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科學說需求》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西方行政學說史—讀書筆記

《科學說需求》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西方行政學說史》讀書隨想

姜永熹

我所讀的是丁煌在2014年重新修訂的《西方行政學說史》,頗有所感,故將一些想法記下與大家分享。丁煌從西方行政學的提出開始,按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將西方行政學分爲“提出與創立時期”、“正統時期”、“批評與轉變時期”、“應用與發展時期”、“挑戰與創新時期”和“總結與探索時期”,也就是從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發展歷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學包含於政治學之中。1865—1968年,德國學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學”一詞。1887年威爾遜在《行政學研究》一文中首次將“行政”與“政治”分離,將“行政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那麼,一個明顯的問題——爲何要將政治與行政分離?

按照西方傳統對於權力劃分的體系,國家權力被分爲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方面。其實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礎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訂、執行、監督三個相互聯繫而又彼此獨立的系統進行權力劃分。也就說,大前提就是國家權力的運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中國古代社會的組織規則是個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權力。那麼權力獨攬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方面的權力的制衡。這種行政生態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時候如果社會的組織規則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麼也就不會存在權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開始提出這一觀點,就是想首先請讀者明晰爲何西方的理論在中國社會現實中南轅北轍、變形走樣的根本原因。也請諸位讀者在閱讀本書中理論的過程中仔細思考其中差異,切勿生硬套入中國現實。

行政學的肇始便是將這三分轉變爲“政治—行政”二分。依威爾遜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面的國家活動,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面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範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也就是說,政治是在處理國家權力及主體間的關係,而行政則是在執行這種關係意志(國家意志)的結果。那麼在這種分割方法之下,政體的核心構建就是圍繞行政權力而構建。所謂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實際上就是行政一權的分割。這樣的假設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中社會輿論掌握行政權力者重視有加而對其他的部門視而不見的根本回應。無論是“委託立法”還是“司法權力的先天不足”都是這個根源的表象而已。那麼也就回應了,無論人們如何費盡心機的進行權力分割,權力總是向行政權集中的現象。

因此,行政就是對國家的管理。此處的國家包含政府也包括其他的正式組織。“管理”

就是爲了提高效率。因此“管理”更多的是出現在存在競爭的經濟領域。因此,最初行政學所引入的“科學管理”“一般管理”等都是最先從經濟領域發端的。由此可見,布坎南並不是首次將經濟學視角帶入行政學的人。但是二者的根本卻別在於,最初的行政學更多的是將視角放在了提高政府效率上,並不是完整的在審視行政學。而布坎南以及今天從經濟學角度觀察行政學的學者卻是從政府自身的角度出發來研究行政。否定了政府的完全公利性,承認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突破了原有人們的認知,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行政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

與泰勒和法約爾不同,韋伯所提出的科層制是基於其在德國軍隊中服役後的經驗。衆所周知,軍隊是必須有着極高效率的組織。因此,在韋伯創立科層制之後,行政方法也就逐漸適用一切組織。但是,軍隊的高效來自組織成員直接面對死亡的心理威懾和緊急情況下的萬衆一心。在生活中這種情況無法複製,也就不可能出現韋伯所設想的“理想的行政組織”了。

中國古人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政治—行政”的清晰的二元分割隨着學科的發展也被遭到質疑。巴納德和西蒙等都將目光聚焦到了行政中最核心的一環——組織。他們認爲在實際操作中,有嚴格的“政治—行政”區分,在組織的運行過程中“決策”無時不在。但是在組織中的決策是微觀意義上的決策,與國家決策有着本質區別。

