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新版多篇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分數的再認識》評課稿 篇一

一、對於課堂氣氛的營造。

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則潮大,引力小則潮小,引力過弱則潮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海潮現象”。如果翻開事業成功者的奮鬥履歷,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經大致歷了這樣的三部曲:產生興趣——潛心鑽研——取得成功,成功起步於興趣,興趣是成功的基礎,成了支撐事業成功的重要支柱。

課堂教學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應當是“課未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已畢,興猶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教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吸引學生,使學生形成思維的狂潮,也就是產生“海潮效應”。

在以往的教學準備過程中,我所關注的只是對教材的把握,一心想的是如何使設計能夠行雲如水,一氣呵成,從而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但上完課總是感到不如心意,反思後的結果是:我所期望的可能是僅想用一個場景來完成一部戲,而一部精彩的戲至少應該包括若干個場景吧。意識到這一點後,應該說還是一個不小的收穫;止步於此,感覺到場景間的轉換成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使場景間的轉換自然呢?真的,以前想到的只是如何使轉換自然,有點一個壯漢只想填飽肚子的感覺。自然就行了嗎?精彩纔是每個人骨子裏的追求。如何才能實現精彩呢?僅靠死板的教材能實現精彩嗎?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用豐富而有個性的語言來創設一個個富有情趣的場景(以往只是注意在開頭創設一情境),讓每一個學生注目於這一個個場,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獲取知識的成就感,這樣纔好。

從追求“行雲如水、一氣呵成”到心往“理想效果”,從關注知識本身到關注學生,這就是這次反思的最大收穫了。

二、幾點細節

1)“數”與“數字”。

在提問時用了這樣一句話:“半個蛋糕能用一個數字表示嗎?”自以爲這樣表述很準確, 可惜事與願違。課後聽張老師一提,恍然大悟:數字指的是0、1、2、3、4、5、6、7、8、9,而分數是一個數,不是數字。

2)“筆誤”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分別是一個圓的多少?”

上句是課件中一道題目的題目要求,但其中卻犯了兩個錯誤,一是真正的筆誤,在“分別是”的前面多了一個“是”,這一錯誤使得學生讀題時產生了不必要的困難,增加了理解的難度。二是由於出題時太過隨意,沒有仔細推敲用語,以致於出了科學性的錯,“分別是一個圓的多少?”應改爲“分別是這個圓的多少?”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啊。

認識分數說課稿 篇二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分數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師這節課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爲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並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同桌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能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等。李老師在本課的設計以及執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領域。李老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十分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兩人郊遊分食物,從分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體驗由於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從整數兩個或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的變化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怎能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了積極的探究情感。這個環節的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突出兩個層次:第一個,引出並理解平均分。因爲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第二個層次: 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引出新的數學數字用分數1/2來表示,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活動以操作探究爲主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李老師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師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並掌握分數。第一次操作教師首先組織學生用圓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觀的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樑,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讓學生直觀感知1/2產生的過程 ;並讓多位學生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第二次操作折一張長方形紙並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這個環節本着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爲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李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說一說。明白折法不同沒關係,只要折的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顯數學教學最本真追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完成幾分之一概念的建構。第三次操作是全課教學的亮點,教師將教材進行調整利用同一種圖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張貼學生的塗色紙片( 1/2 、1/4 、1/8 )分別進行比較1/2 與1/4 ,1/4 與1/8 ,1/2 與 1/8的大小,同桌討論交流這三組分數,誰大誰小?從中發現了什麼?結合平均分的份數來理解體會到:把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得出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體會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

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從而達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採用多種形式注重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整節課可以感受到李老師設計中力求體現形式的多樣性,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用語言表達,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爲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交流活動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結合平均分,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充分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從而認識幾分之一;使學生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精心設計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拓展

在新課結束後李老師設計了這樣的一道拓展題,把一個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說出塗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圖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狀,根據圖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分別說出不同的分數,紅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4 ,黃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8,淺藍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8,藍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16,學生根據平均分得份數不同,說出不同的分數。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環節的安排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深化本節課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

