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企業的風險管理【精品多篇】

企業的風險管理【精品多篇】

企業風險管理案例 篇一

一、公司分析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公司業務集中在香港及廣大的內地市場,業務重點以基建爲主,包括投資物業、基礎設施、能源項目、環保項目、航空以及電訊業務。2008年10月20日 香港恆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驚爆,因投資槓桿式外匯產品而鉅虧155億港元!其中包括約8.07億港元的已實現虧損,和147億港元的估計虧損,而且虧損有可能繼續擴大。2008年10月21日 中信泰富股價開盤即暴跌38%,盤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過55.4%,當日收報於6.52港元,跌幅達55.1%,遠遠超過業界預計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會確認,已經對中信泰富的業務展開調查,而由於中信泰富的股價在兩天內已經跌了近80%,聯交所公佈的公告顯示,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團,於場內分別增持100萬股及200萬股,來維持股價穩定。2009年3月26日 中信泰富公佈08年全年業績,大虧126.62億港元,董事會主席榮智健強調集團財政狀況仍穩健,暫時無供股需要。

二、案例分析

目的:由於參與澳元期權的對賭,榮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發生了155億港元的鉅額虧損。這位以斐然經營業績顛覆了“富不過三代”商業定律的“紅色資本家”後代不僅因此丟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權杖,而且可能面臨着長達14年的牢獄之災。從30餘年商戰風雨中走過來的榮智健爲何如此慘敗,扼腕嘆息之餘,人們更多的是詰問與思索。

分析:原因 1.少數人統治:羣體決策缺陷。由於現代投資市場的高風險以及決策規範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國際上許多大型金融企業都實行羣體決策制度,如董事會制、委員會制等。但是,對於一個組織而言,如果高層管理者中存在一個特殊人物,羣體決策就會陷入少數人統治的境地。

泰富有着非同常人的“鉗控力”,如身上有着極具分量的標籤——即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同時還是中信泰富的締造者,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和支配決策集團中其他決策成員的思想與態度;另一方面,中信泰富高層存在着明顯的“內聚力”現象,其中以公司董事總經理範鴻齡、公司副董事總經理榮明傑、公司董事兼財務部部長榮明方三人與榮智健的關係最具代表性。範鴻齡與榮智健一起打下了中信泰富的江山,並追隨榮智健20多年,形成了對榮的特殊情感,而後者分別作爲榮智健的長子與愛女更是對父親遵從有三。顯然,兩種力量都最終可能導致對榮智健個人決策權監督的失控。

2、控制環境:業績鉅虧、股價大跌、股民指責、司法介入,作爲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榮智健居然表示自己對合同“不知情”。據中信泰富審覈委員會的調查,此事並不牽涉欺詐或其他不法行爲,而是財務董事未遵守集團對衝風險政策,且在進行交易前未按規定取得董事會主席批准,超越了其權限所爲。我認爲如果每個部門都各行其是,不請示、不彙報,一盤散沙的結構,企業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整個企業運營系統就會存在很大的漏洞;企業管理層犯錯的危險係數也被放大,這樣恐怕企業離敗落已不遠矣,企業文化建設更是無從談起。

3、加框效應:高估收益頭寸。加框效應是指在投資決策時,對低概率事件作出過高的期望,從而使得投資者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加框效應的實質是沒有看到真正的輸贏概率,降低對損失可能性的估計,而提高了對贏利可能性的估計,因此選擇了與市場方向完全相反的決策。

由於特種鋼生產業務的需要,中信泰富兩年前動用4.15億美元收購了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採權公司的全部股權。這個項目使得中信泰富對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爲了防範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中信泰富在市場上購買了數十份外匯合約,即中信泰富把寶完全押在了澳元多頭上。然而,一場全球金融海嘯最終讓澳元飛流直下。對澳元價值前景的誤判導致了榮智健決策的失誤,並最終讓中信泰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4、投入升級:誤判市場風險。投入升級主要是指投資決策者爲了證明自己最初選擇的正確性,進一步向已經存在較大風險或者證明可能失敗的地方繼續追加新的投資,希望能夠彌補過去的損失,並最終獲得贏利。投入升級實際上是投資者對未來獲取高額收益的期望,和即使在低概率條件下運氣也會改變的信念相結合的產物。

中信泰富買入澳元期權合約共90億澳元,比實際礦業投資額高出4倍多,並且其買入行爲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採取分批買入的方式。所有不同經濟體衰退的趨勢非常明顯,之所以如此,就是榮智健認爲澳元跌勢已經見底,並試圖通過追加投資挽回前面的損失,結果窟窿越填越大。低估世界經濟尤其是澳洲經濟下行的風險,甚至某種程度上對澳大利亞經濟做出過於樂觀的預期,使中信泰富最終嚐到了刀刃上舔血之苦。

5、官方兜底:憂患意識淡漠。產權經濟學認爲,國家控股企業由於事實上割裂了產權所有者和產權經營者的利益鏈條,不僅淡化了後者對前者的責任意識,而且也放鬆了經營者對市場的風險意識。因爲,在國有化的制度安排中,風險最大承接者是政府, 榮纔敢於大膽壓賭,孤注一擲。

三、啓示

1、控制境外衍生品的交易風險,政府相關部門除了加強監管,應同時出臺相應的。規定文件,對於那些已經造成鉅額損失的企業負責人極其相關責任人要嚴厲處罰。如果不處罰,就會導致更多的企業冒風險去違規。

2、香港警方之所以對中信泰富大動干戈,是因爲懷疑公司董事作出虛假陳述,董事之間可能存在串謀欺詐。這就會因爲信息的發佈不及時而侵害不知情的中小投資者利益,香港證監部門介入調查中信泰富事件同樣也是基於這樣一個切入點,由此可見,信息披露機制的嚴格執行,對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來說至關重要。

