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小班科學探究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小班科學探究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科學探究 篇一

本節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引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還引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繫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課題: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具】彈簧測力計、長方體木塊、正方體木塊、等質量等底面積的鐵快和銅塊、木板、玻璃板、毛巾、小木棍、實驗記錄表格。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表演,引入新課

學生表演:1.在地面上滾動的籃球漸漸停下。 2.用筷子夾表面粗糙不同的鐵球。

教師問:“籃球爲什麼停了下來?筷子爲什麼能把鐵球夾起來?”

學生回答:因爲存在摩擦力。

二、進行新課

(一)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教師追問:“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大家能不能舉一些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呢?”

學生思考回答:車輪與地面的摩擦,鞋與地面的摩擦,擦黑板時板擦和黑板間的摩擦,用筆寫字時手與筆桿之間的摩擦……(教師板書)

(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摩擦的分類)教師:摩擦分爲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那麼你能不能從字面意思上對這幾種摩擦簡單的解釋一下?

(學生回答後,教師組織學生自我矯正)

教師問:剛纔大家舉的這些例子分別屬於哪種摩擦?

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我們國中階段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家看課本找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學生看書後回答。

教師指出: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

(二)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猜想。

教師:生活中,大家見到過很多滑動摩擦力,這些摩擦力有的大,有的小。那麼是那些因素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追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

學生討論後回答: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2.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3.是否與接觸面積有關?4.是否與材料有關?5.是否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有關?……

教師: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2.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3.是否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4.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我們將全班分爲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教師:在實驗桌上放着一些器材,同學們從中選取合適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請大家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如果你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

學生討論後回答:讓一個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

教師總結:請大家特別注意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下面大家就根據我們的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過一會兒我找同學把你的設計思路說一說。

學生思考後討論、交流;教師參加一個組的實驗設計。

完成後找另一個組的同學說出他們的實驗設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

教師問:“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

教師指出:同學們在實驗中要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特別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這是爲什麼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只有在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纔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下面同學們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中的現象和數據。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4.小組交流

實驗完畢後,教師讓各個小組交流實驗的情況及結論並組織學生討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5.得到結論。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

(三)研究滾動摩擦小於滑動摩擦

教師提問:如何移動較重的木箱?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給它加上輪子。

教師:加上輪子後滑動摩擦就變成了滾動摩擦,那麼大家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的關係?

學生回答:滾動摩擦小於滑動摩擦。

教師:到底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下面大家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一下!

學生設計並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完成後一組彙報並組織學生討論後得到結論:在壓力相等的條件下,滾動摩擦小於滑動摩擦。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教師: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你有那些方法來增大有益的摩擦?

學生討論後回答:①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②增大壓力。

觀看錄像片 增大摩擦的實例。

教師:以上事例中分別是利用什麼方法來增大摩擦?

學生回答後教師追問: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那些用這種方法增大摩擦的事例。

組織學生討論。

(五)減小摩擦的方法

教師:那我們如何來減小有害的摩擦呢?

學生討論後回答:①給接觸面加潤滑劑 ②減小壓力 ③用滾動代替滑動

觀看錄像片 減小摩擦的實例

並簡單介紹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

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

學生討論後回答。

教師總結,並佈置課下小論文《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

三、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小節後回答。

教師:同學們在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要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下課!

小班科學探究活動教案 篇二

活動設計

“看不見,摸不着,我們大家缺不了。”一個簡短的謎語將幼兒引入探索空氣的奧祕之中。空氣住在皮球裏、氣球裏、空盒子裏……是幼兒遊戲的好夥伴,置身遊戲中空氣不再看不見、摸不着,不再抽象、枯燥,而是具體的、有趣的,與具體情境相聯繫的,能夠引起幼兒積極探索、自主攝取、利用的一個學習對象,引發他們質疑、探究、發現、驗證的一個現象,支持他們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一個學習境脈。

