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觀察記錄通用多篇

幼兒觀察記錄通用多篇

幼兒觀察記錄範例合輯 篇一

觀察記錄:

xxx是我們班的調皮鬼,手腳也是一刻的不得休息,而且上課注意力,特別的不集中,愛做小動作,活動時,更是橫衝只撞,對自己的行爲毫無約束。只要他在教室一天,告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一刻也不得安寧。今天早上吃點心的時候每他又管不住自己了,他把不吃的餅乾揉碎扔別的小朋友,把別人的身上、臉上弄的都是,被灑的惲悅委屈的哭了,可是他卻對自己的“傑作”哈哈大笑。

分析:

xxx的爸爸媽媽由於平時的工作比較忙,長、時間在爺爺奶奶的身邊由於爺爺奶奶的寵愛,導致他折中橫行霸道的習慣,而且經過觀察發現他的自控能力特別差,做事情經常是突然的行動,不會有儀式的去遵守紀律。而且對自己愛玩的玩具常霸佔;和小朋友之間相處是喜歡欺負弱小的幼兒。並且愛模仿動畫片裏的暴力行爲。

實施措施:

(1)今天我對於他的舉動我沒有狠狠的批評他,我耐心的對他對說,讓他明白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不好動手欺負小朋友。

(2)讓他平時多爲我做事。如:讓他幫助小朋友發點心/中午吃飯幫助我發碗筷。

(3)我利用中午的時間多於他進行交談,用心觀察他的活動和行爲,他有進步我對他多加讚賞,有錯誤的時候,耐心知道幫助他改正錯誤。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回做的越來越好的。

幼兒行爲的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記錄:

澤澤、傑傑兩人選擇結構區。脫了鞋子,兩人就開始搶大的積木來搭建房子了:他們兩人各自管各自,分開着搭建。基本上是在壘高。因爲在取積木時,一項要求他們能用一個拿一個,所以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澤澤搭的房子就在積木框旁邊,他就位於房子和積木框當中,還是比較方便的。傑傑稍微遠一些,但他取積木必須經過澤澤的房子,一不小心,將他的房子碰倒了,澤澤很生氣,向老師告狀,建議並幫助他們將積木框放到兩個房子中間,兩人又開始搭建起他們的房子了。

兩人一邊搭建,一邊比賽誰的房子高,誰的房子大,氣氛還是很好的。教師提醒他們:是給誰搭的房子?他們這纔想起小豬,傑傑將小豬圖片放到牆頂上,澤澤也學他的樣子,將另兩張圖片放到自己的房子上。問:“小豬怎麼進去,他們在哪裏睡覺、吃飯呢?兩人很茫然的樣子。

案例分析:

因爲聽過《三隻小豬》的 故事,又投放了小豬的圖片,要求他們爲小豬搭建房子。兩人的任務意識還是有的,忙着搭建房子了。碰倒別人的房子,經常有發生,但移動積木框後,矛盾就解決了,越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兩人的房子因爲是用壘高的形式搭建的,所以,看上去是“實心“的小豬沒有地方進去,也沒有空間住,他們還算聰明,將小豬的圖片貼在牆頂上,目標是比較醒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小豬的房子。如果投放玩具小豬的話,會給他們有空間意識的提醒和幫助。

觀察記錄:

我們一起在解構區投放了兩隻小豬的毛絨玩具。在上次活動講評的基礎上,他們知道了小豬能住在房子裏面的。程程和悅悅、妍妍來到解構區後,妍妍一下子就抱起兩隻小豬來玩,悅悅叫她放下,理由是:“小豬先睡覺,我們來給它們造房子。

兩隻小豬站兩個地方,然後悅悅和程程負責開始造房子了,妍妍則幫助他們搬來積木。他們兩象搭建圍牆一樣,將小豬圈了起來,然後再在此基礎上壘高。悅悅搭好一間後,又在邊上搭了一間,她拿了個半月型的積木將一塊長的積木換掉後,對程程說:“小豬沒有門,它就不能出去玩了。”並告訴老師,這是小豬的門,還介紹說:“這是小豬睡覺的房子,這是小豬吃飯的房子。還別說,有套房的格局,程程見老師表揚悅悅,也用一個大長積木將搭的房間隔開,說是小豬看電視的房間和睡覺的房間。

案例分析:

毛絨的小豬玩具比較有立體感,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他們明確了搭建房子的要求,三人中,妍妍最小,喜歡跟着別人玩,目的性不強,另外兩個則有一定的任務意識。

