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教育其實很美》有感——享受幸福 擁有美麗

讀後感9.5K

享受幸福 擁有美麗

讀《教育其實很美》有感——享受幸福 擁有美麗

董海瑩

喜歡在寂靜的夜翻開書,那文字如精靈般勾織成許多豐富的畫面,欲把想象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我看書時的感覺。

讀《教育其實很美》也常常選擇寧靜的夜,萬籟俱寂,心靜如水,隨書中溪水般文字,讓自己的心徜徉在美妙的教育天地裏。

感覺很美!

讀着讀着,發現書中記錄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瑣碎的,有頭疼的,有激動的,也有令人留戀的……那場景真實的如同我們每天生活的現場直播一般。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把每天的生活變成文字時,就好像給生活披上了一件美麗的外衣,頓時覺得光彩起來,繽紛起來……

如果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那就是真實之美,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我邊讀邊悟,悟出了幸福的含義,明白了:人生是一部大書,日是它的標點,月是它的段落,年華是它的章節。我們每個人在譜寫自己的生命之書時,都應懷着與生俱來的信念去拼搏,去創造,去追求。 

讀書而後思,就會頓悟:讀書無止境,爲師無止境……

讀《教育其實很美》,只覺得教育美麗無比,作者劉可欽校長是大家風範依舊,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覺美不勝收。

再結合這幾天參加“全國課堂研討會”在南京聽課,我腦海中如海浪一般翻滾着……

名師魅力四射,課堂精彩紛呈,現代教育生機勃勃。

文化璀璨如花,詩詞光彩奪目,經典教學衆人稱奇。

每當站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內心就激起千層浪,時常警示自己不讀書就會膚淺,不學習就是罪過!希望自己也能如名師一般從容。

“讀起來,學起來,我必須行動起來。”我心中默默給自己定目標,不斷追問這樣一個問題:

“名家”究竟“名”在哪兒?想透了,方向明,幹勁足,每天幸福無比。

1. 名在使命感。

《教育其實很美》一書中,有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做好教師,也有語重心長的開導我們體會教育之美,更有娓娓道來的講述做好教育的美妙感受,言語間無不透射出劉可欽校長對教育的那份摯愛,對所有教育人做好教育的那份殷殷期待。

在南京聽名家的課,能明顯感受到名家不僅僅是在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們上示範課,更重要的是喚起教育者們對教育的責任意識,希望教育能改變更多孩子的命運,使教育的春天更美麗。

2. 名在有思想。

培根說,別讓自己的腦子成爲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專家們一再強調教師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研究,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

讀《教育其實很美》一書,可以一口氣讀好多頁,讀得暢快,讀得過癮,除了語言的精準,更吸引人的是觀點的新穎,見解的獨到。如“讓老師們感到安全”“尊重教師的專業主張”“集體的力量不等同於團隊的力量”“讀書是不需要理由的”“帶孩子走過那道坎”等等。這一個個小標題浸着濃濃的人文關懷,折射着迷人的光芒。

正如南京聽課時,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課堂上讓孩子們懂得“站着讀書”的重要性;王崧舟老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也是在激勵孩子們“人人看月各不同,自己心中月更美”的思想,鼓勵孩子們讀出自己的感受;戴建榮老師獨到的吟詩教學本身就透着自己的深入研究;竇桂梅老師上課像是聊天,跟同學們聊民間故事,整節課以學生的學定課堂上的教,遊刃有餘,風采盡顯。看他們的課沒有自己多年的思考,是不可能衍生如此多的課堂精彩。

還有名在設計。每節課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學設計之精、之深、之巧。聽似平實的話語中體現着先進的理念,看似簡單的設計中滲透着濃濃的人文關懷。

“名家”之“名”還名在有趣

薛法根老師的課上,孩子們在不知不覺經歷了:聽故事→知結構,講故事→用結構,編故事→化結構。由學知識轉變爲多種能力的訓練。這種有趣的學習令孩子們樂此不疲。

朱文君老師領着孩子們玩小古文,讓孩子們學得生動,學得牢固。

竇桂梅老師整節課就是在跟孩子們“聊”,聊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聊懂了重點、難點,聊出了思想。

“名家”之“名”還名在肯鑽。

這次聽課,我真的從這些大師身上,領悟到了:只有付出,只有鑽研,堅持不懈,才能成爲像他們一樣的名師,別無它徑。

越讀《教育其實很美》越覺得自己要學得東西太多,包括這次南京之行我深受震撼,真正體會到了“等,靠,熬”是不可能成名成家的,“名家”是等不到,靠不來,熬不出的。

認真過自己的每一天,在看似重複的日子裏認真體悟教育的美麗,纔會發現生活中每個人都很美,每個人的付出都值得珍視,每個人都很重要。讀書在繼續,感悟在加深,情感在昇華,幸福在集聚,指數在升高……

只要不斷深學、不停探索,只要足夠用心、足夠深鑽,只要堅持不懈、永不停歇。每個人都能尋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幸福,擁有美麗!

標籤:有感 美麗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