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二年級語文論文新版多篇

二年級語文論文新版多篇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一

關鍵詞:錯別字 二年級 教學策略

一、錯別字的定義

錯別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接觸和運用以書面表達爲基本條件時,因多種途徑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寫字情況,使學生有意或無意地在完成語文的日常作業,回答語文測試卷或通過多種進行書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現的錯誤的文字。

二、教師處理二年級語文錯別字時的困境

(一)漢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爲國小語文的基本組成元素之一,漢字是結合了中國從古到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多種因素而綜合發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漢字文字的構建是由基本筆畫去構成的,通過三十多種的基本筆畫種類的合拼,可以結合成不同種類的漢字基礎部件。因爲不同筆畫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聯繫,從而形成了五百多種的基礎漢字部件。

當不同種類的筆畫以合適的結構方式進行合理的合拼時,複雜多變的漢字就誕生。因爲漢字的基本筆畫類型和獨特的結構方式是在一定範圍中最大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漢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獨立性和靈活性的。雖然漢字繁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但是,由於文字是存在着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的,所以,漢字的多樣化僅僅是造成學生寫錯字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製造問題的影響因素。

(二)學生產生錯別字的原因

1.學生的識字效率低。二年級學生,作爲國小階段的低年級學生的其中一種,經過一年級對語文識字的學習後開始積累了一定數量和種類的漢字。不同學生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中,會因爲各自的觀察重心、認知態度和記憶模式等,往往會造成不同效果的識字模式。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學生需要了解和記憶好漢字的部件、筆畫和意義等。如果學生沒有合理地進行分類和概括,就容易出現漢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進行日常學習和完成作業時,部分學生如果做題時不夠認真,那麼就容易會在沒有真正理解和認知漢字的本意和價值時,一知半解地進行運用,從而造成錯誤地改變了漢字的部件組合方式或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爲兩種形式,一種是學生沒能及時學習、理解和記憶好書本中某些要求會寫的漢字,導致在聽說寫時無法完成“書寫”這一基本因素;另一種則是部分學生在書寫漢字筆畫時沒有端正心態,造成寫字不正確或不規範等情況。

2.身心意識的侷限性。二年級國小生在學習語文時,都會因爲生理髮育與心智活動的共同發展,得到了一定的進步。國小生不僅有強烈的模仿意識,而且也逐漸開始學會從聽、說、看等多種途徑去認識客觀世界。不過,雖然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在一定範圍地促進了身心發展,但客觀上仍處於萌芽階段。所以,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待提高。因此,當二年級學生在學習和記憶漢字時,可能會因爲記憶時不夠專注而無意識地降低了識字的正確率。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讀輕寫”的錯誤認識

在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安排、組織和維持識字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國小語文日常教學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宏觀上說,文字是短語、句子和作品等語言書面作品的創作條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國小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觀上,學生競爭意識的加強容易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側重於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增加音樂、圖畫、視頻等吸引眼球的媒體,從而在不知覺中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識字課堂的日常安排。雖然學生接觸的漢字是逐漸增加,但是,大部分漢字都有各自的寫字順序、明暗意義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語文教師在二年級的日常教學中沒有及時意識到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就容易簡化甚至忽視國小生識字的基本學習模式,爲學生的後期發展造成一定的隱患。

三、國小二年級階段處理錯別字的教學策略

(一)收集常見的錯別字,加強識字教學的合理性

語文教師在針對二年級學生的教學模式時,要靈活地考慮、觀察和總結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徵情況,定期收集、分析和統籌好學生在日常語文作業和考試試卷中出現的錯別字等,結合班級中處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在答題時寫錯的漢字,從而客觀分析大部分學生的常錯字體,最大程度地提升識字教學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觀性,使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錯別字時,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去進行客觀分析,從而減少學生對漢字的誤解。

(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日常的識字教學

由於二年級學生還是處於低年級階段,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是一定要學會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去增強日常的識字教學。爲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模仿優勢,在設計、介紹和指導學生去學習日常的識字學習時,能夠理性參考與漢字有關的故事、圖片、視頻等。當語文教師能夠通過靈活的教學形式去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漢字,就能促進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增加對漢字的瞭解和熟悉,減少漢字混亂的出現,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爲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短期記憶,強化識字的正確率

