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民族音樂的欣賞與鑑賞【新版多篇】

民族音樂的欣賞與鑑賞【新版多篇】

民族音樂欣賞 篇一

一、運用多媒體,營造“聲景並茂”的氣氛

現在的信息技術發展足以在國小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讓課堂更生動,尤其對音樂欣賞課來說,音樂欣賞需要合適的播放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提供音樂的欣賞,還可以提供視頻的播放。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說:“音樂意境既產生於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於音樂的再現中。”音樂欣賞意境很重要,意境的創造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大膽想象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然而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聲景並茂”,即在音樂的播放中,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視頻,這段視頻可以是音樂的“原配”,也可以是教師認爲比較適合音樂情境的背景。我們都對音樂欣賞有一定的見解,當一首歌曲發行的時候,尤其一些電影主題曲或者電視劇主題曲,初步離開電影和電視劇的情境僅僅聽一段音樂的感受和看過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配上背景的音樂更顯真實和生動,所以音樂教師要善於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聲景並茂”的氣氛。

二、聽前創造故事背景,增添童話色彩

國小生充滿無限的童趣,仍然很喜歡美麗的白雪公主,喜歡聰明善良的喜羊羊,喜歡聽各種各樣的故事,要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加入童話元素,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的興趣。對於故事的構建是一種情景的再現,如第二冊中的《杜鵑圓舞曲》一課,如果一上課就讓學生聽音樂,不對音樂背景做相應的解釋,即使成年人也不一定會聽得出“杜鵑”在哪裏。爲了讓音樂聽起來像在演動畫片,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在欣賞音樂之前,教師可以描繪一種夜幕低垂的景象,樹林裏的各種小動物紛紛欣賞杜鵑的圓舞曲,一段接着一段,不知不覺就會沉浸在小動物一起狂歡的氣氛中。音樂聽起來是有些悠長的旋律,前奏相對較平穩,這時的情境要完全符合夜深人靜的感受,教師一定要提前爲學生營造良好的氣氛,但他們知道森林裏馬上就要有一場盛大的演出。故事背景一旦被創造出來,童話色彩就相應地濃厚起來。

三、音樂不同,欣賞方式不同

國小音樂並不只是《小燕子》、《春天在哪裏》之類的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現在國小生已經漸漸開始培養對各種音樂的理解能力,但是礙於國小生的接受能力,對有些音樂的欣賞不可能完全透徹理解,也許只是聽個熱鬧,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要做的是謹記“音樂不同,欣賞方式不同”。

1.兒童音樂作品的欣賞。前面我們談到,在普通兒童歌曲的欣賞過程中,重點是童話場景的設置,在這類音樂欣賞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融入童話般的情境中,切身運用聽覺創造視覺場景。故事性的情境加深了學生對兒童音樂作品的理解。普通的兒童音樂是最適合國小生欣賞的,所以不要白白浪費這種音樂的重要性,採取適合的方式,將輕鬆快樂、簡單易懂、具有創造性的兒童音樂傳授給學生。

2.中國戲曲的欣賞。據我瞭解,現在一些成年人對戲曲的瞭解已經漸漸淡化,把戲曲這個具有豐富內涵的中國音樂早已拋到腦後,所以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要從小抓起。雖然中國戲曲沒有流行音樂動聽,但是對於國小生而言,他們對音樂欣賞的概念並不是很完整。戲曲中最令國小生感興趣的部分應該是臉譜,抓到學生的興趣點便可以由此下手,目的是讓學生對戲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3.對民族音樂的欣賞。“56個民族56枝花……”民族音樂總是給人以一種團結有力量的感覺,音樂細膩,簡單的歌詞裏蘊藏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色彩。藉着民族音樂欣賞,老師可以把中國歷史和文化包括這個民族的各個文化背景都給學生拓展一下,儘量說一些比較有趣的背景資料,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聽音樂的興趣。其實民族音樂的曲調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爲那種流暢舒適的、小橋流水般的曲調正符合單純孩子的心理。