但是,無論如何變化仔細梳理行政學這100餘年的發展就會發現,其所探討的內容無非圍繞着“理論—應用”這個核心。在行政學初創的時期,學者們探討行政如何從政治中分離出來,爲行政梳理自己的價值。“工具”也罷,“理性”也罷,都是對行政的理論進行分析和探討。其後,在專業或者按照丁煌的說法叫“正統”時期,學者們脫離了歷史與現實的宏觀視野,將行政研究推向具體、微觀的方向。大家圍繞着“人”、“單位”(組織)、“流程”(結構)等執行過程中的基本因素,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力求通過更嚴謹和科學的方式來得出普適性的結論。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進步。社會環境的變遷又催生着對於行政學新的理論探討。科層制(官僚制)爲基礎的建立在一種自上而下進行管理的理念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國家面臨着新的合法性的危機。在這樣的背景形勢下,人們對於行政的宿命又提出的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從統治到治理”、“從管理到服務”,首次將政府或可說是一切行政性組織對公權力的擁有打破。表面上看是行政學開始融合法學、經濟學、心理學等諸多因素,實際上,是行政學的核心價值開始轉變,就是走向大衆,走向公民。這一切都體現了當代公民社會復興的背景和國家權力削弱的現實。

第二篇:呼吸科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肺癌是全球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非小細胞肺癌(nsclc) 佔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晚期nsclc患者總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近年來nsclc臨牀研究的重點仍然是晚期nsclc的治療,並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結果。 1 化療

對於晚期nsclc患者,其治療目的是延長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20世紀80年代末rapp的研究表明晚期nsclc以鉑類爲基礎的化療優於最佳支持治療。隨後一系列著名的臨牀研究確定了以鉑類爲基礎的化療的臨牀價值。90年代中期meta分析結果,進一步肯定了化療對晚期nsclc的作用。

1. 1 一線化療 以鉑類爲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目前仍然是晚期nsclc的標準一線化療方案。ecog1594發表了4種以鉑類爲基礎的化療方案治療晚期nsclc的結果,總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別達到33%、11%,與mip和ep方案比較顯示出較好的生存優勢。臨牀研究證明以新藥聯合鉑類的兩藥聯合方案優於新藥單藥,能提高緩解率近1倍,中位生存時間(mst)明顯延長,因此推薦聯合新藥和鉑類作爲晚期nsclc的一線治療。關於化療週期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公佈的"不可切除nsclc的治療指南"指出, 4~6週期的化療已經足夠。

1. 2 二線化療 近年來有關二線治療的臨牀研究,由於患者的病情複雜、多數研究樣本偏小,結果也各不相同。直至最近有關晚期nsclc的二線治療的大型、隨機、對照研究試驗纔開始試圖確定二線治療的作用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ⅱ期臨牀研究結果表明多烯紫杉醇單藥治療的緩解率爲14%~22%、mst爲7~11個月、1年生存率爲18%~44%。2個ⅲ期臨牀試驗tax 317和tax 320,目的在於觀察多烯紫杉醇在晚期nsclc二線治療中的價值,結果發現緩解率和生存率均較ⅱ期臨牀試驗結果低,但多烯紫杉醇顯示出明顯的腫瘤相關的症狀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曾接受紫杉醇化療的患者與未接受紫杉醇化療的患者的緩解率和生存期相似,表明多烯紫杉醇二線化療方案同樣適用於曾接受過紫杉醇化療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多烯紫杉醇與多種生物靶點藥物聯合治療晚期nsclc的臨牀試驗也在進行中。培美曲塞是一個新型的多靶點抗葉酸活性藥物,可以抑制葉酸合成通路上的多個關鍵酶。培美曲塞與多烯紫杉醇直接對比的隨機臨牀研究結果顯示,兩者療效相近,但培美曲塞血液毒性較小。總之,隨着大規模隨機臨牀試驗的不斷