短時記憶是國小生在日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之一。語文教師如果要解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從宏觀和微觀上分析和總結學生經常出現的錯別字,並有意識地在日常的課堂教育時充分運用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多從不同方式、不同重點和不同形式記憶,例如使學生把錯別字抄幾次,加深對漢字的記憶或者安排限定時間中看誰能最快地找完錯別字的比賽等等,從而提高學生識字的正確率,鞏固學生的短期記憶,開拓學生的識字領域。

四、總結

如果要幫助和指引低年級學生降低錯別字的出現率,語文教師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關注、整理和總結不同學生的出錯情況,在課堂教學和日常作業批改時設計好合適的常見錯別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學生的關注度,讓學生端正好學習態度,指導學生學會自主、有效、正確地學習和記憶漢字,從而最大範圍地降低學生在日常作業或試卷上出現寫錯字的出現次數,培養好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基本功。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二

如何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對此,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要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應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語文。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應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背誦古詩、朗讀課文以及寫字比賽等,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並從中發現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其次,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爲主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形象化的語色彩豐富的掛圖以及表演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充分體會它們的含義,再由教師進行解釋,學生就能理解透徹,記憶深刻。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在容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培養學生直接的興趣,而直接興趣始終是學生學習動機的穩定組成部分,對提高國小生的語文成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再次,在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國小生如果在課堂上心情寬鬆愉快,那麼他們的視覺,聽覺就特別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加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根據國小生向師性的特點,教師應向學生傾注自己大量的愛。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在輕鬆愉悅的環境學生會很自然的進入角色,逐漸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在教學中切記僅依據一次聽寫、一次檢測的失敗就批評甚至懲罰學生,這樣只會讓學生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教師要善於運用好表揚的武器,不斷鼓勵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學習效果明顯。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在容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培養學生直接的。興趣,而直接興趣始終是學生學習動機的穩定組成部分,對提高國小生的語文成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後,在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國小生如果在課堂上心情寬鬆愉快,那麼他們的視覺,聽覺就特別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加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根據國小生向師性的特點,教師應向學生傾注自己大量的愛。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在輕鬆愉悅的環境學生會很自然的進入角色,逐漸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切記僅依據一次聽寫、一次檢測的失敗就批評甚至懲罰學生,這樣只會讓學生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教師要善於運用好表揚的武器,不斷鼓勵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學習效果明顯。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三

摘要:

作爲教師教學活動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學。那麼作爲語文教師提高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成爲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對於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探索應該從研究教法、目標簡明、課堂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幾個方面去進行,使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

語文教學;研究教材;有效課堂;培養興趣

一、深入鑽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瞭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清,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爲憑藉,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泛泛而談,“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爲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爲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執教語文多年,但每教學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爲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註,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一目瞭然基礎上,再着手撰寫教案,而且是一氣呵成。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執教,在教學中自然知道教學內容時間的分配,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二、目標簡潔明確

教師精選教學的內容是構建簡約有效語文課堂的靈魂。教師要善於對教學任務進行優化。要善於深度解讀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內容,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教學的策略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通盤考慮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技能的形成與轉化,教學目標還要體現出層次性,以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首先,設置目標任務要簡約。教師要善於從教材的整體把握教學目標,要胸中有對教材的宏觀理解和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微觀把握。教師要善於在相應的活動和現實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選擇或確定一個恰當的問題,這個問題應具有典型的意義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既能達到重現新知識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問題的指向能夠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獲取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其次,實踐操作要求要簡約。語文課堂教學圍繞學習目標展開語文的實踐活動,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策略方法指導,方法要求要明確簡約,便於學生操作和實踐,使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目標和方向,在關鍵點做好提示與點撥,真正做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最後,避免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教學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是語文課堂教學常見的弊病,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對每個學段目標的具體要求,只有教師明確了課標的要求,目標纔會清晰明確,纔不會虛化,纔不會出現“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之類的普通話。