民族音樂欣賞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馬頭琴,分別欣賞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和歌曲獨唱《嘎達梅林》,感受歌曲悲壯的情緒,並且隨樂跟唱歌曲。

2、通過欣賞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風格的音樂。

3、瞭解感受少數民族音樂,讓學生對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有更多瞭解,對民族音樂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聆聽不同版本的音樂,感受歌曲表達的情緒,瞭解民族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長調音樂背景下欣賞草原風光。

師: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盛大的音樂之旅,現在我們要準備出發去往第一站,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

二、認識蒙古族樂器“馬頭琴”

1、馬頭琴的故事

師:一看見內蒙古大草原,我就不禁想起了馬頭琴悠揚的聲音,關於馬頭琴這件樂器還有一個傳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2、聆聽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

說了那麼多,我都等不及要聽聽馬頭琴的聲音了,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感受來自大草原的優美音樂

(說一說音樂表達的情緒)

三、聆聽歌曲

1、介紹“嘎達梅林”

這首樂曲叫做《嘎達梅林》,講述了一個蒙古族民族英雄“嘎達”的故事,“梅林”是他擔任的一個職務。嘎達勇於和封建勢力做鬥爭,最後爲了民族英勇犧牲。於是人們將這首《嘎達梅林》廣爲傳唱,紀念這位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

2、聆聽男低音獨唱《嘎達梅林》

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聽一遍男低音獨唱版的《嘎達梅林》

3、師出示樂譜,請生隨樂跟唱

4、視唱樂譜

5、請生配合音樂表演舞蹈片段

四、認識新疆

1、請生說一說你知道的新疆

2、聆聽女中音獨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疆物產豐富,又是一年大豐收,新疆人都高興的唱起歌了。

3、簡介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4、請生表演新疆舞蹈

5、聆聽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五、拓展認識

學生介紹少數民族音樂

我們班的同學音樂知識可豐富了,今天就有同學要把她喜愛的音樂分享給大家。

民族音樂欣賞 篇三

關鍵詞:民族 音樂 綻放

重視本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已成爲世紀開端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的民族音樂集中着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這一點,精心設計我們的教學,引導學生欣賞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利用藝術幫他們知善惡,識美醜,加強修養、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那麼如何讓民族之花在音樂課堂上綻放呢,我在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以流行元素作引子,進行比較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

現在的孩子被流行文化所包圍,這是不能迴避的事實。所以老師的思考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因勢利導,藉助流行元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前可以圍繞所要講解的民歌發動學生蒐集當下的流行歌曲,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學唱、聆聽、分析評論歌曲的風格類型、樂曲旋律特點、歌詞、配器、演唱技巧等。對於好的音樂我們還要給予肯定,這樣便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並加大了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興趣。同時,瞭解流行音樂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無嚴格的技術規範,強調傾訴、渲泄,力求演唱的大衆化、生活化。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講述民族音樂是講一個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樂中的體現,直接生動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習俗,語言,思想感情。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民族、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蘊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現的直白,需要認真品味,領悟。如在授課過程中可將廣爲流傳的一首流行歌曲《兩隻蝴蝶》與民歌《敖包相會》這兩首歌曲作個簡單的比較,通過聆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兩隻蝴蝶》是一首極具流行特質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傾訴性極強,風格迥異,但沒有地方色彩,而《敖包相會》則有明顯的濃郁的地方氣息的傳統民歌,旋律優美開闊,隨歌詞變化曲調也有所改變,形成分節歌形式,抒發內心情感。分析後,再和學生一起討論流行歌曲爲什麼廣爲流傳,結論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氣的年輕人做它的聽衆,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傳,它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和技術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時間和諸多因素的檢驗。而我們的民族音樂卻只是靠口傳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時代的考驗,流芳百世,是因爲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較深的內涵。流行音樂無論多現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響,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樂在創作中與民族音樂結合,並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又唱瀏陽河》等,聽來別有韻味,很受歡迎。通過這種比較式教學,引導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樂教育。