大班幼兒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大自然、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他們在大量的直接經驗中,開始樂意去了解一些事物的規律和特點,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開始學習抽象概括,並在探究活動中感受到無比的快樂。空氣是如此有趣、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孩子們在我們創設的氛圍中自發地學習。這天,他們在觀察角餵養小魚時發現,魚嘴中吐出了一串泡泡,於是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這泡泡是怎麼回事?”“水裏面怎樣能產生泡泡呢?”於是我抓住這個機會,設計了科學活動《制泡高手》,爲幼兒創設情境,材料,通過猜測,自行操作、觀察,記錄、分析,探索出不同方法把瓶子放入水中讓它冒出泡泡,孩子們在“做中學”,在做中萌生對科學探索活動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

活動目標

1、探究瓶子放入水中產生泡泡的不同方法,並進行簡單記錄。

2、積極參與活動,樂於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小礦泉水瓶、記錄表、記號筆、擦手布各一,兩人一個大水桶。

2、教師操作材料:長方形魚缸一個,碎磚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小磚塊冒泡泡。

1、教師出示碎磚塊,引發幼兒猜測,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提問:這是一塊碎磚,我把它放進水中會怎樣?(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各種各能性。)

[磚塊會沉到水底;磚塊會把水染上顏色;會有泡泡冒出來……]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真的沉到水底了!又泡泡冒出來,小小的,一串串的……]

磚塊沉到了水底,而且還冒出一串串的泡泡,象海底世界一樣,真好玩!

3、討論:爲什麼磚塊放進水中會有泡泡?

師:奇怪,爲什麼磚塊放進水中會有泡泡?

[磚塊不光滑;磚塊上有許多小孔,泡泡就是從小孔裏冒出來的。]

(通過視頻儀觀察發現磚塊表面不平整,上面有許多小孔。)

4、。

師:原來磚塊凹凸不平,上面還有許多小孔,裏面有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當我們把磚塊放進水裏,水就把小孔裏的空氣趕了出來,大家就看到了磚塊冒出一串串小泡泡的現象。

(評析:一塊小磚塊引發幼兒思考和猜測,幼兒提取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大膽猜測,做出了多種可能性的回答。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孩子們有所發現,教師則通過形象的語言進行,使幼兒瞭解到泡泡產生的原因,爲後面的活動奠定了知識基礎。)

二、找泡泡。

1、猜一猜,瓶子放進水中會不會有泡泡冒出來。

(1)出示小礦泉水瓶,引發幼兒猜測。

教師提問:小瓶子裏有空氣嗎?如果把瓶子放到水裏會冒泡泡嗎?爲什麼?

(2)幼兒大膽猜測並交流。(請幼兒大膽進行猜測,並結合生活的經驗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瓶子裏有空氣,瓶子放到水裏會浮着;如果把瓶子蓋子擰掉,就會冒泡泡;瓶子浮在水上不會冒泡泡;只要把瓶子按進水裏就會有泡泡的……]

(評析:幼兒的猜測多種多樣,教師並不對錯,而是讓幼兒大膽思考,猜測各種可能性,爲之後的試驗做準備。)

2、試一試,用不同的方法把瓶子放進水中找泡泡。

(1)教師提出試驗的要求。

師:我們來試一試,怎樣把瓶子放進水裏能冒出泡泡?然後用別人能看懂的方法記錄下來。比比看誰能用各種不同方法放瓶子,讓它冒出泡泡。

(2)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把小瓶子放進水裏找泡泡,教師巡迴指導。

(評析:由於在猜測時教師沒有給與對與錯的評判。幼兒在試驗時能很放鬆大膽地去嘗試,教師只要引導他們把自己找到泡泡所用的方法記錄下來,並根據幼兒個自的情況詢問瓶子冒出泡泡的原因即可。)

3、說一說,我怎樣找到了泡泡,爲什麼會有泡泡。

(1)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大家找到泡泡了嗎?請你介紹一下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到泡泡的?(啓發幼兒用自己形象的語言描述)

[我把瓶子口向上放進水裏,瓶子口就冒出大大的泡泡;我是把瓶子橫着放進水裏的,瓶子像小魚一樣也冒泡泡了。]

