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一

(一) 我個人對本篇設計的最得意之處是板書。它簡潔、巧妙,它不僅突出課文重點,而且體現兩位母親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板書的設計體現了文章的線索,所以根據板書,我的問題設計比較精要,與課後練習結合,注重了提高課堂效率,還注重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通過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課文的結束部分設計得也很有創意,本來教材是朗誦詩,我把它設計爲先唱後朗誦,因爲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音樂的氛圍中,人會顯得輕鬆,而且學生更易接受,更容易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最後朗誦詩歌時,學生的情緒會更飽滿、感情會更到位。 本課,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因而教學此課前,可引導學生了解季羨林的成長過程和拜讀《永久的悔》一文。至於如何更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層的思想感情,我還得思考。

(二)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如何使情感基調貫穿在整堂課中聽名師講課,我會自始至終被課堂吸引着,被情感包圍着,學生也是始終如一的融入課堂,達到心靈與文本對話的境界,聽這樣的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感動,也是一種震撼。 新學期伊始,學校舉行第一輪聽評課。每位老師都在認真的準備着。我執講《懷念母親》一課。選這課的原因是因爲文章感情深厚,語言凝練,字字句句都含着淚含着情。並且文章首尾照應,主線明瞭,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生母的懷念、愛慕,以及對祖國的崇高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如果能上好了,我想學生肯定會滿含激情、熱淚於課堂上,但是結果並不理想。從導入到初讀,應該說非常到位。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都被引入了一種沉痛憂傷的氛圍當中。可隨着課堂的深入,學生卻離文章越來越遠,到最後下課有種不了了之、虎頭蛇尾的感覺。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二

《懷念母親》寫的是季羨林老先生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親的懷念之情。中心句是“我對這兩位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可是對六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很難深入體會作者這份真摯的情感。怎樣縮短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情感距離呢?我經過再三思考,多方查閱資料。決定從三個角度尋找突破口:

一、從題目入手,抓住情感主線。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抓住“懷念”一詞問學生:“懷念什麼意思?與思念、想念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初步明確作者對母親的想念與思念是深切的沉痛的。再問學生:“這裏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親。”“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一下子引入文章寫作背景,讓學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主線,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二、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藉助問題:“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別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並通過交流感受,逐漸感受到季羨林對母親的愧疚和對祖國的眷戀。

三、補充資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上,隨着學生的學習,我適時插入季老先生《賦得永久的悔》的幾個片段,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原因,並讓學生反覆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爲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親的懷念時,我結合課文內容,介紹了季羨林留學德國的一些經歷,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的複雜心情;通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

上完這節課,同學們都被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深深地感動了,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三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季羨林先生對生身母親和祖**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不變的愛意。

本課的教學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將課文的教學主線分爲“懷念生身母親”和“懷念祖**親”兩大部分,由“頻來入夢”引出“懷念生母”,由此又引出懷念“祖**親”。五年級的孩子大多沒有母親、離開家鄉的經歷,更別說離開祖國了。爲了讓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懷產生共鳴,我讓他們回憶與媽媽短暫的別離之後相見的場景,又引出以前學過的課文《梅花魂》來體會作者背景離鄉思念母親的深情,學生慢慢體會到了這種感情,雖然不深,但是能心領神會作者此時對生母和祖國的思念之情。這時讓學生朗讀相關段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的感受,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體會,帶着感情去朗讀課文。從飽含深情的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他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更懂得了祖國在“我”心中如同母親般的真摯情懷。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四

如釋重負,課堂上沒有出現大的紕漏,按照我的預設完成了教學任務。不過我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因爲我這裏說的是“我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呢?這個問題不可以深究,因爲一深究,我就羞赧至極了!

