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大學小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小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一

一、課題名稱:

《國小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

二、課題性質:

課題是應用型研究課題

三、課題定義:

所謂開放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努力提供一種情境,讓學生個人或小組積極討論、研究、發現,還學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信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想幹就幹,想寫就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或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它以發展爲中心,以問題爲紐帶,以訓練爲主線,學生主動,教師主導,活動點撥,反饋矯正,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四、課題的提出: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傳統教學則過分強調預設和封,。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能搞活,開放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

而多年來農村的國小數學教學大多屬於封閉式教學,機械地讓學生聽,一算一練缺少創新教育的環境。學生由此在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究科學的能力培養及開發創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何尋求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就成了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課題。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數學教學要從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變爲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新課標這一理念是針對長期以來的封閉式教學而提出來的,其實質是要實行開放性教學,開式教學首先是教學觀念的開放,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習方式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教學情境的開放、教學評價的開放。

1、開放教學內容

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數學內容是數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切實有效地進行開放性教學,就要在認真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編擬出具有較高思維價值的開放性教學內容。

2、開放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在以教師爲主體的機械的'聽講爲主的,我們開放式的學生學習方式體現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是師生、生生間多邊互動的活動,具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又分爲三個小環節:(1)試一試;(2)議一議;(3)辯一辯。

3、開放教學過程

開放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學過程。動態的教學過程是指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的發展、適時變化的,而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需求則成爲調整教學過程的指揮棒。動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內外互動的過程。

4、開放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要設置開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新知背景中,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心理趨向,產生自發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創設情境方式是多樣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謎語情境、兒歌情境、比賽情境。總之,創設情境應有較強的指向性,應是學生較爲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實例或數學材料。

5、開放教學評價

我們在研究開放式教學評價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及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方式應是多元的,又以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家校共評爲主。在評價時,我們將考慮以下三點:

(1)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索心理;

(2)重視對學生的信任;

(3)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

課題體現了教育以人爲本,是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出發而考慮的課題。此課題涵蓋面較大,又可以分解爲五個子課題:《開放數學教學內容研究》、《開放數學學習方式研究》、《開放數學教學過程研究》、《開放數學教學情境研究》、《開放數學教學評價研究》。

由於該課題的研究範圍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及學校、社會、家庭各個方面,既利於教師根據本校情況選擇子課題及小課題,又利於全組的合作研究。

六、國內外同課題的研究狀況:

對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國內外各種媒體均有報道。其中遼寧、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較早,研究比較系統、紮實,效果顯著。其經驗及成果可操作性較強,對於我校此課題研究有一定借鑑作用。但我市範圍內對此課題研究不夠廣泛,作法不夠深入。所以對此課題研究對我校及至全市數學教學將是有益的舉措。

七、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積極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中。通過課題研究,能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質。教師的教育行爲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陳舊的教育理念嚴重影響教學工作。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有利於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它,教師看得更高,更遠,有更多時間學習現代理論,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同時對推動我校教學改革,實現素質教育跨越式發展教有着極大的影響。通過此課題的研究還將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幫助教師走進科研工作的陽光大道,對於提升教師羣體素質和促進各校區域間的整體和諧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開放式教學研究中,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課堂教學應成爲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這是開放式教學的根本目的。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課題的研究以理論研討、實踐探究法爲主,通過示範課、交流會等形成進行深化和推進。

九、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數學,是基礎工具學科,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技能。此課題的研究將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將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其效果將立竿見影。對此研究,我們要求全員參加,認真確立子課題,由小至大,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力求實效。研究方法以實踐探究法爲主,每學期進行一次階段總結,預計五年完成課題研究。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二

一、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中培養情感方法》

二、課題的提出

法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指出:“語言是認知的手段,是思維的載體,是邏輯分析的工具。”可見,語言是何等的重要。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其能自備。”可見讀是學生理解課文、領會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鞏固認知字詞,提高表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訓練,更重要的是它落實了素質教育,是學習語言藝術的主要途徑。

結合我校目前實際的教學狀況,我們確立了“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朗讀方法研究”爲研究課題。在我們學校大力的支持之下,我們課題小組申報的課題獲得了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被列爲濟源市教育科學個人研究課題,這裏將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報告如下:

三、課題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朗讀在閱讀教學中佔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語言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朗讀在一堂課中所佔的比重還相當輕,平均不足7分鐘。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更談不上美讀。最後,由於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教師範讀極少,好的文章讀不出美感,對於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爲了充分發揮朗讀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方面的作用,我們提出了“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探究”這一研究課題。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不然低年級的學生對於那種反覆多次重複性的訓練是排斥和不接納的。那麼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去盡情領略色彩美;進一步深讀課文,體味意境美,理解感情美,用優美動聽的聲音表達出來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文化素養的薰陶,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依據。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1、內容與方法

一是根據漢語言學習的規律,將語文教學回歸到以誦讀爲主的傳統地位,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讀懂每一篇課文,課堂上書聲琅琅;二是形成了以讀爲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走出了將語文知識當作能力,把語文教學侷限於語文課本的誤區。克服了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講得太細、統得過死的弊端;三是確定了以與興趣相結合、與教學相結合、與學科相聯繫的閱讀指導原則,採取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形成了勤奮閱讀的好習慣。

2、課題研究目標

(1)培養朗讀的興趣。

範讀激趣,使學生愛聽愛讀。

講讀結合,使學生嚐到甜頭。

形式多樣,使學生興致加濃。

(2)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重視漢語拼音教學。

注意聲音清楚響亮。

培養能聽善“挑”的本領。

養成多讀多練的習慣

3、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採用自然狀態下的經驗篩選法和經驗總結法。

五、研究的原則

更新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以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爲目的,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爲原則。

六、課題的研究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週期爲一年,分三個階段完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一)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組: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調查分析學生情況,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謀劃。學習、研討如何指導朗讀教學,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實施階段:

1、課題實驗的起步、探索。

(1)學習《語文課堂教學論》,轉變本組成員意識,提高認識,努力形成“學習―認識—實踐”的格局。

(2)根據研究方案和計劃,在實驗班級開展研究工作。

(3)適時召開課題指導小組會議,交流彙總實驗情況,進行研討分析,提出下階段的實驗建議。

2、課題實驗的提高、完善。

(1)課堂教學作爲實施課題的主渠道。

(2)認真備課,組織好第一次研討課,組內進行集體討論,討論怎樣更有效的讓學生的閱讀中欣賞語言的美,感悟課文內容。

(3)積累經驗,寫出有關論文和報告,寫好自評,及時總結,提高研究成效。

3、課題實驗的後期深入。

(1)研究活動展示:課堂教學展示,進行集體教研。

(2)結合研究活動,討論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與收穫,約請專家針對研究情況進行指導,以答疑難、指問題爲主。

(3)收集好研究資料,配合課題做好階段總結。

(三)研究總結階段。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最終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論文發表。

七、明確課題人員的分工:

組長:聶利莎。

組員:孔紅梅。

八、課題研究的機制保證

1、領導高度重視,爲本課題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2、資金保障,爲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我們學校能夠爲資金擔保,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同時我們課題組珍惜經費,合理使用;

3、組織保障,我們課題組的規章制度健全,成員分工明確合理,務實勤奮,真抓實幹,富有創造性。

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三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農村國小盡管已經開設英語課程好幾年了,但就我校周圍國小的實際情況來看,流於形式,教學效果微乎其微。許多學生真正開始學習英語還是國中七年級開始起步的。而單詞的學習又是英語學習的第一步。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也是農村學生的一大英語初學障礙。由於單詞學習的薄弱,導致學生做練習、課外閱讀、熟記短語等相關活動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由此對英語學習喪失了信心,進而降低了英語學習的效率。針對這種情況,在七年級、八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開始一步步探索單詞教學的方方面面,力爭取得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單詞教學的經驗或方法。現在基於這些實際情況,我將此作爲本次小課題研究的內容。

二、研究意義:

由於學校軟硬件條件的限制,和教師、學生自身能力、條件的限制,本地區國中英語教學中的單詞教學,佔有很大比重,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我們研究的目的在於找到符合本地區英語教學環境的方法、技巧或課堂操作。提高單詞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詞彙基礎。單詞教學是一個值得英語教師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掌握詞彙的多少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詞彙掌握得越多,學生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就越有利,與其相關的一些課堂活動纔能有可能進行的更順利。學生不但能獲得較多的信息,而且也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語言運用得更加自如、流暢。尤其,對於廣大農村學生來講更是這樣。畢竟我們在教學條件上佔有劣勢,尤其是英語教學。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字母書寫。

2、能正確掌握字母的大小寫要求。

3、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單詞讀音,並能在使用中正確發音。

4、能熟悉所學單詞的意思,並進行課外閱讀 。

5、能熟練的使用單詞造句,並進一步寫出短文,保證單詞的用法正確無誤。

四、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就目前本校及周邊國中學校的英語單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有急功近利的教學心理,重視語法、解題訓練,往往忽視了基礎的單詞教學。單詞教學的主要方法僅僅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終導致學生對單詞望而生畏,提到單詞學習,心理極度排斥,接受能力差,久而久之,小小的單詞讓他們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五、研究步驟及措施:

(一)準備階段(2009.9)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網絡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二)研究實施階段(2009.10——2010.5)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啓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相關實驗及操作,寫好資料、經驗的總結。

(三)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10.5——2010.6)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主要採用實驗法、觀察法、對比法、問卷調查法。

1、實驗法。由於參加課題研究的兩人均帶有兩個平行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對同年級的兩個班進行教學實驗。對比教學效果,進而得出實驗結論。

2、觀察法。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們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3、對比法。和實驗法相配套,對同年級的兩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4、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

七、成果預測

1、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的單詞教學水平,()科學地將單詞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與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科學的單詞學習方法。

2、通過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品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採用理論研究、對照研究、課堂觀察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國中英語單詞教學的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5、通過對單詞教學的個案研究、分析,總結出單詞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影響。

6、課題研究結束後,應產生兩篇分別針對七年級、八年級英語單詞教學的研究報告,一篇小課題研究論文。

八、成果展示形式

1、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教學教案、課件,及其他文字、圖片、照片資料。

2、結題報告一份。

3、一篇小課題研究論文。

九、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組織:丁建峯 丁偉撰

分工:丁建峯 (八年級單詞教學的組織、操作、資料收集。)

丁偉撰 (七年級單詞教學的組織、操作、資料收集。)

論文撰寫:兩人共同完成

十、保障機制

1、備課採用集體備課方式,由課題組參加的兩位教師共同制定教案、設計課件。

2、及時和學生交流,反饋教學信息。

3、邀請其他英語組教師進行聽課,並反饋信息。

4、由校領導牽頭,積極爭取和外校教師交流的機會。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四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爲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於國小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爲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國小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爲,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於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課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佈置學生進行預習後,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於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於在研究中對症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國小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鑑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二)課題實驗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大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五

面對國小語文教學中晨讀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晨讀習慣和閱讀水平,我申請了國小語文有效晨讀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半年的研究初見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半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沿革

(一)課題的立項。20__年12月份,上報《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申請,20__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項批准,課題編號爲125__2567。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20__年12月—20__年2月):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

2、文獻研究、尋找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3、確定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__年3月-20__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

1、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式;

2、進行課題研究實踐,圍繞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填寫活動記載,具體體現月工作或周工作計劃與總結,積累相關材料;

3、課題組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__年5月-20__年6月):課題總結結題階段。

1、總結實驗結果,彙集子課題成果,撰寫總結報告。

2、結題鑑定。

二、組建了課題小組

我校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谷利明同志,組員有胡柏、賀春豔、杜苗苗同志。本課題由谷利明同志具體負責實施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語文晨讀也是如此,學生認識一個個漢字,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閱讀;閱讀達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讀千賦,則能爲文。”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晨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爲,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養成晨讀習慣,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纔會對晨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的原動力,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晨讀,教師必須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他們已有的其它行爲動機和需要的遷移,使晨讀成爲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喚起和利用學生晨讀興趣,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去閱讀、體會,積累語言信息,使語言倉庫裏有豐厚的積蓄,需用時,才能遊刃有餘,寫起文章來,才能妙筆生花。