小豬先站好,再用積木圈起來,就像是造房子打地基一樣,不同的是,悅悅有點量身定做的架勢,而程程,則房子比小豬大得多。

或許是受故事的影響,或許是受到老師點評的影響,悅悅很愛動腦子,意識到要做出門,方便小豬進出;還有生活經驗中,睡覺和吃飯的房間是分開的,所以,她搭好後還會介紹。程程也很聰明,受到她的影響,一塊積木就改變了房型。要是添些小傢俱什麼的,會更豐富有趣。

幼兒園幼兒觀察記錄 篇三

觀察對象:

雅雅(6歲2個月),貝貝(3歲8個月),樂樂(6歲3個月)

年齡段/班:

混齡

觀察時間:

15:20~16:20

觀察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寓於教育於各項活動當中之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羣體的活動”。我園是按年齡分班,在前期的戶外角色遊戲中,小朋友們有了混齡玩的經驗,在室內角色遊戲中許多小朋友們也產生了去隔壁班玩的願望,因此,我們開展了“大帶小”的室內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每週取若干個時間點開放各個班級的活動區,讓幼兒自由穿梭其中尋找同伴開展遊戲活動,讓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遊戲環境中充分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本班是大班,左右兩邊分別是兩個小班,本班幼兒在與小班幼兒一同遊戲中完成從“適應”到“接納”再到“共同遊戲”,在這一“大帶小”的遊戲過程中,大班幼兒多充當領導者與組織者來帶領小班幼兒遊戲,以至於缺乏對小班幼兒的謙讓、關愛與責任,怎樣通過混齡角色遊增加本班幼兒的責任感,成爲了本班最爲關注的問題。

觀察目標:

如何利用混齡角色遊戲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觀察過程:

實錄與分析

觀察實錄:

案例一

遊戲開始了,“海之家餐廳”的工作人員穿戴好服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位了,顧客們也從走廊的“材料超市”裏拿了包包和手機等工具。這時來了一個小班的幼兒,站在門口一動不動,有點不知所錯,雅雅牽起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說“:我們一起去玩吧!”小女孩點點頭,雅雅又問:“你叫什麼名字啊?”小女孩說:“我叫貝貝。”雅雅笑着說:“那你當我的寶寶,我當媽媽,好嗎?”貝貝回答:“嗯……好。”

雅雅說;“我們一起去餐廳吃飯吧,要自己去選食材哦!”說完她在餐廳門口的架子上拿了一個大托盤、兩個紙盤、一個夾子,貝貝跟隨着她進入了生鮮自選區,雅雅夾了一些蔬菜和魚放在紙盤裏,貝貝先只是看着她做這一切,過了一會兒她也開始選食材,但她並沒有用夾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後驚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衛生,要用夾子,你也去門口拿一個夾子吧!”

貝貝拿了夾子和紙盤後,夾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盤說:“寶寶,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銀臺付錢啦,你先去坐一會兒。”

於是貝貝就在一個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媽媽,此時收銀臺需要排隊,而雅雅在卻收銀臺旁玩起手機,遲遲沒有回來……

行爲分析:

在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貝貝作爲小班幼兒,因年齡小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顯得較爲膽怯,但對新朋友是接納的態度。而雅雅作爲大班幼兒,交往能力比較強,能夠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並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帶領下貝貝已經學會自助選食材了,但作爲“新手媽媽”雅雅在遊戲中,只是充當領導者來分配“任務”,責任感稍顯不足,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自顧自玩起了別的遊戲。

案例二

樂樂(服務員)看到貝貝(寶寶):“這是誰家的寶寶啊,怎麼一個人在這裏?媽媽呢?”貝貝指着收銀臺方向回答:“媽媽在那邊。”樂樂大聲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是很危險的呢,被壞人帶走了怎麼辦?”

雅雅(媽媽)聽到了趕緊過來:“寶貝,你跟我一起吧。”貝貝緊緊跟隨雅雅,在收銀臺用手機掃碼付款後,雅雅得到了一個號碼牌:“我們是2號!”接着她把托盤的食物送到廚房加工,對廚師說:“不要加辣椒,我的寶寶不能吃辣的。”雅雅帶着貝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來一件事:“我們一起去拿筷子吧,你會用筷子?”貝貝回答:“不會。”“沒關係,我幫你拿一個叉子,我們還可以拿兩杯奶茶,是免費送的呢。”這一次,雅雅沒有留貝貝一個人……

