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下冊精品多篇

新版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下冊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本單元是在學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不僅僅是學習計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的含義,發展數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設計了“套圈遊戲”“乘船”“乘車”“今天我當家”四個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繫,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今天我想就“估算”進行反思:

第一、在“創設情境”時,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務,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第二、課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中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是否正確,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學。如“套圈遊戲”中,創設情境:淘氣與笑笑都非常喜歡套圈,最近他倆進行了一次套圈比賽,並把成績記錄下來了,請同學們看看統計表,淘氣能贏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氣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學生思考)師: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學生小組交流)能把你的估計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全班交流)生1:我發現淘氣除了第二次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認爲淘氣能贏。生2:淘氣兩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贏。生3: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分,他們就一樣多了,而第三次淘氣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認爲淘氣贏了。……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估計,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到底是誰贏了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在本節課中,根據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開展“買氣球”“和最喜歡的動畫片”兩個統計實踐活動。

首先,努力使情景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如:結合單元教學時間恰恰在“六一”兒童節前夕,讓學生爲慶祝活動出謀劃策,調動學生參加學習的主動性。對於教科書安排的調查“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對電信內容的。認識和選擇大多侷限於動畫片,因此結合學生特點我稍加改動變爲統計“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

其次,力圖體現師生共同探索蒐集、整理數據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如鼓勵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尊重學生的意見,努力創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動空間,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後,因爲這節課給了學生充分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積極性很高,所以使得課堂有些凌亂,今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時我要注意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做到鬆弛有度,便於學生情緒的調控。另外,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組織、管理、協調的能力,不斷的去實踐和探索,爭取更大的進步。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樂的節日》輕快的歌聲引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接着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裏,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繫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剛開始出現的幾幅彩旗圖,讓學生選擇哪條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時,學生就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最後,聯繫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並讓學生舉例子,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本單元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對這些幾何形狀的特徵有一些瞭解。“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基於學生在學習以前,對幾個立體圖形有了一些瞭解,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增加對圖形的認識。這節課教學思想是想通過動手操作、遊戲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在課前的談話中,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來認識這四位老朋友嗎?導入部分,讓學生上來摸四種立體模型。並引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後,說說立體模型表面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形狀。然後讓學生結合淘氣和笑笑的辦法思考用什麼樣的辦法把立體圖形的表面圖形搬到平面上,體會“面在體上”。從而引出今天所學的'內容--有趣的圖形。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把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結隊成爲好朋友,加強了學生對新圖形的認識。接着,讓學生找找教室和身邊的物體說說哪些物體中有今天所學的圖形。這樣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於學生把課本上的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

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後設計了猜猜我是誰、摸物體、找朋友等遊戲,發現學生積極性比往常高很多。但畢竟學生自制力欠缺,課堂容易過於“氣氛”,這點以後教學中還需完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於三角形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於是我設計了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遊戲,比較幾個學生搭建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幾個三角形的不同,然後引導學生認識到三角形三條邊是可以不一樣的。

整堂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足之處尚需改進。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開始,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後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然後請學生擺一擺(提示:可以畫一畫、寫一寫),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着向學生提問: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然後加深難度問: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少?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麼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緊接着,我讓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這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分完後,就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擺出他們的分類結果,並將他們所擺出的結果進行說明。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馬上對於所擺出的結果進行反饋,誰最多,誰最少?然後讓學生提問。通過這樣的過程,又將用數學納入到了分類與整理中,讓學生學會從分類與整理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後提出了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把咱們班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麼分?這個問題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開始踊躍發言,紛紛的說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最後用生活中的現成的數學素材爲他們留了一個作業“整理自己的小書包、自己的房間……”真正的將數學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去探究生活中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可惜本節課我在講《象形統計圖》的時候,我沒有着重強調它的畫法,導致孩子最後在做《練習七》第2題的時候,有的孩子是從上往下畫的,我應該先引導孩子觀察圖片的信息,找到分類標準,在塗顏色的時候,提醒孩子們從“下”往“上”畫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點”和“線”的概念既簡單,又抽象,而一年級的學生卻又是以具象思維爲主。既要讓學生對點和線有直觀的認識,又要讓點線組合成爲抽象畫,爲此我頗費了一些心思。

首先在學生思維訓練方面,爲了保護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受約定俗成的影響,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禁錮了想象的翅膀,有些班級沒有板書引導作畫,結果學生作業沒有很好的進行點和線的組合,不知道如何去組合,只是簡單把點、線陳列到紙上。發現問題後,我及時對課程進行了修正。

在欣賞畫作時,積極引導學生想象,不同的點和線的組合成爲不同的畫,相同的點和線也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每一種組合都傳遞着不同的信息,簡單說就是:畫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 讓學生在點和線的基礎知識認識上發散思維,想象力得到發揮後,老師再以板書範畫引導,就容易讓學生達到教材要求了。

因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生能根據作業要求點線組合成一幅畫,有些就不能,只是簡單的對點和線進行陳列,而有些學生把畫畫成了具象畫。

其次,重難點的。把握。

爲了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點和線,我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圖片和實物相結合。首先讓學生自己塗畫一個點,再對點進行變形,讓學生認識了,點不僅是一個點,是小的痕跡。點,是千變萬化,各種各樣。

線,讓學生和老師用細電線直接折出想要形狀,形象直觀。

點和線的結合則通過欣賞畫作,大膽想象,老師板書引導作畫,學生自主作畫的過程,有效的完成了。

最後,教無定法。孩子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但也要有所想,沒有基礎的想象是不科學的。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合理科學的處理,纔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