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及譯文精品多篇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及譯文精品多篇

原文 篇一

wàng dòng tíng hú zèng zhāng chéng xiàng

望 洞 庭 湖 贈 張 丞 相

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

bā yuè hú shuǐ píng hán xū hùn tài qīng

八 月 湖 水平, 涵 虛 混 太 清。

qì zhēng yún mèng zé bō hàn yuè yáng chéng

氣 蒸 雲 夢 澤, 波 撼 嶽 陽 城。

yù jì wú zhōu jí duān jū chǐ shèng míng

欲 濟 無 舟 楫, 端 居 恥 聖 明。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 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坐 觀 垂 釣 者,徒 有 羨 魚 情。

創作背景 篇二

此詩當作於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爲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翻譯 篇三

仲夏八月的時節,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齊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渾然一體。湖上蒸騰的霧氣籠罩着雲夢澤,洶涌的波濤衝擊着岳陽城。(正像)想要渡船卻沒有船隻(我想要出仕做官卻沒人引薦),(我)安居不仕卻有愧於聖明天子。坐着看垂釣的人,空有一腔羨慕之情。

寫作背景

此詩舊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爲相時,孟浩然(45歲)西遊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然有人說733年孟浩然在長安時,張九齡尚在家鄉韶關丁母憂,張於年底才進京就任中書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二人之相會當在張貶荊州長史時。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雲:“本詩當作於開元四年(716,浩然28歲)左右張說任嶽州刺使期間。” “張丞相當指張說”。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註釋 篇四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

混太清:與天混爲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雲

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爲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閒居。

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爲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五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篇六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於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爲山水傑作。

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涌,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雲激盪,波濤洶涌,古老的雲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衝撞得搖盪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介紹 篇七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