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合集多篇

讀後感2.91W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合集多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這是一本探討夢想的書,講述的是一個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爲了實現自己年輕時候想要成爲一個偉大的畫家的夢想,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辭掉了工作,拋棄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放棄了優裕的物質生活,從倫敦出走巴黎,開啓了他的逐夢之旅。

之後又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這段時間,他過的窮困潦倒,從風光體面變得衣衫襤褸,過上了流浪漢的生活。他畫了很多的作品,但都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最終他病逝在了島上。在他逝世之後,他的畫作反而拍賣到了很高的價格,他的才華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雖然他的後半生過的十分的艱苦,但是他卻一點都不後悔當初的出走。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都十分的沉默甚至是冷漠,但是他周圍的朋友們都很在他有困難時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這或許是因爲他身上的那股子勁感染了周圍的人了吧。雖然他生前貧困交加,碌碌無名,但是他一直都在爲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他一直都肯定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最終成爲了一個鼎鼎大名的畫家。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多則一百多年,少的也有幾十年,這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也沒那麼短。人生的價值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是用之不竭的財富,還是幸福美滿的家庭,還是爲理想而奮鬥的活力四射的模樣。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有很多人都在工作,但是有多少人所幹的事,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有興趣的呢?又有多少人爲了生計奔波,在日復一日的勞累中丟失了曾經的夢想呢?筷子兄弟在《老男孩》裏這樣唱道: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是啊,歲月帶走了那個真正的我們,只留下了爲生活奔波的木頭人。

但是,我也在思考一些問題。我在想他這樣做是否值得?他爲了曾經的夢想,拋下了一切,傷害了家人和朋友。我想假設一個如果,如果他從二十幾歲就堅定自己會成爲一個偉大的畫家的想法,然後立即着手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的話,那結局會不會好很多。

人啊,一定要幹自己喜歡的並且擅長的事,不要等到年華逝去,纔去追求你那虛無縹緲的夢想。追求夢想,承擔責任,關愛家人都很重要,不能夠顧此失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寫到“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有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現實,是衣食住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書中斯特里克蘭原來的生活是衆人讚許甚至嚮往的:有恩愛賢惠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一份雖無聊卻收入不菲的工作。“現實”是極有道理的,價格更高的食物的確更美味,更具營養價值,無論我們追求與否,“六便士”都是我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

月亮是理想,是從心所欲,是看似飄渺的追求。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爲了夢想幾乎放棄了自己前半生奮鬥所獲得的一切。他說“我是爲了不愧對自己而不顧一切,就讓那夢想的熊熊烈火,燒掉所有道德與社會的羈絆,燒亮我窮盡一生的追求。”他在現實與理想中選擇了理想,用美好平靜的生活換來了傳世芳名,他不是爲月亮而放棄六便士的嚆矢,只是其中的成功典型。“理想”亦是極具道理的,不從心所想的去追求,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多優秀,昊大無邊的天,看似平淡無奇,卻有一輪明月,成爲多少人追逐的美好。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任何一個都難以割捨,如果做不到斯特里克蘭般的絕對,我們不妨於現實的路上向理想的方向奔跑,袁隆平熱愛研究,致力於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如今的他讓理想充滿現實意義;霍尊熱愛傳統、弘揚傳統曲藝,人們喜愛欣賞他,也喜愛欣賞着傳統曲藝;《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多崎作自兒時起就喜歡觀察火車站,長大後成爲火車方面的工程師。由此可知,夢想與現實可以兼得,正如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中所寫“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其實夢想是一個說出來就矯情的東西,它就像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的一顆種子,只有破土而出,奮力生長,終有一日開出花來,才能光明地凌駕於現實之上,讓所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在現實中苦苦堅持,我們別無選擇。廖一梅有言“跟夢想有關的一切對我是禁忌,在生活裏你可以隨意傷害我,我無所謂,但是你不能碰我的夢想。”把理想藏在現實之下,僅僅是因爲理想尚未開花,不代表有人可以傷害種子。

