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03W

人間失格讀後感(精彩多篇)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 篇一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乾燥的冬天頂着酸澀的鼻腔翻開了這本 uawen.c n 書,看到這句話時不由得渾身打了個寒戰,內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在發聲,在共鳴。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樣的平靜憂傷卻又如明鏡一般令人自省。《人間失格》充滿了對自我的否定,但絕對不是頹唐的消極主義,而是過於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義。

全文的觸動,我想多半是來自葉藏那封閉的內心。葉藏從出生就開始掩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一直用虛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這個世界。“因爲我更像一個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着像個人,但社會一直把我當成怪物。”把葉藏內心的那股無力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着,用這種作戲的方式,保住他那顆純粹的聖潔的心。這是被死亡之海的無盡歌曲所環繞的燦亮的生命之島啊!這股黑暗社會中的清流亦在做着奮力的抵抗——生錯了世界——錯的不是出生者,而是這個世界。

正如許多人說的那般,《人間失格》短短几萬字卻充滿消極,但是我們每個人又能在細微處找到自己的影子。長恨此生非我有,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悲觀的情緒,所以我們能和葉藏產生共鳴。短觀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卻始終不得,灰色的人生彷彿從幼時就已然確定,他雖然有良好的異性緣,可是他卻懦弱到能被幸福所傷。如此一來,他又終是寂寞的。在我看來,寂寞其實是生命永恆的主題,是無法超脫於外的感受,是與所有愛恨相伴的,最久遠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這種寂寞,一個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賴的東西,都還是感覺無望,無望,無望。而無望就是無所依賴。這就好像葉藏說罪與罰,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書充斥着這樣的矛盾,書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葉藏終究被吞噬。

生而爲人,我們終是要去面對被允許的消極,始終快樂很難,但是我們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尋找生活中的希望,永遠也不能放棄。因爲放棄的人,永遠不會再有機會掙扎,不會再有更幸福的機會。但是好在,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在逢時,生在逢世,我們既不會因爲幽閉的內心而自導自演,也不會因爲死亡之歌的環繞而自暴自棄,更沒有書中描繪的那無盡黑暗的苦痛縈繞。我們應該珍惜所有,雖消極被允許,但也絕不能被吞噬。我們都有着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溫存。

生而爲人,何必道歉。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二

《人間失格》全書都瀰漫着一股頹喪、自暴自棄的氣息,甚至是厭世的,讀至一半,我開始疑惑它的悲觀基調爲何會在書榜中常年居於高位。

以第一人稱描寫的主人公,有孤僻性格。從童年開始,“我”的內心思考問題就十分消極而深刻,深刻是往消極中不斷延伸,已至於“我”害怕和惶恐去跟別人交流什麼,但是找到了另一種表達方式——搞笑。用極盡搞笑的方式去面對任何事情,僞裝自己的悲觀內心。一旦出現看穿他的人,又會陷入十分的惶恐。

主人公的性格並非社恐,生於富裕有威望的家庭,是家中比較小的兒子,父親在家庭中是頗具威嚴和地位(在外當官),對父親有一定的害怕,但父親對他並沒有很嚴厲。抱着主人公的性格何爲從小開始就如此悲觀消極的疑問一直讀完。之後的人生,也是一步步越走越壞,在高中時代就參加地下運動,結識狐朋狗友,吃喝嫖賭,然後以一次和有夫之婦的跳海殉情被救爲界限,正式被家中斷絕關係,從此更是自暴自棄,窮困、欺騙、睡女人、酗酒,到後來毒癮成性,被關進精神病院最後被家中大哥接回鄉下養病。

主人公認爲他人生的錯誤在於父親和比目魚。父親並沒有露面處理,擔保人是討好父親的門客比目魚。他無處可去,學業已荒廢,暫時住在比目魚家中。爲何要將大部分原因怪罪在比目魚身上,是因爲怪比目魚沒有很明確的傳達主人公家中的意思:如果還想繼續學業,那麼家中會幫助他、贊助他學費回到學校。比目魚出於心機的“好心”,告訴主人公自己考慮接下來要怎麼辦,他會給予幫助。自此傳達的錯誤信號,讓主人公不想給他添麻煩,或者供養他從而厭煩他,從此人生道路偏離。

這是書中“我”的觀點,可以看出,“我”沒有一點積極心態,把人生偏差過錯輕易歸咎他人,(假使“我”得知真相,但參考“我”的習性、性格,人生也不一定會回到正途)並且“理所應當”地越過越混,一直似乎都是在尋歡作樂又窮困潦倒的邊緣亦夢亦醒,又異常孤獨。

