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獲獎認識分數說課稿(共2篇)

第1篇:獲獎認識分數說課稿

獲獎認識分數說課稿(共2篇)

獲獎認識分數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獲獎認識分數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說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經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摺紙片、塗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隻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纔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爲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並啓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爲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經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經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建構1/2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爲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1/4、1/5……)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經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1/4、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經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覆對摺,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後,追問:爲什麼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後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經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第2篇:

《認識分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國小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思維接受能力的階段性,在國小蘇教版國標實驗教材中,分數的知識是以對分數概念的理解爲主線,以運算爲載體,螺旋上升,循序漸進,分別在三年級(上)、三年級(下)、五年級(上),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的。本冊“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並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認識分數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爲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預設教學流程:

爲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設計遊戲活動讓學生用鼓掌的次數來表示分的結果,學生在拍完2下、1下後,立刻會產生困惑,半個蛋糕該怎麼分呢?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具體情境的啓發下,自己思考“用你的方法來表示心中的半個”,然後讓學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釋,教師在肯定學生創造的基礎上,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對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智慧和創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臺。

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第三個環節我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的操作活動。給每一組的學生提供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圖形,讓他們通過折一折和塗色畫一畫來表示出每個圖形的1/2。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不同素材體現的同種特質。 2、認識幾分之一

這個環節利用課本: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然後全班交流,並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再通過想想做做第二題來辨析鞏固。因爲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3、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觀察比較剛纔認識的一些分數,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教師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然後讓同桌互相說一說黑板上板書的幾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二)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設計了一個實驗,給每個學習小組發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兩個同樣大小的正三角形、分別折一折、塗出它的1/2和1/4,再比較他們的大小,並把想法在組內交流,比出1/2和1/4的大小,接下去猜想,如果折出這個圖形的1/8,和上面的分數比較,大小怎樣?最後驗證猜想結果,得出結論。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滲透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不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接着我又設計了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國王給他的三個兒子分田地,課件出示三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用塗色部分表示三個兒子分得的田地,分別佔長方形的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讓學生猜是幾分之一,猜對後再畫出等分線,並比較三塊田地的大小。這個遊戲練習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3、1/6、1/8和1的關係,爲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幾個練習:①多媒體出示路牌、各國國旗等,說說隱含在上面的分數。看看誰的方法最多,誰的方法最妙。 (四)拓展延伸,總結評價

二、理論聯繫實際,有效實施教學

1、激活經驗,形成體系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體現在學習新知識時注重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本課時在導入1/2設計讓學生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心中的一半”時,即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營造出互動的教學氣氛,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創造工作。

2、加強直觀,重視操作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加強直觀教學、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概念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認識1/2時,我還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的操作活動,讓他們通過折和畫表示出每個圖形的1/2,以此來鞏固和加深對1/2的理解。讓學生在直觀圖示中認識分數,在動手實踐中認識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分數。

3、提供載體,引導探究

自主探究是新課標倡導的有價值的學習方式,但課堂實施中探究教學的加強並不意味着教師作用的減弱,只是教師的職能發生了轉變,教師是探究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探究能力的提高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逐步滲透。本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在學生探索得出1/2和1/4、1/8的大小時,通過提供同樣大小的圖片,給出了知識與技能的腳手架、方法與策略的腳手架,使探究得以有效實施。

三、準確把握學生,提供學法指導

課堂教學實施的目的,不僅在於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更在於讓學生獲得方法與策略。本課時通過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一個新知識時,可以運用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客內容,請各位評委和老師給予批評與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