1、我個人認爲有個別學生雖然能直觀體悟什麼是分數,但是真正說的時候,仍有學生回答的不準確和不夠完整,建議老師讓學生多說,加深理解。

2、建議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別是不敢舉手的學生給他一些表達的機會。

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再認識》的說課稿 篇三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再認識》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分數的再認識〉,教材(34~35頁)的內容。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理解 “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鉛筆若干

五、說教法和學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歸納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由於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上課時就先讓學生寫一個分數,並說說它表示的意思。(通過讓學生寫分數、說分數表示的意思,其實是對分數意義的加深認識和理解,根據分數的意義,從而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問題情景:

課前準備了不同數量的4盒鉛筆,上課時請4位同學到臺前,分別從盒子裏拿出鉛筆枝數的1/2。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看能發現什麼問題?通過怎麼拿鉛筆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要把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幾個?並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根據學生拿出鉛筆的枝數不同,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而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

(三)建立模型:

通過剛纔的質疑:“爲什麼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經過學生討論交流,請臺上同學拿出鉛筆總數進行驗證,通過驗證,一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道是把一個整體(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幾支;二是讓學生感悟到整體相同拿出的1/2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來是鉛筆總數不同造成的。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1/2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整體不同時,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四)解釋應用:

1、“說一說”:先是利用學生對分數的新認識,來判斷兩個小朋友誰看的頁數多,通過比較知道兩個小朋友雖然都看了自己手中書的1/3,但他們手中書的總頁數不同,也就是整體“1”不同,所以,他們看的頁數就不一樣多。使學生認識到: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有了提升;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2、“畫一畫”:先判斷1/4的意義,再由1/4判斷整體“1”的具體數量是多少,最後畫出圖形,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即可。通過畫圖,讓學生明白:當我們知道了一個分數對應的具體數量,就可以求出整體“1”。(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的理解,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練一練”: 第1題重點是利用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來看圖寫分數,通過看圖,思考:都是把整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塗色部分佔總份中的幾份?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重點理解“平均分”。這題其實是對:“整體不同,同一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加深理解。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的鞏固和強化。第4題是結合“雲南昭通彝良5.7級地震”和“捐零花錢”的實際活動,體驗分數的對應性,教育學生“勤儉節約”,有愛心等。

(五)回顧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讓學生自由說出來。)

(六)板書:板書與步驟同步,學生通過活動說出來的,我就把它寫了下來。

課後反思:

整節課下來,感覺教師引導得過多,不敢大膽放手,學生的參與面不夠,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辦法讓學生大面積的參與學習;沒有注意細節的處理,有些題目講的太快部分學生沒有跟上,對“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徹;沒有掌握好時間和教學節奏,以至於有點拖堂。還希望各位老師不要保守,毫無保留的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我一定虛心接受,謝謝!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教學難點:

體會在不同整體下,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

教學關鍵:

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運用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老師有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同學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學過了分數,掌握了一些簡單得分數知識,今天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複習:出示:(5分鐘)師:誰能說說這個數的各部分名稱。

師:怎樣讀,讀作:(二分之一)

師: 表示意義是什麼?

2)、老師這裏有這些數,誰能幫老師讀一讀。 , , , 讓學生讀認。

師:像 , , , ……都是什麼數?(分數)

師出示圖形:

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上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二、創設情境,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1、拿一拿:(10分鐘)

教師準備三盒糖果(數量不要告訴學生)

師: 我這裏有三盒糖果,老師想從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誰願意幫幫老師這個忙呢?

請三位學生到臺上拿糖果。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師:你準備怎麼拿呢?

