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多篇)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案例材料

(多篇)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案例材料

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案例材料3篇

構建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體系,探索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基層治理這篇大文章,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要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近年來,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爲統領,以體制機制創新爲突破,着力劃細劃小治理單元,構建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機制,爲探索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提供了現實借鑑。

一、背景與起因

市域面積1.43萬平方公里,轄23個區(市)縣、261個鎮(街道)、3045個村(社區),常住人口2126.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99.1萬人。隨着城鎮化的推進,城市裏積聚的矛盾問題不斷增多,羣衆在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基層治理的範圍不斷擴大、任務逐漸繁重、難度不斷增加,以社區爲管理單元的社會治理模式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困境。特別是面對三年疫情防控嚴峻考驗,每一天生活物資的配送分發,每一輪核酸檢測的動員組織,每一個重點人員的服務關懷,都需要社區快速響應、精準落實,迫切需要我們將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把各方面資源力量有效整合起來,不斷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讓居民羣衆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爲此,市創新構建黨建引領“微網實格”社會治理體系,通過重塑網格佈局、做實黨建引領、強化要素保障、完善運行機制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在微網格織密健全、治理力量在微網格高效協同、服務資源在微網格集成落地、風險隱患在微網格敏捷處置、羣衆評價在微網格及時感知,打通了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百米”。

二、做法與經過

突出架構優化,重塑網格佈局。一是對錶對標設置一般網格。在將基層黨建、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整合進一般網格,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攬”基礎上,按照中組部等4部委《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規定的“300至500戶”劃分標準,將全市村(社區)一般網格優化調整爲1.4萬餘個。二是因地制宜劃分微網格。基於優化調整後的一般網格再細化,不另起爐竈、另搞一套,以網格力量3小時內完成工作任務爲基本考量,並充分考慮黨建基礎、街區道路、歷史沿革、建築形態等要素,將1.4萬個一般網格劃細劃小爲12萬餘個微網格,原則上每個微網格覆蓋30—100戶(農村最小劃到10戶),各地因地制宜設置,不搞“一刀切”。三是科學劃分專屬網格。對社區內的各類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面、河道湖泊等,按照行業屬性劃分爲1.1萬餘個專屬網格,進一步織密基層治理體系。

建強組織體系,做實黨建引領。一是織密網格黨組織體系。結合網格功能、黨員分佈等,優化調整原有小區(院落)黨組織設置,全覆蓋開展網格黨組織“三建一管”建設,即: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網格單獨建、只有一個黨組織的網格轉化建、已有多個黨組織的網格聯合組建、不符合條件的選派黨員管理,建成一般網格、微網格黨組織(黨小組)6.4萬餘個,選派1.5萬名黨員對無黨員的網格進行管理服務,構建起“社區總網格黨委—一般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專屬網格黨組織”的“3+1”網格黨組織體系,把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最小單元。二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選拔村(社區)“兩委”成員、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專職網格員、熱心羣衆等黨員骨幹擔任網格黨組織書記,吸納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等黨員擔任網格黨組織委員,符合條件的擔任微網格黨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開展萬名黨員進網入格行動,組織動員全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16.42萬名黨員幹部到社區報到,平時參與網格治理服務,急時作爲重要力量深度開展應急、保障等工作。三是提升黨組織引領力。制定網格黨組織建設《工作規程》,明確一般網格(微網格)黨組織、專屬網格黨組織職責,賦予黨組織協調使用各類網格工作力量的權力,推動資源力量以網格黨組織爲主渠道落實。發揮網格在地黨員作用,推行“羣衆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爲羣衆解決實際困難的工作機制,認領解決困難羣衆微心願3.8萬個。