深入和新藥的加入,晚期nsclc的二線治療的最佳方案可望被確定,臨牀療效將會進一步提高。

2 同步放化療

臨牀上約70%的nsclc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時機,因此採用全身+局部的多學科治療成爲這類患者的主要治療原則。在過去的四、五年中,國際上已有幾個較大樣本的研究證實對於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療與序貫和交替放化療相比顯示出明顯的優勢。swog 8805研究表明,對於ⅲa n2和ⅲb 期nsclc接受2個療程的vp216和ddp化療和同步放療(45gy) , 3年和6年生存率分別爲26%和20%。swog 9504 ⅱ期臨牀研究對ⅲb期nsclc採用同步放化療後多烯紫杉醇鞏固治療,mst爲26個月, 1、2和3年生存率分別爲76%、54%和34%。此療法的理論基礎和優點是:兼顧局部和全身治療,多烯紫杉醇、健擇等新藥既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又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目前同步放化療已經成爲美國nccn和國際上一些大的腫瘤中心治療局部晚期不能手術nsclc患者的標準方案。但考慮到我國患者的實際情況, 2014年我國nsclc指南建議“推薦序貫化放療作爲局部晚期nsclc的標準治療,但在條件好的大醫院可進行同步放化療的研究”。今後,隨着高效低毒化療藥物的臨牀應用,標準劑量的化療(ct) +同步ct/rt或同步ct/rt +ct,可望成爲晚期不可手術nsclc的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3 個體化化療

雖然基於鉑類的聯合化療方案大大改善了化療的療效和耐受性,但個體間療效差異較大,且無法用年齡、伴隨疾病或合併用藥等因素加以解釋。目前認爲藥物基因組是決定藥物療效與毒性的主要因素。對於晚期nsclc患者目前研究較多的是dna修復基因表達水平和單核苷酸多態性( snp) ,如ercc1及其snp、ercc2、rrm1等。在一項ⅱ期臨牀試驗中, simon等根據組織ercc1和rrm1表達水平,選擇不同的化療方案治療60例晚期nsclc患者。結果總體緩解率爲44%, 1年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爲59%和12%,mst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爲13. 3個月和6. 6個月,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ⅲ期臨牀實驗正在進行中。總之,現有資料表明dna修復基因和rrm1表達上調分別與鉑類和吉西他濱耐藥有關,β微球蛋白ⅲ過度表達影響紫杉類藥物療效,一些癌基因(如p53、k2ras等)的突變也可影響化療的療效。

4 分子靶向治療

分子靶向治療近年來成爲腫瘤治療的新熱點。表皮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 gefitinib,iressa)和厄羅替尼(erlotinib, tarceva)已被推薦爲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或三線治療。國際上2個大規模多中心臨牀研究表明和我國的臨牀試驗顯示,對化療失敗的nsclc患者,口服上述2種藥物,症狀控制率和疾病控制率在35%~54%,mst爲6~8個月。我國的經驗表明,吉非替尼對女性非吸菸的肺腺癌患者可能有特別的效果。二線治療的臨牀試驗主要有采用吉非替尼250mg/d及500mg/d以評估療效和安全性的ideal21和ideal22。結果顯示患者的腫瘤緩解率分別爲18% ~19%、9% ~12%,mst分別爲7. 6個月、6. 5個月,且可顯著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輕微、耐受性好。isel研究結果表明吉非替尼在腫瘤的縮小及緩解率方面具有優勢,但並未能轉化爲有統計學差異的生存期延長。厄羅替尼以被證實優於最佳支持治療,能顯著改善各種臨牀狀態的nsclc的生存期及延緩症狀惡化時間。br. 21臨牀試驗證實厄羅替尼可延長一線或二線化療失敗患者的生存期。

