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施工方案

安科生物北區新建項目岩土工程詳勘報告

安科生物北區新建項目岩土工程詳勘報告

安科生物北區新建項目岩土工程詳勘報告

 

1 概 述

1.1 擬建工程概況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科生物北區新建項目擬建於合肥市高新區天元路與海關路交口,該廠區總用地面積爲17983.933m2,規劃總建築面積爲64913.01m2,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爲49818.45m2,地下建築面積爲15094.56m2。本期新建建築爲1#科研檢測樓、3#車間及地下車庫,其詳細資料見表1.1。

表1.1       建築物概況表

建築物名稱

層數

結構形式

建築高度

備註

1#科研檢測樓

12F/2D

框架結構

48.30m

擬採用天然地基

3#車間

8F/2D

框架結構

48.30m

擬採用天然地基

地下車庫

2D

框架結構


擬採用天然地基

本次勘察階段爲詳細階段,受甲方委託,我公司負責該擬建建築物場地的岩土工程的勘察任務。

1.2 勘察等級

擬建建築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級爲二級,場地複雜程度等級爲二級,地基複雜程度等級爲二級,確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級爲乙級。

1.3 勘察目的、任務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的岩土工程資料和設計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參數。對建築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評價,並對地基類型、基礎型式及地基處理等提出建議。主要任務要求如下:

1)蒐集附有座標和地形的建築總平面圖,場區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築物的性質、規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

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佈範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

3)查明建築範圍內岩土層的類型、深度、分佈、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

4)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濱、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

6)綜合評價場地穩定性、抗震性、粘土的脹縮性、判別並確定砂(粉)土液化等級、液化程度,並提供場地地基基礎設計參數;

7)判定水和土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

8)對地基基礎設計及施工提供意見及建議。

1.4 勘察依據的技術標準

1)《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11);

3)《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2016年版);

4)《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

5)《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

6)《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

7)《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範》(GB50112-2013);

8)《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

9)《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規範》(GB50585-2010);

11)《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

12 )《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標準》(JGJ/T72-2017);

13)其它相關規範及規程。

1.5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佈置

1 )勘察工作佈置

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2009年版),勘探孔主要沿擬建物周邊及角點佈置,共佈置鑽孔20個,勘探孔孔距不大於30.0m(詳見建築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本工程建設物按天然地基及樁基要求進行。本工程勘察方法採用以鑽探爲主配合原位測試和室內試驗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

2 )勘探孔測量

勘探孔放樣、測量根據業主提供的規劃平面圖上的相對座標採用RTK進行施放,勘探孔的平面位置誤差小於±0.25m,高程誤差小於±0.05m,滿足勘察規範要求。座標系統採用城市座標系,高程系統採用吳淞高程系。

3 )鑽探、取樣和原位測試

野外鑽探、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及取樣工作由我公司鑽探公司負責完成。鑽探設備爲DPP-100型車載鑽機、XY-1型巖芯鑽機,根據不同地層情況及要求,分別採用螺紋鑽具迴轉鑽進或泥漿護壁迴轉鑽進的鑽探工藝進行施工,開孔直徑110mm,終孔直徑110mm。標準貫入試驗由各施工班組在鑽探過程中完成,試驗設備主要參數爲鑽桿直徑42mm,穿心錘質量爲63.5kg,自由落距76cm,標準貫入器總長度650mm,對開管外徑51mm,內徑35mm,標準貫入試驗指標爲貫入器預打入土中15cm後,再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N。取樣工作在鑽孔內進行,嚴格控制土樣的取樣質量,不擾動土樣採用厚壁束節固定活塞Ф91mm、L=800mm取土器,對一般粘性土用靜壓法,對硬塑~堅硬粘性土用重錘少擊法採取,所有樣品均現場標識及時封裝,並採取防震、防曬及防失水措施,及時送土工試驗室試驗。

4 )室內試驗

土工試驗由我公司土工實驗室獨立完成,其中土工試驗項目中粘性土主要有含水量、液塑限、直剪、壓縮等常規試驗項目。試驗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進行,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1.6 勘察工作量與週期

我公司接受任務後,於2018年3月12日進入現場施工,並於2018年3月13日結束外業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實施勘探孔20個,其中取土孔14個,標貫孔6個。完成工作量如下:總進尺565.20m,其中取土孔進尺395.70m,標貫孔進尺169.50m,取原狀樣33件,取巖樣6件,標貫試驗32次,單孔波速測試3孔。

