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88W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精品多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一

上週,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贈序。講的是明初文學家宋濂幼時到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學完整篇文章後,我的感觸極大,作者的求學經歷讓我難以忘懷,其中一小段讓我最爲感動。

文章的部分內容是: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常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作者把自己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刻畫的很是細緻,而這段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對待老師我們要持以尊重的態度,對於學習,要持以虛心,實事求是,不懂就問的態度。

俗話說:好問是成就知識之基礎,知識是成就未來之基礎。對於學習,我們就應該勤學好問。

讀國小的時候,我記得老師對我們說過:“問問題,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虛心;不懂裝懂,那叫做虛僞。不僅這樣,還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是啊,我們都不願做一個虛僞的人,不僅這樣,我們對於學習還應該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要有“火燒眉毛,快滅火”的想法。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競爭,你就的落後,落後,就會被社會淘汰。

知識不分大小,但分多少,無論是平常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大知識,我們都要有想要鑽研它的慾望。同時,我們也不能驕傲,必須抱有謙虛的態度。宋濂寫到: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這不就正表現了他謙虛的品質嗎?

對於老師的批評,我們也應該抱有:有錯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對於老師的講解,我們要耐心聽講,不能老師講東自己想西,因爲,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也是狂妄的表現,同時,也是愚昧。

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極大,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學習上和師生關係上的道理。謙虛,好問,實事求是,這是學習的必備素質。尊師,懂理這是做人的道理。

裝懂,就是虛僞;真才實學,纔是硬道理。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二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在少年時期求學的種種困難,與自己的艱苦作對比,以告誡“馬生“刻苦學習。文章讓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應該學會執着、堅強並珍惜優越條件,好好學習。

因爲執着和堅強,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抄錄下抄錄一本本的。書,可以“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知經叩問。”可以“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並最終成爲了大文學家。

國家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如果想看書,父母會給你找;如果想要文具,父母會給你買……我們的條件一點也不比宋濂的差,可是我們卻沒有他的那一份堅持和執着。

我的願望是長大當一名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堅持和執着,當然,還要有高尚的愛國情懷。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三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開國文臣宋濂晚年所作,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浙江義烏人。

作家以質樸的語言,通過自己年輕時求學的勤奮經歷,勸勉同鄉晚輩馬生要刻苦學習,業精於勤。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宋濂幼時特別喜歡讀書。家裏貧窮,沒有錢買書來讀,所以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去借,因爲總能按期歸還,所以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宋濂每次借了書來就抄寫,就連寒冬臘月也不中斷。有一次,天氣冷得連硯臺裏的墨汁都凍成堅硬的冷塊,手指僵得不能伸直,但他仍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對照宋濂,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發熱。想想宋濂幼時沒有錢買書,視書如珍寶,書讀百遍而不厭。回想自己,有優越的讀書條件,卻不珍惜,有能力買書,買了之後讀幾遍就膩了,甚至還將書當玩具,更沒有把讀書看作做人的最大樂趣。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不由得想起了天津書法家田蘊章。在他五歲的時候,曾在自家的大門口,聽到其父田蔭亭跟一位衣着破舊的老者的對話,田蔭亭問老者爲何快樂,老者答道:“我雖然很窮,衣服上打滿了補丁,但我愛讀書,我就很快樂。”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幼年田蘊章的心中,激勵着他不斷努力、上進,“天道酬勤,持之以恆”,終於成爲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所以,我認爲我們應該珍惜優越的讀書條件,把宋濂寫給馬生的一封信當作是寫給自己的,刻苦自勵,把讀書看作人生最大的樂趣。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四

明初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篇幅雖短,但語言樸實,,人容真實,讀來感人肺腑,發人深省。本文主要以宋濂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實際上學這篇文章又何嘗不是在誘導我們勤奮刻苦呢?

宋濂從小就好學,可因家裏窮沒錢買書,於是他就向有書的人家借,還“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爲了抄書,冬天非常冷,硯臺裏的'墨都結成了堅冰,手凍得通紅,指頭僵硬了也不肯鬆懈,趕快抄好後就跑着送書。他就是這樣一個直堅持不懈地借、抄,纔讀到很多書,以至於成爲文學家。而我呢?我做什麼事都虎頭蛇尾,經常是半途而廢,記得國小畢業後的假日裏,因爲沒有作業,所以爸爸就讓我練字,我高興極了。可是,剛開始我每天都堅持寫,一筆一畫寫好,一天下來能寫十幾張,慢慢地,我寫煩了。於是數量由一天十五張減到一天九張,再到五張、三張、兩張、一張、半張,最後終於一個字也不寫了,一本字貼還沒寫到一半就被拋在抽屜裏了,現在恐怕自己經有厚厚一層灰了吧!看看宋濂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萬分吶!

宋濂爲了求師,“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有時老師叱責,他卻“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多麼虛心吶!想想自己,怎樣呢?那次,我有一題做錯了,老師爲了讓我注意,專程把我叫到辦公室,把這講了多遍的題,又和藹地給我講了一遍,而我呢,卻滿不在乎,與宋濂相比,我們的學習態度可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呀!

宋濂去求學時,揹着書箱在深山巨谷中行走。冬天時,雪深達數尺,腳上的皮膚開裂了都不知道。多麼艱苦啊!我何時受過這樣的苦?可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還[]能孜孜不倦地學習。與其相比,我就像生活在天堂裏一樣:冷了,有火爐;熱了,有電扇;渴了,有飲料;餓了,有佳餚;悶了,有電視;饞了,有零食?可就是在這麼好的環境中,我卻不努力學習。論生活條件,我在天上,他在地上,而論刻苦、努力,是他在天上,我在地上,實乃天壤之別呀!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試問,宋濂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努力學習,我們有什麼理由虛度光陰呢?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300字 篇五

我讀罷此文,感觸頗深。不只因此文言辭精闢,道理明瞭,更因內容極爲生動,毫無自詡之言,感情摯深,言辭樸實無華,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讀罷此文,對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時求學艱難,衣食無保,一覽無餘。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檢,自強自愛,實屬不易。求學艱難之路上,先是手自筆錄,計日而還。而後千里求學,拜讀與飢寒交迫之際,求學於寒風凜冽之間,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終有成就,實屬難能可貴。

而今之人,不學無術,凡有小之得則自詡於衆人,毫無濂之自謙也,更無需徒步數十里拜讀,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實屬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爾。

今世之人,何等舒適,應道是高枕無憂。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級轎車,住有高樓公寓,本應刻苦自勵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頹廢至此!悲矣!羞矣!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400字 篇六

經受磨難,也是一種享受。這是我讀完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觸。

艱苦能磨練人的意志,磨難也是一種享受。回顧我國曆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名人志士都是在逆境中養成,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而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叫宋謙,儘管他沒有孔子那樣偉大的成就,但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肯定的。

我想,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與他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的磨難是分不開的。放眼現實,我們又何嘗能丟掉磨練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只有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能真正樹立起面對困難的信心。“不經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這是我國著名錶演藝術家俞振飛老先生在向演員們傳授技藝經驗時說的話,也是他發自肺腑的感受。的確,宋謙的一生是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在這崎嶇的小路上,他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費盡了畢生的心血。他是經過一番“冰霜苦”才終得“梅花放清香”啊!

“自古英才多磨難”,人的一生幾乎都要經受磨難,幾乎都要經過吃苦,沒有人會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換一種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與痛苦,也許你會發現,磨難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感受。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