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力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經驗介紹(精選多篇)

第一篇: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力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經驗介紹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力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經驗介紹(精選多篇)

<?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蘭西縣是“中國亞麻之鄉”,全縣農業人口38.3萬,農村勞動力18.6萬。幾年來,我縣一直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民脫貧解困的大事來抓,立足發展基礎,瞄準務工市場需求,研究確定了“實施品牌牽動,發展特色勞務”的工作思路,特別是在放大亞麻紡織特色,打造“蘭西麻紡工”品牌,推進勞動力轉移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勞動力轉移向就業型、技能型、管理型的轉變,提升了勞務經濟質量和層次。2014年,我縣轉移農村勞動力7.32萬人,創收2.1億元,務工年均收入實現2900元,農民人年均增收560元。僅麻紡工內轉外輸2.8萬人,務工年均收入達到5000元,亞麻務工收入已成爲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載體,帶動勞動力轉移

暢通信息渠道是勞動力轉移的前提。我們在強化信息載體建設上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一是整合信息資源。狠抓縣、鄉、村三級信息體系建設,成立專門的信息服務組織。縣裏以勞動就業中心爲依託,利用中國(蘭西)亞麻城網站、政府政務信息網、農網、勞動力資源網蒐集、整理和發佈勞務信息;在鄉村屯普遍設立信息發佈點和發佈欄,暢通了務工信息渠道。同時建立了鄉村務工人員信息庫和務工人員檔案。通過強化信息載體建設,實現了信息共享,與哈市、上海、浙江等地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麻紡工供求關係。二是發展中介組織。鼓勵支持勞務中介拓展發展空間,在武裝縣勞動職介中心、駐京辦事處等勞務中介組織基礎上,在本資料權屬文祕家園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祕家園各鄉鎮新成立了榆林、平山、新天地職介所等勞務中介服務組織,密切與浙江、江蘇、上海等大中城市勞務中介的合作。目前,全縣中介組織發展到54個,與外埠中介合作達到150個。三是壯大勞務經紀人隊伍。廣泛利用蘭西亞麻經營人才遍佈全國各地的優勢,組建了蘭西亞麻經紀人聯合會和亞麻行業協會,並在15個鄉鎮成立了分會。目前,全縣勞務經紀人、勞務能人發展到270人,形成了一支活躍在勞務中介市場的專業隊伍。僅經紀人王孝春1人就爲北部農場亞麻加工企業帶去麻紡工700多人。2014年,靠經紀人轉移麻紡工就達2014多人。

二、拓基地,牽動勞動力轉移

闢建輸出基地是勞動力轉移的核心。我們緊緊抓住這一核心,實施內外並舉,千方百計拓展了輸出渠道。一方面積極拓展外輸基地。採取行業帶基地、基地聯基地的辦法,在鞏固原有的杭州染布廠、大慶物探公司、哈市延壽石材等勞動力轉移基地的基礎上,與北京、天津、大連、大慶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加強溝通,逐步擴大輸出基地規模。目前,我縣在域外共闢建輸出基地247個,僅江蘇、浙江、山西等省外大規模紡織基地就有16家;北部農場原料加工基地50多家;亞麻產品銷售網點176個。我縣麻紡工在泰州、宜昌、紹興、杭州等地的亞麻紡織業佔有很大份額,現在蘭西外埠麻紡工近萬人。僅我縣昌盛麻棉公司在江蘇無錫辦廠就帶出麻紡工900多人。一方面積極闢建內轉基地。落實“中國亞麻城”建設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亞麻經營管理人才和外出務工能人回鄉投資辦廠,目前,以亞麻紡紗、織布、編織爲主的麻類企業發展到237家,特別是亞麻編織異軍突起,蘭亞、綠地、綠源、博藝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編織企業遍佈城鄉。回鄉人員於春富投資千萬元創建的蘭亞亞麻編織有限公司吸納農民工2100人。就連作坊式的小編織廠每天用工都在10人以上。初步統計,目前僅全縣麻類企業就吸納農村勞動力1.8萬人,佔內轉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