貝伐單抗(avastin)是一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重組單克隆抗體。在一項ⅱ/ⅲ期試驗(ecog4599)中 , 842例患者被隨機分爲pcb 組(貝伐單抗聯合pc方案:紫杉醇加卡鉑)和單用pc方案組,能顯著提高緩解率,延長pfs和mst,並且可提高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但需指出的是由於毒性反應的限制, pcb方案僅在限定人羣被推薦使用如非鱗癌,無出血傾向或無中樞神經系統轉移者。另一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endostar, 恩度)聯合化療的ⅲ期臨牀試驗結果提示np方案+恩度無論是在總緩解率方面還是在疾病進展時間(ttp)或總臨牀收益率方面均明顯優於np方案,且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無統計學差異。這兩個藥物還需更多的臨牀試驗進行確證性研究。其他如作用於mrna的寡聚核苷酸類藥物: ly90003, affinitac, 抗血管生成藥物:zd6474,抗蛋白體類藥物以及蛋白激酶c2α抗反義寡核苷酸抑制物( isis3521)等,臨牀試驗也在進行中。上述藥物的相對低毒的特性使它們成爲聯合治療的理想藥物,考慮到靶向治療可作用於細胞週期的多個環節,因此理論上可從多個治療途徑上保持腫瘤持續緩解。如何聯合應用現有的化療方案和靶向藥物治療來提高晚期nsclc的治療效果,將是今後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

第三篇:經濟學說史論文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

一、托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

托馬斯?孟是英國晚期重商主義的代表,貿易差額論(貿易平衡論)的創始人。托馬斯?孟於1621年發表了《論英國與東印度的貿易》一書,這本書經過改寫,在他死後即1664年由其兒子以《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的書名出版,這是一部重商主義最著名的著作。托馬斯孟出生於倫敦一個手工業兼商人家庭,自幼喪父,繼父爲一名富商,是東印度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托馬斯孟年輕是即入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托馬斯孟寫作該書是爲了駁斥英國國內對東印度公司的反對意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從事與印度等地的掠奪性貿易,於1600年成立,也是英國對外貿易中最早爭得國家商業特許的公司之一。國家允許該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帶出一定數量的金銀。這種特許與早期重商主義原則想牴觸,遭到許多人的責難和攻擊。托馬斯孟的這本書是針對早期重商主義者譴責東印度公司在對外貿易中輸出的大量貨幣而寫的,爲了替他的公司辯護,他在書中闡述了他的貿易差額論的原理。馬克思稱這本書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認爲它代表了重商主義體系對於自己原有體系的自我脫離,是重商主義的“福音書”。

二、托馬斯?孟的主要觀點

第一,他認爲對外貿易纔是國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對外貿易中保持出超,才能達到致富的目的。他把國內貿易看成是財富的相互轉讓,並不能使國家致富,而對外貿易纔有助於財富的增加。他說:“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時時謹守這一原則:在價值上,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必須比我們消費他們的爲多。”也就是說,在對外貿易中要保證貿易順差,使貨幣不斷流入本國;如果相反,進口超過出口,出現了貿易逆差,貨幣財富就會外流。

第二,他反對早期早期重商主義的禁止貨幣輸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貨幣輸出的法令。他說:“貨幣產生貿易,貿易增多貨幣”。輸出貨幣恰恰是增加貨幣財富的一種手段。他還舉例了意大利和法國的例子,說明在這些國家,金幣和銀幣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於遵守了貿易差額的原則,貨幣仍然流回了本國。可見,他已經認識到必須把貨幣投入到有利可圖的流通中去,使輸出貨幣成爲流入更多貨幣的手段,而不是把貨幣保存起來,這不僅會使貨幣增多,而且在國內保存大量的貨幣會引起物價的高漲。

第三,他論證了爲保證貿易順差應採取的途徑和手段。其中包括:增加本國商品的出口,減少外國商品的進口;限制商品價格,提高商品質量,以增強商品出口的競爭力;發展航運業和轉口貿易業,擴大對殖民地和經濟落後國家的貿易;發展本國的工場手工業,實時保護關稅的政策等等。托馬斯孟認爲增加本國商品的輸出和減少外國商品的消費是保證國家增加財富的特殊手段。爲了減少外國商品的進口,而要多使用本國商品。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隻運輸,以減少支出,增加收入。他主張要把英國變成準備向外國輸出商品的貨棧,然後再將這些貨物運到需要的地方去,這樣可以增加航運、貿易、現金和關稅的收入。他還熱衷於發展同遙遠的殖民地國家,特別是亞洲一些國家的貿易。因爲在同在這些國家的貿易中,英國獲得了特別大的好處,他公開承認,英國人是靠亞洲人

