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6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後感精彩多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一

由於想寫讀後感,粗略地又翻了一點兒這本書,覺得確實是值得保存下來,可能會再次翻看的一本書。

尹建莉老師以《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而知名,跨界語文老師和教育研究者這兩個相關的行當,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並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文筆也不錯,因而能夠提出針對我國當前教育環境下的不少真知灼見。這本書雖然不是積累了很長時間之後的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般的“開山之作”,但在孩子閱讀這件事兒上寫的還是不錯。尤其覺得有針對性的是對一些“讀者來信”的回覆,回答了一些家長面臨的閱讀相關的典型問題,比如:言情小說能不能給孩子看,有的小說有“男女之事”的描述能不能給孩子看,漫畫書看多了好不好,孩子癡迷讀書耽誤做作業了怎麼辦,等等。對於這些棘手的問題,尹建莉的大意是:放心,讀這些孩子也不會變壞,尊重孩子對書的選擇,只要不是違法違紀,都能看。

這本書讓我這個讀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者覺得不爽的是,裏邊有一些小節直接用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相關部分。字大行稀的排版也能夠說明文稿本身的體量不大,依靠排版的放鬆來湊頁數。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放鬆的版式讓人看着心裏負擔小,感覺輕鬆,其實能夠幫助讀者看完一本書。一些可愛的插圖的點綴也比較符合這本書的特點,活躍了全書的氛圍。封面用紙貌似是230E彩靚感之類的,採用了凹凸設計,簡潔生動。比《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紅黃配色要好看得多。

嚴格地說,這本書我並沒有從頭讀到尾。最後的教育觀點彙總和他人故事分享實在是不想看下去了。能夠堅持讀完一本書,就不錯了。很多“爛尾”還放在抽屜裏,需要鼓勵自己去讀完。然後寫點什麼。是的,寫就比不寫要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二

第三本讀完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我在孩子近3歲之時,讀過的關於兒童的第三本書。

如果說《鄭玉巧育兒經》《媽媽怎麼做,孩子不生病;孩子生病了,媽媽這麼做》分別是我在胎兒嬰兒階段遇到問題時的基礎探索,這本則是我在帶孩子去朋友家玩時,發現孩子出現很多問題的深入拷問。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通過閱讀和反思,我發現自己與孩子的溝通常常是簡單粗暴的,沒能很好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這本書可以說是個工具書,針對孩子爲人處世、心裏健康、生活習慣、學習課業等方面都通過作者與自己家孩子的相處,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和參考的做法。“有心而無痕”的教育理念,讓我深感認同;家長學會控制脾氣、教給孩子善良、培養學習習慣等內容,都讓人獲益匪淺。

推薦指數4顆半星。盡信書不如無書,我無法像書中的媽媽那樣永遠設身處地爲孩子着想,也沒有那麼多關於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我希望我能讓孩子真實感受到愛、尊重和理解,讓她自由呼吸,也讓自己在和孩子相處中變得更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三

利用放假的時間,我讀了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只感到相見恨晚。看了這本書,身爲人母又身爲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使我在今後的日子裏,無論是做家長還是做老師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態。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那如何成爲一個好媽媽呢?這是一個很難很重大的課題。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爲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爲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國中老師強調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國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爲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爲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四

寫這篇連載文章時,我是一個8歲男孩以及一個2歲女兒的父親。對於尹建莉老師的名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多年來不但我自己反覆閱讀,而且推薦了身邊的同事、家長購買閱讀。我是尹老師著作的忠實粉絲,我閱讀着、理解者、運用着、創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體會和廣大讀者分享。

尹老師成功的養育、教育了一個女兒——圓圓。在閱讀尹老師的作品時,經常會感覺到,尹老師收穫的喜悅。尹老師分享的每個細節,在我看起來都那麼的真實和感同身受,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嘗試一二。我認爲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夠消化吸收。事實證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是尹老師自帶大的。單就這一點,很多家庭就已經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師的教育理念雖然大家愛讀,也認可,但難於消化吸收。好書最後當做看熱鬧。