三、有效的教學實施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育的做法,摒棄以往國小語文課堂教師的獨角戲,讓每個學生都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爲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就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

1、教學氛圍要*等:教學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對話交流的活動。教師和學生就是對話交流的兩個主體,而既然是對話那麼就應該是一種*等輕鬆地氛圍,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學生,*等交流。第二,教師要讓學生在*等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不要讓學生有壓力。一個*等的氛圍更加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習興趣,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樂於學習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有學習的興趣。第一,可以通過一些趣味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營造一個歡樂有趣的課堂氛圍。孩子的天性是遊戲,通過遊戲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知識並認知世界。第二,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需要正確的引導。避免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爲,要讓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第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定要引起教師的重視並加以鼓勵,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

3、提問形式多樣化: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將問題創設一個特殊情境,讓學生進入情景去思考問題。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圖片或音樂等帶入課堂,巧妙的通過直觀的物體來提問,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然後,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答案的開拓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談論,主動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通過提出具有新舊知識比較特點的比較性的問題,讓學生們在對新知識的探索熱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學習新的知識。可見,提問形式的多樣化對於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穎的教學設計:對於構建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新穎的教學設計將使課堂煥然一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進行教學設計,將學生作爲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等交流。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且綜合全面。教學活動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學目標,設計中儘量讓課程豐富多彩。將各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資源緊密聯繫在一起,把文本內容體現在創設教學情境上。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學生語文學習的觀念正確樹立,不要將知識學習侷限於課本的內容,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將有效學習滲入課堂。讓學生們在新穎的教學設計中體會文本的含義,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5、教學評價模式多樣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應,從學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增強自身教學水*,同時不斷地改進課堂,師生共同發展進步。

四、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發揮語文教學優勢。首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針對國小生,選擇趣味性濃厚的知識內容,在吸引國小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激發其好奇心。在此基礎上,爲國小生設置具有挑戰性和知識性較強的問題,與趣味性融爲一體,可順利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其次,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價值信息,並對學生加強教育。例如:在《談讀書》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應將教材內容中的最後一句話爲學生呈現,使學生明確:年輕人做學問,只是爲了潔淨自身的心靈和收穫人生鑰匙,開啓人生每一道門。所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傳授語文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對國小生人生哲學方面的培養。如此,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更具有效性。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纔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鑑於此,爲了進一步的探索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做了如上嘗試,並進行了相關總結,希望本文提出的相關教學實踐策略能給你一點啓示。

參考文獻:

[1]胡華傑。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10,(2):67-68.

[2]胡歡。有關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週刊,2016,(5):184.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四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_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_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五

二年級語文論文

中國的漢字形形色色,不計其數,而其中又以形聲字、形近字居多。這給國小階段孩子的語文學習帶來極大的困難。而識字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基礎,想要讓國小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較牢固地掌握新課標中規定的漢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漢字,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這已成爲國小低年級語文老師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各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着眼於現實的空間,要有資源意識,積極開發且能合理利用。

今年九月,我隨班而上,開始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任務,我以前從未教過二年級的語文,但聽別的老師說過,二年級是國小語文中最好教的一個年級。可我任教後,發現事情並未像傳說中的那麼容易,原因之一是識字量太大,短短的一學年中,學生的課內識字量要達1400字,在整個國小階段2500個常用字中,二年級就佔一半以上,如果課外不採用一些巧辦法,這樣大的識字量,怎麼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識字任務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一邊留意學生們的識字方法和特點,認真鑽研教材,同時結合自己的識字習慣;一邊請教有經驗的老師,終於摸索出了一套識字的小竅門,教學識字時也似乎容易了許多。