而發財致富的。他認爲英國的製造業對亞洲原材料進行加工會給英國帶來很大的利益,因此要大力發展本國的製造業,並提出了保護關稅的主張。他說,如對輸往外國的商品實行免稅的話,這種製造業還會大大的發展,並且提出對輸入的外國貨物,凡是要再輸出的話,應給予照顧,不要課以過重的關稅,而對外來的貨物要在本國消費,就要課以重稅。托馬斯孟認爲,要增加輸出就要擴大出口商品的生產,爲此要鼓勵人口增加,以增加勞動力。

三、托馬斯?孟觀點解讀

1、對外貿易是國家致富的唯一手段。書中第2章“使英國變得更加富有和增加我們財富的手段”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怎樣才能是英國變得更加富有呢?根據托馬斯?孟的觀點,問題不在於生產,也不在於資本品的積累,而是獲得出口的盈餘。當然,一國爲了出口必須進行生產,但生產僅僅從屬於黃金的積累這一最終目的。書中,他舉了下面的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假定一個國家有布匹、鉛、錫、鐵、魚類和其他產品的充分供應,除此,每年還有價值二百二十萬磅的剩餘產品輸往國外;靠着這筆出口,可從海外買到並輸入二百萬鎊的外國貨物,供使用和消費。如果這個國家遵循着這種慣例去從事對外貿易,就可以穩穩地保證這個國家每年增加二十萬鎊的財富,而且會大部分以現金的形態帶回這個國家。他認爲,交換有兩種:國內交換即國內貿易,與外國人交換即對外貿易。國內貿易固然重要,但國家不能由此增加財富。對外貿易則與此不同,對外貿易中的順差就會以現金方式流入英國,使國家財富得以增加。

實際上,用現代國際貿易的術語說來就是:“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即爲貿易出口;“我們消費的外國產品”,即爲進口。這樣,出口大於進口,進出口爲正,正是達到了貿易順差的目的。在國際貿易中,最大的問題莫過於進口大於出口,如果一個國家在經過很大努力之後仍不能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就必然日趨貧困,因爲既然出超會使國家致富,入超就必然會使國家貧困和衰落。當然,這裏的進口貨物是指國內消費掉的貨物,不是指經過海關入口的全部貨物,後者包括一部分再出口貨物,而這樣的貨物的進口不但無害,反而大有裨益。他斷言,國際貿易順差是獲取財富的唯一手段,是衡量一個國家財富多寡的唯一尺度。

2、托馬斯?孟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取消禁止貨幣輸出的法令,認爲重要的不是在於把貨幣保藏起來,而在於把貨幣投入有利可圖的對外貿易中去,只要在對外貿易中爭取出超,就可以帶來更多的貨幣,從而使英國致富。

托馬斯?孟認爲,國內貿易不能使一個國家致富或貧窮,因爲貿易中雙方買賣結果,不會使國家擁有的貨幣總量有所增加或減少。只有對外貿易才能使已過所擁有的的貨幣量發生變動,從而成爲一個國家貧與富的衡量標準。他認爲,對外貿易要“量入爲出”,“那些極力使出口超過進口,並儘量減少使用外國產品的王國”才能繁榮起來,“如果進口超過出口,既浪費了外國的物資又揮霍本國的財富,那麼,貨幣必然外流,爲這種無節制的行爲付出代價”。根據貿易差額論的觀點,他批駁了反對者的意見。他認爲,造成英國貨幣短缺的,不是東印度公司的貿易,而是其他一些因素。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雖然輸出了貨幣,但這種貿易直接從印度等地購買商品(如生絲、香料、靛藍等),而不是經土耳其人之手,減少了土耳其居間的盤剝,所需費用僅爲原來的三分之一。在這種貿易中,東印度公司奪取了土耳其人的大部分生意,大大減少了西方世界的貨幣外流。他用具體