聚焦強基賦能,強化要素保障。一是選優配強網格力量。指派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兼任總網格長,選拔能力素質過硬的社區黨組織成員或黨員骨幹擔任一般網格長,將“一標三實”信息採集員、環保監督員、安監信息員等統一整合爲專職網格員配置於一般網格,從小區居住地的黨員、樓棟長、單元長、熱心業主、物業人員等羣體中擇優配備微網格長和若干微網格員,引導新就業羣體、志願者、社會組織等進網入格聯繫服務羣衆,形成專兼結合、多元融入的網格治理隊伍。二是建強黨羣服務陣地。全面加強網格黨組織服務陣地建設,鼓勵利用架空層、物業服務場所、議事亭等公共空間,結合小區微更新、老舊院落改造等方式設立網格黨羣服務站,推動與網格服務站、小區鄰里互助中心功能融合,建成網格黨羣服務站5644個,實現組織有陣地、工作有機制、議事有場所、人員有保障、運行有支撐。三是強化政策制度激勵。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強化各類下沉資金統籌,規範使用下撥黨費,整合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保障資金等專項經費、鎮(街道)和社區自有資金,用以支持和推動網格黨組織開展“微網實格”治理。優化薪酬待遇體系,採取計件與計時相結合方式、兼顧任務完成質量,“以獎代補”給予微網格員(長)補貼。建立網格考覈評議制度,以社區社情指數降低、居民滿意度提升爲評價導向,綜合評價網格運行實效和網格員工作績效,每年開展“先進網格黨組織”“擔當作爲網格好支書”“星級網格”“優秀網格員”評選等活動,強化正向激勵。

完善運行機制,實現精準服務。一是構建閉環工作機制。以鎮(街道)、村(社區)總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四級黨組織爲主渠道,建立微網格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形成“網格呼叫、街鎮處置、部門報到”工作格局。2022年以來,已報送預警性事件200餘萬件,有力確保了世乒賽、豐收節、黨的二十大、大運會等重大節會活動安全穩定。二是建立日常巡查走訪機制。發揮微網格員(長)羣衆“身邊人”作用和政策宣傳員、羣衆服務員、信息採集員職能,通過日常走街串巷和上門問需問計開展安全風險發現報告、民情民意收集、居民走訪關愛、市民宣傳動員、網格協商自治等工作,先後動員參與燃氣安全入戶排查、迎峯度夏電力保供節電宣傳等重大專項工作58.6萬人次,採集涉民生、安全等領域基礎信息1232萬餘條。三是建立多元參與機制。健全黨組織主導的議事協商機制,搭建網格民事共議、遇事共商、難事共辦、成事共享“四事四共”議事協商平臺,組織動員居民羣衆有序參與網格治理。積極推動心理諮詢師、醫護人員、教師等專業力量進網入格開展居家服務,針對殘疾、失能等特殊人羣,根據人員身體情況和家庭狀況評估開展關愛巡訪,共計爲21.3萬名特殊關愛羣體提供及時、精準、貼心的“家門口”服務。

三、成效與反響

黨的組織體系織密織牢。通過持續推動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構建起“全域覆蓋、縱橫貫通、網格聯動”的組織體系,一般網格、微網格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達到100%,網格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明顯增強。同時推行網格黨組織成員包聯制度,全覆蓋建立微網格聯絡矩陣,打通“微網實格”常態化穿透式聯繫服務羣衆渠道,黨員真正成爲了羣衆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

網格治理力量更加充實。選配1.4萬名專職網格員和13.3萬名微網格員(長),動員衛健、退役軍人、經信、應急、文明辦等17個部門組織各自行業領域行政和社會力量下沉網格管理服務,市縣兩級單位近10萬人進網入格,271萬名志願者參與網格治理服務,基本形成資源配置和工作力量下沉網格的新格局。

網格管理服務更加精細。發揮“微網實格”貼近小區居民的優勢,激發網格自治活力,組織網格內黨組織、物業、業委會居民骨幹等各方力量協同參與小區治理,排查化解物業糾紛、鄰里糾紛、婚姻家庭、消費維權等各類矛盾糾紛3.57萬條,全市羣體性聚集事件、違法犯罪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6.4%、16.0%,實現“小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有效保障了社會秩序整體運行平穩和安定祥和。

四、經驗與啓示

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必須堅定不移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爲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市持續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向治理末端延伸,把黨組織(黨小組)建在網格(微網格)上,構建起以黨組織爲領導,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員(長)、部門下沉力量、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等協同共治的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工作體系,實現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羣衆得實惠,基層治理綱舉目張、有力有效。

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必須堅定不移落實“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市堅持工作終端檢驗,以羣衆需求爲導向、以羣衆滿意爲準繩,把增進民生福祉的高線和築牢城市平安的底線作爲社會治理的雙重目標,自下而上構建“微網實格”治理體系,在網格這個最小治理單元實現民生福祉和良序善治相融互促。