當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在大城市經濟壓力下,只能選擇夫妻兩個人都上班,然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育兒話題電視劇《虎媽貓爸》開始幾集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拿我個人來說,大兒子是奶奶帶的,小女兒目前是姥姥帶。我們夫妻兩個均上班。我想中國的大部分70、80、90後情況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這種情況越是普遍。(在這裏不談中國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們不涉及到培養孩子的困難問題,教育用錢是可以鋪出來的)再有就是工廠的普通職工,他們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兩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瀆職”了。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所以尹老師的個人條件、家庭環境、圓圓的固有性格等方面來看,並不能代表中國廣大的家庭特點。再比如有的家裏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帶,有的是女孩,卻是爺爺奶奶在帶等等各種情況。

我更喜歡把尹老師的著作看做哲學著作來閱讀,因爲理念是通用的,確實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啓發。我也希望我能以個人淺顯的理解水平來註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以期全國的爸爸媽媽們對這本書有更透徹的理解和運用。爲祖國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五

從教近二十年,爲人父母也十二年,看過的教育書籍也有十幾本,有時候覺得專家說得句句有理,可我實踐時卻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我曾經不止一次懷疑自己的變通能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教育在花樣百出的狀況下,自己傷肝動怒,束手無策,吃力不討好。爲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交出的孩子會千差萬別?讀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孩子們,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異常重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爲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

具有雙層身份的我,也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願意自己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願意讓父母滿意,願意受到大人的誇獎。因爲人還有一個天性,就是上進心。爲什麼還有一大批困難孩子?那一定說明他的教育環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着他。所以正如書上所說,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試想家裏人都在看書讀報紙,週六週日逛書店,孩子無形就受到好的影響。“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造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但我覺得這是懶人的表現。順其自然,作爲老師和家長都是省心省力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老師或家長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變他們的態度,說得大點就是可以改變他的人生。

當我讀到“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學習本來是一件很累的腦力勞動,怎麼能輕鬆學習呢?她說,在國小和中學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讀到此時,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一向認爲,國小成績好,中學纔有可能優秀,中學基礎打好後高中才能學會,真沒想到成績還可以逆轉。逆轉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課外讀物。

讀完這一章節後,回想自己的閱讀教學和指導,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着孩子去讀,他們對閱讀怎能不心生畏懼?現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學生和自家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會根據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目,我大致瀏覽後,找到有趣的環節,利用午讀時間讀給孩子們聽。孩子感興趣後就推薦給他們讀並開讀書交流會。現在我們班兩週一本書,保質保量完成。我也會在睡前讀給兒子聽,我的兒子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縮小版,所以作爲父母的我們必須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影響。作爲家長的我們,不要拿要求職員拿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還小,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鼓勵。

教育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以人爲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學習。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篇六

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老師勝過好媽媽》這本專著,我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尹老師的這本書寫得不僅通俗,而且非常專業,她對一些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闢都讓我感受頗豐。比如兒童閱讀方面,家庭文化建設方面等。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如何能寫出好文章,這是當下許多教師和中國小生很關注和頭疼的事。尹老師總結多年來的經驗那就是兩個字:閱讀。

的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們講所謂的“寫作技巧”,收穫是甚微的。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謂“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請自來;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說的很有道理。

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這話很有道理。假如家長們能及早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像吃飯一樣成爲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存在着的一部分,那麼寫作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對他來說不會有什麼壓力,他從中體會的就是吃飯或玩遊戲般的簡單和享受。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

就一生的發展來說,誰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興趣,誰就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具體到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和閱讀有直接的關係。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寫作。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古今中外各種社會生活,經歷了漫長曆史發展,傾聽了衆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不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價值觀上也更完善——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爲文的條件。