倘若月亮與六便士不可兼得,我會首選天邊月。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代表着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着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說,這本書寫的太悲情,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圓滿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實現了他作爲一個畫家的夢,一個平凡卑微的人,已經尋到了他的月亮。一個朝聖者找到了屬於他的天堂,一個靈魂的歸屬地。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話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曉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讀第一句話,沒有一個人能懂自己,別人又怎麼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別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冷漠、無情、粗鄙、瘋狂,一點都不懂感恩,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正是因爲這種偏執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夢想,一個爲了自己的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人。

捨棄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攔自己的東西,家庭、環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這是艾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所說的話,接受艾塔是爲了什麼,打開愛情的心扉、是性還是一個可以安心繪畫的環境。我一直也沒有想通,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阻擋他腳步的東西,艾塔選擇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爲愛情另一個可以說是血統、一個白人的血統。艾塔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更多感受的是愛,當思特里克蘭德要趕走艾塔的時候也是看不見一個自私、冷漠的偏執狂,這也是因爲愛吧。

記得一部電視劇裏有這樣一句臺詞:“愛情的道路上永遠有一個人是一個人在追,另一個人在跑”。荷蘭畫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當激情過後的空虛是無法填補的。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結束,當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沒有了熱戀期喋喋不休的話語和甜言蜜語,唯有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雙方都會產生一種幻覺,對方不愛自己了或者曾經我愛的那個人已經漸行漸遠。愛與被愛都會變得平淡,我們只是缺少艾塔“獻身”的精神,你若不離我便不棄,愛是一份執行,一份信任,一種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時間是最好的磨盤,磨光了我們的棱角、磨平了我們的夢想。把我們磨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誰又能活的明白,有幾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有幾個人肯爲曾經的夢想放下一切多餘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並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毛姆這個作者今年突然進入了我的世界,從上一本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開始,因爲前面兩本書讀得十分枯燥,所以問若水推薦一本可以一口氣讀下去的書,於是第二本毛姆的書進入眼簾《月亮與六便士》。

剛纔簡單查了一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這個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有意思。看書的時候沒有去查這本書的背景,但是一路看下來也知道主人公大概在歷史上可以找到原型,而且多半是個印象派的畫家。我對印象派的畫作知之甚少,也是要通過搜索才知道他是以保羅·高更爲原型創作的這個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他那本書評讓我開了很多竅的原因,我這次突然能夠看得出這本小說了那些起承轉合的戲劇衝突了,毛姆去推進這些衝突的寫作手法也很特別,用一個第三方轉述或者聽說的方式,讓故事的衝突層層遞進。最意外的是主人公最後結束於塔希提,這個地名對於我來說實在有點太過熟悉,從神盾局特工第一季開始就被寇森反覆提及“It’samagicalplace”,然而事實卻完全不同。高更真的葬於這個小島上,毛姆也是在這個小島上游歷之後寫成了這本《月亮與六便士》,以至於我都要開始相信這真的是一個magicalplace了。

我其實很羨慕這種找到人生意義的人,無論是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還是意外之喜突然找到的。思特里克蘭德可以突然之間拋妻棄子放棄證券行的工作開始顛沛流離的專心做一個畫家,在某種程度上令人羨慕,現實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命中註定的destiny,也許是美劇看得多了,這個頻繁出現的詞總是讓人疑惑,難道真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destiny?還是這些不過是電視劇或者小說裏的鏡中花水中月?思特里克蘭德有時候也厭惡自己身上的人性那一面,所以纔會在偶爾表現出來以後顯得冷酷無情。也許藝術家們真的要遠離塵世,才能找到那種精神巔峯(瘋)吧。

最近一段時間的閒散倒是也讓我想問自己這個問題,人生註定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以前總覺得自己有答案的,但是最近幾年反而躊躇猶豫了很多,做市場部的工作我其實心裏並不那麼認同和喜歡,偶爾的成就感也不過是得到誇獎和認可時產生的,大部分的時候都心懷疑慮,事情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人生這麼過真的就可以了?