三、強品牌,拉動勞動力轉移

叫響品牌是勞動力轉移的趨勢。我們在發揮麻紡工特色優勢上大做文章,全力打造“蘭西麻紡工”品牌,搶佔務工市場制高點。一是抓宣傳推介。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炒作,在政務信息網、中國亞麻城網站設立勞務輸出網頁,集中宣傳蘭西麻紡工優勢,擴大了蘭西麻紡工的影響。利用經貿洽談活動宣傳炒作,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多次赴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進行勞務用工考察,全力推介“蘭西麻紡工”,與崑山、溫州、義烏、紹興等地60多家企業簽訂了近3000人的用工協議。同時抓住了省、市勞務對接會、中國亞麻節等有利契機進行炒作,擴大“蘭西麻紡工”知名度。通過宣傳推介,“蘭西麻紡工”這一品牌已享譽省內和南方各大城市。二是抓技能培訓。爲擴大麻紡工輸出,我們整合了全縣培訓資源,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爭取籌措資金300多萬元,加強職教中心基礎建設,組織大型亞麻紡織企業、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專家和有經驗的麻紡工研究編寫了《蘭西麻紡工培訓教材》,聘請省亞麻研究所工藝師、朝陽公司總教練等8名技術專家長期兼任技能課教師,加強了師資力量。以職教中心爲依託,建立了陽光工程培訓基地17家,確定了朝陽、三和公司等16個實訓基地,採取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儲備培訓等方式,對麻紡工進行技能培訓,先後定期和不定期培訓亞麻紡織、編織、機械保全等麻紡工100多期。同時延伸培訓觸角,把培訓班辦到鄉村,開展培訓70多場次。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培訓麻紡工達7000多人次。三是抓層次提升。我們把“誠信、敬業、專長”作爲打造“蘭西麻紡工”的品牌理念,着力提升蘭西麻紡工層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對麻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請外出務工能人等成功典型給麻紡工現身說法,組織麻紡工深入企業學習企業管理規範,組織麻紡工學習必要的法律知識,增強了麻紡工的誠信意識,法律意識和愛崗意識,蘭西麻紡工因信譽好、素質高贏得了用工單位的廣泛讚譽。現在“蘭西麻紡工”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四、建機制,推動勞動力轉移

制定長效機制是勞動力轉移的關鍵。我們強化領導保障,狠抓工作落實。一是健全領導機制。縣裏專門成立了由書記和縣長掛帥的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主管農業副書記和副縣長主抓麻紡工轉移工作,併成立專門的辦公室,具體負責此項

第二篇: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對新時期參事、館員提出的進一步提高建言獻策的質量和水平,發揮好民主監督作用,在推動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的三大要求和國務委員馬凱關於文史研究館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充分發揮文史研究館館員密切聯繫知識界、文化界的橋樑紐帶作用,弘揚國學、塑造民族精神的引領作用,促進國家文化建設的資政諮詢作用的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文史立館、特色強館”的方針,在“著書立說,修史編志”上花力氣,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工作新領域,不斷拓寬工作新思路,在促進民族團結和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充分發揮了文史館在新時期的積極作用。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必須大力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斷開創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一、抓住優勢,突出館務活動特色

作爲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文史館,我們始終以促進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爲己任。在館務活動中我們注重利用這種優勢,努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文史研究方面,我們注重突出地方特色。近年來,我們蒐集、挖掘、整理了大量史料,先後出版了《民國寧夏風雲實錄》(10卷本)、《寧夏掌故》、《寧夏文史》(每年1輯)、《寧夏民俗大觀》、《六盤山社火》(攝影集)等典籍書刊,歷經兩年多時間資料蒐集整理,目前正在編輯中的《寧夏曆代詩詞集》、《寧夏曆代藝文集》即將於年內出版發行。其中《民國寧夏風雲實錄》填補了寧夏民國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寧夏民俗大觀》一書,2014年獲國家級大獎—“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並獲“寧夏第八次文學藝術獎榮譽獎”;《六盤山社火》一書,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次文學藝術獎民間文學創作獎一等獎”。這些書籍因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史料價值,倍受讀者歡迎。

在繁榮書畫藝術方面,我們盡力突出民族特色。我們依託寧夏回族聚居且在全國回族中具有號召力這一優勢,1994年至今,我館在銀川成功舉辦了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這項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在不斷擴大,參展作品的藝術水平在不斷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大慶期間舉辦的“第三屆回族書畫展”吸引了全國各地回族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近千人踊躍投稿,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和各省市自治區美協、書協主席也紛紛惠

