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傳統禮儀規範和標準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禮儀規範和標準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文明禮儀之標準 篇一

日常生活中的禮儀擇要介紹:

行走之禮

古代常行“趨禮”,即長者或尊者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外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男士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爲“揖讓”。作揖是兩手抱掌側立,拱起手臂再前推,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躬。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爲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

行路禮儀注意事項 篇二

一個人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離不開乘車走路,在出行不論是上學讀書,上街購物,還是出門訪友,漫步散心,總是離不開走路。在這平常的”走路”中,同樣包含着一系列的禮儀要求,同樣需要注意講求公德禮儀,遵守交通規範。

要遵守行路規則,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走自行車或機動車道。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如果是路口,一定要等綠燈亮了,再看兩邊沒車時才通過。

行人之間要互相禮讓,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比肩接踵,因此要提倡相互禮讓。遇到老、弱、病、殘、孕要照顧他們。在人羣特別擁擠的地方,要有秩序地通過,萬一不小心撞了別人或踩着別人的腳,要主動道歉。如果是別人踩了自己的腳或碰掉了自己的東西,應表現出良好的修養和自制力,切可口出惡言,厲聲責備,如,口出"於什麼!”你沒長眼睛啊?”之類的粗言,而應該寬容和氣地說:“慢一點,彆着急。”

走路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或進行問候,不能視而不見,把頭扭向一邊,擦肩而過。如果在路上碰到久別重逢的朋友,想多交談一會兒,應靠邊站立,不要站在路當中或擁擠的地方,以免妨礙交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走路要目光直視,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男性遇到不相識的女性,不要久久注視,甚至回頭追視,顯得缺少教養;不要一面走路一面吃東西或抽菸,顯得很不雅觀。

走路的姿勢是個人精神風貌的體現,因此我們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走路姿勢。正確的走姿是:挺胸擡頭,不駝背含胸,亂晃肩膀;目光要自然前視,不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走路時不要邊走邊吃東西。這既不衛生,又不雅觀。如確實是肚子餓或口渴了,也可以停下來,在路邊找個適當的地方,吃完後再趕路。走路時要注意愛護環境衛生,不要隨地吐痰、隨手拋棄髒物。

中國傳統禮儀規範和標準 篇三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①立容(男女通用):身體肅立,下叉手或袖手,目視前方,從容優雅;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隔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裏。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纔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古代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爲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鑑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行容

②男:身體肅立,叉手(禮儀場合)或袖手,目視前方,步伐從容,莊重大方;

③女:身體肅立,叉手(禮儀場合)或袖手,目視前方,步伐較小,步履莊重;

三、跪容

①跪立(一般爲跪、正坐起身時的準備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着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叉手或袖手,目視前方;女:取跪姿,雙膝着地併攏或略窄於肩,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叉手或袖手,目視前方;

②跪坐(一般爲拜禮時的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着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於足踵之上,叉手或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兩膝上,目視前方;女:取跪姿,雙膝着地併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於足踵之上,叉手或袖手或手相搭合放於兩膝上,目視前方;

四、坐容(包括經坐)

上身(腰以上)直立,叉手袖手或手合搭放於身體膝上,目視前方,如爲經坐,則足背平放於地,臀坐於腳後跟上;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爲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衝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着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兩腿叉開)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盤腿)都行。

五、揖禮

(一)男子揖禮:拱手當心外推以作揖。王見諸侯的作揖禮式。《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所以別親疏內外也。”鄭玄注:“時揖,平推手也。”

①長揖:肅立叉手,俯身;拱手立掌高舉前推,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手至踝而上,是謂“長揖至地”(酈生之長揖是謂替代對劉邦的跪拜之禮)。

②天揖(或曰高揖,深揖)揖禮手位於額頭高者,爲標準揖禮,正式禮儀場合,如祭禮、冠禮等行此禮,對尊長及同族中人行此禮。身體肅立叉手,雙手合抱掌側立於胸,男士左手在上,手心向內,指不出拳鋒,俯身前推手時,微向上舉高齊額,俯身90度,起身時回手至胸,然後拱手而立或叉手。

③時揖(揖禮手位於平者,又叫:推手):同輩日常見面,辭別禮,漢服或便裝均可。

身體肅立叉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45度,起身,同時自然叉手或袖手。

六、拱手禮,同輩日常見面

拱手是謂沓手也。一般當胸拱手,手心向下(內相對),手不前伸。在胸前攏手,由前向後收,呈拱手形,一般站立男子是腳與肩同寬,女子是略窄於肩。向前小推一到兩次是常禮,一般不躬身;大禮是抱掌靠於胸前,同時鞠躬45度,重禮是鞠躬90度。

拱手禮可以視距離遠近皆用,手可擡高遙祝,寧高不低,不能低於胸。

七、女子叉手禮、萬福禮

①女子叉手禮:用於日常行禮。

身體肅立,雙手疊抱於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內,一般欠身約20度、女子福禮(又叫:萬福禮或道萬福):用於同輩着漢服日常見面,辭別時。

