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精品多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精品多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一

有的同學自認爲書讀得已經很熟,但一做選擇題就錯誤多多,這除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知識的原因外,還有不認真審題,不會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對號甄別判斷的因素。要做好選擇題首先要在閱讀題乾的過程中,全面弄清問題中每句話、每一個關鍵詞語的要求,再在選項中逐一對號判斷即可順利找出正確答案。

更多的同學是害怕做非選擇題。現行大學聯考題的非選擇題型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解析題,其次是簡答題。做材料題過程中建議同學們先從讀大學聯考題入手,以大學聯考題答案做典範,學習大學聯考題答案的簡明扼要特點,然後再獨立做材料題。爲節省做題時間,最好採取以下步驟:第一,先瀏覽材料梗概,確定問題的中心和主題,以求儘快集中注意力於問題中心。第二,仔細審閱問題,帶着問題閱讀材料,明確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是什麼,還有什麼知識需要到教材中尋找和借用;第三步是組織答案,這也是同學在答題中出錯最普遍的,讀完題就依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匆忙下筆,這時因下筆匆忙而思路不清,便會出現丟三拉四的毛病。所以在第三步千萬要記住,先整理一下思路,先答什麼,後答什麼,怎樣使答案語言更簡明。俗語說:想得清的人才能說得清,而做題中想得清的人才能寫得清。想清楚之後再做答案,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簡答題答題過程與材料題相似,此不贅言。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二

1、尋找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夯實地基,我們應該注意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做綜合題時,要準備兩套好的複習材料,一套高質量的自測綜合試卷,另一套高質量的專項培訓,經測試後用於相應的強化。根據大學聯考時間做綜合題,對發現沒有掌握的知識做重點複習。這是一個測試和補充,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材料應附有解釋和想法,答案很容易理解。達到5月中之後,回到課本上,適當降低練習難度,慢點`節奏。注意課本的重點章節,理清缺失的知識點。

2、根據教科書,掌握基礎知識。綜合複習應以教材爲依據。綜合考試的成敗取決於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練習上而不是課本上。離開最基本的,任何能力、技能是空中樓閣。它應該從教材中構建“樹形”知識體系,培養歷史思維;找出歷史上發展了什麼“一般情況”,把整個歷史放在一起;澄清和完善共同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

3、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歷史知識的回顧不應侷限於是列出事實,在教材中要注意對這些事實的評價,同時,要注意課外閱讀。歷史知識淵博,只要是簡單地理解和記憶課本上的知識,那隻能得到簡單的歷史事實,所以便同時掌握教材的內容,我們也應該多讀一些相關的資料,深入分析了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這將提高歷史成就是很好。高中回顧歷史有很多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運用複習法的同時還要考慮自己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習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複習的效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三

好好預習。不得不說,預習對學習所有的科目都是很有必要,不要覺得預習沒有用,你嘗試過了嗎?或者你堅持每一課都預習了嗎?那如何預習呢?首先要大概瞭解接下來的那一課要講的是什麼內容,然後畫出所學事件的時間節點、定義、影響以及意義,基本熟悉就可以,不用完全記住。到上課的時候,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師所講的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出入,這個過程相當於第一次記憶。預習不僅可以解決了心中的疑惑,還爲後面的記憶紮實了基礎,上完課後相信你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認真聽課。小編高中的時候也有預習的習慣,但也因此產生了“反正自己預習過隨便聽聽課也能學懂”的想法,但其實這大錯特錯,聽課了其實就有第二次記憶的機會。前面有說到了,老師講課相當於是檢驗預習效果的一種方法,要是不好好聽,你怎麼知道自己的理解對不對,如果按照錯誤的理解學下去,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課堂上認真聽講非常非常重要!特別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說更是重要,因爲到了高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複習和查漏補缺,不可能像剛開始教的時候講得那麼細。

課後總結。聽完課並不代表着完事兒了,課後我們還得看一遍課上的筆記,這時候是我們第三次記憶的機會,然後總結並理清邏輯。我們每次單獨學的課程或者事件之間其實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如果學完一個課程不通過複習或者總結理清思路,就會很難真正看清整個事件的脈絡,可能因此造成以偏概全的結果,個人覺得這是學習歷史事件中最忌諱的一件事。