師:還有誰用了和他不一樣的方法?(鼓勵幼兒把自己和別人不同的操作與大家交流。)

[我把瓶子口向下,手捏一下,瓶子裏就冒出泡泡了……]

(2)進行比較演示,對幼兒的發現給予驗證。

師:我也把瓶口向上放進水裏,可是沒有冒出泡泡,爲什麼他的瓶口向上就能冒出泡泡呢?請說說原因。

[你的瓶子瓶口沒有進到水裏,怎麼會冒出泡泡呢!一定要把瓶口放進水裏才行。]

(在比較操作時發現,一定要將瓶口沒入水中才能冒出泡泡。)

師:他的瓶口向下時會有泡泡,有的小朋友把瓶口向下時就沒有泡泡出來?這是怎麼回事?

[瓶口向下放進水裏時不會有泡泡的,你要用力捏瓶子,瓶子裏的空氣出來了,就會有泡泡了。]

(請兩個幼兒進行操作,發現在用手捏瓶子時會有泡泡冒出,不捏瓶子就不會有泡泡。)

(3)。

師:大家真能幹!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找到了泡泡。有的把瓶口向上放入水中,泡泡像噴泉一樣冒出來;有的把瓶子橫着放進水裏,泡泡就“噗噗”地冒出來了;如果把瓶口向下,只要用力一捏瓶身,也會冒出大大的泡泡。有的小朋友還發現瓶子蓋子鬆鬆的擰上時,瓶子放進水裏也會有泡泡冒出來,真有趣!瓶子放進水裏水進入瓶子裏時,就把瓶子裏的空氣趕了出來,水中就會冒出泡泡了。

(評析:幼兒通過交流和對比試驗將自己的發現與,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爲什麼,讓幼兒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描述出來,也使教師更清楚幼兒的理解和認識程度。)

4、看一看,小朋友的記錄。

師:大家一起看看,我們都用了許多方法找到了泡泡,還有的小朋友用了簡單的符號把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我們一看就明白,真棒!

(評析:操作記錄可以幫助幼兒記住自己的操作方法或結果,大家把自己的記錄展示出來,可以讓彼此互相瞭解不同的操作方法。大班幼兒已有很多的記錄經驗,教師注重的是幼兒與衆不同的記錄,強調用簡單和別人易懂的符號來記錄並進行介紹,使幼兒能學到多種的記錄方法。)

5、:許多事情只要我們動腦筋,就可以找到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通過自己動手試一試,就能找出最好的辦法。

(評析:幼兒在猜測中激起嘗試的願望,在嘗試中得到發現,這種在“做中學”的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得到認識,在交流中得到發展。教師在的過程中則進一步強調了讓幼兒要勤于思考,更要親身嘗試體驗,給幼兒進行了良好的科學探索習慣的培養。)

三、延伸活動:我們是制泡高手。

1、用瓶子裝上水來製造泡泡。

師:大家把水灌進瓶子裏蓋好瓶蓋,能想辦法讓瓶子裏的水也產生泡泡嗎?我們來比一比誰造出的泡泡多,那誰就是制泡高手。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怎樣能造出多多的泡泡。

3、結束活動,肯定幼兒的嘗試活動,提示幼兒擦乾手,搓搓手,保護好我們的小手。

(評析:從在水裏找到冒出泡泡的方法到在瓶子的水中製造出泡泡,教師把活動從一個高潮引入另一個高潮。孩子們搖動着瓶子,觀察裏面產生的泡泡,並比較誰造出的泡泡多。幼兒在活動中既有新的發現,又有探索新問題的慾望產生,新的活動將繼續延伸下去。)

科學探究 篇三

活動目標

1、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遷移經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進行案情分析。

2、感受對人物、場景等的細緻觀察在偵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遷移經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進行案情分析。

難點:能夠準確地分析案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偵探卡、鉛筆

經驗準備: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

活動過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真相大白”偵探所做客,大家叫我白偵探就可以了,玲玲玲,電話響了,一定是有什麼事發生了,喂!(播放錄音)引導幼兒提取電話信息

人物:“豬大媽”地點:愛心超市事件:貨物搜尋證據,大膽猜測證物一:商品清單,幼兒對照自己的清單卡,記錄數量。

師:算出來的單子仔細觀察一下,發現什麼問題?

