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學後記(精品多篇)

教學後記(精品多篇)

教學後記 篇一

一、教學感受:

1、首先我覺得這節課從總體上是成功的。本課結構完整,貼近學生生活,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前學生圍繞“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等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利用網絡、社會調查等收集整理資料,探究問題根源,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並製作成電子作品。課堂上學生評價同學作品、進行成果彙報、小組發問,學生之間的主動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到達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很好地完成了了教學目標。我覺得經過這次“安全自護我能行”的實踐活動,學生在觀察本事、分析本事、信心技術本事、語言表達本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跨越。

2、新課程改革要求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我們應當在深刻認識到學生是學的主體的同時,更應注意到教師仍然是教的主體,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幫忙者。新課程下教師的主角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下教師是和學生一齊調查探究的實踐者,是學生的指導者;課上教師是主持人,把一個個環節串連成線,是點撥者,幫忙學生把一個個重點、難點擊破。尤其是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提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更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3、存在不足:這節課課堂容量較大,自護論壇上學生的討論時間太少,在深化認識、加深理解,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方面有點沒到位。

二、今後努力的方向

1、繼續調整好知識與活動的關係,豐富教學內涵,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而不是純粹爲活動而活動。

2、繼續加強學法的指導、優化教學過程與組織方式。尤其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可能每一節課課前都做調查、每一節課上課都作彙報,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短短的40分鐘,將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充分調動,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在“在反思中成長”,今年我是第一次教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新教材,教學中總感到有很多困惑,借這次“跨越式”探索課的機會我有幸得到北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馬寧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忙,使我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的處理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對新課程的教學方式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深化了對新課程所教育理念的認識,我期望經過不斷的摸索、學習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教學後記 篇二

昨天在3班,我感覺歷史課上的很彆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談談歷史課如何上好。我認爲這個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認爲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我相信學生也會跟老師實話實說。我期待着……

今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3班的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裏認認真真地看了兩遍他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不會是現實,是放任自流還是想方設法?我覺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試。

方法一:提前預習,瞭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數。

方法二:藉助課外書,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認真讀書,進行反覆思考。

方法四: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方法五: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進行反思。

偶爾一兩個題不會也無關緊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經達到目的了。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走路。“擡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國小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4.兩項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三.問題與解答:

1同步練習的大題怎樣處理?先明確自己的答題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後再對照答案查找不足。這樣做,需要毅力才能堅持,一旦養成這樣的好習慣,你會受益匪淺。

2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大題?

(a)、仔細審題,讀懂題意

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b)、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

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爲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問題爲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c)、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

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爲重要的思想武器。考生必須緊扣試題要求,論述的觀點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則,聯繫教材,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穎準確。

(d)、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會導致要點不全,邏輯不順,答案不明的缺陷。同學們在答題時要準確把握要點,完美地組織答案,做到這些,就減少了不必要的丟分。

3、需要買歷史課外書嗎?買什麼樣的課外書?如果感覺做完同步不過癮,當然可以買。現階段主要任務是熟悉課本,在此基礎上適當總結。所以,我認爲應該買既有知識講解又有練習題的參考書會比較合適。根據自己水平確定。

4、爲什麼要寫歷史複習日記?有人說,歷史是文科中的“理科”,這句話表明歷史學習中離不開理科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學會歸納和總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衝破自己學習的障礙,做到活學活用。在總結歸納中還要做兩個結合——政史結合、中外結合。通過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不斷梳理知識,定會使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培養能力的過程,就是學生髮生知識昇華的過程,是歷史學習中的“質變”。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歷史的關注程度、方法都不盡相同,通過記特色日記,讓老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並適當加以指導,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5、老師的講課方式不太適應。一方面,你們要適應老師,另一方面,老師也要適應你們,形成和睦、融洽的氣氛。適者生存。

6、把歷史背下來,爲什麼不能得高分?紮實的基礎知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準確的表達三者缺一不可。不僅需要三者,而且注重三者的綜合。這有待於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纔會碩果累累。

四.歷史複習的幾種巧妙方法

1、抓住目錄,把握總體

“翻開課本覺得什麼都懂,合上課本一片空白”。要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目錄會議複習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錄是課本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教材的濃縮和提煉,同時也是課本知識最簡要的提綱和線索。利用目錄複習歷史的方法是:翻開目錄,首先,劃分出歷史階段,並回憶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徵、標誌性大事等;其次,再仔細回憶每課的內容,對於每課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影響、啓示等,對每一個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作全面回憶;再次,觀看目錄的順序,找出課與課、子目與子目之間的內在關係。遇到不能正確再現的內容時,及時打開課本,鞏固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查漏補缺,強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們正確區分歷史概念和從宏觀上把握住全書的總體結構和基本體系,形成歷史框架。

