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新版多篇)

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新版多篇)

教育的主要方法: 篇一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着你的臉聽。 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應儘量要求孩子複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2 豐富活動創造機會,注重自信心創新力的培養 篇二

幼兒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識、接受外界事物最快的一個年齡,同時也是心靈最脆弱的一個年齡,幼兒時期品格的塑造對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俗話說三歲看到七歲看老,講的就是這個階段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這個階段的教育引導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幼兒園只是進行簡單知識的傳授,如加減法、字母拼音的學習,還有一些幼兒教師還會因爲小測驗不及格批判幼兒,甚至動手體罰,這對幼兒的心靈會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樣的硬性教育會使很大一部分孩子失去自信心,害怕創新。所以我國的幼兒園應當開展一些生動的活動,幫助孩子學習,做到孩子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同時應當特別強調幼兒教師素質的培養,使其能夠在教學中幫助孩子自信心的樹立,正確品質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正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篇三

3—6歲的孩子該怎樣教育,家庭教育容易存在哪些教育?昨天,“名師公益大講堂”在金陵圖書館首場開講。省特級教師、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結合了目前大熱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對五組父子(父女)的家庭教育進行了分析。

不要以大人的思維去“誤判”孩子:

家庭教育應該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崔園長說,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去“誤判”孩子,比如3—6歲的孩子具有情緒外顯的表徵方式,《爸爸去哪兒》出發時,必須沒收所有玩具,天天的反應最強烈,大哭不止,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家長此時應該給予適當安慰,讓其宣泄;再比如 田雨橙、王詩齡、天天三個人“比年齡”:“我五歲、我六歲、我七歲……我一百歲……”這不是吹牛也不是攀比,這是孩子對於數的概念的體現。

小石頭爲啥“逆反”:

崔園長認爲,五個孩子中,王詩齡雖然年齡最小,但是情商蠻高,“文藝爸爸”王嶽倫做菜時無從下手,王詩齡卻懂得鼓勵爸爸說:“爸爸辛苦了。”去農民家要菜的時候,她也會讚賞人家的小寶寶“真漂亮”。而小石頭在某些場景,顯然出現了“逆反”言行,比如在大家一致稱讚當過五年大廚的張亮做菜“真牛”“太好吃了”的時候,他給出了唯一差評“太難吃了”,而實際上他大口大口吃得正香,這時候,如果家長能夠順着他的思路瞭解下去,就知道這種“口是心非”是 有原因的,小石頭真正想表達的應該是“我爸爸燒的也好吃”。

“鬧鐘事件”比“敲牆事件”處理得當:

五個爸爸帶孩子,狀況不斷,崔園長就兩個小事件分析了爸爸的處理方式。一個是“鬧鐘事件”,KIMI不小心把鬧鐘碰響了,嚇得尖叫大哭,林志穎 從爐子邊趕緊跑進房間,通過“不怕不怕、鬧鐘壞壞”等語言和拍背等行動對KIMI進行了安慰,讓KIMI的情緒得到了宣泄;等KIMI安靜下來後,他說“不要去轉這個好不好”,解釋給KIMI聽鬧鐘響是因爲轉了這個發條,打消了KIMI對鬧鐘的恐懼心理;然後他又試着讓KIMI接受鬧鐘:“變成你的玩具好不好”,最後,KIMI是提着鬧鐘去吃飯的,“已經跟鬧鐘成爲好朋友”。這一處理方式,經歷了害怕、安慰、釋放、解釋、接受、喜歡六個步驟,成功打消了 孩子的恐懼,又讓孩子接受並喜歡了一個新事物。

另一個是“敲牆事件”,在第三集,小石頭用一隻勺子敲農民家的牆,發現“勺子還挺有用”並開始“大力敲”,正在起勁的時候,傳來了郭濤的聲音:

“在幹什麼!”小石頭髮現“情況不妙”,果然,郭濤開始教育“這是農民伯伯他們的家”“不能敲”,小石頭掙扎着被拉走。崔園長分析,“敲牆”其實體現了小 石頭的探究心理,如果這個時候郭濤先跟小石頭溝通,“在幹什麼呢……咦,這個牆的材質跟我們家的不一樣哎,挺有意思哎……可是呢,這是農民伯伯家的 牆……”經過這樣一起探索後的勸說,應該會讓孩子更能接受,而不至於最終有被強迫帶走的感覺。

爸爸們的“正向語言”和“負向語言”: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不過崔園長認爲,完全的鼓勵性語言,會讓孩子只能聽好話,不能聽壞話,長期下去,當他們與社會融合的時 候,對否定性語言的敏感性就會比一般孩子要高,只有合理的使用評價方式,孩子才能既自信又能抵禦挫折。“每天給孩子一定的挫折點”比較合適,那怎樣掌握這 個度呢,崔園長給了一個數據:每天表揚和批評的佔比應該是4:1。

