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情況總結評估報告

【概述】

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情況總結評估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uyhjhj73”爲你整理了這篇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情況總結評估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一、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成果成效:任城區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被評爲“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示範中心”。現已經建成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個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5個鎮街公共法律服務站,518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三級實體平臺每年接待羣衆20000餘人次、辦理法律服務事項4000餘件,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務的“最後一公里”。2016年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確定公共法律服務5年計劃,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2017年之後,通過“法治村(社區)主任”派駐、“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發展。

二、創新“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

成果成效:工作開展以來,任城區司法局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開創“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新局面,助力全區法治鄉村建設。一是精準施策,雙向選擇。任城區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遵循鎮街設置管區、服務區的理念,將距離相近的村居統一“打包”,將518個村居分成31個包,然後以雙向選擇方式實現打包村居與律所、法律服務所的對接。二是科學推進,全面鋪開。釋放考覈權限,採取量化考覈辦法,村(社區)佔50%的權重;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考評佔20%的權重;司法局考評佔30%的權重。對於新成立的社區,第一時間納入到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體系中。三是資金到位,差異補貼。任城區村(社區)法律顧問補貼每半年發放一次,每年發放補貼155.7萬元。爲將優質法律資源引流到偏遠村居,我區將村(社區)法律顧問基礎服務費按距離主城區遠近等因素分爲3500元、3000元、2500元、2000元四個檔次,增加對偏遠村居法律顧問的補貼傾斜。四是評先樹優,實現可持續。任城區將結餘補貼納入獎勵基金,開展“金牌法律顧問團隊”和“星級法律顧問”評選活動,旨在進一步調動村(社區)法律顧問的工作積極性,實現這項工作的可持續推進。

三、豐富“七五”普法形式

成果成效:一是強化組織領導,高位啓動“七五”普法。高規格召開了“六五”普法總結表彰暨“七五”普法啓動大會,對“七五”普法工作作了全面動員部署。強化經費保障,工作基礎更加紮實。區政府把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做到每年足額撥付到位,做到普法經費隨着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做到重大活動另撥付專項經費。二是深化重點工作抓普法,築牢根基促實效。堅持以領導幹部和青少年爲重點對象, 2016年至今,開展領導幹部法治講座、法律知識培訓等活動上百餘次,紮實做好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工作,在全區組織參與全省網上法律知識競賽活動,賽人數達到了116000餘人,在全市取得先進名次。以開展“法律進校園”等爲載體,致力構建“三位一體”青少年普法聯動機制與法治教育網絡。全區所有中國小均開設法治課,並聘任法制副校長,定期到各學校上法治教育課,舉辦“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報告會、法治宣傳員選拔賽、法治教育展覽等一系列活動。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2016年以來,共開展送法下鄉活動400餘次,發放宣傳資料21萬餘份,製作普法宣傳用品2萬餘件,解答法律諮詢1.5萬餘人次,以街鎮爲單位舉行大型法治輔導報告會70餘場次,受教育人數達到6萬人次。邀請濟寧市普法文藝宣傳團開展普法文藝巡演160餘場次。深入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活動,自2017年9月份實現全覆蓋以來,我區律師共計服務124320小時,解答羣衆法律諮詢62160件(含現場、電話、微信解答),開展法律宣傳1856次、講座537場,制定修改村規民約1132餘件,化解矛盾糾紛2700餘件。三是以弘揚法治文化爲重點,措施更加有力。“七五”普法規劃啓動以來,仙營街道憲法主題公園(濟寧市首個)、古槐街道吉祥社區法德文化廣場、唐口街道韭菜姜村法治文化廣場、安居街道唐莊村普法一條街等相繼投入使用,南池法治文化廣場、南張街道艾平村法治文化大院等多個法治文化陣地進行了提檔升級。我區共有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0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87個;省市級“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30個,省市級“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31個。四是細化清單責任抓普法,齊抓共管力量大。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出臺了《關於“七五”普法期間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方案》,形成普法合力。濟寧市公安局市中公安分局拍攝了題爲“信仰的力量”法治微電影,任城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建成“任城區森林公園禁毒文化廣場”,成爲任城區禁毒宣傳的重要基地。我區還建立了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定期更新“法治任城”微信公衆號、微博和“任城普法”今日頭條,推送法律知識,開展普法宣傳。

“七五”普法啓動以來,我區先後被授予“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全省‘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週暨山東省法治宣傳教育月’主題宣傳活動先進區”等榮譽稱號。古槐街道鐵塔寺社區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爲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普法辦創作的公益廣告《讓法治爲中國夢護航》在全省首屆“平安山東”微電影微視頻微動漫比賽暨“法治山東”電視公益廣告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四、打造“數字法治 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省試點)

成果成效:2019年,山東省司法廳將我局列爲“智慧矯正中心”示範建設單位,“智慧矯正”建設試點主要任務是建設“1224智慧矯正”工程,即構建“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兩大支撐體系,四個智慧化融合”的“智慧矯正”體系架構,總體搭建“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社區矯正信息化整體框架,形成全面覆蓋、移動互聯、智能應用、信息共享的“智慧矯正”建設新模式,實現數據一體化、管理智能化、互聯移動化、指揮可視化的建設目標。現在“智慧矯正”指揮中心已經建設完畢,打造了集報到登記、日常監管、視頻監察、遠程會見和跟蹤定位一體化的區級智慧社區矯正中心,2020年將迎接司法部“智慧矯正中心”示範單位建設驗收,努力爲全省“智慧矯正”建設貢獻“任城樣板”。同時,實現“智慧民調”全覆蓋。實現調解工作由線下面對面,變爲線上屏對屏,切實推進“羣衆少跑腿、便民提速度”。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