黨建引領“微網實格”治理,必須堅定不移把共建共治共享作爲實現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重視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層的作用。市始終堅持黨委領導下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着眼強化和放大“微網實格”的羣衆自治功能,通過組建專兼結合、多元參與的網格隊伍,建立以羣衆滿意度爲主的評價激勵機制,創新網格收集議題、各方參與議事的基層協商民主形式,有效引導廣大羣衆全過程參與基層治理,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全社會的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深耕“微格治理”激活“雙向奔赴”

近年來,鎮瞄準城市治理難點和羣衆關注熱點,以總結提煉、深化完善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實踐內涵爲契機,聚焦“劃細做實網格,激發黨羣自治活力,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這一重要課題,自2019年起初步形成了網格化黨建的概念並優化了組織體系。2020年,鎮黨委對全鎮網格的設置進行了再調整、再優劃,首創探索“微格治理”工作法,並於2021年在星火村率先試點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2年,爲進一步豐富網格內涵,鎮黨委做深做實“網格工程”,並從黨建、數字、人才和制度四個方面持續地進行賦能,切實提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和服務羣衆的精準化水平。2023年,全面縱深推進全要素賦能“微格治理”工作法,按照“城市管理的難點在哪裏,老百姓關注的痛點在哪裏,全面深化的方向就在哪裏”的工作理念,開展“堡壘提升行動”“片區引領行動”“社區暖心行動”“街區治理行動”和“社會動員行動”等“五大行動”,不斷推動“精細善治”成爲鎮的“城市印象”。

一、背景與起因

縱觀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架構,微網格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最基層細胞”,是服務羣衆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和敏感觸手,在夯實組織根基、增強治理韌性、拓展黨羣自治等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基礎支撐作用。

鎮位於杭州灣北岸,是濱海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海石化和浙江省均毗鄰交界,鎮域面積約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萬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鎮域內既有動遷安置小區、商品房小區、老公房等各種形態的住宅,又有城中村深嵌其中,還有連片純農業村的多元格局,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爲着力破解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和服務羣衆的精準化水平,鎮堅持黨建引領、數字賦能,創新全要素賦能微格治理工作法,推動“繡花功夫”落實落地、見行見效。

二、做法和經過

一是以“微小化、全覆蓋”織密網格,實現“組織建設在微格”

體系覆蓋到末梢。因地制宜把網格劃分至戶,把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和組織力吸附到戶,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面的組織體系網絡。在鄉村層面,依託“埭頭”這一自然形成的生活空間,推動片區網格再細化,形成規模更小的宅基網格,建立“村-網-格-埭-戶”五級架構。在居民區層面,按照小區劃分網格,把樓棟作爲微格的延伸載體,全面構建“居-網-格-樓-戶”的治理體系。目前,全鎮23個村居已建立536個微格。在街區層面,將全鎮商業劃分爲4大片區、18條路段和X個零星網點,形成“1+4+18+X”的治理體系,把所有商鋪定位到微格中進行治理,徹底消滅基層治理中的“真空層”。

黨員引領在微格。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將127名村居“兩委”班子成員全部編排入格擔任子網格長,遴選536名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業委會成員、物業等擔任微格長,充分挖掘1804名埭長、樓組長和街長,把全鎮3465名黨員分配到各個微格中。同時,每個微格建立一支協商議事、上傳下達的隊伍,如埭頭或樓棟中都有一支由埭長或樓組長、黨員和志願者等組成的“三人小組”,既推動了政策要求“一竿子插到底”,又能夠有效實現矛盾困難“一攬子解決”。

集結能人強隊伍。全面建立“第二街長”“第二樓組長”等1200人的“第二梯隊”“蓄水池”,保持激活狀態,形成基層治理有生力量。通過發佈《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社區發展規劃師制度》,聘請344位企業家、“五老”、鄉賢、專家學者等帶“智”入“格”,協助“把脈”微格發展。圍繞共情、引領、專業、協商“四大能力”提升,常態化開展各類培訓教育,推動微格隊伍成爲社會治理“多面手”。