3、提高管理者的內部控制意識,將風險控制昇華爲企業文化。管理者在提高內部控制意識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營造良好的企業風險控制文化。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的支持和維繫,沒有企業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再完美的內部控制設計,也只能是留在書本上的一堆文字。在這個過程中, 控制環境逐漸與企業文化融合,以達到內部控制的最優目標。

4、借鑑國外先進經驗, 實行“控制自我評估”,加強自我監督。每個企業不定期或定期對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 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 以期能更好達成內部控制目標。其基本特徵是: 關注業務過程和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門和職員共同進行、用結構化的方法開展評估活動。自省自查,有助於企業早日發現問題,從而早日解決問題,將風險控制到最小,使收益能夠達到最大。

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化、金融市場的逐步國際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將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因而,我國必須完善法規制度,使企業在投資衍生金融產品時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能夠對高風險的投機業務實施必要的風險控制,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企業風險管理案例

青島市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項目榮獲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青島市多家大企業的關注。這些大企業紛紛表示要跟國稅局加強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

近日,從山東省菸草有限公司瞭解到,青島市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項目榮獲2014年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而讓青島市國稅局總會計師張銳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稅企合作開展稅收風險防範的成功案例,很快引起了青島市多家大企業的關注,並紛紛表示要跟市北市國稅局加強合作,共同防範稅務風險。“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產生的蝴蝶效應,我們當初的確沒有想到。”張銳說。

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爲青島市大型商業企業,先後被評爲青島市“商品流通十大企業”、“商品流通十大突出貢獻企業”、商貿行業首批“誠信企業”和納稅信用A級企業。作爲市北區的稅源大戶,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一直是市北國稅局關注的重點。爲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降低稅務機關征納成本,提高企業稅法遵從度,從2013年開始,市北國稅局與菸草公司共同探討菸草商業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通過建立稅務風險識別、評估平臺,實現稅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範稅務風險。談起剛剛獲得的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分管財務工作的副總經理蔚嚴春表示,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可以有效規避稅務風險,避免稅收隱患,使企業內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今後這個項目他們還要堅持做下去。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共同探索的基礎上,稅企雙方共同制定了《菸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冊》。管理手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經營及覈算基本情況介紹;二是企業稅務風險點及稅企雙方應對措施;三是稅務風險防範合作機制的建立與落實。管理手冊按照商業企業的運行模式,依託菸草商業企業的業務流程,重點解剖分析了151項現實存在或預計可能發生的稅收風險事項,詳細闡述了企業應對措施和稅務機關應對措施,逐條分列了稅收政策依據及所涉及的稅種。

蔚嚴春介紹,《菸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冊》在企業日常涉稅工作中發揮了規範和指導的作用,已經成爲他們財務管理中必備的“工具書”。企業財務負責人、財務主管、具體辦稅人員及稅務管理人員發生變動,上崗前必須學習這個手冊,從而更好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概況及各環節稅務風險點,瞭解掌握各自風險應對措施,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蔚嚴春說,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項目實施1年多來,企業通過稅務風險評估,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及時準確的獲得稅務機關的操作建議和具體指導,及時更正企業財會工作中的不規範做法,提升財務人員財稅管理水平,滿足企業對於稅收風險管理的信息需求;能夠按照設定的涉稅風險點,通過歸納和整合企業涉稅風險點,全面梳理各稅種的納稅環節,根據不同稅種的風險特徵,實施應對策略,進一步完善企業風險管理能力,全面規範涉稅工作。2014年在國家稅務總局組織的行業稅收風險評估中,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順利通過評估,稅企雙方提前開展的稅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瞭解到,不僅企業從稅企合作中得到了實惠,稅務部門也通過合作在稅務風險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北國稅局藉助稅務風險評估,與企業共同進行涉稅風險的識別、估測、評價和控制,可以及時把握企業納稅動態,把企業涉稅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在2014年7月的增值稅申報審覈中,稅務管理人員發現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當期進項稅額較大,與平常月份相比較,當期稅款下降幅度較大。管理人員馬上與企業辦稅人員進行溝通,經瞭解因中秋節提前,企業需要大量備貨,導致當期進項稅額加大,入庫稅款下降。

同時,市北國稅局藉助稅企合作,實時獲知企業納稅管理訴求,在共同防範稅務風險的同時,將大企業服務直通車的工作滲透其中,及時傳遞企業需要的稅收政策,實現了稅務機關從剛性監管稽查向柔性管理服務的轉變,爲踐行國家稅務總局“以提高稅法遵從度爲目標,以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爲導向,以信息化手段爲依託,以個性化服務爲特色,以專業化團隊爲保障”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註解。

據悉,基於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取得的良好成效,近日,青島東軟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石油分公司與市北國稅局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就今後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達成共識。

企業風險管理案例 篇二

合俊集團自己打敗了自己

創辦於1996年的合俊集團,是國內規模較爲大型的OEM型玩具生產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團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美泰、孩子寶以及Spin master的製造商,並於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時候,銷售額就超過9.5億港元。然而進入2008年之後,合俊的境況急劇下降。在2008年10月,這家在玩具界舉足輕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廠沒能躲過這次全球性金融海嘯,成爲了中國企業實體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倒閉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經關閉了其在廣東的生產廠,涉及員工超過7000人。

金融危機只是催化劑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整個玩具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進入惡性循環,再加上2008年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資上調12%及人民幣升值7%等大環境的影響,導致了合俊集團的資金鍊斷裂。

表面上看起來,合俊集團是被金融風暴吹倒的,但是隻要關注一下最近兩年合俊集團的發展動態就會發現,金融危機只是壓倒合俊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實際上,合俊集團本身的商業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風險。作爲一個貼牌生產企業,合俊並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因此在生產中也沒有重視生產研發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歐美的訂單。美國的次貸危機發展成金融危機後,首先受到影響的肯定是這些靠出口美國市場過活的貼牌企業。