數據說明東印度公司航運業對國家的貢獻,指出這種貿易及其航運業增加了英國的就業、利潤和過節收入。托馬斯?孟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就不能限制貨幣的輸出,相反,輸出貨幣藉以換得商品,可以大大促進貿易的發展和航運業的擴大,是增加財富的有利手段。他從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經驗中看到,英國製造業從亞洲進口原材料,加工以後再銷出去,會給英國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他認爲國家應大力發展工商業。托馬斯.孟關於貨幣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和意義的理解,比早期重商主義者前進了一步。

3、爲了擴大貿易順差應當採取的措施

(1)擴大商品生產,改善產品質量。托馬斯·孟認爲,英國應該在不妨礙已耕地現有收入的前提下,利用無邊無際的荒地自己生產那些“現在還需要向別人去買的苧麻、亞麻、繩索和菸葉以及其它各種貨物,同時進制這些貨物入口,可以免得加重我們的損失。”應該象荷蘭那樣利用海洋大力發展漁業,利用本國的原料,想盡一切辦法,用辛勤的勞動促進商品生產和技藝的發展。眼光不能僅僅盯着那些自己有剩餘的物品,還必須注意鄰國的需求情況,生產他們所需要的各種貨物,“在我們的出口的貨物裏邊,我們一定不可以僅僅注意到我們所多餘的東西,而且還必須考慮到鄰友們的必需品”。即使不是本國的剩餘產品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它們暫時不需要,亦或是尚未在別的地方加工製成的物品,也應當儘量的加以加工生產,從而從裏邊獲取利益。

(2)努力提高本國生產商品的質量並儘量降低價格,使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獲勝,以保證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上暢銷。托馬斯·孟認爲,要擴大國際貿易,必須儘量降低產品價格,這一做法雖然會使私人蒙受一些損失,但會使社會得到大得多的益處。例如,某些貨物降價25%,可以使出口量增加 50%。此外,產品降價還可以把外國競爭對手拍擊出世界市場,有利於形成壟斷,獲得壟斷高額利潤。當然,要特別重視產品質量,“小心謹慎和孜孜不倦地將我們的努力放到時間上去,拒不偷工減料,做好我們的紡織品和其它工業品,使之獲得更大的重視和使用。”

(3)擴大航運業和發展漁業。托馬斯·孟認爲,擴大重視本國航運業的發展,使出口商品能用自己的船隻運輸,從而大大提高貨物的價值。“因爲這樣我們不但會得到貨物在本國的售價,還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潤,保險單費用以及將它們運往海外的運費。”他還提出,要大力發展漁業,要充分利用漁業資源,發展漁業生產,以此維持海員和航運事業,擴大就業機會,並且擴大出口貿易。

(4)擴大和發展本國工業和手工業,減免關稅。托馬斯·孟認爲英國的製造業對亞洲原料進行加工會給英國帶來很大的利益,僅僅對外來生絲的加工就使英國工業中出現了專門的部門。按照他的劃分,這已經可以說是人造財富了。托馬斯·孟在提出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同時還提出保護關稅的主張,認爲對於輸往外國的商品如果可以免稅出口的話,這種製造業還會大大發展;並且提出政府應免除以國外原料製成的工業品出口的關稅,以發展生產,增加就業:“國家如果對於一切用外國原料製成的工業品,如天鵝絨和其他各種刺繡絲線、粗絨、捻絲等免去關稅,乃是明智和有利的。那樣,很多貧民便可以受僱就業,並且還可以大大增加我們每年輸出到別的國家裏去的貨物價值,同時(爲要達成此目的)就要輸入更多的外國原料,結果是增進了皇上的關稅”。