也許就是不斷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纔是真正的人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人們若想保住他們靈魂中的善良,就要一天做兩件他們不喜歡做的事。”說這話的人是有大智慧的,我已然在一絲不苟地遵循這一真知行事了:因爲我每天都要起牀,還要睡覺。

我總覺得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這種生活方式好像欠缺了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方式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血液裏的激情卻想追求一種更爲狂放不羈的旅程。對我來說,這種簡單快樂的生活有某些讓我驚恐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能活得更加驚險刺激。要是我的生活還能有所改變,有無法預知的刺激的話,我是願意去攀爬怪石嶙峋的山崖、暢遊暗藏危險的淺灘的。

只有詩人或者聖徒纔會自信滿滿地在瀝青路上澆水,然後期盼着百合花會盛開在路面上,作爲他們辛勤勞動的回報。一個人追求他人認可的慾望若是太過強烈,對輿論的無情職責太過恐懼的話,就會自己主動把敵人引進門裏。

我有好胃口是因爲我是年輕人,而他有好胃口是因爲他有麻木不仁的良心。一個惡棍的性格如果被塑造得既充滿邏輯又十分完美的話,那麼這種踐踏社會秩序的性格一定會讓它的創造者着迷。

當有些人說他們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時,他們多半是在自欺欺人。通常,這些人會堅持走自己選擇的路,只不過是因爲他們相信沒人會明白他們的奇行怪癖,最多也不過是因爲有幾個鄰居友人的讚賞在支撐着他們的信念,讓他們敢於違背大多數人的觀點行事。當反常規是你這一階層的人推崇的常規的話,那麼你想在世人眼中顯得反常規倒也不是什麼難事。這種行爲可以讓你獲得極強的自尊。你儘可以鼓起勇氣去揚揚自得,還不會承擔風險和麪對負面影響。但是,也許渴求他人的認可纔是文明的人類最根深蒂固的本能。當一個反傳統的女人違反了威嚴的禮規,使自已暴露在各種脣槍舌劍的遣責之下時,沒有誰能比她還要火急火燎地跑向尊嚴的庇護所了。有些人對我說,他們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是不會相信的。這不過是無知的虛張聲勢罷了,他們僅僅是想表示:他們不懼怕別人指責自己的小瑕疵,而且他們深信這些小瑕疵是不會被發現的。

但是這裏有一個男人,他真的不會介意別人如何看待他,因此常規情理對他沒有任何束縛。他就像是一個渾身塗了油的摔跤選手,你無法抱住他。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擡起頭看到了月光。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一顆追夢的赤子之心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守護夢想的堅決之力誰也摧毀不了,而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它可以讓人變得瘋狂、變得堅強、變得勇敢、也變得堅韌,而有時候爲了心中的嚮往,就算是放棄一切榮譽、信仰、財富和名利也在所不惜。而《月亮與六便士》當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熱血和狂熱的人,爲了自己心愛的繪畫事業,他不僅狠心的放棄了證券公司穩定、高新、安全、舒適的工作,而且狠決地拋棄了自己溫馨、幸福、健康的家庭,然後孤身一人去到了繪畫事業蓬勃發展的巴黎,過着貧窮、飢餓、煎熬、悽苦、飄零的生活。可即便是這樣身心飽受折磨,他也依舊沒有想過要放棄,更沒有滋生過後悔的念頭,他這樣像被魔鬼般附體的行徑着實讓人很難理解。

可是夢想的力量就是這樣迷幻,儘管滿大街都是六便士的蹤跡,可是毛姆就偏偏只看到了清冷、孤獨、純潔、夢幻的月亮,所以即便是要經受世人的質疑、嘲諷、抨擊和排擠,他也無所畏懼、毫不退縮,他這倔強、堅持、努力和執拗的精神也不得不叫人感到震驚和羨慕。是啊,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是充滿牛鬼蛇神的,所以一切的風雨、磨難、挫折和打擊都是逃不掉、避不過的,追夢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不言棄、永不放棄、永不妥協和永不屈服,唯有這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換句話說,就算結局再差、再狼狽,可只要心靈上和精神上滿足了,那麼人的靈魂也就知足了,也就不會在遺憾、不甘、不服的無間地獄裏飽受煎熬了。