崔園長分析,在《爸爸去哪兒》中,林志穎的正向語言比較多,即使抽到最差的房子,他也會說“很酷對不對”,用正向語言進行心情疏導和語言暗示。

而相對而言,田亮會有一些負向語言,田雨橙第一天哭哭啼啼的時候,田亮總是無奈地說:“你看你永遠都在哭”,在野外找到水的時候,田亮說的是“這水能不能 喝啊”,這都是負向語言。而正向語言顯然更能在面對困難時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校園環境 篇四

校園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校園環境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兩方面決定的。溫暖和諧的校園環境能使幼兒性格活潑,行爲具有理性,並善於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校園環境是幼兒重要的生存條件。因此,幼兒園中的牆壁、地面乃至空間都可以成爲教師與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的場地,大至一個主題,小至一幅單畫,隨處可見,隨時隨地提醒幼兒,切實增強了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們注重創設活動室的育人環境,對每一個班的室內裝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活動室以鮮明的格調陶冶幼兒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題裝飾是毛線,在這裏,織、勾、粘貼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到主題畫春遊、小蝌蚪找媽媽,小到一串串葡萄、惟妙惟肖的狐狸,無不體現着教師的獨具匠心。她們利用室內四個挑樑,合理發揮,依次裝扮成溫馨洋溢的春、熱情奔放的夏、成熟丰韻的秋、素潔端莊的冬,別有一番滋味。中班美術與文學特色,更是畫中有畫,樹葉裏、花蕊中都鑲嵌着故事的圖片,如《豬八戒吃西瓜》、《三個和尚》、《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畫面生動形象,使幼兒按捺不住想看、想說,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未來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與完善 篇五

4.1 實現小班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由於我國幼兒數量較多,但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學校較少,且幼兒教師數量有限,所以現在很多的幼兒園都是採用的大班教學模式,一個班大部分35人,最少也有25人。這樣的人數規模對於幼兒教師來說其實是有挑戰性的,因爲幼兒年齡小,既調皮又貪玩,所以一個幼兒教師如果能對每一個孩子都進行觀察,發現其獨特之處,對其進行因材施教,鼓勵其個性化的發展顯然是有困難的。

正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篇六

孩子揹着大人做事,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正常的要求總是被阻止或得不到滿足,孩子有了進步,家長視而不見,積極性得不到應有的汞視,由於某種原因,孩子在家庭中總是受到壓抑。久而久之,孩子就由不願把心裏話告訴父母發展到揹着大人做事。

曹如,小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悠想要,這是正常的。而家長們往往用自己的尺度去判斷、理解孩子,或者不給買,或者給孩子一頓批評。這時,孩子就會爲自己的慾望得不到重視而感到掃興。孩子要的東西,家一長認爲投必要買或買不起,都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說明不能買的原因,或者主動向孩子介紹另一種更有必要的東西,當引起孩子的興趣後,再買給孩子。切不可一味地按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去強求孩子服從老子。這樣下去,會給孩子造成一種不信任感,甚至討厭自己的父母。當孩子的慾望和要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想方設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孩子甚至沾上小偷小摸的壞毛病,如偷米父母的錢去買想要的東西等等。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時間久了,就會使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這種過重的思想包袱常常會把孩子逼進他們自己的小天地,揹着父母去千他們想幹而父母又不讓乾的事。譬如,有的孩子從心眼裏厭煩學習,當父母強迫池學習時,他會馬上順從地在書桌旁坐下來,可是他並沒有翻開課木,而是翻開了他所喜愛的小畫書。可見,教育孩子只能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興趣,靠強迫命令式的教育方法,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此外,在一個家庭裏,如果兄弟間互不信任,各懷祕密,或是父母間各有隱私,互相提防,孩子自然會受到感染,變的不誠實不坦率。

當你知道了孩子做事瞞着你,首要的是不能急於責罵孩子。這樣只會火上澆油,引起孩子的強烈不滿,變木加厲地報復你。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毋也不要生硬地灌輸自己的想法,要先從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給孩子做出誠實的榜樣。要充分地理解孩子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爲孩子着想。對孩子的想法和要求,能滿足的儘量去滿足,不能滿足或一時滿足不了的要向孩子說明原因。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強迫孩子,而是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同孩子一起商量,充分地向孩於說明父母之所以不贊成或反對的理由,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一時滿足不了的,也要爭取孩子的諒解。 父母應當切記,糾正孩子揹着大人做事的毛病,必須注意方法,不要大聲訓斥,怒罵不休,只要弄清情況,講明道理,孩子是會改正的,要充分相信孩子。

家庭教育的原則:

1、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2、尊重原則

家長尊重孩子,孩子纔會尊重家長

3、交流原則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4、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5、統一原則

家庭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

6、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做好表率。

7、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8、寬容原則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原則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不懂得鼓勵,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可能是隨意的一兩句話帶過了。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2 寓教以訴 篇七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沉浸在“聽故事”的歡樂中而成長起來的,對於幼兒來說,每一段兒童故事都是一次奇幻的冒險與挑戰,在孩子們單純的思想中,故事承載着其未來的幻想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