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沁園春·雪》詩詞鑑賞多篇

《沁園春·雪》詩詞鑑賞多篇

《沁園春雪》心得體會 篇一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誰如此自豪地評論美麗的祖國,又是誰談古論今,品味了五百年來中國的歷史,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物———毛澤東。

爲何毛主席能帶領紅軍度過兩萬五千里長徵?是因爲他的自信,他的韜略,還有他那鷹擊長空的神勇,毛主席一生有許多詩詞,使人一讀就想象出詩中的意境。詩詞中,曾經讚美過祖國,讚美過自然,讚美過感人的革命事蹟,我學過很多毛澤東詩詞,每次朗誦完後都感慨萬分。其中最令我回味的,是一首讚美人民、回味歷史的詩——《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句沒有給人一點淒涼的感覺,反而讓人們感到精神奮發。“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把連綿不斷的羣山比作銀蛇、巨象,氣勢磅礴,境界雄偉。羣山、平原是人民的革命象徵,反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不可侮辱的,中國要鬥爭、要反抗。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句話展示了祖國美好的前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反映了對中國必勝的堅定信念。古代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在中國發展中有着豐功偉績的人,只是憑藉武力,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即使威震四方在歷史上被稱爲“天之驕子”的成吉思汗,也不過只會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隨着時間車輪的飛轉,都成爲了過去。真正的英雄,是我們今天的勞動人民!

現在,我們少年也要像毛主席,像走過長征的老前輩一樣,不怕困難,充滿自信,把長征,把革命的精神永遠傳播下去,努力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爲振興中華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沁園春·雪》整首詩的拼音: 篇二

běi guó fēng guāng , qiān lǐ bīng fēng , wàn lǐ xuě piāo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wàng cháng chébaing nèi wai , wéi yú mǎng mǎng ; dà hé shàng xià ,dùn shī tāo tāo 。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shān wǔ yín shé , yuán chí là xiàng , yù yǔ tiān gōng shì bǐ gāo 。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xū qíng rì , kàn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fēn wài yāo ráo。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jiāng shān rú cǐ duō jiāo ,

江山如此多嬌,

yǐn wú shù yīng xióng jìng zhé yāo 。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xī qín huáng hàn wǔ , lüè shū wén cǎi ;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táng zōng sòng zǔ , shāo xùn fēng sāo 。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yī dài tiān jiāo , chéng jí sī hàn , zhǐ shí wān gōng shè dà diāo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jù wǎng yǐ , shǔ fēng liú rén wù , hái kàn jīn zhāo 。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的產生 篇三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蘇區。由於陝北蘇區地曠人稀、十分貧困,供應不起雲集到陝北的毛澤東、徐海東、劉志丹的三大紅軍主力部隊。毛澤東批判了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以鞏固求發展的消極保守方針,提出了以發展求鞏固的積極進攻方針,決定率紅軍主力東渡黃河,開闢新區、壯大隊伍、籌集資金、對日作戰,擴大我黨的抗日影響,推動全國抗戰高潮早日到來。

爲給紅軍東征開闢道路,毛澤東身着棉衣、腳登棉鞋、手拄樹棍,親率100多人於1936年元月下旬,冒着嚴寒,曉行夜宿,於2月5日清晨來到滔滔黃河西岸15公里處的清澗縣袁家溝村。剛剛住下,莽莽蒼天就下起了一場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頓時,天地一片迷懞。霎時,白雪就把逶迤起伏的羣山,包裹得嚴嚴實實,一片皆白,蔚爲壯觀。壯麗的雪景,觸發了毛澤東的創作靈感,毛澤東決定填詞一首。

2月7日,戶外寒風凜冽,毛澤東居住的窯洞裏,燭光通明,身着灰棉布軍裝的毛澤東精神矍鑠,毫無倦意。毛澤東時而在軍用地圖前凝神靜思,時而俯首案前批閱文電。值班警衛幾次進去,送開水,剪燭花,添木炭,他如同沒有看見。祕書送來了彭德懷的急電:東渡工作,準備就緒。夜深了,炊事員用大米、小米蒸好兩米飯和幾塊幹饃片做成的夜宵,仍放在搪瓷飯盒中。他無心用餐,卻點燃了一支香菸,急忙在一張2尺見方、油漆斑駁的小炕桌上,展開陝北土產的白麻紙,揮毫疾書,飛龍走蛇,一口氣寫下了不朽名篇《沁園春雪》。

該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下闋寫人。景分暗景與明景,人寫古人與今人。在上闋,毛澤東以飽滿的愛國主義激情,濃筆重彩地描繪了東征途中他所見到的雄渾壯麗的北國風光。在下闋,毛澤東以革命巨人的批判眼光,回顧與點評了曾經活躍在祖國曆史舞臺上的幾位有作爲的封建帝王的功過。

