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發展工業大產業的做法

發展工業大產業的做法
贛州市、郴州市發展工業大產業的做法

一、贛州市:
贛州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原工業基礎較爲薄弱。自從大力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五個十百億工程”和“強攻工業戰略”後,重點發展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業、非金屬礦和新材料業、機械製造業、食品工業、輕紡工業和電子電器工業等六大主導產業,突出發展稀土、鎢和氟鹽化工三大優勢產業集羣,贛州工業經濟步入高速發展階段。
一是保持了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1119億元,同比增長1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21%,比2005年增長2.4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收入、利稅總額分別爲1271.18億元、119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4倍和2.8倍。二是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工業貢獻率不斷增強。從2007年起,二產的比重已列入首位,工業比重佔全市GDP的37.98%,比2005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全市形成以工業爲主的經濟發展格局。三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羣優勢逐步顯現。尤其是稀土、鎢等資源型創業不斷轉型升級,使其生產能力發展到全國同類產品生產能力一半以上,鎢產業鏈也加速向深加工方向延伸。四是重點企業不斷壯大。通過每年集中培育100戶重點企業,同時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近幾年來每年都有100戶以上的企業進入規上行列。五是工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新經濟增長點促進發展。“十一五”,全市實施工業項目369項,竣工投產130多項,累計完成302億元,爲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2011年一季度,全市重點調度的10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1.31億元,同比增長75.82%。投資力度加大,投資勢頭猛烈。
在思路和做法方面:以“五個十百億工程” 爲總抓手,實施新型工業化核心戰略。以擴大工業總量爲目標,進一步提高工業佔GDP的比重。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產業的發展層次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培育一批優勢產業和優強企業,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注:“五個十百億工程”即: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力爭建設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0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的20個以上;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力爭建成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30個以上,其中超20億元的10個以上,超100億元的1個;建設一批產業集羣,力爭建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10個,其中超100億元的優勢產業達到8個;發展一批特色園區,力爭建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且特色產業佔50%的工業園區12個,其中超100億元且特色產業佔50%的達到8個;培植一批工業強縣,力爭建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縣(市、區)15個,其中超100億元的縣(市、區)8個)
在組織實施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三年強攻工業的組織領導。在健全“五個十百億工程” 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爲成員的贛州市三年強攻工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部署和協調全市三年強攻工業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設立三年強攻工業領導小組,縣(市、區)政府、贛州開發區管委會的主要領導爲本地實施三年強攻工業第一責任人。
2.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強力推進產業招商和項目實施。一是進一步提高項目策劃水平。依託江西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鎢、稀土、氟鹽化工等重點產業智庫,對重點產業展開全面、系統、持續、深入的研究,開發策劃一大批投資過億元的重大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尤其是投資過10億甚至50億元的重大項目。對項目開發實施分級負責制,市本級着重開發策劃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各縣(市、區)分別開發策劃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二是圍繞重點產業強化招商力度。圍繞鎢和稀土新材料、氟化工新材料、LED材料與器件、永磁電機、新型動力電池、電子信息、生物製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輕紡、食品、建材、機械等傳統支柱產業,繼續推行產業招商,組織產業招商分隊,採取市領導掛點、部門負責、承接地跟蹤等方式,每月進行調度和協調,力爭各產業每年都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引進落戶。三是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步伐。組織實施“工業項目大會戰”,建立健全項目推進和考覈機制,優化重大產業項目通道流程,按照定時間、定責任、定考覈、定獎勵要求,對市重點調度項目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明確幫扶責任,對開工、備案覈准、上報待批的重大工業項目進行分類指導、重點跟蹤、重點調度,定期通報目標完成和項目進展情況,幫助解決項目前期推進和建設進程中的問題,促進項目如期建設投產。
3.引導促進產業集羣,創建特色產業示範基地。一是科學規劃佈局,引導產業集聚。突出產業的地域性和發展方向的差異化,依託江西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編制鎢、稀土、氟鹽化工、銅等十大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考覈辦法等配套文件,明確責任單位,着力推進產業發展,形成錯位發展、協調發展的格局。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鎢和稀土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爭取國家在產業規劃佈局、產業升級、技術改造、資金安排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把贛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電機基地、硬質合金和刀鑽具基地、新型光源材料和節能燈具基地。各工業園區要集中培育2-3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大力引進和建設特色產業及其配套項目,設立特色產業孵化器等高新技術產業化平臺,加快形成集中度高、關聯度大、競爭力強的園區產業集羣。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注重指導服務。研究制定工業園區管理和考覈辦法,以及特色產業基地的扶持政策。同時加強對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的調度分析和專業指導,總結推廣經驗,幫助其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爭取國家相關扶持政策,提升綜合競爭力。三是加強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集聚。進一步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力度,通過增加政府投入和吸引社會資金,加快園區標準廠房建設;鼓勵園區盤活用好現有土地存量,提高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和產出效益,不斷提高工業園區的集約化開發水平;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培育園區特色產業的原材料、零配件、產品等專業交易市場,搭建產業集聚發展的平臺,加速產業基地化進程。
