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音樂欣賞心得體會(多篇)

音樂欣賞心得體會(多篇)

音樂欣賞心得體會 篇一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音樂欣賞學習中,我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了渴望欣賞美好音樂的情感,使我的心靈與音樂息息相通。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

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爲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爲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爲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平日裏看到有人報着一個大吉他,面前擺着一本畫滿了各種各樣音樂符號的樂譜,我總覺得這樣的人很厲害,可以看懂那些對於我來說卻是“天書”的樂譜。也許是很長時間沒有接觸正式的音樂譜曲了,我沒有上音樂鑑賞這門課之前連“哆來咪發嗖啦唏”都記不全了。

在腦海中一直都以爲1,2,3,4,5,6,7這七個阿拉伯數字只是數學上的數字符號而已無形之中已經忘記了它們在音樂領域的重要地位,也正是這7個看似簡單的符號和一些延音符等音樂特殊符號組成了一篇篇音樂樂譜,而在這些樂譜中又產生了多少人們耳熟能詳的音樂名曲。

《西班牙鬥牛士進行曲》一種激昂歡快的節奏向人們生動而形象的描述了鬥牛士是怎樣將紅了眼的公牛馴服;而貝多芬一次靈感偶然之間的創作《月光曲》讓我們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鬱和傷感的情緒;一直不知道外國人是怎樣將中國的《梁祝》演奏的是那樣的美倫美奐將一種悽慘之美演奏到了極至;在上課的時候沒能夠聽到著名的《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但是以前聽過幾次,是跑了幾個店纔買到的阿炳先生《二泉映月》。

聽過之後,我是長時間的沉默,不知道是樂曲中的哪根琴絃撥動了我的心,我記得世界十大指揮家之一的小澤征爾評價《二泉映月》的一句話:“只有以下跪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傾聽《二泉映月》”。我看了以後覺得有些奇怪,有必要嗎?那只是一首樂曲而已,何必要跪着聽。我既然這麼想,我想會有很多人以爲我不懂音樂,事實也是如此,在以後的日子裏也有聽過《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而自己也終於對小澤征爾的話有了一點點感觸,《梁祝》的淒涼之美只是讓人感到無法自主人生無奈以及主人公爲自己命運進行的抗爭,而《二泉映月》產生讓人在沉重生活的壓抑下跪的慾望,卻是讓人無法選擇。

中華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珍貴的財富。她們常常喊出時代的強音,展示民族大衆的身影,成爲一面歷史的明鏡。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部大型的聲樂作品在當時演出後,成爲鼓舞中國人民奮起抗敵的戰鬥號角。樂曲生動描繪出黃河浩浩蕩蕩的壯觀風貌、黃河船伕在驚濤駭浪中頑強搏戰、黃河兒女在黃河兩岸勞動生息的景象,同時也揭露和控訴了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動地刻畫了戰士們爲保衛黃河、保衛國家而英勇戰鬥的雄偉畫面。

我國的民族音樂聚集着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們56個民族擁有數以萬計的色彩獨特的民歌,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還有品種繁多的民間歌舞、民族器樂、曲藝及戲曲種類,都具有鮮明的音樂風格。通過學習,瞭解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增強了我們的藝術修養。

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使我們的精神處在積極狀態下,並進一步強大、豐富、充實。通過不斷地對優秀、經典音樂作品的鑑賞,我們能對大千世界具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更能享受浩瀚音樂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瓊漿”。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情操的熔爐。”

好的音樂,是要閉着眼睛來聽的,慢慢沉浸其中,你會發現,那樣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樣自然順暢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脈動中,而且,聽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論他的樂曲多麼自然清新。最後都會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種美麗的悲哀。

無論在何種心情之下,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會漸漸將你拉入忘卻世間喧囂的縹緲之境。猶如這手中茶杯上嫋嫋升起的清煙。視線和身體的重量都會逐漸變得迷離,卻只有思想,彷彿卸下了包負。可以恣意翱翔。萬物合一獨我,亦是我爲萬物的輕盈。在這醒醒醉醉下,美麗的哀傷在心底沉澱、醞釀。好像是遊走在夢幻與真實間的彷徨。

渴求的是,能夠永遠停留在這音符止歇之前的縹緲中。哀傷的是,摘下耳機後,我還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個喧囂的真實的世界中去。做一個被世事所累最終湮滅於世事的紅塵過客。如果平淡如風,倒寧願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靜的音樂中,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地不斷奏鳴於人們的心中。即使歷史風化在了虛空中,虛空上空卻還可以飄蕩着這跨越時空的永恆天籟。你會在這樸質的音樂中,想起在這世間所經歷的,最美好的過往。譬如那個最愛的人。譬如那些最真摯的感情。是否因爲,小夜曲都是爲了在月下向所愛的人表白而作?那溫存的愛戀的心,用摯熱的靈魂編織起來的樂章。