生1:

生2:

生3:

師:其他同學發現了什麼?生:他們拿出的塊數不一樣。讓三名學生回位。

師:他們三個都是拿出全部的 嗎? 拿出糖果的塊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爲什麼呢?請想一想,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塊總數不一樣。

生:數錯了。

師:他們分的到底對不對呢?再請三位同學上臺分一分,驗證一下, 注意觀察每盒的 是多少塊? (4塊、3塊、4塊)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來數一數告訴大家總塊數是多少(一盒有8塊, 一盒有6塊。另一盒有8塊)。

師:前後三名學生分得一樣嗎?

師:現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樣多的原因嗎?

生:是總塊數不一樣,

師: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於盒子裏糖塊總數不一樣多,所以取出的 的數量會怎樣?

生:也一定不一樣多。

強調: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塊數不一樣多),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2、說一說: (10分鐘)

出示教科書的情境圖:(一本書厚,一本書薄)

。 師:讓兩名同學各拿一本書。左邊的同學看了第一本書的 ;右邊的同學看了第二本書的 ;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爲什麼?

生1:因爲書的厚薄不一樣,總頁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因此它們的 就不一樣。

師:雖然它們都把整本書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們的整本書頁數同不同?也就是說什麼不同?

生:看得頁數不同,整體也不同。

師:請同學們再考慮一個問題。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說:“我倆喝的一樣多”。楠楠說:“我喝得比你多。” 它們誰說得對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樣,他倆喝得就一樣多。如果大小不一樣,誰瓶大,誰喝得就多。(整體不同,同一分數大小就不同。)

師:爲幫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師:讓學生填數、觀察,小組合作體會這些分數之間的關係,你們有什麼發現?

一個分數它得分母表示把“整體”平均分成得份數,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數。進一步強調單位“1”即整體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部分相同。

提問:“1”裏面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

3、畫一畫:(8分鐘)

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師:小黑板出示題目

1、一個圖形的 是邊長1cm的□,畫出這個圖形。

a、請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畫一畫,教師巡視。

b、展示學生的各種畫法,由學生自己來評價。

c、還有其他畫法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2、分別畫出個圖形的 ,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三、練一練:第35頁:(5分鐘)

第1題,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選兩題說思考過程。。

第2題:塗色。試問:()個 是 ,2個 是(),5個 是(), 裏有()個 。

四、總結:(1分鐘)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再一次認識了分數,誰能告訴大家你這節課收穫到了什麼?

與分數有關的內容就可以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祝大家數學越學越好。

五、作業:(1分鐘)p36、5、6、題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 分數 具體

書 一本書厚 頁數多

一本書薄 頁數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認識分數》的說課稿 篇五

關於《認識分數》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國小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並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爲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爲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裏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認識分數說課稿 篇六

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 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 解幾分之一。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爲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爲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

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裏還是要強調“平均分”,讓學生說一說: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

接着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接着是利用課本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並學會 寫分數。因爲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接着再來估計 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

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

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 1/2、1/3、1/6和1的關係,爲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接着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爲了讓學生學好《認識分數》這課知識,我是儘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啓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導者。這樣,學生才真正學到了知識。

國小生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篇七

國小生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爲後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國小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同學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爲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爲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遊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於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雲駕霧回來了。唐僧非常高興打開了乾糧袋,裏面裝着二張糖餅,三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佔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說: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爲何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3人吃吧。你們說如何分才公平啊?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後全班交流,依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瞭解。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些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六)佈置作業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爲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爲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篇八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爲後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國小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爲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爲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遊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於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雲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打開了乾糧袋,裏面裝着2張糖餅,3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佔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說: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爲什麼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三人吃吧。你們說怎樣分才公平啊?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後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瞭解。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六)佈置作業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爲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

三年級《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篇九

三年級《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分數的再認識》一課,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材通過創設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數量也就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先安排了“拿鉛筆”活動,使學生體會同樣是“1/2”,鉛筆的數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爲原有的鉛筆總數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後,教材又安排了一個“說一說”的活動,聯繫“一本書的1/3”等實際情境展開交流,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畫一畫”是藉助直觀圖形體會一個圖形的1/4都是一個正方形,但這個圖形的。形狀有可能不同。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教學教學目標定爲: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32支鉛筆、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4個完全一樣的基本圖形、長方形紙條一張

