總經理金俊提出了建議,同時還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之前我們也進行過相關試驗,但由於缺少專業的技術指導,效果並不理想,現在專家們來了,以後遇到技術難題就不用犯愁了。”金俊介紹,該公司專門從事養豬行業,目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專家的到來無疑爲公司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

原來,爲了很好地補上我縣農業產業鏈不長、競爭力不強、科技轉化與應用能力較弱等“短板”,今年3月,我縣到浙大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門“攀親”。經過多次洽談協商,雙方達成合作協議,計劃今後5年,以提升我縣現代農業和農業主導產業水平爲目標,開展“點、帶、面”三個層面的合作:爲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點對點的技術服務;建立一個農業特色產業帶;研究編制農業產業規劃、提供技術指導和行政管理建議。

與此同時,蛇蟠省級現代農(漁)業綜合區順利通過驗收,成爲全市首個省級現代農(漁)業綜合區;縣現代農業園區6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2015萬元,現已完成投資1010萬元;鳳凰山農墾場綜合開發已進入實施階段„„今年上半年以來,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如火如荼,而這些離不開科技助力。

“科技的引進、運用和推廣,有助於加快我縣農業規模化、服務專業化、農業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步伐。”縣農業局局長程觀順表示,下階段,該局將繼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總體目標,依託“兩區”建設,走出一條特色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五、對三門縣農業發展的總結

三門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着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三門縣的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可以說三門縣的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三門縣的農業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並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農業市場化的新形勢,如何實現三門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對金融危機,積極尋找對策,及時對症下藥,變困難爲機遇。在此,我們對三門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報以很大的期許

農村發展概論-電大 篇四

學號

16***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農村發展概論》

論文(作業)題目 遵化市夏莊子村農業發展與展望 姓 名 張海龍 專 業 鄉鎮企業管理 入學時間 2016 年秋 教學點 遵化電大 指導教師

2016年 6 月 23 日

目 錄

一、農村改革30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一)、加大農村經營體制和服務體制改革 ……………………………1

(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 …………………………………………1

二、當前制約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 …………………2

(一)、智力因素 …………………………………………………………2

(二)、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2

(三)、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2

(四)、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低 …………………………………………2

三、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2

(一)、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改革 ………………………………………3

(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3

(三)、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3

(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體制 ……………………………………3

內容摘要

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村緊緊圍繞“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根本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深化農村服務體系改革,農技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我們把搞好農村服務體系改革、完善農村服務體系作爲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的一件大事。深化農村地改革,農村土地經營逐步規範。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因此,我們要把改造傳統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躍作爲現階段我國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來抓。

關鍵詞:現狀

開發與利用

措施與前景

遵化市夏莊子村農業的發展與展望

一、農村改革30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效

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村緊緊圍繞“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根本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加大農村經營體制和服務體制改革

1、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進一步深化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取消了糧食準運證,糧食市場化經營平穩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糧食企業改革。三是全面落實了糧食補貼政策。根據上級要求,制定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實施辦法,按每畝109.5元的標準發放到戶,到位率達100%。

2、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深化農村地改革,農村土地經營逐步規範。近年來,我村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認真落實了二輪土地延包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上合理流轉,以經營大戶爲龍頭帶動流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深化農村服務體系改革,農技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我們把搞好農村服務體系改革、完善農村服務體系作爲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農服務模式。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採取縣直涉農部門及各基層農技站所及其技術人員與農戶或農業企業簽訂有償技術服務合同等形式,調動農技人員服務農業的積極性,增強責任心,變農技人員的“被動應付式服務”爲“主動熱情服務”。

(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

1、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爲了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我們把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作爲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03年開始啓動,通過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強化了政府的指導、服務職能;二是理順了管理體制,實行鄉鎮“七站八所”“四權”(人權、財權、物權、事權)由縣級下放到鄉鎮,縣級業務主管部門只負責業務指導和培訓。是對鄉鎮“七站八所”實行“職能分設、機構獨立、定編定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七站八所”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四是逐步對從事經營性的基層站所完全脫離行政管理體制,使其按市場經濟規則獨立運行。