將愛的溫度在樂符的流淌,傳播到聽者的心靈?喚醒每個人深藏在記憶最底層,收藏得最好的影像。轉頭望,窗外蒼穹下的星,彷彿也在遊動,有形地閃爍起某年某月下的光芒,拼揍出某年某月下的景象。曾經走過的路,又在腳下再次向遠方延展。如果回到從前,我們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路?邁同樣的步伐?儘管今天的一切無法再回頭。但能找到一個瞬間,重拾昔日的美好,亦可以在一個那個須臾再次幸福。正如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遊戲是圍棋,是因爲它最簡單,所以變數最多,最耐人尋味。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給人以至純的美,沒有衆多樂器疊加的紛繁。

也不需要厚重的音符來搏取聽者一時的側耳。恬靜淡然,溫和地浸入人心。也許這種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駐人心的魔力之一。所以只有以清茶來襯托這種音樂的柔美。淡然之味,無味之味至味也。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人間極至的美好。你可以在那音樂間,找到自己靈魂的寧靜歸宿。忘卻胸中塵雜。洗盡鉛華,剝去僞裝。還自己一個真實的天堂。茶也將盡,搖轉杯底茶葉,放在桌上,依然聞得到淡淡茶香。放下耳機,關上音樂。心底卻仍留有音符流淌的聲音。也許我們心中,都需要一這樣一段聲音。帶着我們,走向迷霧的遠方

音樂是一種藝術,一種極其高雅,能帶給人聽覺美妙享受的藝術,而且音樂也是其創作人心理的一種宣泄。時至今日,音樂也分爲不少派流。我並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爲欣賞高雅的音樂而改變什麼,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樂器演奏的樂曲也只有在音樂廳裏演奏時才能展現它們的魅力,而搖滾音樂作爲一種外來的音樂的派流,我覺得它更適合於那些追求潮流,喜歡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園民謠是針對一個時代或者是一個固定的區域,校園民謠以真誠與純潔爲標誌,給人們留下了青春的證明與印記。

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維方式裏我是怎樣定義音樂的,也許喜歡音樂就和喜歡人一樣,都是感情在一瞬間的爆發,不知道爲什麼在我的頭腦裏存有懷古的情感,不管是對音樂還是對待生活,偏愛那些古典而又有些懷舊的音樂,就像《濤聲依舊》,《如果再回到從前》,《一生愛你千百回》,《祝你一路順風》等等。在聽這些歌曲的時候心中總有種特別熟悉的感覺,就好象是自己心中的情感與音樂達到了共鳴,這些歌曲所渲染的氛圍有時候就好象在寫我感情一樣。一個人的時候,我總喜歡將MP4的外音調到最大的聲音,走一路就灑下一路歌聲,我沒有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我聽音樂的時候我的心裏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靜靜地享受那一刻的心情。

音樂使我們從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儘管我自己並不太會唱歌,但是我喜歡聽歌,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聽到老師打着拍子唱一段歌曲,總之音樂帶給我的震撼在影響着我而且會一直這樣喜歡聽音樂,畢竟自己喜歡!

音樂欣賞心得體會 篇二

時光就像樂譜裏跳動的音符,飛逝而去。轉眼之間,一學期的《音樂欣賞》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再回首,發現這門課帶給我太多的收穫和感觸,在老師的認真講解和引導下,我對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音樂對我也有了更多的意義。

有人說,音樂這個東西,快樂時入耳,悲傷時入心。可見,音樂對生活有重要的調劑作用,它是一種寄託感情,表達思想的高雅藝術,通過樂譜裏連綴的音符,我們能夠感受作曲家的內心世界,有時候穿越了幾百年,還是能帶給人沉甸甸的感動。音樂在給人美得享受以外,還能提高人的什麼能力,時間的萬物都可以是流淌在心尖上的音樂,有一種永恆的詩意的美。

音樂還能陶冶人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力量。

在一學期的學習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和傳統音樂的部分。

老師首先介紹了古琴,古琴是最能體現我國古人文化氣質的樂器。而當九霄環佩琴映入我的眼簾時,可以用歎爲觀止來形容當時的感覺,就古琴音樂不說,單是製作精美的九霄環佩琴,就已經讓我十分地欽佩我國古人在幾千年前的制琴工藝。冠角的線條雕刻得十分精細,給粗獷的琴體增添了幾分靈動,使整個琴體在莊重渾厚中顯露出偉岸高大的氣勢,具有盛唐時期的典型風格特徵。九霄環佩琴是唐琴中最爲罕見的一種,自古以來此琴極享盛名,被譽爲“鼎鼎唐品”和“仙品”,讓人過目難忘。這張琴聲音溫勁鬆透,純粹完美,形制極渾厚古樸,自清末以來即爲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視爲“鼎鼎唐物”和“仙品”。因爲它在傳世唐琴中最爲獨特,最爲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爲舉國知名的瑰寶。