二是以“數智化、精準度”優化支撐,實現“融智賦能在微格”

構建數治“全景圖”。按照“底板統一、各具特色、數據融通”的原則,將所有實體性要素數字化立體呈現、可視化動態掌握。在每個村居建設智慧平臺,錄入黨員、人口、土地、河流、企業、房屋、商鋪等基礎數據近105萬條,接入高空鷹眼、態勢感知、智能探頭等物聯網感知設備1700餘個,實時回傳微格長、街長巡查軌跡和發現問題、處置情況。打造鎮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總平臺統籌調度,全面實現全景統覽、全域感知、全時響應、全數融通、全程服務、全維比對。

惠民服務“多場景”。開發小程序,通過“掃一掃”“點一點”,推動治理大屏與手機小屏聯通聯動。比如,東門居民區置入了“老年助餐”“老年代配藥”“物業報修”等12項羣衆常用愛用的功能,尤其是“共享停車”吸引了小區305個固定式車位參與其中,按照規則獎勵車位共享者一定積分,用於兌換物業費、停車費及其他獎品。目前已共享818次、使用364次,既提高了空閒車位使用率,也極大緩解了小區停車難問題。又如,街區治理小程序推動15分鐘生活圈內的超市、餐飲、藥店等1300多家商鋪“一鍵查找”,“潮汐車位”能夠動態掌握商圈空閒車位數量,極大便利了羣衆的生活和出行。

需求圖譜“精準化”。通過自動歸集羣衆在小程序中的搜索熱詞、關注熱點和使用軌跡,精準“畫像”需求所在,科學指導鎮有關部門按需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提高生活品質。比如,經過數據分析比對後發現,我鎮羣衆最關注的熱點是醫療健康類,報名最活躍的活動是文化藝術類,需求最多的公益服務是磨剪刀、剪頭髮,等等。接下來,這些活化的數據將化身爲需求圖譜,推動我鎮精準施策、數據找人、服務到人。

三是以“融合化、互動性”理順機制,實現“雙向奔赴在微格”

自治“微平臺”喚醒活力。搭建羣衆協商自治平臺,更好統籌兼顧差異性,增強參與性,推動基層協商議事看得見、摸得着、落得實。比如,在街區中搭建了商圈共贏委員會,將村居、商戶、街長、物業、居民等代表納入其中,按照“平時定期議,急時隨時議”的議事原則,對街面環境秩序、公共設施維護等事項進行討論。半年來,已通過協商解決步行街路面修復、公廁環境提升、車輛停放秩序維護等問題矛盾11件。

共治“合夥人”破圈擴容。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全鎮打造了5個24小時黨羣服務點,爲“小哥”和司機等羣體提供歇歇腳、喝喝水、充充電、打打盹的小空間。開展“衛”你先“蜂”行動,91名“小哥”累計報名公益項目288次,成爲了移動網格員、食品安監員、助老益送員、流動宣傳員、特殊急救員,把治理變量轉化爲了治理增量,共治“合夥人”的隊伍不斷壯大。

善治“新格局”蓄能成勢。各村居黨組織依法有序組織羣衆參與治理,探索以文明積分制、星級評定製等激勵引導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星火村黨總支探索出的格務議事會,街區推行的商圈共贏委員會等,通過“多方會談”實現自我管理;海帆居民區黨總支推出“青春合作人”,吸引30餘位青年能人蔘與到街區治理、暖心行動中;東門居民區黨總支推出“能人報到”項目,今年以來,推動65名社區“能人”開展美化家園、青少年研學、睦鄰助老等社區自治活動290餘場,持續激發不同羣體的參與度與幸福感,不斷將“治理變量”轉化爲常態化的“治理增量”。

三、成效與反響

全要素賦能“微格治理”工作法作爲“網格工程”的重要創新和延伸拓展,與市委的想法謀劃高度契合,已經被納入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十法”,並獲市委辦公廳全市刊發經驗和《半月談》《組織人事報》專刊專訪。

一是爲組織發揮作用提供了“具體抓手”,推動從“有形有位”到“有效有爲”