課後作業。小編高中的時候,課後作業一般是老師出的試題。這些試題大多都有一個偏向,我們就能夠以此總結出所學的側重點在哪裏。做完題目之後還要做好錯題集,分析自己不理解的點在哪裏,然後查看書本或資料去改正,這過程我們自然又形成了一次記憶。

上面說的是第一遍完整學習的過程,整個過程完之後就是要複習,保持長期的記憶了。如果想要不忘記某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去重複。平常遇到沒有歷史課,或者空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腦海裏問自己:上節課學了什麼?不能快速想起來的話就多想一會,不要馬上去翻書。後期如果對課本產生了膩煩的心理,建議這時候去看筆記或者參考書,這又將是開拓天地的地方。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四

一、知識筆記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善於記筆記,對老師講課的思路進行整理,同時結合自己對教材的認識,把學過的內容整理出來。筆記整理好了,複習的時候就更方便了,可以隨時拿出來進行復習,複習的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筆記在整理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問題明確、字跡工整,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否則不利於以後進行復習。筆記不能只整理,整理好之後要進行記憶,對於不完整的內容還要進行適當的補充,讓筆記更加完整。筆記法進行學習,要能夠長期堅持,注重不斷積累,以後在考試的時候就有了第一手複習資料,有助於更好複習教材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法

教材知識點都有一定的邏輯關係,我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製作或利用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自己製作,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據教材的核心關鍵詞,把教材的內容進行整理出來。製作思維導圖要注意仔細閱讀課本,善於總結教材內容,把課本的主要知識點都能夠整理到思維導圖上,這樣就有助於形象記憶教材內容,也可以對教材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思維導圖也可以利用別人製作的,可以選擇資料上的、老師上課的板書、同學寫的思維導圖,只要思維導圖比較好,都可以借鑑和使用。

三、同學互助法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有時候可以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可以和同學做同一道題,然後分別講解自己的審題過程和解題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儘量能夠不同,看誰的方法更好。通過相互討論,發現各自答題的優點,相互借鑑,就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合作學習,也是我們平時上課經常使用的,老師講課的時候經常讓我們去討論問題,合作去探究問題的答案,這樣就能夠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相互啓發,從而共同提高。學習不能光靠一個人進行獨來獨往,要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善於借鑑別人有益的答題思路,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和進步。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五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課程呢?筆者以爲,歷史教材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要緊緊依託歷史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五化”。

高中歷史課程在深度、廣度、能力要求等方面都較國中階段增加了許多,因此,許多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在學習時遇到了新的困難,他們不能適應高中歷史的新要求,不少同學產生了一些困惑和迷惘,甚至對高中歷史產生了一些畏懼情緒,及時排解這些困難對他們適應新階段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以新課標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爲例做一說明。

一、知識系統化

歷史課每一章、每一節都是一個系統。要從整體上把握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結構,形成系統。具體來說,學完每一節要知道其中有幾個子目,每一子目講了哪些大的的問題,對每一子目以“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等提示性詞語概括出其結構。學完一章時要回憶本章有幾節,每一節有幾個子目,每個子目中的“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各是什麼。總之,學習時應首先想到這些提示性詞語,以這些這提示性詞語爲抓手統領教材,不致於讓所學的知識支離破碎,顧此失彼。

如本課知識體系主幹可構建爲:

二、內容條理化

當我們對每節的內容劃分成幾大塊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掌握的問題。條理化是對教材主要內容的梳理。對每塊內容要分成幾條要點,使雜亂的內容變得清晰。本課知識結構條理化後如下:

三、要點簡練化

爲便於記憶,需要在系統化、條理化的基礎上將所要掌握的內容進一步簡練化,爭取做到化大爲小,化多爲少,以點帶面,從而構建起簡潔明快、層次清晰、利於統攬的知識結構。如對較爲複雜的“分封制內容”可抓住“分封的對象、諸侯的義務、諸侯的權利“三個方面進行掌握。宗法制的作用可抓住“保證壟斷和特權,有利鞏固和團結”兩個方面進行掌握。

四、閱讀精細化

從歷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看,考試內容涉及到教材的各個角落,需要我們適當注意教材中一些邊緣化的內容,如引言、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圖片、表格、文獻資料、小字註釋等,這些都在考試之列,如若忽視,往往陷於被動。如本課中有三幅插圖“戴冠冕的夏禹”、“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辭的牛骨”、“漢墓畫像石中的周公輔佐成王圖”、有一幅歷史地圖“西周分封示意圖”、還有“學思之窗”、“歷史縱橫”,都是經常考到的內容,不能對它們視若無睹。

