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文《小石潭記》原文賞析【新版多篇】

課文《小石潭記》原文賞析【新版多篇】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一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丙]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 白帝城,忽聞赦書,旋即放舟東下江陵,寫下此詩。)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1) 雖乘奔御風 (2) 潭中魚可百許頭

(3) 其岸勢犬牙差互 (4)以其境過清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 ,迴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3】《早發白帝城》和《三峽》,同樣寫猿聲,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題4】[甲][乙]文中劃線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描寫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題5】下面句中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⑵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答案

【小題1】(1)即使(2)大約(3)像狗的牙齒一樣(4)因爲

【小題2】(1)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影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小題3】《早發白帝城》用猿聲襯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峽》用猿聲帶哀轉久絕表現峽谷 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氣氛。

【小題4】[甲]文中句子寫出三峽水流湍急、水勢險惡的特點。[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

【小題5】(1)從字裏行間流露出輕鬆喜悅之情。

(2)流露出作者內心孤寂、淒涼、壓抑、憂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二

小石潭記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本文是按照遊蹤順序寫的,文章的內容依次爲: , 、, 。

3、本文寫作特點之一是情景交融,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觀魚時的心情與瀏覽到最後心情有何不同?請結合課文內容及背景來分析。

參考答案:

1、(1)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溪流)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2、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的源流,潭周圍的氣氛。

3、觀魚時心情時快樂的,從寫魚“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以得知,作者融個人感情於魚兒的愉悅之中;後來坐潭上,心情是孤悽悲涼的,從“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描寫可知,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內心深處憂傷悽苦,從自然中獲得的快樂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抑鬱憂傷的心情又流露出來了。(意思對即可)

小石潭記原文 篇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爲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爲坻(chí),爲嶼(yǔ),爲嵁(kān),爲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記註釋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響。

7、樂:以爲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裏指開闢。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清涼。清,清澈。冽:涼。

12、全石以爲底:(潭)以整塊石頭爲底。以爲:把當作(此句爲倒裝句以全石爲底)。以:用。爲:作爲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5、爲坻(chí)爲嶼(yǔ),爲嵁(kān),爲巖:成爲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16、坻:水中高地。

17、嶼:小島。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巖: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cī)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1、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22、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透過。

24、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5、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26、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7、樂:玩樂。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9、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忽明忽暗。鬥: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30、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3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qiǎo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悽:(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過清:認爲這裏的環境過於悽清。以,認爲。清,悽清。

34、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居:停留。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5、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36、同遊者:共同遊玩的人。遊:遊玩。者:的人。

37、龔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隸而從者:跟着同去的。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從:跟隨,動詞。

40、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四

文言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l2分)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選自《答(與)謝中書書》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節選自《小石潭記》

8、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曉霧將歇(hé)B.沉鱗競躍(yào)C.參差披拂(cī)D.佁然不動(tái)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五色交輝()⑵四時俱備()⑶青樹翠蔓()⑷俶爾遠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實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

11、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請說說作者筆下的水有何共同特點。(2分)

答案:

8.C9.(1)交相輝映(2)四季(3)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4)忽然10.示例:(1)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裏確實是人間的仙境。)(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11.清澈、透明、純淨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4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

(2)佁然不動 佁然:

(3)以其境過清 以:

(4)不可久居 居: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斗折蛇行

B.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悽神寒骨

8、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9、第一段中哪些語句爲後文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了伏筆?(2分)

答:

10、“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圍,表現了作者 的處境和 的心情。(3分)

答案:

6、(4分)(1)大約 (2)呆呆的樣子 (3)因爲(4)停留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悽清寂靜,孤獨寂寞,憂傷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 篇六

【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魚可百許頭( ▲ )(3)以其境過清( ▲ )

小題2:甲、乙兩文中的劃線句在描寫內容和方法上有什麼共同點?(2分)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4:下面兩個句子各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1)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參考答案:

小題1:(1)飛奔的馬(2)大約(3)因爲(3分)