通過實施“微格治理”工作法,推動各級網格黨組織全面掌握瞭解最基層的情況,上級組織層層抓實下級組織,下級組織不斷對上級組織負責,最大程度避免“缺位”“缺爲”現象。比如,以往,充滿“煙火氣”的街區是“秩序感”易缺失的地方,往往存在着人員缺位、管理缺位、服務缺位的現象。通過構建“1+4+18+X”的街區治理體系,建立4個街區工作站,將村居網格員、綜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城市運行、派出所等力量重整入站,實現治理力量“一竿子插到街區”,讓羣衆找得到人、反映得了訴求、有效解決問題。又如,通過鎮級“大平臺”,可以隨時調度查看了解村居情況,爲精準指導各村居開展工作,靶向發力。

二是爲自治主體歸位構建了“制度載體”,推動從“被動參與”到“主動融入”

通過“幹什麼由微格定”“怎麼幹由微格議”“效果如何由微格評”,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潛移默化在最基層,推動羣衆在微格內實現自身價值,提升“治理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實現基層自治的主體歸位。比如,在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通過微格的共同決策、共同解決,尋找羣衆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同時也避免出現“治理——反彈——再治理”的現象。又如,有序組織羣衆參與治理,推出“能人報到”項目,開展形式豐富的社區自治活動,持續激發不同羣體的參與度與幸福感。

三是爲實現精細治理夯實了“數字底座”,推動從“無爲不治”到“無微不至”

依託數字治理平臺,通過全維比對、小程序點擊率、智慧門牌需求排摸等方式進一步精準聚焦羣衆需求,抓住老百姓的關注點、熱詞,將原本“看不到”的地方變成了“看得清”的大屏;將原本“不知道”的底數變成了“底數清”的賬本;將原本“現場辦”的速度變成了“碼上辦”的便捷;將原本“辦不成”的內容變成了“都好辦”的服務。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新鎮商圈近67%的人有助餐需求,但現有的助餐服務無法全部覆蓋。通過在商圈內遴選安全衛生、有愛心的商戶作爲“共享食堂”,不限戶籍,給60週歲以上老人、外賣和快遞小哥、社區助餐老人等羣體,打上“數字優惠標籤”,讓商戶既聚集了人氣,又賺足了財氣。

四、經驗與啓示

要注重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既有現實需要在背後的推動,更需要黨建強大力量在前方的牽引。鎮在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面”的微格體系的過程中,始終讓黨組織居於一線,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好地使各方面力量有效組織起來,從而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讓黨建引領下的“微格”離羣衆最近、懂羣衆最多、幫羣衆最快。

要注重推動治理重心下沉。推動治理資源和治理要素向網格微格集聚,促進網格覆蓋橫向到邊、治理觸角延伸到點,有助於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目標。實踐表明,深化基層治理,必須把目光和精力聚焦聚力微格,做實做細微格,深化拓展在職黨員“雙報到”、社區“能人報到”等並實現常態化,充分調動羣衆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在依靠、組織和發動羣衆中激發自治意識,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引導資源在網格匯聚,讓“微網格”發揮大作用,從而使社區治理直抵“末梢”和“終端”,走向精細治理。

要注重服務精準供需匹配。“精準性”是基層治理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要求,對於提升促進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微格治理”工作法致力於化羣衆所需爲奮鬥方向,通過運用“大數據+鐵腳板”的模式,常態化精準捕捉老百姓的關注點、熱詞,實現需求快速響應、供需精準匹配、資源高效配置,切實推動將微格治理工作法的優勢轉化爲羣衆實得的利益,形成黨委政府和人民的雙向互動。

要注重科技賦能基層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既要靠“人”,也要用“智”,注重提升含“智”量。鎮堅持高效能治理整體協同,城市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以“善治金山衛”建設爲牽引,通過數字化賦能,把人房關係、需求關係對應到微格,通過有效聯動,形成了信息採集、綜合研判、網上交辦、快速處置的精細化處理機制,全面激活治理轉型“一池春水”,推動網格治理服務從平面走向立體,既彰顯了治理的精度,更體現了服務的溫度,使網格治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強化“小院+”院落微網格治理,提升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效能

近年來,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市委六屆三次全會精神,以“小院+”建設爲載體,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通過強化院落微網格治理,把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效能覆蓋到鄉村最末端,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背景與起因

