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案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學案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學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學校這學期在教學上採用了“學案”教學模式,填補了以往我們在備課中存在的弊端,側重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的過程,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在學校領導及骨幹教師的帶領下,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幾篇學案,談自己對其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學案的實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學案的編寫上。

所以學案的編寫是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來解決的“小”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變“懶”了、講得少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其次,課堂中我們的教學觀念需要改變。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的心理;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要再認爲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第三,學案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

教師在“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全體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有所提高。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放開而去積極獲取新知。

二、學案使用中的幾點反思

1.問題的設計要有啓發性,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到知識的奧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是關鍵之所在。

2.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層次性,梯度性,題目由簡到難,層層推進,不但便於理解運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針對A、B、C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限度來提升鞏固知識點,想方設法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

4.小組討論合作後,我們要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在最近的學案使用中,個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學習目標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拖拉現象;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等。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體會,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幫助。希望我校的“學案”教學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績效。

學案教學反思 篇二

新課程理念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爲切入點,把教學的立足點,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把備“教案”變爲備“學案”,爲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實現了教學一體化,教與學協調同步,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用學案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案的編制已經爲課堂教學的操作設計了明確的方法流程,教師上課是按學案設計的幾個環節規範而有序地進行。基本是以“自學―討論―點撥――檢測”的四段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

1、自學:學案設計有自學指導和自學檢測,學生可以按學案要求閱讀教材。學生的預習自學一定會產生困惑和疑難,在百思不得其解時就會產生討論交流的慾望。而在自學檢測中,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也有了討論解疑的需求,於是進入第二個環節。

2、討論:優化組合的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強有力的學習團隊。組長一定是優秀的學生,有能力解疑解難,幫扶差生,所以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一般性的疑難問題,可以在小組的'交流爭論中得到解決。學習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由老師輔導點撥引深,進入第三環節。

3、點撥: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點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在自學討論時,教師在課間巡視中,深入學生,對個別學生或小組給予隨機的指點幫助。另一方面就學生的共性問題和知識的應用拓展,作指導性點撥引深。這樣,教師的輔導幫助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啓發性,幫到學生的需要的地方。課堂上教師的輔導講解不超過十分鐘。

4、檢測:一節課學生在不斷地質疑認知,不斷的進行練題實踐,一節課學生自學、自練的效果如何。教師要組織題例加以檢測,一方面可以摸清學生學習的實底。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對下節課進行鍼對性解決,做到了心中有數。

反觀學案式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突出的是學生的學和練,體現的是教師的導和幫,學生的學是主旋律,教師的幫是畫龍點睛,學生的“學”與老師“幫”協調互補,相得益彰,學習過程規範有序而有實效。

學案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學案教學,學生是在老師的組織下,依據學案的設計編排,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地進行自主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先由學生依學案要求自學。當學生個體自學出現困惑,由合作小組“兵教兵”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隨機輔導,點撥引深。在練題實踐中,學生是練一題知一類,練題得法,得法再練。課尾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是以自已學習爲主,合作討論爲輔;以練題得法爲主,以教師講解爲輔。學生不再是被動聽課,而是自我探索,自我實踐。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學案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教師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案的編寫和操作要逐步趨於科學合理,需要腳踏實地探索研究。根據我們的實踐,學案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案的編寫設計要與學生的自學探究的過程統一同步。

2、學案的題例設計必須少而精。否則課堂操作將很急促,降低實效性。

3、課堂上要把自做與討論嚴格分開。先逼學生自做,產生困惑而後討論。否則還沒有自做就想依賴別人,降低學習效果。

4、學案必須收回來教師查閱。學案學習是個過程,教師查閱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針對性指導。不查難以落實效果。