比較有意思的是,同在東莞,規模也和合俊一樣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業,龍昌公司卻在這場風暴中依然走得很從容,甚至他們的銷售訂單已經排到了2009年。比較一下兩家玩具企業的商業模式就能發現,龍昌公司擁有自主品牌,他們在市場中拼的是品質和科技,並且具有專利300多項,研發投入每年達3000多萬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隊伍。而且龍昌主要走高端路線,比如生產能表演包括太極拳的200多套動作的機器人,生產包含3個專利、能進行二次組合的電子 狗等等,銷售市場也並不依賴國外,而是集中在國內。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記者採訪倒閉後的合俊集團時,在現場拍到的產品是像商品的贈品玩具、滑旱冰及騎自行車的護膝用品、賺幾元錢的電子 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嚴重

其實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團已經認識到過分依賴加工出口的危險。2007年9月,合俊計劃進入礦業,以約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福建天成礦業48.96%股權。天成礦業的主要業務是在中國開採貴金屬及礦產資源,擁有福建省大安銀礦。

據合俊集團旗下東莞樟木頭合俊樟洋廠一位核心部門的負責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團付給天成礦業2.69億元的現金,直接導致廠裏資金鍊出現問題。

而公開資料顯示,合俊集團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億港元總價收購福建省大安銀礦勘探權。公司將以2.69億港元向獨立人士唐學勁收購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權益,並將認購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額4000萬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兌換後持股量將增至48.96%。首批4000萬港元在協議時已經給付。

然而令合俊集團始料未及的是,這家銀礦一直都沒有拿到開採許可證,無法給公司帶來收益,而3.09億的資金中國礦業也沒有按約定返還給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雙方約定2008年4月拿不到開採證,則將返還收購資金給合俊)。

對於天成礦業的鉅額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業的資本運作反而令其陷入資金崩潰的泥沼。

隨着合俊集團資金越來越緊張,爲緩解壓力,合俊賣掉了清遠的工廠和一塊地皮,並且定向增發2500萬港元。可是,“2500萬頂多維持兩個月的工資”。

爲了維持公司的日常運營,合俊開始向銀行貸款,但是不幸的是銀行貸款的途徑似乎也走不通了。公開資料顯示,合俊集團的貸款銀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別是星展、恆生、香港上海匯豐、瑞穗實業、南洋商業、渣打和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等7家,內地沒有銀行貸款。

合俊集團2007年年報顯示,其一年內銀行借款額爲2.39億港元。“這其中有一億七八千萬是以公司財產作抵押,剩下數千萬主要是老闆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擔保。”上述負責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團2008年上半年並沒能拿到新貸款。

可以說,收購礦業孤注一擲的“豪賭”,賭資本應該是合俊玩具用於“過冬”的“糧食”。沒有了這筆鉅額資金,合俊最終沒能捱過製造業剛剛遭遇的冬天。

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成本上升

1、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應對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團在樟木頭的廠房遭受水災,存貨因而遭受損失。水災導致物料報廢及業務中斷,集團耗費近一個月時間方恢復正常生產。此次水災亦嚴重影響該集團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及現金流量規劃,從而影響集團的營運效率。因水災造成的存貨受損約達6750萬港元。

2、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團旗下已倒閉的俊領玩具廠的一位員工稱,管理混亂纔是合俊倒閉的真正原因,而美國的金融危機只是讓這一天提前到來。據該員工反映,其所在部門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部門,卻設有一個香港經理,一個大陸經理,一個主任,一個經理助理,一個高級工程師,一個工程師,一個組長,還有就是三個工人,一共10人。該部門是一個五金部門,但合俊主要是生產塑膠和毛絨還有充氣玩具的。於是上述員工是這樣描述他們的工作的:“我們3個工人掃掃地、擦擦機器,完了就吹牛睡覺,組長就玩手機,我們睡覺他也幫忙站崗,主任就天天在辦公室上網或者到處泡妞。兩個工程師陪着經理天天出差,有時一個星期看不到人,經理助理就負責收發郵件和安排經理出差車,香港經理幹什麼我們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門除了比我們部門人多以外,其他情況差不多,都是當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沒有。工人做事是十個人做的事沒有十五個人他們不幹,一天能幹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團的物料管理也很鬆散,公司物品經常被盜,原料當廢品賣。而且生產上也沒有質量監控,返工甚至報廢的情況經常發生。“一批貨不返個幾次工是出不了貨的,有一批貨來回返了不下十次。廠裏的QC除了吃飯睡覺拿工資就沒有看到他們幹過什麼。”上述員工說。

3、對自身的負債能力預計過高,導致債務風險巨大。截至2008年6月底,合俊集團總資產8.35億元,總負債5.3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5.3億元,淨負債比率71.8%。

企業風險及管理 篇三

一、風險與風險分類。

公司可能面臨的風險有:

1.戰略風險。

如公司視野過窄、未能認識到競爭對手的實力、缺乏對各項法規制度(如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財務規章及其他法規)瞭解的違法風險、訴訟風險、稅務懲罰風險、健康和安全風險、環境問題帶來的風險等。

2.財務風險。

包括利率風險、貨幣風險、資本成本過高風險、財務資源濫用風險、員工的欺詐行爲風險、公佈的財務信息存在的誤報風險、會計系統的崩潰風險、未記錄負債風險、不可信的會計記錄風險、對信息過多或不足的分析風險等。

3.運營風險。

包括因商業運作未完全遵循戰略目標、主要變革的失敗、企業文化的喪失、失敗、由於對客戶服務不夠重視造成營業額下降、崗位人員資格和能力不夠、新產品無法被市場接受、企業效率低下令成本高居、企業生產能力過剩或者不足、企業的運作水平與國際先進水準之間還存在巨大的差距、業務流程耗時過多、由於管理不當,存貨的遺失給企業業績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於員工的失誤,造成產品不能符合市場的需要,無法完成企業的預期目標、企業可能由於主要原材料供應的突然中斷、有經驗人員的流失等原因造成業務的中斷,給公司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企業可能由於缺乏材料供應商的選擇餘地造成採購成本偏高,影響企業產品競爭力定價的不合理,比如企業使用現行市價與客戶簽訂遠期合同,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給企業帶來可能的損失、由於某種產品的失敗給企業的整個形象造成影響等而造成的風險。