(三)利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晨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就能變“要我讀” 爲“我要讀”。學生擴大了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積蓄了足夠的內存,還怕大量而快速的輸出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個體作爲長期觀察對象,觀察並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科學比對,最終得出結論。

(三)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有效晨讀能力,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讀方法

1、明確晨讀目標。晨讀內容要明確,這使提高晨讀課效率的前提。如課文的預習、複習,國中必背古詩文。教師應當在晨讀課開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晨讀課讀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層次。晨讀內容要定量,這是提高晨讀課效率的保障。教師對於晨讀課的任務佈置要適中,量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過少,要讓多數學生有信心完成任務。

2、加強閱讀訓練與指導。以領讀求規範,學生的晨讀水平參差不齊,即使學生會背誦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經會讀。要讀好文章,晨讀課上教師就要領讀,當然也可以讓一些晨讀能力強的學生領讀,讓大家讀準、讀好、讀出享受。

3、追求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採用集體晨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晨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晨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晨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目標反饋。檢查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學困生晨讀詞、段、篇等;中等生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優生複述或背誦課文。只有這樣,纔不會使檢查流於形式,纔不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壞毛病。

(二)晨讀形式

1、齊讀。有利於營造讀書氛圍。聲音洪亮、富於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很快地進入到讀書的情境中去。

2、散讀。散讀,或稱自由讀,最有個性特色,大部分晨讀課採取散讀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於放羊。

3、其他讀書方式。

(1)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得到美的薰陶,使學生受到老師情緒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讀,使學生在晨讀時達到音與情融爲一體。

(2)詩情畫意地配樂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六、課題的創新和意義

有效晨讀對語文教學,乃至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一夜好睡,早上頭腦清靜,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大聲讀書有利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二)大聲讀書,傾聽自己的聲音,能給自己帶來自信,獲得充實和滿足感;

(三)大聲讀書,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

(四)早上大聲讀書,調動了口腔、鼻腔、喉嚨、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協調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五)長久堅持,形成習慣,量的積累,質的飛躍,知識儲備會漸漸豐厚。

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六

如何合理根據此課型的特點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逐漸成爲了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基於教師的困惑和教學的現狀,爲了探討適合我們的現行教材、符合學校、學生、教師實際,省時高效,能夠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的教學模式,筆者設定以下課題:

一、課題形成的背景

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是一個永恆的教學研究課題,是學校層面、教學層面時刻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不管在國內國外,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有深入地研究和豐碩的成果,對學校現有學科教學都有其積極的指導和借鑑意義。但是,針對課程背景的變化,面對新的情況和問題,具體到不同的學科特點,學科教學效率、效果提升的研究及其成果顯得還遠遠不夠,而且研究工作必須及時跟進。

人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效性認識不足,把握不好,研究不夠。表現在課改後教學過程中:一種人只從大學聯考上看課堂教學效果,另一種人從課堂教學花樣翻新的形式上看效果,還有的人強調素質教育,在談教學效果是把素質教育與大學聯考對立起來,也有的人似乎根本不管效果,只重播種不去收穫,這些在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實施推廣過程中的課堂教學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現。

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約佔總課時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與其他課型有着本質的區別。其量大,練習的內容多,環節雜亂,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對此類型課的教學倍感困惑,無從下手。學生覺得此類型課枯燥乏味,學得無趣。我們要重視此類型課的教學方法,探索此類型課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溫故知新、融會貫通。因此,如何合理根據此課型的特點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逐漸成爲了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基於教師的困惑和教學的現狀,爲了探討適合我們的現行教材、符合學校、學生、教師實際,省時高效,能夠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的教學模式,筆者設定以上課題,進行調查研究,主要初步思考解決以下問題:

(1)爲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的有效性,初步解決課程改革中面臨的新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2)形成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有效性研究的教學模式並推廣;

(3)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成績

成果解決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具體指出成果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所採取的方法。問題要明確,思路清晰,方法要有針對性,字數不超過600字)