5、學案必須留存,裝訂成冊,方便於學生的複習。

學案教學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學前的學案的準備必須充分。教師必須自做一次,掌握時間,總結解題的思路辦法,以教師的親身體驗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學案教學偏於實在。教師要把情趣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爭論,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 三是學案教學並不是完全拋棄其他教學手段,而是避短揚長,比如:電教手段,我們老師自從改學案後就極少使用,這不是說學案教學就是用黑板展示,別無他法,我認爲杜朗口之所以沒有用電教手段是他們沒有,不是不想用,幾年後,他們經濟條件好了,他們也會用。我們不要脫離實際生硬照搬,所有方法都是爲課堂教學服務的,絕對不能一刀切。

學案教學的理論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的實踐運用,也充分證明了學案教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我們的學案教學還不夠完善,有待我們繼續深入地研究改進,使學案教學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高中化學學案教學反思 篇三

高中化學學案教學反思

學案教學在我校已實施一年多,通過學案教學,確實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展示個人才智,提高聊表達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爲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爲什麼”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運用學案讓學生動手動腦。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讓學生根據學案查找資料,自查自糾。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製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後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爲易。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 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後,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 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 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瞭。關於“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爲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爲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爲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佈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爲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複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爲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啓發誘導,

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擇合適教法,真正是學生動起來,學生達到本屆教學要求,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紮紮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要求教師經常地、反覆地進行反思,要求教師選擇多種教研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1.教學後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並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爲易;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恆,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後鋪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爲,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觀看優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後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鑑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該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在《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水可以用來滅火,怎麼生火?然後引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知道鈉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接下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鈉與氧氣、水、鹽溶液的反應。再通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爲什麼鈉保存在煤油中?鈉在自然界中以什麼形式存在?實驗時爲什麼鈉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鈉燃燒起來,能用水撲滅嗎?多餘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最後以學案上的習題鞏固和拓展。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學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編學案不是老師都能做得到的,有質量問題、重點難點、選題等一系列問題急待解決。

導學案方法教學之教學反思 篇四

導學案方法教學之教學反思

按導學案方法教學已經實行幾天了,現在回頭反思這幾天的教學情況。

學生分組後普遍反映很新奇,課堂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就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不足進行反思。因爲這是一種新事物,老師與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上課方法教師都不是很熟悉,還需要一段時間摸索。在上課的時間安排上還需要注意安排合理,增加課堂容量同時要加快課堂節湊

《觀潮》教學學案 篇五

《觀潮》教學學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傳看相關資料,要求學生講訴自己心目中的錢塘潮。

討論,描述。

2 要求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和當時的風俗,導入課文。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翻譯。

1 指導學生朗讀。

(1)放錄音帶,示讀。

(2)自由朗讀。

(3)抽取一名學生範讀,並加以指正。

(4)學生齊讀。

2 指導翻譯。

(1)學生參照註釋以及工具書自行翻譯。

(2)由學生舉出難以理解的語句,討論,教師小結。

(3)抽取部分學生翻譯重點語句。

(4)抽取部分學生翻譯段落,一學生翻譯全文。

(5)齊讀課文。

三、梳理文章結構。

1 學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結構安排。

2 討論並抽取幾名學生回答。

3 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深入學習。

1 導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辭手法、藝術技巧及有關的民風民俗。

2 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對上節課的掌握情況。

二、品味修辭。

1 速讀一遍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注意修辭方面的內容。

2 逐段分析講解修辭的運用,及其對文章內容的表達作用。

三、民風民俗的延伸

1 講述一些民風民俗的知識。

2 講述的過程中一起翻譯文中的段落。

四、指導完成課後練習題。

1 學生自主完成。

2 討論交流。

3 教師小結。

學案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在上週我利用學案教學法進行了爲期一週的“整式”教學,由於使用學案,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爲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上的精力更加集中,更多的學生能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本週四在沒有進行復習的情況下,用一套90分鐘的題目利用45分鐘進行了一下測試,雖然絕對成績還是比較低,但與平等班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甚至還超過了一個班的成績,這應該歸功於學案的使用吧。