不過世人的顧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爲魚與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當你選擇了一樣東西的時候就得適當放棄另一樣東西,這就是生存的法則和規律,由不得你任意妄爲。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毛姆爲了夢想放棄了工作和家庭,所以他在異鄉遭受摧殘、打擊、考驗都是理所應當的懲罰,畢竟在這條漫長、曲折的追夢路上他虧欠了太多人。而這個故事由此也告誡我們,做人應該腳踏實地、切實務實一點,切不可好高騖遠、衝動行事,不然代價和後果是一般人無法承受的。

追夢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盲目、自私的造夢者是會被世人唾棄的,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在現實、實際的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在傷害別人、辜負別人的基礎上圓自己的夢想。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偏執孤獨的天才,從人盡皆知的梵高,到本書主角的原型高更,人們談起他們的時候除了他們的作品後,總是避免不了提及他們的瘋狂。藝術品的美是一種美,其背後的故事,也是另一種藝術吧。

在《月亮與六便士》的熱門書評裏,除了劉瑜的那一篇外,還有一篇寫於20xx年,作者那時候在上海當程序員,攢了十幾萬塊,決定辭職用兩年的時間去一窺自己的夢想,寫一本書。“我撿夠了六便士,現在想看看月亮。”他是這樣寫的。距今已經6年過去,我和很多人一樣好奇寫書的結果,但點進作者的主頁,發現他的賬號已經被註銷。有人在那篇書評下留言,說作者的書的確出了,但評價一般。雖然不知道真正的結局如何,不知道作者是重回爲六便士埋頭生活的日子,還是繼續追尋着月光,但那篇書評爲《月亮與六便士》留下了一個神祕的註腳,或者可以算是書裏的虛擬故事無意中漫延出了一角到現實中,也或者是現實小心翼翼地往書中探了探頭窺望了一下。

讀過這本書的人,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本書的人,大多數都有想放棄一起去追求夢想的時刻吧。極端的便好像斯特里克蘭德,如同惡靈附身,可以拋妻棄子不吃不喝,卻必須要畫畫,現實一點的就是書評的作者,放手一搏但還是保留了退路,給自己一個犯錯的機會。平凡人如我,能做到後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更多的時候只是做做白日夢,把“夢想”變成“消遣”、“興趣”。

看完《月亮與六便士》後我在思考,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最後有沒有被大衆認可,有沒有售出天價,是不是對故事並沒有太大影響呢。沒錯,他死後的成功爲畫家的一生更添了幾分唏噓和悲涼,但斯特里克蘭德從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畫作的評價,當最後一筆落下,畫便成了一個實物,脫離了他的靈魂,再與他無關了。與其說書裏表現繪畫是他的天賦,不如說着重點在表現他的瘋狂。也不知道是他怪異、超前的繪畫天賦促使了他的瘋狂,還是他的瘋狂孕育了他的繪畫。

世上天才不少,瘋子不少,但人們獨愛瘋狂的天才,彷彿異於常人的表現使得這些天才離平凡更遠一點,離神更近一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還未讀過這本書,我卻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了,我並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覺得其中蘊含着深意。讀過書後,我明白了,月亮高掛於天空中,周圍滿是星星的襯托,令人遙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實則距我們三十多萬千米,如同人們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面額最小的鈔票,象徵着人們的生活,象徵着人們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爾斯爲了理想,放棄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異國他鄉,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還有一句話“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無論你見到什麼都是你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闡述。沒有人能阻礙你實現夢想,同時也沒有人能幫助你,代替你去實現你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着千千萬萬的人,有些人敢愛敢恨,追逐心中的夢想;有些人屈服於命運,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問世間凡事,隱居山林,安逸地度過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決的並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現實和夢想的岔路口時你的選擇。查爾斯人至中年,事業有成,本可以就這樣平凡地生活着,但他不甘於命運,追求內心那繪畫理想,棄家而走。

查爾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着月亮靠近,終其一生,卻默默無聞,直至他逝去,他的畫作才讓人發現,在藝術界大放異彩。這卻讓我想起荷蘭畫家梵高和法國畫家莫奈,他們的遭遇同查爾斯一般,窮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盡了磨難,卻在逝去後,影響了人類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熱愛着他們的畫作。梵高一生有數不盡的畫,他曾在給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畫,幾乎每一幅畫都有他用自己細膩的語言描述,可見他是多麼熱愛繪畫,熱愛着自己所創作出來的心血啊!