區地處成渝主軸黃金聯結點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距重慶90公里、成都240公里,幅員面積1077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86萬。2019年,區直面鄉村治理中黨建引領不強、治理焦距不細、工作合力不足、羣衆參與不夠等問題,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以“建美麗庭院、樹文明新風”爲理念,探索集中10至30戶臨近的農家小院創建“新風小院”。在區委組織部的牽引下,整合宣傳、政法、民政等8個部門資源下沉到小院,與羣衆一道解決需求和難題,產生了積極效果,衍生出“小院講堂”“小威送法”“美家美戶·姐妹相助”等新內容。2021年,參與小院建設的部門拓展到14個,在完善創建指標、出臺工作辦法、健全小院評星機制和退出機制的基礎上,區將“新風小院”“小院講堂”等整合迭代升級爲“小院+”品牌,進一步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把治理效能有效覆蓋到鄉村最末端。2022年,出臺《區以“小院+”推動黨建引領鄉村善治實施方案》,按照“一年有片、兩年有塊、三年有面、五年全覆蓋”的目標,推動實現黨建引領好、羣衆參與好、人居環境好、鄰里關係好、文明新風好,不斷探索農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機融合,讓小院成爲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二、做法與經過

以10至30戶左右羣衆聚集的農家小院爲基本單元,開展“小院+”建設工作,打造黨建統領鄉村治理有效載體,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堅持黨建統領。開展小院黨組織組織力提升行動,健全“村黨支部(總支、黨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支部)—小院黨建指導員(小院黨小組、黨員聯戶)”組織體系,推動黨組織設置與農村基層治理相契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前哨”“探頭”作用。研究出臺“小院+”實施方案,制定“十步工作法”和“五有”標準,明確67個區級部門單位結合職能職責,每年聯建1個示範小院,推動資源、項目、力量和工作向小院匯聚,5年內逐步實現“應建盡建”。開展“三級書記進小院”系列活動,以“小院點單、逐級送單、書記接單”的形式,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進小院、訪民情、解民困。清江鎮火磚房子小院立足“火紅”精神,發動黨員羣衆致力於建設“學習強國”線下小院,拓寬羣衆學習新思想、感受新場景、掌握新技能、開闊新視野的渠道,引導羣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萬靈鎮健康小院充分發揮與區級部門的聯建共建作用,打造健康生活主題,通過開展隨訪、用藥、飲食、心理等健康指導服務,不斷普及公共衛生知識。

堅持共建共享。在建成小院內“核心區”的基礎上,將小院周邊散居農戶作爲“帶動區”和“輻射區”進行微網格管理,實現聯建共建、服務共享,提升小院的輻射帶動作用。組織羣衆推選院長並組建院委會,建立院落議事協商機制,共商共定院落院規,建立“敞開說—大家議—齊心辦—共同評”閉環機制,推動院落自治。建立黨員聯戶機制,1名黨員聯繫小院內及周邊的20至40戶羣衆,搭建黨羣“連心橋”。在院落設置民意收集、政策宣傳、矛盾化解等服務崗位,常態化開展黨員“三亮三比”活動,動員黨員主動認領服務崗位,真正實現矛盾在院落化解、問題在院落解決、服務在院落開展。積極動員成功人士、黨員羣衆通過投資投勞、捐款捐物等方式參與院落建設,共建美好家園。峯高街道青槓坪小院發動黨員包院包戶,做好政策宣傳、應急值守、日常評比等工作,重點關注特殊羣體,做好生活保障和代辦服務,逐步形成“我是黨員我帶頭”的良好氛圍。清江鎮塗灣小院共有退役軍人12名,充分發揮“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精神,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紅色精神傳承等特色活動,打造國防教育小院。

堅持作用發揮。創新開展各類小院活動,教育引導羣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制定小院年度活動計劃,組織黨員幹部、鄉賢名嘴、致富能手、技術專家等每月到各小院開展“小院講堂”“田間課堂”“法治宣傳進小院”等志願服務活動,通過講理論、講政策、講法律、講科技、講健康、講典型、講變化,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提升羣衆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策劃端午包糉子、小院迎國慶、小院團年會等“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進一步提高小院的承載力,豐富小院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組織開展致富能手、垃圾分類模範等系列評比活動,設立“紅黑榜”、流動紅旗等,教育引導小院羣衆比學趕超,全面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安富街道三崇堂小院把從三崇堂走出的18名學子資料一一上牆,做好概況介紹,讓小院留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提升小院羣衆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清江鎮每個小院張貼小院模範,廣泛宣傳個人事蹟,充分發揮小院模範的示範帶頭作用。

