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一

從教幾年來,使我感覺到信息技術課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國中信息技術課《插入自選圖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插入自選圖形和圖形的組合,教學難點是圖形的組合。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是老師先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再上機操作。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老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爲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設計了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水平的情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學外,還應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審美的教育。由於學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較多,所以在做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發揮小組的作用,以點帶面,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應自始至終貫穿的教學思想是: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只有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學好用好計算機。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出寬鬆和諧、合作學習的氛圍。通過對課堂結構的探究,我覺得,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們能大膽地實踐、充分地聯想,從而引發創造思維。而且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習、允許他們下座位向掌握較好的同學提問,這樣做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生探究時,教師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時要個別問題個別指導,重難點問題要統一講解。

在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務爲驅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而且利用小老師,去教一些領會稍微慢的學生。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可在剛纔基本任務的基礎上繼續製作其它圖形,可以由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作品創作。充分體現了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教師“要我做”的外在要求爲“我要做”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爲了“目標驅動”的主人、“內容驅動”的主人和“方法驅動”的主人。

在評價學生作品環節上,老師採用自評、互評、師評,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達到知識構建的目的。通過評價學生作品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也會發掘自己的不足。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地對作品進行品頭論足的平臺,通過評價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堂課教師力求導得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使整個學習活動成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創造想象的全過程,反思這個過程,我認爲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賞識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賞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賞識每一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很欣賞他們,以增強自信心。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適時放開學生,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放飛想象,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些地方還很膚淺,觀點也不盡正確,就課堂教學而言也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來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二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基本過程,課堂氣氛的活躍,完全是教師這個主導作用發揮而來的。教師課程結構的設計,環節的策劃,精密的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教師一言堂。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安排是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相配套。那麼,在上理論課時,在課堂中要把本節課中的重點、難點掌握好。攻破了重點,難點,其他的細小的知識情節也就迎韌而解了。簡單的說,就是把每一節課的知識體系,知識情節的脈絡把握好就可以說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了,並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那麼,實踐操作課又是怎樣纔能有所收穫的呢?信息技術的實踐課,是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課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優良品德,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決定,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又提高。

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 篇三

作爲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爲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爲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爲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踊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纔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纔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爲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四

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們高二的信息技術課也接近尾聲,下週他們就要進行考試了,回顧這半個學期,收穫頗多。

本學期進行了考前複習,我們分三步走:

一、各章節複習

各個章節我們都按照“各知識點總結——本章知識點彙總——知識點測試”的模式進行。 例如:文字錄入部分,最簡單的一部分。

首先,領學生複習相關考點;

其次,讓學生自主訓練;

最後,讓學生進行測試,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練習內容,比一比誰的作業質量高,速度快,選出優秀小組。

通過這樣的環節,不僅讓學生複習到了全面的知識,還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尤其在最後的比賽環節,我把所有我得任課班級的成績登記在黑板上,排名次,選出前三名,並在這冠亞季三個班裏分別選出冠軍組,大大刺激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做題興趣和參與度。

實際結果證明,我們的這樣先基礎後考試的方法是有效的,奠定了踏實的知識基礎,同時提高他們的做題速度,對最後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有大的幫助。

二、模擬考試

各個模塊的知識點複習完畢以後,我們用20xx年的學業水平測試真題對學生進行考前練兵。練兵的目的有兩個:

1、熟悉真正考試的試卷內容和考試方式;

2、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有利於知識的查漏補缺。

三、考前實踐

20xx年11月20日是我們河北省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時間,11月份在我們有限的上課時間裏,我們充分利用了學業水平測試中的演示數據,讓學生體驗正式考試,目的有四:

1、讓學生熟悉考試程序,到時候不會出現緊張心理;

2、讓學生熟悉本次考試題型和試卷考試內容的分佈;

3、讓學生做一下webmail,對這個特殊題進行突擊;

4、讓學生了解試卷組成,主卷做完以後交卷,做附加捲。

我們全體信息技術教師都在默默的付出,爲學生站好最後一班崗。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五

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顯得越來越重要,要想在本世紀不成爲新的文盲,就必須學會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如今,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爲一門基礎學科,在中國小迅速得到普及和發展。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鑑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如同“讀、寫、算”一樣成爲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那麼我們應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基本能力呢?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合理安排,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儘管計算機和網絡已走進我們的生活,但在學生的心目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真正價值學生們很難感受到,好像懂與不懂信息技術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帶來什麼不便,且各個學校的設備與學生人數都不同,能否達到一人一機,讓學生多上機練習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學校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合理安排、因地適宜、因材施教。所爲“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我在帶領學生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並沒有急於展開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的實際情況分組,將兩人分爲一小組,一種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在一組;另一種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組,並在小組中選出負責人,進行管理。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各組基礎好的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這種分組合作的方法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效率也明顯提高,另外組與組之間還要進行“較量”,互相促進。

二、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烏申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若詢問一個班的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全班人說“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教學中,更要吸引他們,要化靜態爲動態、變抽象爲形象、變虛爲實,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下自主的學習,從而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講多練。國小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安排少,學生盼着上信息技術課,如果坐在機房裏,只能眼睛看着老師講,那麼原有的興趣就會被消磨掉。在學生練習操作或完成任務時,可給學生播放悅耳的輕音樂,創造愉悅的課堂環境;這樣學生有了極強的參與意識,從而創造出一種愉快的學習環境。

2、利用形象比喻,變抽象爲形象,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國小生來說,信息技術教學中一些名詞術語最難被他們接受,適當應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尤爲重要。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聽課的興趣,而且還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運用WindowsXP中的“畫圖”程序繪畫時,需要設置前景色和背景色,這兩個詞語學生不易聽懂,我就這樣講解:“同學們畫畫時要準備彩筆和畫紙,前景色就像我們在畫畫時用的彩筆的顏色,背景色則是我們畫紙的顏色”。又如在介紹文件名的知識時,學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爲何要由基本名和擴展名兩部分組成,我就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們人的姓名一樣,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擴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來區分各種類型的文件。”諸如此類的比喻,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3、穿插遊戲,安排競賽,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電腦遊戲由於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對孩子們來說更是擋不住的誘惑,電腦遊戲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戰性能開發智力,培養兒童的敏感性。對於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鍵盤、鼠標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強興趣教學,學生是很難掌握操作技能的。例如在進行鍵盤和鼠標的操作練學時,我有時安排遊戲類比賽。這樣,不僅使學過的內容得以理解和消化,還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爲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更應注重把所學的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或記事本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寫作文,並且對作文進行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語文、數學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等,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也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四、用好“小老師”,師生相互協作。

上信息技術課,教師的輔導量大,經常是多個同學同時提問,教師常常輔導不過來,就應開辦興趣小組,輔助課堂教學。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實際學習的需求,辦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習,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而這些學生回到班上,就能成爲老師的小助手,在課堂上起到骨幹帶頭作用。如教學PowerPoint時,課本上已經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講的非常清楚了,這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學,後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一步講學生在操作時出現的問題,同學們在自主學習的同時老師挑選學的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巡視檢查其它同學的練習情況,對有困難的同學給予幫助。這樣形成了學生自主學、主動練的集體自主活動旋律,又使知識掌握得又快又好,並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作。同時開辦興趣小組,培養了學生的特長,也爲參加各項活動做好了準備工作,如參加市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因此開辦興趣小組,可爲一舉多用,只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操作技能。

五、組織競賽,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後,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於是組織開展一些計算機競賽活動,比如“打字小能手”、“小小畫家”等,這些競賽的舉行可使學生感受到學有所成,提高了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上好國小信息技術課,教師要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學習潛能,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