應該說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人爲影響能力是差的,紅常有這樣的情況:我在班上講的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下面交頭接耳,也有的學生在做小動作,而使用學案後,不集中精力學習的學生大爲減少,這爲我的課堂教學的學生管理減輕了難度,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更有效了,學生爲了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都在忙着聽講,查閱課本,與同學討論,可以說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該做的事情,爲了學生的認真學習,我要在後面的教學中儘可能地使用學案教學,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學案教學反思 篇七

學案教學反思

1、我覺得學案教學最大的收穫就是收穫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看看下面,真正聽的沒幾個,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錶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

2、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自主探究”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學理念,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善於質疑、主動探究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熱愛科學的意識。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得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跟老師滿堂灌獲得的知識,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3、小組學習的競爭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們學校的小組整體評價方式,有利於加強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互助,同時中學生本身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小組的競爭可以督促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4、古人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學案學習中的預習,就是引導學生到達“憤、悱”的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在預習中有了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他們自己就提前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聽課的時候,對這部分重點聽,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

5、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裏去。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麼內容,並且知道應該怎麼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6、課堂過關檢測,可以把好知識關,讓學生堂堂清,提高課堂效率。

7、學案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我們備課,備學生只是作爲一個口號來喊,其實更主要的是備教材,課堂上老師是主人,學生得按着我們備課的路子走,但學案教學中,備學生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而要真正認真研究,事先估計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不然,課堂的時間就不好把握。

困惑和設想:

1、小組學習中要用好小組長,現在班級都分了學習小組,小組是學習的單位,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小組長在裏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討論時,有些小組時,爭的不亦樂乎,但只顧說自己的,完全沒有把別人的觀點記在心裏;而有的小組卻“默默無聞”,都在期盼別人先開口;有的組員不參與,不合作,擾得小組學習無法正常進行;有的小組則是“離題千里”,討論看似熱烈,但毫無結果;有的小組乾脆變成了學習好的學生的一言堂……這樣的討論失去了它的意義,一個好的組長能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讓小組成員都能得到發言的機會,所以,在選擇小組長時一定要把好關。

2、老師對小組的討論情況,一定要能夠真實地把握起來,小組的討論常常是學生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似乎都在陳述自己的觀點,也不管是否重複前面同學的觀點等到每人講完了,小組討論也結束了。對學生討論的瞭解可以採取個別瞭解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了解,是不是每個成員都能有機會發言,有沒有從來不發言的同學,答案是討論出來的,還是看資料書得來的等等,同時老師對討論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知道怎麼討論,怎麼讓學習差的同學得到發言的機會,小組討論的目的不是各自觀點的簡單相加,而是要產生比原來更爲豐富和深入的認識和觀點。

3、在學案中我們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路標,但這只是一堂課的地圖,試着給學生一張國中階段或某個年級知識的`總地圖,效果是不是更好一些?看過魏書生畫的語文知識樹,印象特別深刻,很多學生你問他國中語文的學習重點是什麼,他可能會說出幾篇重點課文篇目,但語文到底要學什麼,他們的頭腦中並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如果在七年級我們就能讓學生掌握一張國中語文知識的系統網絡圖,那麼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習的目的性就會更強一些,也更能抓住重點。讓學生嘗試着參與編寫學案,讓學生嘗試着自己去出試卷,或小組互相出試卷考試,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鍊應該說是有幫助的。

4、建立符合學科特點的學案教學模式。應該說國中階段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方法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文科跟理科之間,內容的差異決定了授課方式的區別,不能追求模式上的一致。平時在跟語文老師談起來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對當堂檢測這個環節頗有微詞,一節課時間本來就不多,去掉課前檢測,學生自學,還要小組討論,還要交流,一篇文章要深入探究下去,時間是很緊張的,如果還要安排上課堂檢測,任務就很難完成,但很多時候,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爲了追求環節上的完整,常常不得不硬生生地把一篇文章的小尾巴留下來,去做課堂過關題,割裂了知識的完整性。