2、濃縮內容,巧記要點

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高度濃縮和提煉,在串記時以少帶多,減輕記憶負擔,避免死記硬背。如記憶《馬關條約》的內容可用“一廠、二億、三島、四口”這幾個數字概括。

3、中外結合,縱橫交叉

中外歷史的相互照應,可以整體地把握歷史脈搏,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如複習鴉片戰爭背景時,要聯想到世界史的資本主義發展,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再如複習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響時,要聯繫中國史的五四運動爆發和作用。複習時要進行科學地分析,要善於歸納和綜合,有助於提高複習效果。

補記:這篇文章寫完後,我打印出來,分發到各班,雖然只是12班一個班的問題分析,但我覺得很有代表性。要求各班貼到牆上,讓同學們下課學習,自己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教學後記 篇三

目前,語文課改正在向縱深發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令人欣慰的革命性變化。本人,一向以來,也全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儘可能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今日,又很榮幸的聽了國培教育的首席專家,雲南師範大學張承明教授的關於“有效教學理念”的講座,對照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事例,仔細想想,確實還存在着一些誤區,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冷靜思考。

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爭議由來已久。與人文性相較,工具性是基本的。從工具性說,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了解、理解字、詞、句、篇的知識,提高聽、說、讀、學、思的本事,爲學生的未來發展擬定基礎。然而,我在教學中,認爲國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學生字詞的本事,所以常常忽視了對字詞積累這一塊的教學,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們抄一抄,背一背了。而是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卻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課的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沒有落實。

張教授告訴我們,一個人終身發展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是不能忽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文本本事的培養,這做捨本逐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貼合新開課程標準理念的。說得更嚴重些,這是衝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事實上,這又會構成新的一種“教育悲哀”

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讓學生在文本里走個來回。這也是張教授在給我們做講座時反覆強調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拿起書本進行閱讀、感悟、發現,並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文本探究。而我,常常會找些藉口,認爲學生的理解力不夠,所以常常用自我的構想去替代學生的構想,如我原先在執教《蘇州園林》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試找出你認爲能夠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課文先後多次提出“圖畫”,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標明序號。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句是寫局部哪幾句是寫細部?根據所標序號,你能概括本文的說明順序嗎?

3、經過自學,你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啓示嗎

4、文中優美的句段很多,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並劃出你最喜歡的兩句,在書上進行批註賞析。

其實,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我的,而並不是學生自我經過仔細閱讀文本後他們產生的問題。聽了張教授的講座後,我想,能夠這樣設計,讓學生們仔細閱讀文本,走進文本後,要他們自我提煉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本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進而潛滋暗長起自我的理解和欣賞本事,從而提高語文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不能滿足於傳統意義上的傳授,更要想方設法,喚醒、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巧設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與習慣,使學生在進取主動的`參與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所以,課堂教學要是以全體學生爲核心,以“主體”的“自動”爲前提,也能夠以演講、辯論、練筆等爲活動的學生喜歡的基本方式。一要創設生動、充實、熱烈的課堂氣氛;二要注重師生平等和諧對話;三要語文活動要有新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人人有願望,人人有興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動。可喜的是本人在教學時,也會偶有所獲的時候,如在執教《馬說》一文在課堂三十分鐘時,組織了一場辯論:“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韓愈的觀點你同意嗎?”學生由於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辯論的誘因,因而發言十分進取,各抒己見,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地被髮掘,回答豐富多彩而又有個性,從而加深了對文本思想與情感的領悟與理解。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新的“教育革命”。在這當中,其實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活動?一切只是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麼?一切教學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如何處理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的價值引導關係?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實驗活動中加以認識、探討、研究和解決。

總之,國中語文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或將會出現各類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有端正嚴謹的治學態度,有鑽研探索的求學精神和毅力,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願和同仁共同努力。

教學後記 篇四

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幾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同樣的教學資料在不一樣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說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那麼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那裏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本事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經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提高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資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纔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經過自身進取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理解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趣味、學得簡便、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衆,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突出一個“活”字

那裏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並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所以,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本事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僅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證明,一個人在進取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進取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爲: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當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臺,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臺一樣,應立即進入主角。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能夠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能夠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啓發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指導學生推導公式、歸納結論,在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進取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將趣味性、娛樂性融爲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樣的教學必須是學生所喜歡的,因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數學、主動學數學,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本事。

教學後記 篇五

作爲一篇寫人散文的教學,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能概括文章資料,把握人物特點。

3、理解人物描述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從教學實際情景看,三個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整個教學過程也算較順利,可是仍有幾點做的還不夠完善、到位。

