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物理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物理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物理論文 篇一

摘要:電磁運動是物質的又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已知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也是人們認識得較深入的一種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在對物質結構的深入認識過程中,都要涉及電磁運動。因此,理解和掌握電磁運動的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電磁學。

關鍵詞:電磁學,電磁運動

1、庫倫定律

17xx年法國物理學家庫倫用扭秤實驗測定了兩個帶電球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電力。庫倫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即庫侖定律:

在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和他們電荷的乘積成正比,與他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的方向沿着亮點電荷的連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這是電學以數學描述的第一步。此定律用到了牛頓之力的觀念。這成爲了牛頓力學中一種新的力。與駑鈍萬有引力有相同之處。此定律成了電磁學的基礎,如今所有電磁學,第一必須學它。這也是電荷單位的來源。

因此,雖然庫倫定律描述電荷靜止時的狀態十分精準,單獨的庫倫定律卻不容易,以靜電效應爲主的複印機,靜電除塵、靜電喇叭等,發明年代也在1960以後,距庫倫定律之發現幾乎近兩百年。我們現在用的電器,絕大部份都靠電流,而沒有電荷(甚至接地以免產生多餘電荷)。也就是說,正負電仍是抵消,但相互移動。——河中沒水,不可能有水流;但電線中電荷爲零,卻仍然可以有電流!

2、安培定律

法國物理學家安培(Andre Marie Ampere, 1775—1836)提出:所有磁性的來源,或許就是電流。他在18xx年,聽到奧斯特實驗結果之後,兩個星期之內,便開始實驗。五個月內,便證明了兩根通電的導線之間也有吸力或斥力。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二個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

兩根平行的長直導線中皆有電流,若電流方向相同,則相吸引。反之,則相斥。力之大小與兩線之間距離成反比,與電流之大小成正比。

以後,安培又證實了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之磁性,與磁鐵棒完全一樣。故他提出假說:物質之磁性,皆是由物質內的電流而引起的。這使磁性成爲電流的生成物——他後來被譽爲“電磁學”的始祖(電與磁從此在物理中是分不開的)。他的名字,也成了電流的單位。

安培這個發現,在應用上極爲重要。它提出了用電流而發出動力,使物體動起來的方法,準確而可靠。因此,它是電流計(以及各種電錶)、電馬達、電報,電話之原理。特別是電報,在18xx年以後就成了新興事業,大賺其錢。

安培定律之後,電磁學理論與應用之發展可以說是風起雲涌。

3、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早年是達維(18xx年發現金屬鈉和鉀)的助手,他對電解有很周密的研究。他發現了通電量與分解量有一定的關係,並且與被分解的元素之原子量有一定的關係。由此,可以大致導致兩個結論:

(1)每個原子中有一定的電含量。

(2)原子在化合時,這些電量起了作用,而通電可使化合物分解。因此,牛頓尋求的分子中的化合之力,必與電有關。此想法在18xx年由達維提出,法拉第進一步加以驗證,至今尚是正確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之初,受到很多質疑。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認爲,兩個相距遙遠的物體,無所媒介,而相互牽引,是不可置信的。但是由於萬有引力之大獲成功,這種超距力的概念,不久便被普遍接受了。電磁學中的庫倫、安培等力之觀念,起始時亦是這種超距力。

在牛頓前一百年的英國人吉伯特是伊利莎白一世的御醫。他的一本”論磁”是有系統地研究電磁現象的第一本書(大部份說磁,因其在當時比較有用),其重要性是揚棄了磁性之神祕色彩,以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之。吉伯特的“論磁”中曾提出’力線’的觀念。這就是說:磁性物質發出一種‘力線’,其它磁性物質遇到了這‘力線’便受到力之作用。這樣就避過了‘超距力’的‘反直覺’。