贈佳作以示祝賀,有的書畫愛好者還寄來多幅作品備選。很多回族書畫名家以自己的作品能參加這種規模、層次的展覽爲榮。我們請專家反覆精心挑選300餘件作品展出。這些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開發以來回族書畫藝術創作成就和回族生活及精神風貌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較高的藝術水準,爲寧夏人民和各地來賓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給寧夏五十大慶增添了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參展作品結集出版的精美畫冊《第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作品集》供不應求。這項活動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其濃郁民族特色的吸引力,“全國回族書畫展”成爲我館工作的一大特色亮點。也成爲寧夏的一大民族文化品牌。

二、擴大影響,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活動僅有特色遠遠不夠,也不能侷限於小省區,只有將特色打造成品牌,才能擴大影響,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根據回族小集中,大分散(來源說明好範 文網:)的特點,我們把握時機,首先將“全國回族書畫展”的影響擴大到周邊省區。2014年新疆7.5事件發生後,在全國各族人民深切渴望社會穩定、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熱切期盼社會發展的呼喚中,我們在第一時間,積極籌措經費,主動與青海省有關方面聯繫,從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參展作品中精選出200餘幅,與青海省文聯聯合,於7月下旬在少數民族相對較集中的青海省西寧市舉辦了“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巡展”。展出時,青海省多名省級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觀看展覽,觀衆絡繹不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在特殊時期舉辦這次

展覽,形象有力地宣傳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少數民族藝術創作取得的輝煌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裏,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主題。使少數民族羣衆更加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從民族地區的持久發展出發,從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從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從我們國家現代化的整體目標出發,我們都要更好地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在成功舉辦這次展覽後,我們進而策劃將“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這一民族藝術品牌帶進民族文化藝術的最高殿堂去展示,使其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2014年12月11日至15日,“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精彩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國家有關部委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馬啓智、楊傳堂、王正偉、李德洙、康義、傅思和、陳希明、丹珠昂奔、馮遠、劉曉濱、閻曉宏、陳廣元、中央文史館老領導王楚光、以及寧夏在京的老領導黑伯理、毛如柏、程法光等同志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舉行得隆重而熱烈,當天,民族文化宮人頭攢動,盛況空前。展覽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觀衆流連忘返,紛紛要求延長展期。據民族文化宮負責人講,這是近年來舉辦書畫展少有的場面。我們編輯出版的《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選集》也成爲觀衆競相收藏的珍品。這次展覽不僅是當代回族書畫藝術的一次高規格展出,也是回族

書畫藝術在京的首次集中隆重亮相,是我們代表回族爲共和國獻上的一份生日禮物。由國家民委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單一民族書畫展尚屬首例,在京舉辦這種規模和層次的書畫展,在寧夏曆史上也屬於首創。展出的214幅書畫作品,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藝術底蘊、鮮活的時代氣息和較高的審美價值,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這項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只要我們善於利用自身優勢,把握地域及民族特色,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小省區也能辦大文化。

三、形成規模,爲經濟社會建設大局服務。

如何利用文史館人才濟濟的優勢,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如何發揮民族文化在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中獨特的作用?換言之就是如何發揮文化“資政”的功能?這是長期以來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答案是:規模產生效益。因此,我們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基礎上,致力於在擴大文化活動規模上做文章。2014年9月,“首屆中國〃寧夏國際文化藝術旅遊博覽會”在銀川舉辦,我們多方協調,力求把活動這塊“蛋糕”做大,在中央館和兄弟館及臺灣書畫家的大力支持下,最終“賀蘭雅集”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隆重登場。活動包括“全國文史館暨臺灣名家書畫精品展”,展出中央館、兄弟館館藏精品及臺灣書畫名家作品360多幅,是迄今爲止寧夏舉辦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展覽,其中中央館館藏的葉恭綽、陳半丁、齊白石等書畫大家的真跡和很少在內地展出的臺灣書畫名家作品讓寧夏書畫愛好者和各地來賓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在寧

夏最高規格的會場——銀川悅海會議中心舉行的“全國文史館暨臺灣書畫名家交流筆會”盛況空前。兄弟館書畫家、寧夏書畫家和臺灣書畫名家120多人同堂揮毫潑墨、切磋交流,場面非常壯觀;在西部影視城舉行的“盛世文苑.詩詞唱和”活動氣氛熱烈、場面感人,來自兄弟館和寧夏詩詞愛好者及文化名人紛紛吟詩唱和,著名作家張賢亮且歌且書,將活動推向高潮,這種氛圍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賀蘭雅集”活動規模空前,內容新穎,形式獨特,吸引了全國各地文史館同仁及臺灣藝術家,爲“寧夏國際文化藝術旅遊博覽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這是我館成立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一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增進了我館與兄弟館及臺灣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同時讓臺灣同胞也親身感受和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和文化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用文化爲民族地區發展與交流合作搭起了一座橋樑。也爲今後我館開展海外聯誼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將總結經驗,充分發揮館員的作用,爲寧夏大開發做出新貢獻。