首先介紹下這堂課的背景,這是一節接受市教科中心進行教研評估的一堂課。爲了學校,因此,這堂課我還是比較重視的!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親的散文詩。因此,文章特別“散”。當然,以前我是一直不愛教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這次我不得不靜心讀讀這篇文章了,讀過了,也愛上了!文章寫得多好啊!“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房東的孩子只是在外讀書,房東太太就對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歲就離開了母親,她該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着孩子呢?她該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許,她生存的目的就是爲了與孩子相見!但是,可憐的母親,終究沒見到孩子一面,就匆匆離開了人世!母親是帶着相思離開的,母親是帶着不捨離開的,母親是帶着牽掛離開的,母親也是帶着悔恨離開的……想到這些,季老怎麼不肝腸寸斷呢,悲痛欲絕呢?此時我終於理解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這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沒有誇張,沒有矯情,這是一個孩子對過世母親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次,我終於理解了季老的這篇文章!我終於讀懂了作者的感情!

那麼,我的教學中是不是非要孩子們理解這樣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經歷,我都

經過了這麼多年才懂,孩子們怎麼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尋另一個突破口,通過對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讓孩子們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愛戴父母,要熱愛祖國,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調整了教學感情的着落點。我要讓孩子們受到薰陶,愛父母,愛祖國,而不是去理解和季老的懷念之情感到底有多深沉,有多細膩!這樣,我不再感覺這篇課文的內容太散,孩子們學習起來過難。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學環節是不落實的。我帶着孩子們跑啊跑啊……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無庸質疑——不咋樣!

上完課,慚愧不已,我上課的時候急什麼呢?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個教學環節啊!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五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課前,我安排學生先蒐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期間的有關資料,對季羨林先生有所瞭解。導入新課時,我讓以“國寶”一詞引入,結合資料,讓學生了解季羨林先生在學術上的偉大貢獻,從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長達十年的留學生涯。以及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時間(7月11日9時,享年98歲)和悼念儀式的隆重進行體驗。 新課開始,我給學生讀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聽後,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爲理解本課做好鋪墊。緊接着,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問學生:“這裏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親。”“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爲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礎。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

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並在小組裏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爲什麼,我這個母親

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在教學中 “解讀”課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與過去的課堂教學相比,我覺得這一節可更加充滿親情,相信通過學習,孩子們一定會與自己的母親更加親近,也一定會更加懂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六

說實話,對《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是“敬而遠之”的,因爲這是一篇散文,語言跳躍性大,表現作者季羨林先生對母親和祖國的深厚情感,而季老和學生生活年代及背景相差甚遠,學生缺乏現實體驗,難以感同身受,無法引起共鳴,所以前兩年的教學當中,我底氣不足,鑽研不深,草草了之,可同事的一節公開課讓我豁然開朗,撥雲見日,今年便學習借鑑,感覺效果不錯。 新課前,我以“走近季羨林”爲題介紹了季羨林的成長過程,還給學生讀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爲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上課時,我從學生對自己母親的感情入手,獲得對文章主題的深淺把握。緊接着,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找出一個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並問學生“兩位母親”具體指誰,這樣既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爲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礎。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重點詞句,品讀悟情。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二自然段。“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身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我不失時宜地適當補充、拓展有關的資料,充實學生認識,加深對情感的體會。

接着轉入對祖**親的懷念,這一部分有學生比較難理解的語句,我或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人物情感, 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學完文章後,我還讓學生回顧課文首尾,明確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並進行拓展延伸。或許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季羨林深沉的情感,但是通過文章的學習讓他們懂得珍惜父母、熱愛祖國,這不是本組教材追求的目的要求嗎?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七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反思此課,認爲以下兩點較爲成功:

一、活用文本

其實這是一篇對於六年級的孩子而言,在內容理解上,在文體把握上都較爲困難的篇章。在備課時,我就在想,生身母親和祖**親相比而言,孩子們當然是對前者更爲熟悉,因爲孩子對於生身母親的感知更爲具體。基於這樣的一種思考,於是我想對文本進行一次活用,源於文本,又稍高文本的一種嘗試。既然這本就是一篇季老先生的碎碎念,那麼我就來個整合,從而我決定上第一課時,把本篇課文中回憶生身母親的部分全部歸到一課中圍繞着“悔”進行串講。