4.深化企業改革創新,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繼續支持核心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採用市場配置、資產重組、入股參股等多種方式,引導各種資源向基礎好、潛力大、勢頭強的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集聚,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上下游企業進行聯合重組,重點在鎢產業培育章源股份、中瑞科技等4-8戶,稀土產業培育金力永磁、五礦稀土、虔東集團等4-6戶,氟鹽化工產業培育中國中化集團、中國華星集團等在贛州投資3-5戶集採選、加工、應用一體化的大企業集團。機械產業、銅產業、輕紡、食品等優勢產業要培育2-3戶產業龍頭企業,永磁電機、新型動力電池、LED等新興產業要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儘快培植產業龍頭。二是積極發揮贛州工業投資集團公司的作用。以工業投資集團公司爲平臺,對優勢產業和國有工業資產進行整合,進一步集中人財物等優勢條件,將其打造成爲重大產業投資平臺、國有工業資產運營平臺和工業發展市場化融資平臺,發揮其資本運營和股權運作的槓桿作用、資源配置和產業重組的引導作用、新興產業和重大項目的催化作用,抓重點、抓關鍵,帶動優勢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5.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圍繞全市優勢高新技術產業,整合各地各部門資源,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率先在有資源、技術和人才等比較優勢的領域取得重點突破。二是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選擇一批擁有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抓好20個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並以創新型企業爲實施主體,組織實施20項以上國家、省、市級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大力推進市校、市院合作,爭取國家、省級重大項目和科技成果對我市的支持。三是大力建設科技研發平臺。在繼續抓好江西理工大學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和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青峯藥業有限公司等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研發平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西省鎢與稀土研究院)的作用,加快建設國家級稀土資源開發應用研發平臺,爭取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以上,並以這些研發平臺爲依託,組建5個具有贛州特色、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提升全市優勢產業的科技創新、應用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6.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工業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一是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爲契機,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發展高效低耗的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採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體系。二是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降耗和環保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設備。加強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提取;抓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和餘熱餘壓發電。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促進有色、水泥、化工等重點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目標考覈。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確保完成規模以上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6%的節能目標;重點抓好省、市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強化對耗能大戶節能監察、節能審計,嚴肅查處違法用能行爲。
7.大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一是加強工業園區信息化建設。加快工業園區基礎通信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絡覆蓋;全面開展數字園區建設工作,構建園區信息平臺,實現園區管理信息化;加強園區網站建設,省級工業園區全部建立門戶網站。二是積極推動企業信息化。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模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企業加大對信息化的投入,在產品研發、生產設備、組織管理、過程控制和產品銷售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業競爭力。推進骨幹企業逐步建立信息、交易、結算、物流爲一體的電子商務模式。
在保障措施方面:強調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和建立督察機制。
1.要素保障 
信貸支持。搭建企業項目資金需求與金融機構對接平臺,鼓勵商業銀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工業經濟傾斜,使商業銀行工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存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投放的增速。將銀行對工業信貸業績考覈納入市政府對金融系統的統一考覈獎勵,工業信貸業績從中單列考覈,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和市金融辦共同負責。
用地保障。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產業發展規劃佈局的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以上的市重點調度工業項目,用地指標納入市本級統一調度,優先安排;對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以上、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重大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給予優惠;對科技含量高、投入產出高、產品附加值高和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大的省重點項目,積極爭取省級重大項目用地指標。
人力資源保證。支持江西理工大學建設鎢業學院、稀土學院和氟鹽化工專業,爲我市優勢產業提供人才支持。切實落實市政府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的優惠政策,完善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對企業員工培訓資助力度,支持企業職業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信息庫,幫助企業解決人才缺、用工難問題。
礦產資源配置。繼續深入推進鎢、稀土、螢石等優勢礦產資源整合,嚴格控制鎢、稀土、螢石等戰略性資源的開採總量;科學合理地配置礦產資源,充分發揮市礦產資源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對資金、技術、市場和品牌等方面實力強的深加工應用產品生產企業優先配置礦產資源;推動建立省、市、縣(市、區)、企業四級貼息的稀土和鎢儲備體系,積極爭取稀土、鎢資源儲備上升爲國家戰略儲備,併力爭在贛州建立國家稀土、鎢儲備庫,提高優勢產業的資源保障能力。