二、企業風險與風險管理

1、企業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以及由此而可能給企業造成的危害或損失。

企業風險最終表現爲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失敗,是企業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企業風險有外部的和內部的。企業外部的如體制變化、政策變化、宏觀管理失誤、經濟滑坡、法律調整、國際市場變化、利率變化、匯率調整、消費者需求變化、競爭對手出現等均會導致企業風險。而企業內部的如決策失誤、管理不善、組織協調失衡等等也同樣會導致企業風險。

企業風險的特徵:風險領域的廣泛性、風險因素的多樣性、風險徵兆的隱含性、風險誘因的國際性。

2、世界是一個充滿了風險的世界,風險管理已經成爲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險增加了企業決策難度。企業在經營決策中,面臨這許許多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衆多的風險因素使得企業決策變量的數目驟然增加,使得企業風險更加難以準確預測。

風險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爲了避免風險對企業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企業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應風險,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風險增加了企業潛在損失的可能。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損失,企業不但要考慮國內的因素,還要考慮國際的因素;不但要考慮實際的'經濟因素,還要考慮貨幣經濟因素;不但要考慮近期的因素,還要考慮遠期的因素;不但要考慮收益的損失,還要考慮財產和人員的損失。

3、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一種設計的旨在確認、管理和控制潛在事件的流程,用於對組織的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是企業運用各種金融的或非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風險進行監測和控制,從而達到降低風險、規避風險、消除風險或減少風險的經濟性活動。

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爲兩種:

(1)、通過經營活動消除或躲避風險(如調整投資回報率)來減輕風險損失;

(2)、合作者分擔或投保轉移風險。

三、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

1、風險識別。

辨識和分析風險的過程是一種持續及反覆的過程,不加識別或者錯誤識別風險不僅難以管理風險,而且還會造成難以預料的損失,管理者必須謹慎地注意各層級的風險。風險識別的方法有量化或不可量化的方法,並按風險的大小順序及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排列,藉以辨識在諸多活動中,哪一種或哪一類風險較高。

2、風險分析。

風險辨識之後,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因爲許多風險難以量化,因此分析的方法也可能各不相同。有的風險需靠長期積累的風險管理經驗和數據進行測估,有的風險需要利用專門的技術分析手段進行計算、測量。但主要過程包括:估計風險的嚴重程度;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頻率);考慮應如何管理風險,以及評估應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還要對一些隱含性風險進行分析和顯性化處理。

3、風險處理。

在完成了以上步驟之後,要對是否實施風險管理和如何實施風險管理做出決策。正確地處理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控制組織活動:強化牽制手段,控制組織活動仍是大多數單位使用的風險管理策略。

(2)。避免新生風險:在組織做出重新規劃時,儘可能避免固有的風險形態。

(3)。分散風險:將總風險分散。如將原料供應商分散,以分散供應風險。

(4)。分擔與轉移風險:通常包括與第三者簽訂協議,由此分擔全部或部分財務風險;此外進行投保以轉移風險。

(5)。接受風險:對於組織成長或獲利而言,接受某一程度的風險也是必要的。

管理者可根據上述風險管理的形式做出本企業具體的風險管理策略,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企業的風險控制不單單是管理層方面的責任,也是企業各位員工的共同責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合理控制、管理風險。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 篇四

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探討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摘要

【摘要】在當今資本經濟市場當中,證券公司存在企業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從分析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着手,闡述了我國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並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我國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措施和建議。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內容

【關鍵詞】證券公司 財務風險 措施和建議

就證券公司而言,財務風險幾乎深入到證券公司的各個領域,如何採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是證券公司的經營目標之一,只有不斷降低風險,才能實現證券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在現今我國證券市場日趨成熟、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們對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進行研究與探討,有助於我們審視企業內部潛在的風險,進而從控制與管理風險的角度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及經營收益效率。

一、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界定

證券公司風險大致可劃分爲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運營風險和系統風險這幾類。上述六類風險都有可能會對證券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影響,進而引發財務風險。就財務管理而言,有的風險是可以進行財務計量或者是評估的,有的則難以在財務上合理進行評估或計量,業界普遍將能夠實施財務計量或評估的風險界定爲財務風險。

二、我國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融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證券公司在融資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是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兩方面帶來的風險。一方面,自有資金的風險主要是其在投資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對公司其他的融資、正常運營以及公司聲譽等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借入資金主要考慮其預期效益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它直接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以及銀行還款、還息,如果借入資金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不僅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會讓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

(二)資金運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資金運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主要是短期流動資金的管理不當以及投資資金的管理在投資過程中產生的風險。短期流動資金的風險它常常會因爲不正當行爲受到傷害,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貨幣資金安全性風險,例如,資金被公司內部人員擄走並攜款潛逃等等。除此之外,證券公司對於要從外收回的款項是否能如期收回也屬於短期流動資金的風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未定的,因此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投資資金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用證券公司的現有資金進行投資,需要考慮收益、變現以及購買力三個方面的風險,對證券公司而言,利用公司現有資金進行投資既是獲得更大效益的機會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因此證券公司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降低投資的風險。

(三)資金償還時面臨的風險

資金償還存在的風險主要可以從現金流量和資金調配不周引發風險兩個方面來分析。現金流量風險主要體現在現金受時間的影響,在流進和流出時現金的價值會有所變化,另外流入和流出的時間如果不能協調一致的話也會給公司的運轉帶來惡劣的影響,從而引發財務風險;資金調配不周體現在:資金償還和資金吸納如得不到及時、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不但使資金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用,同時還有可能使公司陷入資金困境,進而影響到公司的信譽和運營,致使財務風險的發生。