4、托馬斯?孟在書中指出要“我們的出口貨物,倘若使用我們的船自運過去,也

是可以大大提高價值的,因爲這樣我們不但會得到貨物在本國的銷售,還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潤,保險單費用以及他們運往海外的運費。”這本身非常符合當代貿易術語中,我們所熟知的一個國際貿易條例:出口儘量的使用cif(cost,insurance,freight),即成本+運費+保險費。這樣就可以將所有的財富都聚斂在國內了,是國家的財富得到最大化。同時,他還指出對對國外進口的原材料製成的工業品的關稅應該減免,以發展生產,擴大就業。這裏所說的用外國原材料製成的工業品,實際上即爲我們書上所說的來料加工,即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在國內進行初加工,再運到國外銷售。對於這種出口方式,正如托馬斯孟說的那樣,只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減免關稅政策等。而我國目前就業市場的一部分是由這種產業所支撐的,可以說這種來料加工行業給勞動力市場提供了一大批的就業機會。因此,托馬斯孟的貿易理論對我國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四、托馬斯孟觀點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重商主義的某些觀點現在並沒有完全消失,20世紀和21世紀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和政策與二三百年前的重商主義的某些觀點是相似的。例如: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時期,許多國家採用提高進口關稅、將本幣貶值的措施來限制進口,刺激出口;20世紀80年代晚期,美國國際收支出現嚴重的貿易赤字,許多學者提議,徵收關稅,強加進口配額,給予出口補貼等措施。重商主義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托馬斯孟所倡導的晚期重商主義理論同樣影響着我國當今經濟。

首先,托馬斯孟在《英國地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提出了十二點嚴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天文、地理、人文以及其各方面。他認爲作爲從事貿易的商人,不僅僅要了解自己的產品及價格,更重要的是,他要具有過硬的綜合素質,要懂得財務知識、國際金融、國家稅收知識,瞭解市場供需狀況、海關政策、國際貿易條例(包括航運知識和航運技巧),同時還要懂得多種語言,這樣才能應付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結合當前實際,我國近幾年來涌現了一大批企業家、商人,然而,通常曇花一現,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不知去向了。這其中,大部分還是因爲我們的企業家素質不夠,自身修養不足,學習的面不全。所以,在今後的商業競爭中,不僅是靠膽量和運氣,更是要依靠我們企業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他們堅實的專業素質,如此才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勝。

其次,晚期重商主義不僅僅把目光侷限在流通領域,他們注重生產,主張將商業流通和生產相結合,發展航運業、漁業等相關產業。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看,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貿公司僅僅單純從事外貿,與生產脫離,不依靠實體,這樣做使我們的供貨渠道不穩定,供貨成本高。而國外的對外貿易大多是由製造企業來運作的,這樣在企業公司內部進行交易與物品交換,避免了貨物供應的侷限。

最後,重商主義強調把眼光放往國際,要求重視國際需求,重視商業和對外貿易。而我國一直以來是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我們通常把農業放在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行轉軌,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大力發展商業和工業,並重視對外貿易的發展。這時國內很多學者重新對“重商主義”進行討論研究,更有一些學者認爲,我國過分的重視工業,標誌着我國已經進入一個“新重商主義”時代。然而,“重商”表明重視商業,它與重商主義還是有着很大的差別的。“重商主義”是一個學說與政策體系,它包含了很多內容,不能僅僅因爲我國當

前大力發展經濟,重視商業,就表面我們處於“重商主義”時期,這樣的觀點顯然是不科學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觀點和政策僅反映了重商主義學派所有觀點中一些選擇出來的方面。而且,如今各國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處於不同的原因以及不同於重商主義時代的社會政策背景中應用這些思想的。

參考文獻

1、鄧春玲主編,《經濟學說史》,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賀力平編,《財富二十講》,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美)斯坦利l.布魯著,焦國華、韓紅 譯,《經濟思想史》(原書第6版)