1.課堂設計上,作爲在市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的一節公開課,我以“評選2013年最美教師活動”爲載體,來完成本課的教學,操作上來看基本能夠,但有些環節形式與資料結合得還不夠緊密,還有“刀削斧鑿”之感。在最終的“評委合議,解讀美麗”環節,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解讀王幾何教師的個性之美和作者馬及時的作文之美,作爲全堂課的總結,既總結人物,也總結文章寫法。但在這一環節上很明顯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指導不足,效果沒有出來。

另外,王正玲教師指出的一個問題也很值得思考。這堂課在“基礎過關”環節,以複習的方式經過填空明確了寫人文章的手法,再“按圖索驥”閱讀分析課文。異常是人物描述手法上,是從手法找語句(文本)而不是經過語句(文本)來歸納手法,這些都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我當時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爲了學起來系統一些,作爲公開課,讓課堂教學的難度降低一些,此刻看來的確值得商榷。

2、教師教學方面,我上課時有些緊張,發揮明顯不如平時上課。沒有把學生情感激發和引導出來,學生只是跟着教師的問題去被動思考,他們的情緒表達只停留在較表面化的層面上。學生朗讀指導還不夠,評課時有幾位教師也說到這一點。課後對着錄像整理課堂教學實錄時,我又發現了我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的不足。不精練,不豐富不生動,普通話也不夠準確。語言表達本事對於一個教師異常是語文教師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這節課告訴我,今後要努力提高表達本事!

這樣的研討活動,講課者會發現自身問題,認識到不足之處,進而獲得提高,參與者相信也會有所收穫。真心期望以後能夠多機會參加這樣實實在在的研討交流活動,再次衷心感激爲成功組織研討會做出很多工作的各位領導、教師們。

教學後記 篇六

1、“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本節課我能面對全體學生,除了不說話的一個孩子外,每人都提問都提問多次,尤其是多提問b類學生比較多,對於不說話的王同學也特別指導他看日曆等等。

2、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在教學一星期有幾天時,學生不能根據生活經驗說對一星期有7天,而是有同學說6天,有同學說7天,還有同學說8天,這是因爲把星期日作爲一星期的第一天,同學們不太習慣,這時,我就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把星期日的板書先拿掉,讓學生從星期一數到星期六,是6天,再加上星期日,一共是7天。這樣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就連b類生苗同學也牢牢地記住了一星期有7天。

3、學生合作,互相幫助。

在前面的教學中我發現,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地翻看日曆,所以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互相幫助,合作學習。

4、學生動手操作,加強教學效果。

從看日曆找出發現星期的表示方法,在自己的日曆表上找出表示一星期7天的內容,還有一星期的不同表示方法等等,我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出答案,這樣教學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5、注重學用結合。

在設計練習時,運用本班課程表,讓學生充分練習學習星期的用處。

6、着眼全面發展。

如在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讓學生說完整的話、指導學生認真細心看日曆表、讓學生互相幫助等等細節方面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着眼學生的全面發展。

不足之處:

1、個人性格原因,語調太高,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自己的嗓子也比較累。以後要注意慢慢改正。

2、補差多,培優少。

教學中,照顧到b類學生比較多,發現b類學生不懂的問題,能及時想辦法解決,而對於程度較好的a類學生提問較少,對這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沒有設計相應的難度。

3、學生自主學習還不夠充分。

如:學生不知道一星期有幾天,可以讓學生在日曆表上充分的數一數,自己找出答案。以後的教學中,再加大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爭取做到把課堂都交給學生。

教學後記 篇七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區組織的“美術優質課”活動,在活動當中我看到了許多比我年輕的老師上的課都很棒,有的老師選材很新穎、有的老師上課很有激情、有的老師在評價孩子時很有針對性等,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針對我的課我也做了一下反思:

首先,我的這節課是大班美術《借形想象畫》,就是藉助畫紙上原有的圖案,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添畫成自己的作品。因爲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所以孩子們是充滿了好奇,但同時這節課讓孩子自己想象創造的特別多,有的孩子繪畫經驗少,而且還不能很好的遷移自己僅有的經驗。大部分幼兒在繪畫時只是在隨意的塗鴉,創造想象的很少。問他是什麼時,他就說是怪獸。只有幾位幼兒把相鄰的色塊合在一起進行了想象添加。

其次,我在給孩子引導時,引導的很少,加上孩子本身接觸的也少,所以在創作時就有的孩子隨意亂塗。因爲孩子頭腦中的表象少,所以在平時生活中要注重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一些動物或植物,引領幼兒欣賞一些名畫,豐富幼兒的經驗。