(四)收益分配方面的風險

收益分配方面的風險主要可以從收益確認時以及考慮收益分配政策所引發的財務風險來分析。在收益確認過程中,在成本和收益的核算過程中,由於人爲操作的失誤可能會出現覈算成本過高,收益過低或者成本過低,收益過高的問題,直接影響公司的財務收益;除此之外,收益分配政策也是值得考慮的,如果制定的收益留存和利潤分配政策不合理、沒有采取適當的利潤和現金分配方式,就難以保障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相互配合、協調,從而增加風險。

三、證券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有效舉措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風險識別與預警體系

1、財務風險的有效識別。只有及時有效的識別財務風險,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防範風險,降低財務風險的損失。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實施:第一,財務報表法。企業財務報表是用來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各項資金流通及財務情況,同時也包括這一時期內的企業經營的狀況及現金與不動產流動量等會計類內容的一種向企業外提供的文件。利用財務報表可以對證券公司的財務情況有詳細的瞭解;第二,詢問法。對公司不同階層的員工對目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詢問,以瞭解財務的最新動態;第三,內部交流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人員應定期開內部交流會,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用大家的智慧促進公司財務的發展。

2、財務風險的科學預警。建立有效的財務預警機制是防範財務風險的有效措施,證券公司財務工作人員詳細瞭解財務狀況,對於財務支出收益情況詳細真實的記錄,並且對於資金投資的收益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時刻關注資金狀況,避免財務問題不能得到最及時解決的現象發生。在此基礎上,最及時的洞察財務風險的苗頭,從而最短時間內解決財務風險的問題,減少財務風險的損失。

(二)制定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1、加強對財務風險工作人員的管理培訓。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對於相關工作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同時對其風險意識有很高的要求。可以採取對財務風險工作人員實行責任制的方法,按照工作能力進行績效考覈來發放工資和獎金,不過所有施行的方法都要在以提高員工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的前提上開展。打造一支具有高風險意識和過硬的專業能力高素質專業業務人員隊伍,從而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促進證券公司更有活力的健康發展。

2、公司要制定合理的資金週轉辦法。科學合理的資金週轉方法能最大限度地爲公司發展帶來空間,證券公司與一般的非證券公司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資金融通量大,對於資金週轉要求高。資金週轉不暢會直接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在尋求合理的資金週轉方法時,首先應考慮市場的因素,以市場爲主導,資金週轉方法的創新應與市場保持統一,才能迸發出應有的活力,只有與市場接軌,才能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拓展融資渠道,增強證券公司自身融資實力也是解決證券公司資金週轉問題的途徑。

3、在公司設立財務風險控制管理機構。財務風險控制管理機構旨在及時解決公司的財務問題,相對而言,證券公司財務問題多且雜,因此對於整個風險控制管理機構來說任務是非常重的,所以不僅要求整個機構的工作人員除了自身專業能力卓著以外,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在配備足夠優秀的人員之後,必須要嚴格制定公司財務風險的控制管理規章,並嚴格執行,盡最大限度的降低財務風險給公司帶來的損失。

4、加大財務監督力度,完善財務監督體系。任何企業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督,千萬不可忽視對證券公司的財務監督,首先公司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監督部門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確保監督的真實有效,避免出現財務工作人員“中飽私囊”、“攜款潛逃”等的現象。只有將監督完全落實,證券公司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保障證券公司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證券行業立足,促進證券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證券公司的財務風險來源於公司內外部,只有證券公司認識到規避財務風險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風險識別與預警體系及制定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並加大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力度;工作人員不斷增強財務風險意識,積極落實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儘可能的規避財務風險,從而保障證券公司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證券行業立足,促進證券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文獻

[1]郭崖。我國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探討[J]。現代商業,2008,(23):226.

[2]吳倫虎。我國證券公司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10.

[3]王櫟軻。投資銀行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10.

[4]俞紹鋒。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商,2013,(23):52-53.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 篇五

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摘要

摘 要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風險管理已經成爲必不可少的管理內容。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市場參與度比其他性質的企業高,所以經營風險管理應成爲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較爲完善的風險管理理論體系,但是在某一些應用領域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我國國內企業風險管理相對滯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普遍存在風險管理意識不足,多數企業不能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係,風險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內容

本文論述了上市公司風險及經營風險管理的相關概念,提出了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爲監管當局,上市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資者提供了重要啓示。

關鍵詞 上市公司 經營風險管理 對策建議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企業已走出國門,走入世界。面對市場全球化、資本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風險已成爲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大危害。企業要發展,風險管理就成爲了必不可少的管理內容,尤其是上市公司,市場參與度比其他性質的企業要高,經營風險管理問題應成爲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本文從上市公司的風險出發,分析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目前上市公司在經營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並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以求爲企業監管當局、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提供重要啓示。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保險業,而真正作爲一門學科是從20世紀50年代纔開始的。1963年,美國出版的一手冊中刊載了《企業的風險管理》一文,引起歐美各國的普遍重視。此後,隨着實踐的發展,風險管理理論不斷豐富完善,已經從以信用管理和財務管理爲價值導向的傳統風險管理階段,經過以整體風險控制爲價值導向的現代風險管理階段發展到以風險效益爲價值導向的後現代風險管理階段。國內的風險管理研究起步較晚,風險管理傳入我國大概是在20世紀80年代,起初風險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金融、設備維護與更新、自動儀表的可靠性分析等領域,隨着企業所處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得到廣泛關注。