當然,我國古代的古琴演奏家阮籍,嵇康都是鼎鼎大名的竹林墨客,一身仙風道骨。特別是欣賞嵇康的《廣陵散》的時候,那一聲琴音就如同利劍,穿越了時空的界限,倏忽而至,在一抹晨光中,在地平線的盡頭,一人席地而坐,獨自撫琴,遙望四極,凝澀沉厚,玩轉幽暗的琴音越發的清冽悠遠,餘韻綿長。1700多年前的那個夜班,悵惘中的嵇康獨自引琴而彈,樂由中出,夜靜謐得初期,然而當有着非凡氣度,通曉音律的魑魅悄然而至,彈奏了這曲《廣陵散》,絃樂聲聲,安慰着那顆孤傲的心靈,如月輪穿越大海。從他的這首《廣陵散》中,隱約的表現出了他對世人趨勢隨俗的無助和感慨,似乎能看到嵇氏胸中澎湃的激情,堅定地把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線。

刑場之上,徽音未亂,一切皆靜,《廣陵散》由此而成絕響,嵇康也成一時街頭巷尾議論的主角。雖然生命走向了盡頭,但是嵇康和他的《廣陵散》穿越了千年,至今都能讓人們從古琴師的手下,感受到一個仙俠道者的風骨。

除了古琴,音樂欣賞課上還介紹了我國民族樂器裏面非常重要的樂器---二胡。二胡,北方的民間樂器。始於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在過去它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爲南胡。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現力。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胡演奏家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課堂上聽了老師對他的介紹,我後來又查了關於他的資料。漸漸地被他身上耀眼的音樂才華和他個人的魅力所吸引。

出身草根的阿炳自小隨父入道,其父華清和爲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道觀清靜、脫俗的的環境給了阿炳音樂滋生的土壤,受父親的影響,他超人的音樂天賦很快得到展現。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衝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爲演奏能手。和許多天才一樣,也可能和從小無母有關,阿炳的性格並沒有秉承他生長的道觀安然、溫雅、平靜。相反這個時期的阿炳暴躁,頑皮,但這並不影響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認知。

在22歲那年,相依爲命的父親的去世給了阿炳沉重的打擊,失去親人的痛苦加上交友不慎, 他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從此阿炳的生活苦難而又漫長。他開始走村竄巷,以賣藝的方式來維持生活。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陰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衆。如果說此前的阿炳是桀驁的,狂放的,現在的阿炳則是隱忍的,柔韌的;此前音樂作品是限於道教形式僅有突破的,現在的音樂作品則是社會的、生活的、也是全民的。

40歲時,一個同樣生活在底層的寡婦董彩娣走進了阿炳孤獨的生活,有了這個苦難歷程的女人後,阿炳不再是人們想象當中底層乞討者那種骯髒,渾濁的記憶,他的衣服雖然破舊卻乾淨整潔,他清瘦的臉從來都清爽素淨的。從此江南水鄉就有了一副溫馨的畫面,那個伴隨他終老的女人成了他的眼睛,他的柺杖,夕陽將兩個人的聲影拉的老長老長,最終消失在那古老青石巷的深處?

無錫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稱,是阿炳常去遊玩的地方。他雙目失明後,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象中的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而他當時所感到的卻是漆黑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婉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傷感愴涼的情調。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音樂頂峯,其實阿炳與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阿炳用音樂來抒發月下美麗的泉水,不如說是阿炳在訴說着自己苦難的人生和那個時代所有底層人在生活面前的無奈和憂傷,兩根瘦弦一根牽動着愛,一根傾訴着恨。終於,兩顆冰涼的月亮從乾枯的眼中的跌落,那把伴隨他一生的二胡和他的女人悄悄立於淙淙流淌的二泉旁,你走後,千年的二泉猶在,可月語誰解??