室內土工試驗於2018年3月14日開始,並於2018年3月17日完成,內業資料整理於2018年3月19日全部完成。

 

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綜述

2.1 氣象條件

合肥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地處中緯度地帶,位於江淮之間,全年氣溫冬寒夏熱,春秋溫和,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帶氣候類型,爲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合肥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常導致天氣時晴時雨,乍暖乍寒,複雜多變。夏季:季節最長,天氣炎熱,雨量集中,降水強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節。秋季:季節最短,氣溫下降快,晴好天氣多。冬季:天氣較寒冷,雨雪天氣少,晴朗天氣多。

2.2 區域地質構造

合肥市地處中國東部,安徽省中部,居於江淮之間,巢湖西北岸。構造位置處於華北板塊南部邊緣,南部爲大別山造山帶,東側以郯廬斷裂帶爲界,其形成與演化與這兩大構造體系密切相關,是兩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新生代殘留盆地。大地構造處於華北地臺、下揚子地臺和北淮揚褶皺帶三大構造單元的結合部。

自第四紀以來,合肥地區的新構造運動明顯繼承了早期構造運動的特點,並受其嚴格控制,池河—西山驛斷裂以東爲相對上升的低山丘陵區,而該斷層以西爲相對下降的平原區,這是自燕山運動初期就已經形成的地貌格架。地殼表現爲大幅度的水平和垂直升降運動,並以振盪性垂直升降運動爲主。由於間歇性升降運動,使低山丘陵和分水嶺地帶繼續上升,其兩側相對下沉,形成了逐漸降低的層狀地貌帶,使流水地質作用加強,河流地質作用和河流地貌發育,合肥地區廣泛堆積了第四系鬆散沉積物。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擬建場地未見構造斷裂帶通過。

2.3 地形、地貌

勘察期間,場地局部未拆遷。實測孔口地面高程40.96~41.67米,最大高差0.71米。高程系統爲吳淞高程系,高程引測點由甲方提供,位於廠內現狀路面上的A1點,其吳淞高程40.812米(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建議施工前對該點標高進行復核,避免系統誤差。

擬建場地屬於江淮波狀平原地貌單元,微地貌屬崗地地貌。

2.4地基土

經本次詳勘揭露,擬建場地地基土構成層序自上而下依次爲:

①層雜填土(Qml)——層厚0.80~6.50米,層底標高34.57~40.73米。褐灰、灰褐、褐黃等雜色,溼,鬆散~稍密狀態,以粘性土成分爲主,含碎磚、碎石、砼塊、砼地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局部夾有淤泥質土。

②層粘土(Q3al+pl)——層厚1.50~4.00米,層底標高36.51~37.43米。褐、黃褐、灰黃色,溼,硬塑狀態,全場地均有分佈,含高嶺土、鐵錳質氧化物、鐵錳質結核等,無搖震反應,切面光滑,幹強度高,韌性高。

③層粘土(Q3al+pl)——層厚9.80~12.60米,層底標高24.55~25.54米。黃褐、褐黃色,溼,硬塑~堅硬狀態,全場地均有分佈,含高嶺土、鐵錳質氧化物、鐵錳質結核等,局部夾粉質粘土、少量礫石等,無搖震反應,切面光滑,幹強度高,韌性高。

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K)——層厚4.30~5.40米,層底標高20.14~20.67米。褐紅色,溼,密實狀態,原巖風化成砂土狀,風化裂隙發育,含泥質、石英、雲母等礦物。

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K)——此層未鑽穿,最大鑽遇厚度爲9.20米。褐紅色,稍溼,結構緻密,層狀結構,泥質膠結,遇水易軟化,含石英、雲母片等,局部爲粉砂岩、泥岩夾層。

以上各層土的詳細分佈詳見 “工程地質剖面圖”。

2.5 不良地質作用

根據本次勘察結果,擬建場地範圍內及周邊未見崩塌、滑坡、泥石流、採空區等對工程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

2.6 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據收集資料,在勘察範圍內未發現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2.7 水文地質條件

1)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場地內地表水總體由地勢較高地段往地勢低窪處徑流,排泄主要以地表徑流和蒸發爲主,勘探期間場地範圍內未發現明顯地表水。