(三)本文研究思路與結構

本文介紹了上市公司風險和經營風險管理的內涵,分析了上市公司實施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提出了企業實施經營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二、上市公司風險及經營風險管理的相關概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爲市場主體的企業,要參與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競爭,必然要面對各種風險。企業風險管理是一種企業對可能產生以上風險的因素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後管理的過程,表現爲認真分析風險、有意識地承擔風險、科學地管理風險、穩妥地獲取風險收益。它通過對事物全方位、深層次的的分析,爲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爲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上市公司風險及經營風險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風險的概念

風險是人們因對未來行爲的決策及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後果與預定目標發生多種負偏離的綜合。簡單說,風險是指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損失發生概率及其後果的函數:

R=f(P,C)

其中,R表示風險,P表示不利事件或損失發生的概率,C表示該事件發生的後果。就是說,風險既包含潛在損失的大小,也有發生概率高低的含義。

風險其實是一種潛在損失的可能,只有符合一定條件後,這種可能的經濟損失才轉化成爲現實的經濟損失,並且,這種可能與現實之間不一定完全相等。只有當不確定因素引起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時,風險才真正發生。因此,風險又可以簡單定義爲:風險是指未來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

(二)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的內涵

企業經營風險,又稱營業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引起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簡單地說,企業經營風險是企業在生產與銷售過程中所面臨的由於管理、市場與技術變化等引起的各種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在企業經營面臨的諸多風險中,有人將它們歸納爲決策風險、管理風險和非經營風險三種類型。他們認爲,法律風險不是孤立的一種風險形態,它存在於各種風險之中,任何一種風險都有可能演化爲廣義法律風險,以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而告終。

(三)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的要素

企業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識別、評估、分析各種可能造成潛在影響的風險事項,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爲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其核心是將難以預計的未來事項的不確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並從中尋求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機遇。企業風險管理要完善有效,一般應具備相互關聯的八個要素,各要素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爲實現企業目標提供保證。分別爲:內控建設、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控。

三、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如何辨識、評估、監測、控制風險,已成爲熱點問題。中國企業風險管理面臨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我們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缺乏正確的風險理念。風險理念是指對風險的態度和認識。風險理念應該與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企業的資源狀況以及企業戰略相適應,應該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正確的風險理念既不是對風險的刻意迴避,也不是片面爲高回報而刻意追求;既不是對風險視而不見,也不是對風險過分強調。第二,有待於從戰略高度認識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中國企業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大都停留在職能管理的層次上,風險管理缺乏必要的高度,也沒有得到企業高層的必要關注。第三,缺乏系統性風險管理手段。中國企業的風險管理缺乏風險分析和度量手段,缺少專門化的風險管理工具,往往按職能被切分到財務、運營、市場、法律等多個層面,缺乏全局性的整合框架和主線。經營風險管理還未滲透到組織和流程的各個層面,組織的風險理念往往缺乏清晰的表達和內部貫徹,並沒有爲大多數員工理解和認同,也無法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工作中。風險管理對於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來講還是個新概念,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風險意識不強、風險管理工作薄弱是企業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重要原因。開展風險管理,既是出資人對企業的要求,也是企業自身參與市場競爭,確保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一些專家分析認爲,未來幾年中,我國的企業必將會掀起一股風險管理的高潮,爲了確保上市企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必須有效合理地規避各種風險。 (一)管理經營風險是企業獲得高額利潤的需要

風險和利潤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彼此不能分離,緊密相連,相互作用。就同一事項而言,其風險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因行爲人的控制措施不同,從而導致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實際發生的損失不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主體經營的產品,大多數情況下是趨同的,同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爲風險管理能力或風險經營水平的競爭。風險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其支付的風險成本相對較低,獲得高收益的比較優勢明顯,意味着其獲利相對豐厚,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風險是未來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只有符合一定條件之後,這種可能的損失才轉化成爲現實的損失。風險管理過程,其實就是對風險進行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救濟的過程,是企業爲實現經營目標所建立的一種機制。這種機制,不僅可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實際造成的損失,還有利於保障企業安全穩健運行,避免毀滅性風險發生。

(二)實施經營風險管理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需要

隨着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企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企業面對的風險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最近,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爲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務更加緊迫。此外,現代企業經營的實質是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三者達到動態平衡和系統優化的過程。但任何時候,使這三者達到絕對平衡是不可能或者是極少見的,而不平衡則是經常的。這種不平衡會產生經營風險,爲了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實施經營風險管理。

(三)實施經營風險管理是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經營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關係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近年來,國內外一些著名的企業由於風險管理失控而導致企業經營損失甚至破產的案例爲大型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敲響了警鐘。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銀行——巴林銀行由於操作風險在1995年2月倒閉;全球第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因財務問題申請破產,股票價格從每股90美元跌至幾美分;2003年3月,長虹因爲信用風險損失44億人民幣;2004年12月,中航油因從事石油期權投機造成5.54億美元的鉅額虧損。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控制企業的風險,實施風險管理對於企業是非常關鍵和非常重要的。

四、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使世界範圍內對風險管理的呼聲越來越高。 先是2001年11月,安然公司爆發財務醜聞;接着在2002年6月,世通公司爆出會計舞弊;加之其他一系列的會計舞弊事件,直接導致了2002年7月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出臺,旨在減少不準確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告。從企業風險管理的角度,COSO委員會於 2004年9月頒佈了《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 對企業推進風險管理的實踐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建議。

在我國,同樣存在類似安然事件的醜聞。例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破產,伊利股份高管挪用公款,四川長虹大量貨款難以收回等。在此背景下,我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6年6月正式頒佈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予以貫徹執行和落實。根據2004年美國 COSO委員會頒佈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ERM),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應用於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旨在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並在有關人員風險偏好範圍內管理風險,爲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

然而,在我國,除了金融、保險等行業已經開始重視風險管理並積極推行信用和市場等風險管理之外,大部分企業尚處於專家管理風險的個人時代——認識到某些高風險領域,企業的業務專家針對這些高風險提出自己的認識和建議,採取保險等工具對重要資產的風險進行轉移。但隨着企業的發展與規模的擴大,企業採取這種措施很難全面地應對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另外,國內的風險管理髮展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不足。