每一部書都可以讓孩子從中經歷一些東西,學到一些東西。杜威、陶行知等偉大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從生活中去學習。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自參與,閱讀實際上就夠成了兒童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一個不閱讀的人是矇昧的,孩子的閱讀就是最好的修煉過程,潤物細無聲的滋潤着他的潛能,總有一天我們會驚喜的發現,孩子手中的筆已不知在什麼時候發芽,開出了芬芳的花朵,這就是閱讀的魅力。

讀着這本書很有和作者心心相通之感,學會了閱讀就學會了做人,學會作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七

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名教師。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當班級裏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總是彷彿不要命的要佔對方的便宜,要還回去,因爲家長也許會這樣教育他,“沒關係,只要不是你先動的時候,咱就不能被別人的欺負,你就還回去,出事了我們給你撐腰。”

還有,我們家小區門口剛好有一個幼兒園。孩子放學的時候,看到外面等待他的家長就迫不及待的飛奔而來,不小心磕碰到什麼,碰疼了,哇哇的哭。一些家長爲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踩幾腳地面,責怪“它”爲什麼碰疼了孩子,還做出來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咱們打他了,他就不再也不敢碰疼你了,孩子這時可能會有些安慰,破涕爲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也許這是家長爲了哄孩子臨時想出來的法子,也許家長可能會想:地面碰了我的孩子,我不過是踩它兩腳,它又不懂得疼,這有什麼,我又沒教孩子打人。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於一棵草說話和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於一塊地面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因爲孩子單純如一張白紙,任何事情與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任何經歷在他這裏都是體驗和學習。

這本書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孩子還不足八個月,我總在想,以後我該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好怕它長大,我也好怕錯過教育。但是,等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恐懼已經日漸消失了,因爲我從書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

教育即風格之培養,教孩子給小板凳揉疼,與其說是一種技巧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教育觀或哲學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並穩定在他們心中,成爲他們做事的風格。

善良和豁達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也更容易成爲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當“給小板凳揉揉疼”成爲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表現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他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他一輩子不吃大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買回來已經很久很久了,而且放在我的牀頭櫃上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隨着豆豆的成長,我才感覺到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力不從心!

她每一天的進步和反抗,以我的原有能力已經無法應對,我已經不能再單純的陪她玩,現實迫切地需要我去學習,去學習如何來應對她的成長所帶來的`困惑,去學習如何在陪她玩的過程中引導她走向健康正確的道路!這不單單是爲她負責,更是爲未來的社會負責。一棟樓蓋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地基沒有打牢固,那麼它將容易倒塌。育人同理,喂她吃飯,她會長大,喂她精神糧食,她會更加豐富,不單單是吃飽飯那麼簡單,所以,我又拾起了這本書,仔細閱讀。

媽媽是朋友,陪着孩子玩耍。媽媽是老師,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本書的作者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從書中的案例及作者女兒親身實際成果,我也贊成作者的觀點。孩子從小愛上閱讀,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啊!閱讀中可以體會故事帶來的樂趣,可以增加識字量,可以拓展書本教材以外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提高寫作水平。書中也指出了現實教育中的弊端,一味的追求作文分數,而死搬硬套,僵化學生的思維,寫不出真實的作文是多麼失敗的事情啊!真希望有更多的老師看到這一觀點,不要再扼殺學生的閱讀熱情和寫作熱情!

對於孩子的品格,是影響她一生的因素,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她能淡然的面對人生,包容一切人世現象,不計較,不爭求,做最簡單的自己,爲自己而活,而不是爲了我們的各種希望,寄託,目的而揹負沉重的包袱。在此,作者提到了“實事求是”四個比黃金珍貴的東西,是的!有人能做到實事求是嗎?不要批評孩子,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是一張白紙,怎麼畫?是你譜寫的!

如果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是不是該檢討下自己哪裏沒有做好呢?尊重孩子,把她當做朋友一樣對待,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對待,她也是有自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