身體肅立,兩手相疊扣,右手在上,放於胸腹前,左腳後退至右腳後,前蹲微屈膝,微俯身約20度。

②男女坐時欠身禮(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飲茶禮):一般用於還禮時。

端坐,叉手或手自然垂疊放於膝,舉拱手禮微欠身約20度。

③奉茶、受茶、還茶禮:奉茶者雙手執奉茶盤或茶盞,上舉齊眉,同時微俯首,一般微欠身(約20度);受茶者雙手接茶盞,口稱謝,微欠身(約20度),如奉茶者將茶盞、茶盤置於几案上,則受茶者行欠身禮;還茶禮如受茶,接盞變爲還遞盞。

八、拜禮

①男子跪拜禮

1、男子稽首禮:最隆重的跪拜禮,屬於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老師以及拜天、拜神、拜廟之禮。

叉手肅立,兩腳分開呈外開步爲之四平八穩,右腿退後一步成箭步,爲之禮讓,同時雙膝同時箭步跪下,膝分開與肩同寬,呈跪坐,先揖禮手與心平,手心向內,左手在外,俯身,頭部輕觸手稍作停留,舉首,再手下於膝前,至地疊放,左手在上,俯身,頭伏於手後邊地上,停留片刻(約三秒),直身跪坐,揖禮手位於胸,跪立;起立時尚左腳,提起前衣襟,兩手合按左膝,雙膝同時離地,起立。

2、男子頓首禮: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禮。行禮方法與稽首禮同,只是俯身引頭至地就立即擡起,不作停留。

3、男子空首禮:用於尊者對卑者的答拜禮。行禮方法與稽首禮同;俯身後,手先着地,後頭部輕觸手稍作停留,直身跪坐,其他等同稽首禮,起立。

②女子拜禮(女子正拜:肅拜):用於正式禮儀場合的跪拜禮。兩腳開立同肩或併攏肅立,叉手於腰際正前,退左腳箭步蹲時雙膝同時跪下,兩膝相併,跪坐,右手壓左手,先揖禮,再額手,後下手至於至地,頭微俯,欠身約30度,稍停留(約三秒),直身,跪坐,揖禮,收手、叉手於腰際正前,跪立,雙膝箭步蹲同時離地,起立。

中華傳統文明禮儀之標準借鑑--作揖拱手跪拜叉手萬福!

九、綜合禮儀

1、再拜:

①男子再拜:一次天揖一一次稽首或頓首→一次天揖。具體行禮方法:又手肅立,兩腳開立,行天揖禮,手不放下,仍疊抱立當胸,箭步蹲雙膝同時跪下,膝分開與肩同寬,呈跪坐,先揖禮,再手下於膝前,至地疊放,手心向下,左手在上,俯身,頭部輕觸手後邊地上,稍作停留(約三秒),直身跪坐,箭步蹲雙膝同時離地,起立,再行天揖禮一次,恢復立容,禮畢。

②女子再拜:一次揖禮一一次肅拜→一次揖禮。

2、一禮三拜

①男子:一次天揖→三次空首(中間直身揖禮不起立)一一次天揖。

②女子:一次揖禮一三次肅拜(中間直身揖禮不起立)一一次揖禮。3、三禮九拜:最隆重的拜禮。用於祭祀、冠禮、婚禮等重大禮儀場合。行禮方法:重複三次“一禮三拜”。

③、其他禮儀:太極抱又曰爲叉手,雙手疊抱(相疊)於腰際肚臍前,手心向內,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手在袖內。

④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裏,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着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⑤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⑥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⑦頷首致意。

⑧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着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着地,緩緩下拜,手掌着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着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⑨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擡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⑩女子行禮: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着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8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9用於雅坐時。3到7,應當作爲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十、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爲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爲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佈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十一、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十二、行禮注意事項

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爲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迎賓的宴飲稱爲“接風”、

“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爲“錢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

“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爲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爲了虛套,這就不符合的禮義標準。禮俗中誠敬謙讓,和衆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

中國傳統禮儀的分類及其基本內容 篇四

1、祭天

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 都南 郊 圜丘舉行 。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 拜,在達到一定數 量之後 ,才抽 象爲對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爲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爲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2、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爲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生活禮儀

1、誕生禮

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週歲,一切禮儀都圍繞着長命的主題。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此時,設壇於南郊,后妃九嬪都參加。

2、成年禮

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

3、賓禮

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爲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爲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爲贄。

社交禮儀

1、關於見面的禮儀

在古時候人與人的見面可謂彬彬有禮,熱情大方,過去與不同身份的人見面更要講究規矩,一般的見面要行拱手禮,家裏來人做客要行謙讓禮,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爲“揖讓”。

2、關於入座的禮儀

在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當中,坐席更是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座,卑者末座。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規矩。如果盲目的做錯位置將會有所失禮室內座次以東向爲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華夏祖先用肢體動作傳遞“雙向對等”“有序有位”的語言,這些動作叫禮。傳遞下來的禮儀動作,承載着祖先傳給後人的話語。這些禮儀動作,源自遠古,源自人類沒有語言的時代。是“啞語”,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傳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