1、國內企業風險管理髮展相對滯後

國外各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加快了對風險管理特別是公司治理結構的立法。英國在2002年發表了國家風險管理標準。美國更爲領先,COSO於1985、1992年、1998年及2004年共發表了4篇報告。除了COSO以外,包括審計師協會、企業董事藍帶委員會等機構都做了許多工作。到目前爲止,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所有資本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馬來西亞),都發表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的監管條例和公司治理準則。相對於國外,國內對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規定起步較晚,財政部在2008年才推出了《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3個徵求意見稿。其中,《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所涉及的項目在2008年年底達到27個。

2、多數企業不能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現代投資理論認爲,風險和收益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風險的投資應該提供高回報,風險高但收益低的投資顯然不符合投資理論。錯誤地把防範風險與業務發展和經營效益對立起來,在強調業務發展時,往往忽視風險管理,在強調風險管理和控制時,又放鬆了市場營銷和市場拓展。作爲企業,其本質功能就是通過承受風險來獲得相應的回報,所以風險管理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現代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風險和收益相配原則。企業對其各項業務以及整個企業的風險進行評價的目的就是爲了確保它們各自所承受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對整個企業來說,如果不注意控制風險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違約或破產。在我國的企業中,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原則還沒有被充分理解和執行。 3、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實施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的責任,而風險管理制度則是風險管理的基石,管理層應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目前關於風險管理制度的內容主要是以財務風險管理爲主,缺乏對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制度的完善;在操作過程中某些制度過於原則化,使得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執行。同時員工的素質及其風險意志也是一個制約因素。企業本身的風險管理制度與相關的法律、法規、行爲準則以及相關慣例等外部規則的結合出現問題,使得內部的管理制度在實際應用中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不能確保各項業務操作與管理制度符合規則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對現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補充和廢止,及時發現並彌補制度設計和執行上的缺陷。

(二)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問題成因分析

風險是市場的靈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其運作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有產生風險的可能性,對於企業來講,要完全消除企業生產經營中所有的風險顯然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風險管理問題總是存在,但爲了有效地規避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應全面分析形成企業經營風險的各種因素,找出經營風險管理問題的成因,將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1、缺乏風險意識,尚未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管理文化決定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管理理念和行爲模式,涉透到企業業務的各個環節。歷史和經驗表明,一些企業之所以在風險管理上出現問題,並不是因爲缺乏風險管理系統、政策和程序,而是因爲落後的風險管理文化不能使這些系統、政策和程序真正發揮出作用。由於歷史和體制原因,我國企業風險管理起步較晚,風險管理理念比較落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完全脫離,我國大多企業在戰略目標的制定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急於求成,希望以最快的方式來獲得回報,結果導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承擔了過多自身不可承受的風險,加之缺乏與之匹配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導致企業應對市場變化能力不強,產品的生命週期大大縮短、企業發展後勁不足。甚至有個別企業在重大風險事件發生之時無從應對,從而導致鉅額損失;第二,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對於風險的認識明顯不到位,只是簡單地憑藉個人的主觀判斷和經驗進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主觀隨意性大,對於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風險管理往往是呈間斷性的特點,難以保障企業對市場的變化作及時積極的應對。此外,風險管理意識還沒有貫穿到全體員工,還沒有貫穿到業務拓展、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往往把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看做是風險控制部門的事情;第三,重視具體風險管理,缺乏整體風險意識,企業風險管理的理念還不到位,仍以財務風險管理爲主,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重實性不夠,缺乏整體風險意識。在已實現風險管理的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都將精力投入到具體風險管理中,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地考慮企業風險組合與風險的相互關係的能力,從而導致風險管理的資源分配不均,影響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和機制存在缺陷

從國外企業看,體系的健全和獨立是確保經營風險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觀的分析能力的關鍵。目前,我國企業在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以及風險管理職責劃分方面與國外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我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我國企業普遍沒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國外企業基本都具有從董事會、風險管理部門到風險管理官(CRO)在內的較爲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國外企業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主要特點是建立專門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公司的風險進行統一管理,而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種獨立性不僅表現在風險控制要獨立於市場開拓,還表現在程序控制、內部審計和法律管理等方面;第二,風險管理職責不清。企業現有的風險管理職能、職責散落在各個部門和崗位之中,缺乏明確且針對不同層面的風險管理的職能描述和職責要求,考覈和激勵機制中尚未明確提出風險管理的內容,導致缺乏保障風險管理順利運行的職能架構。而且,當前的國內企業尚未形成企業的風險信息標準和傳遞渠道,缺乏信息的支持。企業內部缺乏對於風險信息的統一認識,風險信息的傳遞尚未有效的協調和統一,對於具體的風險,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數據支持,影響決策的效率和效果。

3、注重風險制度設計,忽視制度執行

在規範風險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明確關鍵風險控制點。首先,應該確保風險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備性。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加強事前預測與防範工作的開展,在運行過程中,實施風險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排除障礙。其次,對業務流程中的關鍵風險因素,應制定規範的管理對策,重點突破,降低風險損失的嚴重性。再次,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重點是內部控制的配合,而內部控制中最有效的手段應該是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由於獨特的地位優勢,可以更客觀全面地進行會計風險管理,又能夠緊密結合公司實情,在其指導下的公司風險戰略的制定和修改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內部審計工企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很多公司很重視制度的設計,甚至高薪藉助“外腦”。但事實是制度的執行比設計更爲重要,良好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其效用就無法發揮。內部審計流於形式,缺乏風險管理監督保障機制。內部審計最重要的職能是幫助企業找到潛在風險,並根據重要性排列處理順序和提出防範的手段,它可以支持董事會和管理層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控、檢查、評估、報告和建議。我國上市公司受法人治理結構不規範的影響,內部審計出現無人管理、無人蔘與的尷尬處境。整個風險管理缺乏基本的檢查和監督保障機制,工作質量大打折扣,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潛在的和現有的風險都得不到解決。