教學流程:

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分數的相對性呢?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拿鉛筆”“猜大小”這兩個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多少和大小兩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也就是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相同)。二是整體與部分的具體關係,也就是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越多(大),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多(大),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越少(小),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少(小),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一樣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一樣多。

在“拿鉛筆”的活動中,我首先爲學生準備了四盒鉛筆,分別是8支、8支、6只和10支,與教材不同的是我多準備一盒,其原因是想讓學生體會到得到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並不是偶然的。在活動的開始,我請上四個同學上臺來分別拿出所有鉛筆的1/2,這時學生很自然地就發現“都是拿出所有鉛筆的1/2,爲什麼有的同學拿出的鉛筆支數相同,有的同學拿出的鉛筆支數不同呢?”從而誘發他們去思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再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經歷“猜測----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結論”的一個體驗數學的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數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後明確指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接着,讓學生通過兩次觀察比較,讓學生體會到相同分數在不同情況下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

在“猜大小”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同一個圓變大和縮小,讓學生猜猜這時它的14有多大,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整體的變化對部分的變化的影響。

在鞏固階段,我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擺一擺”、“選一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值得一提的是,我把書上的“畫一畫”改爲“擺一擺”,其目的是這樣安排既能節約時間,又能彌補學生因爲畫的不準確帶來的負面影響。接着,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吃月餅”一環節,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最後,通過對“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這個問題的討論,深化本節課的知識點。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篇十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應聘國小語數教師的( )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分數的再認識 》(板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 分數的再認識 》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 五 )年(上 )冊第三單元分數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通過在( “拿鉛筆”、“看書”等 )情境中提出問題,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爲以後學習真分數,假分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等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本課具有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地位和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樂趣。

根據對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兩盒數量不同的鉛筆,電腦課件等。

二、說學情。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五 )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們需要方法上的指導,在知識方面他們已經認識了單位”1”但對於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的理解還存在問題,這些都將作爲我教學過程會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按照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

四、說學法

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學,我設計瞭如下的學法。在自主探究、討論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從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同時採用分層練習法,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探索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 開課之初我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做一個小遊戲:看成語說分數:投影成語,請同學來說分數。如十室九空,一分爲二,百裏挑一,並說說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以這樣的方式導入即複習了舊知,奠定了知識的學習基礎,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二)自主探索,加深認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瞭如下的兩個活動

(一)活動1(我拿一盒同樣多的鉛筆)

先後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請同學們來猜猜看,他們拿出來的數目相同麼?然後向同學展示,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一樣多,兩位學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初步感知整體“1”相同時,同一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相同。

(二)活動2(我拿出兩盒數量不同的鉛筆)

再請兩位同學上臺,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再請同學猜,他們拿出的數目相同麼?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學拿出的是3枝。進而引導學生討論:爲什麼同樣是取出1/2,數目卻不相同?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整體“1”不同時,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根據學生彙報,我板書。

然後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本中的主題圖,讓學生看看他們兩人看的書頁數一樣嗎?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體“1”不同時,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

通過以上的探究學生加深了對分數本質的理解,在教學畫一畫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獨立完成並在小組內交流畫法,並引導學生彙報總結一個圖形的1/4有多種畫法。

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發現規律進而總結規律。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爲了加深同學們的認識我設計了不同層次(梯度)的練習。

1.基礎性練習:完成課後習題練一練的1—3題,主要是通過寫一寫,塗一塗、畫一畫、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應用性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錢的情境,以及選一選和分數牆練習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3、探究性練習

最後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些分數引導學生探究,那個分數接近1,那個分數接近0?

這樣有層次的作業體現了教學的循序漸近的原則,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學習這節課的感受。組織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回顧和反思,讓學生談談收穫體驗。同時我會佈置作業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和你的同伴說一說。這樣我把數學的學習的平臺從課堂內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的思想。

最後說下板書設計

板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爲了突出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以上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