2、農村工作“村爲主”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將農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組,強化村幹部在農村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是我村工作改革的一項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改革總的原則是對村級工作實行“縣指導、鄉領導、村爲主”。其目的是通過實施“村爲主”,進一步 加強農業,穩定農村,推動農村工作的健康發展,密切黨羣幹部關係。一是改革農村工作管理方法,變農村工作“鄉幹部包打包唱”爲“村幹部唱主角”。二是改革村幹部報酬兌現方式。提高“村爲主”村幹部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建立和完善“村爲主”村幹部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採取“基礎工資+考覈工資”的報酬兌現方式,加大考覈力度,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變村幹部“被動管事”爲“主動幹事”,實現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計劃生育、綜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村爲主”。

二、當前制約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農村改革上雖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還面臨着許多的困難和問題。

(一)智力因素

農民整體素質不高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智力因素。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產業化程度。據調查,我村的農村勞動力總數有7000人,在農村勞動力中,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6.5%,低於全國9.1%的平均水平。在2007年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8.3%,低於全國18.6%的平均水平。農民 的整體素質不高,不僅影響了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制約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而且影響了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成爲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因素。突出表現在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之間缺乏穩定的利益連結機制,對農民的帶動能力較差,農民發展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的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低,農業生產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

(四)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低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現在優質農產品比重小、特色農業規模不大、標準化農業生產推進緩慢、農業生產的外向度不高、農產品缺乏品牌等方面。

三、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因此,我們要把改造傳統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躍作爲現階段我國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來抓。

(一)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改革

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引導和鼓勵土地進行合理有序流轉,爲發展規模農業奠定基礎。一是要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換髮工作,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二是建立規範土地流轉秩序,切實保護農民羣衆在土地流轉中的積極性,通過流轉促進土地向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集中,促進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三是建立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的激勵機制:對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當地產業佈局規劃,成片集中從事土地規模經營開發建原料基地的,在稅收上給予一定減免,並由政府給予一定獎勵;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大戶從事種養業規模經營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在項目安排、產品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對經營主體在其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投資興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免收相關規費。

(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着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產結構的調整,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調整農業生產、品種和品質結構。一是大力培植主導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目前,我村農業和農村經濟效益低,主要是由於在農產品加工滯後,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率低。農產品是進行粗加工或根本沒有進行加工就直接進入市場,勢必造成競爭能力不強、價格低,影響農民收入。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成爲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必須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之成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爲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要圍繞本地主導產業,有計劃地辦好各種類型的加工企業。

(三)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品種、質量的競爭,是科技含量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依靠科技,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走集約經營的路子。一是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提高科技人員的待遇,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農業科技競爭能力。二是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普及適用農業技術等示範技術。三是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舉辦各種類型的農業技術培訓班,興建農民技術學校,發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爲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創造條件。

(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體制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爲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體制。增強農業發展後頸,必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加大投入。要繼續調整國民收入 分配格局,擴大各級政府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向農村傾斜和延伸,國家財政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量主要用於農村,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體制以當前農民投入爲主向以政府投入爲主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農村發展概論》 作者:陶佩君 出版時間:2004-08-02

2、《參與式發展概論》 作者:李小云 出版時間:2001-02-01

3、《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作者:風笑天 出版時間:2005-3-1

農村發展概論論文 篇五

摘 要

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村緊緊圍繞“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根本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1]。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因此,我們要把改造傳統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躍作爲現階段我國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來抓。通過對遷西縣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現狀的分析,針對該村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遷西縣西河南寨村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西河南寨村 農業 模式

目 錄

一、遷西縣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現狀。.。.。.。.。.。.。.。.。.。.。.。.。.。.。.。.。.。.。.。.。.1