二、擴充課堂容量,進行結合式教學,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開闊文化視野

在欣賞課中,避免教材中單一的曲目,可將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同一主題音樂作品有機結合。如在欣賞《繡荷包》這一作品時,可將各地區的作品讓學生們集中欣賞,讓同學們感受到陝北的《繡荷包》美麗動人,色彩柔和,略帶傷感;雲南的《繡荷包》旋律流暢,語言簡潔,節奏強烈;黑龍江的《繡荷包》表現的濃濃北國音調,哀怨樸實的情感,四川的《繡荷包》則表現出濃郁的川辣味等,這樣同學們在同一音樂主題下感受到不同地區的風格。還可以將同一音樂形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表現形式的音樂作品有機結合,如欣賞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與現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薩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賞使學生感到同是讚美喜愛茉莉花,卻有這麼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傳統民歌都可以與現代新民歌、新民族音樂有機結合,靈活多變,增強音樂感受能力,使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有較深的認識,開闊文化視野。

同時在欣賞民族器樂曲時,也可以採用現代的多媒體與視聽相結合的方式。多媒體視聽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巨大影響已經滲透到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幾本磁帶裏。在現代化教學改革中,我們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賞《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時,結合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手段,使學生在出聲入畫的音樂情境中,更完整地理解作品,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三、欣賞民族經典,進行激發式教學,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對一個民族來說,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一個民族音樂內涵的情感與精神,往往是它的靈魂和思想。智慧的發源地。通過欣賞民族經典音樂,讓學生感受樹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是進行激發式教學的初衷。

開設民族經典音樂欣賞課,賞析《賽馬》、《梁祝》等經典。二胡獨奏曲《賽馬》曾被20歲的中國鋼琴演奏家朗朗及身爲專業二胡演奏家的父親朗國任搬上了卡內基音樂廳。朗朗以其超凡的個人魅力與對音樂的癡迷和熱情贏得了全世界樂評人和愛好者的青睞,他不忘自己是中國人,穿上了紅色中式上裝與父親演奏鋼琴、二胡二重奏《賽馬》,父子倆你來我往,大有駿馬飛騰、鬃毛聳立之勢。朗朗自信的眼神飛揚的頭髮,興奮的表情,無不顯示出對中華民族音樂的驕傲。當學生們欣賞完這一片段後,他們非常興奮……課後許多學生對我說,沒想到民族音樂這麼棒!

《悲情而又浪漫的愛》,這是爲欣賞經典名曲《梁祝》所起的課題。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世界頂級指揮家小澤征爾說,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很神聖的,必須要跪着聽。

民族音樂欣賞 篇四

1.1民歌:樸實、簡練和自然美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創作的,並在人們的傳唱中得到不斷的加工、完善和發展的。民歌的特點源於勞動生活,短小精悍、易於傳唱、便於記憶。具有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徵和民族文化。如蒙古族長凋民歌《牧歌》,音樂中的語言非常單純樸實,音樂風格也非常清新自然。充分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和蒙古族勞動人民的生活特點,滲透着濃郁的民族風格。學生通過欣賞理解也很容易接受,同時還能夠激起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1.2戲曲音樂:特色、精緻和時代美

戲曲音樂主要是與地方傳統戲劇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戲曲音樂根據劇情來塑造劇本的人物形象,與舞臺上的動作和形象密切配合在一起;戲曲音樂根據劇種特點不同,同時反映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根據劇種聲腔的不同,其方言也具有地方特點。戲曲音樂根據劇情的需要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通過對劇中人物的雕刻和情節發展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讓學生對戲曲音樂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從而產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民族管絃樂曲:和諧、創新和優雅美民族管絃樂曲也是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得到不斷髮展和其樂曲的配器也得到不斷創新,反映了一種高雅的文化。主要特點:高雅、真切、深厚、動人。隨着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民族管絃樂曲越來越深受人們所喜愛。如《春江花月夜》,音樂主要表現爲情趣和幽雅的美感,在加上巧妙的和聲、復調和配器,在民族管絃樂隊中表現出作品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色彩更加豐富多彩、感情更加熱烈奔放,顯示出獨特的美學價值。