電力運輸協調。強化電力平衡和需求管理,保障電力安全穩定運行和有序供應,滿足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用電需求;強化與鐵路、交通部門的溝通聯繫和協調,確保重點企業的運輸需求。
2.政策保障
稅收政策。用足用好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鼓勵類項目所需進口設備免徵關稅;企業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當年實際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實行加計扣除,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按照有關規定,符合國家政策範圍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行即徵即退或免徵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獎勵政策。制定出臺三年強攻工業專項考覈獎勵政策,對縣(市、區)政府、工業園區管委會、責任部門、企業、項目進行考覈,對貢獻突出的予以獎勵。一是對三年內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的縣(市、區)政府獎勵10萬元;首次突破100億元的縣(市、區)政府獎勵20萬元。依此類推,每增長50億元獎勵一次,獎金相應提高10萬元。二是對三年內園區內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且特色產業佔50%以上的工業園區管委會獎勵5萬元;首次突破100億元且特色產業佔50%以上的工業園區管委會獎勵10萬元。依此類推,每增長50億元獎勵一次,獎金相應提高5萬元。三是對三年內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的產業獎勵責任部門3萬元;突破100億元的獎勵6萬元。依此類推,每增長50億元獎勵一次,獎金相應提高3萬元。四是對三年內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的企業獎勵5萬元;首次突破20億元的獎勵10萬元。依此類推,每增長10億元獎勵一次,獎金相應提高5萬元。五是對三年內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億元的重大項目獎勵10萬元,達到10億元的獎勵20萬元。依此類推,累計投資每增長5億元獎勵一次,獎金相應提高10萬元。六是對上市企業從上市年度起按其繳納所得稅地方所得比上年新增部分,2年內由受益財政按50%獎勵企業,專項用於企業技術改造。七是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屬國家級的由市政府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屬省級的由市政府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經省、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和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自主創新產品,從被認定之日起3年內所繳納增值稅的地方所得部分由受益財政補貼給企業。八是對獲得市先進的工業園區,每年安排1000畝用地指標,按照第1名400畝、第2名300畝、第3名300畝的標準獎勵工業項目用地指標,連續實施三年。
扶持政策。一是市、縣兩級財政要加大對工業的投入,市工業發展基金在2010年2800萬元的基礎上,按財政收入增長情況逐年增加。重點支持鎢、稀土、氟鹽化工三大優勢產業集羣和六大主導產業建設,支持科研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行業關鍵與共性技術開發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二是集中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局、科技局等部門力量,對工業重大產業項目、重點企業的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給予優先申報國家、省專項資金支持,力爭每年超過1億元。
3.督查機制
目標分解。將三年強攻工業的總體目標和年度主要指標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園區和有關企業,明確發展責任。縣(市、區)、園區和有關企業要制定各自的工業三年強攻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
監測分析。建立情況通報和例會制度,定期調度、分析三年強攻工業的運行情況,及時、全面、準確掌握運行動態,通過調度會、座談會、現場辦公會等,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督查通報。市三年強攻工業領導小組對縣(市、區)和工業園區實施三年強攻工業的情況進行每月一通報、每季一調度、每年一考覈;每年對未完成工業三年強攻年度目標任務的企業予以淘汰,對有望達到目標的企業及時遞補。
考覈機制。市政府對各縣(市、區)、各園區、責任部門每年進行一次考評,對組織實施三年工業強攻戰略的領導幹部進行年度工作業績考覈,並納入領導幹部個人和班子考察的重要內容,作爲幹部推薦、提名、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郴州市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1082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GDP3439美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億元,同比增長23.2%;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51.1%,對GDP的貢獻率達66.2%。根據H.錢納裏的工業化理論判斷,郴州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因此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幹三年,實現再翻番”的發展構想。
在發展思路方面:一是強化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二是強調要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爲富民強市和“兩城”建設的“第一推動力”;三是強調以轉方式,調結構爲主線;四是以“五個一”計劃爲產業轉型發展的具體路徑;五是強調加快建立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注:“五個一”計劃即大力推進新興產業培育計劃、標誌性企業培育計劃、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計劃、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計劃、園區經濟倍增計劃和優勢礦產資源深加工)
在戰略路徑方面:落實“五個一”計劃,實現“6千3百”工程(到201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礦業經濟總產值、園區工業總產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非公經濟增加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培育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和園區各3個),並由中南大學幫助制定郴州市的有色金屬“十二五”發展規劃與發展定位。
在工作措施方面:一是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着力引進先進製造業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和生產性服務業項目。二是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爭取銀行支持和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增加工業投入。三是鼓勵創新創業,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和獎勵,推動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四是統一思想,突出培大育強工作加大對標誌性企業的支持。五是強化人才支撐,對企業引進的高級人才予以落實相關的政策和經濟待遇。六是建立考覈獎懲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新型工業化工作作爲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組織部門要配強推進工業的領導班子;對推進工業工作作出重大成績的領導優先提拔,讓能幹事的幹部有舞臺;對陸續兩年考覈不合格的各級領導不能評先評優,不能提拔重用,甚至調離工作崗位。
標籤: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