4、托馬斯?孟著,《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李瓊 譯

5、《試談托馬斯?孟的重商主義思想》,王麗

6、《托馬斯?孟貿易理論對西部經濟發展的啓示》,曹華

7、《評價托馬斯?孟的經濟思想》,姚莉

8、姚開建主編,《經濟學說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版

第四篇:《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

《大衛·科波菲爾》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又一次閱讀,也頗有感慨,覺得貫穿本書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現了各式的藝術形象,但在我看來,這些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這些人的存在,不僅在19世紀,而且是當代。人性,不乏美好與醜惡。美好的人性,應被我們銘記,而不應被時代的變更而沖淡,我們更應去發揚它,讓它主導整個人性。而它,對於我們的社會是極其有意義的。但那些醜惡的人性,則應被人禁錮,它不應被散播到社會上去,這不僅對我們的社會無任何意義,甚至還會拖我們進步的後腿。對於書的內容,幾遍看下來,再加上對狄更斯身世的點滴了解,我覺得他似乎在與自傳。描寫了19世紀的英國種種的人情世故。書中的主人公是大衛,並以第一人稱着手寫作。大衛在未出生前父親去世,8歲時母親改嫁,繼你嚴酷殘暴,他姐姐也同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在大衛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不友善的人──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還有心懷歹意的無賴亞·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愛的保姆闢果提,少言寡語的巴克斯,貌似嚴肅卻菩薩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婦,有恬靜溫柔的阿格尼斯,還有最可愛的朵拉。

善良的保姆闢果提(她的形象在書中始終很高大,心靈美好)把年幼的大衛看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併成爲大衛的好友。他們有時無話不談,很親近。闢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終的。心地永遠是那麼純潔。她並不是在人們面前做作的一類人,她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於是我會聯想到我們世上的某些人,虛僞的善良假惺惺。離不開的便是個利益,做的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我的利益會被損害嗎,或是什麼自私的目的能達到、完成嗎?他們的心靈應該被修正,以闢果提的心靈的標準來修正。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斯提福茲的人不少。他很狡詐,他與大衛成爲朋友,然後欺騙了大衛的朋友,他們一開始與人成爲朋友時總表現出很紳士或很優秀的某些品質,其實,他們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對方後,罪惡的目的、計劃便開始了。利用對方的可靠的人情來做欺騙,當自己目的達成之後便溜之大吉,他們的人性是醜惡的,可恨的。

書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賴亞·希普。在別人面前總表現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別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時候都這樣。其實別有目的,在成爲威克菲爾的合夥人以後,他要讓威克菲爾崩潰,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惡習,並挪用公款交試圖吞掉威克菲爾的事務所。類似這一類人在商場上我想是不少的,他們總是以破壞別人聚斂財富爲快樂。有時他竟然連最親的人也要欺騙。在親人面前他們又是多麼成功,多麼輝煌,但孰不知他是出賣了自己的人性才換取得的。在得到輝煌的同時,他們也收穫了罪惡。一般人我想是不會要這樣的輝煌的。

說到書中的米考伯夫婦,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他們算得上是識事理的人(關於這點就不加說了)。憂的是他們總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轉機的出現。即使在生活上貧如洗,並欠下一屁股債之後,仍舊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餡餅。我們現在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學生,總認爲學習無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認真學習,卻渴望一個好成績,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執迷不悟,他們的心靈僥倖佔據了全部空間。或某些下海經商的人,總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佳,不遇上 “轉機”,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觀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義幻想着,並由此鬆懈下來,使自己崩潰。對自己並沒有明確目標,或許確是有目標,但很簡單:要遇到轉機。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美好的人性,讓缺憾的心靈彌補過來;而對於醜惡的人性,我們應堅決說“不”,並用美好的人性打敗它。

第五篇:《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

利用空餘時間我讀了《大衛·科波菲爾》一書。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裏,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大衛·科波菲爾》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鬥,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嚐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爲,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闢果提、海穆,儘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樸、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及其所作所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裏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着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着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翼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侷限性所在。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儘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闢果提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裏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爲《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