2)地下水

擬建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地下水類型主要爲填土中的上層滯水及基岩風化層中的裂隙水,上層滯水由大氣降水滲入及地表水徑流補給,受大氣降水、季節、氣候以及地形的變化較大,沿地勢由高向低徑流,場地地表水排泄不暢,在相對低窪處易富集,且地表水位變化較大,水量一般。勘探期間測得上層滯水靜止水位埋深0.80~1.20米,水位標高39.87~40.87米。基岩風化層中的裂隙水主要由地下徑流滲透補給,鑽孔未能測得穩定地下水位,基岩風化層中的裂隙水埋深較深,對基礎設計及施工影響小。擬建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在1.50米左右。

 

3 岩土參數統計

3.1 統計方法

根據地基岩土層劃分情況,以各岩土層爲統計單元,剔除個別明顯不合理偏值後,進行物理力學性質的統計分析,統計成果詳見附表《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參數表》;對附表中各試驗指標的統計成果說明如下:

1)表中給出的各項參數爲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變異係數等,設計時根據安全使用情況,結合統計參數可酌情采用。上述參數統計系根據國家標準《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2條進行,按場地的層位分別統計。

從表中統計結果可知:各岩土層的物理性指標變異係數一般小於0.2,力學性指標變異係數一般小於0.3,土層分層合理,岩土參數的可靠性和適用性能滿足工程要求。

2)表中固結快剪試驗成果所提供的土的內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爲峯值指標。

3)表中標準貫入擊數N值爲實測值,靜力觸探Ps場地平均值爲最小平均值。

4)岩土層定名系根據外業鑑別、土工試驗、結合原位測試成果及類似工程經驗綜合確定。

3.2 岩土室內試驗指標

1)地基土的一般工程性質指標

勘探深度範圍內各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附件6“土工試驗成果報告表”。各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附件8“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

2)地基土的壓縮模量

爲便於地基變形計算,結合原位測試及工程經驗給定了土的壓縮模量,②層粘土的壓縮模量Es平均值爲12.2MPa,③層粘土的壓縮模量Es平均值爲14.61MPa。

3 岩石抗壓強度

勘察期間對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採取了岩石試樣,並進行了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試驗,試驗統計結果見表3.2-1。

表3.2      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統計表

指 標

天然容重(KN/m3)

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MPa)

子樣數n

6

6

一般值

21.50~23.2

1.0~3.2

平均值μ

22.1

1.6

標準差

0.66

0.80

變異係數δ

0.03

0.53

標準值σ

21.5

0.9

3.3 岩土原位測試結果

1)靜力觸探試驗結果

爲了綜合評價粘性土的承載力,對場地地基土進行了靜力觸探試驗。其結果經歸納統計列於表3.3-1“靜力觸探試驗分層統計表”。

表3.3-1      靜力觸探試驗分層統計表   

層序

地層名稱

次數

(n)

比貫入阻力Ps(MPa)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變異係數

















2)標準貫入試驗結果

爲了綜合評價各土層的承載力,對場地地基土進行了標準貫入試驗。其結果經歸納統計列於表3.3-2 “標準貫入試驗分層統計表”。

表3.3-2     標準貫入試驗分層統計表

層序

地層名稱

次數

(n)

實測錘擊數N(擊)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變異係數

















3)重型動力觸探試驗結果

爲了綜合評價各土層的承載力,對場地地基土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其結果經歸納統計列於表3.3-3 “重型動力觸探分層統計表”。

表3.3-3     重型動力觸探分層統計表

層序

地層名稱

次數

(n)

重型動力觸探N63.5(擊)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變異係數

















4)波速試驗結果

爲判定場地土類型及建築場地類別,在7#、16#、24#、27#、33#孔中進行了剪切波速試驗,測定了20.0m深度範圍內各土層的剪切波速值,本次測試的地基土剪切波波速測試的鑽孔號、各孔測試深度、計算深度、剪切波速如下表。

3.3-4     波速試驗結果表

孔  號

測試深度(m)

計算深度(m)

剪切波速(m/s)

7

20

20

272.3

16

20

20

271.5

 

4岩土工程分析評價

4.1 岩土的一般工程性質評價

②層粘土的壓縮係數平均值a1-2=0.14MPa-1,屬中等壓縮性土;液性指數在0.02~0.19,呈硬塑狀態,其工程特性較好。

③層粘土的壓縮係數平均值a1-2=0.12MPa-1,屬中等偏低壓縮性土;液性指數在-0.10~0.17,呈硬塑~堅硬狀態。其工程特性相對好。

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呈密實狀態,低壓縮性,其工程特性好。

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爲0.9 MPa,屬於中風化極軟巖,岩石完整程度爲較完整,岩石基本質量等級爲V級,壓縮性微小,其工程特性好。