2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眭、欣賞性和教育性

民族民問音樂根據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性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欣賞性和教育性。但是,在教學中學生如果對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不喜歡欣賞也不願意去理解,就是音樂表現得美、藝術性再高,這對於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而言,也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我們要不斷努力和探索,創建出適合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的民族民問音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和興趣。通過民族民間音樂具有的獨特創作功能,在我們的課堂中得以展現,進一步來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2.1教學中要具備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合理的教學方法

我們教師應具備對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創作特點和主旋律瞭如指掌,同時要有相當水平的專業知識,能夠選擇出較多的適合引導學生的優秀作品,還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利用美育的作用引領學,{的感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他們的情感和趣味根據不同的時代、地域和民族特點,民族民間音樂的涉及一,所以在教學中我f『J只有具備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合理的教學方法/j‘能把音樂的牛fj髓腮現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簡練的講幹¨最容易解來幫助正確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題思想,從分析音樂作I『1表現手法上,讓學生知道怎樣來欣賞作品,作的韻味幹¨作.I的表現力得到理解,並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內涵。根據作佔佔的題裁和風格不同,能從時代性和地域性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從民族民間音樂的產生、發展、興盛把握作品的本質特徵。在教學中做到合理設計和規劃,對作品的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只有精把握、重點突出,使學生更貼切的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美,同時也體驗到在學習過程中盼決樂。

民族音樂欣賞 篇五

關 鍵 詞:民族音樂 欣賞 大學校園文化

音樂欣賞帶給欣賞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藝術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它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已超越了音樂本身,在促進民族文化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欣賞者的言行舉止。民族音樂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起到的社會作用,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先秦百家爭鳴時代具有重要影響的儒家,對音樂這一社會意識形態的社會作用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儒家認爲音樂可以完善人的人格,“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所謂“成於樂”是說“樂以冶性”,“成性亦修身也”,所以纔有“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把音樂作爲“樹人”的重要手段。

今天,在各類文化碰撞交匯的高等學府,流行着各種音樂,其中以我國港臺音樂、韓劇插曲、網絡歌曲等流行音樂最爲突出。相對而言,我國的民族音樂卻很難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民族器樂曲、民族歌舞劇、戲曲等。在各類校園歌唱比賽、大型文藝晚會中,民歌、戲曲、民族歌劇曲目的演唱者較少,優美的民族器樂曲也很難聽到,取而代之的是一首首緊跟時尚與潮流的流行歌曲。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漠視與漠然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與當前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全面高素質的大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長此以往,大學生的藝術鑑賞力與藝術審美觀得不到提高,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情結將逐漸淡化,讓人深感憂慮。因此,加強對民族音樂欣賞的重視,成爲高校不應忽視的一個教育內容。出現當前這種狀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對民族音樂欣賞重視不夠。部分高校管理者認爲,高等教育,其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上,重點在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上,對民族音樂欣賞及其產生的審美導向從思想上重視不夠。

第二,對民族音樂的弘揚意識較爲淡漠。民族音樂欣賞作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良好民族個性品質的有效途徑沒有得到非藝術類高校的重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對於弘揚民族音樂意識淡漠。

第三,大學校園對民族音樂欣賞的傳播力度不夠。沒有充分利用大學校園的宣傳陣地來加大對民族音樂欣賞的宣傳,而且對於民族音樂中較好的作品宣傳過於“遲緩”。

第四,大學生的民族音樂欣賞知識來源於選修課或是課外活動,基本知識不全面、不繫統,對一些優秀的民樂作品不甚瞭解,不懂得欣賞。

第五,校園文化活動中以民族音樂欣賞爲主題的大型活動開展得很少,無法使非藝術類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欣賞的魅力。