人生路口的選擇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選擇向生活低頭還是勇敢追逐夢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義。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卻獲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夢想,窮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難中度過;也可能你選擇了平凡地度過着一生,輕鬆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權利壓迫,不受金錢誘惑……

有人說,選擇你的人生,你可能會因一念之差錯過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獨寂寞。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熱愛的吧,別讓自己後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誰不曾有過夢想,夢想就如空氣,沒有它,生活也會嚼之如蠟,失去光彩。但可曾想過,如果你處於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頭現實卻在向你招手,此時,面對理想,你敢不顧一切嗎?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理想等同於幻想,因爲有現實因素的束縛,理想也變得蒼白無力,也總會有人在你耳邊說,醒醒吧!別再做夢了。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力作《月亮與六便士》問世後,小說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成爲20世紀的流行小說。小說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這也更加增強小說的神祕色彩。

我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發皎潔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現實。我們或許可以仰望月亮,感嘆它的魅力而忽視腳下的六便士,但我們卻不能放棄六便士的生活而選擇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時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張“高級白領放棄舒適的生活選擇在街上賣煎餅果子”的圖片新聞,雖然最後記者還原了事實真相,證實主人翁只是鬧着玩,隨手發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都羨慕其有如此的勇氣,也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與厭煩。

或許“自由自在地賣煎餅果子”是每個忙碌白領的夢想,說來卻好笑,這夢想如此小,然而面對現實的壓力,我們卻連實現這一個小小夢想的勇氣都沒有,因爲我們還有房貸沒還,生活還得繼續,高工資不能放棄。

小說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那股爲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讓人豔羨。我也常常思考,爲何理想總與現實對立?爲何現實總是會束縛理想的翅膀?我們不能改變現實,那麼就改變自己吧,找一個現實的理想,或者說找一個現實的目標,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時生髮的無線失落感。

理想與現實就如愛情與麪包,或許只有睿智的人才能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只是,我還是很羨慕,那種爲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樣的勇氣是我沒有的,卻始終找尋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由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19年出版。

主角斯特里克蘭的原型爲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他們的人生經歷有許多相似點,如:同爲畫家,曾經都是經濟交易員,都拋棄了家庭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餘生在塔西提度過。

標題的含義很簡單,月亮是我們的夢想,六便士是我們實際生活。

先主要介紹一下內容:主角斯特里克蘭是股票交易員,有老婆,兩個孩子,過着中產生活。一天毫無徵兆的離開了倫敦,去巴黎。他在那過着窮苦生活,畫畫,用文章的話形容是:像被魔鬼上身了一樣。這個魔鬼當然是他的理想。

他後來離開巴黎,到了塔西提,和土著人結了婚,餘生在那裏過隱居繪畫生活。

這裏的情節讓人有些想不通,他爲什麼要拋棄這樣的幸福生活,要去過窮苦日子,他的回答是:我只是想畫畫,有什麼驅動我去畫畫。對於他來說,畫畫是他一種精神的追求,是他的理想,只要能畫上畫,他寧願過苦日子。“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爲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這段話已經足夠解釋他這樣做的原因了。

但是有人肯定要問,就算這是他想要做的,萬一他失敗了怎麼辦?人生的道路各不同,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然而,看起來好走的路不一定能通向真正的幸福。當然,選擇難走的路,也不一定會有收穫。然而,和只能獲得些廉價的幸福的康莊大道比起來,相對艱險的小路上往往能找到別處所沒有的寶物。追求幸福的足跡,本身就是幸福啊!