除了對中國音樂感觸頗多外,我還很喜歡西方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西方的文明發源於古希臘羅馬,在愛琴海邊,孕育了燦爛的民主的文明,當時古希臘的音樂以神話故事爲背景,非常的靈動,古羅馬的軍事擴張帶來了獨特的軍樂。後來,歐洲進入了中世紀,教會的統治下,黑暗的羅馬教廷主要的音樂是教廷音樂,表現出神聖而莊嚴的感覺。

但是在歐洲史上,文藝復興纔是真正出彩的地方,文藝復興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等領域內開展的一場革命運動。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爲主要思潮,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反對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這一時期的音樂創作具有很大的變化,由於對人和現實生活的強調,音樂呈現出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世俗、明朗和情感化的傾向。

到了18世紀下半葉,西方音樂產生了重要的一個支流---古典樂派,這個樂派題材重大,反映出生機勃勃的世界,體現了新興市民階層的精神風貌和鮮明的世俗特徵,這一時期,對我最具吸引力的作曲家就是一位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偉大音樂家說來也怪,我就是不喜歡人們傳說的種種貝多芬的英雄故事(大多極不可靠),還有所謂與命運抗爭的主題,而總是格外偏愛他溫柔、多情、細緻的那一面。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正是我傾心的“這一面”之最佳代表。第一要聽的當然就是那首《春天奏鳴曲》。開頭小提琴連綿不絕、舒緩悠長的圓滑奏襯着鋼琴清澈的分解和絃,分明就是那一江春水向東流。無限情深,

卻極明朗,絕不見半個“愁”字。第九小提琴奏鳴曲俗稱“克萊採”,也極有名。可能比較艱深一些。不過,要是去讀一遍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也許會更能理解它,反之亦然。這可再也不是春天的涓涓細流,而是如火如荼、夏日炎炎般的激情了。小提琴與鋼琴的唱和與糾纏真正像是兩個生死戀人。無怪乎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在合奏這首危險的曲子時爆發了洶涌澎湃的戀情了。

當要走到貝多芬這部鉅著的盡頭的時候。我們又能聽到些什麼呢?貝多芬越老越深刻、越老越複雜、以致於把他的同時代人遠遠地拋在身後。他那些同時代人也曉得他的晚期作品非常偉大,可大家都無可奈何地敬而遠之,偉大的第九交響曲,那真正是人類文明的不朽豐碑和偉大象徵。

時光匆匆而過,對《音樂欣賞》的感悟還有很多不能盡數,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但它幫我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音樂將成爲另一個燈塔,指引我的路,在任何時候,我都能從音樂作品中汲取營養。責任在胸,使命在肩,是音樂教會了我擁有博大的胸襟,並且身體力行: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纔是一學期《音樂欣賞》帶給我的最大的收穫。

音樂欣賞心得體會 篇三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技能訓練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和技能之外,體現更多地的是對藝術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教育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現將我平時積累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共享。

一、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樂由情起”,這句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這種“情”牽動着無數顆童心,正是這情讓孩子們深入地挖掘音樂的內涵,進而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鋪路搭橋。“情”更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它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作意境。音樂課上根據音樂創設相應的情境、意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一定的認識,才能感受到音樂作品抽象的美。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夠提升審美情趣。

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悅和樂趣,會極大地喚起學生的創新熱情,課堂中我的評價極爲開放,而開放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好情景。

在學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變,將傳統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變成”擁抱形”,”圓形”的座位層次。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學中師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礙,而且還大大的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啓發下,爲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這種形式的排位方法,學生的興致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調。”這就說明充滿豐富感情色彩的課堂教育活動,總能打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誠、信任、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爲改一改以往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氛圍緊張嚴肅的局面,我根據學生認識“最近發展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入手,採用講故事、聽音樂、做遊戲、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營造和諧、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

所以,和諧愉快的音樂教學→←氛圍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是啓迪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能使教與學主體雙方產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鳴,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紮實。

三、運用語言藝術的魅力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着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講究語言藝術的美。

1、音樂教學氣氛渲染

好的課堂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泉,人人輕鬆愉快,個個心馳神往,因此音樂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渲染教學氣氛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課堂上往往看到這樣兩種不同的場面:有的教師精神飽滿生動傳情,學生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教與學都沉浸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之中,都積極開啓智能的機器,共同探索着知識之迷;有的教師則不甚得法,講的口乾舌燥,聲音嘶啞,而學生則毫無反映,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

2、音樂教學肢體語言

音樂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學的無語彙,它藉助表情、眼神、舉止、手勢、儀表等手段來傳達感情,是一種具有較高審美價值和感情交流價值的溝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滿生氣和激情的教師會極大地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生動活潑,避免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

音樂教師的動姿藝術可根據動作部位不同分爲以下若干種類:身體動作――通過軀幹和四肢的動作變化來傳遞信息,包括手勢步擡與頭姿等。面部表情――通過臉上肌肉變化,眉、眼、口、鼻的活動和形狀變化而傳遞信息。教師的面部表情是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教師情感過程的“溫度計”,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口師生之間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學語言在鑄造人的過程中具有無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裏。”不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中的多種語言的完美結合,使本來就“美”的音樂更錦上添花。

當然,音樂課堂教學與審美教育不僅僅包括以上所講的幾個方面,作爲審美教育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應當一切都按照美的規律,符合美的特性來進行。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接受美感的薰陶,培養美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