(一)加大農村經營體制和服務體制改革。.。.。.。.。.。.。.。.。.。.。.。.。.。.。.。.。.1

(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1

二、當前制約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2

(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2

(二)龍頭企業發展不力。.。.。.。.。.。.。.。.。.。.。.。.。.。.。.。.。.。.。.。.。.。.。.。.2

(三)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2

(四)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2

(五)缺乏正規權威高效的農產品流通服務組織。.。.。.。.。.。.。.。.。.。.。.。.。.。.2

(六)農民收入比較低,資金投放不足。.。.。.。.。.。.。.。.。.。.。.。.。.。.。.。.。.。.3

三、發展西河南寨村農村經濟的主要對策。.。.。.。.。.。.。.。.。.。.。.。.。.。.。.。.。.。.。.3

(一)現代農業的含義。.。.。.。.。.。.。.。.。.。.。.。.。.。.。.。.。.。.。.。.。.。.。.。.。.3

(二)遷西縣西河南寨村發展觀光休閒農業的背景。.。.。.。.。.。.。.。.。.。.。.。.。.3

(三)現代農業前景。.。.。.。.。.。.。.。.。.。.。.。.。.。.。.。.。.。.。.。.。.。.。.。.。.。.4

(四)西河南寨村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4 參考文獻:。.。.。.。.。.。.。.。.。.。.。.。.。.。.。.。.。.。.。.。.。.。.。.。.。.。.。.。.。.。.。.。.5

遷西縣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與展望-從傳統農業改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視角

一、遷西縣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現狀

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西河南寨村緊緊圍繞“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根本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加大農村經營體制和服務體制改革

1、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進一步深化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取消了糧食準運證,糧食市場化經營平穩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糧食企業改革。三是全面落實了糧食補貼政策。根據上級要求,制定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實施辦法。

2、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深化農村地改革,農村土地經營逐步規範。近年來,西河南寨村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認真落實了二輪土地延包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上合理流轉,以經營大戶爲龍頭帶動流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深化農村服務體系改革,農技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我們把搞好農村服務體系改革、完善農村服務體系作爲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農服務模式。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採取縣直涉農部門及各基層農技站所及其技術人員與農戶或農業企業簽訂有償技術服務合同等形式,調動農技人員服務農業的積極性,增強責任心,變農技人員的“被動應付式服務”爲“主動熱情服務”[2]。

(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

1、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爲了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我們把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作爲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強化了政府的指導、服務職能;二是理順了管理體制,由縣級下放到鄉鎮,縣級業務主管部門只負責業務指導和培訓。四是逐步對從事經營性的基層站所完全脫離行政管理體制,使其按市場經濟規則獨立運行。

2、農村工作“村爲主”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將農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組,強化村幹部在農村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改革總的原則是對村級工作實行“縣指導、鄉領導、村爲主”。其目的是通過實施“村爲主”,進一步加強農業,穩定農村,推動農村工作的健康發展,密切黨羣幹部關係。

二、當前制約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

遷西縣西河南寨村的農戶觀念亟需改變,受傳統農業經濟的影響,小農意識、自然經濟在廣大農戶中根深蒂固,農戶市場意識、規模意識不強,在種、養、加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技術和市場理念,優質高效農業意識淡薄,導致種植品種雜亂,管理水平低,農產品質量不高,農業生產增產不增收,嚴重挫傷了農戶的積極性。同時,由於近年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大部分農戶只耕種自然條件好的口糧田,自給自足,致使農田拋荒現象十分嚴重,耕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主要表現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少且規模不大,缺乏具有示範帶動和品牌效應的基地典型,產業競爭力弱,可持續性發展不強。農業生產依然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爲主體,區域佈局滯後,科學規劃不足,種植品種分散單一,且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科技含量不高,個體經濟實力弱,難以抗拒自然災害和市場所帶來的雙重風險,導致收入增長困難,經濟效益不明顯。

(二)龍頭企業發展不力

主要是企業規模小,品牌效益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優勢不明顯,導致引進的龍頭企業在農產品深

(三)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三)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成爲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制約因素。

(四)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民中以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爲主,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很少,從整體上看素質較低,本科在讀生,從事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與新農村的建設的人才非常少,農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對於新農村建設極爲不利。

(五)缺乏正規權威高效的農產品流通服務組織

農民經紀人和經營大戶的組織還比較鬆散,市場設施和營銷手段還比較落後,一大部分市場只是農民自己跑出來的,主要單純的依靠個體間的聯繫或是一兩個村落的交流,沒有正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機構,風險大,經營單一,在體制創新上成效不大,很難適應國際市場的開拓,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科技硬件設施發展不快的直接原因是農業科技投人嚴重缺乏嚴重製約了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農業科技投人的不足造成了農業科技人