民族音樂欣賞如果在大學校園中沒有聽衆,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沒有一席之地,那麼它獨特的藝術形式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與熱愛,豐富的表現形式得不到學生的瞭解,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所應起到的作用將得不到發揮,大學生在思想上也不會重視對自身民族音樂素質的培養。我國的民族音樂有着悠久的歷史,特色鮮明。在音樂形式的創造、表達情意的方式、音樂體裁等方面,都有我們民族的特點,這些特點是我們民族的心理素質、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在音樂上的反應。通過對民族音樂進行欣賞,不僅使學生獲得音樂美的享受,同時還讓他們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及各民族濃郁的風土人情。今天,民族音樂的新作不斷涌現,以反映生活、歌頌生活爲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它們不但豐富發展了我國的民族音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對民族的自信與熱愛,個性與人格得到提煉與昇華。

從教育的意義上來說,忽視音樂教育,就是忽視教育本身;從個人發展的意義上來說,一個缺乏音樂素養的人,個性與性格就不能稱得上完整;從大學校園來說,缺乏民族音樂是單調的,也是色彩單一的。提高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就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重視,這是高校對大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及加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筆者認爲,應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第一,提高對民族音樂欣賞的重視程度。目前,各高校都有大學生藝術團體,學校應針對這些團體活動的開展設置相關部門,配備專業人員,同時成立專門的合唱團、民樂演奏團等,擴大參與面,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欣賞的興趣與積極性。

第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各類學生文藝活動,進行民族音樂欣賞的宣傳與推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欣賞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第三,增加民族音樂欣賞的比重。在選修課中擴大民族音樂欣賞內容,加強對選修課的監督與考覈,讓學生通過選修課的學習獲得民族音樂欣賞的理論基礎並提高欣賞水平。

第四,加強對民族音樂欣賞設備的投入。完善校園民族器樂團的設備配置,增設排練場地,請專家講課輔導。

第五,加強與社會媒體、企業的聯繫與合作。

音樂家賀綠汀說過:音樂是培養人民道德品質、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些財富來開拓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及音樂素養,是我們當前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我們完善大學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民族音樂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9月。

[2]吳躍躍主編。音樂欣賞與素質教育。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10月。

[3]姚思源主編。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4]古聯抗譯註。荀子 孔子 孟子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1月。

[5]羅仕藝主編。大學生民族音樂欣賞。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8月。

民族音樂欣賞 篇六

關鍵詞:高校;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產生於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中,它反映着中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注重民歌的欣賞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優秀民歌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民間音樂是一個統一的概念,它包含了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類藝術,如壯族山歌、蒙古族的牧歌、漢族的方言歌謠等等。這些藝術在各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萌芽、發展、鼎盛,但不少已走向衰落。而隨着現代文化藝術的崛起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族民間音樂面臨失傳的危險,而民樂的載體――傳統民族樂器,如,二胡、笛、簫、古箏、古琴、笙……也逐漸淡出公衆的視野,知悉之人甚少。所幸,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發掘、整理以保護民樂作品及其典籍、樂器,一些優秀的傳統曲目也膾炙人口,久傳不衰。如《高山流水》《百鳥朝鳳》《春江花月夜》等。

一、高校民樂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於培養大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素養。民間音樂,顧名思義,當然是來自於民間了。所謂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民樂在其性質反映了本民族的歷史進程、現實狀態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用心聆聽才能真切地體會民間藝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才能瞭解大千世界的絢麗多姿。比如聽一曲《美麗草原我的家》,我們能領略大草原的遼闊壯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欣賞《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等,我們可以認識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視野。

(二)有利於弘揚民族文化。面對民族民間音樂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開展民樂教育,可以擴大民樂的普及面,提高其影響力,促進民樂的復興。

(三)有利於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精神品位和藝術素養。當欣賞《高山流水》等作品時,我們能感受真正藝術的薰陶,那悠揚的樂曲較之靡靡之音,具有何等的藝術感染力!又比如聽一曲《步步高》,更能讓我們精神振作,心胸豁達,其輕快活潑的節奏對提振信心十分有益。

