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二語文秋興其一說課稿

第1篇:高二語文秋興其一說課稿

高二語文秋興其一說課稿

高二語文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二語文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

《秋興八首》(其一)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六課的第一首詩,是高中語文教材選上杜甫的三首詩之一,緊接在第五課李白《蜀道難》之後。該單元以詩歌爲主,共有七篇,杜甫就有三篇,而且都是在詩人流寓夔州所做,都有着相似的心境和創作背景,學好這首詩,對於領會感悟其它幾首詩也有啓發作用。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鑑賞詩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杜甫詩歌的藝術魅力,掌握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誦讀詩歌,進入詩境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誦讀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反覆地讀,熟練到脫口而出,自然成誦。突出詩歌誦讀的意義,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語言和韻律美,並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生吟誦詩歌,抑揚頓挫,韻味無窮,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詩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和感染。與朗讀相比,誦讀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誦讀應該是古代詩歌教學的貫穿始終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杜甫詩歌的藝術魅力,掌握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在我國許多優秀的古典詩詞中,情和景是不可分的`。那些流傳千古的名詩、名詞、名句,情和景確實是“妙合無垠”的。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的巔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在杜甫詩歌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秋興八首就是其中典範的代表之作。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畫面素描,用細膩的語言再現情景;第二,情景交融,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感情融入景物描寫之中的。

3、教學方法:

誦讀——鑑賞——寫作

4、教學用具:

多媒體投影儀。

5、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歌曲《春天裏》,由學生感興趣的歌曲導入杜甫寫的一首“秋天裏”——《秋興八首》(其一)。

2、指導學生初讀詩歌,並掌握理解詩歌的基本方法——四讀法,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註釋。

3、指導學生誦讀詩歌,掌握詩歌誦讀的方法技巧。

4、賞析詩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

5、遷移擴展。古詩和現代的歌詞,有很多的相似點,好的歌詞就是一首好詩,方文山作詞的歌曲《菊花臺》很好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鑑《秋興八首》(其一)和《菊花臺》中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寫幾句情景交融的歌詞。

6、小結課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所掌握的方法、所產生的感悟進行及時的反思小結。

第2篇:高二語文秋興其一說課稿

這篇高二語文秋興其一說課稿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說課的篇目是《涉江採芙蓉》,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板書六大板塊來展開。

一、教材分析:

《涉江採芙蓉》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Ⅱ閱讀鑑賞板塊。必修Ⅱ閱讀鑑賞板塊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初步瞭解我國古代的詩歌特點及其發展脈絡,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該單元是必修Ⅰ詩歌單元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爲必修Ⅲ的詩歌的鑑賞打下基礎。這樣的編排順序,有助於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我國的古典詩歌,也有利於教師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

本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2011年湖北省大學聯考語文大綱》對詩歌鑑賞的要求以及○○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

1、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古代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2、學習鑑賞古代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 《2011年湖北省大學聯考語文大綱》要求: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者可歸納爲十個字:學生 語言 形象 技巧 情感 。簡單地說,就是要以學生爲主體,從品味詩歌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表現技巧,感悟詩人情感這些角度來鑑賞詩歌。 (三) ○○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差○○○○

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分析詩詞意象,描繪畫面,體會人物情感; 4.分析詩歌中主人形象,探究詩歌主旨;

其中,教學重難點爲通過分析詩歌意象,運用聯想法描繪畫面,體會詩歌中主人形象;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環節,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爲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問題法。問題的科學設計不僅能突出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樂趣和好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它既強調教師給予足夠的課堂空間給學生,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種教法,又是一種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倡導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爲課堂的引路人,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以後人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導入,從感性上讓學生驚歎這本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詩歌朗讀:分爲“學生自由朗讀”“學生嘗試朗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模仿朗讀”“學生示範朗讀”“學生齊讀”等形式多樣化、帶着教學目標的朗讀,既強度學生的主體性,又強調老師的指導性。 3.詩歌分析:

第一步:從解讀詩歌標題開始提問:“誰採?”“怎樣採?”“在哪採?”“送給誰?”。學生很容易從詩歌中找到相關語句——實際上大部分是意象。接着,教師通過分析這些意象,分析女子的情感;最後,教師總結第一幅畫面。 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男子正在幹嘛呢?”學生容易找到詩句,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男子的情感;教師概括第二幅畫面。 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

第四步:讓學生通過聯想,重新組合意象,描繪三幅畫面。 4.教學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