一、就地取材,利用無處不在的漢字氛圍,加強“趣讀”的訓練。

中國的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而智慧的中國人表現漢字的手法也是靈活多樣的,這種習慣就讓漢字無處不在。校園裏、街道上、家庭中、超市裏;它表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宣傳標語,有名人名言,有班規校訓,黑板報,公佈欄,真是應有盡有。有了這個隨手可得的免費資源,給我們的學生識字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雖然資源豐富,可是不加利用,孩子們也是熟視無睹,白白浪費,因爲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的老師便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國小生爭強好勝的特性,採取了競賽方式,從教室裏的一些簡單的宣傳標語開始,如:從教室最前方張貼在黑板上方八個大字: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別看這貌似簡單的八個字,雖然孩子們每天進出教室,也有人不認識它們。每天早讀時,利用5分鐘讓學生對着教室牆壁上的名人名言等,讓孩子進行識字比賽。如果認識十個以上常用字的就獎一朵紅花,不會讀的就由會讀的學生充當小老師領讀,不必像語文課堂要了解音形義,只要會讀就好。下一節早讀課又接着上一次的地方開始,如此一來,不用多久,教室裏的常用字差不多就都會讀了。另外我還規定:讓孩子們來考老師,誰能把老師考住,就可以獎一面紅旗,而三面紅旗又可以換一個小字本進行獎勵。這個方法簡便易行,既不用板書,又不用像教學生字那樣詳盡地講解和組詞,只要會認就好了。對於識字量多而準確的給予高度的肯定和物資獎勵,並讓其當小老師就地教學其他的學生識字,這一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而且效果也十分明顯。不少同學因爲識字量太少的就利用下課的時間問同學,問老師,有時下課了還有不少同學拉着我的手不讓走,要我告訴一些字的認法。不到一個學期,教室裏的一些漢字都認識得差不多了,更有趣的是不少學生髮現走廊上也有不少漢字,於是又開闢了第二個學習常用字的“戰場”,有不少同學又把我拉到走廊上,問我一些字的讀法,更一些有心的同學則用筆抄寫下來問我,然後我又把這個常用字寫到黑板上,讓這個學生當小老師通過他把別的孩子也教會了。針對孩子們識字領域的開拓,我又把這個活動由課堂擴展到課外,由師生之間擴展到家長和孩子之間,這樣一來,有不少家長來向我反映,說自己的孩子識字的勁頭十足,不管是放學的路上,還是去超市裏購物,在家裏,只要是自己不認識的字就要問,有時還難倒了家長,看着孩子們如此熱心地學習,我倍感欣慰。

二、加強“趣寫”訓練,強化識字。

有實驗證明漢語要通過多寫多記來學習。這話不假。隨着識字方法的多樣化,我發現“寫”對孩子們識字更有效,也更有幫助。國小生的課業負擔本來就不輕,在課外寫無疑會增加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因此我利用中午寫字課的時間,讓孩子們把當天學的字寫一寫,切忌貪多,一個字只寫一個,如此一來,又進一步鞏固了識字的效果。

三、“趣味復讀”,形成識字能力。

語文教學最終還是要回歸真實的`語文課堂,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字在孩子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不易遺忘。這就是利用課堂時間及時地進行復習。其實,這個複習也就是我們語文課堂上不經意間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可能有不少老師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些字不教也會,而有些字教了也不會。這時,我們就要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讓生字以不同詞語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再現,老師在教學生字時就要注意避免平均用力,應該把時間分配得恰如其分。這樣就能避免識字教學方式的重複性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又能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我們可以聯繫學生平時的識字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復讀”識字。例如:在教學“獎”字時,大多數同學一看就認識,你甚至不必要問怎樣記,怎樣區別,如何組詞,同學們便可以馬上聯繫日常生活中的見過的,平時在家中說過的,平時在學校和老師同學之間用過的詞彙中找到這個字的組詞:獎品、中獎、大獎、獎金、獎勵、獎狀……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就這樣,有了生活中的識字經驗,老師的教學易如反掌,只需要在課堂與課外生活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以課堂爲平臺,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生字,提高了識字水平,形成了一定的識字能力。