(a)力線不斷、不裂、不交叉打結,但可以有起頭與終止。例如:電場之力線由正電荷發出,由負電荷接受。力線的數量與電荷之大小成正比。

(b)力線像有彈性的線,在空中互相排斥又儘量緊繃。其密度與施力之大小成正比。

(c)力線有方向性,電力線的方向是對正電荷的施力方向(負電受力方向相反),在磁力線是對‘磁北極’的施力方向。

法拉第則更進一步,提出了場的概念:空中任意一點,雖然空無一物,但有電場或磁場之存在,這種場可使帶電或帶磁之物質受力。而’力線’則是表現‘場’的一種方式。但是,法拉第的‘場’觀念,當時也受到強烈的質疑與反對。最重要的理由是這觀念不及‘超距力’之精確。把‘場’觀念精確化,數學化的是後來的麥克斯韋。

法拉第發現,一個移動的磁鐵或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也可以使附近的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三個最重要的法拉第定律。

這個定律與庫倫、安培都不同;它是動態的。第一線圈中的電流變化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越大。或磁鐵、有電流的筒狀線圈,移動得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也越大。這就是發電機的原理。

4、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與法拉第之實驗天才對比,麥克斯韋則是長於數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的典型。他生於蘇格蘭的一個小康之家。自幼便充份顯示了數學之才能。他先在阿伯丁大學任教,以後轉往劍橋。在物理中,今日麥克斯威之重要性,幾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等量齊觀。但生前,麥克斯威並不受其故鄉蘇格蘭之歡迎。他在劍橋大學則受到重用。

他在18xx年,發表了《法拉第之力線》一文,受到將退休的法拉第的鼓勵。18xx年,他由理論推導出:電場變化時,也會感應出磁場。這與法拉第的電感定律相對而相成,合稱電磁交感。此後他出版了《電磁場的動態理論》,《電磁論》,其重要性可以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相提並論。

通過了數學中的向量分析,麥克斯韋寫下了著名的麥克斯威方程式,不但完整而精確地描述了所有的已知電磁場之現象,而且有新的預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電磁波:

(1)由於電磁交感,故電磁場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傳遞。

(2)計算之結果,這波之速度與光速一致,故光是一種可見的電磁波。

(3)這種波亦攜帶能量、動量等,並且遵從守恆律。

“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句話現在是常識,在當年則駭人聽聞。麥克斯韋只靠紙上談兵,就做大膽宣言,也難怪當年根本不信有電磁波的人居多。但他自己卻信心滿滿。有人告訴他有關的實驗結果,不完全成功,他毫不在意。他有信心他的理論一定是對的。——以後的理論物理學家很多人就學了他這種態度。

德國人赫茲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證明電磁波存在的人。他先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改寫成今天常見的形式。然後在1886—18xx年,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不但證明電磁波存在,而且與光有相同波速,並有反射、折射等現象,也對電磁波性質(波長、頻率)定量測定。當然,也同時發展出發射、接收電磁波的方法——這是所有無線通訊的始祖。

5、總結

麥克斯威的電磁理論,成爲現在理工科的學生都要修的電磁學。簡單的說來,電磁學核心只有四個部分:庫倫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與麥克斯威方程式。並且順序也一定如此。這可以說與電磁學的歷史發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難想見;沒有庫倫定律對電荷的觀念,安培定律中的電流就不容易說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電,也很難了解麥克斯威的電磁交感。

這套電磁理論,在物理學中,是與牛頓力學分庭抗禮的古典理論之一。如果以應用之廣,經濟價值之大而言,猶在牛頓力學之上。但也不能忘記,如果沒有牛頓力學中力之概念,電磁學也發生不了。電磁學中的各定律,也無法理解。因此,普通物理中,也必然先教力學再教電磁。

力學與電磁學被稱爲古典理論有兩層意思:

(1)它可以自圓其說,沒有內在的矛盾。

(2)但是到了廿世紀量子理論確立後,它們被修改了。力學後來被修改爲量子力學,電磁學被修改爲量子電動力學。然而,在原子之外,這兩個古典理論仍是非常精確,故理工學生仍然不得不學它們。