斯特里克蘭的最後一幅畫是他在臨終前畫的作品,小說中將這幅畫描寫的非常神異,這點文字給人的震撼也是很大的。他的這幅畫,在結局因他的要求而被燒燬,這是他畢生的理想,作者認爲,這幅畫的境界是他的願望,他完成了他的夢想。所以我認爲這對於主角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個好的結局,人的最大理想完成了,那麼他就得到了幸福,無需低頭看着滿地的'六便士,已凌駕於月亮之上,死而無憾。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爲背景描述了一位天才畫家的一生,由此引發出對人生的思考。

開篇先簡要描述了英國上流社會對藝術作品的追崇,然而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虛僞、貪婪、自私,唯利是圖等秉性通過聚會、拍賣等形式展現無遺。隨後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登場,出場方式卻是相當的不起眼,典型的社會普通人民羣衆的形象,妻子賢惠,家庭和睦幸福。但一切皆是假象,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內心的追求是畫畫,完完全全被當時的社會已經家庭生活所束縛。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做出了拋妻棄子的決定。在此過程中,其自私、冷漠、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人孓身來到法國後,過着悽苦無依的生活。這也反映了主人公內心之痛苦,追求藝術信念之堅定。

在法國,有位朋友叫戴爾克·施特略夫,極早便對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有着極高的評價。爲此,不遺餘力的幫他。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卻忘恩負義,霸佔其妻子,隨後又棄如草芥,可以說的上是禽獸不如,但其一切行爲的出發點也都是基於追求畫畫。由於與人結怨,主人公踏上了漂泊、乞討的生活。最終在塔希提找到靈魂的歸宿,精神的追求,並經人介紹,娶妻生子。

在此過程中,無論經歷什麼,主人公始終無法放下的就是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強烈的畫畫慾望使他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他不在乎金錢、名聲(拋妻棄子,忘恩負義,冷漠無情等等),展現給世人的完全就是一個病態的人格,可以說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然而即使如此,仍然不忘初心。

主人公之所以能在塔希提找到自己靈魂的歸宿,是因爲這裏環境清幽,最接近大自然的狀態。擺脫了世俗的一切困擾,又有自然環境的襯托,主人公內心追求的無拘無束的自由靈魂終於得以釋放,精神得以解脫。可以集中心力進行藝術的創作。所作的畫皆是展現自然、原始之美,卻也附帶着恐懼邪惡之意。既表現了內心對自由、自然的嚮往,又揭示了人性醜陋罪惡的一面。

小說言語之間含有邪惡反諷之意,部分觀點不表贊同。但值得欣賞的主題就是:人應該心懷理想,追求心靈的自由。正如文中的步呂諾船長所說,他和斯特里克蘭德其實一樣,都在追求美,只不過一個是藝術,一個是生活。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步呂諾船長的生活心態,積極樂觀向上,追求生活的美。不論艱難困苦,始終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正所謂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裏卻只有月亮。我爲斯特里克蘭歡呼!對於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爲,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爲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着可觀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後,她卻棄筆從戎,成爲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爲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爲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後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並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餘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遊戲業餘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

曾幾何時,這些業餘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爲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於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擡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當遍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還有勇氣擡頭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就可以用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濟人,一夜之間拋棄了一切,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裏畫畫,經受了一系列的磨難,在對文明世界的厭倦下,他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與世隔絕。在臨終前,他帶着傲慢和不遜縱火燒了自己創作的一幅傑作……

在這部小說中,毛姆描寫了諸多人物,一邊是爲理想而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蘭,亞伯梓罕醫生,布呂諾船長;一邊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卡邁克爾醫生,還有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貪圖小利卻義薄雲天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說會道的庫特拉斯,純樸善良的阿塔……小說採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敘夾議,娓娓道來,對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對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紛繁的故事,全憑"我"來穿針引線,可以說“我”是這部小說的又一個主角。

瞭解斯特里克蘭前,你必須瞭解高更,縱看高更,三十五歲毅然辭去了個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專心致力於繪畫;一八九一年值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兩度前往塔希提島,長期居住並進行創作。這些都與斯特里克蘭的命運有了幾份相似之處。可以說:理想與現實,崇高與卑賤,神聖與凡俗,無論在斯特里克蘭還是高更上,都並非二次元對立。斯特里克蘭即帶有現實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着無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這也就是《我們從哪裏來?(高更作)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的核心精神。