第三篇:6打造品牌 突出特色——對我市發展會展經濟的思考與建議

打造品牌 突出特色

——對我市發展會展經濟的思考與建議

近年來,一個新興行業迅速崛起,這就是會展業。放眼全球,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威、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會展業爲這些城市帶來了鉅額利潤併爲其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這種直接的經濟效益所產生的吸引力,使得會展經濟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成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服務行業中一個新亮點,甚至成爲一些城市的支柱產業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型經濟。重慶作爲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擁有覆蓋整個西部市場、整合要素資源的輻射能力,2014年3月,黨中央爲重慶發展導航定向,“314”總體部署對重慶作出戰略定位: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2014年1月,國務院3號文件給予重慶“會展之都”、“購物之都”和“美食之都”等“黃金定位”。顯而易見,承載着國家戰略任務的重慶,不能僅有製造業優勢。重慶,還需要對接世界的更大平臺,溝通世界的更大窗口。

一、重慶會展業取得的成績

目前,重慶市政府在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取得一定成績:一是品牌展會初步形成。代表重慶基礎產業和區域特色的高(新技術)交會、摩(託車)博會、渝洽會、房交會、火鍋節、三峽旅遊節等正持續健康地發展;二是與會展相關的專業展覽公司、服務公司和從業人員在數量上呈逐年上升趨勢;三是會展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重慶目前擁有7個展覽場館,規模較大的有四個,基本具備中小型商業展會和專業 1

展會的舉辦能力。四是積累了可供借鑑的會展經驗。近年來重慶先後舉辦了中國重慶國際教育展、重慶第三屆婚博會暨第二屆西部婚禮用品採購會、重慶市第四屆花卉博覽會等,通過舉辦這些展會不僅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宣傳了重慶的整體形象,最主要是爲重慶的會展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二、重慶會展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重慶作爲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擁有覆蓋整個西部市場、整合要素資源的輻射能力,然而,打造會展之都絕非一蹴而就。與全國發達會展經濟地區相比,重慶會展業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

1、激烈的行業競爭。打造西部會展之都,重慶可謂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遠的不說,就說成都,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會展經濟。藉着西博會的影響勢頭,舉辦區域性的博覽會對成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糖酒會、傢俱展、購物節等尾隨西博會之後,兩年裏,成都共舉辦各類會展節慶活動600多個,展覽總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拉動消費近380億元。此外,廣西、雲南、陝西等地近年來也加大了對會展場地的建設,培育重點展會。

2、場地不足也不專業。據統計,經過直轄十多年發展,重慶全市展館面積也僅有10多萬平方米,最大的才4.5萬平方米,且缺乏專業的場館,缺乏大型平層展館,舉辦國際、國內大型展會比較困難。

3、沒有會展品牌,特色會展少,知名度不高,競爭力不強。相比之於昆明“世博會"、青島“啤酒節"大連“服裝節",重慶還缺乏具有特色並具

全國影響的會展。市商委有關負責人說,去年重慶一共舉辦了數百場展會,但全國性的展會只有10多個。重慶會展公司不少,但是上規模上檔次的也並不多,特色會展少,影響力也不夠大。

4、會展業高素質人才嚴重缺乏。目前全市只有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等六家院校開設了會展專業,生源少,師資不強,使得會展業中高級策劃、營銷人才十分缺乏。

5、有效的行業自律。重慶的會展行業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缺乏統籌管理。目前重慶幾十家會展公司大都經營歷史短,服務質量也不高,缺乏重慶本土的知名會展企業。

三、對發展重慶會展業的幾點思考

重慶發展會展業既有自身的優勢和良好機遇,也有亟待完善和彌補的缺憾,更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確立一席之地,是值得政府和業內人士共同探討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會展城市發展狀況,我們對重慶會展業的今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導向作用

會展業的發展,既遵循了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決定了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扮演着得要的角色:如宏觀指導、產業政策扶持、提供良好的軟件和硬件條件、培育會展市場等。目前重慶政府一方面應加快重慶會展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通過稅收、土地等政策槓桿鼓勵各種展會的發展,培育會展市場,充分發揮會展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及輻射作用。