二、成果研究方法

將研究的整個過程定位在學習、設計、實踐、反思、重建上。

文獻分析法作爲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通過對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並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研究過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之初樣本學校學科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爲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筆者多次利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方式,組織比對班的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問卷內容涉及教學態度、教學水平、課堂管理、課外輔導答疑以及他們上課的聽課狀態、效果等多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好多學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

結合學生的意見以及現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筆者設計了多節節高中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不同上法的教案,然後把它應用到現高中教學中,想通過長時間的調研和觀察,得出上好此類型課的最有效的方法,進而探討適合現在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題創新之處

本課題《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有效性研究》研究是建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這是區別於以往研究的最關鍵的特徵,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的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價值取向,要求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學習。研究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課有效性研究》問題,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新課程的開展。本課題將對如何合理設計根據此課型的特點的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適合我們的現行教材、符合學校、學生、教師實際,省時高效,能夠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的知識應用、的能力提升課的教學模式做以建議。

四、課題實驗過程

本課題研究設想如下

(1)準備階段:

A、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做好申報、立項及論證工作。

B、組建課題組,落實課題研究網絡。

C、進行資料收集。

D、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課堂教學隨機抽查等形式,對目前學科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現狀、教師及學生相關素質及其它制約因素情況作詳細調查,積累調查信息,撰寫調研報告。

(2)實施階段:

A、學習理論、問卷調查、應用研究。

B、在具體的數學課談教學中探索引導學生課中學習反思,階段學習反思、結合教學,探討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C、舉行一次中期研究情況交流會。

D、撰寫論文。

E、分析數據、收集成果。

(3)總結階段:

A、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B、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C、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書刊、上網等方式獲取與本課題有關的大量研究資料,爲豐富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促進課題研究人員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爲了深入瞭解學生學習情況,要進行多種方法的調查研究工作,不斷總結形成結論。

3、行動研究法:通過不同的具體環節反思實踐和過程研究,探究不同教學設計學習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4、案例研究法:對課堂各種課例設計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出相應的有效教學模式。

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七

課題名稱: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xxx

所在單位:xxx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新的時代中,學習英語已經成爲我們的一個時代要求,如何讓學生更好更輕鬆的學習英語則成了我們需要迫切研究的一個課題。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情有了興趣就相當與一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有極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促使他們認識新事物獲得新知識的強大動力。讓他們學習英語,不能讓他們感到是一種負擔,要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低年級的外語教學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培養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他們在玩中學,唱中學,畫中學,設計各種各樣的遊戲,以謎語和歌曲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儘量採用小組活動,激發他們的成功感,昇華興趣。隨着年級的變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改變,外語教學也應該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充分發揮其獨立性和創造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就是通過實踐來尋找適合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並促進學生學習的遊戲。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有興趣很簡單,但是要持續的對學習英語有興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所以課堂遊戲在不同的情況下要進行研究討論而進行不同的設計。使遊戲服務於課堂並對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二、總體目標

藉助遊戲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識。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爲主,個案研究法和調查法、觀察法等。

四、分階段開展研究工作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課題負責人楊曉玲擔任組長,組織成員呂姝斐、楊曉玲在5月20號之前制定好研究計劃和方案。每個月成員要交階段性總結或研究心得。

2、查閱收集相關資料,並針對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遊戲。

3、按計劃開展“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將不同的遊戲運用於課堂教學,不同的年齡段應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的遊戲,不同的專題要有適合這個課題的不同的方法並針對實踐教學不斷改進並找到存在的問題所在進行新的設計與實踐。

4、及時進行教學心得體會交流,每週四進行碰頭交流、研究課題進展。將各自優點進行互學,缺點則不斷改正。一切爲了學生。每個月25號前成員要交階段性總結或研究心得。

5、記錄整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

6、分析處理資料,每個成員要有自己的課題總結報告,課題組則撰寫成果總結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種方式呈現:

一是展示,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課堂內容使用不同的遊戲。

二是相關材料彙編,主要以學生的課堂反映以及課後老師的及時總結反思組成。

三是實驗經驗文章(或論文)交流

同時本課題的成果將由若干篇相關文章、中期彙報、研究報告等組成。爲了讓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廣泛地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我們選擇利用網絡博客的形式來將我們的研究課題與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時也用這一方式呈現給課題評審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