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淺談國中歷史的複習方法

國中歷史共有六冊,涉及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範圍廣,內容多。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知識,再現全部內容,這是很難的。這需要老師在複習的時候正確的指導。這裏就我這幾年來的方法做個總結,供大家參考:

淺談國中歷史的複習方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其發生了興趣,那麼他學習起來就會感到很輕鬆、很愉快。反之,學生就會對其產生憎惡,越學越難而慢慢放棄。因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就很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認爲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說這裏應該記住、那裏應該記住,而不指出其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教師在教學時應針對其歷史事件適當地補充一些歷史趣聞,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歷史時也不只停留在對其歷史事件的記憶,而應首先弄清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在記憶時不防用用歸納法、圖表法、對比法、趣味記憶法等多種方法。如:在記憶美國獨立戰爭的時間(1775年——1783年),可用“一起起舞到一起爬山”的諧音記憶。能大降低年代記憶的枯燥乏味的感覺。

二、熟讀課文,全面瞭解

任何一件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因而我們對任何歷史事件都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就需要全面地瞭解整個歷史事件,需要我們熟讀課文。讀課文,一是讀目錄;二是讀提示;三是讀正文(包括課文中的大、小字、插圖、註釋、史料);四讀大事記年表。通過讀課文,全面瞭解整個知識的結構體系。要高度重視課文前的提示,要帶着問題有目的地讀書,劃重點、找答案。弄清這一課講了哪些內容,有幾個大子目錄,每個大目錄下又有幾個知識點。

三、理清線索,揭示規律

如果上一步是重在“面”,那麼這一步就重在“線”。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可循的,因而教師在複習時應打破課的界限,將分散在各課的知識聯繫起來,使其成爲線,揭示其中的規律。如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線索主要有兩條;一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變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二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過程,主要體現在五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中。複習時只要抓住了主要線索,使各課的知識聯繫起來,由難到易,使知識條理化、線索化,歷史主幹便樹起來。

四、分類複習,抓住重點

歷史事件這麼多,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我們掌握。在複習中應抓住其主要的事件,找出重點,這是我們老師應該作的。那麼如何在衆多歷史事件中抓住重點呢?在歷史複習中我們可以象數學中“合併同類項”那樣,將課文中同類型、同性質的中外歷史知識按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進行復習。如中國古代史可分八個方面來複習:(一)歷史分期;(二)歷代政治;(三)歷代經濟;(四)民族和疆域;(五)農民戰爭;(六)對外關係;(七)文化和科技;(八)重要歷史人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部分可分兩大方面複習:一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二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民黨的統治。等等。這種將知識分類歸納,能有效地鞏固各階段的基礎知識,便於學生掌握其重點,另外也可使學生形成一個歷史知識的縱橫網絡,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五、聯繫比較,認清面貌

許多歷史知識有相似之處,我們不妨將它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可對同性質的事件進行比較如對十九世紀後半期世界上的三次社會改革(俄國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辛亥革命)進行比較;也可對同類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如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可對發生在同一年代的事件進行比較,如1689年發生的就有《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等。在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宣言,如《人權宣言》、《獨立宣言》、《共產黨宣言》、《成立宣言》、《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等,如果我們也來把它們比較一下,不難發現《人權宣言》和《獨立宣言》是資產階級文獻,《共產黨宣言》和《成立宣言》則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的綱領性文獻,《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則是二戰中的文獻。通過這樣的比較,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避免張冠李戴。

六、及時檢測,鞏固提高

檢測是一項很重要的複習手段,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後,就應及時檢測,發現他們掌握的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總結、補救。

實踐證明,只要上述的方法有效地結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