2、立足地方優勢產業,明確市場定位,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會展

展會的定位非常重要,在與市場發展方向相配套的同時,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做到引導市場而不是跟隨市場。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最大的中央直轄市,是長江上游的中心經濟文化城市,同時也是長江經濟帶的“龍尾”,是國家西部開發的經濟重心。十一五以來,重慶已形成良好的工業基礎,製造業發達,初步建立起了面向全國,聯動長江,輻射西南、層次清晰、結構緊密的消費品市場體系。目前,重慶已培育並逐步形成了以汽摩、餐飲、農產品、旅遊等爲主的一批優勢產業。重慶市的會展經濟需要圍繞這些主要優勢產業,確定會展發展規劃定位,開發和拓展優勢產業展會項目,形成特色,如重慶的渝洽會、美食節、火鍋節、時尚文化節等。

4、加強“軟件”建設,提高會展服務質量

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一種,而會展是城市經濟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理念的標誌,會展的靈魂是服務,服務決定成敗。在會展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會展企業之間的競爭除了硬件設施的大比拼,更重要的還是服務的競爭。因此,重慶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更應該在會展服務的軟件上下功夫。而真正的服務,不是一兩句口號,而是要深入到人的血脈中的一種意識,這種服務意識不能僅僅體現在政府和會展企業層面,也應該成爲全重慶市民的一種行爲習慣,應努力倡導市民“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重慶形象”。總的來說,各會展企業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理念、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上努力與國際接軌,

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慣例的服務運作體系,增強重慶市會展業發展後勁。

5、與時俱進外引內培,加強會展人才培養

會展屬於綜合性系統工程,會展活動涉及諸多領域。會展產業價值鏈包括會展活動策劃、市場營銷推介、現場服務管理、旅行食宿安排、會議展示設計、材料物資運輸、資料印刷裝潢、宣傳廣告編排、場館建設營運、展覽物資通關和會展效果統計等各類活動,成功舉辦一項會議展覽必須全面策劃安排所有各項活動,會展活動組織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知識,需要掌握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統計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會展活動需要多種類型專業人才的配合,根據會展組織和服務活動對具體知識的要求和一般專業知識結構的差異,會展專業人才大體可以分爲:從事宏觀管理與政策協調的理論研究型人才、進行會展活動總體策劃與市場推廣的項目經營型人才、爲會展活動提供專項服務的專業服務提供人才和會展場館建設與營運的場館管理型人才。目前重慶正處於會展業高速發展時期,但會展技術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尤其缺少專門技術人才。重慶目前的會展培訓還僅限於管理層面的培訓,存在着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從業人員多從外語、外貿和企業管理方面轉到會展業,缺乏對行業的整體瞭解。重慶會展人才培養與提高迫在眉睫,有關政府、會展業界和教育機構應當攜手合作,認真研究會展人才培養規劃,加強會展學科建設,引進開發會展專門課程,逐步形成職業培訓、專業教育、高中級多層次結合的會展人才培養體系。

6、整合媒體宣傳平臺,塑造城市會展形象

只有強化宣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由於重慶在會展業中不佔據多種資源優勢,也缺乏國際或國內的影響力,主動包裝與宣傳不足,因此,策劃及傳播這項工作在今後的發展中顯得更爲重要。要力爭整合會展宣傳資源,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網絡優勢,加強會展宣傳力度,完善宣傳平臺,挖掘展會亮點,爭取媒體的主動關注,從而製造軟新聞,更好地提高展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四篇: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動民族經濟發展

打造民族特色街區推動民族經濟快速發展

--紅橋街道辦事處打造“民族特色街區”實施方案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爲本、高度關注民生,真正做到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衆得實惠,紅橋街道爲進一步推進轄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從街道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搶抓機遇,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強化措施,改善民生,確保穩定。結合街道轄區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自然優勢,着力打造民族特色街區品牌,不斷完善發展思路,整合轄區資源,活躍街道轄區民族特色經濟發展,爲有力推動街道轄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經濟基礎。