回顧電磁學的歷史,是很有趣的。一直到十八世紀中,電磁似乎只是一種新奇的玩具——科學與藝術一樣,起步時都有遊戲性質——但到了後來,其產生的結果,竟然改造了世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工作都有這樣大的`威力。也有些科學的成果令人不敢恭維。然而,科學有這樣的可能,卻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科學研究的終極原因。

參考文獻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393。

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編,高級中學課本,物理(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第二版),266。

大學物理論文 篇二

摘要:作爲科學教育基本手段的實驗方法引入大學物理教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本文着重概述、分析了這期間的幾次重要變革的動因、特點及影響,並總結出幾點對今天有啓示、借鑑作用的帶有規律性的認識、更多物理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大學物理實驗》是理工科大學生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爲其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實驗課程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理論基礎。《大學物理實驗》以基本物理理論爲指導,同時通過典型的物理實驗或設計性實驗驗證《大學物理》的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去理解實驗原理、指導實驗儀器的調試、解釋實驗現象;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及處理實驗數據,同時實驗現象及其結果也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爲進行專業基礎實驗課程奠定基礎,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只滿足於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系統的實驗技能,掌握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基本理論知識進行創新的能力。爲了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鍛鍊以上能力,我在此闡述了自己在實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與大家探討。

一、轉變教學觀念,課堂以研討爲主

教師教學也應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中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觀點。學生的學習過程並非機械式的學習模式,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爲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爲中心,變傳授知識爲主要目標爲增長經驗、發展能力,調動學生研討興趣,讓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課堂要做到研討爲主,還要有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應圍繞課前預習遇到的問題、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常見的問題進行探討,問題最好是由學生提出,或教師提出以往學生所碰到過的常見的問題,並給予學生一個適當的思考時間,不必急於解答。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大膽推測與發表見解,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尊重學生的個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鼓勵大膽質疑與創新。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行爲的楷模,師生關係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這種關係勢必影響學生創造力的表現。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教師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創造力的支持者[2]。奧蘇伯爾認爲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二、注重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實驗具體操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調試實驗儀器,並讓學生在調試過程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發生的變化,根據實驗現象的變化判斷下一步操作,並引導學生給予調試過程中實驗現象的理論解釋或形象的類比,加深對實驗理論及實驗現象的認識,逐步實現整個問題的解決。例如:大學物理實驗中的示波器的原來與使用,學生在示波器的調試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在示波器屏幕上調不出波形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調試示波器上的按鈕,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示波器屏幕上的相應參數的變化,讓學生根據示波器顯示的參數,分析問題的根源在哪裏。譬如,示波器屏幕左上角的時間分度極小,左下角的電壓分度也極小,此時看不到波形信號,則很有可能就是這兩個分度值設置不合理。這一現象可以如此解釋,因爲示波管中的電子槍單位時間內發出的電子數不變,當時間分度與電壓分度很小時,相當於示波器屏幕上電子的線密度極小,在波形的亮度太弱,難以分辨,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被拉寬、拉高的波形沒有曲線段落在示波器屏幕上。

三、立足於過程分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人的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爲5級,其中最高級別的自我實現的需求中包含了人對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需求。學生在大學物理實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伴隨着學生對科學方法的掌握和知識的建構而獲得的快樂的情感體驗。爲了讓學生得到這一解決問題的快樂情感體驗,教師在爲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避免短時間內迅速膨脹式地傳授知識,應立足於過程性評價[3]。譬如,示波器的原來與使用實驗中,學生費了很大工夫都未能將某一特定頻率及振幅的波形調試到示波器屏幕上。此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步分析和排除問題所在。可先分析問題是出在信號發生器還是示波器上,並遵循從源頭順沿而下的順序逐步排除,如排除源頭的信號發生器所發出的信號沒有問題,再來排除連接信號源與示波器的數據線是否存在問題,分析示波器的設置,在看不到波形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波形的中心對稱線。至於怎樣找到波形的中心對稱線可讓學生思考,通常基礎好的同學都能迅速地想到接地後輸入信號被屏蔽在示波器上應該是一條直線。當學生想到這一點時,教師可以及時肯定其觀點並要求其調試垂直移動和水平移動鍵直至水平接地信號顯示在屏幕中央,繼續有序地逐步分析排除,直至問題完全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快樂的情感體驗,學到的不只是刻板的知識本身,而是鍛鍊、強化了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快樂的情感體驗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信心。