小題1:描寫內容:水清;描寫方法:側面描寫(2分)

小題1:(1)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4分)

小題1:(1)嚮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悽悲涼的心境。(2分)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在描寫內容和方法上有什麼共同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據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來體會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即可。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 篇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光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⑴民橋其上 橋:

⑵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

⑶北墮小譚 墮:

⑷卷石底以出 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 其側皆詭石怪木 安陵君其許寡人

C. 然卒入於渴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其長可十許步。

⑵風搖其巔,韻動崖谷。

4、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⑴搭橋,架橋 ⑵越過,經過) ⑶落入 ⑷彎曲,翻卷

2.C

3.⑴它的長度大約十來步。⑵山風吹動樹梢,悅耳的聲音響動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乙文:譚水清冽,水聲悅耳。

鑑賞 篇八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作者借寫小石潭的幽深寂靜和清麗之景色,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小石潭記》鑑賞(範培鬆)《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則。這篇散文寫的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石潭。這個小石潭稱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麼勝景,只是一個無名小丘邊的小水潭。作者寫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證明了他沒有沾染上展覽美景的唯美主義的惡習。從這一選材的價值來看,對於我們當今遊記寫作也頗有借鑑意義。小石潭雖然名不見經傳,但見到它還是費了一點小周折:先見竹叢,耳聞水聲,卻不見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顯現,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可稱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徑通幽確實景象不凡。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現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爲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麼姿態奇特,“爲坻、爲嶼、爲堪、爲巖”,再加上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彷彿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淨土。接着,筆鋒隨轉,由靜寫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這潭中魚也極爲怪誕:一是魚居然可數,約有“百許頭”;二是“影布石上”,神態自若地“怡然不動”。這是繼續寫靜,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轉爲寫動。其實在寫靜時已作伏筆,水中之魚不能不動。魚之靜止,正像電影中的定格只是某個剎那的顯示。這個定格過後,便見潭中之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魚,多麼富有人情味,這倒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處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爲何能“樂”?乃是因爲離開了紛陳煩惱的官場這一是非、爭鬥之地,在這裏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淨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現實是嚴峻的。在這“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環境中,作者感到“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樂畢竟是暫時的,而悽愴是永恆的。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悽”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竿見影,覺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趕快離開,倍感淒寒逼人,毛骨悚然。這篇散文歷來被人們譽爲精品。它所以能成爲精品,歸納起來有這樣兩條:一是作者敢於選擇亂石堆中的無名小石潭作爲遊記的表現對象,可見作者有過人的藝術膽量;二是作者在寫小石潭的景物時能駕馭自如地融進自己的感情,景隨情遷,自然地形成一種悽情的藝術境界,這是作者高超的藝術智慧和藝術技能的表現。誠然,歸根結底還是一條,作者這樣一個人,巧遇這麼一塊淨土,一拍即合,融爲一體,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記》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也折射了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反映。文章寫“樂”。

聽到“如鳴佩環”的流水聲就“心樂之”,看到“往來翕忽”的游魚便以爲“似與遊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悽神寒骨”了,心裏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 篇九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

【乙】道洲城西百餘步,有小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爲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元結《右溪記》,有刪節)

【註釋】①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裨(bǐ):使。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悽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狀( )

⑷爲之悵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都邑之勝境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

B.以裨形勝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C.乃疏鑿蕪穢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D.以其境過清其真無馬也(韓愈《馬說》)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遊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使……淒涼使……感到淒涼(悽清)⑵全,都。⑶說出⑷失望,失意,惆悵

2.C

3.⑴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⑵這條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遊覽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爲溪在州城之右(的右邊),就命名它爲“右溪”。

4.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甲】文中的“寂寥無人”和【乙】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爲底、爲岸(從【甲】文中的“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優美。(從【甲】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產生淒涼、惆悵之感。(從【甲】文中的“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爲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意思對即可)

特殊句式倒裝句: 篇十

1、如鳴珮環(正確語序:如珮環鳴)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爲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爲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