二、普通高校如何開展民族音樂教育

(一)課程設置

在普通高校的音樂課程設置上,要立足本土音樂,加大民族音樂課程,建構民族音樂門類、形式、風格較爲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的設置有《中國民樂鑑賞》《中國民歌鑑賞》等藝術欣賞類課程;《中國民樂演奏基礎》《中國民樂演唱基礎》等藝術實踐。還有《中國音樂簡史》《民族民間音樂》等音樂理論類課程。保證學生在校期間都能接受較系統的中華民族音樂課程教育。通過藝術欣賞課可以使大學生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有所瞭解。我國曆史悠久,民族衆多,音樂種類繁多,音樂表現形式豐富,民族音樂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類課程的設置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也有利於學生增強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通過藝術實踐類課程可以使學生粗略掌握一門民族音樂的演奏、演唱技巧,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信心。通過音樂歷史理論的學習,學生對中國音樂發展的脈絡就清晰了。而民族音樂技巧基礎理論課學習,可使學生掌握一般的理論寫作技巧,瞭解民族器樂的相關知識。

(二)藉助現代化的視聽手段,深層次理解民族音樂

爲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寬思路,開闊視野,發展求新思維,體現出音樂的直觀性、參與性、豐富性、趣味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多媒體視聽技術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已受到普遍重視。教師通過運用影視放映可視形象,攝影照片、圖表投影等方法,使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民歌、民樂、曲藝等民族音樂的海洋中欣賞美、感覺美、表現美,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中華民族音樂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瞭解。

(三)通過“聆聽”感受民族音樂

音樂藝術稱之爲流動的建築,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感知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人們只有通過聆聽音樂才能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盧那察爾斯基曾說過:“傾聽、傾聽、再傾聽。只有不斷傾聽,纔會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產生共鳴,誘發聯想,進入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音樂審美教育活動的中心是“聽”。有興趣才能去“聽”,“聽”了才能知其美,纔會更有興趣,“聽”得多了才能學會“聽”。音樂欣賞不同於一般的認識活動,音樂欣賞的基本性質是感性的,因爲在這項活動中,欣賞者的首要目的是通過聽覺去獲得體驗而不是藉助理性去求得認識。高等院校的音樂課應引導學生大量欣賞民族音樂作品,培養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習慣,教會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方法,提高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能力。瞭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聽得多了,他們自然就想學唱,唱得多了,也就越來越喜愛民族音樂。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學生能準確地演唱難度很大的通俗歌曲,其原因就是他們聽得多,耳熟能詳,自然會唱。

(四)借鑑國外民族音樂教學經驗,做好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我們在研究國外民族音樂的同時,也要吸取其他國家對“世界民族音樂”這門學科的建設經驗,學習傳授“民族音樂”這門學科的教育法。

在西方器樂教學中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老師強調的是對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注重的是對學生全面音樂素質的培養和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善於表現作品的內容,在廣闊的音樂領域裏學習和了解的方面非常廣泛,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目的並不是爲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爲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的素質,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創造性,這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需要。學習音樂不僅是爲了藝術、爲了娛樂,而是爲了訓練頭腦,發展身心,陶冶情操。在我國,有部分人認爲學習音樂是爲學專業而學,只有學音樂的學生纔會認真對待這門課程,而其他學生則認爲學習音樂跟自己無關。這種思想觀念是制約我國普及民族音樂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在學校老師應給學生灌輸學音樂是爲提高自己修養而學、是爲提高自己素質而學的音樂思想。我國音樂教育應該把普及民族音樂、提高全民素質作爲教學目標。

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我們的民族音樂恰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大學校園來說,缺乏民族音樂是單調的,也是色彩單一的。提高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就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重視,這是高校對大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及加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在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方法中,使學生不斷提高欣賞趣味和欣賞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校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是歷史賦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宋正。對高校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考[J]. 河南社會科學。

2004.(05)

[2]楊紅。新世紀中國傳統音樂的構想。中國音樂,2001,1

[3]蔡際洲。中國傳統音樂的生態系統及其可持續發展[J]. 民

族藝術研究。 2002.(05)