四、加強學生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大學物理實驗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認識到物質的本質及物質之間聯繫的基本規律。教師通過大學物理實驗,有目的地加強學生對物質的本質認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光的干涉與衍射實驗中,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人眼日常所到的物體不同顏色是怎麼產生的,如果學生能夠認識到顏色是反射的未被物體表面吸收的一定波段範圍光波在人眼的視覺效果,則說明學生對光的認識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光的薄膜干涉現象,並可引入一些具體的薄膜干涉的高科技應用實例,提高學生認知結構可辨別性[4],提高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譬如,教師用光學變色油墨的具體應用爲例,將隨身攜帶壹佰元人民幣拿出來讓學生觀察紙幣正面左下角的數字100,讓學生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該數字的顏色變化,學生會發現正面看時顏色爲綠色,但傾斜一定角度就會發現顏色變爲紫色,讓學生領悟到科技創新是對基本原理深入理解與巧妙應用。這樣對開啓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天窗十分有用,激勵之餘再要求學生深入查找光變色油墨的原理,讓學生更詳細地理解這一原理的應用,養成學生刻苦務實的鑽研精神,磨鍊學生創新能力的心智。

五、結語

大學物理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受到嚴格的、系統的實驗技能訓練,掌握具體的實驗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具體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創新能力。

大學物理論文 篇三

摘要:

隨着時代的發展,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文章從如何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加強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展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方式,對於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大學物理實驗;創新型人才;自主學習

隨着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和信息浪潮不斷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同時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作爲理工科各專業的核心公共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下更是不辱使命,必須擔當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我國多年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制約,從中學開始,實驗類的課程就不受學生的重視,相比於化學、生物等課程,物理實驗更是次之。同時由於該大學物理課程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實踐性與創新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錄是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一、高中物理實驗與大學物理實驗的區別

新課標中,我國高中物理必須的內容基本相同,質點力學、萬有引力定律、靜電學、穩恆磁場,電磁感應。選修的內容各不相同,有光學、熱學、動量守恆、近代物理。而在這些內容中,涉及到的物理實驗主要集中在質點力學和靜電學,其他部分涉獵較少。可即使是力學和靜電實驗,涵蓋的實驗內容也較少。所涉及到的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也較爲簡單,如力學部分僅僅學會遊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儀的使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等。高中物理實驗只要求學生掌握初步的實驗技能,學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進行基本物理量如長度、時間、速度等物理量的測量。並學會記錄實驗數據,最終做出簡單的實驗分析。由於高中物理實驗要求不高,並且在最終的大學聯考成績中也不計入在內,因此很多中學只會在課餘的間隙給學生一些實驗的指導,或者乾脆就是老師課堂演示,而使學生徹底失去了實際動手的機會,以上諸因素都給大學物理實驗的實施帶來了障礙[1-3]。大學教育和初高中教育由於他們所教授的對象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此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科學素養的要求也不一樣。大學物理實驗是一門基礎的必修課,它要求我們的學生通過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程的學習達學生對實驗方法和技能的最基本的訓練,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常用的儀器及實驗原理,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記錄及處理,能夠自行獨立地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並最終寫出複合科學規範的實驗報告。通過以上基本要求的提出,鍛鍊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創新實驗的能力。