書的最後附着上了作者太宰治的生平軌跡,太宰治本身命運曲折,書中很多主人公的經歷和都與他類似,最明顯的是主人公和作者都多次嘗試自殺,自殺的方式幾乎相同,可以說本書也是他自身的一些自述。

對於作者的自殺原因,我們無從而知,從譯者的推測中可以窺中一二,他是這樣一個內心擁有至高無上的溫柔的人,對待女人即使如此,因而無法拒絕情人的自殺提議。折射至《人間失格》中出場的女性也頗多,佔據大幅,各自撫慰、陪伴過主人公一段時間。

這本書的價值,可能要研究過日本歷史和文學發展史,才能更深刻體會。瞭解生平後發現太宰治是日本一個重要而多產的作家,主導着當時二戰後“無賴派”文學。本書是我讀過他的第一部作品。有機會去研讀日本史後,在讀作者一些其他作品應該會更好。

所以,理解淺顯的我,怕不好下筆,也拖延和中間擱置了這篇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三

怎麼說呢?一本不適合悲觀者看的書,一本樂觀者不用看的書(僅個人觀點)。但也許有人會說,還挺適合悲觀者看的,因爲看完你會發現還有人比自己活得更艱難,更卑微。那我想說,然後呢?讀完小說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爲人的資格》。我不想說小說的內容。因爲覺得沒有那個必要。大千世界,無論哪個時代都有無數的無名弱者。只是一種機緣通過小說我看到了一些。但是又何必再把它們敘述一遍呢?這樣做不僅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有可能影響別人的情緒,因爲除了瞭解那個時代一些卑微的人生存方式,我沒有在小說上找到任何可以分享的東西。我並不會嘲笑他們,但同樣我也不會同情他們,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無論以什麼方式結局他們都不屬於無辜者。

裏面的故事過於擰巴,也許三觀的不同讀起來總是有些壓抑。一本我不建議閱讀的書。

太宰治——1909年出生於津輕地區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爲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爲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後,寫出了《富嶽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爲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瞭解作者後,發現小說裏時常都會有作者的影子。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四

我對於名著的閱讀不多,也不喜愛。而對於《人間失格》閱讀儘管只有一些,但卻印象深刻。

他講述了一個人對於凡塵俗事,以一顆不同於塵世之人的心。作者認爲自己一個戴着面具的虛僞之人。有人拆穿了作者自己的虛僞的把戲,這把是有點偏向於“戲綵娛親”。作者反應過來時竟涌起了一個念頭,希望那拆穿他把戲的人早點去死。

這不禁讓我思索許久,這是人性醜陋的嘴臉,還是所謂人性這個問題我久久不得其解。

作者在全文是一個靠我笑他人從而提升自己虛榮心的人,看似開心實則孤獨,如一杯茶中福的產業在茶中漂浮,但卻找不到定所。呵,可笑的愚弄者,爲世人而娛,卻從不知自己何樂。

但世人不就是如此嗎?弄着自己的風騷僅爲了所謂的虛榮,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有多少人不是爲了追求所謂的農曆而揮灑筆墨?

但所謂的是人有多少人沉迷於所謂的功利的陷阱卻不能自拔,但這不正是人性嗎?

有多少人能像陶淵明等人,儘管被世人所追捧,但卻以罕見的孩童般的天真的心對待功名利祿。

儘管它們的行爲可笑,但卻出於初心,身處於亂世之中,卻從不將初心遺失,可貴也難尋……

庸俗的世的貪婪汪洋大海永無止境,那是海中倒影是人們醜陋的嘴臉還是人性的本源?

人類永遠是這樣,永遠都不想讓自己丑陋的一面被世人所揭開,就像嬰兒會大哭一樣,這是估計一種專屬於人類的天分,把醜陋藏在看似美麗的外表之下。

但醜陋的一面終究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我分改變這個結果,但爲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更美麗一些呢?