一、轄區概況

紅橋街道辦事處位於阿克蘇市城區西北角(辦公場所位於新華西路11號),美麗的多浪河穿境而過。轄區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街道下轄5個社區,是地區黨政軍所在地,轄區有黨、政、軍、學校、企、事業等單位31個,轄區總人口11557戶;44014人。其中流動人口10350人,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轄區居民由漢、維、回、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13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約佔總人口的80%,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和自治區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大力開展“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實踐活動,以街道社區黨建爲龍頭,進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突破發展瓶頸,認真解決發展難題,以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路、

創新的舉措來加強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加快民族經濟發展步伐,實現街道轄區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三、優勢資源

阿克蘇城區有民族餐飲店140餘家,其中紅橋街道轄區具有較大規模、檔次較高的民族特色餐飲飯店就有129家,約佔阿克蘇市民族餐飲店的90%。然而,其中近百家就集中在“王三街”,“王三街”曾經是一條歷史悠久、民族特色文化厚重的集民族特色餐飲、民族特色小商品、日用品、民族特色手工藝品、民族特色樂器等多種經營的民族特色商業步行街。這裏是新疆菜蓋面的發源地、有南疆第一盤的大盤雞店、維吾爾族特色火鍋城等等,長久以來,自然形成了民族特色餐飲、娛樂、購物一條街。

四、創建設想

(一)打造“民族特色餐飲一條街”

新疆的羊肉抓飯、涮羊肉、烤全羊、羊肉串等特色飲食享譽全國,馳名海內外,美麗的阿克蘇是閃耀在絲綢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阿克蘇“王三街”的饢、維吾爾族傳統純手工菜蓋面、用木碳練制而成的維吾爾族特色火鍋、薄皮包子等在全疆久負盛名,但組織程度較低、經營不規範、競爭無序、品牌意識淡薄、特色不突出、檔次不夠高,因此紅橋街道爲進一步推動民族文化和民族經濟快速發展,擬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力爭把自然形成的民族特色餐飲建成“民族特色餐飲一條街”,建成規模,規範化管理,打造民族特色餐飲品牌。

(二)建立“民族特色購物一條街”

王三街是維吾爾族女性購買黃金首飾的首選地方,在這裏共有黃金首飾加工店16家,首飾品種琳琅滿目;阿曼商貿城、祥龍

商貿城聚集了阿克蘇80%的民族特色服裝,共聚集了200餘家民族服裝店;新疆特產乾果品種豐富,是各地遊客非常喜愛的佳品,更是送親贈友的首選;這裏還彙集了13家民族特色家用電器營銷店,維吾爾族青年辦理婚事或喬遷新居時都要到這裏添置新品。針對以上民族特色產品,建立“民族特色購物一條街”,使疆內外來客既能觀光旅遊,又能購買到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飾品,將新疆的人文歷史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大力推進地方民族經濟快速發展。

(三)建立“新疆民族風味第一火鍋”

維吾爾族特色火鍋,主要是用木碳煉製而成,用豐富的原料製出了一道美味佳餚,尤其在冬季,吃上一鍋維吾爾族火鍋,很快驅趕了身上的寒氣,各族市民都從不同的地方來到王三街,甚至在街頭擺着小桌,品嚐民族風味火鍋,打造新疆民族風味火鍋品牌,讓疆內外來客盡情品嚐特色美食。

(四)依託社區資源,打造小手工藝品製作經濟實體

以社區個體經營戶爲切入點,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經濟實體,以民族手工藝編織品爲主,不但可以解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生活困難,爲社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把社區的零散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使之不斷壯大,努力構建社區民族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五、主要措施

打造民族特色街要做到科學規劃、完善設施、規模適度、生態環保、經濟效益好、文化底蘊濃,堅持政策扶持、龍頭帶動,通過成功打造民族特色街,實現“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經濟”的目標。

(一)進一步明確思路。按照突出特色、適度集約的原則,建成特色明顯、規模有序、管理規範的民族特色餐飲及觀光購物一條街,將菜蓋面特色小吃、民族火鍋城、民族特色服飾以及地方特產等規劃分類、統一管理,進一步統籌發展黃金手飾加工、民族特色服裝店、民族特色家電等樓宇經濟,不斷推動民族經濟向特色化、規模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二)科學規劃,使“民族特色餐飲及觀光旅遊一條街”成爲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很多城市都有諸如“特色小吃一條街”等特色餐飲。阿克蘇的餐飲也極具特色,但是卻一直不成規模,不僅不利於管理,更無法引起外地遊客的注意。因此,爲弘揚民族特色文化,發展民族經濟,要充分考慮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打造民族特色一條街,集觀光購物、品嚐民族餐飲於一體,對經營民族傳統餐飲的企業及個體給予政策扶持,使其健康有序發展,讓“民族特色餐飲一條街”成爲阿克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進一步做好相關知識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一是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品種研究等,提高服務質量,推進民族特色街的進一步發展。二是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採取人才培訓、專業推廣、經驗交流等形式,對從業培訓的目標、措施、任務做出合理安排,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並建立各類人才庫,全面掌握從業現狀和變化情況,使民族特色產業穩步持續發展。