服務員樂樂叫號了:“2號,2號在哪裏!”雅雅大聲回答:“在這裏,在這裏!”樂樂把餐送到了,她們開始吃起來。進餐過程中,雅雅不時夾菜餵給寶寶:“寶寶乖,要多吃蔬菜!”當貝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時,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飽喝足後,雅雅:“寶寶,吃完飯我們去照相館玩好嗎?”貝貝:“好哇,媽媽,太好了。”貝貝起身準備離開,雅雅說到:“我們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爲分析:

在服務員樂樂的提醒下,“新手媽媽”雅雅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不再讓寶寶一個人,併成爲了“榜樣媽媽”。大班幼兒處於愛照顧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的階段,混齡角色遊戲則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雅雅一直在關心和幫助貝貝,考慮到寶寶不能吃辣,特意囑咐廚師“不要加辣椒”,還幫貝貝拿適合的餐具,提醒貝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這種關愛他人的行爲,收拾玩具的責任心,不僅有利於自身社會情感的發展,對貝貝也發揮了榜樣的作用。

觀察分析與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豐富角色認知,瞭解角色的職責

《指南》中建議:“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瞭解基本的行爲規範或其他遊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種責任,需要遵守一些規則。幼兒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現實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現了成人的日常行爲,但部分幼兒在角色遊戲時,對角色的職責認識不夠,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膚淺,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媽媽”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教師要在遊戲前提供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對角色的認知,幫助幼兒瞭解“媽媽”這一角色的職責和“媽媽帶娃”時的要注意事項。同時,在遊戲時,教師要多關注、多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兒不能擅離職守,引導幼兒增強責任意識。

2.混齡結對子,共同商定“大帶小”的遊戲規則。

經觀察發現,小班的`幼兒在混齡遊戲中,比較膽怯,自主性不是很強,例如案例中的貝貝,一開始是不敢進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們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商定“大帶小”的遊戲規則,採用“一對一”或“一帶二”互相結對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兒固定帶一到兩位弟弟妹妹,增進孩子間的感情,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還可以將“大帶小”活動滲透到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如區域活動、戶外活動、散步等其他活動時間與結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導大班幼兒從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遊戲的快樂開始,學習如何讓與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遊戲、生活中學習關心、照顧他人,體驗幫助比自己小的同齡人的快樂和自豪感,隨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間的配合會越來越默契。

3.遊戲回顧,及時開展有效的總結評價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行爲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爲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每次遊戲結束整理好區域後,教師應該讓幼兒們靜靜地坐下來,回想遊戲時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互相評價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兒互相評價後教師也要及時評價,對於盡職盡責和有創造性遊戲的幼兒,教師要表揚和鼓勵,對遊戲中存在的問題要強調和指導,這樣會讓幼兒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師要表揚她熱情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在遊戲中關心照顧“寶寶”,結束後帶“寶寶”一起收拾整理玩具,這也是非常有責任心的表現,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學習的,但遊戲中也有問題,排隊時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等,但好在經過提醒後很快就改正了,如何當一位有責任心的好“媽媽”,在帶寶寶時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請雅雅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來談一談。讓幼兒在鼓勵和表揚中體會到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通過談話增強責任意識,幼兒就會在以後的遊戲中更加盡職盡責,收穫良好的自己感覺、同伴的讚許、老師的表揚,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反思與感悟

著名教育家馬卡邊柯認爲:“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互相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離。這不利於發展兒童的集體主義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現在的獨生子女佔相當大的比例,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作爲幼教工作者,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幼兒的責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園的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是在角色遊戲活動時間,全園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進行的活動,混齡角色遊戲可以較好彌補同齡教育及獨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爲幼兒提供更多的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

生活經驗表明,小的孩子對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則喜歡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齡小的幼兒同時希望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幼兒交往,他們認爲年齡大的幼兒比自己的能力強,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們未來發展的目標,這樣的崇拜、羨慕是交往的原動力。年齡大的幼兒也喜歡與年齡小的幼兒交往,幼兒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認的需求、這種需求僅僅通過成人的評價並不能夠滿足,他們更喜歡同伴間的讚揚、肯定、追隨,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心理和行爲上的承認,和年齡小的幼兒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己,同時也付出了愛,懂得如何關心幼小,照顧、幫助別人,責任心在行動上有了很大的體現。而小班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在獲得關心體驗的基礎上,對責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認識。

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四

觀察實錄:

今天幼兒園的午餐是木耳胡蘿蔔肉,在用餐前我給孩子們介紹了菜名,並告訴幼兒菜的營養,每個幼兒都表示喜歡吃這個菜,只有許xx小朋友表示一臉的不高興,接着我在爲幼兒盛好飯菜後,許xx那一組的幼兒大叫起來,許xx把木耳夾到別的小朋友的碗裏,我便走過去,給她重新盛了一點,讓她不準再拿出來要求他吃掉,誰知沒過一會兒,小朋友又在喊老師,許xx吐了,我一看她的眼淚便很快流下來,大聲的哭了起來,甚至連飯也不吃,在瞭解情況後得知,許xx非常不喜歡吃木耳,我餵了她他一點,她還是把嘴裏吃的都吐掉,非常排斥。

情況分析:

根據平日的觀察,發現騰騰有些挑食,如果要求她吃一點的話,她就會出現嘔吐的樣子,看上去很難吃下去,只有在她情緒好的時候表揚他,鼓勵他,他才能吃點不愛吃的菜。

採取措施:

在她用餐時,經常鼓勵她,表揚她,增加她的食慾,不去刻意要求她多吃,只要求一點點有進步,讓同伴和她進行比賽,同時讓家長也配合老師,在家裏要循序漸進,多鼓勵孩子,進而改正挑食的壞習慣。

幼兒觀察記錄範例合輯 篇五

觀察記錄:

今天的戶外遊戲施老師帶着小朋友來到了操場上,帶領小朋友用他們的新朋友“排球”一起做遊戲。他們接受到的任務是一隊一個球,用傳球的方式,哪對用最快的速度到水泥地哪對小朋友就贏了。施老師也講述了規則:前面傳遞好球的小朋友必須要去後面排隊,不可以傳遞好之後就立馬跑到別的地方。遊戲正式開始了,接受到任務的小朋友個個勁頭十足,每個小朋友眼睛都看着前面的小朋友,生怕錯過前面小朋友傳遞過來的球,也有幾個剛說完規則就忘記的小朋友,在隊伍中亂站。但是我發現今天姚x竟也十分認真的在玩這個遊戲,按照平常的表現,不出5分鐘你肯定會往別的地方看或是想要去打擾別的小朋友,但你今天從遊戲開始到進行了一半了,你依然很快速的接受到前面小朋友傳遞過來的球,沒有一次要其他小朋友的提醒,而且傳遞好球以後立馬跑到隊伍的最後面,站好,沒有任何的搗亂的現象,完全沉浸在了這個遊戲之中。

分析與評價: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人們在日生活、工作、學習中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和準則。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行爲習慣也就是建立在孩子們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上,是社會性適應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它是兒童學習、生活的基礎與保證。規則是對自由和空間提出的相對的限制與約束,它是一種良好的規範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發揮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幼兒觀察記錄 篇六

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區域遊戲,這天孩子們正在“忙碌”中,響起了一片爭吵聲,我馬上走近去一探究竟,孩子們便七嘴八舌的嚷開了:“老師我們小醫院這一組人太多了!是我們先來的,AA和BB他們是後來的,應該不在我們這一組。”還沒等我說話,AA接着說:“我好久沒玩小醫院了,我想在這一組玩。”原來孩子們是爲了爭取遊戲資格而吵鬧,看着大家僵持着,誰都玩不成,我就說:“要不你們再商量一下,那邊的圖書區,益智區也不錯哦!”話音剛落,原本小醫院組裏的CC和DD馬上提出他們要去其他組,CC和DD剛走,其他的孩子也都高興的玩了起來。

這個問題看似圓滿的解決了,但是卻引發了我深層次的思考。首先,我認爲CC和DD早就選好了活動區,該退出來的不應該是他們。孩子們一旦在遊戲和交往中出現需要協商和謙讓的情景時,讓步的總是這幾個乖巧的孩子。長此以往其他的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孩子就應該謙讓,而不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活動結束後,我先找來AA和BB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都有規則要懂得先來後到,我組織全班幼兒討論如何解決選擇區域的問題,最後大家達成了共識,對待幼兒間的衝突教師也不要簡單化,要看到其中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有針對性的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觀察記錄範例大全 篇七

觀察目標:讓幼兒能快樂地上幼兒園

觀察記錄:

吳x小朋友雖然上的是中班,但是他因爲之前沒有進過幼兒園生活,也沒有小班的學習生活的經驗,他進班時候的表現跟小班幼兒一樣。每一天哭鬧着說要媽媽,但經過兩週的學習適應,吳x小朋友要媽媽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但有時也會不固定的哭鬧一陣,透過觀察我發現他個性喜歡問一些能得到老師肯定回答的問題,從而獲得一種心理安慰。如:“老師,我吃完這頓飯媽媽就來接我了,對吧?”每次得到老師的肯定,他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去做自我的事情。有的時候他要做每件事之前都習慣問我們一下,得到肯定答案之後,他就會去安心遊戲學習。

