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第1篇: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爲我校九年級年級的學生,我校爲省級示範性中學;三個班學生總體情況較好,思維活躍,班級紀律好,操作能力、協作能力較強,且集體榮譽感強,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對自己喜歡的事、積極性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以下一些知識:

1、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2、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

4、酸鹼指示劑

5、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

這些都是與酸有關的內容,因此對酸有了一定的認識,只是對酸的化學性質本質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問:爲什麼酸的性質具有相似性?而本節課要就是由現象→本質,歸納出酸的性質。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九年級下冊

(二)教材所處地位:

本節課內容處於第十單元《課題1 常見的酸和鹼》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了酸鹼指示劑、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和濃硫酸的腐蝕性等內容,本堂課主要是學習稀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從而總結出酸的化學性質。在酸的化學性質中,

酸與指示劑作用——應用性知識

酸與活潑金屬反應——複習性知識

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新知識

而酸與鹼反應(中和反應)放在本單元課題2學習,與鹽的反應放在第十一單元,但是已經弱化。

《酸的化學性質》是在學生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後學習“鹼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並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綜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學性質》在教材中所處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1、知道常見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重點、難點的確定

(1)重點的確定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酸的化學性質即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是本堂課的學習重點。

(2)難點的確定

用微觀粒子解釋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原因。

(五)課型:新授課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酸的涵義。

2、瞭解酸的化學性質(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4、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協作能力。

5、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比較、歸納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與態度:

1、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科學態度。

2、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三、教法學法設計

爲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注重過程”的原則,在教學中採用問題和探究實驗爲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一)教學模式

分組探究實驗→回憶已學知識→歸納酸的化學性質→練習、家庭實驗→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分析變化的本質

(二)流程設計:

教學流程

教法學法

教學說明

環節1

探究活動1:鑑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

探究活動2:稀醋酸、稀硝酸、硫酸鈉與指示劑作用對比實驗評價實驗方案分組探究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劑變色的情況及本質原因。

環節2

1、遊戲

2、分析本質

3、實際應用金屬擬人化學生表演學生判斷、總結、分析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張揚個性;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

環節3

探究活動1:教師演示(生鏽鐵釘和稀鹽酸反應)

探究活動2:鏽鐵釘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做對比實驗。

探究活動3: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學生分析(用化學用語)對比實驗(證明除鏽的反應本質)分析原因深化知識,遷移知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性質。

環節4

知識類:酸的三條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是由它的H+體現出來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②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

③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

方法類:類比遷移方法──鹽酸、硫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硝酸、醋酸、蘋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酸能除鐵鏽,也能除掉銅表面的氧化銅等。歸納推理方法實驗對比鑑定方法──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鑑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等。

情感態度:在學習中只有科學的態度,才能保證形成科學的方法。學生總結教師完善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學性質

環節5

1、下列物質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A.Cu(OH)2B.NaOH C.CO2D.NaCl

2、下列金屬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

3、小明同學在學習酸的性質時,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鋁片分別和H+濃度相同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他意外地發現:鋁片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明顯快於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反應現象的差異呢?小明從微觀角度分析得出,H+濃度相同的鹽酸、硫酸中,只是所含不同。

小明提出瞭如下猜想:

①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對反應無影響;

②Cl-對反應無影響,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

③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他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組別相同的鋁片H+濃度相同的酸反應片刻後添加某種試劑(少量)添加試劑後的反應現象結論11g鋁片5mL鹽酸Na2SO4無明顯變化和離子對反應無影響21g鋁片5mL硫酸NaCl明顯加快離子對反應有促進作用

針對上述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將表格中的空格補充完整;

(2)上述猜想是成立的;

(3)若將第2組實驗中添加的試劑NaCl改爲HCl氣體,能否完成探究任務?請說明原因。

環節6

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請根據所給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結論。

2、生鏽的鐵釘能否長時間浸泡在酸溶液中?爲什麼?

3、課外探究活動:尋找新的指示劑(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別與食鹽水、食醋作用,記錄變色情況)作業P58T5

板書設計

酸的化學性質

一、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

二、酸與活潑金屬作用Mg + 2HCl = MgCl2+ H2↑ Zn+ 2HCl=ZnCl2+H2↑ Fe+H2SO4=FeSO4+H2↑結論: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 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 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

三、酸與金屬氧化物Fe2O3+ 6HCl = 2FeCl3+ 3H2O現象:鐵鏽溶解,溶液變爲黃色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現象:鐵鏽溶解,溶液變爲黃色 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爲藍色用途: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

第2篇: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九年級《酸的化學性質》說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首先感謝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給了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本課題,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第9頁至13頁,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本課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爲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樣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更加完整。它側重於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爲酸鹼鹽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本節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

2、教學目標(展示)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爲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展示):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展示):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展示):

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材介紹了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這三點化學性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爲今後學習酸鹼鹽的知識做了鋪墊;而且金屬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所以,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展示)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由於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考慮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年齡特徵等因素,我確定本課題的難點是(展示)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展示):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課題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爲主線,結合自主學習法、啓發法、分析歸納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動畫模擬將微觀的過程宏觀化。

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具體教法設計如下(展示): A.金屬與氧氣反應採用回顧—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B.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教學,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流程如下:創設情境 → 設計學生實驗

→討論分析 → 歸納總結

三、說學法(展示):

本課題是比較系統地認識一類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總之,本節課的學法形成,對以後的學習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正確的思維習慣。

四、教學過程:

爲了讓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緊湊有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特意把置換反應的概念,放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之後,並在教學程序的最後,通過反饋練習來鞏固,以求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溫故導新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我特意以生活事例創設情景(展示),用這個生活事例導入新課,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着本課題的重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板書:金屬的化學性質)。