民族音樂欣賞 篇七

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一個拋棄祖先的民族是不會有前途的。在當今人類藝術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類對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走向個性化、民族化,有的甚至在復古、懷舊,就像全球流行的京劇、黃梅戲……作爲一名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如何抓住幼兒園這塊教育的主陣地,加強對幼兒進行我國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充分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加以運用在幼兒教學中,並開拓創新,在當今這個時代藝術大背景下顯得十分必要。

一、開發和建構具有民間音樂特色的區域特色活動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自主的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深受幼兒喜愛。同時,在幼兒園開展民俗音樂課題的研究實踐中發現,僅靠一兩次的教學活動遠遠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園爲了能增強其實踐的教育效果,將民間音樂教育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民間藝術教育融於區域活動中,展開了紮實的研究和實踐。

“充分利用班級特色,全面開展區域活動”是我們幼兒園的一大特色,我園每個年級組根據不同的民俗內容創設了班級特色,每個班級門口上都突顯了本班級的特色,氛圍很濃厚。在幼兒園裏,隨處可見爲孩子精心創設、量身定做的民間區域環境。

二、激發幼兒興趣,豐富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着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爲有效,化低效爲高效。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幼兒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們在學習、借鑑外來音樂的同時,應傳承本民族寶貴的音樂遺產,培養幼兒的民族審美觀,加強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對學習和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有着重要的意義。那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呢?

1.尋找適合幼兒學習的民間音樂素材

現在並沒有專門的針對幼兒書寫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教材,但並不代表說不好找,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可以通過網絡來搜尋很多的教材,當然也不一定非要搜尋文字類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找視頻等一些資料。

2.教師對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的掌握

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是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那麼幼兒的培養是需要有老師來教導,因此這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民族民間音樂的知識,需要做好備課。

3.增加熱愛家鄉的情感

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有這樣的觀點:要讓音樂屬於每個人的願望。我們一定要使傳統民族音樂活在人民的生活之中,給予他們一種文化認同感,而這一切又必須從小培養。兒童從幼年起,通過大量民間兒童歌曲,培養了興趣,也熟悉、積累了民族的音樂語言、旋律音調,並逐步感受到音樂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在不同的音樂活動中,幼兒欣賞着、想象着、感染着、參與着、發現着,能生髮出對不同音樂的濃厚興趣,熱愛家鄉的情感油然而生,爲家鄉擁有這樣美好的民族音樂而自豪!

三、點燃幼兒“激情火把”,在民俗音樂中滲透傳統文化

音樂是無國界,同時也是最易於爲幼兒所接受的語言。正如我們不瞭解蘇格蘭,卻可以在美妙的風笛聲中嚮往蘇格蘭,少數民族音樂同樣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1.萌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的尊重意識

通過開展音樂活動課,讓幼兒深刻感受少數民族文化的美好與神祕。從而進一步引導幼兒走近少數民族音樂、感受少數民族音樂、喜歡少數民族音樂,從而消除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的歧視,萌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的尊重意識。

2.選擇適合幼兒的民族文化藝術的歌舞內容

幼兒教育有其特殊性,爲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我從書本上、網上、磁帶和碟片上大量地收集、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一定挑戰性、藝術性較強的民族文化藝術方面的歌舞內容。

3.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是一門較形象的藝術活動,而民族文化中有不少抽象的東西。我通過形象的語言、動作來讓幼兒瞭解抽象的民族文化,同時注重教育的細水長流,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

平時我做個有心人,把電視裏有關民族文化的歌舞進行錄音,多給幼兒欣賞一些音樂作品,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我選擇了一些優秀的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給幼兒欣賞,如歌曲、舞曲、也有大型的作品。我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音樂主題活動,如“民族歌曲大聯唱”、“京劇表演”、“少數民族舞蹈”、“節日大聯歡”等活動,既培養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還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激活了幼兒的藝術天性,同時使幼兒對我們祖國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愛祖國的情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