五、記練一體化

要想對 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只練“唱”功不練“做”功,必須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在練習中發現記憶中的盲點和理解中的偏差,從而完善知識結構並逐步培養能力。

例:夏啓以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

①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②私有制發展的結果③階級對立的產物④統一國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的說法不符合夏朝的實際;“統一國家的需要”之說又過於超前。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運用階級分析法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原理去分析。故正確答案爲B項。

由此可見,本題是典型的能力題,來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若僅僅侷限於記一記、背一背本課表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在平常的學習中對此類試題要反覆揣摩,透徹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六

第一: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必須背誦下來。

作爲一門純文科類學科,背誦的確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學習方法。因此,對於課堂上老師劃出來,對於老師重點強調的考試大綱必考的一些歷史知識點,那是必須要背誦下來的。當然,爲了幫助記憶,同學們在會考複習階段,可以通過同學之間互相提問,同學們可以通過一些巧妙性的方法去進行記憶。

第二:適當的做一些歷年歷史大學聯考真題是很有必要的。

歷史雖然是純文科學科,但必要的習題訓練還是必要的,歷史類的習題訓練至少也應該達到理科類的一半,因爲通過習題的訓練,同學們不但可以積累的做題的經驗,能夠了解一些解題模式,而且可以通過做題加深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第三:針對一些大學聯考大綱歷史必考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

大學聯考都是存在側重點,大學聯考歷史題目就那麼多,肯定不可能每個知識點都會涉及,肯定不會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是一樣的分值,因此同學們需要對歷史大學聯考大綱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對於大學聯考考試大綱指出的重要知識點,那麼同學們就需要去做一個重要突破了。

第四:在老師上課複習的時候,同學們必須認真去聽,認真去做筆記劃重點。

第一輪的複習目標是要重視基礎知識,突出主幹知識。這一階段的核心是“迴歸教材”。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掌握基礎知識的具體操作,我們強調三點:

1、少量多次的不間斷學習

必須保證每天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可一曝十寒,許多天不學習歷史,將大量的學習內容集中在一兩天突擊完成。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們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後,遺忘速度最快的是學習後的24小時之內,一般以上的學習內容會在這一時間段內遺忘。每天堅持不斷的學習實際上是克服遺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每天學習一門課程的時間不要太長,以保證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的效率。

2、加強熟讀與記憶,夯實基礎知識

第一階段的複習應強化對歷史教材熟讀,並牢記其中的重點內容。理解是增強記憶的祕訣。反覆琢磨,是加深記憶的好辦法。

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在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爲了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進行關於知識的整合、遷移和運用的訓練。

第三輪複習

進入第三輪複習,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衝刺階段複習。這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應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具體到歷史科的複習就應該:

1、越是臨近大學聯考越是要抓牢基礎知識,將“應該拿的分”都拿到。

每年都會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後爲丟了“應該拿的分”而捶胸頓足。這些應得分題,依據考生的實際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對,但若考生對其中的基礎性知識識記欠準確,也極有可能丟分。因此,衝刺階段仍然應該以基礎知識爲主,多做一些背誦和基本概念、基本定義方面的梳理工作,將掌握得不是很準確的內容記準記牢。

2、有針對性、計劃性做練習題,一定要講究實效。

要在老師指導下,針對教材的重點,易考的熱點,自己的薄弱點,加強針對性訓練,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側重對選擇題的訓練,因其不用書寫,可以在短時間內做相對較多的試題;選擇題是分數最大的題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他類型的試題,則需要有選擇地做一部分。爲了節省時間,簡答題只要寫上三言兩語的要點。回答題可只寫審題角度,歷史小論文也要練習,但寫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過多精力。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七

有史必有時間,歷史時間是串連歷史知識的網絡。掌握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一大難題,茲就高中生掌握歷史時間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作一簡述。

一。中國古代史教材敘述歷史時間的階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會階段的時間,都使用“距今××萬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採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從夏朝建立到“國人一”這一階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紀”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說法,因這時的中國歷史尚無確切紀年。(3)從“周召共和”到西漢末年,教材一般採用“公元前××年”的說法。因從“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書寫這一時期的歷史時間,務必在年代數據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從“公元8年王莽稱帝”開始,以後的歷史時間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樣,而是直書年代數據。如唐朝建立於618年。王莽稱帝雖非公元前後的分水嶺,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現的第一個公元后的時間。(5)西漢是中國古代史上,惟一的一個跨越公元前後的朝代。