(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1)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的時候,我採用的是“溫故而知新”教學策略。首先我提出問題(展示),抽生回答之後,課件展示金屬鎂和鐵燃燒的現象,學生完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化學方程式)。然後,演示實驗(展示),再追問:“真金不怕火煉”爲什麼?最後讓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展示),從而得出結論(展示)。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利用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還可及時檢查和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活動探究一】金屬與酸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酸的反應時,我主要採用的是實驗探究法。學生親自動手做 鎂、鋅、鐵、銅與酸混合的實驗,探究鎂、鋅、鐵、銅的活潑性差異,由學生代表彙報探究結果。彙報之後,我用課件展示了四種金屬與酸的反應現象,用動畫將反應的微觀過程展示出來,同時,要求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板書:化學方程式)。學生對反應的微觀過程有了理性的認識之後,提出問題(展示)。這樣教材處理目的在於,提高學生與他人交流討論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

學生討論後彙報,得出結論(展示):

1、金屬活動性:Mg > Zn > Fe > Cu

2、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然後我追問:大家想想,如果在實驗室製取氫氣,你認爲選用哪種金屬

最合適?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能夠刺激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原有的實驗室製備氣體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加強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運用,促進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活動與探究二】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時,我主要採用學生分組探究,通過教師的啓發,學生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板書)。通過實驗探究的實驗(1)Al浸入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可知Al的活動性比Cu強,那麼結合實驗探究中的(2)Cu浸入AgNO3溶液中、(3)Cu浸入Al2(SO4)3溶液中能否比較出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這樣給學生一定線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分析歸納、綜合總結的能力。

學生討論後彙報,得出結論(展示):

1、金屬活動性:Al > Cu > Ag

2、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反應出來。

通過以上探究過程的結果,以及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出的真實結論,進而給出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展示)。

(4)置換反應

在進行置換反應的教學時,我請學生認真觀察,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方程式,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置換反應的定義(展示)(板書),再讓學生說說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板書),讓學生回顧學過的反應類型。這樣的設計直觀、生動的再現金屬活動性,突出規律性,便於學生總結置換的定義和比較學過的反應類型。

(三)交流討論、歸納小結 本課題的教學內容完成之後,我讓學生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展示)?這樣能夠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有助於師生雙方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鑽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四)練習反饋

教學最後,我設計瞭如下三道練習題(展示)。這樣的反饋練習,能夠突出重難點,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聯繫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四、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標書設計,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目瞭然,突出本課題的重點,讓學生輕鬆掌握重點知識。

五、自我總結:

下面我想對我的教學設計作一個自我總結。在這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能夠很好地完成複習與歸納、活動與探究、體驗生活與化學、知識規律與應用四大板塊的教學設計,抓住了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性強弱兩條主線,學生能夠從中獲得知識並加以應用。教師能夠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教材安排與設計的巧妙性,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知識規律應用的發展性”爲新課程中教與學帶來遠大的發展空間。我將不斷努力,創設自己的教學特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金屬的化學性質》。

在得知我的說課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之後,我便開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師用書,在網上收集相關資料。我瞭解到,學生在國中時已經掌握金屬的一些性質。國中化學中介紹金屬的性質以物理性質爲主,同時介紹了金屬活動性順序,使學生初步瞭解金屬與酸或鹽溶液反應的規律。本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在國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冊書是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學的實驗方法,第二章是離子反應和從微觀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第三章是在學生初步感受金屬性質、瞭解必要的實驗方法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之後再進一步的學習。本節課又是後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開端。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對以後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這一章在化學的知識系統中具有承接舊知識系統,引導新知識系統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研究掌握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和鈉與水的反應原理,會書寫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研究我瞭解到,本節課學生的難點是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在我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將實驗放在學生眼前,帶給學生真真切切的反應現象,讓學生親身觀察、感受化學反應的過程。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課前我必須將我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和實驗試劑準備充分。

本節課一開始,我會給學生一些金屬與水的圖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裏,媽媽洗碗時銀鐲子接觸到水等等與水不反應的金屬圖片。引導學生總結出金屬與水不發生反應的生活經驗,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提出質疑。金屬與水會發生反應與實際生活經驗不相符,所以學生更有求知的慾望,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調動起來。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了解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和氧化還原反應之後,所以這節課我將從這兩方面導入。通過金屬活動性順序,引出鈉與水發生反應的可能性,然後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鈉與水的反應過程,分析總結出鈉與水反應的5個現象:A、看到鈉飄在水面上B、鈉在水面上遊動C、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D、發出了嘶嘶的聲音E、溶液變爲紅色。從而總結出5個特性:1密度比水小;2有氣體產生;3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4反應比較劇烈;5反應中有鹼性物質生成。分析這五個特性的同時一定要將其逐個板書出來,板書的內容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在化學現象分析清楚之後,要引導學生進行微觀化學反應的研究,也就是化學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現象中的氣體是什麼?”爲切入口,從上一環節過渡到化學方程式的研究。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出鈉作爲還原劑,水作爲氧化劑,然後放手叫學生自己嘗試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我研究新課標時知道,現在的教育不在於老師教,而在於學生的學,所以這個環節我準備教學生自己去嘗試,自己去討論研究。我負責引導得出最後的化學方程式。

在本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目的是鞏固氫氣的驗證方法和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更深入認識,掌握離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設計一個鈉燃燒不能用水撲滅的實際問題來總結鈉的性質。通過教材研究,爲了使學生有及時的鞏固。我將課後練習的第1小題作爲鞏固練習題。這道題可以通過練習書寫鈉與氧氣反應和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理解鈉的一般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