美不僅包括外在美,也包括內在美。美和內在美同樣能吸引人們的歡迎,但是內在美尤爲重要。不必迎合着世人的想法,努力做好自己,這便是本分。

就像一句歌詞一樣,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五

高三那年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有的只是無處安置的憤怒。丑角不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也不能使他人真正快樂;對拒絕別人懷有恐懼;極端消極避退美好的可能;每個故事只是剛剛開始就沒了下文;沒有目標和希望,悲觀,頹廢,絕望,生無可戀等等讓我對其感到厭惡。

半年後對傳統文化不再感興趣的我卻也不再討厭人間失格,因對其產生了同理心。時代的車輪從未像現在這樣走得如此迅速,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持續焦慮,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自然挫折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它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最終忍不住自暴自棄,於是抑鬱的人變的越來越多也變得再正常不過。

葉藏把自己裝進殼子,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自我,與現實徹底割裂,他渴望愛,渴望幸福,也試圖去尋找愛,尋找幸福,但每一次愛和幸福出現,他又開始逃避,甚至自我毀滅,一步步走向悲劇的深淵。結尾的時候作者借金橋小酒吧的老闆娘之口概括了葉藏: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前者是指世人眼中的印象,後者纔是原本真實的。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所說,所有人內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着一個永遠的少年原型。葉藏不就是一個充滿理想的,永遠的少年嗎?他對幸福人生懦弱但執着的追求,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那個充滿恐懼,又渴望實現的自我呢。

時間再過去半年,我注意到了生而爲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於是我意識到了他的罪惡感大多來自於社會道德。比如他在社會中扮演的兒子這個角色,他的父親對養兒防老這個概念不是很強烈,但很在意個人意志及榮譽的延續。他完全沒有盡到該有的責任,毫無疑問他是體制內的失敗品。所以一直以來,他不得不害怕自己家庭背叛他,逃避他,甚至批判他,事實也確實如此,只是他到最後也依舊留戀和依賴。

世間不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爭鬥而已。如果沒有枯木引導葉藏進入深淵,葉藏會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呢?我想不會,他花一生也難以治癒自己的童年。他不信任別人,也沒有成全過自己。他內心空虛,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界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只需要被人拉一把就會跌入深淵,獲得救贖卻要走很遠的路,事實上他算不上不幸,只不過談不上幸福罷了。

故事的最後,他說一切都會過去。這句話莫名刺痛了我。27歲的葉藏頭髮花白,看起來已經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寒冬來臨,坐着烤火的時候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詭異的模樣比死人的面相還要難看,似乎他坐在火盆邊伸手烤火的間隙,生命就會自然消亡一樣。從瘋人院出來的他在世人的眼裏已經失去了做人的資格。瘋人自古有之,但隨着現代精神病學的誕生,尤其是隨着佛洛依德學說的推廣,我們開始把瘋狂的人看作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於是,瘋子成了正常,理性和秩序的反面,是需要被規訓被懲罰被治療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但這要跟誰去說呢?過去的路黯然無光,未來也難以被照亮。

現在我開始關注意識形態對個體的影響。將自己置身事外的感覺就像在空中鳥瞰在十字路口行走的自己一樣。人間失格所講述的故事主要發生在1930年期間,當時日本整個國家社會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冷漠的家庭和動盪的社會,讓葉藏過早的認識了是人的本性,並對這種本性產生了深深的絕望,他擁有極強的自尊心,追求內心深處的至善至美,但又太容易受傷。敏感的神經使其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於是他失去了愛的能力。

但當我用這種方式對自身進行思考的時候總感覺不對,似乎有個聲音告訴我:個人永遠不可能將自己對文化的認知同塑造自身的文化的意識形態對話,有關這方面的思考不過是自身的偏見而已。我無意褻瀆你的感情,但也許你的記憶有所偏差。

人間失格促進了我對美的認知,雖說認知也存在階段性,我現在對線性時間中對過去存在的事物的認知也許和以後有所不同。但當下感覺得到的極美之物在這一個階段裏不由分說地主宰了我。令我全身心地感動,所以它應該是我終身的神祇。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 篇六

此時午夜12:43分,我從南部回家,在只有兩節車廂的火車上讀完此書。挪威的極晝讓黑夜無黑。一個人的旅行也變得明亮起來。我遠離所謂的束縛,世人認爲的自私,就這樣按自己的意願走走停停看看。像木心先生說的散步到遠方。身在遠方,心在這本書上。

我不認爲太宰治喪。這個認爲是後來被改觀的。我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小丑之花》,那時我認爲他喪,還給按了個高級喪。可越讀越發現他根本不喪,只不過是我們強加給他的,或許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生活如果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就開始否定。我們是先否定別人,而太宰治是先否定自己。

這個男人毫不猶豫地愛着,但又是及其恐懼的怕着。應了那句得到即失去。他了解女人,生活,自己,他人,同樣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如果是,他爲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人間一趟啊,一定不要失格。哪怕別人再傷害自己,再看低,再否定自己。

此書結束,對你的愛和痛也暫時中斷。還會回來繼續閱讀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在悲痛中樂觀,哪怕自己受委屈,也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