二。記憶歷史時間的策略性

首先,應把歷史時間放到教材上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去記憶,時間與史實相即。最好不要拋開教材的章節內容,而孤立地機械背誦書後所附的《歷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難記,所記的知識又孤立零散,易於忘卻。其次,歷史時間應在學習過程中分散記憶,隨時記憶,循序漸進,而不宜堆壘於後集中背誦。此外,還需探求方法、訣竅。

三。歷史時間的計算與對換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歷史時間,計算時間差直接用“減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國運動(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個月,故謂“堅持戰鬥14年”。如果月差小於半年,則捨去不提。如“一”(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稱“十年內亂”。(2)如果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差,則以公元前與公元后的時間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減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過後就是公元后1年,中間無“公元0年”的時界。(3)民國紀元與公元紀年的時間對換。若將民國年對換爲公元年,則是“1911年+民國年”;若將公元年對換爲民國年,則爲“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減,因1912年已經是民國元年了。(4)切莫將距今約4000多年的黃帝與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建立誤解爲相距近20xx年。因公元前後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紀、年代及階段的劃分

(1)世紀。一般是100年爲一個世紀,只有公元前1世紀和公元后1世紀分別爲99年。因無“公元0年”,因此,從公元1年到99年爲1世紀,而公元100年則爲2世紀的開始。(2)年代。一般是10年爲一個年代。如:1870—1879年爲19世紀70年代。但每個世紀的最初20年,不稱“××年代”而稱“××世紀初”,如1905年同盟會建立,可說“建立於20世紀初”,不能說“建立於20世紀10年代”。(3)一個世紀內的階段劃分。一種是二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爲前半期和後半期兩個階段(亦稱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種是三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爲早、中、晚三期。以19世紀爲例;1800—1829年爲早期;1830—1869年爲中期;1870—1899年爲晚期。(4)兩個世紀之交的特殊稱謂。一般把上一世紀的最後20年到下個世紀的最初20年稱爲“××世紀末××世紀初”。由於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於19世紀的最後10年和20世紀的最初10年,故習慣上把1890—1909年稱爲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五。中國歷史教材涉及的幾種紀年法

(1)公元紀年。教材上的歷史時間,多采用公元紀年,但中國歷史上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是從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開始的。(2)干支紀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說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說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紀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號紀年。如貞觀元年、康熙年間等。中國以年號紀年開始於漢武帝時期,但中學歷史教材上出現的第一個用年號紀年的時間是“漢靈帝中平元年,即184年”。(4)民國紀元。1912年孫中山宣佈“以中華民國紀元”。(5)以黃帝紀元。1911年湖北軍政府成立時,宣佈“廢除宣統年號,改爲黃帝紀元”。1911年是黃帝紀元4609年。

上述各條,都是高中生掌握歷史時間應注意的問題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歷史時間,還需科學地使用《歷史大事年表》,還需探究記憶的方法,更需投入相應的時間和精力。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願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去收穫美好的未來吧!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篇八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學生沒有學好歷史是因爲我對歷史不感興趣,錯誤地認爲學習歷史需要死記硬背,你得記住很多時間、性格、地方、事件等。事實上,這個是誤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地方、當然是時間,但這要看你怎麼背了,有些人能理解地背誦,有些人死記硬背,背部的效果正好相反。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人會主動背歷史,理解背誦,我們能抓住它歷史學十一的要求。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往往與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的,也許 吧是現代史還是現代史,只要我們注意把它和書結合起來,有興趣學習歷史嗎。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學習史是常規,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它的位置、時間、性格、情節與功能。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可以掌握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這是事件的背景。

3.建立歷史知識網絡體系。

學生學習歷史是地理課,經常學習是一些獨立的歷史事件,完成一個單元或一本課本之後,只是是非常完整的歷史,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網絡體系,才能逐步實現歷史知識的整合,加強記憶不只是重要的,加強了解是這很重要。

4.學習歷史的分析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目的不僅僅是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我們應該學習歷史分析方法,這樣,我們就可以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錯綜複雜的歷史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5.知識應該經常使用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我們已經在21世紀之初,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還會有許多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聽到這樣或那樣的關於社會發展的信息。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歷史知識進行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期,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可以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會不斷提高我學習歷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