成果成效:2018年任城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掛牌成立,成爲全市第一家、全省首家市轄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區兩級60個部門1134項事項進駐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真正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僅 2019年受理各類行政許可事項 47832件,網上申報 44603件,網上申報率爲 93.24%。區級行政許可事項目錄、行政權力清單、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清單等清單規範錄入全市簡政放權清單公示平臺,在網上進行統一公示,並及時更新調整各類清單信息。公佈“一次辦好”政務服務事項。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工作,16個部門保留證明事項89項,4個部門取消證明事項12項。全面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招聘805名專職社區網格員和431名“村級警務助理”,開展治安防範、矛盾調解、信息採集等工作。

六、全面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省試點)

成果成效: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要求,以全程規範、流程提速、全面監督爲着力點,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一是聚焦全過程規範,不斷規範執法行爲。開展梳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權力事項和網上運行要素等網上辦案和移動執法能力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組織全區行政執法機關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按照“誰梳理、誰負責”的原則,對系統內的執法人員信息、執法流程、執法文書、裁量基準等進行全面系統梳理檢查,及時修訂完善、查遺補漏,確保執法權力運行嚴謹規範。二是聚焦全流程提速,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動行政執法機關按照應上盡上的原則,將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事項(涉密的除外)全部納入網上運行,實現執法監管信息網上記載、法制審覈網上進行、執法文書檔案和工作臺帳網上生成。依託“山東省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網絡運行系統”,探索建立和應用跨層級共享數據的“行政執法網上辦案系統+移動執法APP+執法終端”三位一體智能化系統。現已確定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和市生態環境局任城分局爲試點單位先行先試,推行網上辦案和移動執法,推動執法事項的公開和執法案件網上運行,實現行政執法信息網上公示、執法全過程網上記錄和執法活動網上監督,推動行政執法信息化、規範化、標準化,實現移動執法終端與PC端辦案系統同步,進行立案、調查取證和處罰執行程序的“零距離”呈報和審批,對執法現場的調查取證和全過程音視頻留痕,實現執法全過程記錄,不斷提升執法信息化水平。三是聚焦全方位監督,不斷增強執法實效。開展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專項監督檢查。對市場監管、綜合執法、衛生健康等重點執法領域,採取召開座談會、抽查行政執法案卷、隨同執法等方式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不當行政執法行爲,並依法作出相應處理。對行政執法案卷評查。

七、開展集約化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省試點)

成果成效:1.建立“四項制度”,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制度建設。積極對上爭取,把“構建非訴與訴訟一體解決糾紛工作體系”納入全區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區級年度綜合考覈指標,成立區級非訴訟糾紛解決綜合平臺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籌推進試點工作;出臺《關於建立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壓實各相關行政機關職責,切實加大非訴訟糾紛化解工作力度;制定《關於推進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列入區司法行政年度主要工作任務,納入區政府重點任務和改革項目,整體籌劃、全面推進;制定印發《非訴訟糾紛化解服務清單》,根據羣衆糾紛化解服務需求,圍繞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行政裁決、行政複議等建立非訴訟糾紛化解基本項目清單,明確工作規範。2.織密“三縱四橫”,構建非訴訟糾紛解決網絡體系。探索建立區鄉村“三縱”實體平臺。注重實體運行,構建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非訴訟糾紛化解綜合平臺。依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區級“非訴訟服務中心”。聚合“四橫”資源力量。充分發揮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仲裁、律師化解矛盾糾紛作用。3.着眼“三個加強”,建立非訴訟糾紛解決效率體系。加強“互聯網+”思維,探索開發“非訴訟糾紛解決網絡平臺”,將非訴糾紛解決由“線下”延伸到“線上”。加強網格化建設,充分利用區、鎮(街道)、村(社區)網格體系,將非訴訟解決機制全面融入網格化體系之中。加強隊伍建設,高質量的非訴訟服務隊伍是非訴訟服務質量的保證。除不斷提高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和實戰水平外,還要不斷充實非訴訟服務中心人員、配強糾紛化解隊伍。4.打造“三項機制”,推動非訴訟糾紛解決全流程閉環。建立非訴糾紛快速處置機制。成立區非訴服務中心應急領導小組,明確突發事件發生時,協同相關部門處置專員第一時間會商、響應,確保處置工作快速、專業、有效。建立非訴糾紛聯動協調機制。積極對接行業主管部門或協會,進一步強化勞資、環保、醫患、交通、自然資源等專業糾紛聯動調處、聯動研判機制。建立非訴糾紛跟蹤回訪機制。5.突出“四項宣傳”,營造非訴訟糾紛化解良好氛圍。突出羣衆宣傳,要通過宣傳讓老百姓釐清多種爭議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概念區別,並通過各種渠道讓解決機制貼近老百姓的需求。突出立體宣傳,要將非訴訟服務納入全區年度普法工作計劃。突出村居宣傳,協同政法委、法院、信訪等部門在全區開展“無訟村居”“無訪村居”創建活動。最後,突出法律顧問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