最後,我在課堂的把控及對孩子的評價上還需要在不斷的努力。課堂中激情也不夠,不能很好的感染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應該是以飽滿的激情來感染孩子,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我的課程。在評價孩子方面,我的評價應該更具體一些,不應該是簡單的“好,不錯”、“你真棒”等等。應該把孩子好的地方說得更具體,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來,並告訴他什麼是對的,這樣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把這次的經歷當成了自己通往成長之路的一扇大門,我也堅信以後我每一次的經歷,都會是我一生的財富。

教學後記 篇八

班級管理異常是課堂管理是教師最頭疼的事之一,教師們(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將很多的精力投入其中,以致於真正研究教學的時間被擠佔了。許多教師覺得課堂管理很難,到底難不難呢?我想主要在於會不會,不能否認管理孩子應當比管理成人壓力要小一些吧。新教師常有這樣的困惑:覺得如果一個教師課堂管理本事不足,有多大學問都沒用,因爲你連課堂的安靜都辦不到,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班級管理中,課堂管理是基礎,沒有好的課堂管理,一切教育教學計劃都會落空。然而,現今的教師一般都沒學過課堂管理這門技術或功課。

許多教師在課堂管理上屢屢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搞清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彙集地,在古代沒有課堂管理,因爲學生的學習目的很明確,態度很端正。都推崇“惟有讀書高”的論調,認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基於這樣的學習態度,孔子的72學生,纔會那麼優秀,他們哪個又是管出來的呢?

應當說管理是今日教師的基本功。班額大,需要管;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境節嚴重,很多教師的管理是被迫的;但要分清的是教育教學是慢功,管理是急活,缺乏管理本事的教師在學校裏是很痛苦的。當班主任教師最能鍛鍊教師的管理本事,教師如果沒當過班主任,教學一般也會有困難。

誰都明白,沒有適當的管理,就不能供給安靜的學習環境。可是,如果教師講課有藝術、能吸引學生的話,那課堂管理就會容易得多。一般情景下最優秀的教師不存在管理問題,他一開口,學生就會被吸引,那裏就涉及到教師個人魅力的問題。

所以,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學也有管理功能。那怎樣進行課堂管理,我想應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把管理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作爲班主任管什麼、不管什麼,管到什麼程度,誰來管,怎樣個管法的確需要認真思考,有很多年輕教師不敢管是因爲不會管。這時的我們需要涉獵關於班級管理的各類書籍,比如《馬卡連柯全集》、《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教育的藝術》,再如:《班主任之友》也是不錯的。

(2)、要有大局意識。首先要關注班裏大多數人,不要被個別學生牽着鼻子走,不要忘記課堂的主要任務是教學,不影響他人不影響全班應點到爲止速戰速決,對於難纏的學生可先不理。

(3)、要遵循臺上管理,臺下教育的原則。如:批評時不能讓全班陪綁,最典型案例是遲到。

(4)、遵循先管理,後教育的原則。這時教師要注意工作重點是暫時息事寧人,穩住局面,否則教師就可能陷進去。

(5)、對學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喜歡把學生管得服帖,這是一種機械論、景泰思維。班級管理和課堂管理“向管理不能要效益”,成長不是奉命完成的。認爲不逼就不會成長,就不會思考,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和曲解,千萬不要以爲學生的優點都是“管”出來的。

(6)、合理分配精力。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來,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優秀,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看他們在管理方面的精力佔多大比重,過大,顯然不行,因爲教師不是官員,而是一個職業人員,越是忙於管理,離教師的本色越遠。

所以說課堂管理是一個很廣闊的需要研究的課題,它需要我們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再加點臨場的發揮,加點小智慧,動點小腦筋,僅有這樣我們課堂的生成性纔會有所體現。

教學後記 篇九

“五步六動”課堂模式下的常態課堂,應該是自信的、快樂的,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老師能夠充分調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上週,區教研員來聽課,我講得是《葡萄溝》一課,簡短的導入過後,便是出示學習目標和自學提示,緊接着孩子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接着進行反饋展示。一堂課,氣氛活躍,從容不迫。上完課下來,聽課老師給我指出了一些不足:首先就是隨文識字部分。低年級以認字識字爲主,但是我的一堂課下來,全是都是識字認字寫字,雖然設計了部分遊戲環節,但是這樣40分鐘完全都在講識字、寫字,未免有些許枯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字放在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去,讓孩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認字。然後就是孩子讀課文的機會太少。我總以爲早讀孩子讀個兩三遍課文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的。語文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孩子,以讀代講,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

經過這次評課,我學到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努力,認真汲取各家之有點,爭取把自己的課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