五、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經營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風險管理理論,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 (一)樹立現代風險管理理念

現代風險管理理念是一種把風險和機遇都考慮進來的全方位的風險管理理念。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的目的不僅僅是爲防範風險、化解風險,同時也是爲企業創造價值、創造利潤。在風險無處不在的市場經濟中,失去機會是最大的風險。大型企業只有選擇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纔能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的發生、抓住機會,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要認識到,風險管理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部門的事,而應該貫穿到整個企業和全體員工,貫穿到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風險管理應該納入企業的戰略目標,並通過部門協調、人事制度和權責利等的制度性安排,最大限度地使企業活動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並通過激勵考覈機制,使每個層級的管理者與員工理解自己崗位工作與風險責任之間的關係。作爲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尤其是核心決策層的風險管理理念則是企業有效進行經營風險控制的前提。只有經營管理者從思想上重視企業的風險管理,樹立現代風險管理理念,認識到風險對於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提高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對可能面臨的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企業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將風險防範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的整個過程,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預測、識別、判斷、控制和處理,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規範公司運作

要規範企業運作,使企業的經營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應構築嚴密的企業內控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相互獨立的控制層次:一是在企業“供產銷”活動全過程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制度,建立以防爲主的監控防線;二是設立事後監督,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和週期性的檢查,建立以“堵”爲主的監控防線;三是以稽覈、審計、紀檢部門爲基礎,成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建立以“查”爲主的監督防線;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主要需要通過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臨時的檢查與考覈,看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了什麼問題,然後據此進行鮮明的獎勵與懲罰,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然後,加強對內部控制行爲主體“人”的控制,使內控制度能夠落到實處。內控制度失效和經營風險的產生,行爲主體是人。因此需要從把握相關人員行爲和對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與業務培訓兩方面入手,做好內部控制工作;最後,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因爲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營運狀況,提供內容全面、及時、正確的信息,並在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溝通,使產生的信息的相關性、真實性和透明度都得到提高。

(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對市場的敏感性使得其對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和質量要求較高,風險的瞬息萬變性也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摒棄傳統落後的管理方式。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應該是保證信息的流暢,建立信息共享系統是必然舉措。目前較爲先進和高效的方式是ERP系統,該系統不僅改變了信息與溝通的模式,提供了及時、有效、方便的信息交流平臺,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內部控制,通過集中處理數據,將內部控制程序化,成爲制定風險決策的必經過程,極大地降低了風險因素的影響,值得引進。另外,在整個風險管理制定的建設中,應重視風險預警機制的落實,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解決,降低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穩定公司業績,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由於缺乏對風險管理重要性及意義的深入瞭解和認識,很多風險管理決策停留在以眼前利益爲目的的層次上,只能完成對當前數據的分析,專注於提出事後風險解決對策。也因爲沒有建立信息共享系統,數據傳輸不及時,事前的風險預測沒有依據,再加上傳統的指標分析方法無法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的需要,風險管理出現力不從心的問題。企業應在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整、更新,使之具備風險信息管理功能,形成涵蓋企業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信息的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同時,加大該系統覆蓋的所屬分、子公司的範圍,對企業重大風險進行全面監控,並加強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預警功能建設,對超過風險預警上限的重大風險實施信息報警。

(四)加強企業危機管理

企業危機管理是指企業爲避免或減輕危機產生的可能和危害,並保證企業處於正常運營狀態,從而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的過程。成功的危機管理不僅能將企業面臨的危機化解,而且還能夠通過危機處理過程中的措施增加外界對企業的瞭解,並利用此機會重塑企業的良好形象,化危機爲商機。企業要想迅速併成功進行危機管理,第一,必須構築快速有效的溝通機制。雖然企業危機管理的重點是預防危機,預防危機的措施也可以做得相當周密,但是危機誘因的複雜和多變,任何企業都難以迴避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因此,企業危機管理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就是處理已經發生的危機,把危機損失和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危機發生後會很快引起新聞媒介和公衆的關注,因此企業在遇到企業危機管理時要迅速反應,立即調查情況,確定對策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這是危機處理中最爲關鍵的一步。此外,企業要特別做好危機的善後工作,要通過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彌補因危機造成的各種損失,從根本上改變公衆對企業的不良印象,恢復和重建良好的公衆形象,只有當企業的公衆形象重新建立之際,企業才能真正談得上轉危爲安,企業危機管理才能畫上完滿的結局。第二,企業必須建立危機預警系統,現代企業是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繫的開放系統,不是孤立的封閉體系,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危機預警系統。企業的危機預警系統應包括四個方面:組建高效的企業危機管理小組、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建立自我診斷制度與開展職工企業危機管理培訓。總之,危機管理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項長期規劃,任何一種臨時性措施和權宜之計的做法是不可能的,企業有危機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將危機轉爲機遇。

六、結論

本文論述了上市公司風險及經營風險管理的相關概念,提出了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爲監管當局,上市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資者提供了重要啓示。

公司風險管理論文文獻

[1]胡杰武,萬里霜。企業風險管理[M]。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高立法,虞旭清。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實務[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3]範道津,陳偉珂。風險管理理論與工具[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4]陶丹。中小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研究[D]。碩士論文,2007.

[5]連偉。淺談企業經營風險管理[J]。企業管理,2008(8):P24-27.

[6]賓愛琪。論我國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與控制[J]。學術論壇,2009(10):225.

[7]莊紅梅。論企業經營風險管理[J]。決策探索,2010(10):76.

[8]楊炳華。試論企業經營風險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0(20):129-130.

[9]劉士光。論如何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J]。商場現代化,2011(653):137.

[10]李存華。淺談企業經營風險及防範[J]。北方經濟,2011(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