4.2 特殊性岩土評價

1)填土

場地地表分佈的人工填土,均勻性差,結構鬆散,一般均處於深基礎埋深之上,其工程意義不大,但不應作爲回填土使用,基坑開挖時應採取措施,防止坍塌,但對局部殘留於基底標高之下的人工填土,必須進行換填處理。

2)膨脹土

根據土工試驗報告,擬建場地②層粘土、③層粘土的自由膨脹率(δef)在46~61%之間,屬膨脹土,具有弱膨脹潛勢。依據合肥地區的氣象資料分析計算,膨脹土溼度係數ψw在0.86,大氣影響深度約3.2米,大氣急劇層深度約1.44米。

4.3場地的穩定性及適宜性

根據收集區域地質構造資料分析,結合本次勘察成果,擬建場地範圍內未發現有影響場地穩定性的活動構造通過,無不良地質作用,勘探期間未發現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屬於穩定性場地,適宜本工程建設。

4.4 地基均勻性

擬建場地內②層粘土、③層粘土土層分佈均勻,層頂埋深及厚度變化較小,屬均勻地基。

4.5地下水、地表水評價

擬建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在1.50米左右。工程建設過程中地質環境將發生變化,場地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水等條件將隨之發生改變,根據本地區工程經驗,場地抗浮設防水位建議按整平後室外地坪標高下1.0米考慮。地下室抗浮措施可採用配重、抗浮錨杆等。採用抗拔錨杆措施時,錨杆抗撥力最終值應通過試驗確定。地下車庫施工期間應加強排水工作,若遇到雨天等情況,應採取適當的臨時抗浮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地下車庫滿足抗浮要求。地下室施工期間應加強排水工作,若遇到雨天等情況,應採取適當的臨時抗浮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地下室滿足抗浮要求。

場地各層土滲透係數K值(經驗值)見表4.5:

4.5     滲透係數經驗值

層序及岩土名稱

滲透係數K值(cm/s)

①層雜填土

1.0×10-5

②層粘土

2.0×10-6

③層粘土

5.0×10-7

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 2009年版)附錄G,本工程場地環境類型屬Ⅱ類。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 2009年版)第12.2節,評價工程場區內地下水、土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鋼結構的腐蝕性。根據本次水樣分析結果,本工程場地周邊無污染源,土的腐蝕與水基本一致。評價結果爲地下水在長期浸水和乾溼交替兩種情況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和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土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

4.6場地地震效應

1)根據波速測試成果,擬建場地20m以淺等效剪切波速爲271.5~272.3m/s,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實測剪切波速大於500m/s,場地覆蓋層厚度爲地表至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頂面,根據本次詳勘揭露地層資料,擬建場地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層頂埋深在26m左右,故擬建場地覆蓋層厚度在26m左右。

綜上判定:擬建場地20m以淺等效剪切波速250m/s<Vse<500m/s,覆蓋層厚度在26m左右,按照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有關規定,擬建場地類別爲Ⅱ類。

··

擬建場地基岩分佈穩定,無液化土層分佈,場地整平後平整開闊、平坦,場地基底以下土層以均勻的中硬土爲主,根據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有關規定,故綜合判別擬建場地屬抗震有利地段。

3) 擬建建築物的抗震設防類別爲丙類。

4) 經勘察,擬建場地在20.0m深度範圍內無飽和成層狀的粉土或砂土分佈,在抗震設防烈度爲7度時,擬建場地可不考慮地基土地震液化影響。

4.7天然地基

1)天然地基設計參數

根據現場鑽探、原位測試、結合室內岩土試驗成果資料分析,該場地內各層岩土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相應的壓縮模量Es1-2、基牀係數K可按下表取值:

4.7    天然地基設計參數表

岩土名稱

承載力特徵值

fak(kPa)

壓縮模量Es(MPa)

基牀係數K(MN/m3)

②層粘土

250

11.64


③層粘土

300

12.87

50

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

320

16.0


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

800

壓縮性微小


2天然地基分析與評價

1 根據初步設計資料,本工程擬建3#車間基礎埋深約8.0m(相應標高約34m左右),位於第③層粘土中,根據類似工程經驗,,第③層粘土承載力可滿足本工程擬建3#車間建築的要求。

