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篇一

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計劃通過關鍵字的品讀,讓學生領悟詩歌的感情,進而指導誦讀,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未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品讀上闋“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的滔滔”中的“惟”和“頓”字時,品讀了作用情感,但沒有即時指出該如何讀。在品讀下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幾句中的“略”、“稍”、“只”幾個字的作用和蘊含的感情時,也沒有及時指出應該如何處理朗讀時的重音與語速等問題,使朗讀指導的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爲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改進:

1、進一步縮減教學內容,重點放在朗讀上,並將朗讀與關鍵詞的品味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問題設計上少提一些問題,也沒有必要引導學生從上闋說到下闋,而是將上下闋的品讀任務分配給各小組,由他們先品再讀,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引導的指導,我想這樣的話,品和讀會結合得更好,既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又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可以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先讀先品,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品和讀的實踐,談朗讀處理,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提高,學生由於有了說的實踐,課堂發言可能也會積極和精準一些。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篇二

3月20日下午,按區繼教中心的安排,我在所帶教學班,上了《沁園春·雪》這節課。爲了上這節課,我雖然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爲了保證這節課的“原生態”,我既沒有在本班提前預演,也沒有在平行班級進行試講。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認爲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課前的教學設計在推進,也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教學設計往往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設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反思這節課,我認爲還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學生的調動不盡人意。

因爲是下午最後一節課錄課,考慮到學生的精神狀態可能不會太好,因此,我特意在上課之前,換上平時不愛穿的本裝,一走進教室,就聽到學生的一陣驚呼,加之平時與學生的關係比較融洽,我以爲學生會因此而亢奮,在教學過程中會有積極的表現。但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並不盡人意。我想除了因爲學生沒有見過這種架式有些膽怯外,可能還另外的原因:一是問題的設計,二是學生的活動設計。在設計問題時,我注意到儘可能只設計一些對學生體悟詩詞感情的問題,而且儘可能使問題指向明確,但在實踐中,有些學生的回答卻與我的問題相去甚遠,我想這也許是高估了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所致。在學生的活動設計上,設計得不夠豐富,導致學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思考或回答問題,使課堂氣氛顯得有點沉悶,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篇三

傳統的詩詞教學教師的講授有餘,學生的活動不足;理解、分析內容和含義等邏輯思維有餘,而體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維不足。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計、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

“三分詩七分讀”,詩詞教學必須將朗讀活動貫徹到課堂始終,這堂課我運用了聽範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糾正讀、模仿讀、分角色輪讀和評價自己及他人的朗讀、設計朗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語言和意境,用讀表現詞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詞的意境,很好得發揮了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且能讓學生深入詩歌內部有切身的體會。請學生介紹詞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緊緊圍繞詞的內容義有所延伸,既調動了一部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餘學生獲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課外拓展知識面的興趣。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範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薰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節也是着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於形象性。感受貼切、傳神、情感充沛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感受詞人的情懷。

總之,在詩詞教學中就是要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使之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通過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同時從中受到積極思想的薰陶感染。爲實現這些目標,我在這節課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學內容安排較滿,節奏較快,有點走馬觀花。以對話爲主體的課堂稍嫌平淡。如果能加入多媒體課件,將聲畫帶進課堂,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意境,還能增加課堂的藝術色彩。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上完了《沁園春 長沙》,在備課的時候我把意象及情與景的關係作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何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在設計上想了很多的辦法,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我從作者的寫作思路上切入的,讓學生朗讀課文,並抓住文中線索性的詞,根據線索詞的變化,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如“立”、“看”、“悵”、“憶”、“記”。

上片重點講看的部分,寫作者看到了什麼,作者抓住哪些典型事物,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學生回答“山”、“林”、“江”……,由此引出意象,指自然事物,即取自大自然的藉以寄託情思的物象。爲了更好的理解意象,以國中學過的《天淨沙 秋思》爲例,加強學生對意象的理解。作者寫了這些意象,有什麼樣的特徵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呢?這首小令學生很容易理解。從而和古典的詩歌聯繫在一起,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另外注意寫景詩的寫景角度,描寫手法

寫這些意象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呢?注意觀察角度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些意象組成的一幅什麼的圖景,這樣的景色下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發出了誰主沉浮的感嘆。進而過渡到下片,那上片主要是寫景,下片呢?抒情,寫景是爲抒情做鋪墊的。

下片注重抒情,這就和作者的經歷、精神氣質有關,和知人論世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壯闊的背景下,作者所抒發的是革命豪情。

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從表現手法的角度看,學生根據板書能夠分析出來,很容易想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中顯志。

從講的效果來看,學生分析的很到位,但從整體來看,教學過程有一點亂,對課堂的把握度不夠靈活。

爲了鞏固學生對意象的理解,我又找一些題進行跟蹤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毛澤東詩詞的特點。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1、在詩中作者寫了哪幾種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徵?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寺

幽寂、寒冷

2、通過對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意象描寫,寫出了羈旅者的孤獨寂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卜算子詠梅 陸游(南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這兩首詞都寫到了梅花的生存環境,這些描寫對錶現梅花具有

重要作用。從詞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填在括號內。

毛詞:( 飛雪、懸崖、百丈冰 ),表現梅花(堅強不屈、以苦爲樂 )的特點。

陸詞:(驛外、斷橋邊、黃昏、風和雨 ),表現梅花( 孤獨、寂寞 )的特點。

2、最能顯示出兩位詩人思想境界的詞句分別是:

毛詞: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這兩首詞各自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毛詞:樂觀自信 胸襟博大

陸詞:寂寞 孤獨苦悶

4、下列對兩詞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明寫梅花,實則點明作者的心境。

這個“愁”字,包含了作者幾多失意,幾多愁苦!

B“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在作者,固然有“孤芳自賞”

之嫌,然而作者卻以極生動的撥動了讀者的心絃。

C毛詞好一個“俏”字!一般來說,“俏”字略顯浮躁,此處卻是個

例外,“俏”字不僅體現梅凌寒獨自開的氣質,更是盎然生機的反映。

D毛詞好一個“笑”字。“笑”是梅花喚醒 百花齊放的自豪一笑,兼

有牡丹笑之豔麗,桃花笑之沉醉,荷花笑之清傲。

爲了提高學生對詞語的鑑賞力,我把前面寫景的句子改寫成了一道仿寫題,學生對這道題非常感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根據提供的語境,在橫線處填上恰當的語句。

生活中,我們需要崇高。有了它,我們就會擺脫平庸和空虛,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發現崇高就在你的身邊:

它可能是一座山,讓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XXXXXX,XXXXXX。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個人,讓你理解偉大的純粹。

學生根據沁園春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進行聯想,做出的答案 是

它可能是一湖水,讓你領略至柔。

它可能是一線天,讓你體味寥廓。

它可能是一片地,讓你感悟蒼茫。

從學生做是的句子中看出,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是非常強的,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運用。

另外他們還想出了很多

它可能是一片海,讓你體會遼闊。

它可能是一縷陽光,讓你享受溫暖。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語文很感興趣。

總而言之,對課堂的整體把握還是有很大的欠缺。講完課這後,感覺教案寫得不太好,又重新進行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