幼:貨架上有0塊糖果,記錄單上有2塊糖果,少了2塊糖果。

幼:貨架上有2罐蜂蜜,記錄單上有3罐蜂蜜,少了1罐蜂蜜。

師:那少了的1罐蜂蜜,2塊蛋糕會到哪裏去了呢?

幼兒猜測,自由交流商店可能發生的情況。引導幼兒說出有人拿走了。

證物二爪爪錄音筆

師:到底可能是誰拿走的呢?讓我們來看看爪爪錄音筆有什麼線索

師:我們每個小偵探都有一張這樣的偵探卡,請你們把留下腳印的小動物找出來,在第一行裏做個記號,表示它是嫌疑人。

幼兒操作,打勾記錄,教師在大偵探卡上記錄。幼兒糾錯。

(教師巡視)

通過線索進行偵破。

1、根據線索,圈定嫌疑人。

證據三:腳印

師:在糖果和蜂蜜的櫃檯前,留下什麼呢?

幼:彎彎的月牙形的是馬的腳印。

幼:像竹葉樣的是雞的腳印。

幼:楓葉樣的是鴨的腳印。

幼:圓圓腳趾的是狗的腳印、

師:留下這些腳印的人,很可能就是拿走蜂蜜和糖果的嫌疑人。

線索四:藍白色格子布。

幼:一塊藍色的格子布。

師:留下這塊黃色格子布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這塊佈會是誰留下的呢?我們還是看看這些顧客仔細找找看。

請幼兒找到後自己說說在哪些小動物身上有這塊藍色格子布,教師傾聽。

師:請你們把可能留下藍色格子布的嫌疑人也找出來,做上記號。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操作,打勾記錄,教師在大偵探卡上記錄。統計找到了2位嫌疑人。

2、思考:根據線索找到了這麼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誰最有可能是拿走蜂蜜和糖果的人?請幼兒看着自己的偵探卡,思考分析。

幼兒討論,引導幼兒從線索和對應的嫌疑記號着手,找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3、幼兒推理:誰是最可能拿走蜂蜜和糖果的人。

師:不能光憑一條線索就能斷定誰是嫌疑人!

線索三:目擊者。

師:除了在櫃檯前發現的腳印和藍色格子布外,我們還找到了一位目擊者。

我們一起來仔細聽聽目擊者是怎麼說的?

(播放小白兔錄音)

引導幼兒拼接證據拼圖,得出答案嫌疑人是小狗,幼兒操作,打勾記錄,教師在大偵探卡上記錄。

四、推理、結案。

1、幼兒自由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小狗)結案,瞭解真相。

師:小狗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那狗爲什麼會拿蜂蜜和糖果呢?

請幼兒個別發表意見師:那我們一起去問問小狗,看看小狗會怎麼說。

小狗說:我是小白兔家的鄰居,我的好朋友小豬生病了,很想吃蜂蜜糖果,可是家裏的錢都拿去給白兔媽媽看病了,小白兔哭得很傷心。所以纔到商店裏拿了蜂蜜和糖果。

2、案情動機討論。

師:真的是小狗拿走了蜂蜜和糖果,狗爲什麼要拿走蜂蜜和糖果呢?小狗這樣做對嗎?

幼:不對的,因爲小狗偷東西。

幼:有點對的,因爲他關心熊媽媽。

教師提升幼兒經驗:幫助別人這種想法是對的,但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去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活動延申

遊戲《找茬》

活動總結

本人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組織活動,並根據幼兒的特點,將枯燥的教學活動融入到遊戲活動中,比如:利用角色帶入活動,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幼兒生活常識,及興趣,有助於孩子很好的領會和接受,創設情境引領孩子更投入地進入活動中,扮演角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等,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和情境中輕鬆學到本領,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突破。引導幼兒時,語言簡練到位不拖拉、簡單明快問題,注重師生互動,掌握好了課堂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