二、拓展延伸

我喜歡教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爲什麼季老會對生身母親心懷無盡的悔恨,那就得知道過去的他,就得讓學生走進季羨林的成長足跡,走進他的內心,循着他的心跡,才能帶領學生真正領悟季羨林心中的那份至深無法磨滅的“悔”。於是,在課前,我先找來很多季羨林小時候和母親在一起相處的快樂時光的資料,和學生分享。然後在課堂上,大量補充,鏈接了《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再讓學生反覆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爲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於是,文本就變得有血有肉,變得立體而非單薄平面了。但是,在課堂交流小練筆時,沒有交代課前與學生交流過的相關資料,造成了聽課老師的不解。另外,讀的範圍不夠廣,讀的程度還不夠深,應讓孩子一遍一遍的情感朗讀,自己去體會文字背後的蘊意。因爲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領悟的。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八

執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不變的愛意。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難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雖然季羨林和他母親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爲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爲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種感情沒有切身感受是難以體會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因爲前不久送女兒去外地讀大學,那種骨肉分離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跟季老先生有相同之處。但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怎樣突破難點呢?我先引導學生了解季羨林的成長過程並補充了一些資料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深層的思想感情。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爲理解本課做好鋪墊。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問題,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等句子,在讀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反思本節課,由於學生髮言不積極,時間比較倉促,在朗讀方面比較欠缺。假如能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使學生置身於文本情景,我想感受語言文字背後作者深沉的感情效果一定會更好。

執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一、教學開始我動情的範讀了課文

我滿含深情的朗讀,學生聽得如癡如醉,教室裏靜悄悄的,真的是連跟針掉下來都能聽得見。那感人至深的文本深深的吸引着我,也吸引着每一個孩子的心。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

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問題,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等句子,在讀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於情動處寫出精彩。

因爲這周學生是在陽光教育中心度過的,離開家幾天了,孩子們一定會想家,想母親,想家裏的親人。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筆:離開家幾天了,每當夜幕降臨,你在牀上輾轉反側,不能入寐的時候,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畫面?此時此刻,你的母親會在燈下做什麼?回顧課文《懷念母親》,我知道你們心中一定涌動着許多感人的肺腑之言,讓我們用筆來表達吧。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九

執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親。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對祖國的懷念,文章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首尾呼應,說明了爲什麼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一、本節課我採用“中心切入法”直接進入季羨林的內心世界。

本想使學生的情緒馬上進入一種沉痛憂傷的氛圍當中。可隨着課堂的深入,學生的情緒卻離文章表達的內容的氛圍越來越遠。我想這是因爲自已帶着憂傷、深沉的語氣不到位去引導學生朗讀去解析文章,所以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

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課堂上,學生能圍繞一些重點詞句來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夢中尋母。

三、縱觀整堂課,我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沒有做好。

在精讀課文時,我採用了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夢中尋母。由面過渡到點這是正確的。但是學生找出體會最深刻的語句後,我在引導學生讀時,卻不夠深入。這也許是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四、備課過程中備學生備得不夠。

由於多年沒教高年級了,而這一本書又是新教材裏的一篇新課文,在上課過程中總感到反差很大。我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切會慢慢好起來。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篇十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全文貫穿了對兩位母親的思念,字字句句都可以拿來品析,正因爲這樣才無法分清主次,容易平均用力,而這正是我認爲最棘手的。再加上學生對文章的生身母親的思念還好理解,但是對祖**親的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就不是這樣輕鬆理解得了的了。在一遍遍翻課本、查閱資料、蒐集圖片的過程中,一些難點終於有辦法解決了。

在設計上,我緊抓一個“悔”字,由《賦得永久的悔》的入手,貫穿教學,在課堂上着重分析了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懷念和不得奉養的遺憾,進而延伸到懷念祖**親。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明白,在教學中“解讀”課文,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深入引導、朗讀、體會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點語句精讀文章時,如果學生找了很多自己認爲感動的句子,千萬不要不分重點平均用力,因爲結果會導致既浪費時間,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兩三處深入體會挖掘即可。另外,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滿懷信心地去上課,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以及教師的內在修養,把握馭駕課堂的能力,都是上好課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