擬建場地天然地基持力層及下臥層均爲呈超固結狀態的Q3老粘性土,沉降估算經驗係數應根據地區經驗合理取值。

2 擬建場地內地基土粘土屬膨脹土,具有弱膨脹潛勢,對擬建建築物影響較大,建議基礎埋置深度≥1.5米,或設置寬度≥2.0米的散水坡,距建築物5.0米範圍內嚴禁種植大型樹木。

3 施工開挖過程中,應按比例進行放坡,必要時進行坡面覆蓋或硬化,嚴禁影響基坑安全的四周大量堆土。

4 基坑開挖過程中,應設置排水溝及集水井並及時排水,當降雨時,應確保基坑積水及時排出。

5 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時,應避免擾動地基土,嚴禁地基土長時間積水或曝曬。

 

4.8 樁基礎

1)樁基設計參數

根據現場鑽探及原位測試結果,結合有關樁基規範和我公司在本地區的工程實踐經驗,有關人工挖孔樁及鑽孔灌注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與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可按表4.8採用:

3.8    樁基設計參數表

岩土名稱

人工挖孔樁

鑽孔灌注樁

qsik(kPa)

qpk(kPa)

qsik(kPa)

qpk(kPa)

②層粘土

82


80


③層粘土

90


86


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

150


140


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

260

6000

240

4800

2樁基礎評價

①樁基持力層分析

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屬於中風化極軟巖,岩石完整程度爲較完整,岩石基本質量等級爲V級,壓縮性微小,其工程特性好。是本工程擬建1#科研檢測樓建築理想的樁基持力層。

2)成樁可行性評價

擬建建築物若採用人工挖孔樁,建議樁基持力層採用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樁基施工前,應按安徽省建設廳相關文件進行報批,施工過程中按審覈後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與工程安全。樁基大面積施工前應進行試成孔,確保施工可行性,根據類似工程經驗人工挖孔樁在①層雜填土、②層粘土、③層粘土、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成孔是可行的。樁孔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做好混凝土護壁,若遇到土質較差時,應適當減少每模高度。樁孔挖至設計標高後,應清除護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殘渣、積水,及時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後,應立即封底和灌注樁身混凝土,防止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長時間受水浸泡降低強度。

擬建建築物若採用鑽孔灌注樁,建議樁端持力層採用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場地內各岩土層適宜鑽孔灌注樁施工。鑽孔灌注樁大面積施工前按照工程建設程序,應先進行試樁,判斷成樁可行性。鑽孔灌注樁宜採用泥漿護壁施工工藝,按照相關規範控制泥漿比重、粘度及泥漿面高度,防止產生塌孔、縮頸、漏漿,灌注砼前孔底殘碴厚度應滿足相關規範要求。樁基施工過程中應控制好樁身的垂直度,防止樁位產生偏移。鑽孔達到設計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標應滿足規範要求。

3)地下水對樁基設計和施工的影響

對人工挖孔樁樁孔開挖影響較大地下水主要爲基岩風化層中的裂隙水,其水量一般,可採用水泵樁孔內排水,也可在樁孔外圍設置一定數量的降水井並及時降水。樁基成孔後,放置一定時間後,樁孔內會有一定深度的積水,樁身混凝土灌注前,應抽乾積水並清除孔底沉渣。

地下水對鑽孔灌注樁的影響爲容易產生縮頸、漏漿,設計時建議樁徑宜不小於800mm;施工時按照相關規範控制泥漿比重、粘度及泥漿面高度,防止產生塌孔、縮頸、漏漿,灌注砼前孔底殘碴厚度應滿足相關規範要求。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4)成樁對環境的影響

人工挖孔樁棄土應合理堆放,避免對基坑邊坡、周邊圍牆造成塌方。

鑽孔灌注樁對環境影響主要爲泥漿污染、施工噪音,施工過程中應按要求排放泥漿,防止污染環境;場地位於高新區內,施工噪音容易擾民,施工時應按報批審覈的施工時間施工,減少噪音擾民。

5)樁基檢測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建築樁基技術規範》相關規定,樁基施工前應進行試樁,根據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基樁成樁後,應按相關規範進行樁身完整性與單樁豎向承載力的檢測,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4.9基礎方案分析

根據擬建建築物的結構特徵,結合場地地基土條件,建議擬建建築物基礎類型及基礎持力層見下表4.9:

4.9    擬建建築物基礎方案建議表

建築物名稱

層數

建議基礎類型

建議基礎持力層

1#科研檢測樓

12F/2D

筏板基礎

③層粘土

高強預應力管樁

④層強風化泥質砂岩

3#車間

8F/2D

筏板基礎

③層粘土

地下車庫

2D

筏板基礎

③層粘土

4.10 深基坑圍護

1)設計參數

擬建場地局部基坑開挖較深,基坑開挖時應做好圍護工作,有關深基坑設計參數(重度γ、土的內聚力標準值Ck、內摩擦角標準值φk、土對重力式擋牆的基底摩擦係數μ)可按下表取值:

 4.10    深基坑圍護設計參數

岩土名稱

γ(KN/m3)

Ck(kPa)

Φk(度)

μ

①層雜填土

18.0*

10.0*

8.0*


②層粘土

19.9

59.0

10.7


③層粘土

20.4

77.0

12.2

0.30

2)分析評價

合肥地區採用錨杆結合圍護結構支護已有較成熟經驗,當受紅線限制不能採用錨杆方案時,也可考慮採用數道內支撐結合圍護結構方案。開挖順序可考慮順作或逆作法,順作法設計施工方案的優點是施工工藝成熟,施工方式簡單便捷,目前絕大部分基坑均採用此種圍護方式。本工程基坑圍護的具體設計施工方案可結合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條件及周邊環境保護要求等綜合確定。

綜上所述,根據擬建場地周邊環境、地基土分佈情況、現有施工經驗及合肥地區基坑工程規定,綜合建議基坑邊坡可採用排樁+錨杆等支護方案,在基坑開挖的過程中應按相關規範要求進行放坡,同時做好坡面硬化,嚴禁影響基坑安全的四周大量堆土。

施工期間應做好排水、降水工作,坑內可採用明溝、集水井降排雨水和地下水,坑外設置截水溝或低擋牆擋水,及時排出地下水,以防地表水流入坑內。當降雨時,應確保基坑積水及時排出。

施工期間爲確保基坑圍護結構及周邊環境的安全,必須對基坑進行監測,建議監測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項目:水平垂直位移量測:對圍護牆頂、立柱頂端、地下管線及鄰近建(構)築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進行監測;測斜:建議在圍護牆內及牆后土體內埋設測斜管進行測斜;支撐錨杆內力測試:每道支撐選擇主要受力杆件量測軸力;圍護牆結構受力和變形特徵的監測;地下水位觀測:建議佈置坑內外地下水位觀測井,分別觀測各層含水層水位埋深及變化情況。應加強基坑坑底,尤其是圍護牆角隅處的觀察,發生情況應立即採取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總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確保周圍建(構)築物的安全和施工的順利進行。

 

5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擬建場地地貌單元爲江淮波狀平原。擬建場地及附近無構造斷裂帶通過,無崩塌、滑坡、泥石流、採空區等不良地質作用,本次勘察深度範圍內未見埋藏的河道、溝浜、防空洞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屬穩定場地。對擬建場地內的填土和膨脹土採取適當處理措施後,適宜本工程的建設。

2)本工程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爲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爲0.10g,設計地震分組爲第一組,擬建場地類別爲Ⅱ類,特徵週期爲0.35s。擬建場地屬抗震有利地段。

3)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有:上層滯水及基岩裂隙水。勘探期間測得上層滯水靜止水位埋深0.80~1.20米,水位標高39.87~40.87米。場地抗浮設防水位建議按整平後室外地坪標高下1.0米考慮。

4)地下水對混凝土有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及乾溼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場地土對混凝土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

5)擬建3#車間、地下車庫,可採用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採用③層黏土,1#科研檢測樓建議採用樁基礎,以⑤層中風化泥質砂岩作爲樁端持力層。

6)基坑邊坡可採用排樁+錨杆等支護方案。

5.2建議

1) 場地開挖回填時,應分層壓實,控制回填土質量,避免其固結沉降,對後期室內地坪及路面造成危害。

2 )施工前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基坑開挖期間,應加強對周圍建築、道路和支擋結構的變形觀測,同時應加強建築物施工和使用期沉降變形觀測,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基坑或樁基施工到設計標高時,應避免擾動地基土,嚴禁地基土長時間積水或曝曬,並請及時通知我公司前往驗槽。

4 )勘探期間場地未拆遷,且局部爲化糞池,野外勘探施工難度大,因施工條件限制,局部勘探孔適當移位施工。場地淺部土質可能局部變化較大,我公司將加強後期驗槽服務,若遇軟弱土層等不良地質現象,請及時通知我公司及相關單位進行驗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