四、用剪貼畫複習漢字,鞏固效果。

在課外,千萬不要加重孩子們抄寫生字的負擔,剪貼收集漢字是一項既輕鬆愉快又動手動腦的好辦法。僅僅是課堂上的重視固然能複習漢字,但如果在課外能趣味識字,效果則會更明顯。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從一些包裝袋、廢舊書刊報紙上剪下自己學過的或認識的漢字,再拼成圖畫貼在自己喜歡的本子上,參加班級展評,並讀給大家聽,誰收集得多,認得多就有獎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和效果,還讓孩子們在剪剪貼貼、讀讀說說和玩玩樂樂中鞏固了漢字。甚至還有不少學生還和家長進行比賽呢,家長也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學習中,孩子們的興趣更大了。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六

淺析中國小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探究【1】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風格 板書設計 精神面貌 爲人師表

【論文摘要】語文教師的教學風格是一位教師教學藝術成熟的標誌,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卻有一個艱苦而又長期的探索、實踐過程,這個過程大體可分爲四個階段:模仿性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和有風格教學階段。

語文教學風格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語文教學風格現象及其規律。

1 模仿性教學階段

作爲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實踐與經驗,對課堂教學的規律、學生的學習特點還處於摸索階段,因此模仿較多,創造較少。

新教師在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往往比較茫然,對於課程的結構,教材的解讀、學生紀律的調控和課的推進狀態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這些時候,模仿成了新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法寶。

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積極主動的模仿,也有消極被動的模仿,許多優秀語文教師的成長表明,他們一開始任教就避免不顧實際和自身特點而消極模仿別人教學經驗的做法。

在模仿的過程中也不能全盤照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性的實施課堂教學,拿別人的優點爲我所用。

模擬、借鑑別人的成功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教學語言、板書設計、教學內容的處理乃至舉手投足,一招一式,無不打上他人教學影響的烙印。

對絕大多數初出茅廬、剛走上教育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起初多少會感到迷惘、困惑,沒有一個模仿過程,單憑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隻能如魯迅先生所說:“一條暗衚衕,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

”模仿他人是教學風格形成的起點。

對此日本學者曾以作詩爲比喻,說“作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偷是不成詩的。

只有偷得巧妙,且偷與創作融爲一體才能產生更美的詩”。

2 獨立性教學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模仿別人的教學,通過獨立思考,對他人的教學經驗不斷取捨、揚棄和改造、加工,開始逐漸進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獨立地、靈活自如地安排和處理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如備課、上課、佈置作業、課外輔導、學業的檢查與評定等)。

隨着教師教學工作經驗的積累,在課堂教學工作中開始擺脫模仿的束縛,逐步進入探索階段,作爲有幾年工作經驗的教師開始有意識地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形式與效果。

例如開始鑽研教學語言和表達藝術、教學板書板畫藝術、示範性藝術等一些細節的把握。

在這個階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歡也最願意琢磨如何上課。

用怎樣的導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難點,用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怎樣的言語刺激學生,與學生互動,怎樣組織一個又一個比較流暢的教學環節可以不露痕跡。

這些教學技法的問題就像一個個挑戰擺在眼前,我們的教學技藝在探索中不斷提高,逐漸形成自己的有規律、有特點的教學傾向。

至此,別人教學影響的影子逐漸消失,自己的東西多了起來。

獨立性,標誌着教學風格個性化的開端,孕育着創造性教學的萌芽。

獨立性教學階段,是走向創造性教學的必經階段,這一個階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創造性教學便不會懸置在虛空之中。

有追求的語文教師們畢竟不會永遠滿足於常規性獨立教學,而會產生“尋找自己”、“與衆不同”的教學追求。

我國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談到:“我面臨着一個艱鉅的任務:尋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時間和空間的海洋、文學與藝術的海洋之中,尋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點,我的主題,我的題材,我的形式和風格。

3 創造性教學階段

在獨立性教學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的摸索和實踐,語文教師創造性靈感不斷地在教學中噴涌出來,這突出表現在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設計的優化、教學效果的提高上。

在這個階段,教師全身心投入,嘔心瀝血,殫思竭慮,真是艱苦備嚐,而又義無反顧,樂此不疲。

其中,既有挫折和苦悶(如總是不盡如人意,不能爲別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悅,領略到創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歡樂!到了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逐漸進入個性化階段,日趨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有機結合。