員的匾乏和農民科技素質低下,這也是農業發展的瓶頸

(六)農民收入比較低,資金投放不足

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民,農業投人最大的也當屬農民自身。當前農民收人甚微,沒有過多的資金用於農業設施的投人,而是依靠銀行貸款。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銀行信貸行業的門檻的越來越高,對於低收入的農民是無法貸款的。由於生產投人不夠,基礎設施便無法得到完善,農業生產的科研推廣、加工流通、農用工業等方面的發展就更談不上,最終農業產業發展受到巨大的限制。

三、發展西河南寨村農村經濟的主要對策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3]。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因此,我們要把改造傳統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躍作爲現階段我國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來抓。

根據遷西縣西河南寨村農業發展的現狀,可以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方向發展,多培養一下農家樂,農民還可以大力發展有機農業。

(一)現代農業的含義

現代農業是依託農業資源,結合旅遊業,爲消費者提供娛樂、觀光、度假、休閒爲一體的一種新型產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路徑[4]。發展現代休閒農業對於突破農業發展瓶頸,進一步拉動消費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義十分重大

(二)遷西縣西河南寨村發展觀光休閒農業的背景

市場調查顯示,有95%的城市居民希望到郊區旅遊、觀光和度假,巨大的市場需求爲發展民俗旅遊和農業觀光創造了發展空間[5]。近年來,遷西縣加強集生態示範、科普教育、賞花品果、採摘遊樂、休閒度假、生產創收於一體的觀光休閒農業園建設成效顯著。

遷西縣強力推進休閒農業發展,在休閒農業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休閒農業是新型產業、朝陽產業,是遷西縣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農業結構調整的新模式、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板。要求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後發趕超,高速推進,打造自己的特色、亮點;以農爲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續發展;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做好規劃,強化政策扶持,統籌安排項目,創新發展機制、土地流轉機制、投融資機制和農民參與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合力推進休閒農業發展[6];進一步修改完善好休閒農業發展方案,制訂完善具體、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優惠措施,加大現有農莊的提質、提速、提效和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休閒農業有序發展[7]。

(三)現代農業前景

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8-2010年,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6.39%的速度遞增。2009年,鄉村旅遊行業已經形成80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僅在地處中部的江西省,就已有各類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園區或企業1467家,直接安排以農民爲主的從業人員80320人,間接帶動農民就業60540人,年營業收入超過48億元。

(四)西河南寨村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

遷西縣西河南寨村的農業發展如果向有機農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方向發展,將積極推進本地區的農業發展。同時要改變以往的農業發展模式,積極改革、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向建設新農村的步伐挺近,以鄉村旅遊的發展方向爲主導,結合有機農業及休閒農業齊頭並進,抓住鄉村旅遊行業的發展趨勢,帶動有機農業機休閒農業的發展,堅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觀念,遷西縣西河南寨村在未來的新農村建設中必然會成爲領頭者。於此同時相關部門應當給予大力的人員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做好農民的思想轉變工作,講解有機農業及休閒旅遊農業的相關知識,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同時向旅遊農業發展,可以增加勞動力的使用,減少農民在農閒季節的外出務工,增加農村農民的額外收入,同時可以改變農民的生活環境,生活素質,同時村裏可以以建立企業的模式,村民入股的方式,整合資金,以華西村爲榜樣,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旅遊農業、有機農產品的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與生產,建立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抓住自己的優勢項目在遷西縣佔據一壁江山,同時可以與當地的商超進行農超對接,將有機農業的發展成果通過超市的平臺展示給消費者,實現走出遷西,走遍全河北的發展目標。結合休閒旅遊,使現代農業發展與休閒旅遊相結合,在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時鄉村旅遊業也要隨之發展,互相結合並進。

參考文獻:

[1]範義。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意義與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18)。[2]張長娟,賀衛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我國農業發展[J]。學習論壇,2005,(4)。[3]劉斌。中國三農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4]馬曉河。農民增收成破解三農問題核心[N]。21世紀經濟報道,2004-2-17 [5]密大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政策研究,2008(3)[6]許紹良.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分析及對策 建議[J].河北企業,2008(12)[7]孟濤.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探索[J].新 科教,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