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是終極的靈魂追問。這幅畫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說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問,最後被付之一炬,暗示着什麼?當人類的精神性抵達了自身,並且爲了這個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東西,哪怕是所謂的藝術傑作。這正是藝術創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爲藝術的最高訴求並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徵……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徵。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蘭的死和他的傑作的毀滅更顯得震撼人心,這正是小說的高明之處。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六便士,人們爭先恐後地爭搶着。唯斯特里克蘭,冷嘲熱諷了一陣後,望向他心中的一輪明月……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書名: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譯者:徐淳剛麥克安德魯上校煞有介事描述的那種浪蕩浮華,連個影子也沒有。斯特里克蘭把椅子上胡亂堆放的衣服扔到地上,讓我坐下。

趾高氣昂 夢想活在上層社會的可憐女人

“有人建議讓她當演員,我當然不同意。有名的劇作家我都認識,只要我張口,明天就有角色給她演。但我不想讓她和那些人打交道。”

欲情故縱 總得想點手段才能得到聽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對於斯特里克蘭近年的生活,我故意不聞不問。我沒有表現出對他多有興趣,最終,我得逞了。他開始談論自己。但是,他的口才太差,這些年的經歷他講得含糊不清,所以許多地方我只能憑自己的想象來填補。對

沉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牛奶麪包???又算是什麼呢

他完完全全過着一種精神生活,真是令人欽佩。

追求理想的人是這麼一副行屍走肉的狀態嘛?!

他走出來,帶上了門。在我的想象中,我看見斯特里克蘭把他的帽子往桌上一扔,坐下來,點燃了一根菸。同樣墜入情網,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談戀愛,而男人只有幾分鐘。

無知者無畏嘛!有限的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不可放棄與浪費的奢侈品。因爲無知,所以探尋,因爲探索,所以才慢慢的明白我們真正追尋的生命的意義所在。人生的探索路上是孤獨的,這種孤獨誰又會喜歡?但是沒有這種孤獨與付出,又何來的幸福與快樂可言。這也許就是人活着的智慧,痛並快樂着!不然枯燥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世界冰冷而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我們必須深懷謙卑。我們必須看到寧靜之美。我們必須隱忍地生活,這樣命運之神纔不會注目我們。讓我們去尋求淳樸、善良者的愛吧。他們的無知比我們的知識更可貴。讓我們保持沉默,滿足於我們小小的角落,像他們一樣平靜溫順吧。這纔是生活的智慧。

當你的所作所爲超出一般人的認可範圍之外,他們就是覺得你腦子有病,沒有個性

亞伯拉罕沒個性。”“上帝的磨盤轉得很慢,但磨得很細。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我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毛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單槍匹馬的戰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又孤獨的離開。儘管在人生中的不同時間段都會有人來陪我們走過一段生命旅程,但是沒有誰會是誰永遠的陪伴,我們註定孤獨的走過自己的一生。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孤獨,不是做一些事沒有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沒有人理解。我們當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在執着地希望被人所理解、所承認,但這個願望似乎很難達成。

現實社會中的鐘子期和伯樂總是那麼的可遇而不可求。可是不被理解,不被承認又如何,只要我們遵從自己的內心,過着我們自己心中所想的生活,孤獨又算得了什麼呢?無論如何,請一定要記住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都只是滾滾向前的時代浪潮裏微不足道的一員,我們疲於生計,日復一日的重複着索然無味的生活。

我初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主人公是個瘋子,他不僅放棄了體面的工作,還拋棄了自己的妻兒,而這僅僅只是因爲他頭腦中突然冒出的一個荒誕的想法。但是現在我卻認爲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勇敢的人,在衆人都只看見滿地的六便士時,斯特里克蘭德卻擡頭看見了自己的月光,爲此他拋下一切不停的流浪,最終流浪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了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

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漸漸磨平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耐心,我們不再對安穩生活以外的東西產生興趣,我們慢慢地成爲了一個個只會賺錢的機器,沒有思想,沒有靈魂。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也許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曾有過那樣一輪明月,那樣一方田野,但未必人人都會有像斯特里克蘭德那樣放棄一切重新開始的勇氣。

也許只是我們心中某一時刻突然冒出的想法,也許我們會覺得它很荒誕,但是人的一生總要爲了自己而活着,爲了自己心中所想瘋狂一次又如何,願所有人都能充滿着激情去對待生活。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擡頭看見自己的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