在語文教學風格形成的創造性階段,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熟練綜合運用教學方法、探索和研究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方法及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教學效果,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並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新與開拓,使教學藝術發揮明顯的效應。

在這一階段,教師不單單在教學技藝上付出辛勞,或許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設計教學,衡量課程的深度與廣度。

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技法的教學,它的人文性、審美性,對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課程內涵的,因此在創造性階段更要注重對理論的學習和教學理念的更新,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

只有這樣才能在創造性上有所發展,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創造性階段是形成教學風格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普通一線語文教師不斷追求的階段。

4 有風格教學階段

在形成教師獨特教學風格階段,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風格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具有獨特而穩定的表現,呈現出濃厚的個性色彩,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在教與學的規律指導下,教師能和諧恰當地把課堂教學藝術風格融入教學實踐之中,教學活動中處處閃爍着創造性的火花和濃厚的個性色彩,課堂教學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地完美結合,教學成爲真正的研究教學藝術的科學。

具有教學風格的教師,他的課帶有明顯的、穩定的個性傾向性,或幽默、或沉穩、或活潑、或規整。

所有成功的名師案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創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盲從、勤鑽研,這樣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讓學生獲得教學藝術的享受!此時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教學藝術特徵都有獨特、穩定的表現,其教學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且處處閃耀着創造的光芒。

此時的教學藝術可以說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得到同仁的普遍關注和廣泛的認同和讚賞。

這些語文教學風格形成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一個階段接着一個階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顛倒。

當然各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各個人是不一樣的。

從一個階段過渡、發展到另一個新的階段,都需要教師付出艱鉅的智力勞動,離不開主客觀條件(如領導的諒解、支持和同事、學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觀條件(如銳意創新、堅韌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七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構建的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目標、內容和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創新。這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觀念,轉換角色,更新教學方法,使自己儘快進入新課程中,並伴隨新課程的實踐而成長。在語文教學方面,更新教學方法的前提是必須瞭解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語文的人文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科性質界定爲:“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性質的界定,應當說是語文教育界經過長期實踐探索而達成的一種共識。肯定了語文的人文性符合語文課程的實際。語文本身是一種文化,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但它又與一般人文學科不同,是一門帶有工具性的基礎人文學科。作爲課程主要資源的教科書以文選方式呈現,選文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式反映人類生活,內容豐富多彩,而不是直接單純地展示“工具”。確認語文的人文性,有利於全面實現語文教育的功能,它意味着學習語文,應在廣泛吸收人類文化營養,培養理性精神,受到人文關懷的同時,不斷提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課標正是由於對語文課程性質全方位的、內涵豐富的定位,進而才形成了囊括於工具性知識、技能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及個性風采的課程新概念“語文素養”。

理念之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具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良好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語文學科是一門專門培養語文素質的基礎人文學科,而培養語文素質或者說語文素質的養成,正是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因此,進行語文課程教學,必須以語文素養爲核心。教學過程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極爲重要,它可以涵蓋識、寫、聽、說、讀、寫多方面,是真正意義上的“工具”的準確內涵,是語文教學的直接目標,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課標從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側面提出了語文課程的目標體系,即儘可能充分地發展學生個體的能力體系。其中包括髮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是語文素養中的重要內容。語言能力是指以語言積累爲基礎、語感培養爲指向的實踐性能力,分別表現爲注重情感體驗、豐富精神世界、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耐心專注地傾聽、文明得體地表達和溝通、富有感染性和說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感情真摯、條理明確、追求獨特感受、有創意的寫作能力,以及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標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質上就是要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語文,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實現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理念之三:課程內容着眼於生活化。

