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國小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一

一、研究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背景

1、時代背景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經濟的競爭演化爲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演化爲教育的競爭。教育的創新、教學的改革已成了永恆的主題。只有培養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實踐型人才、才能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獲得成功。

2、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背景

(1)數學教學理念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要努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於實際情境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爲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以與國小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衆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2)傳統的數學教學現狀需改變。

傳統的數學教學與社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主要體現在:

(1)目標上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技能的達成,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

(2)內容上過分拘泥於課本,忽視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3)學生的學習活動單一、被動,缺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忽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忽視讓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

(4)評價上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的態度、情感及實踐能力關注較少。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改革教學內容,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使我們的數學內容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

2、改革教學活動,解決“怎樣教”的具體操作問題。傳統的教學過程枯燥、機械。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要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收現成結論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活體驗的活動過程,是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3、改革教學評價,解決“爲什麼教”的目標導向問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爲教學行爲科學導向。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社會價值。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社會呼喚實踐型人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教育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雖然是數學教學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卻能提供一個範例,即如何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的範例,所以,它有助於深化數學教學改革。

3、辦學價值。本課題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創新精神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爲學校創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辦學聲望。

三、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本課題的研究是科學的、必要的、注重時代性。時代呼喚實踐型人才,國小數學改革的方向是要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大衆、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們提出本課題是科學而必要的。

2、本課題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實踐性。課題符合課程改革倡導的新理念,便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即解決實踐中教學於生活實際脫離的現狀,形成適合農村國小生的具體的教學方式。

3、本課題注重合作性,強調師生共同創造豐富的課堂生活,課題組成員都具有良好的教學素質,並且對“數學教學生活化”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實踐,通過今後進一步的培訓、學習,我們是有信心能完成這項研究的。

四、課題解讀與理論依據

(一)課題解讀。

“生活化”在這裏是指數學教學的內容、過程、評價等要素都要體現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數學生活化”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建構一種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意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爲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爲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其內涵有如下幾點:

1、在目標指向上不僅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達成,還主要指向兩點:

(1)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促進學生情意的健康發展。

2、在內容上,主要以現有的教材爲內容,但在組織教材、利用教材時我們要進行創造性地勞動,再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呈現給學生的應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在教學方式上,數學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將成爲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將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4、在評價體系上,改革評價的甄別功能,變“篩”爲“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積極導向功能;改革評價內容,重過程、重情感、重個性、重生活實踐能力;改革評價方式,優化筆試,融合檔案袋評價、實踐活動評價等多種方式;改革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社會人員都將成爲評價主體。課題的評價理念是:“評價不是爲了排隊,而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了學生今後更好地生活。”

(二)理論依據

1、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教育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應把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

(2)陶行知的實踐教學法,即“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方式上主張以“做”爲中心,把教與學統一起來,改變傳統教學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行的狀況。

3、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主張“現實的數學”,主張“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他從數學教育的特點出發,提出了“數學現實”、“數學化”、“再創造”等數學教學原則。所謂“數學現實”乃是人們用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體,其中既含有客觀世界的現實情況,也包括學生個人用自己的數學水平觀察這些事物所獲得的認識。“數學化”指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種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的一個過程。“再創造”是指數學實質上是人們常識系統化,每個學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獲得這些知識。

五、研究目標

總目標: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喚醒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細分如下:

1、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對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

2、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生動具體的,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國小數學學習內容體系。

國小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二

課題名稱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對於國小生來說,每天的數學作業必不可少,而作業中出現的一些習慣性錯誤總是困擾着他們,每次學生考試結束後,不難發現學生解題錯誤大同小異……這些現象令老師十分頭疼,同時阻礙着學生的進步。那麼,到底學生爲什麼會出錯?這些作業中常見的錯例有沒有什麼特點?如何更好的發揮常見錯例在數學教學中的特殊效用……這些問題我們考慮的比較少,更談不上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我們的數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課題“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將會對國小生數學作業中的常見錯例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將錯誤的原因進行透徹的分析,提出糾錯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和教師教學的預見性。課題的研究將會加速老師教學經驗的增長,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於教學工作有着深遠的意義。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數學作業”包括課堂練習,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新課標下各種檢測中的習題。

“常見錯例”指的是學生作業中錯誤頻率較高,學生易混淆的問題。我們所研究的錯例主要來源於學生的作業,這些錯例基本都出於通用的北師版數學教材和陝西省通用的教材配套練習冊中,所研究的錯例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適宜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包括難度過大或者內容過偏的數學問題。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旨在尋求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策略而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主體是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重點解決這個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產生的常見錯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錯例來進行研究分析,深層次的探究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研究,運用教育理論來進行指導,看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如何避免再次產生這些錯誤,同時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查找原因,幫助教師和學生來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通過常見錯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對國小生常見錯誤進行歸納分類,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分析錯誤原因,形成一套系統的應對國小數學中高年級易錯題教學措施,從而有效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效率,提高教學成績。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目標:

1.通過記錄、反思、歸納、整理錯題,提高教師對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過程中將出現的錯誤思維有預見能力,能有效改進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能。

2.研究歸納出國小生數學錯題的常見類型並揭示其原因,形成減少國小生數學錯題的有效解決策略。獲得提高國小生數學學習中自我糾錯能力的指導要點與方式。

3.學生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4.學生對錯題養成反思習慣,思維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本課題擬用一年時間完成,即完成時間爲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共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3.6月-9月)。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共同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完成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3.10月-2014.5月)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學生作業的錯誤的研究範圍。召開專題研討會,定期上研討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研究計劃,收集第一手資料,定期做好研究記錄,並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採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尋求國小生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方法,使教師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較高的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不斷完善策略,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做好階段性研究與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6月—2014.8月)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實驗報告和課題總結報告,撰寫相關論文和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形成全面深刻的研究性成果,爲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研究方法:

1.查找文獻法:全體課題組成員要學習參考資料及相關研究文章,瞭解錯例利用的有關理論依據及有效做法。

2.調查研究法:在研究初期及研究結尾階段,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瞭解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狀況調查研究。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主要以行動研究爲主,針對錯題類型,制定糾錯計劃,實施糾錯策略,分析糾錯效果。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個別學生進行個體分析,瞭解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全面分析學生的出錯原因,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引導個體認識錯誤,提高解題能力。

5.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教師要對錯誤資源的生成、解決、總結三步做好記錄及資料收集,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

研究具體要求措施:

1.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

2.全體課題小組成員分頭行動,從學生的作業、課堂演練、試卷等方面着手,找出學生常見的、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查找錯因,制定錯例分析研究策略。

3.全體小組成員召開專題研討會,在會上積極發言,將自己整理的結果進行表述,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4.課題負責人將本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總結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找錯、記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

5.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錯例分析研究的範疇,提高教師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的預見性,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率。

6.將研究得出的結論放到教學實際中進行檢驗,發到博客上,請各位同仁指正,同時不斷修改完善,使自己的論點和論據站的住腳。完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報告。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完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報告。

2.整理國小生數學常見錯題集。

3.研究過程中撰寫優秀教學案例與反思,進行課堂教學實錄等。

4.研究中撰寫相關論文。

5.完成結題報告。

國小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三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起點認識不夠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行爲不關注,或關注不多。

3、只關注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不夠。

4、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導致課後作業負擔過重。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及意義

“先學後教”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爲。學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尤爲關鍵,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是重要的動態生成資源,教師要善於利用動態資源轉化爲有利的教學資源,要堅信學生的自學能力,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豐富學生的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水平。教師作爲課堂的組織者,將更多地表現在爲學生設計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動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如獨立思考,動手拭錯,自我糾正等等)完全交給孩子,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啓迪。每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思維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學評價也不僅僅是教師的事,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也進行適當的評價,讓評價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課堂教學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教學的過程由傳授知識的過程變爲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的過程、研究信息、增長知識、形成才能的過程,師生經歷的將是真實高效的學習過程,這樣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爲學生終身發展打基礎必不可少的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現狀及理論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

衆所周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洋思中學提出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解決了新課改背景下的5大難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和諧而高效。

但是,這種模式是不是有他的侷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自學獲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學?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論證。總之,認爲不可盲目模仿,在實際教學中,要分析自己的情況和自己的學生,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學生的家庭環境情況,尋找,探究適合於自己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先學後教”的理念依據:

1、教學工作必須遵循“實踐第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知規律。唯物辯證法認爲,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歸根到底,教師的教只有提高學生的學才起作用。“先學後教”很好地擺正了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強調內因--學生的學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師的教是第二位的,是爲了使內因起作用的條件。

2、“先學後教”是“遷移規律”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運用。全國着名教育專家邱學華先生說:“所謂‘遷移',是已經學得東西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的經驗對新課題學習的影響。”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據: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1、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核心理念的界定

本課題所說的“先學後教”主要是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重教師“教”輕學生“學”的做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去自學、去嘗試、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本課題所說的“合作探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爲前提形式,以合作、探究爲基本方法的一種教學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屬於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解釋和評價他們自己的思維結果的權利。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體作用。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定“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的信念,樹立“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育理念,改革課堂結構,構建起“先學後教,合作探究”國小數學課堂模式。藉助課堂良好氛圍的創設,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並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的潛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激勵學生自主、主動、積極地學習。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探索“先學後教,合作探究”國小數學課堂模式。

2、培養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者,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的三合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改變原先的擁有知識的權威者的形象,而側重於對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並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實施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每週課題組成員開展實踐教學,進行課堂模式的改革嘗試。

2、經驗總結法:根據實踐教學進行跟蹤評課交流、總結

3、對照實驗法:即在平行年級中設置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採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以觀察實驗的效果。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

1、醞釀啓動階段

2、實踐研究階段

研究目標:構建“先學後教、合作探究”--數學“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內容:課題組明確分工,擬訂子課題,教師制定各自的研究方案,確定各階段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分組進行方案實施。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環境薰陶法、個案研究法

研究成果:

3、總結推廣階段

研究目標:“先學後教、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形成。

研究內容:完成課題的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成果結集,接受課題鑑定組的評估鑑定。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

研究成果:

六、可行性分析

(一)課題主持人的情況

本課題研究的前期,主持人帶領課題組成員學習了諸多有關“先學後教,合作探究”的理論文獻,並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工作,瞭解了此課題兄弟校同仁的類似研究,便於本課題更好的開展下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課題研究定於每週五進行課題組活動,需要配備的硬件、軟件及經費等,校長將全力支持,確保課題順利開展,無任何後顧之憂。

學校圖書館有藏書近萬餘冊,可供相關資料的查閱。

(三)課題組成員情況簡介

課題組成員有區優秀青年教師、市區教學骨幹,有個人課題獲獎者,擅長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

(四)時間保證

爲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定期開課題研究與實施會議,及時交流經驗。

(五)經費保證

課題研究經費由學校課題研究專項經費單列開支,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