(四)加強監督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政策引導、行業指導、市場監督的職能,加強監督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一是要嚴格餐飲業經營主體市場準入條件,強化登記年檢

工作,改善餐飲業無序競爭的狀況,保證餐飲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二是建立完善、科學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與制度相對應的各項考覈、獎懲細則,落實工作責任制,形成規範化管理、標準化服務的新格局。三是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使行業協會切實擔負起規範經營行爲、維護行業秩序、促進行業發展、培訓行業人才的職責。

六、建設“民族特色街區”的社會經濟效益

建設該項目可以使各種資源儘快轉化爲經濟優勢,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繁榮少數民族文化,有利於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構建和諧街區的民心工程,既能打造阿克蘇民族特色品牌,又能繁榮本地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有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中共阿克蘇市紅橋街道工作委員會

阿克蘇市紅橋街道辦事處

2014年1月14日

第五篇:柴旦鎮突出“四項主題”全力推動鎮區經濟社會發展

柴旦鎮突出“四項主題”

全力推動鎮區經濟社會發展

按照海西州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宣講組及大柴旦工行委對宣講1號文件工作的安排要求,3月7日至8日,鎮黨委、政府以宣講1號文件爲契機,突出“四項主題”,積極會同1號文件宣講組、行委司法局、就業局、婦聯等部門,在鎮屬各村、社區開展中央、省委1號文件宣講、“顯巾幗智慧、展巾幗風采”婦女節文藝匯演、“表彰先進、激勵後進”及“走基層、訪民情、解民憂”等主題活動。

一、結合實際、深入交流,宣講活動取得實效

1號文件宣講組以“送政策、解難題”爲主題,就中央和省委以“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農業發展的三大成就和集中力量要辦的七件大事”爲主要精神,結合“五幫、五送、五推”活動進行了宣講。針對羣衆在宣講活動中提出的有關惠農政策的落實、戶籍改革的有關政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途徑、措施等問題和村民進行了交流和意見建議徵求。

二、顯智慧、展風采,喜迎“三八”佳節

鎮黨委、政府協同大柴旦婦女聯合會以“顯巾幗智慧、

展巾幗風采”爲主題,分別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馬海村、柴旦村委會組織村、社區廣大婦女開展婦女節文藝匯演。演出現場,廣大婦女同胞自編自演的節目精彩紛呈,能歌善舞的男同胞也即興參與表演,一時間,笑聲、掌聲不絕於耳,呈現出歡樂祥和的節日場面。表演過後鎮婦聯又組織婦女同胞開展 “筷子夾乒乓球”、“快速搶答”、“搶凳子”等內容豐富的遊戲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鼓勵先進、激勵後進,表彰先進學先進

鎮黨委、政

府以“表彰先

進、激勵後進”

爲主題,舉行

“2014年度優

秀村幹部、致富

能手、勞動模

範、社區先進工

作者表彰活動”,本着對工作負責、寧缺毋濫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真正把可學、可信、可敬的先進典型評選出來。表彰會共表彰了優秀村幹部2名、致富能手4名、勞動模範10名、社區先進工作者2名。鎮機關主要領導負責人對受到

表彰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們今後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保持優良作風,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在新的一年裏,爲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同時要求全鎮廣大幹部羣衆要以受表彰的同志爲榜樣,爲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柴旦貢獻更大的力量。

四、惠民生、解民憂,好政策落實在基層

鎮黨委、政府協同行委司法局、就業局等部門以“講政策、辦實事”爲主題,針對柴旦鎮流動人口多、牧民羣衆居住地較遠、文化水平低,進鎮辦事難、就業難、發展致富慢等突出問題開展了法律知識諮詢、就業需求登記等現場辦公活動。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制定和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加大培訓力度,挖掘可行項目,建立村級代辦員制度,定期抽調鎮機關辦事專員下鄉開展“上門服務”活動,有力推動了鎮區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