課標着眼於課程內容與學生主體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的內在聯繫,關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差異而對課程內容予以不斷調節和更新發展。課標確立了嶄新的理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在實施建議部分,更是具體要求:“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因爲學生的語言能力不可能從系統完整的基礎知識及其訓練中轉化而來。課程着眼於生活,突出語文實踐。其一,教材內容安排上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想象世界,從而紮根於學生的心靈深處;其二,着眼於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計課程目標、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意爲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其三,教材富於開放性和彈性,既合理安排作爲共性要求的基本課程內容,又要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個性化開發和選擇的空間,特別是爲學生主體留出自主取捨和拓展的空間。因此,學習語文只有將課堂語文學習同社會生活言語實踐結合起來,言語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課標特別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還要有意識地強調在生活中學語文。生活言語實踐既是課堂言語學習的源泉,又是課堂言語學習的延伸和補充。我們的教師要在課標的引導下走出“課堂爲中心”、“教科書爲中心”的誤區,開發課程資源,使語文教學達成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

二年級語文論文 篇八

摘 要:一、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傳統對新形勢的衝擊 新課標是教育界一項重要的改革,新在思路、在內容、在目的,新課標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和自身素質的修養,通過語文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是傳輸思想的重要課程,通過語言的交流和課

關鍵詞: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傳統對新形勢的衝擊

新課標是教育界一項重要的改革,新在思路、在內容、在目的,新課標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和自身素質的修養,通過語文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是傳輸思想的重要課程,通過語言的交流和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文化提高素養,這是同傳統語文課堂有所區別的。這種改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衝擊,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調整教學模式,繼續以傳統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情況導致改革沒有實質性進展。

2.學生性格突出

現階段國小二年級獨生子女較多,自我意識較強,合作精神有待提高,並且隨着當下“二孩”政策的頒佈,很多這個年齡的父母都考慮要“二孩”或者已經有第二個孩子,此時的學生心理波動較大,性格容易出現叛逆、不聽話、以激進的行爲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又或者性格突然沉默、害怕、孤僻。學生的性格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並且低年級語文教學本身也有義務爲學生培養積極的性格和生活態度。

3.學生語文基礎不同

由於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語文水*不同,有些學生上了早教班,在早教班和幼兒園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有些學生按部就班,沒有接觸更多的知識,造成語文基礎掌握程度不同的情況。拼音、字母、閱讀等方面有的學生記得滾瓜爛熟,而有的學生還沒學過,學生層次不同,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難易程度方面很難把握。

二、對策與建議

1.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本設置的十分合理,教學單元清晰,配圖豐富有趣。爲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資源和模式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從二年級上冊單元設計來看,第一單元是讓學生領略秋天的景色,教學目的是爲了通過課文的學習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從而讓學生熱愛自然;第二單元是生活篇,教導學生熱愛生活,通過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積極生活態度的目的,接下來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則是從祖國和人生說起,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接下來又涉及社會,讓學生學會融入集體,懂得合作,保護環境爲自己生活的地球作貢獻。整冊書思路十分清晰,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合理設計教學順序,通過教案的設計,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2.充分利用校園資源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興趣,語文教學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和課外活動教學,以輕鬆的授課形式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比如講秋天時,教師可以將課程選擇在秋天落葉的時候講述,讓學生觀察秋天的不同,什麼叫秋高氣爽、什麼是大雁南飛,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這些詞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帶學生走到校園中,感受詩人描寫秋天時的情感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電影,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或者電影,既讓學生有一個放鬆的機會,又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放視頻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視頻,以小組的形式各自分工,找到問題的答案。

3.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教學計劃

由於學生語文基礎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困難,涉及的生字多了會讓學生牴觸,生字少了學生會不專心聽講,同時學生基礎的差異更增加了教師教案設計的難度。教師可以組織互幫小組,小組中分配成績中高低三個檔次的學生,其實二年級的學生成績並不是很固定,並且有可能某一方面不強但是其他方面有優勢,所以教師可以採取優勢互補的形式,讓學生相互督促。比如讓認字多的學生幫助認字慢、認字少的學生識字,朗誦好的學生幫助弱一點的學生練習朗誦,通過這種形式增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抓住各個方面來創新,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通過課本運用、實際資源應用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保證教師課堂教學高效性。

——二年級語文日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