二、目前大學物理實驗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理工高校的大學物理理論課先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滯後幾周或者一學期纔開展的。總共約二十個經典實驗分上下兩學期完成,通過多年的實踐及其他高校的走訪發現大學物理實驗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實驗的預習不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於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不高,有些同學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認爲物理實驗就是最後抄抄實驗報告就能取得高分。因此預習不足甚至是不預習就直接去上物理實驗課的學生比比皆是。同時導致學生自信心不足,試驗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由於害怕弄壞儀器,不能大膽地嘗試着自行解決問題,而只會一味地伸手求助於老師或其他同學。

(二)輕過程,重結果

大多數同學物理實驗就是最終記錄一些實驗數據,而忽略了實驗的整體操作過程。對實驗報有一種應付性心理,不尊重實驗事實,有個別學生人爲編造實驗數據或直接抄襲他人數據甚至實驗報告。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的掌握,失去了大學物理實驗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缺乏對實驗之後的思考及創新

很多同學認爲一個實驗報告寫完就代表這個實驗真正的結束,從來不去做深層次的思考,從來不去想想這個實驗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這個實驗目的?如果換了某個實驗儀器,實驗的精度會怎樣?我們還能用這類原理測量其他哪些物理量……其實可以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可是我們很多學生缺少的就是這種繼續深挖掘的能力。

(四)物理實驗考覈方式單一

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性意識,只是一味地模仿和簡單地重複。有的同學甚至完全不瞭解實驗原理及儀器操作,但是也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實驗報告。這樣考覈方式容易引起學生思想的桎梏,失去探索的目標和方向,讓實驗失去本有的意義。

三、大學物理學實驗教學的可行性探索

爲了改變現有的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實現物理實驗的基本要求,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生的重視度和積極性是首要任務

只要學生自生提高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纔會有後續的一系列的舉措[4-6]。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提高學生的重視度。首先我們要從物理學史上下功夫,在講解每一個實驗的具體內容之前,先給學生介紹該實驗的歷史背景,創造情景,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也處在當時的實驗背景之下,引導學生來探尋該實驗的目的及實驗設計。這樣學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思考實驗;其次,我們要在實驗應用前景上下功夫。做完了該實驗,我們要給學生介紹該實驗還可以應用的領域及前景,並且和不同專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得學生看到了物理實驗的魅力所在。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先行的演示實驗上下功夫。可以在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之前加強普通物理演示實驗教學[7-9],儘量注重該類實驗的可觀性、趣味性、新穎性及廣泛性,並儘量做到日常時間的開放,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改變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物理實驗的慣性思維和認識。

(二)加強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教育活動主體。由於我國傳統應試性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實驗選題的開放性。我們可以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驗,不在拘泥於傳統的20個實驗。讓學生可以有足夠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長去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實驗。其次是實驗的設計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我們已提供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出也能實現該實驗目的的實驗,可以採用與教材不同的試驗方法。教師要充分鼓勵這些大膽創新的實驗思想。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後在學生的實驗成績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設計的實驗,不能因爲學生最終實驗結果不準確或者不合理,而全盤否定學生,反之應該鼓勵並幫助學生做有效的改進,從而實現最終的創新。

四、結束語

大學物理實驗作爲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與新的人才發展相適應的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想法與思路,能夠真正促進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熊倫。中美非物理專業火學物理教育的比較與對策[J]。物理與工程,2011,21(1):46-49.

[2]饒黃雲。探討物理實驗的思想提高物理教學質量[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24(2):171-173.

[3]張映輝。增大實驗比重強化科學素養的實踐探索[C]。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2011.

[4]吳宗漢。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兒種教學方法[J]。物理與工程,2011,21(5):41-42.

[5]張增明,孫臘珍,霍劍青。創新研究型物理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物理實驗,2009,29(7):15-17.

[6]桃橙。提高人學物理實驗課教學效率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0,13(3):32-33.

[7]蔣雅琴。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開放教學初探[J]。物理與工程,2011,21(2):23-25.

[8]姜海麗,孫秋華,趙言誠,等。資源共享背景下大學物理視頻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8):41-42.

[9]孫秋華,姜海麗,趙言誠,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