堅持增收致富。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爲抓手,探索推動小院經濟,帶領羣衆致富增收,不斷提升獲得感。全區共統籌財政資金1.3億元扶持146個村(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累計實現經濟經營性收入1.45億元,經營收益3500餘萬元,爲推動小院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大批產業小院拔地而起。廣順街道產業小院發動羣衆100餘人,發展集茶葉採摘,品嚐農家菜,農家民宿於一體的小院經濟,農戶直接增收1萬元,集體經濟增收7萬餘元。清流鎮橘香小院建立集體經濟柑橘產業基地,流轉土地150餘畝、實現增收6萬餘元,帶動周邊60餘戶村民靈活就業。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助手”、農牧技術人員、農村土專家等指導作用,到小院開展畜禽疫病防控和柑橘、花椒等種植技術培訓,發動優秀企業家、返鄉優秀青年宣講創業經驗,帶動小院羣衆發展鄉村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堅持數智賦能。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強化數字化思維,提升數字化能力,聚焦“小切口、大場景”,鼓勵鎮街探索“小院+”數字化建設,豐富基層智治應用場景,推進治理效能整體躍升。如直升鎮與市鄉村振興局共同打造全市首個院落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小院家”,囊括愛環境、找活幹、換積分、找院長、光榮榜等十個功能板塊,建立積分兌換獎勵機制,調動村民參與自治。萬靈鎮與中國廣電重慶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電視首頁開發“小院+”模塊,通過上門檢測網絡、預約故障排查,幫助村民們解決“小院+”數字鄉村治理綜合服務平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並探索“一鍵呼叫”破解農村老人“智能”困局。龍集鎮探索建設川渝合作小院,建設數字化“智治小屋”,開展小院“雲壩會”,成爲集“普法、接訪、調解”於一體的數字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陣地,是首個成渝邊界矛盾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基地;通過“線上爲主、線下爲輔”的模式,爲龍集鎮外出務工人員、川渝邊界羣衆提供視頻問訊、遠程調解、在線送達文書及法律答疑等功能,不斷增強羣衆法律意識、暢通社情民意。

三、成效與反響

截至目前,全區2142個小院已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累計建成“五有”示範小院205個,在“小院+”引領推動下,1個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54個村(社區)獲評市級及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小院+”做法已獲得住建部、司法部等部委肯定和新華社、半月談、中國組織人事報、鄉村幹部報、共產黨員網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入選全國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案例“二〇二二年十佳案例”,寫入《關於黨建統領鄉村“院落微治理”的指導意見》在全市推廣。

四、經驗與啓示

“小院+”建設工作具有較強的開創性、變革性、示範性,推廣價值較大。一是黨建統領更加有力。“小院+”搭建了黨組織、黨員密切聯繫服務羣衆的有效途徑,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全面覆蓋到小院微網格,黨員在小院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的聲音能及時傳遞到每家每戶,小院成爲黨組織的“前沿陣地”。二是治理聚焦更加精準。結合成渝地區鄉村院落實際情況,把治理單元從村民小組調整爲10至30戶的農家小院,建立了到院、到戶的治理架構,實現了鄉村治理精細化、精準化,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同時按照“核心區”“帶動區”“輻射區”分類推進,發揮了小院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把基層治理的效能覆蓋到鄉村最末端。三是資源整合更加有效。“小院+”通過強化區委統籌和部門聯動,使黨的各項政策和各級資源力量向小院聚集,推動了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形成治理資源的疊加效應,變“各自爲政”爲“合力共建”,構建了“齊抓共管”的鄉村治理工作格局。四是羣衆參與更加積極。通過“小院+”平臺組織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思想教育、文體娛樂、普法宣傳等活動,從正面引導羣衆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創新推動“四治融合”,讓羣衆更自覺自願地參與基層治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小院成爲羣衆熱愛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