篇末點題,表達了一個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獨到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人物,不是這些爲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封建制度而奮鬥的帝王們,而是當下正在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億萬中國人民。此詞意境特高,其縱論千古、扭轉乾坤的磅礴氣勢與萬鈞之力,無人能比。

此詞不僅意境特高,而且在藝術成就上達到了極致。寫景橫括萬餘里,論史縱貫數千年。描寫與議論相結合,寫景與寫史相結合,評古與頌今相結合,抒情與言志相結合。這是一幅奇美的風景畫,這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這是一篇英雄的宣言書。既有抒情美,又有陽剛美;既有意境美,又有崇高美;既有繪畫美,又有音樂美。讀過此詩的人,凡不帶妒忌與偏見者,無不稱頌不已,叫絕不停,公認是一首難得的千古絕唱。

《沁園春雪》心得體會 篇四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當讀到這裏時,我心中熱血沸騰,我想到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2009年是建國六十週年,在這六十年裏,中國發生了跨時代的變化。雖然經濟還比不過美國、日本,但也可以算一個強國。新中國才建立時,人們的飯菜營養搭配不均衡,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應是質量有了很大保障。

雪,讓人想到冬天。那些英雄們在寒冷的冬天既與自己的身體戰鬥,又與侵略者鬥爭。在寒冷的冬天,他們連像樣的棉襖都沒有,更別說吃的了。他們吃的是野草、樹皮,有的人餓的連站都站不起來,更不要說出去打仗了,現在許多人都衣食無憂。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發生了8.0級強烈大地震,死傷無數。看到這樣的情景,許多人都留下了寶貴的淚水,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也體現了他們的堅強。

毛主席是偉大革命的佼佼者,建立新中 uawen.c n 國,他功不可沒,還有鄧小平、朱德、陳賡等等,他們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爲新中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人民英雄們雖然已經與世長辭,但是他們那種保護自己的祖國,不讓侵略者侵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永遠活在中國人的心中。

文學賞析 篇五

上片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裏都是冰封,千萬裏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爲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也正是中國的形象。“長城內外”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此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動態描寫,表現了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爲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虛景,與前十句寫眼前的實景形成對比,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豔。“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下片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啓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啓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爲之傾倒,爭着爲統一天下而奮鬥。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爲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爲之奮鬥的動機。”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畫龍點睛之妙。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爲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爲之。雖屬舊體卻給讀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名家點評

近代詩人柳亞子《沁園春·雪》跋:毛潤之沁園春一闋,餘推爲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沁園春雪》心得體會 篇六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爲詞牌名,“雪”爲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爲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沁園春·雪》反映了中國革命曲折而豪邁的歷史進程,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樂觀的革命情懷。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氣概的歌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信心。顯示出作者作爲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

《沁園春·雪》是一首長調,以詠雪起興,大氣磅薄。寫景,縱橫千萬裏;論史,上下幾千年。

這首詞意境壯美,氣勢恢宏,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詩詞大氣磅礴的豪放風格。目接萬里,視通千年,充分展示了毛澤東的博大胸襟和抱負。

這首詞舊體填新意,雅緻通俗,易於傳誦,被近代詩家和史家稱爲千古絕唱。朗誦時要注意好氣息,努力把通貫全篇的鏗鏘節律表現出來。

《沁園春雪》心得體會 篇七

每當讀起毛澤東的詩詞,內心總有一股熱血在激昂。毛澤東那一首首博弈歷史,繼續開往的革命詩歌,點燃了我的激情這首詩,讀完這首詩,我被這首詩深深所吸引。

《沁園春雪》這首詩,是我國偉大的偉人——毛澤東的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詩。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初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布暑長征的準備工作時,面對山野涌動了詩詞意,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毛主席望着祖國的山川,在滿腹涌動的思想中,橫慣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無限的革命豪情猶然而生。當晚回到袁家溝居地的窯洞點着蠟燭揮筆寫了這首<沁園春雪>。

這首詩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爲一爐,水乳交融,主體鮮明,體現出了毛澤東詩詞的豪放的風格。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熱愛祖國山川的豪放,由景生情即由山河的壯麗引出對歷代英雄的評價。

《沁園春雪》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對們國家更強大的盼望,對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期待。

毛澤東的預言,今天實現了。今天的中國“紅裝素裹,分外妖繞”今天中國的事業可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中華兒女正爲振行中國,實現我們國家更強大的夢而拼搏爭取,讓歷史證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創作背景 篇八

該詞的創作有2種說法:

第一種:1936年2月,毛澤東等率領紅軍東征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突破閻軍防線後,踏雪沿官道山行進,順利到達山西省石樓縣留村,並在此寫下了著名詩篇《沁園春·雪》;

第二種:1936年2月,毛澤東率紅軍抗日,來到西北高原。在陝西省清澗縣高傑村附近的袁家溝,寫下壯麗的《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最早發表於1945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後正式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