觀察分析:

他雖然行爲時小班幼兒的行爲,但是他也具備了中班幼兒的思維潛力,就喜歡用一些肯定的回答來滿足自我的心理,尋求一種心理安慰。在加上他是在中班,因爲中班幼兒基本都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哭鬧,他也就少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一個人哭鬧不成氣候,就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來滿足自我。

教育措施:

我們利用語言的反覆強化來幫忙幼兒進行自我心理的調整,利用一些“個性化”的應答,抓住他喜歡問問題的個性特點,間接地與我們教師進行互動,以獲得心理及情感需要的滿足,進而緩解分離焦慮。抓住他的個人特點,有針對行的採用適合他的引導方法,讓他能儘快適應新環境。

幼兒園幼兒觀察記錄 篇八

觀看內容:

美工活動

觀看時間:

20xx年10月

觀看幼兒:

嶽xx

觀看方式:

隨機觀看

觀看過程:

今天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採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預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範後,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後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老師給樹葉塗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嶽嘉琦瞪着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老師還是讓我們自己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塗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嶽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爲老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考慮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畫。

幼兒園幼兒觀察記錄 篇九

觀察、記錄人:

楊慶秀

觀察時間:

4.27

觀察地點:

小班教室

觀察前情分析:

小班的幼兒是一個處在各方面都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語言能力可以通過平時的交流、遊戲得到發展,身體機能可以通過鍛鍊得到發展,而動手能力在平時的發展中則是最爲薄弱的一方面,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是各方面能力中最爲重要以及最常用的能力,它需要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方法,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靈活的動手能力在平時的學習、生活、遊戲中都將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探索撕紙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幼兒增強注意力和持之以恆的耐心,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在撕紙時,可以把自己撕下的紙想象成任何的東西,進行構圖,在撕的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就在做做玩玩中培養起來。

情況實錄:

今天下午,我在角色區裏提供了一些彩色紙、紙盤,問他們:“誰願意給小娃娃做一碗麪條?”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叫着:“我來,我來……”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我在一旁讓孩子們先說一說麪條的樣子,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麪條長長的、細細的。這一次我提高操作的難度,告訴孩子們沿輪廓線將方形紙撕成長條。還沒等我說完,他們拿起彩紙就“唰”“唰”地撕開了,許辰逸總能夠跟着老師的思路和節奏,很專注的在”撕“、貼。楊雅琪動手能力就比較弱些但撕出的全是塊狀,我着急了,我不斷地提醒她要撕得細細的、長長地,甚至讓她停下來再次看我的示範,但是她根本不理會我,還是自顧地撕着,不肯停下。時間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一碗麪條最後變成了一碗米飯。

教師反思: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塗鴉和任意撕紙。而撕紙活動容易被老師忽視。其實,紙是一種屬於低結構的材料,撕紙活動正好是幼兒年齡特點的表現,利用撕紙活動對幼兒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再好不過了。我經過在小班上學期的實踐,發現在撕紙活動中不僅可以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且能培養幼兒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及創造能力。

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取材,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初我將紙裁成長條,讓孩子們練習將長條紙撕成小塊,孩子們在一個多月的練習中,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一技能。因此,這一次我提高活動難度,引導幼兒能夠沿輪廓線將方形紙撕成長條。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複到完成爲止。因爲本節課的'內容和難易程度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麪條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東西。很多小朋友一開始圍着我說:“我不會,我不會。”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膽子大起來,大膽嘗試各種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較中,激發了製作的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將作品完成,沒有半途而廢的現象。在平時的活動中,我便選擇撕紙活動來發展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以次來分層次的培養幼兒。活動中小朋友們都很安靜,總能夠跟着老師的思路和節奏,有一些平時比較好動的孩子我發現也特別認真,很專注的在”撕"、貼。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這一點讓我感到很欣慰,也覺得很開心,因爲我發現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一些好動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

幼兒園幼兒觀察記錄 篇十

觀察對象

蔡冰瑩性別:女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

活動室

觀察背景:

冰瑩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爲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己爲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七組時(冰瑩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冰瑩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爲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七組的張詩妍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爲什麼?”“冰瑩自己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七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時冰瑩,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冰瑩的行爲,我先是採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着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冰瑩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爲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爲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爲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爲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爲,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標籤:幼兒 多篇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