5、高效率是以合理的時間安排爲基礎的。洋思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每節課都像考試一樣緊張,我覺得,這只是一種理想,並且不能到達。人的精神不能天天高度緊張,即使是老師也做不到,課堂應該追求高效率,但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興奮起來,提高效率,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的高效率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老師的投入和調動,一個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兩者缺一不可。老師們都知道,如果一天上到四五節課的話,是不可能去談什麼效率的,而從學生的角度說,也會感到厭倦。並且現在學生的學校生活太枯燥,特別是住校生,一天十幾節課,不用說學習,就是光坐在那裏一天下來也很難受,十幾歲的孩子,他們面對的是這方四角的天空,和枯燥單調的生活,還要完成一摞摞的作業,我常常想,爲什麼不能讓七年級八年級的低年級學生輕鬆點,少上點文化課,多給他們幾節自習的時間呢?

學案教學的反思 篇八

關於學案教學的反思

這個月我們高二的生物教學開始採用學案制教學,這個名次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新名詞,也沒去聽過相關的課,自己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每次開會的時候大家會提到,大概就是以學生討論爲主要形式,以學生爲主體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的教學模式吧。帶着懵懂,便開始了學案教學。首先是譚老師做好的學案,我仔細看了一遍,就是將知識都整合到了一張紙上,對於《考一本》上有的`知識則略掉,如更詳細則參照《考一本》,並在學案上標明。就是拿着一張紙,我們就有了嚮導一樣,按照上面的步驟一個一個來。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題目,有基礎題,有拓展提高,同時也是對知識的拓展。

然後我發給學生,就按照這個套路來,後來有學生提出來:“老師,你的風格改變了,就是照書唸了。”我納悶了,同時也心裏犯起了嘀咕,肯定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枯燥無味,導致學生興趣下降。而我們的學案制教學偏偏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興趣。我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我僅僅只是自己在唱獨角戲,很少有讓學生參與進來,除非是叫學生回答問題。根本沒有學生分組討論的環節,也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先去了解教材,先去預習我們所要學的內容。然後我稍微改變了一下模式,當有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時,儘量讓大家一起來討論,接下來,另一個問題也來了,教學任務基本完不成了,因爲討論環節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怎麼辦?中和一下,就是減少討論的環節,但每節課儘量保留有這個環節。同時提前將學案發下去,讓學生先做,達到預習的效果。對於長郡班還好一點,因爲晚上加時的時間可以做生物,基本上可以完成,但是對於提高班來說就很難完成了,安排做生物的時間有限,把學案發下去,學生沒時間做,第二天講課時仍然是一片空白,爭取不到時間。很多時候爲了擠出時間,只能不留時間讓學生做,而是邊講邊做了,這樣的話就不清楚哪些同學沒學懂了。

對於編制學案,我也做不好。每編一個學案,至少要花兩個小時。因爲首先自己要看一遍書,然後再做一遍《考一本》上的題目,再參照醴陵四中的學案,將裏面合適的挑出來,不合適的刪減掉,再到金太陽等網站找一些適合自己學生做的題目,還要綜合考慮是否適合一節課的容納量,難易程度等。因此,到現在爲止,我都只編了兩個學案,甚至譚老師還都幫我修改過。我總結爲是自己對知識不夠熟悉,對重難點和大學聯考考點把握不準確,對知識的整合能力不強,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爲了學習學案教學,我去聽了譚老師幾節課,也去高一聽了夏老師一節課。這兩位老師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是:板書很規範,且把知識點總結並歸納出來,語言精煉且準確。相關知識能整合到一起,放到一起講,如先講一個例題,再讓學生做一個類似的變式訓練,當場鞏固。效率高,課堂上能很好的將教學任務完成。提前將學案發下去,發揮小組長的督促作用,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

事實上,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們還沒有將學案制教學有效充分地開展下去,前期不斷摸索,尋找突破口,必將獲得最大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